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 学生版

合集下载

窦娥冤说课稿

窦娥冤说课稿

窦娥冤说课稿窦娥冤说课稿篇一:《窦娥冤》说课稿《窦娥冤》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关汉卿的《窦娥冤》。

我准备从以下八个方面谈一谈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教学设计及其依据和意图。

一、说教材和学情说教材《窦娥冤》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

新教材的《窦娥冤》内容由老教材只选取第三折,扩大到选取一、二、三3折,但第三折是全剧的高潮部分,不仅最集中的表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还深刻地揭露了造成窦娥悲剧命运的社会原因。

所以,我今天将以第三折带全剧,说这一课。

学情分析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元杂剧,对于元杂剧的知识没有多少了解。

本课《窦娥冤》由中国古代戏曲代表人物关汉卿写成,作为元杂剧的代表作,同时也作为中国古典悲剧代表作,具有极高的悲剧美学价值。

高二年级的学生由于缺乏戏剧方面相关的知识,对戏剧的矛盾冲突以及本课极具价值的悲剧意义的理解都具有一定的难度。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时数设置为两个学时。

二、说教学目标这个单元学习的是中国古代戏曲和中外话剧。

主要落实《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阅读鉴赏”这一课程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相关要求,我主要把教学目标设为以下几个方面:知识与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元杂剧的相关知识;理清节选的剧情,初步把握窦娥的形象。

能力目标:培养鉴赏戏剧的能力依据:单元要求:感受人物曲词和矛盾冲突,体味人物的内心情感;鉴赏曲词之美,领略古代戏曲迷人的艺术魅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法、问题导读法理清戏剧情节;运用讨论法、研究型阅读法、分析法赏析窦娥形象;运用情境创设法、发散法深入课文主题。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理解悲剧美的价值意义。

依据:新课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学重点:1、掌握元杂剧的相关知识。

2、窦娥形象及社会矛盾的分析。

专题01《窦娥冤》-中学生国学课外读物选粹高中版(五)

专题01《窦娥冤》-中学生国学课外读物选粹高中版(五)

专题1 《窦娥冤》关汉卿(1234年前-1300年左右),“汉卿”是字,号已斋(一斋、已斋叟),汉族,解州(今山西省运城)人,另有籍贯大都(今北京市)和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等说。

元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最著名的是《窦娥冤》。

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存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一枝花·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为“曲圣”。

《感天动地窦娥冤》(简称《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刊行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

全剧四折,写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

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

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

这出戏展示了下层人民任人宰割,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控诉了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现实,生动刻画出窦娥这个女性形象。

该剧同时体现了关汉卿的语言风格,言言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

张驴儿怀恨在心。

没过几天,蔡婆婆生病了,要窦娥做羊肚汤给她吃。

张驴儿便偷偷地在汤里下了毒药,想先毒死蔡婆婆,再逼窦娥成亲。

窦娥把羊肚汤端给蔡婆婆喝。

蔡婆婆接过碗,忽然不舒服要呕吐,就让给张老儿喝了。

张老儿中了毒,在地上翻滚几下就咽了气。

张驴儿没想到毒死了自己父亲,恼怒不已,便把杀人的罪名栽赃到窦娥身上。

告到楚州衙门。

楚州知府贪赃枉法,背地里被张驴儿用钱买通了,不问青红皂白便把窦娥抓到公堂讯问,逼她招认。

窦娥受尽拷打,痛得死去活来,还是不肯承认。

知府知道窦娥待她婆婆很孝顺,就当着窦娥的面要拷打蔡婆婆。

窦娥想到婆婆年纪大了,受不起这个酷刑,只好含冤招供,承认是自己下毒。

窦娥冤教案板书(模板19篇)

窦娥冤教案板书(模板19篇)

窦娥冤教案板书(模板1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窦娥冤教案板书(模板19篇)教案模板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新教材2023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良知与悲悯4窦娥冤(节选)课件部编版必修下册

新教材2023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良知与悲悯4窦娥冤(节选)课件部编版必修下册

