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燃料电池汽车标准化工作
标准解读‖《燃料电池堆及系统基本性能试验方法》

标准解读‖《燃料电池堆及系统基本性能试验方法》2021年6月11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正式发布《燃料电池堆及系统基本性能试验方法》(T/CSAE 183-2021)团体标准。
该标准以燃料电池系统为试验对象,规定了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燃料电池系统质量功率密度、燃料电池堆体积功率密度、燃料电池系统低温冷起动性能等关键性能指标的定义和试验方法,形成了统一的、达成广泛共识的定义和试验方法,对引导和规范车用燃料电池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起草单位: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同济大学、上海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亿华通科技有限公司、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丰田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明天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氢璞创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骥翀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代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郝冬、王晓兵、陈沛、马明辉、张妍懿、杨子荣、侯明、侯永平、张晓丹、刘然、潘凤文、周斌、许诺、钟兵、裴冯来、王锐、盛夏、王超、赵坤、高鹏然、张林松、张少鹏、田俊龙、朱俊娥、梁栋、杨福清、郭温文、朴勋哲、魏青龙、朴世文、吴东来、韩硕、杜超、徐云飞。
标准解读本标准以燃料电池系统为试验对象,主要规定了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燃料电池系统质量功率密度、燃料电池堆体积功率密度、燃料电池系统低温冷起动性能四项关键性能指标的定义和试验方法。
▪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燃料电池系统额定功率为制造厂规定的燃料电池系统在特定工况条件下能够持续工作的净输出功率。
中国的电动汽车标准体系

中国的电动汽车标准体系——2011《汽车与配件》-平安证券新能源汽车研讨会系列报告(二)何云堂:教授级高工,全国标委会电动车分委会委员、灯光分委会主任委员、全国燃料电池标分委委员、联合国《燃料电池汽车全球技术法规》(HFCV-GTR)专家组中方负责人、联合国灯光专家组(UN/ECE/WP29/GRE)中方负责人、ISO标准《电动摩托车术语》负责人、起草人。
电动汽车标准体系电动汽车标准体系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整车标准,有纯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燃料电池车和电动摩托车;二是电动汽车部件标准主要是储能装置——蓄电池、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还有电机及控制器;第三部分是基础设施标准,有能源动力、站车通信及接口、能源补给(见图1)。
在制定我国电动汽车标准时应做一下分析:·电动汽车标准是汽车标准体系新的组成部分,传统燃油汽车及部件标准也在不同程度上适用于各类电动汽车。
·以现有的国际标准法规(ECE、ISO、IEC)和应用较广泛国外先进标准(如SAE、EN、JEVS)为参照,结合我国电动汽车产品研发情况制定。
·针对燃油汽车标准不适用电动汽车的结构、部件特点,除提出基础标准、结构安全要求及部分部件性能要求,大部分为测试方法标准,避免对产品设计和技术发展的限制。
·标准仍有待完善和提高,依赖于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
·积极跟踪,参与国际标准法规的制定,如燃料电池汽车标准在国际上非常少,很多是国家自行制定的。
因此,制定电动汽车标准是环境保护及能源安全需要,是节约能源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需要。
国家在“九·五”和“十·五”期间重点进行燃气汽车、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初步建立了我国技术标准体系,并进行了燃料电池汽车标准体系的研究,“十一五”期间重点进行燃料电池汽车、替代燃料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工作及基础标准的完善。
我国在制定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标准体系时得到国家科技部、发改委、国家标委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国家多项政策制定,促进和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标准制定工作。
中重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测量方法标准有望出台

《 交通标准化 2 1 年 1 月下半月刊 ・ 00 0 总第2 1 3 期
: FOC . 0 0 N . 1 O T, 1 ( o2 ) 2 3 .
