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车知识讲解
山地自行车及骑行基本知识和技巧

山地自行车及骑行基本知识和技巧1,坐垫的设置按照人站地上,坐垫到髋关节为准,踏到最低的时候腿即将伸直稍有弯曲,可按照个人习惯可有浮动。
这样能够让腿部发力更完整,节省体力,使骑行更有效率。
很多人认为坐在坐垫上脚要能踏地,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这样坐垫太低部利于发力,长期如此甚至会引起伤病。
2,踩踏踩踏的时候脚面与车平行,腿不要罗圈,用前脚掌踩车,感觉到就像是你的脚趾抓住踏板的样子。
一是前脚掌能够利用整只脚的弹性使踩踏更有节奏,同时能起一定的减震作用。
3,上下坡的基本姿势上坡重心向前,下坡重心向后,具体说来就是前倾和后坐4,变速上下坡要提前变速,尤其是上坡,变速慢了会浪费很多体力,事倍功半。
5,刹车前刹的刹车力很强,不可猛刹否则在高速和陡坡会翻;后刹的主要作用是减速。
长下坡的时候注意点刹,不然刹车皮磨损是很快的。
刹车是整车当中关系生命的重要部件,要时常注意检查6,头盔和手套先说手套,手套可以减轻路面的震动,避免手掌直接摩擦车把,还有摔车的时候保护手掌。
头盔是生命的最后安全线,因为如果与迎面而来的汽车或者别的物体相撞的时候戴与不戴会有两种完全不一样的后果;想想西瓜掉地上的那一瞬间戴上头盔能救命,并且人很酷,显得很专业,为什么不戴呢?更关键主要的是---------生命比什么都重要!!!!!骑行技术一、自行车基本骑行技巧(一)姿势正确的骑车姿势是:上体较低,头部稍倾斜前伸;双臂自然弯屈,便于腰部弓屈,降低身体重心,同时防止由于车子颠簸而产生的冲击力传到全身;双手轻而有力地握把,臀部坐稳车座。
(二)踏蹬自行车运动的踏蹬方法有自由式、脚尖朝下和脚跟朝下式三种。
1、自由式踏蹬方法:目前,一些优秀运动员大都采用自由式踏蹬方法。
这种踏蹬方法,就是脚在旋转一周的过程中,根据部位不同,踝关节角度也随着发生变化。
自由式踏蹬,符合力学原理,用力的方向与脚蹬旋转时所形成的圆周切线相一致,减少了膝关节和大腿动作幅度,有利于提高踏蹬频率,自然地通过临界区,减少死点。
山地车必懂

后拨的调试1.限位(使后拨对准相应的2个齿轮位置,并且不脱链)。
①松开后拨变速线。
②调H螺丝:链条放在牙盘最大齿片上,顺时针拧H螺丝后拨向内偏移,逆时针拧H螺丝后拨向外偏移,拧H螺丝使后拨导轮与飞轮最小齿片在同一直线上即可。
③调L螺丝:链条放在牙盘最小齿片上,把后拨往里推,同时转动牙盘让链条放到最大齿片上,并且把后拨按到底,一直按着然后拧动螺丝(可以找人帮忙按着)顺时针拧L螺丝使后拨向外偏移,逆时针拧L螺丝使后拨向内偏移,拧L螺丝使后拨导轮与飞轮最大齿片在同一直线即可(最好微微向内偏)。
2.拉线。
①拉线之前确认指拨的档位是最大的(指拨显示数字最大,6速就放在6上,7速放在7上,8速放在8上,9速放在9上……)②线管连接后拨的地方有个微调旋钮,顺时针转到底,然后再逆时针转4,5圈。
③用老虎钳拉紧变速线(可以找人帮忙),拧紧变速线固定螺丝。
3.调整变速。
①从牙盘最小齿片开始调。
②转动牙盘,指拨往大齿片(小数字)变,线管连接后拨的地方有个微调旋钮,一档一档地往上变,变不上就逆时针转动旋钮直到变上去为止,如果变不下来就顺时针拧微调旋钮直到变下来为止。
③以此类推,把链条放在牙盘第二个,第三个齿片重复步骤②继续调试。
前拨的调试1.限位(使前拨臂不摩擦链条,并且不脱链跳档)。
①松开前拨变速线。