称“调”,合称“宫调”。杂剧的
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
成一套曲子。
曲牌名,即曲子的名称。以下
⑧端正好 “滚绣球”、“倘秀才”、
“叨叨令”等也都是曲牌名。
盗跖、颜渊:古代春秋时期两
个道德对立的人物,一个是强
⑨盗跖颜渊 盗,一个是贤人。盗跖是当时
的著名大盗柳下跖,颜渊是孔 子门下的七十二弟子之一。
【叨叨令】可怜我孤身只影无亲眷,则落的吞声忍气空嗟怨。(刽子云)难道你 爷娘家也没的?(正旦云)止有个爹爹,十三年前上朝取.应.③去了,至今杳无音信。(唱) 早已是十年多不睹爹爹面。(刽子云)你适才要我往后街里去,是甚么主意?(正旦唱) 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刽子云)你的性命也顾不得,怕他见怎的?(正旦云)俺婆 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④去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⑤,枉将他气杀也么哥。 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方便。
⑩一陌儿
古时一百钱称“一陌儿”, 这里指一百个纸钱。
⑫干家缘 操劳家务。
⑬烈些纸钱 烧些纸钱。
⑭荐 祭奠。
⑮科 古代戏曲剧本中指示角色动作、表情的用语。
2.下列对【快活三】和【鲍老儿】前面大段独白的理解,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独白交代了受刑的原因,窦娥的“屈招”展示了女主人公善良的 本性,与前面的要求改道的情节互相照应。
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 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 演员朱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他曾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 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 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 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 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 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窦娥冤》二等奖教案

《窦娥冤》二等奖教案

《窦娥冤》二等奖教案:窦娥冤窦娥滚绣球元杂剧关汉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元杂剧特点及相关知识,把握窦娥典型形象。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课文,欣赏作品语言和浪漫主义手法,赏析悲剧艺术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主人公窦娥勇于反抗不合理社会精神和善良性格。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品味作品语言,把握窦娥典型形象。

【难点】理解作者采用充满生活气息现实主义与想象奇特浪漫主义相结合表现手法用意,领会作品思想价值。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设置情境法。

四、课时安排设置2课时教学,本教案为第1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很多人在自己蒙受冤屈时候常常感叹说:”真是比窦娥还冤哪!”那么,窦娥是什么人?她因为什么受冤?冤到了什么程度?今天我们就来鉴赏元代著名戏曲家关汉卿杂剧《窦娥冤》。

(教师板书课题。

)(二)知人论世,整体感知1.课前布置学生排演《窦娥冤》课本剧,学生表演课本剧,其他学生欣赏。

2.结合教材P3注释介绍本文作者关汉卿,并且简单介绍古典戏剧和元杂剧。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本剧故事梗概。

明确:父将窦娥来抵债――蔡婆讨债赛卢医――恶人赖债害人命――张驴儿父子救蔡婆――父子逼人成婚配(窦娥不从)――张驴儿设计害蔡婆――张福食毒归西天――张驴儿逼婚挟窦娥(窦娥不从)――张驴儿诬陷告州官――昏官不查定娥罪――窦娥刑场发誓愿――三桩誓愿皆应验。

(三)深入研读学生四人为一组分组讨论PPT展示问题串,8分钟时间后,指名学生具体分析问题答案。

1.窦娥一生有哪些不幸遭遇?2.戏剧一般是通过制造矛盾冲突来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主题,而戏剧冲突一般有三类:人物之间冲突,人与环境冲突。

那么本剧主要矛盾冲突属于什么类型?3.窦娥之”冤”表现在哪个方面?(或窦娥与现实生活有哪些矛盾冲突?)4.从窦娥遭遇我们可以看到元代什么样社会状况?明确:1.(1)三岁丧母;(2)父女分离;(3)丧夫打击;(4)流氓欺压;(5)贪官污吏毒刑和判决。

语文必修3鲁人版第三单元《窦娥冤》教案12(第4课时)

语文必修3鲁人版第三单元《窦娥冤》教案12(第4课时)

