桉树组织培养快繁技术

桉树组织培养快繁技术
桉树组织培养快繁技术

桉树组织培养快繁技术

林萦燕

农业技术工程系02级应用生物技术

摘要:介绍了桉树的地理分布、植物学特性、生长环境和经济价值。论述了桉树组培的意义和国内外的研究发展史;目前已有了比较成熟的培养技术,并已在大量的生产应用。在组培的技术方面,通过对桉树组培苗进行研究几生产实践过程,总结出了桉树从瓶苗培育成商品苗的技术过程。比较详细的论述了桉树从初代培养的取样、材料的灭菌、接种、培养和培养基的配方;继代中的接种方法、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生根培养中的培养基的配方、接种方法和培养和条件;育苗中的炼苗、基质的准备、移栽和育苗过程中各种管理措施等。

关键词: 桉树组织培养无菌苗继代生根移栽管理

1.前言

1.1分类及地理分布

桉树是桃金娘科桉属植物的总称,自然分别于澳大利亚及华莱士线以东的澳洲大陆附近的太平洋岛屿。从十八世纪以来,不少国家和地区就开始引种驯化,我国华南、西南和华东南地区也广泛引种栽培。近年来,各地都在大力发展,先已在广东、广西、海南、四川、云南等省形成一定规模,产生了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桉树种类繁多,据近代桉树分类学家Blakeln的分类,有602种,其中重要经济用材树种约100种,被广泛栽培的有40余种,主要有蓝桉、赤桉、巨桉、细叶桉、斑皮桉、柠檬桉、多枝桉等。

1.2 经济价值及生产中的问题

桉树是当今世界三大速生树种之一,已成为我国大面积造林和“四旁”植树的主要树种。它的显著特点是:①材质坚硬,材、皮、叶、花的经济价值都很高,既是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风景林,又是很好的能能源树种;②繁殖容易,速生丰产,特别是幼林期生长快,大大缩短了生长周期,大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③种类多,抗逆性强,既有耐热品种,也有耐寒品种,病虫害少,较耐用品瘦瘠,要在不同气候带栽种,深受群众喜爱。桉树的木材是造纸、坑木、造船等良材,叶子可提油料,树皮可提树脂,残渣培养食用菌后还可当肥料,花是良好蜜源。

桉树是异花授粉植物,有性繁殖很容易引起变异,很难保持物种的优良性状,无性

繁殖如扦插等繁殖得很慢,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而桉树组培快繁可使桉树保持其遗传稳定性,其繁殖系数大,一年内一个桉树带节茎段,可以繁育百万株以上的苗木。

1.3 简史及研究进展

桉树组培始于60年代中期。1965年,Susses首次报道从赤桉实生苗外植体获得愈伤组织。Anneja等(1969)由柠檬桉木质块茎的愈伤组织诱导出小植株。Cresswell等(1974)用巨桉(E.grandis)幼苗的切节进行培养,并主要报道了切节培养根发育的解剖研究;次年,Cresswell等人继续用14节以上的巨桉分枝培养,将外植体浸泡2h以除去抑制剂,结果有30%的切节腋萌发并启动根的发育。De.Fossard等(1976)将该方法扩大应用到美丽花桉(E.ficifolia)成年树,其中有些切节的培养体产生了丛芽,但在成年组织上未能生根。Ecluado等(1975)从白桉(E.alba)的下胚轴组织培养获得愈伤组织,并形成小植株。Gupta等于1980年研究了柠檬桉的组培快繁技术,并于1981年用成年柠檬桉嫩枝切段培养成功获得完整植株,由成年树的一个芽在一年内可获得10万株树苗。1981年,S.Kondas报道由一棵20年生的杂种桉树成功地培养出芽。

我国的桉树组培工作起步较晚,但进展较快。自1978年起,广西.广东.上海等地才开始建立实验室并进行试验研究。庄长茂(1980)对上海植物引种栽培的12种桉树进行了离体培养试验,其中葡萄桉.灰桉(E.cinerea).王桉(E.reghans)和柠檬桉均获得大量苗木(据欧阳权、.彭海忠,1986)。1981年,谢绮文等人对雷林一号桉优良树种进行离体培养获得了完整植株并移栽到苗圃。广西钦州地区林科所(1979)由雷林一号桉、柠檬桉、窿缘桉嫩茎和萌条顶诱导出丛生型绿芽,经转移后获得完整植株并移栽成活,并在此研究基础上用雷林一号桉优树种子及无菌苗诱导,分化出根苗齐全的胚状体苗,随后又从柳窿(柳桉ⅹ窿缘桉)和巨窿(巨桉X窿缘桉)F1杂交种子诱导出丛生绿苗。广西林科所1981年也成功地实现了柳窿F1的组培快繁,并移栽成活和上山造林。1992年,邱运亮和阚文靖等成功地由赤桉的腋芽、茎尖、茎段、下胚轴等外植体再生出完整植株并移栽成活。刘国民等1996年比较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基本培养基、不同激素条件对赤桉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以及外植体种类和激素条件对丛生芽分化的影响,获得了完整植株,移栽成活并定植于大田。

2.桉树组织培养技术

桉树组织培养成苗途径有:由愈伤组织分化成苗,从顶芽和腋芽发育成苗,用胚性细胞诱导成苗。本文介绍的是从顶芽和腋芽发育成苗的技术过程。

2.1 概述

桉树顶芽和腋芽在离体培养中均可被诱导发育成苗,单芽可萌生出单一的或多个苗。将新形成的芽切割下来,使之再萌生出新的苗或丛生芽,将2-3cm的芽或茎段(带1~2个节)切割后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上,就能得到能种植到土壤中去的完整小植株。将丛生芽转移继代,约经30天可重复这种芽—苗的再生过程。经不断重复芽—苗增殖的培养,在短时间内就能迅速获得无数的嫩茎,从而生产出大量的再生植株来。

2.2 无菌苗的获得

用纱布将桉树种子包裹浸于冷开水中10min,然后用75%酒精消毒30S,转入0.1%升汞溶液浸泡10min,无菌水冲洗4~5次,然后用无菌滤纸吸干水,接种于7~8g/L琼脂的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上,7~9d可生出2~3cm高的无菌苗。以幼嫩枝节段和顶芽作外植体,可取当年萌发的幼嫩枝条上部,去叶后用洗衣粉水洗净,在超净工作台上经常规消毒后,切取顶芽或茎段(约0.8cm,带一个茎节)接种于MS+BA0.5+IBA0.2的初代培养基上。培养条件以25±2℃,1000~1500LX,每天光照10~14h为宜。经过30d的培养,每个外植体可形成一个或多个无菌芽。

