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某深基坑坍塌事故分析与总结
基坑施工坍塌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标准版)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基坑施工坍塌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标准版)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make mistakes基坑施工坍塌事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标准版)一、施工安全技术问题编制科学、严谨的基坑专项施工方案是基坑工程管理中的重中之重。
基坑开挖过程中,违反技术规程要求也是造成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二、施工安全管理问题1、建设单位方面建设单位未严格审查和优选勘察、设计、施工单位,任意发包建设工程。
不办理报建审批手续,不进行设计方案、施工方案、监测方案论证就开始进行设计、施工等。
2、工程勘察方面有些工程勘察走形式,没有为设计、施工等环节提供技术支持。
勘察资料提供的土层构成、厚度以及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导致土压力计算严重失真,支护结构安全度不足。
3、设计单位方面设计单位及其相关人员存在无资质或超资质进行设计、甚至有些设计单位不遵守相关规范的规定盲目设计。
4、施工单位方面施工现场管理混乱,部分项目安全管理人员长期缺位甚至现场安全管理人员缺乏相应资格,部分项目负责人未按规定开展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安全交底,或安全教育培训和安全交底流于形式、没有针对性。
5、工程监理方面监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不积极主动、操作不规范。
对施工单位严重的错误行为不及时制止。
监理工作仅仅停留在施工阶段。
有时监理人员容易受建设单位的影响,不能实施有效监理,容易走形式。
三、预防措施1、严格按照规定编制基坑专项施工方案和进行施工作业2、加强工程建设各方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落实(1)应当严格执行基坑工程建设程序,确保建设前期工作质量(2)严格落实基坑工程勘察工作,为基坑支护设计提供依据。
施工技术最详细的深基坑工程安全事故总结及坍塌案例分析(工程人必读)

施工技术最详细的深基坑工程安全事故总结及坍塌案例分析(工程人必读)第一篇:施工技术最详细的深基坑工程安全事故总结及坍塌案例分析(工程人必读)施工技术最详细的深基坑工程安全事故总结及坍塌案例分析(工程人必读!)深基坑工程是最近30多年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个领域,由于高层建筑、地下空间的发展,深基坑工程的规模之大、深度之深,成为岩土工程中事故最为频繁的领域,给岩土工程界提出了许多技术难题,当前,深基坑工程已成为国内外岩土工程中发展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深基坑工程概念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规定:深基坑工程指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或地下室3层以上(含3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特别复杂的基坑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深基坑工程特点当前我国各大城市深基坑工程主要突出了以下四个特点:①深基坑距离周边建筑越来越近由于城市的改造与开发,基坑四周往往紧贴各种重要的建筑物,如轨道交通设施、地下管线、隧道、天然地基民宅、大型建筑物等,设计或施工不当,均会对周边建筑造成不利影响。
②深基坑工程越来越深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基坑越来越深,对设计理论与施工技术都提出的更难的要求。
如无锡恒隆广场基坑深近27m,上海中心深基坑达30m,均已挖入了承压水层。
下图为宁波嘉和中心二期项目基坑,平均开挖深度18.3m,最大挖深25.9m,整体为3层地下室布局,局部有夹层。