第四课时教学步骤:一、检查背诵。

二、写作练习与朗读评析:1、动笔写(25分钟):用600字左右的篇幅将《窦娥冤》第三折改写为一个故事并讲给同桌听,看谁改写的故事既精练又生动。

2、学生读自己的作文,师生共评析(10分钟)。

3、没有完成写作的,用自习时间完成,并借鉴课堂上所读他人的作文而修改。

三、完成《第二课堂》关于本课的练习题。

《窦娥冤》阅读赏析关汉卿的剧作深刻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是元代残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一面镜子。

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写一个弱小无靠的寡妇窦娥,在贪官桃杌的迫害下,被诬为“药死公公”,斩首示众。

窦娥的冤案有巨大的典型意义,作家以“人命关天关地”的高度社会责任感,提出了封建社会里“官吏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个带普遍意义的问题,强烈地控诉了封建制度与民为敌、残民以逞的罪恶。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错看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第三折这〔滚绣球〕一曲,通过窦娥血泪的控诉,引起人们对封建社会的现实秩序与传统观念的怀疑,把窦娥悲剧的意义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窦娥冤》阅读赏析第一部分:开折,通过监斩官和其他人的行为,描写了一副阴森肃杀的刑场气氛。

窦娥便在这种气氛下以犯人的身份上场了。

一上场,窦娥便唱了两只曲子:[端正好]、[滚绣球]窦娥首先把自己的冤枉呈现出来,说明自己无辜被判死刑,冤屈惊天动地,临死之前,把控诉的对象指向了天和地。

窦娥控诉天地一场戏,极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好文章,千古流传。

我们来看一看这段唱词:“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一句是说现实世界有它固有的统治秩序,人们的命运掌握在天地的秩序之中。

下一句,一个“天地也!”一声感叹,蕴涵着窦娥无限的感情。

有愤激,有委屈,有埋怨,有抗争,有指责,有期待。

《窦娥冤(节选)》(教学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窦娥冤(节选)》(教学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学习任务四 研读戏文,把握形象品悟情感
活动一: 第一部分——绑缚刑场 齐读窦娥在〖端正好〗〖滚绣球〗,思考窦娥为何要指 斥天地鬼神?这表现了她怎样的精神?
① 窦娥对天地鬼神的指斥是她在绝望之中迸发出 来的呼号,是她以生命换来的对现实的清醒认识,是 对正义得不到伸张的现实社会的控诉、抗议,是对封 建法制、封建秩序的否定。
学习任务一 速读剧本 ,初步感知
活动:自读剧本,读准以下字音,初步了解剧本的内容。 楔子 xiē 盗跖 zhí 嗟怨 jiē 应验 yìng 前合后偃 yǎn 罪愆 qiān 亲家 qìng 衔冤 xián 连累 lěi 湛湛青天 zhàn 恓惶 xī 错勘 kān 亢旱 kànɡ 主角 jué 鳏寡孤独 ɡuān 埋怨 mán 尸骸 hái 提防 dī 变徵 zhǐ 哥哥行 hánɡ
[叨叨令]:(正旦云)"婆婆,那张驴儿把毒药放在羊肚儿汤里,实 指望药死了你,要霸占我为妻。不想婆婆让与他老子吃,倒把他老子 药死了。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婆婆, 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泌不了的浆水饭,半碗儿与我吃; 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
这几句唱词看起来平平淡淡,实则意蕴深刻,极为动人。 它让人感受到窦娥这位无端被杀害的青年妇女对生命的留恋, 对婆婆的担忧不舍,对自身蒙冤的愤恨不平,而她临死前对婆 婆提出的要求之低,又表现了她的善良与温顺。
2.窦娥所发的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亢旱,在现实生活 中是不可能的, 那么剧作家为什么要安排这样的情节?
作者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奇特的构思和想象,表达一种天地震惊的 效果,并进行了人神共怒的艺术处理,使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的事在艺术舞 台上应验了,有力地体现了广大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杀却贪官污吏,洗雪天下 冤屈的意愿。

《窦娥冤》、《雷雨》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窦娥冤》、《雷雨》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

