桉树组培瓶苗轻型基质的移栽技术

合集下载

组织培养苗移栽操作技术流程及注意事项

组织培养苗移栽操作技术流程及注意事项

组织培养苗移栽操作技术流程及注意事项壮苗培养:在继代培养过程中,细胞分裂素浓度的增加有助于增殖系数的提高。

但伴随着增殖系数的提高,增殖的芽往往会出现生长势减弱,不定芽短小、细弱,无法进行生根培养的现象;即使能够生根,移栽成活率也不高,必须经过壮苗培养。

生根培养:试管内生根是将成丛的试管苗分离成单苗,转接到生根培养基上,在培养容器内诱导生根的方法。

试管苗生根的优劣主要体现在根系质量(粗度、长度)和根系数量(条数)吸收方面。

移栽驯化:本阶段为组培苗从组培瓶转入温室驯化培养。

本阶段至关重要,如果操作不当,会造成大量损失。

主要的原因有两个:组培苗容易失水死亡和组培苗以蔗糖为碳源且处于低光强下,光合能力较弱。

注意事项:在组织培养苗移栽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保持小苗的水分供需平衡。

选择恰当的种植介质。

防止菌类滋生。

注意一定的光、温条件。

桉树组织培养

桉树组织培养

桉树组织培养桉树组织培养1.桉树组织培养技术1.1 桉树是桃金娘科桉属植物,桉树组织培养成苗途径有:由愈伤组织分化成苗,从顶芽和腋芽发育成苗,用胚性细胞诱导成苗。

2.1概述桉树顶芽和腋芽在离体培养中均可被诱导发育成苗,单芽可萌生出单一的或多个苗。

将新形成的芽切割下来,使之再萌生出新的苗或丛生芽,将2-3cm的芽或茎段(带1~2个节)切割后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上,就能得到能种植到土壤中去的完整小植株。

将丛生芽转移继代,约经30天可重复这种芽—苗的再生过程。

经不断重复芽—苗增殖的培养,在短时间内就能迅速获得无数的嫩茎,从而生产出大量的再生植株来。

2.2无菌苗的获得用纱布将桉树种子包裹浸于冷开水中10min,然后用75%酒精消毒30S,转入0.1%升汞溶泡10min,无菌水冲洗4~5次,然后用无菌滤纸吸干水,接种于7~8g/L琼脂的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上,7~9d 可生出2~3cm高的无菌苗。

以幼嫩枝节段和顶芽作外植体,可取当年萌发的幼嫩枝条上部,去叶后用洗衣粉水洗净,在超净工作台上经常规消毒后,切取顶芽或茎段(约0.8cm,带一个茎节)接种于MS+BA0.5+IBA0.2的初代培养基上。

培养条件以25±2℃,1000~1500LX,每天光照10~14h为宜。

经过30d的培养,每个外植体可形成一个或多个无菌芽。

首次接种,因材料是从田间采集而来,灭菌措施不可能很彻底,以致污染率较高,为了降低污染率,提高效率,初次接种时以每瓶放一块材料为好。

2.3继代增殖从上述无菌芽中选取生长较健壮的芽从原茎段上切下(约1cm,带1~2个茎节),或将密集的小丛生芽分割为单株或丛芽小束,转接到MS+BA1.0-1.5+KT0.5+IBA0.1-0.5的增殖培养基上,以促进培养物的腋芽和侧芽萌发。

通常最初转入增殖时,嫩茎增加的倍数较底,继代多次以后,增殖倍率会逐渐增加,继代增殖在23℃~25℃条件下,约30~35d转接一次,继代次数不能超过8,否则很容易引起物种变异。

DH32-29桉树组培生根瓶苗不同根系的轻基质育苗技术研究

DH32-29桉树组培生根瓶苗不同根系的轻基质育苗技术研究

DH32-29桉树组培生根瓶苗不同根系的轻基质育苗技术研究摘要:通过将3种不同根系(留全根系,剪半根系及剪全根系)的DH32-29桉树组培生根瓶苗移栽到同一轻基质(稻谷壳+泥炭土+椰糠)同一培养条件下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其对桉树苗木成活率、表面长势、地径、苗高、根系长度、一级根数等的影响。

