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位异常
胎位异常的治疗及注意事项,你不能不知道

胎位异常的治疗及注意事项,你不能不知道孕妇在怀孕期间,如果出现羊水异常、子宫畸形、多胎以及骨盆狭窄等问题,都是导致孕妇胎位异常的主要原因。
一旦孕妇在怀孕期间出现胎位异常时,很容易引起分娩难产,不仅会危及到孕妇的身体健康,甚至有可能导致胎儿在产程中发生窒息。
因此针对胎位异常必须及时给予治疗并做好日常的注意事项,本文就胎位异常的治疗和注意事项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希望可以使用孕妇正确认识胎位异常,从而避免怀孕期间出现胎位异常的情况。
一、胎位异常的病因有哪些?(1)胎儿在宫腔内活动范围过大当孕妇的羊水过多,并经产妇腹壁松弛以及早产羊水偏多的情况下,胎儿容易在宫腔内实现自由活动,从而导致胎儿有可能离开正常的位置,最终发生胎位异常。
(2)胎儿在宫腔内的活动范围受限当孕妇患有子宫肌瘤、子宫畸形、胎儿畸形、双胎妊娠以及羊水过少等病情时,那么胎儿在子宫内的自由活动受到限制,或者受到不同原因的挤压,使得胎儿很难到达正常的位置,最终致使胎位发生异常。
(3)胎头衔接受阻骨盆异常的情况大多数发生于男性骨盆,这是由于男性骨盆的特点是入口平面前半部比较狭窄,因此不适合胎头枕部的衔接,但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出现子宫收缩乏力、狭窄骨盆、前置胎盘等状况时,也会影响到胎头衔接受阻的情况致使孕妇患有胎位异常。
二、胎位异常的治疗方法有哪些?(1)一般治疗在对胎位异常的治疗方法中,采用一般治疗方法时,对于胎先露未能矫正的孕妇,需要提前接受住院待产,在分娩的过程中,必须及时结合胎儿的实际情况和孕妇的身体状况,选择对应的分娩方式,才能保证胎儿和孕妇的身体健康。
(2)手术治疗在对胎位异常的手术治疗中,通常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剖宫产,第二种是断头术或者碎胎术。
针对剖宫产的手术治疗,一般是胎位异常状况呈持续性颏后位、前不均倾位或者高直后位的情况下,才会选择使用剖宫产,如果胎位异常时导致孕妇难产并经充分阴道产出现母体生命体征不稳定以及胎儿窘迫等状况时,也需要选择剖宫产的手术治疗方式。
孕期胎位异常矫正

孕期胎位异常矫正孕期胎位异常矫正是指针对孕妇怀孕期间胎位异常的情况进行干预和纠正的一种方法。
胎位异常是指胎儿在子宫内的位置不正常,常见的胎位异常包括臀位、横位和斜位。
这些异常胎位可能会导致分娩困难、胎儿难产或其他并发症,因此需要及时矫正。
胎位异常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子宫肌瘤、胎儿畸形、多胎妊娠等。
胎位异常的矫正可以通过手动操作、药物治疗或其他干预措施来实现。
下面将详细介绍孕期胎位异常的矫正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手动矫正法手动矫正法是指医生通过手动操作来纠正胎位异常。
这种方法需要医生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且需要在合适的时机进行。
手动矫正法一般在孕妇怀孕32周后进行,因为此时胎儿已经比较大,容易被摸清位置。
医生在进行手动矫正时,需要在孕妇腹部施加适当的压力,从而改变胎儿的位置。
这个过程需要注意手法轻柔,以避免对胎儿和孕妇造成伤害。
手动矫正法的成功率一般较高,但也存在一定风险,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二、药物治疗法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采用药物治疗来矫正胎位异常。
具体的方法包括给孕妇注射肌肉松弛剂或利用药物的效应使胎儿变动。
这种方法一般针对于胎儿坐骨异常,因为这种异常较为常见且容易纠正。
药物治疗法相对于手动矫正法而言,操作简单,风险较小。