首次接种,因材料是从田间采集而来,灭菌措施不可能很彻底,以致污染率较高,为了降低污染率,提高效率,初次接种时以每瓶放一块材料为好。

2.3 继代增殖

从上述无菌芽中选取生长较健壮的芽从原茎段上切下(约1cm,带1~2个茎节),或将密集的小丛生芽分割为单株或丛芽小束,转接到MS+BA1.0-1.5+KT0.5+IBA0.1-0.5的增殖培养基上,以促进培养物的腋芽和侧芽萌发。通常最初转入增殖时,嫩茎增加的倍数较底,继代多次以后,增殖倍率会逐渐增加,继代增殖在23℃~25℃条件下,约30~35d 转接一次,继代次数不能超过8,否则很容易引起物种变异。

芽的增殖速度在离体快速繁殖中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在这阶段中繁殖速度快生产实践中才有应用价值。决定繁殖速度的因子最主要是材料本身的生理生长状态和培养基及其附加成分的相互作用。通过适当的处理可以改善—外植体的生理状态。如对赤桉,在外植体的继代培养中发现,如果总在23℃~25℃条件下培养,芽就会逐渐死亡,但如每次继代培养繁殖时,先在15℃下培养3d,再转到25℃下培养,外植体便可保持其良好的繁殖速度。在培养过程中发现,芽的增殖在25℃恒温下培养,且无昼夜温差,芽就会逐渐发黄枯竭,但在继代培养中期,置于10℃~15℃下培养3~5d,再转入25℃恒温

下培养,芽生长速度加快,有效芽增多。不超一个月便继代培养一次,可大大提高繁殖效率。

2.4 生根培养

将继代增殖培养过程中获得的丛芽(无根苗)分割成单株,或将其中较大的个体切割成长约1cm的带一个腋芽的茎段,然后转接到1/2MS+ABT一号生根粉1.5+IBA0.1+0.25%活性炭生根培养基上,经25d左右培养,即可获得可供瓶移栽的完整植株。

接入生根培养基10d左右即可生根,在上述培养基中,生根率虽然较高,但大多数根是从植株下端愈伤组织分化出来的,移栽时,根较易脱落,且易污染,成活率不高。经过实验,其结果表明ABT与IBA配合的使用,有利于桉树生根,其生根率是单独使用IBA的2.7~8倍,每株生根数是单独使用IBA的1.7~6倍,并促进了芽的生长。ABT浓度超过1.5,则抑制芽的生长。IBA浓度超过0.01,就可诱导愈伤组织的产生,使根从愈伤组织中生出,从而影响移栽的成活率。

为抑制生根过程中愈伤组织的产生,促进芽的生长,又设计了1/2MS+ABT1.0-1.5+IBA0.05;1/2MS+ABT1.0-1.5+赤霉素0.05的生根培养基。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GA3可明显抑制生根中愈伤组织的产生,且促进苗的生长,生根率、每株生根数和ABT1.0-1.5与IBA0.05配合使用差不多。

2.5 瓶苗的移栽、管理

当桉树幼苗长至株高3~4cm时即可出瓶移栽。但瓶苗要从培养基移栽到土壤中,是一个由“异养”到“自养”的转变,这种转变有个逐渐锻炼适应的过程。在桉树的组织培养中,常常见到在培养基中生长得很好,可一旦从瓶中移出,往往会大量死亡,成活率很底。这是由于瓶苗一直在无菌、适温、高湿、低照度的微环境下生活,而移出后条件改变剧烈,处于恶劣的环境中,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导致失败。因此,移栽前要在室内或室外弱光下揭开瓶盖炼苗3~5d,让幼苗逐渐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移栽时向瓶内倒入一定量清水并摇动几下以松动培养基,然后用长镊或小钩小心将幼苗取出放置在盛有清水的盆中,小心地将根黏附的培养基彻底洗干净,以免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招致真菌或细菌大量繁殖生长,而使苗污染死亡。

选择生长健壮,根系发达,幼苗基部刚长出3~4条白色根,根系损伤极少的苗移栽到营养袋中。营养土不能采用有机质多的肥沃土壤,以免造成霉菌危害,一般采用深层少菌的黄土。将黄土装入营养袋后,用0.3%高锰酸钾溶液或多菌灵等灭菌药喷淋一遍

后再栽植,然后用喷雾器浇足定根水。移栽淋透定根水后,设塑料拱棚保湿(相对湿度在85%以上,温度保持25℃~30℃)。用70%的遮阳网搭阴棚以避免直射阳光曝晒,并防止棚内温度过高。浇水要少浇勤浇,每天2~3次,至少早晚个一次,每次要浇透。

移栽一周后,可用MS液或0.2%的尿素液进行喷雾施肥,以促进苗木生长。每周1~2次。10~15d后,可揭开遮阳网使其逐渐适应日光照射。一个月后,可将苗移到室外进行炼苗,让幼苗在自然条件下风吹日晒,这样苗生长健壮,抗逆性增强,容易成活。此阶段要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治。经1~2个月的精心管理,当苗高15~20cm 时即可上山造林。

参考文献

[1]刘德华等.实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程. 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0(3):232

[2]刘国民等.植物组织培养手册.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5(4):26

[3]王怀志. 植物组织培养与繁殖上的应用.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8.13(6):22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步骤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步骤 成熟细胞离体——(脱分化)——分生细胞——(分裂)——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态建成————完整植株。 培养基的主要成分 【水分】 【无机盐】1.大量元素:N,P,K,Ca,Mg,S(由相关的无机盐提供) 2.微量元素:Fe,B,Cu,Mn,Mn,Zn,Co 【有机营养成分】1.糖类 2.维生素 3.氨基酸 4.肌醇 5.天然有机物【植物生长调节剂】1.生长素 2.细胞分裂素 3.其他生长调节剂 【凝固剂】琼脂 【其他物质】1.活性炭 2.抗生素 3.抗氧化物质 4.硝酸银 培养基和组织培养用具的灭菌方式 【培养基,无菌水】高压蒸汽灭菌,0.105MPa灭菌15~30分钟 【移栽基质】曝晒,甲醛熏蒸或高压蒸汽灭菌0.14MMPa灭菌1~2h 【接种室,缓冲室】紫外线灯照射30min,或气雾消毒剂 【超净工作台】紫外线灯30min,之后打开风机过滤除菌 【外植体】不同的化学消毒剂浸泡消毒 【接种工具】70%乙醇浸泡或擦拭,之后用火焰灼烧灭菌 【培养室】3%来苏尔喷雾,或甲醛,气雾消毒熏蒸 【皮肤】先用肥皂洗手,接种前用70%乙醇擦拭 【瓶口,管口】70%乙醇擦拭,用火焰封口