结果表明:剪半根系的DH32-29桉树组培生根瓶苗育苗成活率最高,表面长势最强,平均一级根系最多;留全根系的地径最大;剪全根系的平均苗高最高,平均根系长度最长。

可见,不同根系会对桉树苗木的成活率及生长状况造成不一样的影响,必须根据实际生产需要,通过移栽不同根系的组培生根瓶苗来生产出不同侧重点的苗木,以满足不同种植条件下的桉树造林需求。

关键词:桉树;组培生根瓶苗;轻基质;育苗技术与普通桉树育苗技术相比,桉树组培苗轻基质育苗不仅具有存活率高,根系发达,生长稳定的优点,还能降低相应的育苗成本,进而十分有利于实现桉树产业更好地发展[1]。

因此,本文主要针对DH32-29桉树组培生根瓶苗不同根系的轻基质育苗技术进行研究,旨在探索出一条科学的桉树组培生根瓶苗轻基质育苗道路,为我国桉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某林科所,当地属于南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年无霜期350 d,年均降水量1 931 mm,年均气温21.9 ℃,极端高温38.5 ℃,极端低温0.5 ℃,空气相对湿度 80%。

试验时间为 11 月上旬。

2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1.1.1组培生根瓶苗本次试验所选择的组培生根瓶苗属于尾巨桉DH32-29无性系,生长情况基本一致,随机抽取188瓶洗去培养基,然后把洗好的组培瓶苗分为留全根系、剪半根系、剪全根系3种根系各700株,用0.1%的百菌清溶液消毒根部,以防组培瓶苗根系腐烂。

1.1.2育苗杯育苗杯采用自产的无纺布杯,规格为3.5厘米×7厘米,育苗杯在移栽前24小时用0.3%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然后用清水淋透育苗杯后再把洗好的组培瓶苗进行装杯移栽。

桉树组培苗轻型基质穴盘育苗技术

桉树组培苗轻型基质穴盘育苗技术

炼 苗 期 间 用遮 阳 网遮 去 部 分 光 照 , 期 可 适 当 提 高 光 后
照强度 , 促进 组 培 苗 的 生 长健 壮 。
2 育 苗 穴 盘 的 选 择 桉 树 是 阔 叶 树 种 , 此 在 穴 盘 的选 择 上 可 考 虑 采 因
用8 4目的矮 脚 穴 盘 , 种 穴 盘 占用 空 间小 , 正 符 合 这 且 桉 树 的 生 长需 求 , 不影 响光 合 作用 , 桉 树 上 山造 林 时 在 也较易取苗 。
维普资讯
第 6期 ( 第 8 总 5期 )
20 0 6年 1 2月
中 国 林 副 特 产
For s — o e tBy Pr duc nd Sp ca iy i na ta e ilt n Chi
No 6( . GSNO. ) 85
环节 :
多 则 会 降 低 床 温 , 底 水 不 足 又 会 增 加 补 水 促 全 苗 的 如
难度 。 5 穴 盘 育 苗 的 管 理技 术
1 桉树 组培 苗 的驯 化
桉 树组 培苗 生 根 后 可 逐 渐 放 于 太 阳 光 底 下 炼 苗 ,
5 1 光 照 的 控 制 。桉 树 移 苗 后 要 结 合 天气 情 况 及 时 . 调节 光 照 强 度 , 移 苗 后 半 月 内 保 持 较 弱 的 光 照 ( 在 遮 阴) 半 个 月 后 ( 苗 长新 叶后 ) , 即 可适 当增 强 光 照 强 度 进 行 炼 苗 , 约 长 出 4 5片 新 叶且 较 大 时 可逐 渐 打 开 炼 苗 ~ 苗 , 苗 生长 健 壮 。 使 5 2 温 湿度 的 调 控 。通 风 调 湿 , 制 苗 病 发 生 , 降 . 控 以
在 基 质 的 选 择 上 , 取 轻 型 的 锯 木 屑 ( 糠 ) 合 采 木 混 红 心 土 是 最 佳 选 择 , 为 红 心 土 是 山 上 的 风 化 土 , H 因 p