但药物治疗法不适用于所有胎位异常,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判断和选择。
三、其他干预措施除了手动矫正法和药物治疗法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干预措施可用于胎位异常的矫正。
例如,孕期体位调整、妇产科物理疗法和针灸疗法等。
这些干预措施相对而言风险较小,但效果可能不如手动矫正法和药物治疗法显著。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采用何种矫正方法,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医生会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和胎位异常的程度来判断和选择适当的矫正方法。
此外,孕期胎位异常矫正过程中还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1.保持良好心态:孕期胎位异常虽然令人担忧,但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于矫正和顺利分娩是非常重要的。
2.遵循医生建议:孕妇需要仔细听从医生的嘱咐和建议,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和安排。
胎位异常讲课PPT课件

感谢您的观看
孕期护理要点
定期产检:及时发现胎位异常,采取相应措施 调整睡姿:左侧卧位有助于改善胎儿缺氧症状 适当运动:孕妇可进行散步、孕妇瑜伽等轻柔运动 保持心情愉悦:良好的心态有利于胎儿发育
产前护理要点
调整睡姿:左侧卧位有助于 改善胎儿缺氧症状
适当运动:孕妇可进行散步、 孕妇瑜伽等轻柔运动
定期产检:及时发现胎位异 常,采取相应措施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使用药物缓解孕妇的疼痛和不适感 改变睡姿:通过改变孕妇的睡姿来调整胎儿的位置 运动疗法:孕妇进行适当的运动,如瑜伽、游泳等,以帮助调整胎儿的位置 手术治疗:在必要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手术治疗来纠正胎位异常
治疗注意事项
定期产检:及时发 现胎位异常,采取 相应措施
科学饮食:保持营 养均衡,避免过度 肥胖或消瘦
产后出血:胎位异 常可能导致子宫收 缩乏力,增加产后 出血的风险
胎儿窘迫:胎位异 常可能影响胎儿的 氧气供应,导致胎 儿窘迫
预防措施
定期产检:通过产检可以及时发现胎位异常,并进行干预和治疗。
调整睡姿:孕妇应该避免长时间仰卧或长时间左侧卧位,以减少子宫对胎儿的压迫。
适当运动:孕妇应该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游泳等,以增加身体的柔韧性和肌肉力 量,有助于胎儿正常发育和胎位正常。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孕妇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避免过度劳累等, 以保持身体健康和胎儿的正常发育。
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通过超声波显示胎 儿位置,准确判断胎位是否异 常
胎心监测:监测胎儿心跳, 辅助判断胎位是否异常
触诊:医生通过触摸孕妇腹 部,判断胎儿位置是否异常
其他检查:如电子胎心监护等, 可提供更准确的胎儿状况信息
胎位异常对妊娠的影响
胎位异常护理范文

胎位异常护理范文胎位异常是指胎儿在子宫内的位置和姿势与正常情况不符,常见的胎位异常有臀位、横位和颏位等。
这些胎位异常可能会增加分娩的难度,增加母婴的风险。
因此,在护理胎位异常的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母婴的安全和健康,确保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