②调H螺丝:前拨往外推使前拨链条放到牙盘最大齿片上(必须找人帮忙!),逆时针拧H螺丝能使前拨臂往外偏移,顺时针拧H螺丝能使前拨臂往内偏移,转动H螺丝使前拨臂尽量在后拨每一档的情况下都不刮蹭链条。
③调L螺丝:链条放到牙盘最小齿片上逆时针拧L螺丝能使前拨臂往内偏移,顺时针拧L螺丝则使前拨臂往外偏移,转动L螺丝使前拨臂尽量在后拨每一档的情况下都不刮蹭链条。
2.拉线。
①这时候确认指拨的档位是最小的(指拨数字显示最小1)。
②指拨上有个微调旋钮,站在车头右边,顺时针转到底,再逆时针转4,5圈。
③前拨是往内弹的,所以这时候链条应该在牙盘最小齿片上。
山地车基本常识

山地车基本常识车架车架的材质有钢、铝、钛合金及碳纤维。
其中钢制的车架最便宜,不过重量也最重,表面的油漆脱落后便有生锈的危险,所以平时在保养上要下功夫。
再高级点就是铝合金,重量较轻,但是需要较粗的管径才能达到与钢管相同的强度,为大部分登山车所采用。
表面抛光后整台车呈现银白*,很好看。
碳纤维车架的特点是可以一体成型,不需要焊接,不过每个车架需要特殊的模具制造,成本也很高。
钛合金不但重量轻,不生锈,强度高,材料特*最佳,不过原料昂贵,加工困难。
座垫座垫的高度对骑车的舒适*有很大影响,计算方法是人坐于坐垫上,把踏板踩到离身体最远的地方,此时脚伸直后,脚跟要恰恰能踩在踏板,注意是脚跟。
如果脚跟踩不到就是坐垫太高了,膝盖伸不直的话就是太低了。
有一点要注意,这个坐垫高度远远高过大部分人习惯的骑车高度,停车时甚至要单脚垫脚尖才够到地,刚开始骑的时候会不习惯,所以在都市中,车多、红绿灯多的地方要小心。
不过对于长距离的骑车,这个高度能够让你的腿部对踏板提供最佳的施力。
所以你的脚踏车只是骑几百公尺的话。
为了安全还是不要把座垫抬到最高。
变速一般人骑变速车时,想骑慢时就调到轻的齿轮比,想骑快时就调到重的齿轮比,这是错误的方法。
正确的方法是要维持一定的踩踏速度,通常是1分钟90转。
当以此速率稳定的骑车时,要是发现脚有点吃力,踩不了那么快,就应改变到较轻的齿轮比,反之则变速到较重的齿轮比,让腿部始终维持相同的施力,这才是变速系统正确的*作方法。
所以21、24,乃至最新的27段变速,并不是提供更大的变速范围,而是在相同的范围中提供更细的变速,以维持踩踏速度的稳定。
牛角牛角是指装在车把两端的小把手,或叫做附把,除了用来挂档,主要的作用是提供手腕不同的抓握方式,减少疲劳,此外也有保护手部的作用。
一般车把都是左右水平的,抓握时类似吊单杆;牛角则是前后平等,抓握时手臂的姿势与开汽车差不多。
上坡时,双手握住牛角比较容易施力。
下坡时,因为牛角的转向*控*不良,同时也拉不到刹车,所以还是握原来的车把比较安全。
山地自行车的构成

山地自行车的构成一、前叉山地自行车的前叉通常采用钢管或碳纤维材料制成,其作用是支撑前轮和吸收路面震动。
前叉的长度和角度会影响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能。
二、车架车架是山地自行车的骨架,通常由铝合金或碳纤维材料制成。
车架的设计和材料会影响车辆的重量、刚度和舒适性。
三、后避震器后避震器是用来吸收路面震动的装置,通常由弹簧和减震器组成。
后避震器可以提高骑行舒适性和操控性能。
四、刹车系统山地自行车通常配备有机械刹车或液压刹车系统。
机械刹车使用钢丝拉动制动器,液压刹车则通过压缩油来制动。
刹车系统对于骑行安全至关重要。
五、变速系统变速系统可以让骑手在不同路况下调整阻力和速度。
山地自行车通常配备多速变速系统,其中包括前后变速器和链条等零部件。
六、轮组轮组是山地自行车的核心部件之一,通常由轮毂、辐条和车轮组成。
轮组的材料和结构会影响车辆的重量、刚度和舒适性。
七、把手和座椅把手和座椅是骑行舒适性的关键部件。
