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物理方程习题解谷超豪第二章热传导方程
数学物理方程2热传导方程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入研究热传导方程的数学性质
尽管热传导方程已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但对其数学性质的理解仍不够深入。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热传导方程解的唯 一性、稳定性、渐近性等数学问题,以推动数学理论的发展。
拓展热传导方程的应用领域
随着科技的发展,热传导方程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展。例如,在新能源领域,热传导方程可以用于研究太阳能电池 板的工作原理和优化设计;在环保领域,热传导方程可用于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扩散和迁移规律。
交换。
热传导方程是偏微分方程的一种形式,通常采用傅里叶级数或
03
有限元方法进行求解。
热传导现象的重要性
1
热传导现象在自然界和工程领域中广泛存在,如 气候变化、能源利用、材料科学等。
2
热传导方程的应用有助于深入理解热量传递的机 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3
通过求解热传导方程,可以预测温度分布、热量 传递速率等关键参数,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指 导。
04 热传导方程的数值解法
有限元法
有限元法是一种将连续的求解域离散化为有限个小的、互连 的子域(或单元)的方法。在每个单元内,选择合适的基函 数,将待求的解表示为这些基函数的线性组合。通过求解一 系列线性方程组,可以得到原问题的近似解。
有限元法在求解热传导方程时,可以将复杂的几何形状离散 化为有限个简单的几何形状,从而简化计算过程。同时,有 限元法能够处理复杂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适用于各种类 型的热传导问题。
有限差分法
总结词
有限差分法是一种数值求解偏微分方程的方法,通过将连续的偏微分方程离散化为差分 方程来求解。
详细描述
有限差分法的基本步骤是将偏微分方程中的空间变量离散化为有限个点,然后将偏微分 方程转化为差分方程,最后通过迭代求解差分方程得到原方程的近似解。这种方法适用
数学物理方程(谷超豪)课后答案

第一章.波动方程§1方程的导出。
定解条件1.细杆(或弹簧)受某种外界原因而产生纵向振动,以u(x,t)表示静止时在x 点处的点在时刻t 离开原来位置的偏移,假设振动过程发生的张力服从虎克定律,试证明满足方程),(t x u ()⎟⎠⎞⎜⎝⎛∂∂∂∂=⎟⎠⎞⎜⎝⎛∂∂∂∂x u E x t u x t ρ其中为杆的密度,为杨氏模量。
ρE 证:在杆上任取一段,其中两端于静止时的坐标分别为与。
现在计算这段杆在时x +x x ∆刻的相对伸长。
在时刻这段杆两端的坐标分别为:t t ),();,(t x x u x x t x u x ∆++∆++其相对伸长等于),()],([)],([t x x u xxt x u x t x x u x x x ∆+=∆∆−+−∆++∆+θ令,取极限得在点的相对伸长为。
由虎克定律,张力等于0→∆x x x u ),(t x ),(t x T ),()(),(t x u x E t x T x =其中是在点的杨氏模量。
)(x E x 设杆的横截面面积为则作用在杆段两端的力分别为),(x S ),(x x x ∆+x u x S x E )()(x u x x S x x E t x )()();,(∆+∆+).,(t x x ∆+于是得运动方程tt u x x s x ⋅∆⋅)()(ρx ESu t x =),(x x x x x ESu x x |)(|)(−∆+∆+利用微分中值定理,消去,再令得x ∆0→∆x tt u x s x )()(ρx∂∂=x ESu ()若常量,则得=)(x s =22)(tu x ∂∂ρ)((x u x E x ∂∂∂∂即得所证。
2.在杆纵向振动时,假设(1)端点固定,(2)端点自由,(3)端点固定在弹性支承上,试分别导出这三种情况下所对应的边界条件。
解:(1)杆的两端被固定在两点则相应的边界条件为l x x ==,0.0),(,0),0(==t l u t u (2)若为自由端,则杆在的张力|等于零,因此相应的边l x =l x =xux E t l T ∂∂=)(),(l x =界条件为|=0xu∂∂l x =同理,若为自由端,则相应的边界条件为∣0=x xu∂∂00==x (3)若端固定在弹性支承上,而弹性支承固定于某点,且该点离开原来位置的偏移l x =由函数给出,则在端支承的伸长为。
数学物理方程第二版谷超豪主编的课本的课后答案