一、臀位异常护理1.定期观察胎儿的位置和胎动情况。
对于臀位异常的孕妇,护士应该密切观察胎儿的位置和胎动情况。
胎位异常可能会导致胎动减少或胎动不规则,因此需要及时发现并及早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2.监测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
臀位异常可能会增加产程的时间和难度,同时还会增加胎儿窒息等并发症的风险。
因此,护士应主动监测孕妇的妊娠期并发症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巨大儿等的发生情况,及时处理并避免并发症的进一步加重。
3.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对于臀位异常的孕妇来说,由于分娩的难度增加,可能会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和焦虑。
护士需要与孕妇进行积极沟通,消除她们的疑虑和不安,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使她们保持积极的心态。
4.指导产妇适当的运动。
一些臀位异常的孕妇可能在产程中需要进行倒置术或外转术等特殊操作。
护士需要指导产妇适当的运动,有助于胎儿调整位置,减轻分娩的困难。
二、横位异常护理1.定期观察胎儿的位置和胎动情况。
对于横位异常的孕妇,护士需要定期观察胎儿的位置和胎动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
2.帮助孕妇改变体位。
横位异常的孕妇需要改变体位,以便胎儿更容易调整位置。
护士需要指导孕妇采取合适的体位,如仰卧位、侧卧位等,有助于胎儿自行转位。
3.监测胎心监护结果。
横位异常可能会导致胎心监护结果异常,如胎心率明显减慢或加速,需要护士及时监测和评估胎心监护结果,判断胎儿的状态。
4.提供必要的紧急护理措施。
在横位异常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胎盘早剥、骨盆腔出血等紧急情况。
护士需要及时调动医疗团队,提供必要的紧急护理措施,确保母婴的安全。
三、颏位异常护理1.监测产程进展。
颏位异常可能会导致产程的延长和分娩的难度增加。
胎位异常名词解释(一)

胎位异常名词解释(一)
胎位异常名词解释
1. 胎位异常概述
•胎位异常是指胎儿在子宫内的位置与正常情况不符,常导致孕妇分娩困难或胎儿发育异常的情况。
•胎位异常包括头位异常、臀位异常等。
2. 头位异常
颜面位
•颜面位是指胎儿的面部朝向母体的前方。
•举例:颜面位是一种比较罕见的头位异常,可能导致分娩困难和产程延长。
臣位
•臀位是指胎儿的臀部朝向母体的下方。
•举例:臀位是最常见的头位异常,可能需要剖宫产手术来安全分娩。
3. 肩位异常
肩前位
•肩前位是指胎儿的肩膀朝向母体的前方。
•举例:肩前位可能导致胎儿难以自由转动而导致分娩困难。
肩后位
•肩后位是指胎儿的肩膀朝向母体的后方。
•举例:肩后位可能导致分娩时胎儿难以通过产道,增加了剖宫产的风险。
4. 脐带异常
脐绕颈部
•脐绕颈部是指胎儿脐带缠绕在颈部。
•举例:脐带绕颈可能在分娩时造成窒息风险,需要及时处理。
脐带脱垂
•脐带脱垂是指胎儿脐带先于胎儿进入产道,可能造成脐带受压而影响胎儿供氧。
•举例:脐带脱垂是一种紧急情况,需要迅速采取措施以保障胎儿安全。
5. 总结
•胎位异常是指胎儿在子宫内的位置与正常情况不符,可能导致分娩困难或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风险。
•头位异常包括颜面位和臀位;肩位异常包括肩前位和肩后位;脐带异常包括脐绕颈部和脐带脱垂。
•对于胎位异常,及早发现并采取适当措施是保障母婴健康的关键。
胎位及胎儿发育异常的护理

护理评估 必要时为缩短第二产程可行阴道助产。
