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球性球感练习

合集下载

《足球球感球性训练》说课稿全文

《足球球感球性训练》说课稿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足球球感球性训练》说课稿一.指导思想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普及足球教学为目的,使得足球能影响更多的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足球的魅力。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发挥学生个性特长。

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球感、球性能够基本掌握足球球感球性练习的相关技术,促进学生自觉参与足球运动,培养终身体育与健康意识的形成。

二.教材分析球感球性练习是足球运动中最初步基本技术动作,也是足球运动者初步需要练习掌握的技术动作之一。

需要练习者通过反复练习体验足球在脚底下的感觉,让脚和足球熟悉起来,同时也提高脚下的灵活度,从而为后面的足球技术动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由于小学生的学生足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几乎是零,而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存在较大差异。

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情以及足球项目的特点,教学中老师多做示范动作,让学生认真观察老师的动作并积极模仿。

四.教学目标:1.知道球感、球性练习都有哪几种动作方法。

2.能够做到支撑脚站位合理,身体重心控制、协调良好。

3. 至少能够掌两种球感、球性的练习方法。

4.能在练习中相互帮助、鼓励,能够主动捡球。

五.教学过程: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学习特点,本节课主要采取针对性练习,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

1.开始准备部分:开课导入开门见山的点明学习任务,提出教学要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基本部分:本节课我采用的是由易到难采取针对性练习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由简单动作到最终完整动作逐步练习进行,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的竞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逐渐掌握球感、球性的动作练习。

拓展练习背夹球抢球比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也更好地巩固了所学技术,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效益。

3.准备活动本节课采用先学习再练习最后将学习内容运用在游戏中,在游戏的过程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让学生体会所学习的动作在实际中的应用。

33种经典球感练习,每天3分钟练成足球大师

33种经典球感练习,每天3分钟练成足球大师

33种经典球感练习,每天3分钟练成足球大师巅峰状态的伊涅斯塔,面对密集防守、重重包围,依然能靠细腻的盘带技术游刃有,闲庭信步间撕破对手防线。

尤其是他的招牌动作油炸丸子,屡屡于险境之下绝处逢生。

方寸间舞蹈的盘带大师底线油炸丸子,惊艳全场像伊涅斯塔这样的盘带大师,早已做到人球合一的境界,就算再简单的招数在他的脚下,都能极致到绝活。

脚背外侧拉球,一个动作实现180°转身突破球就像是黏在小白的脚下,先是脚底一拉躲过对方上抢,然后顺势往前拨球形成突破,简单实用的拉球技巧被他运用得炉火纯青。

基本的V字拉球,就能完全骗过防守队员左右脚持续踩球,双脚内侧来回拨球以及V字型拉球都是足球训练个人基本功的必修课,然而这种基本的技术功底在真正的比赛中却是最实用的。