步限值标; 隹的制定非常重视 ,必须抓
紧 出 台中 重 型商 用 车 燃 料 消耗 量 试 验 方 法 及 限值 标 准 。 最 后 ,对 与 会 代 表 提 出 了 四 点 要
求:
进~步 修 改完善 了标准 内容和 模拟 程
序 ,在 会后 将 ,也是
1) 续 开 展 标 准 技 术 验 证 工 作 并 继
( 国汽 车标 准化 技 术 委 员会 ) 全
一
一
@
2 7人参 加 了会议 。
混合动 力标准研究工作 组第五次工作会议召开
国务 院 总 理 温 家宝 日前 主 持 召 开 国务 院 常务 会 议 ,审 议
全 国汽 车 标 准 化 技 术委 员会 电动 车 辆 分 技 术 委 员 会混 合 动 力 电动 汽 车 标准 研 究 制定 工 作 组 第 五 次 工 作 会 议 近 日在 大
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 0 年 ~ 0 0年 ) 21 1 22 已经完成 草
案 的 制定 , 目前 仍在 发 改委 、 科技 部 、财 政 部等 相 关部 委 征 求
意见,这个阶段结束后将上报国务院批准 ,具体颁布时间要等
国务 院 决定 。
车标; 隹体系的建设在世界上处于领 先地位 ,已发布和在研 的
加氢站建设国家标准与ISO标准的比较

Standardization标准化•标准实践doi:10.3969/j.issn.1671-5152.2021.02.010加氢站建设国家标准与ISO标准的比较陈志斌1,龚兴夏2,黄志勇2,张邦强1,艾斌11.佛山绿色发展创新研究院;2.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摘 要:随着氢燃料电池汽车(Fuel Cell Vehicle,FCV)的快速发展,加氢站的建设已日益成为氢产 业链中的重要一环。
衣文对有关ISO标准和国家标准中的相关条目进行了对比,包括氢源质量、压缩、存储和加注过程、安全等,有助于深入了解各关键指标的来源、推进氢能基础设施的建设。
关键词:加氢站;建设;国家标准与ISO标准;指标对比1国内外加氢站建设情况据相关数据统计1截止到2019年12月,全国燃料 电池汽车(Fuel-cell vehicle,FCV)共计6 249辆,根据 现有的FCV数量以及城市推广目标规划,预计2020年 我国FCV将达到1.46万辆,2025年将超过12.43万辆,2030年将达到100万辆。
面对FCV的高速发展,作为 充装氢燃料的专门场所,加氢站其自身的发展也面临 着巨大的挑战。
氢能被称为人类的终极能源之一,是全球能源 结构转型的重大战略方向。
氢能产业发展受到了世界 各国关注。
氢能和燃料电池(Fuel cell,FC)已在美 国、欧盟、日本等发展多年,并制订了具体行动计 划、政策和发展路线图|2]。
我国也高度重视氢能源和 FC产业发展,国家发改委和能源局出台了《能源技 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规划和部署 了氢能和FC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氢能产业的发展方 向131。
推进加氢站建设写人了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旨在推动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制定了FCV及加 氢站的具体发展目标:2020年实现5 000辆级规模在 特定地区公共服务用车领域的示范应用,建成100座 加氢站;2025年实现5万辆规模的应用,建成300座加氢站;2030年实现100万辆FCV的商业化应用,建成1 〇〇〇座加氢站141。
燃料电池汽车整体布置

燃料电车客车总体布置
燃料电池动力总成包括: 氢气罐总成、蓄电池总成、燃料 电池堆总成、动力输出系统总成等。其中, 储氢罐一般放 置于底盘的中部, 或后排座椅的下方空间(传统内燃机轿车 的油箱位置) , 将氢气罐分散存储。除了燃料电池动力总 成外, 对汽车制动总成、前后悬架总成及轮胎等方面也应 作相应的调整和测试。特别是随着轮毂电机技术的发展, 使燃料电池汽车在电动机的放置有了新的选择, 增大了汽 车内部空间。而各电动轮的驱动力也可直接控制, 提高恶 劣路面条件下汽车的行使性能。底盘布置应把绝大多数 的负载均匀分配在底盘的前后端, 降低车辆的总体重心,使 轿车具有良好的操控性能, 并改善车辆的整体安全性
• 1车载供氢系统。为整车提供燃油储备,氢气通过高压注到氢气 瓶中并通过管路输送到燃料电池系统中。按照续驶里程要求, 动力系统采用7个氢瓶,布置在车顶前部。 • 2燃料电池系统。系统将氢气和氧气反应产生电能,为整车提供 主要动力来源。燃料电池系统主要包括燃料电池系统、空气供 应系统、氢气供应系统、燃料电池冷却循环系统、控制系统等。 燃料电池系统需满足工作环境温度-10~42℃、绝缘≥60kΩ、耐久 性指标4000 h、氢气利用率95%等技术要求。动力系统中两个燃 料电池堆布置在车身后部。 • 3 动力电池系统。动力电池系统由多个动力电池单体、动力电 池箱组、电池管理系统、高压电安全系统、热管理系统等组成。 能为整车提供辅助能源,并可在紧急情况下为整车提供动力。 动力系统中动力电池布置在前轮后部的舱门内。 • 4电驱动系统。电驱动系统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并对转矩、转 速进行一定的控制,使输出满足车辆驱动的要求。动力系统中 采用单电机驱动的结构方式。 • 整车控制系统。对整车功率、能量管理等进行检测、诊断、控 制。
211086981_GB

标准评析GB/T 24554-2022《燃料电池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标准分析■ 孙 田1,2 王培中1,2 郝 冬1,2 兰 昊2 陈 光1,2〔1.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2.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摘 要:近年来国内燃料电池电动汽车产业迅速发展,燃料电池发动机作为燃料电池汽车的动力核心,其关键部件研发及系统集成技术随之不断更新,原有燃料电池发动机测试评价相关标准亟需升级完善。