组培苗移栽步骤

组培苗移栽步骤

组培苗移栽步骤嘿,大伙们!今天咱来聊聊组培苗移栽这事儿。

有一回啊,我去朋友的花棚玩,正好赶上他们在移栽组培苗。

那场面,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我就站在旁边,一边看一边好奇,这组培苗移栽到底是咋个弄法呢?朋友看我一脸好奇,就开始给我讲解起来。

第一步呢,得准备好移栽的容器和基质啥的。

就像你要做饭,得先把锅碗瓢盆准备好一样。

他们准备了一些小巧的花盆,还有专门的育苗基质。

那基质松松软软的,看着就很舒服。

接着呢,就是把组培苗从培养瓶里拿出来。

这一步可得小心点哦,就像从鸡蛋壳里掏小鸡似的,得轻手轻脚的。

朋友他们拿着镊子,小心翼翼地把组培苗夹出来,生怕把小苗给弄伤了。

我在旁边看着,心都提到嗓子眼了,生怕他们一个不小心就把小苗给弄断了。

把组培苗拿出来之后,就得把它种到花盆里啦。

这就像给小娃娃穿衣服一样,得温柔点。

他们在花盆里挖了一个小坑,然后把组培苗轻轻地放进去,再用基质把周围填满。

填的时候还得注意,不能压得太紧,也不能太松。

太紧了小苗喘不过气来,太松了小苗又站不稳。

种好之后,还得给小苗浇点水。

这水可不能乱浇哦,得用专门的喷壶,轻轻地喷一点。

就像给小娃娃洗脸一样,不能太用力。

朋友他们一边浇水一边说:“这水不能浇太多,不然小苗会淹死的。

”我听了直点头,心想这移栽组培苗还真有不少讲究呢。

浇完水之后,就得把花盆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

不能晒太阳太厉害,也不能太阴暗。

就像给小娃娃找个舒服的小床一样,得找个合适的地方让它好好生长。

朋友他们把花盆放在了一个有散光的地方,还说要经常观察小苗的生长情况,有问题及时处理。

我在旁边看着这一系列的操作,真是佩服得不行。

这组培苗移栽就像一场小小的手术一样,需要小心翼翼地进行。

最后,朋友还跟我说:“这组培苗移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得有耐心,还得细心。

要是不小心弄不好,小苗就长不好啦。

”嘿,经过这次观察,我对组培苗移栽可算是有了深刻的了解。

以后要是我自己也想试试移栽组培苗,肯定不会手忙脚乱啦。

哈哈,这就是组培苗移栽的步骤,大伙们记住了没?。

桉树组培生根瓶苗移栽育苗技术

桉树组培生根瓶苗移栽育苗技术

具有杂种优势的一代 优株的芽组织 红壤) 用粉碎 机粉碎 , . a , , 粉碎 时加入 15 m左右)左手轻轻地提苗放于
使根系舒展 , 右手再用竹 片插 进行离体培养 , 不经过愈伤组织, 1 钙镁磷( 以 8 用量为黄心土的 1 ) 穴 内, , m左右 , 向 芽繁芽 , 而通过诱 导生根 培养 出 过筛后 , 到苗 床进行 装袋 。装袋 入幼苗根际外营养土 2c 继 运 完整植株 , 目前芽组 织培育 的成苗 时用特制铁皮筒将营养土倒入容器 幼苗方向挤压实 , 即完成移栽工序 。 率达到 9 。通过组培保持母体的 袋( mX1 r) 5 窝根或露根 , 每个容 8c 2c 装满 、 n 装实 。将装 防止栽植过深 、
4覆盖薄膜2005?初福建省?业科技实移栽前将装满营养土的容器和遮阳网移栽浇水后要立即覆盖验中心在仙游县马山?果开发中试袋浇透水使营养土湿润再用托布塑?薄膜边缘培土压紧防止?基地设立桉树组培生根瓶苗移栽津预防病虫害发生多菌灵消毒气一畦作业完成时再盖上遮阳网育苗基地从2005?2月28日至4浓度按各农药常用说明书配制
2 0 年初 , 建省林业科技实 05 福
月 5日 共移栽瓶苗 7 5万株, 出圃合 3 1 组培 生根瓶 苗的 处理 压紧。 . 格苗 6. 8 4 8 万株 , 成苗率 8. , 6 5 纯 瓶苗 处理主要 有 : 清洗 、 毒、 4 苗期管理 消