可致胎膜早破、脐带先露、脐带脱垂,从而引起胎儿窘迫、胎儿或新生儿死亡,早产儿及低体重儿 等情况,(可三导)致心胎理儿-窘社迫会甚状至况死亡,足月活胎不可能经阴道娩出。 新生儿出产生妇后因应产仔程细时检间查过有长无,产伤极。度疲乏失去信心而产生焦虑、急躁情绪,担心自身及胎儿的安危。家属也 否行阴道助产或剖宫产术。 产妇在十待分产担过程心中母应儿少的活安动危,。尽量少做肛查,禁灌肠。 感,子宫颈口尚未开全时,过早屏气用力,使产妇疲劳,宫颈前唇水肿,影响产程进展。 常引起头(盆四不)称辅、助肩检难查产、软产道损伤、新 分娩时由1.于B型后超出声胎头检牵查出困难,除了可发生新生儿窒息、外伤,还可以发生臂丛神经损伤、 询问既往可分估娩计史头,盆注是意否有相无称头,盆不探称测、胎糖头尿的病位史置。、大小及形态,作出胎位及胎儿发育异常的诊断。 肩等先情露 况占,2.妊可实娠导验足致室月胎检分儿查娩窘总迫数甚的至死0. 亡,足月活胎不可能经阴道娩出。 按医嘱必可要疑时为给巨予大补胎液儿,的维孕持妇水、,电产解前质应平做衡血;糖、尿糖检查、孕晚期抽羊水作胎儿肺成熟度检查、胎盘功能 与分娩时子宫收缩有关。 胎位异常包括胎头位置异常、臀先露及肩先露,其中以头先露的胎头位置异常最常见,占妊娠足月 (三)检阴查道。分娩疑的为孕脑妇积,水应合做并好脊如柱下裂护者理,: 妊娠期可查孕妇血清或羊水中的甲胎蛋白水平。 临产后由于先露部不能紧贴子宫下段,常出现宫缩乏力和胎膜早破,破膜后可伴有脐带和上肢脱出 (2)对(胎五儿)、治新生疗儿原的则影响: 定期产前定检期查产,前纠检正查胎,位纠异正常胎,若位发异现常胎,儿若畸发形现,胎及儿时畸终形止,妊娠及。时终止妊娠。可根据胎位、胎儿大小等决定是 通过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医院胎位异常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胎位异常患者护理常规胎位异常是造成难产的常见因素之一。
分娩时枕前位(正常胎位)约占90%,而胎位异常约占10%,其中胎头位置异常居多,约占6%〜7%,胎产式异常的臀先露约占3%〜4%,肩先露已少见。
(一)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在分娩过程中,胎头以枕后位或枕横位衔接,在下降过程中,胎头枕部因强有力的宫缩大多能向前转135。
或90。
,成枕前位而自然分娩。
若胎头枕骨持续不能转向前方,直至分娩后期仍然位于母体骨盆的后方或侧方,致使分娩发生困难者,称为持续性枕后位或持续性枕横位。
【原因】1骨盆狭窄常见于漏斗型骨盆或横径狭窄型骨盆。
这类骨盆的特点是入口平面前半部较狭窄,不适合胎头枕部衔接,后半部较宽,胎头容易以枕后位或枕横位衔接。
这类骨盆常伴有中骨盆狭窄,影响胎头内旋转而成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
2.胎头俯屈不良以枕后位衔接,胎儿脊柱与母体脊柱接近,不利于胎头俯屈,前囱成为胎头的最低点,遇到盆底阻力而转向骨盆的前方,枕部则转向骨盆的后方或侧方,形成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
3.其他子宫收缩乏力、前置胎盘、前壁子宫肌瘤、复合先露、胎儿过大、胎儿发育异常、膀胱过度充盈均影响胎头俯屈及内旋转,而形成持续性枕后位或枕横位。
【临床表现】因先露部不能紧贴宫颈及子宫下段,常导致宫缩乏力及产程进展缓慢;因枕骨持续位于骨盆后方压迫直肠,产妇自觉肛门坠胀及排便感,过早屏气用力;过早使用腹压易导致宫颈水肿、胎头水肿、产妇疲劳,影响产程的进展,常致活跃期停滞或第二产程延长。
【对母儿的影响】1对母体的影响因产程延长常需手术助产,易发生软产道损伤,增加产后出血及感染的机会。
若胎头长时间压迫软产道,可发生缺血、坏死、脱落,形成生殖道痿。
4.对胎儿的影响由于第二产程延长和手术助产的机会增多,常引起胎儿窘迫和新生儿窒息。
【护理评估】1病史仔细查阅产前检查记录,了解骨盆的大小,注意有无骨盆狭窄。
