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15年全省小麦秋种技术意见的通知
秋季小麦播种及冬前管理的技术意见

秋季小麦播种及冬前管理的技术意见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秋季播种及冬前管理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关于秋季小麦播种及冬前管理的技术意见。
1. 播种时间选择:秋季小麦的适宜播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0月中旬到11月初之间,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小麦的生长习性灵活选择最佳播种时间。
2. 土壤准备:秋季播种前应对土壤进行合理的准备,包括翻松土壤,除去杂草,施入适量的有机肥料等。
同时要保持土壤湿润,避免过度干旱或过湿。
3. 种子数量和品质:小麦每亩播种量一般为2.5-3.0千克,具体数量要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栽培管理水平来确定。
同时要选择质量好,种子活力强的种子进行播种。
4. 播种深度:小麦的适宜播种深度一般为3-5厘米。
播种过浅容易造成苗期不足,长势弱;播种过深则容易造成出苗时间延迟,影响生长发育。
5. 病虫害防治:秋季播种及冬前管理时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周期和防治药剂的使用方法,及时采取相应的病虫害防治措施,防止病虫害对小麦造成损害。
6. 合理施肥:秋季播种前要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小麦的养分需求进行合理的施肥。
一般来说,小麦对氮肥的需求较高,适当增加氮肥的施用量,同时注意磷肥和钾肥的施用,以保证小麦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
7. 田间管理:播种后要及时进行田间管理工作,包括及时松土、定期除草、除虫等。
保持良好的田间环境,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
8. 冬季管理:冬季是小麦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要加强冬季管理工作,防止冻害和病害的发生。
及时进行冬季补苗和修理坑点,注意排水和保护地下部分。
2015年小麦秋播生产技术意见

2015年海安县小麦秋播生产技术意见2015年我县夏粮生产再获丰收,自去年秋播以来,我县夏粮生产先后克服冬前低温干旱、春季连阴雨、病虫草害、后期多次强降雨等阶段性灾害影响,全县夏粮生产实现单产、总产持平略增。
其中夏粮主体作物小麦平均统计单产444.8公斤,连续八年全省夺冠。
今年夏粮丰产主要得益于:一是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大面积普及应用,抗灾应变措施主动积极到位,基础较好;二是高产创建、保护价收购、良种补贴、一喷三防等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保障有力;三是气候条件总体有利,春季无明显“倒春寒”冻害,后期未出现大面积高温逼熟,有利于籽粒灌浆充实和大面积平衡增产。
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稻麦两熟茬口季节紧,直播稻面积增加导致水稻收获推迟,小麦适期播种压力大;二是稻套麦等粗放种植方式蔓延,影响小麦高产稳产;三是农机农艺不配套,秸秆还田配套技术不到位,严重影响小麦播种质量和壮苗基础;四是渍害、纹枯病、赤霉病、倒伏、高温逼熟等自然灾害威胁年年都可能发生;五是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有待加强,急需及时跟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提高大面积生产技术到位率。
秋播工作事关明年夏熟乃至全年粮食丰收的基础,在连续多年增产的高起点上,继续增产难度较大,只有狠抓秋播工作落实,打好明年夏粮丰收基础,才能赢得全年粮食生产主动权。
各地要高度重视,全面把握秋播形势,认真分析存在问题,切合当地实际,把关键技术落到实处。
全县小麦秋播生产指导思想是:以强化政策落实、稳定面积为基础,以优化品种布局、抢抓秋播进度、主动防灾应变、提高播种质量为重点,以落实主推技术和高产创建为抓手,加快主推技术集成应用与示范推广,努力扩大技术到位率和覆盖面,全面夯实秋播基础。