【培养瓶表面】70%乙醇擦拭 【台面,桌面】70%乙醇擦拭或喷雾消毒 植物外植体的灭菌方式 【茎尖,茎段,叶片】1. 用70%乙醇浸泡30秒,再用无菌水冲洗1次。 2.用2%次氯酸钠浸泡15min或0.1%升汞浸泡5~10min。 3.若材料有绒毛,最好在消毒液中加入几滴吐温。 4.消毒时要不断震荡,使植物材料与消毒剂充分接触。 5.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5次。 【果实】1.用乙醇迅速漂洗一下,再用无菌水冲。 2.用2%次氯酸钠浸泡10min,用无菌水冲洗2~3次。 【种子】用10%次氯酸钠浸泡20~30min,或0.1%升汞消毒5~10min,然后再用无菌水冲洗3~5次。 【花蕾】1.用70%乙醇浸泡10~15秒,无菌水冲洗一次。 2.在漂白粉中浸泡10min,用无菌水冲洗2~3次。 【根及地下部器官】用0.1%升汞浸泡5~10min 或用次氯酸钠浸泡10~15min,再用无菌水冲洗3~5次。 【消毒后的外植体应及时按照无菌操作技术接种在适宜的培养基上】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将植物体的一部分接种在合成培养基上,使其按照预定目标生 长发育成新植株。近年来,花卉组织培养及快繁脱毒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花卉种苗 繁殖生产中。 一、组织培养在花卉产业中的应用 1.快速、大量繁殖优良品种组织培养技术已成为种苗生产的主要技术之一。经组织 培养,可增加繁殖系数,加快繁殖速度,可生产出种性纯、品质好、产花量高的生产 性用苗。在花卉育种过程中,不断的杂交、选种极大地扩展了花卉的花形与颜色,使 得花卉在各方面都越来越接近人们的需求。但在同时,也造成了花卉基因类型的高度 异质化———子代不易有均一表现。而组培苗是在母株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以保持母株的全部特性(花形、花色、株形、开花习性、抗逆性等), 因而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集多种优良性状于一体的植株加以分生,从而得到大量与母 株一模一样的植株。 2.培育脱毒苗木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利用植株的分生组织不易感染病毒的原理,可 以对花卉植株的分生组织进行组织培养来繁殖苗木,防止亲代植株的病害传递给子代,从而达到脱毒的目的。 病毒病对长期应用营养繁殖(分株、扦插等)的观赏植物及其生产的危害相当严重。由于观赏植物多采用营养繁殖,如嫁接、分株、压条等方法繁殖时,病毒(及类 病毒)则通过营养体及刀具、土壤传递给后代,大大加速了病毒病的传播与积累,导 致病毒病的危害越来越严重。据统计,观赏植物的病毒已多达100多种,并且逐年有 新增病毒的报道。观赏植物因病毒病大大影响其观赏价值,表现在康乃馨、菊花、百合、风信子等的鳞茎、球茎与宿根类花卉及兰科植物等严重退化,花少且小,花朵畸形、变色,大大影响观赏价值,严重者甚至导致某些品种的灭绝,严重制约观赏植物 生产的发展,这也是我国切花品种跨不出国门的原因之一。组培快繁技术已应用到蝴蝶兰的栽培中非洲菊也可以通过组培快繁技术进行繁殖 植物组织培养脱毒的原理主要是利用茎尖分生组织不带毒或少带毒。感病植株体内的病毒分布不均匀,其数量随植株部位和年龄而异,越靠近茎尖顶端的区域,病毒 的浓度也越低。分生区域无维管束,病毒只能通过胞间连丝传递,赶不上细胞不断分 裂和活跃的生长速度,因此生长点含有病毒的数量极少,几乎检测不出病毒。因此, 茎尖培养时,切取茎尖的大小对脱毒效果有很大影响,茎尖越小效果越佳,但太小时 不易成活,过大则不能保证完全除去病毒。不同种类的植物和不同种类的病毒在茎尖

种植业可行性报告范文

种植业可行性报告范文 篇一:农业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报告 农业种植基地项目可行性报告 农业是基础,种植业是国家始终大力扶持的产业,天然绿色食品将是今后种植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改变传统农业低产低效的粗放式经营的特征,建设现代化农业种植基地,较好地实现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以及青少年教育培训等多方面组合的模式,有着深远的社会经济改革的意义。 在种植基地的建设中,除考虑保持农业的自然属性外,通过新型农业设施以及高新技术常年进行名特蔬菜瓜果的种植,同时还可通过农事参与、农业休闲、垂钓娱乐等项目,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好去处。 ……… 一、项目背景 二、市场需求 三、基地优势 四、设施配备及种植模式 五、经营模式 六、发展与提高 七、种植品种

八、政府支持 九、附表 武汉普思商业计划书扣扣八二四三九一三七 篇二:果蔬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果蔬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核心提示:果蔬种植项目投资环境分析,果蔬种植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果蔬种植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果蔬种植行业竞争格局分析,果蔬种植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果蔬种植行业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果蔬种植项目建设条件与选址方案,果蔬种植项目不确定性及风险分析,果蔬种植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提供国家发改委甲级资质 专业编写: 果蔬种植项目建议书 果蔬种植项目申请报告 果蔬种植项目环评报告 果蔬种植项目商业计划书 果蔬种植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果蔬种植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果蔬种植项目规划设计咨询 果蔬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主要用途】发改委立项,政府批地,融资,贷款,申请国家补助资金等

【关键词】果蔬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报告 【交付方式】特快专递、E-mail 【交付时间】2-3个工作日 【报告格式】Word格式;PDF格式 【报告价格】此报告为委托项目报告,具体价格根据具体的要求协商,欢迎进入公司网站,了解详情,工程师(高建先生)会给您满意的答复。 【报告说明】 本报告是针对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咨询服务的专项研究报告,此报告为个 性化定制服务报告,我们将根据不同类型及不同行业的项目提出的具体要求,修订报告目录,并在此目录的基础上重新完善行业数据及分析内容,为企业项目立项、上马、融资提供全程指引服务。 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在制定某一建设或科研项目之前,对该项目实施的可能 性、有效性、技术方案及技术政策进行具体、深入、细致的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求确定一个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和最佳时机而写的书面报 告。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是要求以全面、系统的分析为主要方法,经济效益为核心,围绕影响项目的各种因素,运用大量的数据资料论证拟建项目是否可行。对整个可行性研究提出综合