5.身心状况评估宫缩的强弱、产程进展的情况、胎儿宫内的健康状况、胎儿的大小、胎方位,注意产妇有无肛门坠胀及排便感,有无过早屏气用力、宫颈水肿等表现,评估膀胱充盈的情况、待产妇的精神状况和心理感受。
产道异常与胎位异常

1.1.5 畸形骨盆
指骨盆丧失正常形态及对称性所致的狭窄,包括跛行及脊柱侧突所致的 偏斜骨盆及骨盆骨折所致的畸形骨盆。 偏斜骨盆/骨盆骨折
1.2 狭窄骨盆的临床表现
1.骨盆入口平面狭窄的临床表现
(1)胎先露及胎方位异常 (腹形) (2)产程进展异常 相对性头盆不称,潜伏期及活跃期早期;绝对性头盆不称 (3)其他
【分娩机制】 枕后位 多数可成枕前位分娩 胎头俯屈较好
胎头俯屈不良
2.胎头高直位
胎头以不屈不仰姿势衔接于骨盆入口,其矢状缝与骨盆入口前后径相一致时,称为 胎头高直位(sincipital presentation) 高直前位:胎头枕骨向前靠近耻骨联合,枕耻位(occipitopubic position)
产前最常见且最容易诊断的一种异常胎位,以骶骨为指示点 【分类】 1、单臀先露(frank breech presentation)最多见。 2、完全臀先露(complete breech presentation)又称混合臀先露,较多见。 3、不完全臀先露(incomplete breech presentation):少见。
1.3 狭窄骨盆的诊断
胎头跨耻征检查
胎头低于耻骨联合平面 , (-),头 盆相称 排尿后仰卧,两腿 伸直,检查者一手 放在耻骨联合上方, 另一只手向骨盆腔 方向推压胎头
胎头与耻骨联合在同一平面 , 胎头 跨耻征可疑阳性,头盆可能不称
胎头高于耻骨联合平面 , (+),头 盆不称
1.4 狭窄骨盆对产程及母儿影响
胎膜早破、排尿困难、病理缩复环等
2.中骨盆平面狭窄的临床表现 (1)胎方位异常
持续性枕后位
(2)产程进展异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处理
一当确诊,除极个别胎儿小、
宫缩强、骨盆宽大可给予短时 间试产外,均应尽快剖宫产。
四、面先露(颜面位)
多于临产后发现。 以颏骨为指示点,有颏左前、 颏左横、颏左后、颏右前、颏 右横、颏右后6种胎位。 以颏左前、颏右后多见。
病因
1.
2. 3. 4. 5.
骨盆狭窄 头盆不称 腹壁松弛 脐带过短或脐带绕颈 畸形
胎先露部(胎头或胎臀) 伴有肢体(上肢或下肢)同时 进入骨盆入口,称复合先露
病因
经产妇腹壁松弛者、临产后胎
头高浮、骨盆狭窄、胎膜早破、 早产、双胎妊娠、羊水过多。
临床经过及对母儿影响
胎手露于胎头旁,胎足露于胎臀
旁——顺利从阴道分娩 破膜后,上臂完全脱出;下肢和 胎头同时入盆——难产 脐带脱垂、产程延长、缺氧 ——胎儿窘迫,死亡。
左枕后位LOP 右枕后位ROP
[原因]
1、骨盆异常 2、胎头俯屈不良 3、宫缩乏力 4、头盆不称
[诊断]
1、临床表现: 协调性子宫收缩乏力 宫口扩张缓慢 自觉肛门坠胀及排便感 活跃期晚期及第二产程延长
2、腹部检查: 胎背偏向母体后方或侧方, 易触及胎儿肢体
3、肛门检查或阴道检查: 枕后位(LOP,ROP): 胎头矢状缝位于骨盆斜径 上,耳廓朝向骨盆后方。
3、肛门检查及阴道检查: 胎膜未破,肛 查不易触及胎先 露; 胎膜已破,阴 道检查可触及肩 胛骨或肩峰、肋 骨及腋窝。
4、B型超声检查
处理
1、妊娠期
胸膝卧位、激光照射(或 艾灸)至阴穴。 外倒转术
2、分娩期
根据胎产次、胎儿大小、胎儿
是否存活、宫口扩张程度、胎 膜是否破裂、有无并发症等决 定分娩方式。
2、分娩期:
(1)择期剖宫产的指征:狭窄 骨盆、软产道异常、胎儿体重 大于3500g、胎儿窘迫、高龄 初产、有难产史、不完全臀先 露等
(2)决定阴道分
娩的处理: 1)第一产程: 避免胎膜破裂, 少肛查,不灌肠; 防脐带脱垂; “堵” 臀位, 每15-20分钟听胎 心一次。
2)第二产程:
导尿 初产妇会阴侧切术 a、自然分娩:极少见; b、臀助产术:脐部娩出后,一般 应在2-3分钟娩出胎头,最长不能 超过8分钟; c、臀牵引术:一般情况下应禁用。
[对母儿影响]
1、对产妇的影响:胎膜早破、 宫缩乏力,产褥感染、产后出 血、宫颈裂伤。 2、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胎 儿窘迫甚至死亡、新生儿窒息、 臂神经损伤及颅内出血。