③ 基坑规模与尺寸越来越大图为天津西站二期项目基坑,总面积为39000m2,基坑周长达855m。
④施工场地越来越紧凑图为宁波春江花城二期项目基坑全景,地下室距离外墙用地红线仅3.5m。
深基坑工程安全质量问题深基坑工程安全质量问题类型很多,成因也较为复杂。
在水土压力作用下,支护结构可能发生破坏,支护结构形式不同,破坏形式也有差异。
渗流可能引起流土、流砂、突涌,造成破坏。
围护结构变形过大及地下水流失,引起周围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破坏也属基坑工程事故。
2023年11.15杭州事故反思

2023年11.15杭州事故反思2023年11.15杭州事故反思篇一为铭记杭州地铁“11.15”事故惨痛教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进一步贯彻安全全产“零事故”理念,实现无安全质量责任事故的目标,集团公司自10月21日至12月31日期间,在全局范围内开展安全生产“大反思、大检查、大提高”活动,活动主题为“牢记教训,强化执行”。
11月15日15时,由原我局六公司正在施工的杭州地铁1号线湘湖站工段施工工地(露天开挖作业)发生地面塌陷事故,造成长约100米、宽约50米的正在施工区域塌陷,施工现场西侧路基下陷达6米左右,将施工挡土墙全部推垮,自来水管、排污管断裂,大量污水涌出;同时东侧河水及淤泥向施工塌陷地点溃泻,导致施工塌陷区域逐渐被泥水淹没;事故造成在此处行驶的11辆汽车下沉陷落,造成21人死亡,24人受伤,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搞好安全生产工作,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
在企业的社会生产活动中,特别是施工行业,安全就是形象,安全就是发展,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正在被广泛接纳,并更多的受到施工企业的高度重视。
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四局人,作为公司工程项目的技术管理者,必须把施工技术和施工安全工作当做头等大事来抓,我认为以下几件事必须做好:一、人是施工事故发生的最重要的原因,人的安全意识的薄弱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提高安全意识对确保施工安全尤为重要,要搞好工程施工中的安全工作,首要的前提与任务,就是要不断的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和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作为我们管理人员要全员、深入的学习安全法律、法规知识,从根本上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必须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最终达到全公司上下人人学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管安全的齐抓共管目标。
二、施工人员提高个人的职责能力。
在工程施工当中,如果每一名施工人员都可以很好的履行自己的安全职责,积极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那么,我们在工程施工当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就会变的极为乐观。
深基坑坍塌事故分析与总结

Z56 4.60 49.00 1.80
3.20 1.40 0.10 4.50
-6.40 -8.40
11.00 13.00
淤泥质粉质粘土 2b 粉质粘土夹粉土
Z57 4.81 50.00 1.70
3.01 1.80
-0.19 1
5.00
-7.99 2
12.80
3
-22.40 27.00
-28.40 33.00
4.17 0.70
1.37 -0.33
2.80 4.50
-4.33 8.50
-8.33 12.50
1 粉质粘土
-22.83
2 粘土
1 粉质粘土 3-1 粗砂 3-2 含粉质粘性土圆砾 1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2 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28.33 -31.53
-35.53 -37.83 -40.43
-45.83
-22.50 27.40
-28.10 33.00
-33.10 -34.60
-37.10 -39.10