具体技术意见如下:1、坚持选用良种,优化区域布局。
继续推广种植优质弱筋小麦品种宁麦13和优质中筋小麦扬辐麦4号,示范推广扬麦23、镇麦10号。
黄花叶病重发地区或田块推广种植扬辐麦4号、宁麦13;根据市场需求和小麦生态区划,在我县沿江、沿海农业片区建立优质弱筋小麦生产基地,在河北里下河农区建立优质中、强筋小麦生产基地,培育做强绿色面粉产品,提高加工质量和产品档次,促进优质小麦产业升级。
山东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15年全省夏玉米生产技术意见的通知

山东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15年全省夏玉米生产技术意见的通知【法规类别】农业管理【发文字号】鲁农技字[2015]6号【发布部门】山东省农业厅【发布日期】2015.05.21【实施日期】2015.05.2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P10山东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15年全省夏玉米生产技术意见的通知(鲁农技字〔2015〕6号)各市农业局(农委):为了大力推广玉米“一增四改”、“精量播种”等关键增产技术,推动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进一步挖掘全省玉米增产潜力,促进玉米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省农业厅组织省农业专家顾问团玉米分团和农技推广专家,研究制定了《2015年全省夏玉米生产技术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2015年全省夏玉米生产技术意见山东省农业厅2015年5月21日2015年全省夏玉米生产技术意见为了大力推广玉米“一增四改”、“精量播种”等关键增产技术,推动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进一步挖掘全省玉米增产潜力,促进玉米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制订技术意见如下:一、播前准备小麦玉米一体化设计栽培方案,统筹考虑,合理耕作,培肥地力。
小麦玉米双季秸秆还田,小麦播前隔年深耕或深松,增施有机肥和磷肥,夏玉米免耕直播。
夏玉米播前做好精选良种、前茬处理、精播机械选型等准备工作,为适期播种、提高播种质量创造良好条件。
(一)品种选择。
选用适合机械化作业、耐密植、抗倒伏、适应性强、熟期适宜、高产潜力大的品种。
可采用郑单958、登海605、浚单20、金海5号、聊玉22号、鲁单818、天泰33号、鲁单9066、登海618、宇玉30、济玉901、农星129等品种。
(二)精选种子。
选择纯度高、发芽率高、活力强、适宜单粒精量播种的优质种子。
要求种子要经过精选,确保精播后苗全、苗匀、苗壮。
种子纯度≥98%、种子发芽率≥95%,净度≥98%,含水量≤13%。
同时必须为包衣种子。
(三)秸秆处理。
提高小麦秸秆粉碎质量,改善玉米播种作业环境。
20142015年度小麦秋冬种技术指导意见

物种窄行,这样便于通风,保证增产优势。
如玉米套种蚕豆,蚕豆窄行,玉米宽行。
3.5根据不同茎秆类型安排套作缠绕型作物与茎秆型作物有机套作时,能节约架条、省工省钱。
如玉米和黄瓜间作,可用玉米秸秆替代黄瓜架条,让黄瓜缠绕在玉米秆上,还能减轻或抑制黄瓜花叶病。
爬蔓型作物宜与直立型作物套作,如春玉米间作南瓜、晚玉米间作冬瓜,玉米往上长,南瓜、冬瓜横爬秧,互不影响,且南瓜花蜜能引诱玉米螟的天敌黑卵蜂寄生,可有效地减轻玉米螟危害。
3.6作物相亲相克搭配作物的相亲相克,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种植在一起,双方分泌的杀菌素、生长素、有机酸、生物碱等化学物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对方的生长。
促进双方正常生长的为“相亲”,反之,则为“相克”。
笔者根据农作物生长特性来分类,相亲的作物有:玉米和豆科作物,魔芋和玉米、向日葵等高秆作物,大蒜、韭菜与大白菜、包心菜等十字花科作物,大豆和蓖麻,洋芋和菜豆,洋葱和胡萝卜等。
相克的作物有:南瓜与马铃薯,葡萄与柏树,高粱与芝麻,核桃与苹果,葡萄与花椒等。
2014年冬小麦继续增产,单产大幅提高,增产幅度是近几年中最高的一年。
在高起点上,2015年继续保持冬小麦稳定发展好势头,需要从秋冬种开始,环环紧扣抓好关键技术措施落实。
气象部门预测,受厄尔尼诺事件影响,北方冬麦区秋冬季降水偏少,气温总体偏高,部分地区可能出现秋冬连旱,对冬小麦适时播种、安全越冬不利。
