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坏血酸氧化酶(ascorbate oxidase ,AAO )活性测定试剂盒说明书

合集下载

抗氧化酶测定实验方法

抗氧化酶测定实验方法

抗氧化酶测定实验方法抗氧化酶是一类酶系统,它能够抵御氧自由基的伤害,维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

常见的抗氧化酶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等。

测定抗氧化酶活性能够评估抗氧化能力,进而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以下是抗氧化酶测定的实验方法。

实验材料:1.磷酸盐缓冲液:Na2HPO4-NaH2PO4缓冲液(pH7-8)。

2.高速冰箱和离心机。

3. 0.1 mol/L L-酪氨酸盐酸缓冲液:将L-酪氨酸溶解于0.1 mol/L的盐酸溶液中,并加入0.5% (w/v) 卵白饼干碎片。

4.超氧化物解毒酶(SOD)标准品:如肝脏SOD标准品。

5.乙醇、乙醚、碘仿、硝酸等有机试剂。

6.2-(4-碘苯基)-3-(4-硝基苯基)-5-(二苯嘧啶)-2H-四唑(INT)。

实验步骤:1.组织预处理:取所需组织样品,酶解和离心得到提取液(组织块破碎并添加合适的缓冲液),离心清除杂质得到上清液。

2. 蛋白质含量检测:根据Bradford法或Lowry法,测定上清液中蛋白质的含量。

3. 测定SOD活性:将上清液加入0.1 mol/L L-酪氨酸盐酸缓冲液,再加入0.5%的乙醇溶液,保护酪氨酸被SOD氧化,使其在酶作用下发生自动降解。

离心,取上清液。

在为反应液中加入INT(2.5 mmol/L),使之在SOD作用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紫色的一价酮衍生物。

在滤紙上滴加提取液,通过比色计测定OD值。

4. 测定Cat活性:将提取液加入3%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充分混合。

加入乙醚和碘仿的混合物,并离心。

提取水相层和乙醚层。

用硝酸溶液判断乙醚层中是否存在过氧化氢。

通过测定乙醚层吸收光谱的变化来测定Cat 活性。

5. 测定Gpx活性:加入适量的提取液到预先调配的反应体系中。

反应开始后,每2分钟测定OD值,记录10分钟之间的OD变化。

绘制OD值和反应时间的曲线,计算反应速率。

6.数据处理:根据测得的OD值和各反应时间点得到的反应速率,计算出抗氧化酶系数和活性。

抗氧化物活性测定方法总结

抗氧化物活性测定方法总结

抗氧化物活性测定方法总结抗氧化物活性测定方法是通过对样品中的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进行定量分析,评估其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抗氧化能力。

随着抗氧化研究的不断深入,测定方法也逐渐完善。

以下是对常见的抗氧化物活性测定方法的总结。

1. ORAC法(氧化应激反应活性测定法):该方法通过测定样品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来评估其抗氧化活性。

实验中,将样品与荧光试剂(如2,2'-azobis(2,4-dimethylvaleronitrile))共同作用,观察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并通过建立标准曲线计算样品的ORAC值。

2.DPPH法(1,1-二苯基-2-苦味基-苦味酸磷):该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快速测定抗氧化活性的方法。

实验中,将样品与DPPH稳定自由基共同作用,通过比色反应观察DPPH自由基被样品清除的程度,从而评估抗氧化活性。

3.ABTS法(2,2'-联氮双5-苯砜酸):该方法通过ABTS离子自由基的生成和清除反应来测定样品的抗氧化活性。

实验中,ABTS与过氧化氢反应生成ABTS离子自由基,通过观察样品对其的清除能力来评估抗氧化活性。

4.FRAP法(亚铁离子还原能力):该方法基于样品对人造抗坏血酸(Fe3+)的还原能力,通过测量还原后的Fe2+离子的生成量来评估抗氧化活性。

实验中,将样品与Fe3+离子反应生成Fe2+离子,通过比色反应来测定Fe2+的含量。

5. 碘标法(Iodine value):该方法用于测定油脂、脂肪等样品的抗氧化活性。

实验中,将已知量的碘与样品中的不饱和化合物反应,在光反应下观察反应终点的颜色变化,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的抗氧化活性。

6. 硝酸盐法(Nitrite method):该方法用于测定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从而评估其抗氧化活性。

实验中,样品经过还原反应生成亚硝酸盐,然后与DANO(N-乙基-N-(2-苯基乙基)-对硝基苯胺)反应生成稳定的偶氮染料,通过比色测定反应终点的吸光度来计算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抗坏血酸氧化酶原料