[处理]
1、妊娠期:妊娠30周后仍为臀先
露应予以纠正。
1)胸膝卧位: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2)激光照射或艾灸至阴 穴。 3)外转胎位术:妊娠3234周可行外倒转术。应 用时要慎重。
2、腹部检查: 胎头不易入盆,临产早期 于耻骨联合上方可扪到前顶 部 。随产程进展,只能触到 一侧胎肩而触不到胎头,易 误认为胎头已入盆。
3、阴道检查 胎头矢状缝在骨盆入口横径 上,盆腔后半部空虚。
分娩机制
后顶骨先入盆,前顶骨滑
下耻骨联合后方成均倾姿 势。 前顶骨先入盆,后顶骨无 法下降入盆。
诊断
阴道检查
与臀先露、肩先露相鉴别
处理
无头盆不称
向脱出肢体对侧侧卧,肢体可自然 缩回 已入盆 回纳后产钳助娩 头盆不称明显、胎儿窘迫 剖宫产
[对母儿影响]
1、对产妇的影响:继发性宫缩乏 力、产程延长、常需手术助产、 软产道易损伤,产后出血、感染、 生殖道瘘。 2、对胎儿的影响:胎儿窘迫、新 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率增高。
[处理]
骨盆无异常、胎儿不大时,可 以试产。 试产时严密观察产程进展,注 意胎头下降、宫口扩张程度、宫 缩强弱及胎心变化。 如产程无进展、胎头较高、胎 儿窘迫——剖宫产。
一致,胎头矢状缝与骨盆入口前后 径一致。
分娩机转
高直前位→枕前位→阴道分娩
或胎头无法入盆→剖宫产
高直后位→剖宫产
[处理] 高直前位 如胎儿小,可试产。 高直后位:剖宫产。
三、前不均倾位
•枕横位的胎 头以前顶骨 先入盆称前 不均倾位。
诊断
1、临床表现: 产程延长,尿潴留,宫颈前 唇水肿及胎膜早破。
1、上肢助产
1)滑脱法
臀助产术要领
2)旋转胎体法
2、胎头助产
3)第三产程
防止产后出血(肌注缩
宫素或麦角新碱)
有软产道损伤及时缝 合 预防感染。
六、肩先露(横位)
诊断
1、临床表现: 宫缩乏力;胎 膜早破;忽略 性肩先露;病 理性缩复环— —子宫破裂。
2、腹部检查:子宫呈横椭 圆型,胎心在脐周两侧最清楚。
用手或行胎头吸引术将 胎头转成枕前位娩出
3、第三产程: 防产后出血,软产道裂伤, 新生儿监护,预防感染。
二、高直位
sincipital presentation
分类
高直前位
高直后位
病因
头盆不称
骨盆入口平面狭窄
胎头大
腹壁松弛 胎膜早破
[诊断]
临床表现:胎头不下降或 下降缓慢,宫颈扩张缓慢 产程延长。
1、临床表现:孕妇常感肋
下有圆而硬的胎头。分娩时 子宫收缩乏力,产程延长。
2、腹部检查:
子宫呈纵椭圆形,宫底可触 及胎头; 未衔接,耻骨联合上方可触 到胎臀,胎心在脐左(右) 上方最清楚。 衔接后,胎头位于耻骨联合 之下,胎心在脐下最明显。
3、肛门检查及阴道检查:
肛门检查: 可触及胎足、胎膝; 肛门检查不确定时可行阴道 检查。
腹部检查
高直前位
胎背靠近腹前壁,胎心位 置稍高,胎心位置稍高近腹中线最 清楚。 高直后位 胎儿肢体靠近腹前壁,在 耻骨联合上方可清楚触及胎儿
阴道检查: 矢状缝与骨盆入口前后径一 致 高直后位——前囟在耻骨联 合后,后囟在骶骨前。 高直前位——前囟在骶骨前, 后囟在耻骨联合后。
B超检查
可探清胎头双顶径与骨盆入口横径
1、第一产程: 潜伏期:保证产妇充分营养与 休息;向胎背对侧侧卧。若宫 缩不佳,尽早注射缩宫素。
活跃期:
宫口开大3~4CM产程停 滞除外头盆不称可行人工 破膜,静注缩宫素。 出现胎儿窘迫
2、第二产程: 初产妇已近2小时、经产妇已 近1小时,行阴道检查,根据 结果进行相应处理。
枕左(右)横位:
Hale Waihona Puke 原因1、胎儿在宫腔内的活动范围过 大(羊水过多、经产妇、早产儿); 2、胎儿在宫腔内活动范围受限
(子宫畸形、胎儿畸形、双胎、羊水 过少); 3、胎头衔接受阻(狭窄骨盆、前 置胎盘、肿瘤、巨大胎儿)。
[临床分类]
1、单臀先露或腿直臀先露; 2、完全臀先露或混合臀先露; 3、不完全臀先露。
[诊断]
诊断
腹部检查: 2. 肛门检查及阴道检查: 3. B超检查:
1.