山地自行车通常配备人体工学设计的把手和座椅,以提高骑行舒适性。
八、轮胎轮胎是山地自行车与路面直接接触的部件,其质量和规格会影响车辆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能。
山地自行车通常配备宽胎,以提高在不平坦路面上的牵引力。
九、其他零部件山地自行车还包括许多其他零部件,如脚踏板、链条保护器、前后挡泥板等。
这些零部件虽然不是核心部件,但对于骑行体验也有一定影响。
总结:山地自行车由前叉、车架、后避震器、刹车系统、变速系统、轮组、把手和座椅、轮胎以及其他零部件构成。
每个零部件的设计和材料都会影响车辆的重量、刚度、舒适性和操控性能。
在购买山地自行车时,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预算选择合适的车型。
山地自行车入门知识

山地自行车入门知识
1、山地自行车:山地自行车,英文名Mountain Bike,其又称为MTB,它是在单车的基础上进行改装完成的一种车型,便于在崎岖不平、弯曲抽屉、坡地升降中安全出行。
2、山地自行车主要部件:山地自行车由座架、链条、齿盘、把手、飞轮、脚踏板、叉头、车把、轮胎等部件组成。
3、山地自行车的使用方法:首先,检查自行车的主要部件,确保它们的完整,然后确认好脚踏板的高度,夹紧齿盘和链条,最后,适当调节车把的高度,好能够更舒服的骑乘。
4、山地自行车的养护方法:首先,定期检查自行车的主要部件;其次,清洁车架和车轮,定期调整车把及齿盘,以确保健康安全,最后,为山地自行车加入抗锈剂,以防止机件受到沙子里面的侵蚀。
山地车知识(二)-技术交流-嘉峪关论坛

山地车知识(二)-技术交流-嘉峪关论坛怎样给链条上油+ 个人心得1 首先讲最常见的毁车的情况:一般我们新车上都是有层油的----我是指链条上,不过那个油不是润滑油,应该是做保护的机油,是为了考虑到存储链条可能时间比较长,避免链条生锈腐蚀,这个油可不是润滑油。
骑行一段时间后,需要上油,上油的宗旨是:“过犹不及”,这点一定要记得,大家可能见到过有些人的车链条啊,飞轮啊都是黑色的,油汪汪,粘乎乎的样子,这可是最忌讳的,这样就典型的是属于上油多了,这样的车子在骑行的时候非常容易粘灰,不管是国道还是山路,长时间骑行下来更加肮脏,粘上在链条和飞轮上的沙子会和车子转动一起参加磨合,这将大大增加自行车行走系统的磨损速度,记得我们维修的一个客户的车 3000km不到,一套deore9段27速的行走系统就磨损得跳齿了,后拨导轮摩得很尖!链条间距很大,飞轮的齿和前齿盘的齿也磨损得很尖,导致骑行时候大力的情况下严重跳齿。
如果按照正常保养上油的话,这样的系统至少可以跑7,8km以上,也有客户跑了10000多km,所以不要轻易怀疑你的变速行走系统的寿命。
2 油是肯定要上的:不上油也不行,wolf‘s 自行车润滑油,缝纫机油,wd40万用润滑清洁剂,高档自行车专用润滑油,这些都可以使用在自行车链条上,各有优缺点,世事没有完美,只有合适我们的需要和用途,而且要注意使用方法,但是什么摩托车机油什么的就算了,举例,、比较粘;wd40 清洁效果很好,但是润滑性不是很强, finishe line 专用润滑油挺好,有些还掺加了特伏龙,vax 腊制什么的,不脏裤子,润滑保持性好,但是价格贵,wolf,s 润滑油小瓶体积合适,价格便宜,效果一般。
等等不一而足。
3 如何上油:3.1 只能向链条上油,其他车子任何地方不要上油,切记!极端错误的毁车行为--往花鼓里面喷油,往中轴里面喷油,套用一句时髦的话,上述做法都是人间悲剧了。
3.2 千万不要喷在外胎上,不要拿到wd40乱喷一气,用个抹布在链条下面档着,向链条上面上油。