收入 3 多元, 得较好 的经济效 浸苗三道工序 。处理 时各工序操作 万 取 苗木。本次移栽瓶苗全部来 自 省林 茎 ) 。
化树种。无花果 分株 、 压条均 易成 磷肥 5 g 施硫磺粉 2k , 、 0k , g撒匀 深
- --
1 m长, 5 c 上有 2- 个芽 , -4 要从插

桉树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探讨

桉树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探讨

桉树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探讨
黎瑞臻
【期刊名称】《绿色科技》
【年(卷),期】2013(000)006
【摘要】桉树幼苗的年需求量在15亿株以上的植物,如何提高秧苗质量,提高幼苗的抗性,使成本降低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桉树是以轻基质容器育苗为主要途径,采用的是少量苗圃采用穴盘、纸杯和装填轻型基质培育方式。

随着幼苗的根系在阳光下的平衡生长,可以提高苗木抗逆性;生长时,不用除去集装袋,根深可以穿破网袋,提高造林成活率;绿化苗木无缓苗期,初期的生长量提高;而且它重量轻,便于包装和运输,所以这种技术和产品发展迅速。

【总页数】2页(P78-79)
【作者】黎瑞臻
【作者单位】广东省西江林业局林业科学研究所,广东西江5261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
【相关文献】
1.桉树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实践分析 [J], 梁娟
2.温室大棚马尾松轻基质容器育苗技术探讨 [J], 安元强;吴志海;田军
3.红松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技术要点分析 [J], 胡宇
4.造林树种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育苗技术 [J], 吴奔;黄长庆;蓝子杰;叶周鑫;周叶庆;雷
斌;蓝云龙
5.红松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技术要点分析 [J], 胡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桉树组培苗移栽育苗技术的研究

桉树组培苗移栽育苗技术的研究

桉树组培苗移栽育苗技术的研究摘要:桉树(Eucalyptus robusta Smith)是桃金娘科桉树属植物的统称,作为重要的工业财林树种,其优质种苗需求量非常之大。

本文将木屑、椰糠、泥炭土和珍珠岩作为桉树组培苗的轻型基质,通过研究发现,将以上4种物质的比例依照2:2:3:3的配方进行移植时,移栽的桉树组培苗可以获得最佳的成活率。

关键词:桉树;组培瓶苗;轻型基质;分析桉树又称尤加利树,与杨树、松树并称世界三大速生树种。

它具有适用性强、高产量以及栽培期短等特点而被广泛的应用,在我国的南部地区早已被确定为重点发展的种树。

然而因为传统组培苗移栽方式培养桉树组培苗都是用红心土作为媒介,但常常造成移栽苗木及植树造林时无法达到最佳效果。

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使用泥炭土、椰糠、珍珠岩、木屑作为桉树组培秒的轻型基质,在试验与研究的基础上,探究出新型轻基质桉树组培苗技术。