今天就为大家送上33种经典足球基础练习,每天练一练,你也会成为球场上的盘带大师!No1、帽子舞左右脚交替踩球No2、脚内侧拨球双脚内侧左右来回拨球No3、内侧星型单脚着地,另一只脚脚底向后拉球,然后再用脚内侧向前推球No4、外侧星型单脚着地,另一只脚脚底向后拉球,然后再用脚外侧向前拨球No5、转圈帽子舞双脚交替用脚底踩球,同时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圈No6、横向帽子舞双脚交替用脚底将球拨向另一只脚No7、脚内侧拨球+侧滑步※先用一只脚的内侧将球拨向另一只脚※当球快要接近另一只脚时,向球滚动的方向侧滑步,再用第二只脚内侧将球停下No8、脚内侧拨球+脚底拉球※先用双脚内侧来回拨球完成一次小快板※然后使用先拨球的脚横向脚底拉球到身体另一侧方向※形成循环练习能不间断的连续做10个来回,才算是真正熟练No9、脚底外侧旋转星线图※单脚着地,另外一只脚脚底向后拉球,然后脚外侧向前拨球※同时,以支撑脚为轴心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圈No10、帽子舞+脚底拉球停球※脚底将球横向拉向身体另一侧※再用另一只脚将球停住※如此往复形成一个循环练习能不间断的连续做过10个来回才算是真正熟练No11、帽子舞+脚底拉球停球+Z字前进※脚底横向拉球,往侧前方行进※先脚内侧将球停住,再开始下一次脚底拉球※形成Z字形前进线路No12、脚内侧拨球Z字前进※脚内侧拨球,往侧前方行进※先脚内侧将球停住,再开始下一次脚内侧拨球※形成Z字形前进线路No13、双脚轮换小V字拉球※先用脚底将球向后拉,紧接着使用脚内侧推球,一拉一推成V字※双脚交替练习No14、大V字拉球比上一个动作,V字幅度更大No15、脚内外侧扣球※脚内外侧连续横向来回拨球,支撑脚要跟着跳步移动※两只脚都要练习No16、双脚交替内外侧扣球在动作15的基础上,左右脚交替练习No17、三角拉拨球※先用右脚脚底将球向后拉,同时左脚向后小跳步※右脚内侧拨球向左前方※然后左脚内侧将球拨回起始点练完右脚后,记得练习左脚No18、帽子舞+拉球拨球脚底向后拉球,随即用另外一只脚脚外侧将球拨向侧前方No19、V字拉球外脚背+V字拉球脚内侧※右脚脚底向后拉球,再用右脚外侧向侧前方拨球※然后左脚脚底向后拉球,最后用左脚内侧向侧前方推球双脚交替练习No20、溜溜球※一只脚不着地内外侧连续左右拨球,支撑腿跟随着左右跳动保持平衡练完左脚后要记得练习右脚No21、双脚交替溜溜球No22、脚底拉球转身交替使用双脚脚底小幅度拉球,同时完成一定角度的转身No23、拉球跨步转身※先用右脚脚底向左侧横向拉球※拉球结束后,身体跟上用左脚完成一个跨步动作※最后再用右脚内侧将球停住No24、脚后拉球※脚底向后拉球,紧接着用脚内侧将球从支撑脚后拨向另一侧※双脚交替进行※注意支撑脚有一个向前的小跳步,这样可以轻松的让球从支撑脚后拨过No25、克鲁伊夫转身※用脚内侧将球从支撑脚之后扣向另一侧※注意扣球前支撑脚的角度No26、踏步转身先用一只脚做一个内侧跨步,再用另一只脚外侧拨球No27、进阶三角拉球动作17的三角拉球+动作24的脚后拉球No28、踩拉球进阶版先用一只脚做一个脚后拉球,再用另一只脚脚底将球拉回起始位置No29、拉拨球进阶版先用一只脚做脚后拉球,再用另一只脚V字拉球拨球No30、拉球拨球+跨步转身※先用右脚做一个脚外侧V字拨球,再用左脚做一个跨步动作※最后再用右脚内侧将球停住并拨回起始点※练完一侧要记得另一侧也要进行相同的练习No31、拉球拨球+踩球转身※先用一只脚做一个脚外侧V字拨球,再用另一只脚做一个脚底拉球转身※在一定范围内这样交替练习这两个动作No32、脚后拉球+跨步转身※先用右脚做一个脚后拉球,再追上皮球用右脚做一个跨步动作※最后再用右脚外侧将球停住并拨回起始点※练完一侧要记得另一侧也要进行相同的练习No33、拉球推球+拉球拨球+脚后拉球※先用左脚脚做一个脚内侧V字拉球,再用左脚脚做一个脚外侧V字拨球,最后用左脚做一个脚后拉球※三个动作形成一个循环※练完一侧要记得另一侧也要进行相同的练习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珍藏版33种基础动作,包含了所有比较常见的球感练习,从最基础的踩球、拉球到最后的复杂组合动作。