选购山地车的基本知识

选购山地车的基本知识
选购山地车时需要考虑的基本知识有:
车架材料:山地车的车架材料主要有碳纤维、钛合金、铝合金和钢材。
碳纤维车架轻量且强度高,适合高水平山地车骑手使用;钛合金车架质量较重,但强度高,适合骑手长期骑行;铝合金车架较轻,强度较钛合金差,适合新手或轻度骑行;钢材车架重量最重,强度较低,适合入门级骑手。
变速系统:山地车主要有手控变速和踏板变速两种。
手控变速更简单易用,适合新手使用,而踏板变速更灵活,适合高水平骑手。
车轮:山地车的车轮主要有26英寸、27.5英寸和29英寸三种。
26英寸车轮转弯灵活,适合技巧性骑行;27.5英寸车轮平衡了转弯灵活性和稳定性,适合一般骑行;29英寸车轮稳定性好,适合长距离骑行和越野骑行。
刹车系统:山地车的刹车系统主要有碟刹和手刹两种。
碟刹效率高,适合高速骑行,而手刹维护简单,适合新手使用。
悬挂系统:山地车的悬挂系统主要有叉式和单桥式两种。
叉式悬挂能更好地吸收震动,适合骑行路面不平的地形,而单桥式悬挂轻量简单,适合高速骑行。
选购山地车时,应根据自己的骑行需求和骑行水平进行选择,最好在骑行前先进行试骑,确保购买的车辆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
山地车知识

DJ (Dirt jump),也就是土坡腾越了,表演性的玩法,对车的要求类似DS,硬尾,对头管强度要求高。避震行程100MM左右
4X(Mountain Cross,4X racing):这是一种崭新的骑行风格。4个车手比赛下山,类似BMX,首先撞线者胜。这些车辆可能是拥有3至4寸后减震的全减震车辆,也可能是硬尾的车辆。而且车架非常的结实。前后都有导链器。前叉较松弛,车架后叉较短,中轴位置较低,都是为了更好的操控和加速。
Trials:攀爬自行车。这样山地车用途是很明显的,攀爬。它们几乎没有减震。竞赛规则要求车辆配置有多级齿盘,但是很多车手从来就不用换档。许多非竞赛车手使用低速,高扭矩的单速配置。现在的攀爬车几乎都没有了坐垫。它们是山地车中极轻的一种,重量在6公斤至11公斤之间。这使得攀爬车的机动性更高。
SingleSpeed:单速车,是最贴近生活的一种山地车。它只拥有一个齿轮比。在骑行中更多依靠车手的力量和技巧。轮组通常是29寸的。她常常是全硬,钢架的车,需要身材合适的车手骑行于教平坦的路面上。
EFR (Free ride Extreme),极限自由骑,以RED BULL RAMPAGE为代表。坠山,飞越,玩命为主。要求车子异常坚固,整车除了强度还是强度,软尾。避震行程200MM左右。
DS(Dual slalom):双人弯道赛,类似4X。国内常说的飞包车,也常常说的是DS。
North Shore北岸)这样的骑行风格形成于加拿大Vancouver(范库弗峰)北岸的松软岩石山地。因此又称北岸骑行。在范库弗峰北岸,自然地形常常不能满足完整的骑行需求,所以车手自己在沼泽和泥地中搭建高架桥。这些高架桥发展越来越复杂,许多都是极端的有挑战性,而且相当的窄,只允许车手非常小心的在和轮胎一样宽度的桥面上缓慢移动。北岸骑行要求极高的平衡和控制能力。北岸自行车,如Norco制造的,在角度方面和FR自行车很相似,在零件上又使用的是DH零件。北岸障碍高架已经发展成包括大落差下落,高速下落等一连串复杂障碍。因此北岸自行车也比FR和DH拥有更长的减震行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地车主要用于山地越野,可以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行驶,享受颠簸起伏的快感,以及一种野性的征服感。