《窦娥冤》、《雷雨》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共3篇《窦娥冤》、《雷雨》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1人教版高一必修四中的两篇话剧,分别是《窦娥冤》和《雷雨》,这两部作品都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教案设计的角度来探讨如何教授这两部话剧,使得学生在观看后能够全面理解剧情,领悟其中的深刻思想,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第一篇话剧《窦娥冤》,是元朝文学家关汉卿所作。

讲述了唐代美女窦娥因嫁入皇家而遭遇家庭悲剧,遭受各种冤屈,最终自杀而殉节的故事。

本剧是中国话剧中第一部以真人历史为蓝本的话剧,所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腐朽。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这部作品,可以按照以下教学步骤进行:第一步,带学生了解唐朝社会特点,包括政治、文化背景,尤其是家族关系的重要性。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或研究资料,了解当时唐朝皇室婚姻政策的规定,以及家族利益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第二步,让学生了解话剧的故事背景,引导学生关注窦氏家族的遭遇,特别是窦娥的命运。

同时,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窦娥会被赐婚到皇室?为什么她的家族会走向灭亡?第三步,让学生欣赏话剧的演出,结合剧本和导演的解读,进一步理解话剧的内涵和深意。

可以带领学生分析每个角色的性格特点、情感表现和行为动机,讨论人物形象所反映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为学生对于话剧深层次的理解提供帮助。

第四步,教授话剧的语言、节奏、梗概等方面,如词语的含义、口音、气氛的塑造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表演艺术的魅力。

第二篇话剧《雷雨》,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曹禺先生的代表作。

该剧以20世纪20年代南方城镇的一所学堂为背景,讲述了教师周汝昌与中学女生周芷若爱情和家庭困境的故事,展示了现代化进程中人的内心苦闷和思想觉醒。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理解这部作品,可以按以下教学步骤进行:第一步,简介待学生了解民国时期的文化、政治、经济背景。

引导学生关注南方城市的社会时尚和文化氛围,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迁,了解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娥冤》活动单制卷人:钱娟审核人:李梅审批人:江建兰时间:2014-10-9学习目标1.充分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掌握古白话词语,了解剧情,了解作家及作品、古典戏曲知识;2.过把握全剧的故事情节并分析窦娥的形象,理解窦娥的善良心地、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从而深刻认识元代吏治的腐败和当时社会的黑暗。

资料链接(一)有关元杂剧:1.元杂剧的结构形式:“四折一楔子”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

一折相当于现代剧的一幕或一场,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个较大的自然段落,四折一般分别是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楔子。

楔子一般放在第一折之前,介绍剧情,类似现代剧中的序幕;也有的放在两折之间,相当于后来的过场戏。

但也有少数杂剧突破了一本四折的形式,如《西厢记》是五本二十一折的连本戏。

每本杂剧的末尾有两句、四句或八句对语,用以概括全剧内容,叫做“题目正名”。

如《窦娥冤》结尾的“题目”是“秉鉴持衡廉访法”,“正名”是“感天动地窦娥冤”。

2.元杂剧的剧本构成:唱词:按宫调、曲牌写成的韵文;宾白:即说白。

曲词为主,所以说白为宾。

科介:即现代戏剧中的“舞台提示”。

3.元杂剧的角色:旦:女角色。

包括正旦(女主角)、副旦(女配角)、外旦(老年女角色)、小旦(少年女角色)。

末:男角色。

也包括正末、副末、外末、小末四类。

净:俗称“大花脸”,多扮相貌、性格上有特异之处者。

丑:俗称“小花脸”。

多扮次要角色。

此外还有“卜儿”(老妇人)、孛老(老头儿)、孤(官员)、徕儿(小厮)、细酸(读书人)等角色。

其他:元杂剧多一人主唱,因而又可分为“旦本戏”(女角色主唱)、和“末本戏”(男角色主唱)两类。

(二)作者简介关汉卿号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是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关汉卿不满社会现实,不仅写剧本,有时还登台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补充: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代表作《倩女离魂》)、白朴(代表作《墙头马上》)、马致远(代表作《汉宫秋》)元杂剧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元杂剧四大爱情剧: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三)东海孝妇的故事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子,养姑(婆婆)甚谨。

