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村西递写生报告

合集下载

写生的实习报告锦集八篇

写生的实习报告锦集八篇

写生的实习报告锦集八篇写生的实习报告篇1一、实习时间:x月x日——x月x日二、实习地点:苏州、杭州、上海三、实习形式:专业考察四、实习目的:本次写生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对实体建筑的感知和认识,结合平时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对不同风格和时代的建筑的观察和理解,来更好的学习设计和创造出新的设计。

五、实习报告内容:㈠苏州艺术考察1、苏州博物馆坐落于苏州名园拙政园和太平天国忠王府之间的苏州博物馆,是由世界著名建筑师、美籍华人贝聿铭所设计建造的,由于新馆的地理位置特殊,同时又考虑到苏州作为一个文化古城,博物馆不能够太过沉重,不要粗重高大,而是要轻巧,灵便,精致,这样才会和苏州整体的风貌比较同意,但是又不能完全相像。

因此,贝聿铭为新馆确定了一个叫做“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

以及被称为“不高不大不突出”的设计原则。

形态上,色彩的把握,和周围建筑保持一致。

在庭院的处理上,保留了很多和苏州过去的园林相似的地方。

但在反映园林文化的同时,但又并不是照搬过去的形式,而是将许多苏州传统的东西,通过一种新的方式来表达出来。

在新馆建筑的构造上,大量使用玻璃,和采用开放式钢结构,现代的钢结构替代了苏州传统建筑的木质材料,由几何形态构成的坡顶,既传承了苏州城内古建筑纵横交叉的斜坡屋顶,又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充分体现了“让光线来做设计”的理念。

此外,中央展厅顶部是以米字形钢结构构成,完全没有任何支撑,然而嵌在结构中的石材,每块重达三四百公斤。

这些都完全是通过现代的技术手段来实现的。

面对像拙政园、狮子林这样的苏州园林经典,不仅在建筑上超越是一种挑战,而园艺上更是无法超越。

贝聿铭认为,传统园林的假山已经做到了极致,后人是无法超越的,为此,他则选择了另辟蹊径。

以和拙政园相邻的一面白墙为背景,在前面以石片作为假山。

“以壁为纸,以石为绘”,在朦胧的江南烟雨笼罩中,将其喜爱的米芾山水画加以立体呈现,远远望去就像连绵不绝的山峦将新馆与拙政园相连。

安徽宏村写生考察报告

安徽宏村写生考察报告

安徽宏村写生考察报告安徽宏村写生考察报告安徽宏村写生考察报告篇一:XX皖南(西递,宏村,南屏,屏山)写生考察报告XX皖南写生考察报告一、写生考察时间:XX年10月22日——XX年10月26日二、写生考察地点:安徽黟县南屏、西递、屏山、卢村、宏村三、写生考察人物:建筑设计学院师生四、写生考察内容:风景写生(速写、摄影)、建筑五、写生考察目的:1、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2、培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的观察力和感受力3、锻炼自己的表现技法,加强对色彩风景的掌握能力4、增加班集体的荣誉感10月22日,早上8:00我们都怀着激动的心情坐上了开往安徽的长途汽车,当时我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兴奋,窗外一栋栋高大的房子划过视角,带着小小的疑问我们走进了徽州。

与我们生活的景致完全不一样,但却在个体的差异间辉映着整体的共性,彰显的是自然的魅力,是人文的多彩,是历史的回顾!高高的房子,并不规整的水田,满山遍野的茶树,以及让人并不适应的盘山路成为了最初的南方印象。

可是漫长的等待对于当时兴奋的我来说成了一种煎熬。

九个小时的漫漫之旅把我的兴奋和激动一点点的消磨殆尽。

我们终于在下午五点多到达了我们第一个目的地,安徽黟县的南屏村。

找到学校事先给我们预定好的饭店,疲惫的我们到宿舍便倒头大睡。

南屏南屏村,位于安徽黟县城西南四公里处,原名叫叶村,后因村西南北倚南屏山,更名南屏村至今。

这个规模宏大的古村庄始建于元、明年间,有1100多年历史。

聚居着叶、程、李诸姓家庭的上千号人口,至今仍较好地保存着8幢代表着宗族势力的古祠堂,有着族祠、家祠和支祠之分,被誉为“中国古祠堂建筑博物馆”。

特色建筑——祠堂群南屏最具特色的建筑应属祠堂群。

“邑俗旧重宗法,姓各有祠,支分派别,复为支祠。

”南屏至今还保留着8座祠堂,大多坐落在村前横店街长约200米的一条中轴线上。

其中有属于全族所有的“宗祠”,也有属于某一分支所有的“支祠”,还有属于一家或几家所有的“家祠”。

宗祠规模宏伟,家祠小巧玲珑,形成一个风格古雅颇具神秘色彩的祠堂群。

安徽宏村西递写生实践报告总结范文一份

安徽宏村西递写生实践报告总结范文一份

安徽宏村西递写生实践报告总结范文一份安徽宏村西递写生实践报告总结 1实习目的: 1、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2、培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的观察力和感受力;3、锻炼自己的表现技法,加强对素描色彩的掌握能力;4、增加班级集体荣誉感不断的期待,终于迎来了写生实习的日子.踏上火车的那一刻,便开始幻想如同书本上萦绕的风景。