它通常使用24or27段变速器,26的轮胎,15-18的车架,和带减震器的前叉。
山地车,仅仅是个总称,凡是没有公路弯把的,没有小轮子小坐垫的车,老百姓都叫做山地车。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山地车也有许多区别,比如:有的前叉是双肩,有的是单肩;有的用碟刹,有的用V刹;有的是硬车架,有的是全避震车架;再通俗点,有的车看起来很庞大,有的很纤巧……其实,他们都是山地车,只是用途不同而已。
山地车又分为五类:1、普通越野XC(Cross Country)50%上坡、50%下坡:用于普通的山地越野,也是山地车中最轻便最实用的车型,因强度适中,可以追求轻量化。
2、双人竞速DS(Dual Slalom)70%上坡、30%下坡:适合竞赛级的高强度越野,但造价过高,都在万元左右。
3、自由骑FR (Free Ride) 40%上坡、60%下坡:野地丛林里玩,也可以飞台阶,高强度要求,部分装备接近DH。
4、飞跃DJ (Dirt Jumping)30%上坡、70%下坡:飞土包的车,腾越空中,需要很重的高强度车架,前叉也不便宜。
5、速降DH (Down Hill) 0%上坡、100%下坡:从山顶以60公里/时的速度冲下,拥有巨长的双肩前叉,超高强度要求,一般造价在3-5万元左右,重心后移,不适合爬坡;又因重量过重,不适合一般的骑行越野。
前四种用于一般的骑行越野很容易,速降车因重量等因素,所以较困难。
这里重点写入门级别的第一种。
1、车架一部山地车,是否骑的舒适,是否轻巧易控,能承受多高的强度,能用多长的时间,能否升级等,关键就是看车架了,如同电脑上的主板,攒机高手对主板的要求超过了对CPU的要求。
车架大致分为两种:硬车架、全避震车架。
硬车架:骑起来更省力,更轻巧,价格低廉,600左右的架子就不错了。
全避震车架:更舒适,过颠簸的山路时不用减速,不过骑起来有懈力,不适合长途,价格较高,尤其是选择一款优秀的后避震器,价格跟车架价格不相上下了.建议:买全避震车架的车友可以先买个普通车架,再换个好点的避震器。
2、前叉前叉是山地车中科技含量较高的部件,高人曰:“山地车,其实就是车架加个前叉哉~~”可见前叉的重要性。
硬前叉的山地车已经不多见了,现在基本都是带避震器的前叉。
全世界有几家厂的前叉不错:Suntour(三拓)、DDN、RockShox、Marzocchi (马祖奇)、Manitou、FOX……其中前四个厂的叉子有1000元的普及型号叉,而后两种较少见,且价格太高了,即使普及型的叉也接近2000元,新车友难以承受,买了也难以发挥其功效,是浪费。
下面介绍一下前叉的介质种类:⑴、弹簧叉:最低档的叉,没有阻尼。
特点:便宜,300元就能买个不错的。
⑵、阻力胶:以阻力胶为介质,没有阻尼。
特点: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不过阻力胶用三年左右会老化,需要换。
⑶、油簧叉:以弹簧(coil)为回弹介质,以油为阻尼。
特点:最重,但是最结实。
弹簧用起来比较润,对小震动反应灵敏,一般半年换一次避震油。
⑷、油气叉:以空气(air)为回弹介质,以油为阻尼。
特点:比油簧叉轻,但结实度有所降低。
(也不至于低到哪儿去,普通越野足够了。
)半年打一次气,车行都会提供专门的气筒免费打,单独买也可以,带气压表200元左右。
以空气为介质的好处是重量更轻点,可以在高速越野中保护骑行者的手腕部位,不过对小震动反应不太灵敏。