38.00 39.50
42.00 44.00
-44.10 49.00
29.89
工 程 地 质 剖 面 图 6--6'(3)
比例尺:水平:1∶400
垂直:1∶400
高程 (m)
6.0 2.0 -2.0 -6.0 -10.0 -14.0 -18.0 -22.0 -26.0 -30.0 -34.0 -38.0 -42.0 -46.0
35.20
37.50 38.70
3-1 粗砂
42.60 44.10
50.00
27.46
高程 (m)
5.0 1.0 -3.0 -7.0 -11.0 -15.0 -19.0 -23.0 -27.0 -31.0 -35.0 -39.0 -43.0 -47.0
基坑土方坍塌事故的分析及总结

•简介:随着高层建筑和市政建设的发展,基坑支护不仅成为建筑施工的一个热点、难点,更是安全事故多发环节,尤其是今年雨季降雨量较往年大、事故发生率高的情况下,更应该广泛引起设计、施工、监理等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用一个工程基坑塌方实例说明影响基坑支护安全的主要因素和对我们进行安全控制所产生的启示。
•关键字:土方坍塌,事故分析,基坑塌方随着高层建筑和市政建设的发展,基坑支护不仅成为建筑施工的一个热点、难点,更是安全事故多发环节,尤其是今年雨季降雨量较往年大、事故发生率高的情况下,更应该广泛引起设计、施工、监理等部门的高度重视,下面用一个工程基坑塌方实例说明影响基坑支护安全的主要因素和对我们进行安全控制所产生的启示。
一、工程实例简介:北京市海淀区某办事处办公楼工程为原址拆迁重建工程,基础深度地表以下-9.0m,地质情况:地表下-4.10m范围内为房渣土,-4.10m~-5.20m为粉质、砂质粘土,-5.20m以下为细卵石层;周围环境:西侧、北侧为马路,东侧紧邻一栋六层住宅楼和一处自行车棚,南侧槽边围墙外3m为一带地下夹层的变电室。
经物探证实东、西、北、三面地下皆无管线,而南侧地下管线复杂,且槽边位置遗留一道3.5m高原建筑物地下室混凝土墙体。
因此支护设计为基坑东、西、北三面采取土钉支护,南侧采取悬臂桩支护。
二、事故经过:本基坑工程整体施工采取由北向南、边挖边支的方式,在灌注桩施工完毕后第二天凌晨,基坑南侧发生整体塌方,原建筑物地下室混凝土墙体及其后土体整体滑移、下沉,随后从破损的墙体边缘不断向外冒水,塌方程度进一步加剧,很快整个坑底被水浸泡,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三、原因分析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对事故原因展开多方面调查分析,结果如下:(1)设计因素:本基坑支护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单位为两家独立单位,设计单位受施工单位委托,在未对现场作充分考察的情况下作出方案设计,后查实设计在地面荷载取值时并未考虑原有建筑物地下室混凝土外墙的重量,只按照地表超载值为30Kpa计算,而实际中除了配电室的重力作用,原有建筑物地下室混凝土外墙产生的局部超载值高达87.5Kpa!如此巨大差异之下,边坡安全稳定系数根本无法保证。
深基坑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事故发生前, 自10月9号至事发前的一个 多月间,临近北二基坑西侧的风情大道 曾经不段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迹象。例 如,位于污水管附近上方的车道路面结 构层开裂严重、路面下沉明显;曾多次 采取架钢筋、浇灌混凝土、对路面的裂 缝进行了勾缝等措施来补救。除基坑外 地面开裂现象外,基坑内侧地下连续墙 也曾出现过较大的裂缝。实际上,一个 特大事故正在悄悄地向人们扑来,但大 家似乎都没有觉察到。
从这些照片中看到了什么?
地下连续墙的破坏形态 根据事故后的钻探资料,连续墙折断、
上段后仰、下段前倾。
?
?
根据事故以后钻探所得到的地下连续墙 的位置,连续墙折断的断口大约在顶面 以下7.6m处,断口以上的部分墙体向坑 内位移,断口处的位移大于顶部,即呈 微微后仰的状态;断口以下部分呈前倾 状态。路面下沉极其迅速,过往汽车突 然下陷,说明由于地下连续墙折断,从 基坑侧面往坑内涌土为主,底部涌土情 况不明。
2.从上而下修筑的栏墙没有插入深度, 对于敞开开挖的施工条件,会发生从底 部涌入坑内的塑性流动;
2.止水措施不足以阻止地下水从坑外 向坑内流动。
案例4.引水渠道基坑边坡失稳
4孔箱涵,单孔尺寸为3.25m3.60m,总长75m 地面标高+4.2~4.7m,设计基坑底面标高-
5.33m,开挖深度近10m 按三级放坡,从上至下依次为1:1.5 、 1:2 和
下沉,前面的红绿灯也突然不见了,紧