白芨块茎等作为外植体的组培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

白芨块茎等作为外植体的组培基本过程和影响因素 1.材料的选择 实验表明,新鲜白芨的茎尖、块茎、侧芽以及 幼根也都可以作为白芨组培的外植体。田英翠等 用幼根、何俊蓉等用块茎的顶芽、余朝秀等用茎 尖及侧芽、石云平等用侧芽和块茎、韦卡娅等用 块茎作为外植体进行白芨的组织培养。在实验中, 以侧芽为外植体的培养效果较块茎好一些,主要 因为侧芽的灭菌效果较好且恢复生长较快,但利 用块茎培养可以使外植体的采集不受到季节的限 制,即使在白芨的休眠期也可以培养,而侧芽一般选在3~5月份采集,能使培养过程中分化率较高而且受污染程度较小。总体上目前以块茎等为外植体的研究报道相对较少一些,主要由于侧芽和块茎的数量有限且培养较为困难。 2.消毒 以侧芽或块茎做为外植体需要严格的消毒,余朝秀等通过实验得出了该过程消毒的最佳方法,即首先用清水洗净侧芽和块茎上的污物,再用洗衣粉溶液浸泡20min,清水冲洗后转移到超净工作台上,用75%乙醇浸泡30s,再用0.2%升汞表面消毒,侧芽消毒8min,块茎消毒12min。经灭菌后的侧芽和块茎用无菌水冲洗5~6次,即可切取培养。 3.培养方法和步骤 利用侧芽或块茎,以及茎尖和根尖等为外植体时,组织培养的程序与种子萌发的过程有一定的差别,其中最大的差别是组织培养的程序不经过原球茎增殖而直接进行丛生芽诱导。何俊蓉、余朝秀、石云平等由组织诱导丛生芽,然后诱导生根,只需2个培养基即可。田英翠等的培养步骤则包括诱导原球茎、原球茎增殖、幼苗分化以及诱导生根3个步骤。韦卡娅则只用1 个诱导培养基。 4.培养基和激素 除田英翠和袁雄强采用ZW培养基外,其他作者大多采用MS培养基,有的在诱导生根时用1/2MS培养基。何俊蓉在诱导丛生芽的培养基中,添加6-BA和NAA,在诱导根的培养中,则添加6-BA,NAA和IAA;石云平采用MS为基本培养基,生根采用1/2MS,附加不同浓度的6-BA和NAA。田英翠等在诱导原球茎中采用ZW+1.0mg/L 6-BA+2.0mg/L NAA+10%椰子汁+2g/L CH+30g/L蔗糖,效果良好,而在生根培养基中,添加了GA3和番茄汁的效果好于不添加的,说明GA3和番茄汁有明显的促进根系发育的作用。 5.苗与移栽 与种子萌发得到的苗相似,幼苗长到3~5cm时可以炼苗和移栽。余朝秀的研究表明移栽的基质选取碎砖、蕨根、碎炭、粗椰糠混合基质或黄土-炭渣-椰壳(2:2:1)、珍珠岩-泥炭土(1:3),以及袁宁等的实验中应用的60%腐叶土+30%珍珠岩+10%素红土等都能使移栽的成活率达到90%以上。而移栽的季节尽量选在春季,气温逐渐回升有利试管苗适应自然环境,最宜移栽,如在冬季炼苗则必须加温。

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篇:富明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二篇:油茶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三篇:烟草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四篇:关于蔬菜种植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五篇:中药材种植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正文 第一篇:富明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 阳泉市富明种植专业合作社 可 行 性 报 告 二o一四年五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相当多的城市向小康社会挺进,绝大多数农村脱离贫困,与城市一道向小康社会挺进。 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应该看到,现实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制约进一步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其中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尤为突出,农村总

体发展水平、工业化进程、市场化程度以及农民收入水平均大大落后与城市,这些问题引起党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2014年1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 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农村产业机构调整、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等工作全面启动,本项目正是这样的宏观背景下,着眼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增加农民收入而提出。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在2014年开始,我们自行动用大型机械来平整荒山近100余亩,近年来,累计投资机械、人工、灌溉、道路平整,治理水土流失累计投资70余万元,后续资金还需要150余万元,在原 有种植核桃100余亩的基础上,再开发500余亩预种植核桃树苗,成为当地农业的主导产品。 本项目在实施中,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动农户在退耕还林土地上,从事集中连片核桃种植,形成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帮助农户购买苗木、肥料生产资料,农户投入进行核桃种植与管理,合作社对核桃种植过程进行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指导,基地归合作社所有,通过与种植户签定核桃收获后的出路,使农户利益得到保障。 本项目的实施,合作社和农户均达到双赢的局面。合作社有了稳定的原料生产基地,原料供应的数量、质量提高和生产成本控制;农户核桃种植有专人进行指导,有利于提高核桃产出和品质,且核桃收获后,由合作社进行集中收购,避免了农户单枪匹马闯市场面临的销售风险,使农户收入得到保障。 项目区基本情况

广西桉树发展情况

广西桉树产业发展情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厅 (2014年10月20日) 广西是我国桉树种植第一大省区,桉树产业是广西林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西造纸和木材加工千亿元产业的核心主体,为广西的生态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以及维护我国木材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广西桉树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桉树是全球生长最快的阔叶树种之一,与杨树、松树并称世界三大人工林树种,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在全世界范围内大力发展。目前,桉树在世界5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引种栽培,面积达到2亿多亩。我国引种桉树有110多年历史,主要在华南和西南南部的广西、广东、海南、云南和福建等17个省(区)。2012年全国桉树人工林总面积约6000多万亩,仅次于巴西和印度。桉树已成为华南地区最重要的纸浆材和纤维材树种,成为资源增长最快、经济效益最好,被企业、林农普遍接受的首选树种。 广西是我国最早引种桉树的省(区)之一,但大面积栽培桉树始于1965年。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种植窿缘桉、柠檬桉、野桉、大叶桉,其次为广叶桉、赤桉、细叶桉。2000年起,随着尾叶桉的成功引进、改良和杂交种无性系的推广, 桉树得以快速发展。到2013年,全区桉树人工林面积达到3000万亩左右,