姑欲嫁之,终于肯。

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劳,哀其亡子守寡。

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

姑女告吏:“妇杀我母。

”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

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

太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

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

太守竟论杀孝妇。

郡中枯旱三年。

(《汉书·于定国传》)(四)写作背景故事发生在元朝,元代统治者是蒙古贵族和官僚,被统治者是劳苦大众。

元统治者不仅对劳动者残酷盘剥,而且实行民族分化的种族歧视政策,以利于巩固统治地位。

他们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

统治者和地主阶级紧密勾结,共同压迫各族人民,可以说,劳动人民与统治者的阶级矛盾,是元朝社会的主要矛盾。

杂剧《窦娥冤》反映的就是元朝社会的黑暗现实。

(五)《窦娥冤》全剧梗概贫寒秀才窦天章上京求取功名,向寡妇蔡婆借贷盘缠。

蔡婆早就看上了他的女儿瑞云,乘机提出索要瑞云做童养媳。

端云3岁丧母,7岁便到蔡婆家,改名窦娥。

17岁时窦娥与蔡婆儿子成婚,一年后丈夫病故,婆媳相依为命。

一天,蔡婆去向赛卢医索讨银钱,赛卢医赚她到僻静处,想勒死她,幸亏张驴儿父子把她救下。

因这救命之恩,张驴儿父子想霸占婆媳二人。

窦娥执意不从。

张驴儿在羊肚汤里放了毒药,想害死蔡婆,强占窦娥。

不料其父喝下了那碗羊肚汤,呜呼身亡。

张驴儿反诬窦娥毒死公公,并威胁窦娥窦娥嫁给他为妻,不然要去公堂告发。

窦娥问心无愧,与张驴儿去见官评理。

太守桃杌是一个昏官,严刑逼供,窦娥坚不屈从。

桃杌转对蔡婆用刑,窦娥为救婆婆,含冤承招,被判死罪。

临刑时窦娥满腔悲愤,呼天抢地:“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宝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窦娥死前发出三桩誓愿:若是屈死,死后血飞白练,六月降雪,大旱三年,果然一一灵验。

窦天章官拜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来到楚州地面。

窦娥鬼魂托梦父亲,诉说冤情。

窦天章重新审理此案,杀了张驴儿。

窦娥冤情得以伸雪。

节选的课文是全剧的第三折,也是全剧的高潮。

窦娥被逼招供,杀人偿命,20来岁的窦娥就要赴刑场餐刀了。

节选的课文就从这里开始。

(六)词语补注(1)亲眷:亲属。

(2)嗟怨:叹息埋怨。

(3)委屈:心中怀着怨恨或冤枉。

(4)杳无音信:远得不见踪影,也没有音信。

(5)负屈衔冤:即含冤承受委屈。

(6)古陌荒阡:(陌,田间东西方向的道路。

阡,田间南北方向的路)古远而荒凉的田间的路。

(7)甘霖:久旱后所下的雨。

(8)昏聩:(聩,耳聋)眼花耳聋,比喻头脑糊涂,不明是非。

(9)嫁祸:把祸患转移给别人活动一:基础过关,自测字音刽.子手()亲眷.()嗟.怨()杳.无音信()前合后偃.()尸骸.()冤枉.()盗跖.()亢.旱()鲍.老儿()瀽.()提.防()埋.怨()连累.()罪愆.()负屈衔.冤()嘱.()咐应.验()甘霖.()湛湛..青天()错勘.()古陌.()荒阡.()活动二:浏览全文,整体感知(自主思考,自主表达)2.曲词中,除了叙述窦娥的冤情外,还表露出了窦娥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活动三:具体研习第一部分1.阅读“端正好”这支曲子,这曲子中,表现了窦娥什么思想?2.阅读《滚绣球》思考:A、本曲的主旨是什么?B、天地鬼神象征什么?C、如何理解“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本枉作天!”D、这首曲子和[端正好]情感激昂。