接着看到水涌进车内,于是纷纷紧急逃 离,被淹的K327公交车上的乘客也都全 部逃离脱险。
刹那间,风情大道一下子沉陷了深7m、形 成了宽40m、长近百米的大坑,很快漫水; 此时百余名在基坑中工作的现场施工人员也 纷纷逃离。
位于风情大道东侧的杭州地铁1号线湘湖 站主体为地下两层三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基坑长度为106m,宽度20.5m。车站主体 结构顶板覆土1.8m,底板埋深16m。主体开 挖深度约15.7m∼16.2m,采用800mm厚地下 连续墙,连续墙嵌固深度为17.28m。竖向设 置4道ф609钢管支撑,支撑中部设置立柱。
某深基坑坍塌事故分析与总结

项目信誉受损:事故可能对 项目方信誉造成负面影响,
影响后续合作。
施工进度延误:由于事故导 致的清理和修复工作,原计 划进度被推迟。
安全意识提升:事故后应加 强安全培训和监管,提高整
体安全意识。
事故教训总结
加强深基坑设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效性
制定完善的应急救援预案, 明确救援流程和责任人
加强对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 和考核,提高其专业素质和
技能水平
预防类似事故的措施建议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
制定详细的安全 管理制度和操作 规程,明确各级 安全责任。
建立完善的安全 培训和教育机制, 提高员工的安全 意识和操作技能。
定期进行安全检 查和隐患排查, 及时整改和消除 安全隐患。
对类似工程的警示作用
重视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和预防工作
深基坑工程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性 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 提高工程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加强工程安全宣传和教育力度
定期开展工程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加强工程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操作技能 建立工程安全宣传教育考核机制,确保宣传教育效果 鼓励企业加大工程安全投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深基坑设计应充 分考虑地质条件、 水文气象等因素, 确保设计的安全 性和可靠性。
在施工过程中, 应加强监测和预 警,及时发现和 处理安全隐患。
建立健全的应急 预案和救援机制, 确保在事故发生 时能够迅速、有 效地进行救援。
加强对深基坑施 工人员的安全培 训和教育,提高 安全意识和操作 技能。
规范施工操作流程和管理制度
建立应急预案和 应急救援体系, 提高应对突发事 件的能力。
杭州地铁重大基坑坍塌

(4)基坑支护中水平支撑数量偏小,深度15m可 采 用水平支撑3道,水平支撑之间联系约束
杆缺少,支撑杆计算长度增大,水平支撑能力 减小,很容易失稳; (5)水平支撑在连续墙上节点设计可靠性差(现 场清晰可见),节点失效较多; (6)基坑坍塌之前地面多处出现裂缝,而设计却 未到现场查清原因,提出具体技术措施。
(6)忽视基坑土体时空效应,土体开挖后不及时 支撑,造成土体主动土压力作用下连续墙抗剪 能力不足,导致连续墙断裂,淤泥质土体流动, 地面下降; (7)现场无应急技术措施; (8)现场工人未培训上岗作业; (9)存在转包现象,导致管理紊乱。
四、建设方
(1)基坑支护设计和施工方案是否经过专家论证; (2)接到基坑监控限值报警后,是否下达停工指令; (3)工期缩短,招投标不合理,严重违反规范要求; (4)缺乏高级技术人才实施监控; (5)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是不科学的。
基坑呈长方形,塌陷处宽20m、长100m、深 15m,坑内所有的钢支撑全部断裂,形成犬牙交错 的平面,坑底的土层,在两侧的挤压下,向上抬 高,坑深已不足16米。 西侧的连续墙已经坍塌,形成一个斜坡,土层 的巨大压力,将基坑挤压变形,东侧的连续墙下 沉了9米,勉强支撑,地质结构发生变化,导致东 侧的三幢民居成为危房,必须拆除,南侧连续墙, 也出现裂纹。
三、施工
(1)管理极为混乱,在坍塌之前地面出现裂缝预 兆,未及时处理,未向设计通报,未向上级 上报,施工单位无人对基坑实行垂直管理; (2)连续墙断裂,可能是由于该墙施工存在重大 问题; (3)基坑支护方案是否经过层层审批;