占全国桉树总面积的近一半,桉树蓄积量1亿多万立方米,占全区活立木总蓄积量的六分之一左右,桉树面积、蓄积量均居全国第一位。目前,全区有桉属树种90多种,但主要种植品种为尾叶桉、尾巨桉等杂交无性系,如广林9、DH924、DH3327、DH3229、DH19-6、U6、韦赤桉3号等。形成了以种苗生产、培育采伐、加工利用为主体的桉树大产业,成为广西林业的支柱产业,支撑了广西造纸和木材加工千亿元产业。 (一)广西桉树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广西桉树产业发展过程大抵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少量引种、零星种植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前)该阶段主要以引种试种为主。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光、热资源丰富,与桉树原产地的气候类似,非常适合种植桉树。早在1890年法国传教士就从法国引进细叶桉在龙州栽种,后来在柳州、南宁、北海等地也陆续引种过。柳州的沙圹在20世纪30-40年代曾引种过多种桉树。1954年合浦县创办山口桉树林场,带动全县营造窿缘桉60多万亩。窿缘桉、细叶桉、柠檬桉等也开始在广西南部和沿海地区部分县的村屯周围、道路两旁零星种植。由于未经良种选育,这个阶段6年生桉树林平均年蓄积生长量仅约0.4立方米/亩,平均蓄积量约2-3立方米/亩,且木材基本没有什么用途,主要发挥绿化、防护作用,并提供部分薪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群众生活能源难题。 第二阶段:系统引种、规模发展阶段(20世纪60-90年代)1965年在广西南部地区成立了由东门林场、渠黎林场、跃

白芨组织培养实施方案设计

白及组织培养实施方案 一、白及简介 白及为兰科白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甘根、连及草、地螺丝、羊角七、皲口药、利知子、刀口药、鱼眼兰等。分布在中国、日本以及缅甸北部,主产于贵州、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浙江、陕西等地。其味苦、甘、涩,性凉,归肺、胃、肝经。以块茎供药用,能收敛止血,消肿生肌;治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手足皲裂等症。块茎含黏液质和淀粉等,可作糊料,在生物医药、保健食品、纺织印染、特种涂料和日用化工等方面有巨大的商业利用价值。又因白及为地生兰的一种,花开艳丽,被作为庭院、居室及园林景观绿化苗木大量应用。 白及一般生于海拔110——3200m的山野、山谷较潮湿处或林下半遮阴地带,喜温暖、稍阴湿的环境,耐阴性强,忌强光直射,需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土壤,稍耐寒,冬季可在地下越冬。白及能产生大量的种子(每个蒴果10~30万粒),但这些种子没有胚乳,自然萌发率极低,繁殖困难,但白及胚的薄壁细胞贮存大量的蛋白质、油脂和碳水化合物,可作为种子萌发的营养成分,因此白及种子在保湿的情况下可以萌发,是兰科植物中种子易萌发的类型。传统的白及繁殖方法大多以分株为主,即将块茎分成小块种植,但繁殖系数低,大面积发展对种源消耗大,不宜推广且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采用白及组织培养可在短时间内大量获取种苗,且成本相对较低,是提高白及产量的强有力措施。目前,国内研究资料报道的白及组织培养方法各异,所采用的外植体各不相同,且培养基及其中所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规格也千差万别。 二、白及组织培养技术路线 参照植物组织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式,可通过4种途径获得白及再生植株:一是由愈伤组织形成不定芽再生植株;二是愈伤组织产生胚状体而再生植株;三是由侧芽或顶芽再生植株;四是由茎尖产生原球茎而再生植株。4种方式各有利弊,传统认为采用侧芽或顶芽发育途径获得的后代性状较稳定,但因为白及原球茎带有大量共生菌,组培过程中容易出现污染。

种植项目可行性报告

种植项目可行性报告 篇一:火龙果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火龙果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火龙果实相当有益健康,其营养价值极高,含有丰富的钙、磷、铁等矿物质和维他命族群,另外有一般植物少有的植物性蛋白、花青素和高量的水溶性膳食纤维。火龙果原产中美州,是热带、亚热带植物,果实营养丰富,且有食疗、保健功能,对预防便秘、降低血糖、血脂等,效果显著。 一、项目概述 火龙果是近年开发和正在开始投入生产的新、特、优、高农业项目,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形成地方优势产业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1)物种资源新。火龙果。原产中美洲,是热带、亚热带的著名水果之一。后传入越南、泰

国等东南亚国家和中国的台湾省,目前大陆的海南、广西、广东、福建等省区也进行了引种试种。(2)产品风味独特。火龙果同时具备蔬菜、水果、花卉的生理特点,但又绝不是单一的蔬菜、花卉或水果,而独立于传统所有植物种类以外,尤其难得的是其集这三类常规作物的优势和经济价值于一体的独特的作物种类。 (3)产品质量优。与蔬菜比较,火龙果枝不仅营养价值高、产量不俗、食用口感特佳,而且没有明显的产出季节性;与传统水果比较,其无可比拟的花青素含量和不含蔗糖和焦糖而具备较高的含糖量所至的口感,以及独有品位对未来市场和高尚人群口感、饮食习惯的前瞻性,远非传统水果能及。尤其重要的是其上市期长、贮存方便,长达8个月的新鲜产品上市和独特艳丽的外观以及令人赏心悦目的内质,实现了火龙果非同凡响的价值构成。(4)生态效益好。红肉火龙果是迥异于传统植物的特殊植

物种类,其正常生长对空气环境、化肥、农药使用有特殊的要求,既是不使用化肥农药和在环境污染小、昼夜温差大的地方才可以满足健康生长的要求。配合优美、独特而普遍的自然风光,对于旅游资源,有着不可低估的社会效益。 (5)果肉火龙果吃法与西瓜类似,直接掰了皮吃即可;果肉内含数千至1万多粒芝麻状种子,将整颗果肉加上蜂蜜、鲜奶、冰块打成果汁,种子打碎后香味溢出,异常美味可口。根据个人口味,除了打成果汁饮用味道可口甜美,做冰淇淋或果冻更是风味绝佳。果肉酿制成的水果酒香味芬芳。现在有一种果肉是红色的火龙果,红色火龙果含有花红素,火龙果的称呼,各 地不一,且因肉色而异。红肉亚种称红龙果,白肉亚种称玉龙果,黄肉亚种称黄龙果。火龙果的果茎及果皮洗净后可配搭海鲜及肉类清炒,味爽可口。是夏日下饭的佳肴。 二、项目的基础设计