抗坏血酸氧化酶原料

抗坏血酸氧化酶原料的研究与应用一、引言抗坏血酸氧化酶(Ascorbate Oxidase,简称AO)是一种重要的酶类,在植物生理学和食品工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该酶主要作用于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简称AA),将其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Dehydroascorbic Acid,简称DHA),从而实现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

为了深入了解抗坏血酸氧化酶原料的来源、性质及应用,本文将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探讨。

二、抗坏血酸氧化酶原料的来源1. 植物来源:抗坏血酸氧化酶主要存在于植物体内,如水果、蔬菜等。

这些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抗坏血酸氧化酶,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代谢。

因此,从植物中提取抗坏血酸氧化酶原料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2. 微生物来源:某些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也具有产生抗坏血酸氧化酶的能力。

通过发酵培养这些微生物,可以大量获得抗坏血酸氧化酶原料。

这种方法具有生产周期短、产量高等优点,因此在工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抗坏血酸氧化酶原料的性质1. 物理性质:抗坏血酸氧化酶原料通常为淡黄色至棕色的粉末,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该酶的活性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温度、pH值、抑制剂等。

2. 化学性质:抗坏血酸氧化酶具有特定的活性基团,可以与抗坏血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该酶的催化效率较高,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将大量的抗坏血酸转化为脱氢抗坏血酸。

此外,抗坏血酸氧化酶还具有一些其他的化学特性,如底物特异性、抑制剂敏感性等,这些特性为其应用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四、抗坏血酸氧化酶原料的应用1. 植物生理学研究:在植物生理学研究中,抗坏血酸氧化酶原料被广泛应用于探究植物体内抗坏血酸的代谢途径及其调控机制。

通过对该酶的活性进行测定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其对环境因素的响应机制。

2. 食品工业:在食品工业中,抗坏血酸氧化酶原料被用作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主要用于保鲜、防腐和抗氧化等方面。

植物抗坏血酸氧化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植物抗坏血酸氧化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植物抗坏血酸氧化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作者:《果蔬贮藏加工学实来源:华南农大浏览数:2949 录入:2007-6-16 14:53:40 验指导》植物抗坏血酸氧化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一、原理抗坏血酸氧化酶能利用空气中的氧氧化抗坏血酸成为脱氢抗坏血酸;多酚氧化酶可催化空气中的氧氧化多酚,成为相应的醌,形成的醌能被抗坏血酸还原。

因此,在酶提取液中加入抗坏血酸,可测定抗坏血酸氧化酶的活性,加入抗坏血酸及焦儿茶酚,可测定抗坏血酸及多酚氧化酶两者的活性,相减即可求出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抗坏血酸的消耗量,可用碘液滴定剩余的抗坏血酸。

碘酸钾在酸性条件下与碘化钾反应放出碘,放出的碘与抗坏血酸作用,将之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多余的碘能使淀粉变为蓝色。

二、材料与设备材料:马铃薯块茎设备:水浴锅、台秤、离心机试剂:pH6.0 1/15mol/L磷酸缓冲液、0.1%抗坏血酸、0.02mol/L焦儿茶酚、10%三氯乙酸、1%淀粉。

0.05mol/L碘液:碘化钾2.5g溶于200ml蒸馏水,加冰醋酸1ml,再加0.1mol/L碘酸钾12.5ml,定容至250ml。

三、试验步骤(一)酶液制备:称取马铃薯块茎10.0g,用预冷pH6.0 1/15mol/L磷酸缓冲液,研磨匀浆,定容至50ml,在18-20℃水浴浸提30分钟,中间摇动数次,再于3000×g离心10分钟,取上清液,4℃保存备用。

(二)酶活性测定:1. 取6个三角瓶(50-100ml),标上号码,分别加入下列试剂(ml):┌──┬────┬───────┬─────────┬──┬─────┐│瓶号│ 蒸馏水│0.1%抗坏血酸│0.02mol/L焦儿茶酚│ 酶│煮5分钟酶│├──┼────┼───────┼─────────┼──┼─────┤│ 1 │ 4 │ 2 │ │ 2 │ ││ 1' │ 4 │ 2 │ │ 2 │ ││ 2 │ 4 │ 2 │ │ │ 2 ││ 3 │ 3 │ 2 │ 1 │ 2 │ ││ 3' │ 3 │ 2 │ 1 │ 2 │ ││ 4 │ 3 │ 2 │ 1 │ │ 2 │└──┴────┴───────┴─────────┴──┴─────┘1、3瓶各作一次重复,2、4瓶作空白将6个三角瓶放入18-20℃水浴反应5分钟,立即分别加入10%三氯乙酸1ml,摇匀,终止酶反应。

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物酶_概述说明

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物酶_概述说明

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物酶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在细胞内,氧化还原反应是生物体正常代谢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然而,在这些氧化还原反应中产生的活性氧种(ROS)却可能对细胞结构和功能造成损害。