前叉的工作顺序应该是:遇到障碍物——前叉被压缩——到了极点——被回弹到原来长度(回弹的速度受阻尼的影响)——弹跳系统工作结束新车友可能对一些前叉的专业或英文词语不太熟悉,这里大概解释一下:行程Travel:前叉能够压缩的极限长度。
越野用60-80mm就够了。
不过要玩玩飞的就该选个长行程的叉100-125mm。
速降的叉就更长了,得要180mm。
弹跳Spring:从遇到障碍物前叉行程收缩到极点,再由介质(阻力胶、弹簧、空气)弹回原来的行程长度为止,这个过程叫弹跳。
回弹rebound:弹起后收缩到极点之后,由介质(阻力胶、弹簧、空气)弹回原来的行程长度,其实就是弹跳Spring的后半部分,因为回弹速度要受到油阻尼的影响,所以单独成为一个专业名词。
阻尼Damping:回弹的时候,回弹速度有多快,这个由阻尼来决定。
高速行使下,回弹快了,会被弹飞;回弹慢了,连续障碍物时行程被越压越短,手感跟没有回弹的硬叉一样。
(用马祖奇04年的EXR-PRO快速下30级楼梯就这个感觉,只有换较清的避震油增加回弹速度才可解决,不过有的朋友喜欢阻尼明显,也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回弹调节rebound adjustment:这是一个科技卖点,有这个功能的叉要贵几百元。
但是马祖奇的经典叉Z3带这个功能,要知道Z3不到1000元啊!~不过现在基本没货了;另外RockShox的叉,只要型号后面跟SL的也带。
顾名思义,是调节回弹速度快慢的。
带这个功能的叉,不用换清、浓的油,就能达到调节回弹的目的。
回弹调节在越野中的影响——小石头路、泥路,需要回弹快点的;岩石、大落差的路需要回弹慢点的。
回弹调节旋钮一般在叉脚的左边,看杨林的拆Z3的那个帖子就能看见。
原理是转动以后,可以使油孔变小,而减少单位时间油的通过量,延长出油的时间,达到回弹变慢的目的。
跟饭店带孔的塑料盐瓶一个原理。
按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把回弹调节理解为阻尼调节要容易些,因为回弹的快慢是通过油阻尼进出量来控制的。
锁死:RockShox的3000元以上高档叉有这个功能,骑行的时候,通过一个特殊的旋钮,能把前叉锁死,跟硬叉一样,对任何障碍物都没有减震的反应。
这样可以减少懈力,使爬坡变得更容易,骑长途时也可以省力些。
普通玩家用处不明显,建议把金钱用在其它部件上。
避震油:在摩托车店可以买到摩托车前叉避震油,与山地车通用,要选清点的,因为自行车可没摩托那么重。
越清的油,阻尼越不明显,回弹速度就越快;反之浓的油,阻尼就明显,回弹速度就慢。
(比如:马祖奇04年的EXR -PRO就是回弹慢的。
)说了这么多,这里着重写的是RockShox和Marzocchi(马祖奇)这两个牌子。
其实大街跑的山地车基本用的是这两牌子的家伙,前者是美国牌子,后者是意大利牌。
不过从04年起,所有1000元左右的普及型叉都改为台湾生产了。
有的老鸟说质量有所减退,不过就新手朋友的低强度玩法而言,没三年是不会用坏的。
3、制动系统:刹车、刹把、刹车线山地车用两种刹车:V刹、碟刹,而普通的吊刹不常见。
V刹:力量很大,因为是靠摩擦轮圈制动,所以轮圈一定要调整到位,且不容易形变。
碟刹:比起V刹,更不容易把轮胎抱死,高速行驶的时候,抱死很危险,会导致侧滑。
价格:碟刹的价格很贵,好点的都在千元左右,V 刹400元能买相当好的了。
碟刹又分两种:油压碟刹和线拉碟刹,油压碟刹靠油去压刹车片,获得巨大的刹车力,这种刹车在速降车上很常见;线拉碟刹靠手指的力量去制动,其实用在XC上绰绰有余了。