白芨组织培养实施方案

白及组织培养实施方案一、白及简介 白及为兰科白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甘根、连及草、地螺丝、羊角七、皲口药、利知子、刀口药、鱼眼兰等。分布在中国、日本以及缅甸北部,主产于贵州、四川、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浙江、陕西等地。其味苦、甘、涩,性凉,归肺、胃、肝经。以块茎供药用,能收敛止血,消肿生肌;治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手足皲裂等症。块茎含黏液质和淀粉等,可作糊料,在生物医药、保健食品、纺织印染、特种涂料和日用化工等方面有巨大的商业利用价值。又因白及为地生兰的一种,花开艳丽,被作为庭院、居室及园林景观绿化苗木大量应用。 白及一般生于海拔110——3200m的山野、山谷较潮湿处或林下半遮阴地带,喜温暖、稍阴湿的环境,耐阴性强,忌强光直射,需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土壤,稍耐寒,冬季可在地下越冬。白及能产生大量的种子(每个蒴果10~30万粒),但这些种子没有胚乳,自然萌发率极低,繁殖困难,但白及胚的薄壁细胞贮存大量的蛋白质、油脂和碳水化合物,可作为种子萌发的营养成分,因此白及种子在保湿的情况下可以萌发,是兰科植物中种子易萌发的类型。传统的白及繁殖方法大多以分株为主,即将块茎分成小块种植,但繁殖系数低,大面积发展对种源消耗大,不宜推广且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采用白及组织培养可在短时间内大量获取种苗,且成本相对较低,是提高白及产量的强有力措施。目前,国内研究资料报道的白及组织培养方法各异,所采用的外植体各不相同,且培养基及其中所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规格也千差万别。 二、白及组织培养技术路线 参照植物组织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方式,可通过4种途径获得白及再生植株:一是由愈伤组织形成不定芽再生植株;二是愈伤组织产生胚状体而再生植株;三是由侧芽或顶芽再生植株;四是由茎尖产生原球茎而再生植株。4种方式各有利弊,传统认为采用侧芽或顶芽发育途径获得的后代性状较稳定,但因为白及原球茎带有大量共生菌,组培过程中容易出现污染。

生态农业观光园可行性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 湖南行寅贤生态观光农业科技示范园(以下简称示范园)1.1.2项目建设地点 建设地点位于湘潭市湘潭县云湖桥镇史家坳 1.1.3项目建设单位及项目法人 项目建设单位:湖南行寅贤臵业有限公司 项目法人代表:彭瑛 1.1.4项目主管单位 湘潭市林业局 1.1.5项目性质 新建、私有、生态公益性 1.1.6建设目标 通过项目实施,增强保护、科研和公众环境宣传教育能力,建成一个融科学研究、产业化生产、科普教育、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多效益的科技示范园,实现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1.1.7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建设内容包括生态养殖基地、四季果园、工业原材料林基地、附属设施。其中生态养殖基地包括一个养猪场(建筑面积4000㎡)、一个50亩的养鱼垂钓塘、散养10000只土鸡等;四季果园种植基地包括美国脐橙、桃、杨梅、柑橘、枣、柿、胡柚、无花果等优质水果1000亩;工业原材料林基地包括国外松、桉树、桤木等速生树种3000多亩以及珍贵药材金银花50亩、珍惜树种引种区10亩;附

属设施包括建设1栋办公楼和会所(建筑面积1000㎡)、1个40个车位的停车场(面积600㎡)以及道路10km,并购臵科研、办公设备器具及住宿餐饮用品。 该项目整体开发山地5500亩左右,其中核心区500亩,辐射区5000亩,以推广高效农林业品种及技术为主,开展农业观光生态休闲项目。 1.1.8 项目建设期 该项目建设期为3年,即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其中核心区工程期为2年,即2008年4月至2010年4月。 1.1.9 项目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 562万元。按投资来源划分,需申请国家基本建设投资 224.8万元,占总投资的 40%,地方配套资金112.4万元,占总投资的20%,湖南行寅贤臵业有限公司出资224.8万元,占总投资的40%。 1.1.10 项目效益 本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施后,将在园区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生产、科研、养殖的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示范区的科技生产水平,有利于带动湘潭地区的发展,充分发挥其生态、社会效益。同时,项目建成投产后,生态养殖基地可年获纯收入90万元,四季果园年获纯收入50万元,工业原材料林基地年获纯收入40万元,全园年纯收入达170万元,4-5年即可收回投资。 1.1.11 编制单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设计咨询研究院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论文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论文—月季组织培养技术 系别: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技术及应用 姓名:曹胜华 学号:200930771015

[摘要]月季为蔷薇科蔷薇属木本植物, 其花姿优美,花型丰富,花色齐备, 树型易修剪,栽培难度小;其花型大,美丽,幽雅,高贵。月季通常采用扦插、嫁接和压条繁殖,但是一些名贵品种扦插不易生根,主要靠芽接繁殖,而芽接速度慢,因而造成优良品种的月季苗供不应求。 [关键词] 月季组培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植物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等现代生物技术得到普遍重视和应用,为月季的快繁和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新的途径,在月季的改良上显示了很大的应用潜力。以月季为试材进行组培试验,综述了月季组织培养、快繁的研究技术及进展,并对月季组培的最优条件进行了总结。本研究探索出的月季组培快速繁殖技术,在试管苗单芽诱导丛生苗、利用代用品培养降低组培成本、试管苗管外扦插生根、试管苗微型化长途运输等方面,较前人有所改进。 一.月季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月季是世界栽培种类较多的多年生木本花卉之一。别名长春花、月月红、斗雪红、瘦客等,蔷薇科蔷薇属植物,其花姿优美,花型丰富,花色齐备, 树型易修剪,栽培难度小。其花型大,美丽,幽雅,高贵。在鲜花应用中,月季花的地位和比重与日俱增,是世界上著名的四大切花之一[1]。月季的花色可编制成完美的连续色谱。月季是重要的花卉,世界的销售额多年来稳居各类花)卉的第一或第二。月季的一大优点是分布极广,适应性良好,栽培容易。月季是四季常青花卉,花期长,花色多,芳香馥郁,由于其特殊的情感内涵和商品价值[2],被广泛应用于园林、庭院装饰,并可制成月季盆景,作切花、花篮、花束等。此外,月季花可提取香料,根、叶、花均可人药,具有活血消肿、消炎解毒等功效。当前,月季育种是花卉育种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月季通常采用扦插、嫁接和压条繁殖,但是一些名贵品种扦插不易生根,主要靠芽接繁殖,而芽接速度慢,因而造成优良品种的月季苗供不应求[3]。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植物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等现代生物技术得到普遍重视和应用,为月季的快繁和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新的途径,在月季的改良上显示了很大的应用潜力。同时,月季组培和遗传转化系统的建立也是体细胞克隆变异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的重要前期工作[4]。 月季原产我国,早在汉代就有历史记载。2 0 0年前,月季植入西方和各国的蔷薇结缘,繁育出成千上万新月季品种,现代月季( 分为茶香月季 HT、聚花月季 F、壮花月季 Gr|、攀缘月季 CI、微型月季 Mi n、以及中国月季 Ch等 9大系。 ) 也随之推广到除热带和寒带外的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各地广为栽培的月季,是以中国月季为主要亲本,经以长期杂交育种而选育成功的。月季在观赏植物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全世界各国人民都普遍喜爱月季,月季的销售额多年来稳居各类花木的前茅。月季的用途很广( 如用藤本月季布置长廊、拱门;树状月季装饰主干道等)。 国外月季花卉工厂化育苗开展较早,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已成为获得巨额外汇的支柱产业。我们国家的组织培养技术与国外相比差距不大,但是产业化起步较晚。在加快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今天,植物组培技术广泛应用于月季花卉的繁殖育种.必将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月季生长繁殖速度较慢,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可大大缩短它的增殖周期,快速繁殖优良品种。在短期内繁殖出数以万计的苗木,这些苗木的遗传特性和表型特性与母株完全相同,完全保持了母株的优良特性。月季花组