为了保护细胞免受活性氧物质的侵害,细胞内存在着一系列抗氧化酶系统。

其中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过氧化物酶(POD)。

这些抗氧化酶通过催化活性氧的转化和清除,起到维持细胞内稳态、减少氧自由基对生物体的伤害的重要作用。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来探讨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物酶的定义、功能、结构、机制以及其在生理作用和临床意义方面的研究。

在第二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超氧化物歧化酶。

首先,我们将解释其定义和功能,包括其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然后,我们将探讨其结构和催化机制,揭示超氧化物歧化酶如何通过催化超氧阴离子(O2.-)的转化来清除活性氧物质。

第三部分将聚焦于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我们将解释该酶的定义和功能,并探究它在细胞中是如何通过消除过氧化氢(H2O2)来保护细胞免受氧自由基的损伤。

第四部分将涵盖过氧化物酶。

我们将描述该酶的定义、功能和结构,并讨论其通过催化有机底物或无机底物的转变来减少细胞内活性氧物质积累的机制。

最后,在第五部分结论中,我们将总结本文提到的要点,并展望未来对这些抗氧化酶系统研究的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增进读者对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物酶这些重要抗氧化酶系统的认识。

通过了解它们的定义、功能、结构和机制,以及在生理作用和临床意义方面的研究进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对抗活性氧物质的保护机制,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启示。

2. 超氧化物歧化酶:2.1 定义和功能: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简称SOD)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酶,它参与细胞内超氧阴离子(O2-)的清除,以保护细胞免受过氧化损伤。

抗坏血酸检测的实验步骤

抗坏血酸检测的实验步骤

动物血清中抗坏血酸(Vc)的测定一、实验目的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又叫维生素C(Vitamin 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正常成人体内的抗坏血酸代谢活性池中约有1500mg抗坏血酸,最高储存峰值为3000mg抗坏血酸.抗坏血酸在氧化还原代谢反应中起调节作用,缺乏它可引起坏血病.抗坏血酸是一种强力的抗氧化剂、抗病毒和抗炎剂.广泛存在于食品和生物样本中,是一种免疫刺激剂.因此检测抗坏血酸在上述样本内的分布和含量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实验原理三、实验仪器试管、移液枪、漩涡混匀器、水浴锅、离心机、可见分光光度计。

四、试剂的配制1.试剂一应用液的配制(5ml):试剂一储备液:双蒸水=1:14稀释,混匀制备。

2.试剂二应用液的配制:用时取一支粉剂加0.36 ml的冰醋酸再加水至40 ml,溶解,4℃保存。

3. 试剂三应用液的配制:因溶解困难,使用前2-4h加无水乙醇60 ml充分溶解,制备,4 ℃保存。

4. 试剂四应用液的配制:用时取0.15 ml 试剂四储备液加水至25 ml制备,避光保存。

(现用现配)5.试剂五:液体6 ml,4 ℃保存。

6.600 ug/ml标准品应用液的配制:取一支标准品粉末溶于10 ml试剂一应用液中,充分混匀,4℃保存。

6ug/ml标准品应用液的配制:取600 ug/ml Vc标准应用液再用试剂一应用液100倍稀释备用,现用现配。

注意:维生素C标准品易氧化,因此,最好在样本上清液制备好后再配标准,并在10 min内进行检测。

五、实验步骤1.取实验小鼠,断颈处死,摘除眼球,眼眶取血至1.5 ml EP管,取完血液,然后静置半小时,然后3000 rpm, 离心15 min,然后取上清至新1.5 ml EP管,3000 rpm, 离心15 min,取上清备用2.上清液的制备:取步骤一中上清0.15 ml加试剂一应用液0.45 ml,漩涡混匀,放置15 min分钟后离心,3500-4000转/分,离心10分钟,上层清亮液体为上清液。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未知驱动探索,专注成就专业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是
一种重要的氧化酶,负责在植物体内催化抗坏血酸(维生
素C)与过氧化氢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

该酶可以将有害的过氧化氢转化为水和氧气,起到清除细胞内部过氧化氢的
作用。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尤其在叶片和
根部等活跃代谢组织中含量较高。

它是维持植物细胞内氧
化还原平衡的关键酶之一。

在植物遭受各种逆境胁迫时,
如高温、干旱、盐碱等,会导致植物体内产生过量的过氧
化氢,进而引发氧化应激反应。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活
性会得到显著增强,从而帮助植物对抗逆境胁迫。

此外,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还参与植物生长和发育的调控。

研究发现,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缺失或突变会导致植物
叶片发生病斑、失绿、畸形生长等异常现象,甚至影响到
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因此,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
在植物生理生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和调控作用。