因此,为适应新的技术现状,我国于2022年12月发布了GB/T 24554-2022《燃料电池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老版GB/T 24554-2009《燃料电池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已实施十余年,此次GB/T 24554-2022的发布实施,对于完善燃料电池发动机测试评价方法,促进燃料电池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主要阐述GB/T 24554-2022中主要技术内容及其与2009版标准的异同。
关键词:燃料电池发动机,试验方法,标准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3.07.025Analysis of GB/T 24554-2022, Performance Test Methods For Fuel CellSystemSUN Tian1,2 WANG Peizhong1,2 HAO Dong1,2 LAN Hao2 CHEN Guang1,2〔1. CA TARC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st Center (Tianjin) Co., Ltd.;2. China Automotiv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Center Co., Ltd.〕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domestic 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 indus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 As the power core of the fuel cell vehicle, the key componen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system integration technologies of the fuel cell engine have been constantly updated. The previous standards related to the test and evaluation of the fuel cell engine need to be revised and upgraded.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 technical situation, China issued the national standard GB/T 24554-2022, Performance test methods for fuel cell system in December 2022. The old version of GB/T 24554-2009 has been implemented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The release and implementation of GB/T 24554-2022 is of great signifi cance for improving the test and evaluation methods for fuel cell engines and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fuel cell industry. 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s main technical contents of GB/T 24554-2022 an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with the 2009 version.Keywords: fuel cell engine, test method, standard基金项目:本文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车载储能系统安全评估技术与装备”(项目编号:2021YFB2501500)资助。
EV、HEV、FCV的政策法规及标准

EV、HEV、FCV的政策法规及标准在汽油和石油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各国政府都致力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
电动汽车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混合动力车的推广势在必行,而我们电动汽车未来的主要战略取向将是纯电动汽车,当前重点推进的是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
电动汽车是汽车技术与电子技术和产业相互结合的产物。
由于电动汽车相对传统汽车存在的优越性,其前景被广泛看好,但当前技术尚不成熟,且在推广中遭遇到一些问题。
我国政府着眼长远,超前部署,长期以来积极组织开展电动汽车的自主创新。
“九五”期间,电动汽车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产业工程。
“十五”、“十一五”期间电动汽车列入国家863计划。