广西桉树人工林经济发展状况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0968887.html, 广西桉树人工林经济发展状况研究 作者:罗来凤 来源:《绿色科技》2016年第13期 摘要:分析了广西境内桉树人工林的发展状态,将桉树与其他当地种植树种进行了经济比较,总结了桉树经济效益,并对广西区内各个地区桉树人工林经济效益展开了评估,评定了广西桉树人工林优势生产区域,为桉树人工林的发展提供理论科学依据。 关键词:桉树;经济效益;广西地区 中图分类号:S75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6)13000102 1引言 1982年实施“中澳技术合作东门桉树示范林项目”以来,速丰生产林的高效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广西先后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巴西等国家引进了200多个桉树树种,500多个种源,2000多个家系。目前,广西桉树的基因库收集了大量的桉树基因,已筛选优良树种9 个,优良种源100多个,优良家系500 个,优树2000株,获得了桉树杂交新种50个,杂交家系260个,培育出了高产无性系100多个,获得国家林木良种审(认)定1个,推广造林使用的优良无性系30多个。广西桉树无性系快速繁殖技术处于国内领先,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桉树造林良种使用率达到100%。 2广西桉树经济发展现状 进入新世纪以来,广西桉树每年以13.33万hm2的速度快速发展,广西已成为我国速生桉树的重要生产基地。“十二五”(2010-2015年)以来,广西实施南方速生丰产林工程,桉树人工林得到迅速发展,造林面积逐步扩大。2010年,广西桉树种植面积为123.3多万hm2;2011年,广西桉树人工林总面积约为153.64万hm2,蓄积量约为5793.2 万m3;2012年,广西桉树人工林总面积约为170.2万hm2,蓄积量约为6853.8 万m3;2013年底,广西已营造桉树人工林面积达185.23万hm2,蓄积量8026.3万hm2。据项东云研究\[1\],2014年广西全区桉树面积为201.26hm2,蓄积量为9911.0万m3,位居全国首位(占全国桉树种植面积的38%),其中桂中和桂东南地区为主要分布区域,面积达120多万hm2,占全区桉树面积的75%,约占当地森林面积的39.5%;2015年,广西全区桉树人工林面积达到224.36万hm2,桉树商品林高达48.21%;总蓄积量接近10000万m3,为全部树种蓄积的45.32%。桉树人工林 面积、生长量、蓄积量继续稳居全国第一位。 2000年以前,广西桉树大面积造林仅限于北回归线以南的南宁、崇左、钦州、北海、防 城港、玉林、贵港、梧州等8个市。近年来,随着栽种效益的凸现、选育水平的提升和抗寒品种的推广,速丰桉逐步向北扩展,如今全区14个市102个县(市、区)都有种植\[2\]。

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书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企业从事建设项目投资活动之前,由可行性研究主体(一般是专业咨询机构)对市场、收益、技术、法规等项目影响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确定有利和不利的因素,分析项目必要性、项目是否可行,评估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项目投资主体提供决策支持意见或申请项目主管部门批复的文件。 《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对项目的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研究,从技术、经济、工程等角度对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影响进行科学预测,为项目决策提供公正、可靠、科学的投资咨询意见。具体而言,本报告体现如下几方面用途: ——用于报送发改委立项、核准或备案 ——用于申请土地 ——用于申请国家专项资金 ——用于申请政府补贴 ——用于融资、银行贷款 ——用于对外招商合作 ——用于上市募投 ——用于园区评价定级

——用于企业工程建设指导 ——用于企业节能审查 ——用于环保部门对项目进行环境评价 ——用于安监部门对项目进行安全审查 第一部分项目总论 第二部分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可行性 第三部分项目产品市场分析 第四部分项目产品规划方案 第五部分项目建设地与土建总规 第六部分项目环保、节能与劳动安全方案 第七部分项目组织和劳动定员 第八部分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第九部分项目财务评价分析 第十部分项目财务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第十一部分项目风险分析及风险防控 第十二部分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部分种植项目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要部分,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部分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 一、种植项目背景

速生桉树林基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提要1 1.2项目编制依据1 1.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 1.4结论2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外部环境 3 2.1项目建设背景和由来3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4 2.3产品市场需求状况5 2.3.1产品现状及产品用途5 2.3.2同类产品近期生产能力、产量、变化趋势6 2.3.3产品进出口情况6

2.3.4近期、远期需求量预测7 第三章单位概况及项目区状况8 3.1承建单位基本情况8 3.1.1公司中长期发展目标及规模8 3.1.2公司林业生产经营条件9 3.1.3公司人员情况9 3. 1.4抵押物情况9 3.1.5公司资金运转情况9 3.2项目区基本情况9 第四章项目建设实施方案11

4.1项目建设目标与指导思想11 4.2项目建设布局11 4.2.1布局原则11 4.2.2项目布局12 4.3项目进度安排13 4.4营林技术措施13 4.4.1总体设计和作业设计13 4.4.2林地选择13 4.4.3良种壮苗13 4.4.4林地准备14 4 .4.5造林密度14 4 .4.6栽植补植14 4 .4.7幼林抚育14 4 .4.8施肥技术15 4.4.9护林防火15 4.4.10地力维持15 4.4.11病虫害防治16 4 .4.12冻害复壮16 第五章项目组织与经营管理17

5.1 项目组织17 5.2 项目管理17 第六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9 6.1估算编制依据19 6.2投资估算范围19 6.3投资单价19 6.4项目建设总投资20 6.5资金筹措21 第七章项目效益分析与评价22 7.1经济效益分析22 7.1.1产量、产值估算22 7.1.2 生产成本估算22 7.1.3林业税费测算23 7.1.4成本摊销24