(4)基坑支护有无监控报警具体数值,每天最大 水平位移和最大沉降量是否超过报警值,超过 后是否向上级及时汇报,采用何种措施。据媒 体报道,基坑坍塌前,连续墙水平位移值和地 面道路下降值肯定超过报警值,而现场施工却 视而不见,公司上级也未及时下达指令; (5)对附近水域(河道)认识不足,不提出疏干 的建议,对附近道路行驶重型卡车产生的动荷 载认识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16 26.80 12
32.50 12
36.20 38.80 41.90 43.80
-23.08 5
-27.98
27.20 32.10
-33.28
6 7
-36.58
-38.08
-40.18
37.40
40.70 42.20 44.30
-44.48 49.00
-45.88 50.00
0
4
4 -22.51 27.00
-28.01
5 -31.11
32.50 35.60
6 -35.01
-37.81 -39.21
39.50
42.30 43.70
-45.51 50.00
-22.28
2 粘土
1 粉质粘土 3-1 粗砂
-27.98
-31.68 -34.28
3-2
含粉质粘土圆砾 -37.38
1强风化泥质粉砂岩-39.28
-7.10 -8.60
12.00 13.50
1 粉质粘土
-22.54 27.50
-28.54 33.50
-32.64 -34.34
-37.24 -39.54
37.60 39.30
42.20 44.50
-45.04 50.00
2 粘土
1 粉质粘土
3-1 粗砂 3-2 含粉质粘性土圆砾 1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2 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垂直:1∶400
高程 (m)
5.0 1.0 -3.0 -7.0 -11.0 -15.0 -19.0 -23.0 -27.0 -31.0 -35.0 -39.0 -43.0 -47.0
Z1 4.22 49.00 1.05
1.52 -0.29
2.70 4.50
-3.79 8.00
-7.79 12.00
-22.99 27.20
Z9 50.00
4.35 0.90
1.35 1 -0.15
-3.45 2
-7.75
3.00 4.50 7.80
12.10
3
-22.95 4
-28.85 -31.45
27.30
33.20 35.80
-36.15 -37.95 -40.05
40.50 42.30 44.40
-45.65 50.00
0 杂填土 1 粘土 2a 粉质粘土
杭州城西某基坑事故原因分析与思考
xxxx
xx大学滨海和城市岩土工程研究中心
1.工程概况 2.环境条件 3.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 4.原有围护方案及具体做法 5.事故发生过程 6.事故发生原因调查分析 7.思考与建议
1.工程概况 2.环境条件 3.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 4.原有围护方案及具体做法 5.事故发生过程 6.事故发生原因调查分析 7.思考与建议
2 粘土
-21.72 26.80
1 粉质粘土
-30.12
-32.42 -33.62
3-2 含粉质粘性土圆砾 -37.52
1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39.02
2 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44.92
35.20
37.50 38.70
3-1 粗砂
42.60 44.10
50.00
27.46
高程 (m)
5.0 1.0 -3.0 -7.0 -11.0 -15.0 -19.0 -23.0 -27.0 -31.0 -35.0 -39.0 -43.0 -47.0
§2 环境条件
基坑西侧公路局
§2 环境条件
基坑北侧绿化带
1.工程概况 2.环境条件 3.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 4.原有围护方案及具体做法 5.事故发生过程 6.事故发生原因调查分析 7.思考与建议
§3 工程地质概况
表3.1 各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原地勘)
层
土层
号
名称
①0
杂填土
①1
粘土
②
淤泥质粘土
10 20 30 N63.5(击)
孔距(m)
17.91
21.91
23.06
Z5 3.94 50.00 0.80
2.24 -0.26
1.70 4.20