为切实提高冬小麦播种质量,夯实明年夏粮丰收基础,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分区域研究提出2014/2015年度小麦秋冬种技术指导意见。
1黄淮及北部冬麦区该区包括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山西中南部以及陕西关中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冬小麦产区。
本区生产条件较好,光热资源丰富,年降水量400~900mm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种植制度以小麦、玉米一年两熟为主,小麦10月上中旬播种,5月底至6月上中旬收获。
影响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短缺,干旱、冻害、干热风等自然灾害频发,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为害较重。
2015年山东省小麦春季管理技术意见

春低 温冻 害和 干旱灾 害的 隐患 。三是 条件的旱地麦 田 , 在土壤化冻后及 时镇
类麦 田的群体一 般为每亩 6 0 ~ 8 0
部分播量偏大或者 播期 偏早地块 , 出现 压 , 可促 使土壤 下层水 分 向上移动 , 起 万 , 属 于壮 苗 。在管理措 施上 , 应 注意
发措施 。虽然 目前我 省大部 分麦 田墒 抗 旱保 苗
的生 长 , 提 高分 蘖成穗率 。一般在小 麦
大, 在春 季 降水量偏 少 的时候 , 很 容易 浇好 “ 保 苗水 ” 。当 日平 均气 温稳定 在 起身期进行肥水管理 , 结合浇水亩追 尿
步加 重的趋 势 。二是部 分秸 秆还 田旋 耕 地块 , 镇 压不实 , 土壤松喧 , 存在着早 侵 入分蘖节附近冻伤 麦苗 ; 对没有 水浇
( 二) 对于墒情较好 麦田 , 肥 水管理 对 于浇过越冬水 、 目前墒情较好 的 1 、 一类麦 田
一
特别是山 区丘 陵地 麦 田旱象 已经显现 , 秸 秆还 田土壤悬松 的地块 , 一定要在 早 要 因地 制 宜 弥合裂缝 、 减少水分蒸发和避免 冷空气 地块 , 肥水管理要 因地制宜 , 分类指导 。
好 以 下 技术 措施 :
地力水平 一般 , 群体 6 O 一 7 0 万 的一类 麦
二、 突 出分类 指导 , 搞好 肥水 合理 田, 要 在小 麦拔 节初期 进行 肥水管 理 。
一
一
、
镇压划锄 。 增温保墒促早发
运筹 ( 一) 对墒情较 差麦 田, 要及 早浇水 对 于 没浇越 冬水 , 墒情较 差 、 已 出 现干旱 症状 的各类 麦 田 , 要 及早 动手 ,
统计 汇总 , 全 省平 均亩茎 数 6 5 . 6 万, 单 坷 垃 , 不压 麦苗 , 不漏 杂草 , 以提 高划锄 季管 理要 以镇压提墒为重点 , 并趁早春 春 季镇 压可 压碎 土块 , 弥 封裂 缝 ,
山东省农业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模式》的通知

山东省农业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模式》的通知【法规类别】土地复垦与耕地保护【发文字号】鲁农生态字[2015]15号【发布部门】山东省农业厅【发布日期】2015.10.14【实施日期】2015.10.14【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山东省农业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模式》的通知(鲁农生态字〔2015〕15号)各市农业局(农委)、畜牧兽医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耕地质量提升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鲁政办发〔2014〕48号),更好地指导各地大力推广土壤改良修复、农药残留治理、秸秆综合利用、地膜污染防治、畜禽粪便治理、重金属污染修复等相关技术,进一步提升耕地质量,省农业厅编制了《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模式》。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细化和完善适宜本区域的技术模式,加强示范推广,确保全省耕地质量提升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山东省农业厅2015年10月14日耕地质量提升技术模式一、土壤改良修复(一)土壤酸化改良技术模式1.大田土壤酸化改良主推技术针对胶东地区大田pH小于5.5的酸化土壤,主要推广施用商品有机肥和土壤调理剂等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技术,同时配套实施小麦、玉米秸秆直接粉碎还田技术。