足球基础:人人必练的30种足球球感基本功!懂球帝

足球基础:人人必练的30种足球球感基本功!懂球帝

足球基础:人人必练的30种足球球感基本功!懂球帝今天要给各位小伙伴们介绍的是30种最为常见可以在一个两米乘两米的方块之地内就能完成的足球基本球感练习。

练习一:连续剪刀腿保持双脚始终不触球的同时,双脚交替连续由内向外跨步。

练习二:脚底踩球双脚脚底交替踩球,同时尽量保持让皮球保持原地不动。

练习三:脚底拉球交替用双脚脚底横向把球拉向另外一只脚。

尽量让皮球保持在一条横向的线上稳定移动。

练习四:足球舞蹈首先一次从左向右的话,依次使用右脚脚底、左脚脚底、右脚从脚后绕过用脚尖触球。

然后反向从右向左时,依次使用左脚脚底、右脚脚底、左脚从脚后绕过用脚尖触球。

练习五:三次脚底拉球一只脚为支撑腿,连续使用一只脚脚底完成向内、向外、向内三次拉球。

然后换另一只脚做相同的三次拉球。

如此在两只脚之间交替循环。

练习六:左脚拉球、右脚拨球先用左脚脚底向支撑腿右脚内侧拉球。

然后再用右脚脚内侧将球推回到原来的位置。

如此往复循环。

练习七:右脚拉球、左脚拨球先用右脚脚底向支撑腿左脚内侧拉球。

然后再用左脚脚内侧将球推回到原来的位置。

如此往复循环。

练习八:右脚拉球、右脚外侧拨球先用右脚脚底向后拉球,同时支撑腿【左脚】跳步保持平衡。

然后再用右脚脚背将球推回到原来的位置。

如此往复循环。

练习九:左脚拉球、左脚外侧拨球先用左脚脚底向后拉球,同时支撑腿【右脚】跳步保持平衡。

然后再用左脚脚背将球推回到原来的位置。

如此往复循环。

练习十:V字拉球先用左脚脚底将球向身体内侧拉,再用左脚内侧将球向外侧推出去。

再用右脚脚底将球向身体内侧拉,最后用右脚内侧将球向外侧推出去。

双脚之间如此往复循环。

作为初学者,这个动作开始时尽量幅度小一些,增加对球的控制能力,待熟悉之后可适时加大幅度,以便在实战中使用。

练习十一:V字拉球脚外拨球先用左脚脚底将球向身体内侧拉,再用左脚外侧将球向外侧推出去。

再用右脚脚底将球向身体内侧拉,最后用右脚外侧将球向外侧推出去。

双脚之间如此往复循环。

球感练习

球感练习

控球重心一定要降低、身体协调性好才能控好球。

足球练习一般要经过原地、走动、跑动、积极防守、消极防守等循序渐进过程进行。

全部的球性练习都是由习惯脚开始,然后再过渡到另一只脚,再从原地练习过渡到行进间练习,最后跑动间,结合防守队员进行。

1.前脚掌揉球(由外向内、由内向外、左右脚交替)
2.脚内外侧、脚掌揉球(向内、向外、左右脚交替)
3.脚背提拉、脚底回踩(正脚背往前推球、脚底拉回来、左右脚交替)
4.脚背前踢、脚底回拉(踢出去一点后拉回来、左右脚交替)
5.脚内侧提拉,脚掌回踩,脚内侧停(左右脚交替)
6.脚掌向外踩拉球,脚内侧停住(左右脚交替)
7.脚掌回拉,脚内侧变向停球(左右脚交替)
8.脚掌横拉,脚外侧停(左右脚交替)
9.脚掌横拉,脚掌踩停球(注意,右脚脚掌横拉球,左脚踩停;左脚脚掌横拉球,右脚踩
停。