1、一个偏微分方程所含有的未知函数最高阶导数的阶数称为这个偏微分方程的阶。
2、如果方程对未知函数及其各阶导数总体来说是线性的,则称这个方程是线性方程,否则称这个方程是非线性方程。
3、几种不同原因的综合所产生的效果等于这些不同原因单独产生的效果(即假设其他原因不存在时,该原因所产生的效果)的累加。
这个原理称为叠加原理。
4、I 【22222//0u t a u x ∂∂-∂∂=0:(),/()t u x u t x ϕψ==∂∂=】初值问题I 的解为(,)[()()]/2(1/2)()x atx atu x t x at x at a d ϕϕψαα+-=-+-+⎰此公式称为达朗贝尔公式5、依赖区间(x-at,x+at )第一章课后题2.8求解222200{//sin |0,/|sin }t t u t u x t x u u t x ==∂∂-∂∂==∂∂= 解:()0()11(,)sin sin sin 22x t x tt x tx t u x t d d t xττξξτξξ+-+---=+=⎰⎰⎰sin(1,2,...)k k C x k lπ=为常微分方程()()0X x X x λ''+=满足边界条件(0)0,()0X X l ==的固有函数(或特征函数)而222k lπλ=称为相应的固有值。
2222200:(),()0,:0uu atxu t u x x tx x l u ϕψ∂∂-=∂∂∂===∂===初值问题,的解是(,)cos sin sin k k k a k a k a u x t A t B t xl l l πππ⎛⎫=+ ⎪⎝⎭又可以写成(,)c o s ()s ink kk k k u x t N t xlπωθ=+其中,cos sin K K k k K a N lπωθθ====KN 称为波的振幅,Kω称为圆频率,k θ称为波的初位相。
弦上位于m l x k=(m=0,1,..k )处的点在振动过程中保持不动,称为节点。
数学物理方程第三版(谷超豪)答案

2u
t 2 u
xa
t0
a2 2u x 2
(x)
u xat0 (x).
(0) (0)
数学物理方程答案
解:u(x,t)=F(x-at)+G(x+at)
令 x-at=0 得 (x) =F(0)+G(2x)
令 x+at=0 得 (x) =F(2x)+G(0)
所以 且
F(x)= ( x ) -G(0). 2
于是得 所以
CLa2 1 0
2CLt CR LGt 0 CLt CR LGt GRt 0
1 CL
a2
u t ut
a2 2
CR
LG
a2 CRLG t
u t c0e 2
数学物理方程答案
代入以上方程组中最后一个方程,得
CL a4 CR LG2 a2 CR LG2 GR 0
的通解可以写成
u Fx at Gx at
hx
其中 F,G 为任意的单变量可微函数,并由此求解它的初值问题:
t 0 : u x, u x.
t
解:令 h xu v 则
h x u u v ,h x2 u h xu v
x
x
x
x
[(h x)2 u (u v) (h x) u (h x)2 u (h x)(u 2v )
G(x)= ( x ) -F(0). 2
F(0)+G(0)=(0) (0).
所以
u(x,t)= ( x at ) + ( x at ) -(0).
2
2
即为古尔沙问题的解。
4.对非齐次波动方程的初值问题
证明:
2u
t
热传导方程的导出及其定解问题的导出