作者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达到这种效果的?E、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此曲中指责天地鬼神?3.《滚绣球》一曲表达了窦娥怎样的情绪变化过程?对表现主人公的性格有什么作用?活动四:具体研习第二部分1.窦娥为何哀告走后街?这一细节刻画对塑造窦娥形象和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2.阅读[快活三][鲍老儿]思考:这两支曲子是窦娥临刑前对蔡婆婆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在表现主题方面起什么作用呢?《窦娥冤》(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进一步结合故事情节分析窦娥的形象,理解窦娥的善良心地、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从而深刻认识元代吏治的腐败和当时社会的黑暗2.理解“三桩誓愿”的浪漫主义手法。

活动一:具体研习第三部分1.窦娥临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是什么?运用了哪些典故?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顺序是否可颠倒?2.她的三桩誓愿与第1部分对天地的指责是什么关系呢?是否矛盾呢?3.窦娥所发的三桩誓愿都能应验,问:这是否可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活动二:探究式阅读1.这折戏三个部分彼此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对塑造窦娥形象起到什么作用?全剧揭示了怎样的社会主题?2.善良而坚强的窦娥就这样无辜的被送上了刑场,这样的结局着实让人痛心惋惜愤恨,每一个人都希望窦娥能幸福的生活着。

这样的心愿终于在明代人叶宪祖那儿得到实现,叶宪祖把《窦娥冤》改编成《金锁记》:窦娥的丈夫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赶考途中,落水黄河,被龙王招为驸马。

三年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

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得以不死。

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蔡昌宗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

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

叶宪祖这样一改,真正符合了大家的愿望,不知大家有何感想。

请讨论一下: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活动三:课堂小结1.概括窦娥人物形象2.概括主题3.写作特色活动四:当堂检测一、阅读下面题目,根据要求选择答案1.关于元杂剧的一些分析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A.元杂剧是在金宫本和诸宫调的直接影响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元杂剧一般是四折,一折相当于现代话剧一幕,是戏剧故事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也是音乐组织的单元。

B.元杂剧中的说白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用以展开剧情和揭示人物性格冲突。

白,有散文,也有韵文。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一般的舞台程式和武打、舞蹈。

C.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还有净、丑、杂等。

D.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

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词一套曲子,每支曲子用一个宫调。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盗跖(zhí)嗟怨(jiē)前合后偃(yǎn)B.罪愆(qiān)衔冤(xián)湛湛青天(zhàn)C.错勘(kān)亢旱(kàng)苌弘化碧(cháng)D.埋怨(mái)尸骸(hái)哥哥行(háng)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混淆)则是看...你死去的孩儿面上(只当是)B.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糊涂)你道是暑气暄...(温暖)C.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清明)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每月十五)D.念窦娥从前以往干家缘...(操劳家务)不知亢旱..三年的说话准也不准(抵御旱灾)4.下列人物和典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望帝啼鹃苌弘化碧六月飞霜亢旱三年A 杜宇苌弘窦娥东海孝妇B 邹衍苌弘杜宇于定国C 杜宇窦娥邹衍于定国D 杜宇苌弘邹衍东海孝妇5.下列关于元杂剧的术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外,外末的简称,扮演青年男子;净,俗称“花脸”,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子。

B.科,指示角色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

C.正宫,端正好,滚绣球等均是曲牌名。

D.折,相当于现代的“幕”,所有的杂剧都只能是四折。

6.对元杂剧四大家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关汉卿的主要作品除了《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等作品外,还有著名的《桃花扇》。

B.《汉宫秋》是马致远的代表作,他的《天净沙·秋思》也是元曲中的小令珍品。

C.郑光祖的代表作品是《倩女离魂》。

D.《墙头马上》是白朴的代表作。

7.对窦娥临刑前发出三桩誓愿的分析判断不准确的一项是()A.东海孝妇的誓愿出自于《汉书·于定国传》。

B.三桩誓愿使主人公的反抗性格达到了顶点,使全剧达到了高潮,悲剧气氛达到了最高点。

C.它塑造了一个勤劳、正直善良而又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古代妇女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