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坚持了政府支持,以核心技术、关键部件和系统集成为重点的原则,确立了以混合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以整车控制系统、电机驱动系统、动力蓄电池/燃料电池为“三横”的研发布局,通过产学研紧密合作,我国电动汽车自主创新取得了重大进展。
如今还将电动汽车的发展列入“十二五”规划中,并逐步建立完善标准法规与产品管理体系,使之法制化、体系化、标准化,促进电动汽车进入市场。
从国家的一系列积极扶持政策可以看出我国非常重视电动汽车的发展。
首先我将介绍国内近些年颁布的一些政策法规。
就我所了解的最近国家的政策有如下:2012年12月3日,工信部对初步确定的“2012年度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拟支持项目名单”予以公示。
从名单上看,本次25个项目包含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和动力电池项目,涉及江淮汽车、东风汽车、长安汽车、比亚迪、长城汽车和上汽集团等多个汽车上市公司。
2012年9月,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扩大混合动力城市公交客车示范推广范围有关工作的通知》,决定将混合动力公交客车(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客车)推广范围从目前的25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扩大到全国所有城市。
国外主要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相关标准简析

国外主要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相关标准简析■ 王晓兵1,2 张妍懿1 郝 冬1 王仁广1(1.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2.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摘 要: 燃料电池技术的进步带动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发展和应用,也促使相关标准的需求。
在国际上UN/WP.29、ISO、IEC、SAE等组织推出了氢气和燃料电池及燃料电池汽车方面的标准。
本文在简单介绍GTR13标准的基础上,详细列出了以上几个主要国际机构制订的氢能和燃料电池相关标准,可供国内燃料电池汽车方面的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同时分析指出我国在相关标准制订方面的不足和需要加强标准制订的工作。
关键词:氢气,燃料电池,标准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1.04.033Brief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Standards on Hydrogen andFuel Cell VehiclesWANG Xiao-bing1,2 ZHANG Yan-yi1 HAO Dong1 WANG Ren-guang1(1. China Automotiv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Center Co., Ltd.;2.CATARC Automotive Test Center (Tinajin) Co., Ltd.)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fuel cell technology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fuel cell vehicles, and at the same time demands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 related standards. Several main organizations such as UN/WP.29, ISO, IEC and SAE have released different standards on hydrogen, fuel cell, fuel cell vehicles. This paper introduced GTR No.13 and interpretted ISO, IEC and SAE standards on hydrogen, fuel cell and fuel cell vehicles,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related personnel. It then put forward some advic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standards in China.Keywords: hydrogen, fuel cell, standards标准评析目前,国际上有多个组织已经开展燃料电池方面的标准制修订工作,具体如下:(1)由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UN/ W P.29)负责制订发布的全球统一汽车技术法规GTR 13《氢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全球技术法规》,起到纲领性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前补贴不退坡!!
