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课程改革课件
2019-2020学年语文版高中语文选修选修唐宋诗词鉴赏课件:唐宋词 5 第十一课 一蓑烟雨任平生—

栏目 导引
唐宋词
自然的风雨如此,而政治的风风雨雨何尝不是瞬息万变?人生 何尝不是在风雨之中穿行?不管在何种风雨之中,只要坚持着 一路走下来,回头再望那“萧瑟”之处,也就无所谓什么风雨 和晴天了,重要的是个人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面对这一切。人 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 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对待,胜不骄,败不馁,福不 喜,祸不悲,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人格修养。风雨改变不了苏 东坡,也改变不了我们。
2.注意创新。那些招之即来的比喻,往往也是最缺乏光彩 的。只有那些生动贴切、想象新奇,发人所未发,给人以联想 的比喻,才是成功的、有表现力的。
3.要通俗、形象。一般地说,总是用形象的事物来比喻生 疏的事物,用具体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来 比喻深奥的道理。
栏目 导引
唐宋词
三、随堂练笔 以“母爱”为话题,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手法,歌颂母爱的 力量和伟大,不少于 200 字。
载刊载.载歌.载(舞zǎi()zài) 潦潦积.倒潦.((lliǎáoo))
栏目 导引
唐宋词
二、字形辨认 料qiào(峭) lán(阑)干 qiǎo(悄)然 jiàn(谏)言 lú(鲈)鱼 kuài(脍)炙人口 lú(泸)州 huì(荟)萃
栏目 导引
唐宋词
三、词语释义 ①料峭: 形容春天的微寒。 ②萧瑟: 风吹雨落的声音。 ③怒发冲冠:愤怒时头发直竖,把帽子顶起来。 ④潇潇: 急骤的雨声。 ⑤长啸: 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六单元 第11课 反对党八股(节选)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延安整风运动 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风运动。为了提高全党的马列主 义水平,纠正党内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毛泽东于1941年5月和1942年2月,分别作了 《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报告,号召全党反对主观主义 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延安整风运动从1942年2月开始至1945年春季结束,共计3年多时间,分两期进行: 第一期整风学习带有试点性质,参加这次整风学习的干部,共约四五千人。第二期自 1943年7、8月间至1945年4月,近两年时间,这是延安地区和陕甘宁边区全体党员干部 普遍参加整风运动的阶段。参加这一期整风学习的干部,共计1万2千余人。 通过延安整风,使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使干部在思 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内容小结
主题归纳
本文分析了党八股的八大罪状,深刻揭露了它的实质, 指出党八股是为主观主义、宗派主义服务的工具,号召我 们彻底抛弃党八股这种腐朽文风,树立生动活泼、新鲜有 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文风。
深入探究
1.简单说明课文论述党八股第二条罪状的论证过程和使用的论证方法。
课文第3 段主要讲的是写作态度问题,分四层论述。第一层,提出论点:党 八股的第二条罪状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第二层,分析党八股的虚弱的本 质。课文指出恶劣文风是“无赖”之后,引用鲁迅的话对这种文风进行批评,再 用正反论证的论证方法指出科学的东西不怕批,而党八股却害怕驳。第三层,分 析党八股的错误手段,说明写文章、做演说,要有严肃的战斗的科学态度。这一 层用列举《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要读本》内容的方法揭露党八股的错误。第 四层,强调写文章、做演说要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小结上文。
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9课课时(一)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新人教版必修上册

一、作家作品与写作背景
(一)作家作品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
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二年
(1057),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
作者 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
(二)文化常识 1.三国周郎赤.壁. 赤壁:是著名的古战场,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刘备与孙权
联合,大破曹操于此,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遗址。文中的“赤 壁”是作者误认黄州赤鼻矶为赤壁,因而后人称黄冈赤鼻矶为文 赤壁。
2.羽.扇.纶.巾. 羽扇:用鸟类羽毛做成的扇子。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工艺 品。羽扇是扇子家族中最早出现的,已有2000多年历史。汉末盛行 于江东,晋陆机、傅咸皆有《羽扇赋》,传蜀诸葛亮、晋顾荣皆有 捉白羽扇指挥众军之事。 纶巾:古时头巾名。幅巾的一种,以丝带编成,一般为青色。 相传为三国时诸葛亮所创,又称“诸葛巾”。后被视作儒将的装 束。
三、名人轶事与知人感怀 苏轼筑堤
元祐四年(1089),苏轼知杭州。由于西湖长期没有疏浚,淤塞 过半,湖水逐渐干涸,湖中长满野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苏 轼来杭州的第二年率众疏浚西湖,动用民工二十余万,开除葑田, 恢复旧观,并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为标志。他把 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堤有六桥相接, 以便行人,后人名之曰“苏公堤”,简称“苏堤”。
(二)写作背景 1080 年,苏轼被贬黄州。他经常到赤鼻矶头游览眺望,或泛
舟江中。1082 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 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 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
2019-2020学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课件:第12课 长亭送别