白芨胚发育与种子萌发的关系

豆热带槛细辫咨 5k彘h啦删芦惭S矗獬 白芨胚发育与种子萌发的关系 张建霞,付志惠,李洪林,杨波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随着白芨胚龄增大,胚成熟度不断增加,有胚率和萌发率逐渐提高,种子萌发时间逐渐变短。胚龄为20周后采收最好,有胚率最高,萌发率为100%,萌发时间只需1周。种子萌发时胚先发育成原球茎,原球茎再分化出叶片和根系,形成完整的小植株;花宝一号Igm+花宝二号29/L+10%椰子汁培养基可促进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比常用的基本培养基加生长调节剂更简捷,幼苗生长健壮。 关键词:白茇;胚培养;无菌播种;快速繁殖 中图分类号;Q94446;Q9456+5文献标识鸦:A文章编号:1009—7791(2005)04—0032-04 RelationshipbetweenEmbryoGrowthandSeedsSproutingofBletillaStriata ZhangJian-xia,FuZhi-hui,LiHong-lin,YangBo (WuhanBotanicalGarden,ChineseAcademyofScicnccs,Wuhan430074,HubeiChina) kbstraot:WiththeincreasingageofBletillaStriataembryo,thematurityofembryowasenhanced,andtherateofalbuminousseedandthesproutingrateofseedincreased,whilethesproutingtimebegantoshorten.Itwasthebesttimetopickthecapsuleswhentheembryohadattainedtheageof20wk,thus,givingthehighestalbuminousseedrateand100%sproutingrateofseed,anditmerelytookoneweektosprout.Aftergermination,theembryosfirstdevelopedintoPLBs,thenmultiplicatedanddifferentiatedintoleaves androots,andformedcompleteplantlet.ThemediumaddedwithHuabaoNo.1lgm+HuahaoNo.229fL+10%coconutmilkgavethebestmsultforseedssproutingandseedlingsgrowth.Themediumwasmoresimpleandconvenientthanthe generalmediumsupplementedwith growthregulator. Keywords:Bletillastriata;embryoculture;germfreesowing;rapidpropagation 白芨(Bletillastriata)又称紫兰、凉姜,系兰科多年生草本花卉,不仅观赏价值较高,亦是常用中药之一…。白芨常规繁殖以分株为主,春季或秋季均可进行“J,但分株繁殖率低,加之长期无性繁殖,易引起种性退化,很难适应规模化种植的需要。因此,利用无菌播种技术及组织培养法繁殖可能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由于白芨种子的萌发与其发育状况关系密切,本文从胚龄、胚发育状况、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种类与配比等,探讨白芨种子非共生萌发技术,旨在建立无性繁殖系,探索行之有效的快速繁殖技术。此技术对扩大栽培、满足市场需求以及保护野生资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材料与方法 材料取自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本草园,采集具不同胚龄期的白芨蒴果。 自芨种子胚龄为1I周时开始取样,每隔一周取样一次,直至胚龄为23周,共取样13次。研究不同胚龄对胚萌发所需时间的影响。 收稿日期:2005—06.01 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资助项目(2002A24112I);园主任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张建霞(1979一).女,湖北监利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兰科植物遗传育种研究

国内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差距

国内外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差距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专业班级:生物工程2009级1班 完成日期:2012-06-05

摘要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农业生物技术中最早实现产业化并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领域,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对国内外植物组培的发展概况以及技术差距的分析,指出了我国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并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作了展望。 关键词:组织培养概况差距展望 Abstract The 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 is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as the first realized industrialization and get a remarkable economic and social benefits of the field, i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practice has wide application value. Through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plant tissue and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technology gap analysis, and pointed out the 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s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 are discussed. Key words:Tissue culture situation gap looking

林木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林木种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你可任意修改编辑)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1.1 概况 项目单位:林木种植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企业性质: *****林木种植有限公司位于***省**县苍**镇,建厂于2005年,专业从事皂荚林业树种苗木的研究、培育、种植和深加工。公司目前有员工40人,专业技术人员20人,季节农民工700多人,公司注册资金300万元,总资产4500万元,固定资产750万元。 公司自创建以来一直在稳步、健康发展中,截止2010年底已完成1.5万亩皂荚林种植,成活率98%,并得到**县林业局的确认。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370万元,纯利润110万元,木材年产量450万株,连年经营无亏损。 1.1.2 财务状况 公司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多年被银行评为“AAA”级企业,2009年销售收入为万元,总资产为万元,资产负债率为 %。 财务状况表: 1.1.3 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男,汉族,出生于xxx年xxx月xxx日,*****林木种植有

限公司法人。 公司无任何破产和银行欠款等不良影响社会形象和诚信的问题。 1.2 项目基本情况 1.2.1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 项目名称:***省十五万亩皂荚林生态示范基地建设及深加工项目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项目建设地点:***省**县苍**镇红土岩村、上坪村 1.2.2 产品方案及规模 该项目计划嫁接15万亩皂荚综合开发生态示范基地(主要包括整地、嫁接、抚育、施肥、林木管护等内容),为皂荚产品深加工提供丰富的原料资源。深加工项目占地面积300亩,其中生产加工用地200亩,生活区用地100亩,总建筑面积 9.8 万平方米。 1.2.3 品种、技术、设备方案 主要品种为皂荚果及皂荚深加工,与国内众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掌握着皂荚种植和嫁接的最新科技成果,在国内皂荚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主要设备:风选磨机,高频震动筛选机。 1.2.4 土建工程 计划深加工工厂建设用地300亩(其中生产加工企业用地200亩,生活区建设用地100亩),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项目建设包括:深加工工厂占地面积20亩,建筑面积10000平方米;饲料加工厂占地面积40亩,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生物技术专业《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31106014 课程中文名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课程英文名称:Plant Tissue Culture Technology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使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 开课学期:第7学期 总学时:36+27 总学分:3 预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 课程简介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将植物的离体材料(器官、组织、细胞、原生质体等)无菌培养,使其生长、分化,进而再生完整植株的无性繁殖技术,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之一。本课程在介绍了组织培养的含义、特点及其意义;组织培养的概念、类型、特点;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及操作规范;组织培养的发展简史、发展趋势及其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组培实验室、家庭组培室、组培育苗工厂的组成、设计原则与设计要求;熟练掌握各种培养基的特点与应用;熟练掌握茎尖、茎段、叶及花器官培养消毒灭菌、接种及培养的技术;理解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的意义,掌握种质资源离体保存常用方法;掌握一些常见植物的组培脱毒与快繁技术的应用。 教材建议 《植物组织培养原理与技术》,李胜、李唯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 参考书 《植物细胞组织培养》,刘庆昌编著,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标准书号:7-81066-529-4。 《植物组织培养(第三版)》,潘瑞炽编著,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标准书号:7-5361-2501-1。 《植物组织培养教程》,李浚明编著,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6年,标准书号:7-81066-46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