HFCV类型
Range
FC系统
(工况法、 额定功率P,
公里)
kW
补助标准
技术要求
乘用车
300≤R
乘用车
轻型客车、货车
大中型客车、 中重型货车
300≤R
10<P<30 30≤P
氢燃料电
按氢燃料电池 池系统额系统额定功率给 予0.6 Nhomakorabea元/kW,
定功率与 驱动电机
上限20万元
额定功率
金属的使用量或找到替代材料,大幅降低质子交换膜成本,政府和能源产业共同 攻克氢气价格的难题,充分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大幅降低储运成本和加氢站建 设成本。
产业的发展-国内
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政策方面,氢燃料电池汽车一直是重点补贴对象。 初步形成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整车的技术体系,具备小规模产业化条件。 有7款商用氢燃料电池汽车列入公告,
5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加氢通信协议标准立项的讨论
已经提交立项 2019年年底
6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的讨论
已经立项
2018年年底
7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及续驶里程测量方法
待讨论
无
下一步工作计划-国际标准化
2017年6月20日通过了启动GTR13二阶段工作的决议 二阶段议题如下:
1. GB/T《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整车氢气排放 测试方法》 2. GB/T 24548-2009《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术语》第1号修改单 3. GB/T 26779-2011《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加氢口》第1号修改单
拟征求意见
GB/T 24549《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安全要求》修订
目录
产业的发展 标准的推进 当前的难点在哪? 工作计划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安全要求
2 GB/T 24554-2009
燃料电池发动机 性能试验方法
3 GB/T 26779-2011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加氢口
4 GB/T 26990-2011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车载氢系统 技术条件
5 GB/T 29126-2012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车载氢系统 试验方法
6 GB/T 24548-2009
工作组由从事FCV产品研究开发、生产、试验,并有一定技术实力和代表性的企 业或机构选派专家组成。
迄今为止,已经召开16次工作组会议。
标准工作组织结构
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 SC27
整车标准工作组 动力蓄电池标准工作组
驱动电机标准工作组 标
FCEV标准工作组 准
电磁兼容标准工作组 工 作
高压连接标准项目组 组
中国燃料电池汽车标准化工作
何云堂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标准所
2017.11.10 如皋
目录
产业的发展 标准的推进 当前的难点在哪? 工作计划
产业的发展-国际
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已经从基础研究、样车示范进入工程化、商品化发展阶段。 市场化进程总体上比纯电动汽车晚约10年 攻克车辆成本难题,进一步简化燃料电池系统的主要零部件构成和数量,减少贵
无线充电标准项目组 后部碰撞标准项目组
1998.3 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成立
2003.7 第二届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
科研研发 人员为主
企业开始 参与
2008.8 第三届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
2013.12 第四届电动车辆分技术委员会
委员规模 跃升
委员51人,观察员11人 科研院所、大专院校:14家 企业:42家 检测机构:6家
汽车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技术条件
12 GB/T 23645-2009
乘用车用燃料电池发电系统 测试方法
Note:红色标准为公告引用标准
已经报批
GB/T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能耗消耗量 测量方法》 Note:最终题目为GB/T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氢气消耗量 测量方法》
拟报批
2017年7月,电动车辆分标委在贵阳召开了审查会,此次审查会通过三项燃料电 池相关的标准:
> 70% BPo
65 (±5) °C
1年
1. 试验应在1年内结束。对于1年内仍不破裂的气瓶,应进行爆破试验,并记录爆破压力。 2. 试验用气瓶的直径应大于实际气瓶或类似结构气瓶直径的50%。试验时,若采用填充