1。

抗坏血酸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

抗坏血酸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

抗坏血酸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一、前言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简称AA)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抗坏血酸的含量检测至关重要。

传统的抗坏血酸含量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比色法等,但这些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操作复杂、耗时长、灵敏度低等。

近年来,随着光度法技术的发展,催化动力学光度法(Kinetic Spectrophotometry,简称KSP)逐渐成为抗坏血酸含量检测的新方法。

本文将对催化动力学光度法的原理、实验条件、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抗坏血酸含量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二、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原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是一种基于物质在特定波长下吸收或发射光线的特性,通过测量样品溶液中物质的吸光度或发射光谱来定量分析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当一定量的抗坏血酸与某种金属离子(如铁、锰、锌等)形成络合物时,这种络合物在特定波长下具有较强的吸收或发射能力。

因此,通过测量样品溶液在该波长下的吸光度或发射光谱,可以推算出抗坏血酸的含量。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络合物和检测器。

目前常用的络合物有硫酸亚铁、氯化锌等。

检测器主要有单色仪、双色仪、荧光检测器等。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样品和检测需求选择合适的络合物和检测器。

三、实验条件1. 光源:催化动力学光度法通常采用紫外可见光源,如汞灯、氙灯等。

光源的选择应考虑其波长范围、稳定性、强度等因素。

光源的位置和角度也会影响到测量结果,需要合理调整。

2. 光路系统:光路系统主要包括样品激发器、光电倍增管(PMT)、光电转换器等。

样品激发器用于产生特定波长的激光束;PMT用于接收样品溶液中的光线并转化为电信号;光电转换器用于将电信号放大并输出至数据处理系统。

在设计光路系统时,需要注意光源与样品之间的距离、透镜的选择等因素。

3. 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软件、数据处理算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号:QS1303 规格:50管/48样抗坏血酸氧化酶(ascorbate oxidase ,AAO)活性测定试剂盒说明书
紫外分光光度法
注意:正式测定之前选择 2-3个预期差异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测定意义:
AAO是定位于植物细胞壁的糖蛋白,属“蓝铜氧化酶”家族。

细胞壁内的抗坏血酸和AAO 与细胞壁的代谢和生长有着密切的联系。

AAO 氧化 AsA 所形成的 MDHA 可通过质膜上的细胞色素b还原,该过程中电子的跨膜运输能够促进细胞生长。

测定原理:
AAO可直接氧化AsA,通过测定AsA的氧化量,可计算得AAO活力。

自备实验用品及仪器:
低温离心机、紫外分光光度计、1mL石英比色皿、可调式移液器、研钵、冰、蒸馏水。

试剂组成和配制:
试剂一:液体50mL×1瓶,4℃保存。

试剂二:液体50mL×1瓶,4℃保存。

试剂三:粉剂×1瓶,4℃避光保存。

临用前加入5mL蒸馏水充分溶解。

粗酶液提取:
按照组织质量(g):试剂一体积(mL)为1:5~10的比例(建议称取约0.1g组织,加入1mL 试剂一)进行冰浴匀浆。

16000g,4℃离心1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AAO测定操作:
1. 分光光度计预热30 min,调节波长到265 nm,蒸馏水调零。

2. 试剂二在25℃水浴锅中预热30 min。

3. 依次在1 mL石英比色皿中加入100μL上清液、850μL预热的试剂二和50μL试剂三,迅速混匀后在265nm测定10 s和130 s光吸收A1和A2,△A =A1-A2。

AAO活性计算公式:
(1). 按蛋白浓度计算
AAO活性单位定义:25℃中每毫克蛋白每分钟氧化1nmol AsA 为1个酶活单位。

AAO(nmol/min /mg prot) = △A÷(ε×d)×V反总×109÷(Cpr×V样)÷T
= 92.4×△A÷Cpr
(2). 按样本质量计算
AAO活性单位定义:25℃中每克样本每分钟氧化1nmol AsA 为1个酶活单位。

AAO(nmol/min/g鲜重) = △A÷(ε×d)×V反总×109÷(W×V样÷V样总)÷T
= 92.4×△A÷W
ε:AsA在265nm处摩尔吸光系数为5.42×104 L/mol/cm;d:比色皿光径(cm),1 cm;V反总:反应体系总体积(L),1000μL=1×10-3L;106:1mol=1×109nmol;Cpr:上清液蛋白质浓度(mg/mL),需要另外测定,建议使用本公司BCA蛋白质含量测定试剂盒;V样:加入反应体系中上清液体积(mL),100μL=0.1 mL;V样总:加入提取液体积,1mL;W,样本质量,g;T:催化反应时间(min),2min。

第1页,共2页
注意事项:
配制好的试剂放在4℃保存,三天内使用完。

第2页,共2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