10.脚掌横拉,脚内侧停球(注意,右脚脚掌横拉球,左脚脚内侧踩停;左脚脚掌横拉球,
右脚脚内侧踩停。


11.斜前方横拉,前跨转身停住球(注意,横拉的脚也是停球的脚。

如:右脚斜前方横拉球,
然后左脚跨过球后转身右脚脚内侧停球;两脚交替进行)
12.前脚掌左右脚交替踩球。

足球球性球感训练方法

足球球性球感训练方法

足球球性球感训练方法
球性球感是指足球运动员对足球的感知能力和掌握技术的能力。

下面是一些足球球性球感训练方法:
1. 直接触球练习:将球直接传给运动员,让他们用脚、头、胸等各个部位进行控制和传递。

通过不同部位的接触,能够提高对球的感知和控制能力。

2. 短传接球练习:两名运动员面对面进行短传练习,要求准确传球并迅速接球。

这种练习可以提高运动员对球的感知速度和反应能力。

3. 高空球练习:将球踢向空中,让运动员进行头球接球。

这种练习可以提高运动员对球的高度、方向和速度的感知能力。

4. 小场地1v1对抗:在较小的场地上进行1v1对抗练习,要求球员在限定的空间内迅速运球、传球和射门。

这种练习可以提高运动员对球的位置、空间和对手的感知能力。

5. 视觉反应练习:利用快速变化的图像、颜色和方向等进行训练,让运动员快速做出反应。

这种练习可以提高运动员对球的视觉感知和反应速度。

6. 触觉练习:运动员闭上眼睛,通过触觉来感知和掌握球的位置和移动。

这种练习可以提高运动员对球的触觉感知和掌握能力。

7. 传接组合练习:让多名运动员进行快速、有规律的传接练习。

通过高强度的练习,可以提高运动员对球的感知能力和配合默契度。

8. 空间感训练:通过搭建不同形状和大小的障碍物,让运动员在有限空间内进行带球、传球和绕过障碍物等练习。

这种练习可以提高运动员对球的空间感知和掌握技巧。

以上是一些提高足球球性球感的训练方法,通过系统的练习和反复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对球的感知和掌握能力。

熟悉球性的基本练习

熟悉球性的基本练习

熟悉球性的基本练习一、颠球颠球是培养球性的主要练习方法,可以使球员了解球性,与足球培养感情。

颠球和踢毽子较为相似,就是用身体的合理部位触球,使球弹高,再接住,再弹高的过程。

注意:最好先做热身运动,使身体活动开,再做颠球练习;把握触球的位置和力度,尽量使足球的运动范围在自身的掌控之内;颠球时,击球的最佳部位是球的底部中央,球弹起的高度最好不超过膝盖。

(一)动作要领:1.双脚脚背正面颠球:屈膝,提高小腿,亮出脚掌,脚向前上方摆动,用脚背击球,击球时踝关节固定,击球底部中央。

两脚可交替击球,也可一只脚支撑,另一只脚连续击球。

击球时用力均匀,使球始终控制在身体周围2.双脚内侧、外侧颠球:抬脚屈膝,用脚的内侧或外侧向上摆动,击球的下部,两脚内侧或外侧交替击球。

3.大腿颠球:抬腿屈膝,用大腿的中前部位向上击球的下部,两腿可交替击球,也可一只脚做支撑,用另一侧的大腿连续击球。

4.头部颠球:两脚开立,膝盖微屈,用前额部位连续顶球的下部。

顶球时,两眼注视球,两臂自然张开,以维持身体平衡。

(二)重难点:重点:脚法的正确及动作的熟练,尽量使两脚都能颠球。

难点:动作协调、自然。

(三)教法:1、初学时,可先徒手做无球模仿颠球练习。

主要让同学掌握一脚支撑,一脚颠球的动作,体会用小腿摆动发力击球。

(最好每人一球,可用篮球、排球、软式排球等代替)2、用脚颠带绳的球或装在网兜里面的球。

目的在于增加颠球的机会,减少拾球次数,提高练习的趣味。

当一脚基本掌握上述颠球方法后,可用另一只脚也练习,逐步过渡到两脚交替颠球,两脚都会颠球。

3、初学时,由于动作掌握较慢,学生会感到乏味,可以用比赛的方法激发练习的积极性。

如:颠网兜里的球,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颠得多;规定颠球的次数,看谁先达到;规定颠球的次数,看谁用时少;两人一组合作练习,一人拿带绳球辅助,另一同学练习颠球,拿球同学观察并纠正动作,二人交换反复进行。

4、当同学对颠带绳的球有了初步体验后,可做自己用手将球抛起的颠球练习。

幼儿园足球球性球感训练教案(通用20篇)

幼儿园足球球性球感训练教案(通用20篇)

幼儿园足球球性球感训练教案(通用20篇)幼儿园足球球性球感训练教案篇1活动目标:1、在游戏中提高奔跑躲闪的能力。

2、体验参与足球游戏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足球场上画一个大圈,足球一个活动过程:一、热身游戏:拉个圆圈走走师:孩子们,在操场上老师画了一个大圆圈,请你们找到大圆圈,站在线上。

师:在圆圈上我们可以做很多很多好玩的游戏,先来玩一个“拉个圆圈走走”的游戏吧。

二、介绍新游戏:躲泡泡师:想想除了拉个圆圈走走,我们还有什么好玩的游戏?幼:跳圈圈、在圆圈上跑......师:如果再给你一个足球,你会想到怎么玩?(幼儿尝试自己想到的玩法)师:今天老师介绍一个新的游戏“躲泡泡”,请你听一听游戏规则:参加游戏的孩子分成两组,一组站在圈内,一组站在圈上。