(1)施用商品有机肥技术:在小麦、花生播种前,亩基施pH>7.0的商品有机肥300 公斤以上,结合耕翻均匀施入土壤中。
(2)土壤调理技术:增施有机肥的同时,施用生石灰或贝壳粉类碱性(弱碱性)土壤调理剂或钙镁磷肥进行酸化改良。
土壤调理剂用量根据土壤酸化程度强弱和质地类型确定,土壤pH值越低用量越大,质地越粘用量越大。
一般生石灰亩用量50~100公斤,其他商品类土壤调理剂80~120公斤。
生石灰要经过粉碎,使用粒径小于0.25毫米。
选择无风天气,在耕翻前人工撒施或农用喷粉机喷施,力求均匀,并尽快耕翻。
商品类土壤调理剂的使用参照产品说明。
钙镁磷肥用量根据配方施肥量确定。
农业部发布小麦秋冬种技术指导意见

2 . 2 加 强领 导 。 加大投入 。 确 保雁 江 西 瓜 产 业可 持
续健 康发 展 2 . 2 . 1 加 强 西瓜 产 业的 领 导 雁江 要 把 西 瓜 产 业
品种 , 成 熟一 个 , 及 时地 推广 给广 大种植 户 。
2 . 1 . 2 推 广避 雨栽 培新 技 术 西瓜 避 雨 栽 培 是 近
做大、 做强, 再 现昔 日辉 煌 , 有 必 要成 立 专 业 的领 导 机构 , 切 实加 强领 导 , 把 该 产业 作 为 农 民致 富 、 振 兴 农村 经济 的大 事情 来抓 , 才能抓 出成效 。
2 . 2 . 2 加 大产业 的投 入 政 府 每年 应 下 拨 必 需 的 新 品种 、 新技 术试 验 、 示 范 和 推广 的专 项 经 费 , 保 障 技 术人 员能够 进行 一 系列 的技 术研 发 , 为推 动 西 瓜 产 业 的发展 助力 。 2 . 3 加 强“ 品牌 ” 宣传 , 重塑雁 江 西瓜昔 日辉 煌
以使百 姓能 够接 受 的简易 技术 , 促 使西 瓜产 业有 序 、 健康 发展 。
2 . 1 . 3 进行 西瓜 播 期技 术研 究 通 过 确定 适 宜 播
期, 使 西 瓜 的成熟 期 能 躲 过 5~ 7月 雨 季 , 特别是 6
月份 的雨 季 , 避免“ 烂瓜” 现 象 的发生 。 2 . 1 . 4 进行 西瓜 品种搭 配技 术研 究 如何进 行 早 、
产 业 经 济2 0 1 5 年 第 1 0 期
2 对 策
2 . 1 加 强西瓜 新 品种 、 新 技术 的 引进 、 试验、 示范和
I I = ≥ 兰 兰 垫
2 . 2 . 5 进行 西瓜 连 作 障 碍技 术研 究 如何 克 服 西
全国农技中心发布2015-2016年度小麦秋播及冬前管理意见

27/771植保土肥 今年7月以来,小麦主产区降雨较多,土壤底墒总体较足,前茬作物生长发育正常,大部分地区适期播种有保障。
但西北部分地区降雨偏少,表墒不足。
同时,气象部门预测,受厄尔尼诺影响,北方冬麦区秋冬季降水较常年偏少,气温总体偏高,部分地区可能出现秋冬连旱,对冬小麦播种出苗和安全越冬不利。
为切实提高冬小麦播种质量,培育冬前壮苗,夯实明年夏粮丰收基础,现分区域研究提出2015-2016年度小麦秋冬种技术指导意见,供各地参考。
黄淮及北部冬麦区 该区包括河北、山东、河南、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山西中南部以及陕西关中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冬小麦产区。
本区生产条件较好,光热资源丰富,年降水量400~900毫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种植制度以小麦玉米一年两熟为主,小麦10月上中旬播种,5月底至6月上中旬收获。
影响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短缺,干旱、冻害、干热风等自然灾害频发,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赤霉病为害较重。
该区小麦秋播及冬前管理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播前准备 1.品种选用。
根据各地气候、土壤、地力、种植制度、产量水平和病虫害等情况,选用适宜品种。
一是因天选种。
根据气温条件选用冬性、半冬性品种,严禁跨区种植和选用未经审定的品种,北部冬麦区严格选用冬性品种,黄淮冬麦区选用冬性半冬性品种。
二是因地选种。
肥水条件好的高产田选用丰产潜力大的耐肥抗倒品种。
缺水地区选用耐旱节水稳产品种。
旱薄地选用抗旱耐瘠品种。