-4.56 8.50 -7.96 11.90
-22.86 26.80
-28.06 32.00
-31.66 35.60
-35.06 -37.66 -40.36
Z56 4.60 49.00 1.80
3.20 1.40 0.10 4.50
-6.40 -8.40
11.00 13.00
淤泥质粉质粘土 2b 粉质粘土夹粉土
Z57 4.81 50.00 1.70
3.01 1.80
-0.19 1
5.00
-7.99 2
12.80
3
-22.40 27.00
-28.40 33.00
-45.83
27.00
32.50 35.70 39.70 42.00 44.60
50.00
29.36
29.20
Z36 49.00
3.98 0.80
1 1.78 -0.02
2
-3.02 3
2.20 4.00
7.00
-8.02 4
12.00
5
-22.02
6 7
-27.52
8 -31.62
26.00 31.50 35.60
③
粉质粘土
③2b 粉质粘土夹粉土
④1
粉质粘土
w
γ
(%) (kN/m3)
e
(18.2)
36.0
18.0
1.080
46.9
17.0
1.366
27.9
19.3
0.808
30.1
18.8
0.874
26.8
19.20.796来自IL压缩模 量(MPa)
地基承载 力特征值
(kPa)
固结快剪 c(kPa φ(o))
(15) (10)
孔距(m)
28.80
28.90
Z58 4.96 50.00 2.00
2.66 -0.04 -1.04
2.30 5.00 6.00
-5.54 -8.24
10.50 13.20
0 杂填土 1 粘土
淤泥质粘土
2a 粉质粘土 2b 粉质粘土夹粉土
Z51 49.00
4.90 1.80
1.40 3.50 0.40 4.50
2 粘土
4 -21.69 5
6
1 粉质粘土 3-1 粗砂
-29.99 7
-32.89 -34.39
3-2 含粉质粘性土圆砾
1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38.59 -39.79
-44.77 50.00
2 中风化泥质粉砂岩 -45.09
0
10
20
N63.5(击)
26.60
34.90 37.80 39.30 43.50 44.70
-35.02
-38.02 -39.82
39.00
42.00 43.80
-45.02 49.00
基坑东侧典型地质剖面
基坑西侧典型地质剖面
§3 工程地质概况
工 程 地 质 剖 面 图 7--7'(1)
比例尺:水平:1∶400
垂直:1∶400
高程 (m)
5.0 1.0 -3.0 -7.0 -11.0 -15.0 -19.0 -23.0 -27.0 -31.0 -35.0 -39.0 -43.0 -47.0
-34.0 -38.0 -42.0 -46.0
5 -34.04 -36.34
-38.64
39.20 41.50 43.80
-43.84 49.00
-50.0
孔距(m)
28.75
Z46 50.00
3.98 1.50
-00..2228
34..7200
-8.32 12.30
-22.12 26.10
-28.72 32.70
0 杂填土 1 粘土
2a 粉质粘土
2.72 -0.08
-3.98
2b 粉质粘土夹粉土 -7.98
1 粉质粘土
1.80 6
4.60 11 13
8.50
11 12.50
13 13
14
Z4 4.12 50.00 1.30
2.52
1 -0.18
1.60 4.30
2 -5.18 3 -7.38
9.30 11.50
§1.1 项目概况
本工程包括6幢7~9层写字楼,采用框 架结构。工程总用地面积为24115m2, 总建筑面积为80395.4 m2,其中地下建 筑面积约22110.2 m2,设有一层连通地 下室。基础形式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
本工程±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5.000m,基坑周边自然地坪相对标 高为-0.500m,设计基坑底标高分别为-7.200m、-7.800m和 -8.100m, 设计基坑开挖深度分别为6.70m、7.30m和7.60m。
50.00
-21.72 26.80
-30.12
-32.42 -33.62
35.20
37.50 38.70
-37.52 -39.02
42.60 44.10
-44.92 50.00
孔距(m)
25.89
15.84
基坑南侧典型地质剖面
§3 工程地质概况
工 程 地 质 剖 面 图 1--1'(1)
比例尺:水平:1∶400
Z1 49.00
4.22 1.05
1.52 -0.29
2.70 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