本主题由 triace 于 2011-12-7 22:59:35移动分享到:QQ空间腾讯微博腾讯朋友分享0收藏0支持0反对0转发到微博使用道具举报发表于|只看该作者于 2011-3-15 14:49 编辑高级会员∙串个门∙加好友∙打招呼∙发消息飞轮、牙盘和链条接着说传动系统。
如果你在上面选择了7段,我们所要做的就很简单了。
选择7段的车友一般都要升级到8、9段,那么按照你距离下次升级时间的长短,我们选择适合的飞轮。
我们以年计算,一年左右升级的可以用台湾的DNP飞轮,30块一个。
超过一年,采用SUNRACE 或者SHIMANO的飞轮。
7 段的链条选择范围很大,KMC提供了很多可选的型号,这就要看经销商的货架有什么东西了。
另外,选择飞轮的时候,要看清楚飞轮的齿数变化。
对于那些力量比较大的车手和经常跑平地的车手,可以考虑选择齿数变化比较小的飞轮。
因为我们骑行到一定时间以后会习惯某个速比,其结果就是在这个速比范围内的齿片我们经常使用,而其他的齿片则极少使用到。
如果齿数变化过快,那么飞轮给我们传动的另外一个大件是牙盘。
这个零件相对有些讲究。
首先,牙盘是一个比较耐磨的零件(但是不一定都很耐操,看情况),所以第一只牙盘可能会陪伴你好一段时间。
按照骑行的需求,我们分为大力量和小力量。
这里的力量指车手在骑行过程中将会施加给牙盘的力量。
一般体重大的车手,特别是在站立骑行的时候,对牙盘会产生比较大的压力,而这种情况也发生在体重不大但是大腿力量强大的车手上。
这时候牙盘的盘片、曲柄的钢性就直接影响到骑行的效果。
比较硬的牙盘踩起来肯定比较和牙盘接触最大的是中轴。
牙盘得以支撑就是依靠中轴。
某些人吹嘘的740,大家不妨拆开看看它用的是什么中轴吧。
分体中轴。
而我们采用的全部都是一体式中轴。
一体式中轴的强度和密封性和耐用性要比分体中轴来得强,同时重量上也有优势。
如果不放心采用VP的中轴,那么还有SHIMANO的UN25之类低端的一体式中轴。
这里不得不骂一下740,在我去年打工的一个月中,来换740中轴的人一个接着一个,而且740又有怪癖,必须使用长度超拨链器接下来选择前后拨。
这个价格内,前拨选择C050是不错的考虑,同时支持上拉和下拉。
前拨对车辆变速的影响并不会很大,而且不像后拨那样需要几乎完美的精准,所以我们可以选择这类低端的前拨进行安装,而将资金提供给其他部运气好,还有一些诸如DX之类的指拨、手制、手制连拨几个大件都完成了,下面是指拨/手制连拨。
这里分一下概念,指拨单指独立的指拨系统(或者是转把,又成把变,sram的主打产品和shimano的轻便车系统都有),负责变速器的线路压力控制。
而手制连拨还包括了手制,也就是刹车把。
AVID公司出品的手制,该公F29或者EF28B。
刹车高级会员∙串个门∙加好友∙打招呼∙发消息发表于 2011-3-15 14:35:55 |只看该作者本帖最后由 lily姐于 2011-3-15 14:50 编辑车首组件、座杆接下来是另外影响骑行姿态的零件——车首把组,包括把立(又称龙头)和把横(直把/燕把)。
根据车手的身高,我们首先要考虑采用不同的把立。
把立的选择要考虑角度和长度。
角度指把立的基部与水平面平行后,把立上仰的角度。
作为山地车使用,一般从2~5度之间,根据车架和车手的实际需求来选择。
选择角度的时候也同时考虑一下车首垫环的位置和距离,调整出最佳状态。
而把立长度的选择,一方面影响操控性,一方面影响强度,一方面影响车手在车辆上的舒展度。
我174.6公分的身高,采用16.5寸车架时候,使用110长的龙头,另外一辆车使用15寸车架,采用120长的龙头,目的是取得在车辆上的最佳给出一个绝对的表格,需要根据大家接下去的是座杆,这个本来不是什么话题,但是这里必须要说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