土层较厚、肥力较高的旱肥地选用抗旱耐肥品种。
三是因制选种。
麦棉套种要求小麦品种适宜晚播、早熟,以缩短麦、棉共生期,同时植株较矮、株型紧凑、边行优势强等,以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
四是因灾选种。
干热风重的地区应选用适当早熟、抗早衰、抗青枯的品种,以躲避或减轻干热风的危害。
五是因病选种。
锈病感染较重的地区应选用抗(耐)锈病的品种,降水偏多、渍涝严重的地区宜选用耐湿、抗(耐)赤霉病及种子休眠期长的品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15年全省小麦秋种技术意见的通知
【法规类别】农业管理
【发文字号】鲁农技字[2015]9号
【发布部门】山东省农业厅
【发布日期】2015.09.02
【实施日期】2015.09.0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山东省农业厅关于印发2015年全省小麦秋种技术意见的通知
(鲁农技字〔2015〕9号)
各市农业局(农委):
为全面提升小麦秋种播种质量,提高秋种科技含量,省农业厅组织省农业专家顾问团小麦分团、省小麦产业体系及农技推广系统的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2015年全省小麦秋种技术意见》,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秋种是小麦种植的基础环节,事关整个小麦生产的大局。
各地要及早谋划,大力推广绿色增产技术,逐步促进小麦产业的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要通过技术培训、技术宣传等多种形式,把各项关键技术措施送到千家万户、落实到田间地头,为夺取明年小麦丰产丰收打好坚实基础。
山东省农业厅
2015年9月2日
2015年全省小麦秋种技术意见
今年小麦秋种工作总的思路是:以高产稳产、节本增效、环境友好为目标,以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示范推广为抓手,以规范化耕作播种为突破口,进一步优化品种布局,提高播种质量,奠定苗全、苗齐、苗壮的基础。
重点抓好以下五个关键环节。
一、搞好品种布局,扩大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
品种是小麦增产的内因,选好品种非常重要。
随着优质专用小麦需求量的增加和种植效益的提高,各地在进行品种布局时,要适当扩大优质专用小麦的种植面积。
今年建议总的品种布局为:
(一)种植优质专用小麦地区,重点选用以下品种:济南17、烟农19号、济麦20、洲元9369、师栾02-1、藁优9415等。
(二)水浇条件较好地区,重点种植以下品种:鲁东、鲁北地区以济麦22、良星99、鲁原502、烟农999、山农22、烟农24号、青丰1号、青农2号、烟农23号、烟农5158、烟2415、良星66、鑫麦296、山农24号、泰农19、山农28号、齐麦2号等为主。
鲁中地区以济麦22、鲁原502、良星99、泰农18、汶农14、山农20、山农22、山农23、鑫麦296、山农24号、泰农19、泰山28、汶农1717、山农28号、齐麦2号、儒麦1号等为主。
鲁南、鲁西南地区以济麦22、良星99、临麦2号、临麦4号、泰农18、山农20、山
农22、山农23、泰山28 、鲁原502、聊麦18、郯麦98、鑫麦296、山农24号、泰农19、汶农177、山农28号、齐麦2号、儒麦1号等等为主。
(三)水浇条件较差的旱地及轻度盐碱地(土壤含盐量2‰以下),主要种植品种:青麦6号、烟农19、烟农21、山农16、鲁麦21号、烟农0428、青麦7号、阳光10号、垦星一号、菏麦17等。
(四)中度盐碱地(土壤含盐量3‰左右),主要种植品种:济南18、德抗961、山融3号、青麦6号等。
二、科学施用肥料,提高肥料利用率
土壤地力是小麦高产的基础,为培肥地力,要重点抓好以下措施。
(一)搞好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
这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主要途径。
要努力提高玉米秸秆还田质量,一是要根据玉米种植规格、品种、所具备的动力机械、收获要求等条件,分别选择悬挂式、自走式和割台互换式等适宜的玉米联合收获机;二是秸秆还田机械要选用甩刀式、直刀式、铡切式等秸秆粉碎性能高的机具,确保作业质量;三是要将玉米秸秆粉碎,秸秆长度最好在5厘米以下,一般要用玉米秸秆还田机打两遍。
各地要在推行玉米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