1 试验所需材料和操作方法分析1.1 试验地的基本情况分析选择某地的林业中心苗圃作为试验地,地理位置为北纬24°18',东经117°41',是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一年中的平均气温为21℃,每年的日照时间超过2000h,一年中有330天是不会有霜的,每年的平均降雨在1500mm左右,最高温度是38.5℃,一年相对的平均湿度在80.4%范围。

综合试验地的情况分析,其比较适合桉树的培植。

1.2 组培苗基本情况用于试验的组培苗是尾巨桉DH32-29无性系,所使用的桉树苗高要在2.0cm到5.0cm范围之内,而且要有两条根以上的桉树幼苗,叶片组织不要有伤害,伤口愈合也不可以,叶片呈现自然展开的形式,幼苗不能收到污染,没有枯顶等问题,幼苗在通过高温强光处理10天左右后,洗净培苗根部,再将培苗取同长选切,最后用800倍多菌灵液予以消毒处理。

1.3 准备基质的情况分析在试验地中种植桉树幼苗,使用椰糠、珍珠岩、泥炭土、木屑等做为基质,这些基质在南方非常多,然后严格按照L9(34)的正交表进行混合设计,根据设计要求,结合实际的移栽育苗配成相应的基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析桉树组培瓶苗轻型基质的移栽技术
摘要:本文将木屑、椰糠、泥炭土作为桉树组培苗的轻型基质,通过研究发现,将以上几种物质的比例依照0:7:3的配方进行移植时,移栽的桉树组培苗可以获得最佳的成活率,研究证实,该种方法移栽,成活率能够保持在95%以上。

关键词:桉树;组培;无纺布袋;移栽技术
桉树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速生树种代表,拥有着十分强的适用性、高产量以及栽培期短等特点而被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我国的南部地区,已经被确定为重点发展的种树。

然而由于以往进行桉树组培苗移栽都是用红心土作为媒介,这就往往造成移栽苗木及植树造林时无法达到理想效果。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使用木屑、椰糠、泥炭土作为桉树组培苗的轻型基质,在大量的研究和反复试验的基础上,探索出了适合桉树组培苗生长的最优配方,现汇报如下: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自然概况
试验地设在博白林场林科所。

该地处于北回线以南,东经109°22′~110°17′,北纬21°39~22°30′。

属南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9℃,≥10℃年积温7994℃,极端低温0.5℃,极端高温38.9℃,年均降雨量1758mm,相对湿度80%左右,年无霜期350天。

1.2 组培苗
本次试验所选择的的组培苗属于尾巨桉dh32—29无性系,每个育苗托放营养杯为100个。

选择的苗高范围在2.0 cm~2.5 cm,2~4条根/株、叶片舒展正常,树苗的叶片不存在愈伤组织,并将出现污染、枯顶等不良现象的组培苗予以排除,在经历10d左右的炼苗之后,对组培苗根部的培养基进行清洗,然后用1000倍多菌灵溶液进行消毒5分钟。

1.3 基质准备工作
本次试验所选择的基质为南方常见的木屑、椰糠,都是分别淋水沤制3个月和泥炭土,进行正交设计时,依照l9(34)标准,制成不同形式的基质,经机器生产(7*11cm)的无纺布营养袋,每个育苗托放100个营养袋,3个重复,每个重复随机排列,基质在移栽前12小时用0.2%高锰酸钾消毒,清水淋透后组培苗移栽。

具体的基质混合依照表一、表二进行。

1.4 调查因子苗木移栽成活率,苗木移栽成活率=苗木移栽成活的株数/移栽总株数*100%;苗木的高度;苗木的生长势,苗木的生长势用目测法测定。

1.5 测定时间苗木移栽成活率、苗高及苗木生长势在苗木移栽65天后测定。

1.6 苗木的管护根据以往总结的经验,实验的苗木进行统一的肥水管理,移栽前,基质全部淋透水,移栽后雾状水定根,1-10天喷1次的雾状水/天,10-30天淋水1次/天,30-60天淋2次/天;移栽7天后进行第一次施肥0.1%的尿素+0.1%的速溶复合肥,之后
每隔7天施肥浓度按0.05%递增,复合肥浓度最高到0.3%,尿素连续施3次后就不再施,每周喷杀菌药1次。