物来减少气瓶内部容积,则应确保填充后,仍有大于99%的气瓶内表面积处于暴露状 态; 3. 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和/或金属合金制成的气瓶可不进行此项试验; 4. 对于玻璃纤维复合气瓶,若初始爆破压力大于350%NWP(公称工作压力),则可不进 行此项试验,但在5.1.1.1(液压爆破试验)条中,气瓶最小爆破压力BPmin 应为 350%NWP。 5. 对于采用玻璃纤维作为保护层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气瓶,如果玻璃纤维引起的爆破压力 提高量超过2%,则应通过计算等方式证明,除去玻璃纤维的增强作用,碳纤维可承受 的压力应大于或者等于最大充装压力的2倍。如果能够证明由玻璃纤维引起的爆破压 力提高量小于或者等于2%,且实测爆破压力大于或者等于230%NWP (225%NWP×1.02=230%NWP),则不必进行上述计算。
最大加氢 压力(Mpa)
加氢能力 (kg/天)
外供氢+
北京永丰
已运营
约2744
350
100
天然气重整制氢
上海安亭
外供氢
已运营
1600
350
180
外供氢+
大连新源
已使用
3257
700
240
风光电解水制氢
700
云浮思劳
外供氢
已使用 (不含土地
350
200
费用)
8月
佛山南海
外供氢
1500
350
300
试运行
车车载氢系统 GB/T 26779-2011燃料电池汽车加氢口)
2 GB/T 24554燃料电池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修订的讨论
已经提交立项 2018年年底
3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燃料电池堆性能试验方法的讨论
已经提交立项 2018年年底
4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发动机耐久寿命加速工况标准制定的讨 已经提交立项 2020年年底 论
Thanks
何云堂 13602053369 heyuntang@
70MPa储氢系统和加氢站的国标也尚未建立。
目录
产业的发展 标准的推进 当前的难点在哪? 工作计划
下一步工作计划-国内标准化
序 号
标准名称
状态
截止日期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70MPa相关标准修改的讨论
已经提交立项 2018年年底
1 (GB/T 29126-2012 GB/T 26990-2011 燃料电池电动汽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2020年实现5000辆级规模在特定地区公共服务用车领域的示范应用,建成100座 加氢站;
2025年实现五万辆规模的应用,建成300座加氢站; 2030年实现百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商业化应用,建成1000座加氢站。
加氢站建设2+6
加氢站 地点
氢源
状态
投资额 (万元)
20万元/辆
的比例不 低于30%
30万元/辆
50万元/辆
目录
产业的发展 标准的推进 当前的难点在哪? 工作计划
中国的FCV标准研究
近年来,中国在FCV领域取得较大进展,形成了从整车到关键部件的综合研发能 力。
为支持产业化进程,不断发展和完善标准,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建“FCV 标准研究工作组” 。
(a) ECE/TRANS/WP.29/AC.3/17中涉及到的最初的项目依旧保留; (b) 根据不同的汽车分类可能会扩展其范围; (c) 材料的兼容性和氢脆问题; (d) 加氢口的要求; (e) 第一阶段中,长时应力破坏试验,基于性能要求的评估。 (f) 第一阶段的验证试验报告——电安全、氢安全和碰撞试验 (g) 等于或小于两倍的标称压力 (NWP)作为最低爆破压力的要求; (h) 绝缘电阻失效时系统的保护措施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术语
7 GB/T 26991-2011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最高车速试验方法
8 GB/T 29123-2012
示范运行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技术规范
9 GB/T 29124-2012
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示范运行配套设施规范
10 QC/T 816-2009
加氢车 技术条件
11 GB/T 25319-2010
标准的瓶颈
IV 70
高压容器储氢为35MPa的碳纤维缠绕金属内胆气瓶(Ⅲ型)的储氢密度为3.9%, 通过提高压力到70MPa可达5%;而采用碳纤维缠绕塑料内胆气瓶(Ⅳ型)储氢密 度可以进一步提高到5.5%。
国际上70MPa加氢站和车用储氢系统已经成为标准配置,且采用Ⅳ型气瓶,中国 在Ⅳ型气瓶方面尚没有掌握制造技术,在70MPa的Ⅲ气瓶也仅有研发成果,没有 产品。
…
FCV工作组的工作内容
开展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相关的标准体系研究。 按照国家制、修订标准的原则,提出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标准制、修订项目建议。
开展标准的研究和制、修订工作。 标准内容涵盖燃料电池汽车安全、性能、互换性、接口等方面。
已经发布的标准
序号 标准号
标准名称
1 GB/T 24549-2009
第二阶段时间节点:如无特殊原因,须在2020年完成。
如3只气瓶爆破试验的实测爆破压力在(0.9-1.1) BPo内,则取9只气瓶,进行以下试验:
保持压力
环境温度
不出现爆破的最短时间
第一组
> 80% BPo
65 (±5)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