分娩机制
1、对产妇影响: 宫缩乏力,产程延长;会阴裂伤,梗 阻性难产——子宫破裂。 2、对胎儿及新生儿的影响: 颜面皮肤青紫、肿胀,影响吸吮、吞 咽。
对母儿影响
处理
1.
2.
3.
4.
无头盆不称、产力良好——自然 分娩 继发性宫缩乏力,第二产程延 长——产钳助产 头盆不称、胎儿窘迫——剖宫产 胎儿畸形——宫口开全后穿颅术
1. 2. 3. 4. 5.
足月活胎有产科指征(狭窄骨盆、前置胎盘、 有难产史)——临产前剖宫产。 初产妇、足月活胎——临产后剖宫产。 经产妇、足月活胎——剖宫产或内转胎位术助 产娩出。 出现先兆子宫破裂或子宫破裂征象——剖宫产。 胎儿已死,无先兆子宫破裂宫口近开全——断 头术、碎胎术。
七、复合先露
第三节
分类
1、胎头位置异常 持续性枕横位
持续性枕后位
面先露
额先露
高直位
前不均倾位
2.胎先露异常
臀先露
持续性枕横位
persistent occipitotransverse position
左枕横位LOT 右枕横位ROT
持续性枕后位
persistent occipitoposterior position
五、臀先露
breech presentation
臀先露是最常见的异 常胎位,约占妊娠足月分 娩总数的3-4%。阴道分娩 困难,脐带脱垂多见,围 产儿死亡率是枕先露的 3~8倍。
臀先露以骶骨为指示点, 骶左前位(LSA) 骶左横位(LST) 骶左后位(LSP) 骶右前位(RSA) 骶右横位(RST) 骶右后位(RSP)
阴道检查: 了解宫颈扩 张程度及有 无脐带脱垂, 确定臀先露 的类型。
4、B型超声检查
[分娩机制]
重点为胎臀、胎肩及胎 头娩出,以RSA为例。
1、胎臀娩出:
1)临产后胎臀以粗隆间径衔接骨盆入口右斜 径,骶骨位于右前方。 2)胎臀下降,前髋向母体右侧内旋转45°, 粗隆间径与母体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 3)胎臀自耻骨弓下娩出。 4)双腿、双足娩出。 5)胎体外旋转,胎背转向前方或右前方。
枕横位( LOT 、 ROT ):
胎头矢状缝位于骨盆横径 上,耳廓朝向骨盆侧方。 后囟在骨盆左侧方为LOT 后囟在骨盆右侧方为ROT
4、B型超声检查 能准确探清胎头位置以 明确诊断。
[分娩机制]
1、枕左(右)后位: •胎头俯 屈较好
•胎头俯 屈不良
2、枕横位
多数需用手或行胎头吸 引术将胎头转成枕前位 娩出。
2、胎肩娩出:
1)胎儿双肩径衔接于骨盆入口右斜径 或横径,下降。 2)前肩向右旋转至耻骨弓下,双肩径 与骨盆出口前后径一致。 3)后肩及后上肢从会阴前缘娩出,前 肩及前上肢从耻骨弓下娩出。
3、胎头娩出:
胎头矢状缝衔接于骨盆入口左 斜径或横径上,下降,俯屈, 枕骨朝向耻骨联合,再俯屈, 胎头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