2 结果
本次试验所得的结果如表三所示,其中表三代表的是实验中不同方案的苗木成活率,苗木高度和苗木长势。

通过对比观察,可以得出,方案1在组培苗的成活率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成活率为95%。

(见表三)
3 讨论
3.1 苗木移栽成活率的比较
移栽成活率水平如何是评价桉树轻型基质组培苗培育技术科学
与否的重要标准,也是能否降低育苗成本的核心指标,从本次试验结果的r值看,三种因素对桉树组培苗移栽成活率主次关系a-c-b,各因素较优的处理为a1b1c1,a因素对幼苗移栽成活影响最大,并随着a的增加而成活率降低,当不加木槺,只采用椰槺7份和泥炭土3份时苗木成活率高达95%,而采用a:b:c=4:7:2时苗木成活最低68%,这说明当木槺和椰槺同时加量而泥炭土不加量时会影响苗木的成活,因此,当木槺椰槺的份量大而泥炭土不随着增加时,对桉树苗木移栽成活率的影响最显著。

3.2 试验处理对苗木高生长及苗木长势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在泥炭土比例不超过40%时,随着泥炭土的增加,苗木高度也随着增高,生长也最快,组培苗幼苗移栽65天,苗高达16.4cm,而且叶片浓绿,生长旺盛,生长在椰槺和木槺份量
大泥炭土份量低的基质时,苗木生长缓慢,叶色容易变黄或红,原因可能是泥炭土多时,提高了基质中的n元素及其他营养元素的含量,有效促进苗木的高生长。

反之苗木因缺少植物生长所需的养份而导致生长不良。

3.3 在全面的分析此试验使用基质各不同组成部分对组培苗的
相关指标的影响程度后,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即:在进行桉树组培瓶苗移植过程中,应当选择相应的配方,倘若为了获得较高的成活率,那么3种物质的比例应该是:木屑0份,椰糠7份,泥炭土3份。

倘若想要达到相对较好的高生长为目的的,那么配方则应选择以下方式:木屑0份,椰糠5份,泥炭土3份。

对于一般的生产企业来讲,要控制的不仅仅是生产的成本,还有基质的实际质量,鉴于椰糠与泥炭±这两种基质在价格方面相比,泥炭土高于椰槺,因此在经过仔细的权衡和分析之后,本次试验选择木屑0份,椰糠7份,泥炭土3份,将其确定为轻型基质组培苗生产过程中最佳的使用配方。

研究还证实,选择此种配方的移栽成活率可以达到95%以上,是较为理想的基质配方。

此外,通过观察、对比高生长和苗木的长势,还能够得出,在该配方的试用下,每株苗木高度和长势的平均水平也是在所有方案中处于中上水平的。

更为重要的是,在本方案下每个基质重量十分轻,每个营养杯仅仅在20g左右,这对于苗木上山造林来说,是十分有利的,因此建议,在实际的移栽的桉树组培苗过程中,可以依照选择木屑0份,椰糠7份,泥炭土3份的方案进行使用。

参考资料
[1] 罗火月.桉树组培瓶苗轻型基质移栽技术研究[j].福建热作科技.2012(04):197-198.
[2] 魏巧文,魏润鹏.桉树组培瓶苗繁殖及生长性状的无性系变异[j].林业实用技术.2009(03):102-103.
[3] 高丽琼.根太阳对几种桉树组培瓶苗生根的影响[j].桉树科技.2009(01):179-180.
[4] 刘建美.桉树组培瓶苗移植管理技术总结[j].福建林业科技.2011(05):288-290.
[5] 邓海群,吴永富。

桉树组培苗轻型基质培育技术研究。

201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