第三单元 戏 剧
范文示例
一层层落叶铺在回家的路上,我要踩着温暖的地毯去看 望母亲。母亲也像这落叶,从灿烂的枝头缓缓地落下来,只 是,她没有再醒来。
这个世界,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带走人的不是道路。 岁月无法伸出一只手,替你抓住过往的云。如果一切还能重 新拾捡回来,母亲,我要去拾取你的笑容和脚步,用你的爱 做灯油,用你的善良做捻儿,我要点燃它,放到心里,一辈 子不忘回家的路。
_j_í_ 横
_j_iè__
千载. 搭载. 挣揣. 揣.摩 揣.手 横.生 横.财
_z_ǎ_i_ _z_à_i_ _c_h_u__à_i _c_h_u__ǎ_i _c_h_u_ā_i_ _h_é_n_ɡ_ _h_è_n_ɡ_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戏 剧
二、字形辨认
qjīinàɡn((腈倩))纶疏林 绥jìnɡ(靖)
体会莺莺叛逆性格
离别后痛苦——念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戏 剧
1.【端正好】一曲共六句二十五字,这支曲子在修辞上 有什么特点?它是怎样渲染出剧中主人公的离愁别恨的?
[名师指津] 注意句式的变化、修辞的运用以及融情于景 的手法的运用。
栏目 导引
第三单元 戏 剧
[我的理解] 这支曲子句式既整饬又参差错落,前三个三 字句构成对偶、排比。后又各有一个四字句、七字句和五字 句。前四句一句一景,点明送别的季节,以景衬情。后两句 用设问手法,说是“离人泪”“染霜林醉”,一“染”一 “醉”,用得极有分量,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大自然的 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创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伤的悲凉意 境。
暮ǎi(霭) 和ǎi(蔼)
憔精ccuuìì((悴粹)) 荟cuì(萃)
栏目 导引
三、词语辨析 1.徘徊 彷徨
2019-2020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课件:第3课 大堰河——我的保姆

晨读自主任务
晨读自主任务
课堂深度学习
读写能力提升
课后素能精练
父母含辛茹苦,子女理应真诚回报,这不仅是人类的传统美德,更是一 项自然法则。只有这样,人类才能代代相承,繁衍生息。大堰河,一位平凡 的农妇,用自己的乳汁养大养子——艾青,然后又在寂寞里卑微地消失在这 个世界的尽头。这时,谁能理解诗人艾青的心呢?谁能理解艾青对千千万万 个“大堰河”以及像“大堰河”一样滋润他成长的这片土地的情怀呢?“为 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晨读自主任务
课堂深度学习
读写能力提升
课后素能精练
答案
1.从第1节诗看,大堰河是一个
。
答案 靠出卖乳汁和汗水谋生的没有姓名的童养媳
晨读自主任务
课堂深度学习
读写能力提升
课后素能精练
答案
2.第3节中诗人选取了
人
。
等意象,抒发了诗
答案 荒凉的坟墓、冷落的故居、典押了的园地、长了青苔的石椅 对 保姆大堰河的思念和哀悼之情
读写能力提升
课后素能精练
答案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我们学习中遇到的很好的篇目,对成长期的 我们的情感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但是也有人说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 对“大堰河”的爱和对“亲生父母”的恨。诗人对亲生父母“恨”是对的 么?
[辩论题目] 诗人在诗中表达对亲生父母的“恨”是错误的还是正确 的?
晨读自主任务
课堂深度学习
读写能力提升
课后素能精练
甲方观点:诗人在诗中表达对亲生父母的“恨”是正确的。 甲方辩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观点:诗人在诗中表达对亲生父母的“恨”是错误的。 乙方辩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学年语文高中(语文版必修1)课件:3 唐山大地震(节选)