圈上的孩子用脚互相传“泡泡”(球),设法让足球碰到圈内的孩子,圈内的.孩子可以在圈内走跑躲闪。

如果被泡泡击中,那就淘汰出局,当圈内幼儿全部被击中,游戏结束,互换角色。

注意点:圈内的幼儿身体任意部位被“泡泡”击中,请自觉站出来。

三、尝试新游戏,体验快乐教师根据幼儿人数,可分组进行游戏。

同时根据幼儿的反应,增减球数,以调整难度。

四、放松活动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活动四肢,使身体完全放松。

如:跟小伙伴一起坐在地上互相捶捶腿,蹬自行车、拍拍后背等。

幼儿园足球球性球感训练教案篇2活动目标:1、初步探索绕障碍物运球、射门,发展走、跑动作的协调性。

2、体验足球运动的快乐并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活动准备:足球6个、长短不同的纸棍若干,球网2个,障碍物(小树10棵、饮料瓶15个)。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

(扮演角色活动身体)1、热身运动:上肢运动→体转运动→扩胸运动→腹背运动→跳跃运动→放松运动。

2、幼儿扮演小运动员,在教练员(教师)的带领下,做热身运动。

3、过渡语:小运动员选择一个足球,进行游戏,(足球数量是幼儿人数的`一半)活动的方式幼儿自由选择。

(小运动员探索练习教师观察指导)二、小运动员示范。

足球专项训练——球性球感

足球专项训练——球性球感

球性球感、运球
一、颠球
• 颠球是指运动员用身体的各个有效部位连续地触击球, 并加以控制尽量使球不落地的技术动作。
• 颠球动作分类 1.双脚脚背颠球 2.双脚内侧、外侧颠球 3.大腿颠球 4.头部颠球 5.各部位连续颠球
二、运球
技术动作结构组成
运球技术动作通常 是由运球方法的选择 与准备、跑动中间断 触球、为下一动作的 连接作好准备三个环 节组成。
易犯错误
1.眼睛只盯着球,不能随时观察周围情况,因而不 能根据临场情况及早采取措施。 2.身体僵硬影响了身体的协调自运用不合理,造成脚尖捅球。 4.运球时步幅过大,重心偏高,不能随心所欲的触 球控球。 5.由于触球部位不恰当,运球时球不能按照运球者 的意图运行。
运球动作分类
1,脚内侧运球
2.脚背正面运球
运球过人的方法
1.利用速度强行过人 2.利用身体的掩护强行过人 3.利用变速运球过人
3.脚背外侧运球
4.脚背内侧运球 5.其他方式 (1)拨球 (2)拉球 (3)扣球 (4)挑球 (5)颠球
4.恰当地组合推、拨、挑、扣、拉颠等动 作过人
5.利用穿裆球过人 6.人球分路过人 7.运球假动作过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揉球及原地踩、踏球练习的教学设计
执教人:黄亚军执教年级:二年级(40人)水平一
一、教学内容
揉球及原地踩球练习
二、教学目标
1、运动技能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85%学生懂得建立球感、熟
悉球性的重要性及练习方法。

2、身体健康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灵敏性和协调能力。

3、运动参与与社会适应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快乐足球,
增强学生的足球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和足球交朋友,培养学生的足球兴趣
教学难点:脚触球的部位及身体重心的转换
四、教材分析
熟悉球性、建立球感是学生体验足球的开始,是足球运动的入门必修课程。

脚底的揉球及踩球动作相对其它熟悉球性球感的练习比较简单,容易掌握,通过这些简单的练习动作可以达到建立球感、熟悉球性的目的。

为学生今后学习掌握其它足球基本技术打下基础。

五、学情分析
1.二年级大都是8—9岁年龄段的学生,他们骨骼正处于快速发育阶段;大肌肉群的发育比小肌肉早,新陈代谢加快,脑的兴奋和抑制过程趋向平衡。

运动技能掌握开始由直观开始向抽象专变,但仍以
直观为主。

2.二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有所增长,但仍处于不稳定阶段,容易被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意志力比较薄弱,情感容易受外界干扰。

大部分学生平时很少接触足球,第一次接触足球肯定很兴奋,在不断练习后会逐渐趋于平淡。

五、教学流程
课后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