热传导方程的导出及其定解问题的导出1. 热传导方程的导出考察空间某物体G 的热传导问题。
以函数u (x ,y ,z ,t )表示物体G 在位置(x ,y ,z )及时刻t 的温度。
依据传热学中的Fourier 实验定律,物体在无穷小时段dt 内沿法线方向n 流过一个无穷小面积dS 的热量dQ 与物体温度沿曲面dS 法线方向的方向导数学成正比,即o n d udQ =-k (x ,y ,z )dSdt (1-1)o n 其中k (x ,y ,z )称为物体在点(x ,y ,z )处的热传导系数,它应取正值。
(1-1)式中负号的出 o u现是由于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一侧流向低的一侧,因此dQ 应和异号。
o n在物体G 内任取一闭曲面r ,它所包围的区域记为0,由(1-1)式,从时刻t 到t 流进12此闭曲面的全部热量为Q =f t 2仙k (x ,y ,z)—dS\dt (1-2)4I r O nJ这里表示u沿r 上单位外法线方向n 的方向导数。
o n流入的热量使物体内部的温度发生变化,在实践间隔(t ,t )中物体温度从u (x ,y ,z ,t )121变化到u (x‘y ,z ,t2),它所应该吸收的热量是JU c (x ,y ,z )P (x ,y ,z )[u (x ,y ,z ,t )一u (x ,y ,z ,t )]dxdydz其中c 为比热,P 为密度。
因此就成立 >dt=JfJ C (x ,y ,z )P (x,y ,z)[u (x,y ,z ,12)一U (x ,y ,z ,t i )]dxdydz(1-3)假设函数u 关于变量x ,y ,z 具有二阶连续偏导数,关于t 具有一阶连续偏导数,利用格林公式,可以把(1-3)化为交换积分次序,就得到J t t 12仰(x ,y ,z )护t10O x{k 譽'O x 丿(一O u 、 +—k 二+—°y°y 丿 O z (O u 、k 一>dxdydzdt =c P JI o 丿J 「E O u dtdxdydztO t 丿dxdydzdt =0(1-4)训c P '0、由于t i,t2,0都是任意的,我们得到(1-5)式称为非均匀的各向同性体得热传导方程。
数学物理方程第三版答案谷超豪

数学物理方程第三版答案谷超豪【篇一:数学物理方程_答案_谷超豪】/p> 1 方程的导出。
定解条件1.细杆(或弹簧)受某种外界原因而产生纵向振动,以u(x,t)表示静止时在x点处的点在时刻t离开原来位置的偏移,假设振动过程发生的张力服从虎克定律,试证明u(x,t)满足方程???u????u????x????e? ?t??t??x??x?其中?为杆的密度,e为杨氏模量。
证:在杆上任取一段,其中两端于静止时的坐标分别为 x与x??x。
现在计算这段杆在时刻t的相对伸长。
在时刻t这段杆两端的坐标分别为:x?u(x,t);x??x?u(x??x,t)其相对伸长等于令?x?[x??x?u(x??x,t)]?[x?u(x,t)]??x?x?ux(x???x,t),取极限得在点x的相对伸长为ux(x,t)。
由虎克定律,张力t(x,t)等于t(x,t)?e(x)ux(x,t)其中e(x)是在点x的杨氏模量。
设杆的横截面面积为s(x),则作用在杆段(x,x??x)两端的力分别为e(x)s(x)ux(x,t);e(x??x)s(x??x)ux(x??x,t).于是得运动方程 ?(x)s(x)??x?utt(x,t)?esu利用微分中值定理,消去?x,再令?x?0得??(x)s(x)u?(esux)?x若s(x)?常量,则得?u?t22x(x??x)|x??x?esux(x)|x?(x)即得所证。
=(e(x)?u?x)2.在杆纵向振动时,假设(1)端点固定,(2)端点自由,(3)端点固定在弹性支承上,试分别导出这三种情况下所对应的边界条件。
解:(1)杆的两端被固定在x?0,x?l两点则相应的边界条件为u(0,t)?0,u(l,t)?0.(2)若x?l为自由端,则杆在x?l的张力t(l,t)?e(x)的边界条件为?u?x?u?x|x?l等于零,因此相应|x?l=0?u同理,若x?0为自由端,则相应的边界条件为?x(3)若x?l端固定在弹性支承上,而弹性支承固定于某点,且该点离开原来位置的∣x?0?0偏移由函数v(t)给出,则在x?l端支承的伸长为u(l,t)?v(t)。
数学物理方程_答案_谷超豪