观败 点 1笔
这是一处败笔。“大户”的解体与抗震救灾中涌现的可歌可 泣的事迹相比是个别现象,是支流,作者不应记述这些内 容,以致分散中心,冲淡主题。
首页
Z 自主预习 IZHUYUXI
T 探究学习 ANJIUXUEXI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政论性是报告文学的灵魂,报告文学实际上是一种强有力的
本文在表达方式上大量使用了白描手法,即文字简练单纯,不加 渲染烘托的写作手法。例如:“铁门伏卧在灰土中,岗楼碎成一堆乱 石”,寥寥几笔,灾难的破坏力可想而知。
学以致用 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200字左右。 答案示例:哥哥的眼睛高度近视,处处离不开眼镜,只要把他的眼 镜摘下来,在我面前他就像绵羊一样服服帖帖。一天下午,哥哥要 洗头了。他吩咐我给他拿肥皂、换水。我得意地想:哼!我先给你 跑跑腿,然后再治你。一会儿,哥哥伸长了脖子,把肥皂沫打得满头 满脸都是。我一看时机到了,就悄悄地把哥哥的盆拿走了。哥哥搓 完后去洗头,一捧水,捧了个空。他忙去找,可刚一睁眼,肥皂沫就刺 激得他直流眼泪。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东摸摸,西摸摸,好容易 才摸起了毛巾,把眼一擦,急忙去找他的眼镜。
S 素养提升 UYANGTISHENG
首页 问题导思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Z 自主预习 IZHUYUXI
T 探究学习 ANJIUXUEXI
S 素养提升 UYANGTISHENG
【目标二】 理解文章使用的文学手法 1.报告文学在表现手法上必不可少的是白描手法。以下两段运 用白描手法的文字有何表达作用? (1)铁门伏卧在灰土中,岗楼碎成一堆乱石。 提示:通过“铁门”和“岗楼”,让人想到灾难的破坏力。 (2)他们一个抓着一个的衣角,走在被晒得滚烫的路上。 提示:这句话把盲人的执着与艰辛刻画得淋漓尽致。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粤教必修5课件:2.6 喜看稻菽千重浪

5.力排众议:极力排除、反驳各种不同的意见。 6.退化·蜕化 退化➝①在进化过程中,生物体的某一或某些器官全 部消失,或部分残留成为痕迹器官的现象。②泛指事 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 蜕化➝指事物向坏的方面变化,比喻变质、变坏,多 指腐化堕落。
【运用】选词填空或判断正误 1.几十年前,我爷爷正在南开大学读书,抗日战争爆
【拓展链接】 一、文化常识 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是以报道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它主
要通过叙写人物先进事迹,揭示其精神境界,表现其 先进思想。同时,也可以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某些有 争议的人物。其主要类型有:
传记式
较完整地写出人物一生的主要事 迹,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侧重于写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 特写式 侧面,属于集中于一事、一个侧
袁隆平是国家高科技“863”计划生物技术的学 科带头人,撰有《杂交水稻制种和高产的关键技术》 《杂交水稻培育的实践和理论》等论文,主编《杂交 水稻》一书。
二、背景回放 造福世界的袁隆平
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一份报告称,世界上36个 国家和地区由于内战或气候恶劣等原因,面临严重粮 食短缺的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有1/5的人无法获得足 够的粮食,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学龄前儿童因饥饿而夭 折。七十年代初,袁隆平发现了水稻有杂交优势的奥
袁隆平的籼型杂交水稻研究获我国迄今唯一特等发明 奖。他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和联合 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等9项国际奖项。 他获得了200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0年8月以 袁隆平名字命名的高等院校“袁隆平科技学院”在湖 南成立,袁隆平出任名誉院长。这是中国首家以科学 家姓名命名的高等院校。
【初读思考】 阅读课文,依据自己的理解,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恰当 的一项东写的《七律·到 韶山》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 出贡献的赞叹。 B.这篇人物通讯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 组织材料。以描写为主,夹以记叙、议论、说明,形 式活泼。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案 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案人教版(一)指导思想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
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必须顺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
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
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
高中语文课程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增强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课程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高中语文课程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1.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