(3)若 x = l 端固定在弹性支承上, 而弹性支承固定于某点, 且该点离开原来位置的 偏移由函数 v(t ) 给出,则在 x = l 端支承的伸长为 u (l , t ) − v(t ) 。由虎克定律有
E
∂u ∣ x =l = − k[u (l , t ) − v(t )] ∂x ∂u + σu ) ∣ x =l = f (t ) ∂x
=
1 ∂ 2v ( ) h − x a2 ∂t 2
∂ 2v 1 ∂ 2v = ∂x 2 a 2 ∂t 2
由波动方程通解表达式得
v( x, t ) = F ( x − at ) + G ( x + at )
所以 为原方程的通解。 由初始条件得
u=
F (x − at ) + G (x + at ) (h − x )
其中 ρ 为杆的密度, E 为杨氏模量。 证:在杆上任取一段,其中两端于静止时的坐标分别为 x 与 x + ∆x 。现在计算这段杆 在时刻 t 的相对伸长。在时刻 t 这段杆两端的坐标分别为:
x + u ( x, t ); x + ∆x + u ( x + ∆x, t )
其相对伸长等于 令
[ x + ∆x + u ( x + ∆x, t )] − [ x + u ( x, t )] − ∆x = u x ( x + θ∆x, t ) ∆x
第一章.
波动方程
§1 方程的导出。定解条件 1.细杆(或弹簧)受某种外界原因而产生纵向振动,以 u(x,t)表示静止时在 x 点处的点 在时刻 t 离开原来位置的偏移,假设振动过程发生的张力服从虎克定律,试证明 u ( x, t ) 满足 方程
数学物理方程答案谷超豪

数学物理方程答案谷超豪【篇一:数学物理方程第二版答案(平时课后习题作业)】>第一章.波动方程1 方程的导出。
定解条件4. 绝对柔软逐条而均匀的弦线有一端固定,在它本身重力作用下,此线处于铅垂平衡位置,试导出此线的微小横振动方程。
解:如图2,设弦长为l,弦的线密度为?,则x点处的张力t(x)为t(x)??g(l?x)且t(x)的方向总是沿着弦在x点处的切线方向。
仍以u(x,t)表示弦上各点在时刻t沿垂直于x轴方向的位移,取弦段(x,x??x),则弦段两端张力在u轴方向的投影分别为?g(l?x)sin?(x);?g(l?(x??x))sin?(x??x)其中?(x)表示t(x)方向与x轴的夹角又sin??tg??于是得运动方程?u ?x.?u?2u?u??x2?[l?(x??x)]∣x??x?g?[l?x]∣?g?xx?x?t利用微分中值定理,消去?x,再令?x?0得?2u??u?g[(l?x)]。
?x?x?t25. 验证u(x,y,t)?1t2?x2?y2在锥t?x?y0中都满足波动方程222?2u?2u?2u1222证:函数在锥0内对变量t?x?y??u(x,y,t)?222222?t?x?y?x?yx,y,t有二阶连续偏导数。
且232?u??(t2?x2?y2)?t??t35??u(t2?x2?y2)2?3(t2?x2?y2)2?t22?t?(t2?x2?y2)?32?(2t2?x2?y2)?u?(t2?x2?y2)?x?32?x?2u?x2?t?x?22352?2222?22?y?3t?x?yx??????52??u同理 ??t2?x2?y2?2?t2?x2?2y2?2?y所以即得所证。
2 达朗贝尔公式、波的传抪3.利用传播波法,求解波动方程的特征问题(又称古尔沙问题) 2??2u2?u?2?a2t?x??ux?at?0??(x) ??(0)??(0)? ?u??(x).?x?at?0?5??t2?x2?y22t2?2x2?y2??2u?x2?2u?y2?t?x??225?y22??2t2?x?y22???t2.?2u解:u(x,t)=f(x-at)+g(x+at) 令 x-at=0 得 ?(x)=f(0)+g(2x)令x+at=0 得 ?(x)=f(2x)+g(0) 所以 f(x)=?()-g(0). g(x)=?()-f(0). 且 f(0)+g(0)=?(0)??(0). 所以 u(x,t)=?(x2x2x?atx?at)+?()-?(0). 22即为古尔沙问题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