途中的车程,确实有些长,几番的波折,才来到了期盼已久的地方.首先来到了小镇西递。

在还未踏入城镇的时候,路旁的景色,便吸引了我们。

那是与西安截然不同的艺术氛围。

西递村座落于黄山南麓,距黄山风景区仅40公里,素有“ 桃花源里人家”之称,她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余年历史。

据史料记载,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yè)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

故自古文风昌盛,到明清年间一部分读书人弃儒从贾,他们经商成功,大兴土木,建房、修祠、铺路、架桥,将故里建设得非常舒适、气派、堂皇。

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马头墙的起伏变化,黑瓦白黛的宁静雅致,一颦首,一驻足,都仿佛晕染了水的灵气,江南的醇美。

第一天的时候,我们随着镇上的导游,去参观了西递的各个景点。

雕梁画栋的贮存,历史用温婉清洗过的墨色砖瓦,甚至偶尔因为气候湿润而成长的青苔,都在诉说这个宁静的小镇,悠长而又清邃的故事。

老族长家中的__壁画,那时__偷偷向下倾探的阁楼,四周环绕一口天井的建筑形式,都有着时代与徽派建筑的气韵。

旧时的衙门也有着古韵的威严,或是固定的朝向,或是开敞的竹林。

绣楼,更是此处的一大看点,看着那弯弯绵延的小巷,片片石板续接的小路,仿佛只容得一个故事转身,只看到一处留恋的'身影。

古镇的德典古朴雅,都在这温润的气候中,袅袅流传。

写生的忙碌,是不言而喻的。

宏村西递写生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宏村西递写生心得体会范文(三篇)

宏村西递写生心得体会范文自古以来,宏村及西递便是中国传统美景的代表,融合着自然山水、古朴建筑和淳朴民风的独特魅力,一直以来都吸引着无数的艺术家和摄影爱好者。

近日,我也有幸前往宏村和西递进行写生,亲身感受了这两个古村落的美丽与韵味,让我受益匪浅。

宏村,位于安徽黄山脚下,素有“秀水佳山、众神归依”的美誉。

宏村以古建筑和水系著称,它的建筑以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为主,追溯到这里的历史源远流长。

宽敞的街巷和古老的房屋,无不散发着悠久的历史与文化的气息。

在宏村的街头巷尾,我见到了古色古香的石桥、流水、亭台楼阁等建筑物,每个细节都带给我强烈的视觉享受。

尤其是宏村有着独特的“墙贴”文化,这些彩绘的墙壁描绘着传统的农村生活场景,让整个村庄更加生动有趣,给人一种穿越时光的感觉。

而西递,则与宏村相似,同样是一座以古建筑为特色的古村落。

座落于黄山背山面水之间的西递,被尊崇为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

在西递,我仿佛来到了一个古老而神秘的世界,每栋古民居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故事。

透过这些古老的建筑,我不仅看到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更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对自然的敬畏。

而西递的“古代工地博物馆”,更是给了我一个难得的机会,使我触摸到了这些古老建筑的真实质感,令我深深着迷。

在写生的过程中,我不仅仅是在捕捉美景,更重要的是去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古村落的人文底蕴。

宏村和西递都融合了自然山水和古建筑之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宏村的几天里,我每天早上都起个大早,去村里的湖边欣赏日出的美景。

温暖的阳光洒在湖水上,映照出树、亭、楼、桥的倒影,美得让人陶醉。

而夜晚,无论是在宏村还是西递,我都会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欣赏着满天的星星和古村落的夜景,沉浸在宁静和祥和的氛围中。

在这两个古朴村落里,我还结识了一些热爱写生的艺术家和摄影师。

大家一起交流经验、分享感受,互相激发创作的灵感。

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我了解到写生是一种用心去感受和表达的过程,不仅仅是用笔描摹,更是一种体验和思考。

宏村西递写生心得体会(三篇)

宏村西递写生心得体会(三篇)

宏村西递写生心得体会宏村和西递是中国安徽省黄山市黟县西南部的两个古村落,被誉为中国江南古民居的典范,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宏村和西递的写生活动,并在此期间深入感受了这两个古村落的独特魅力。

宏村和西递都坐落在黄山的周边山区中,山势峻峭,水源丰富,形成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远离喧嚣的城市,宏村和西递都保持着原始的风貌,没有受到过多的商业化和现代化的冲击。

整个村落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尽显江南水乡的柔美和宜人。

在这里,我仿佛穿越到了世外桃源,找到了一份宁静与舒适。

宏村和西递的建筑风格独特,以明清时期的典型民居为主,古朴典雅。

每幢建筑都有明确的格局,侧重于阳光的利用和通风的良好。

屋顶被疏密有致地覆盖着青瓦,墙壁则用稻草和土坯砌成,结构稳定而有弹性。

在这样的建筑环境下,我感受到了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仿佛能听到岁月的脚步声和村民的欢声笑语。

宏村和西递的人文气息十分浓厚,让我感受到了浓厚的乡土情怀。

村落里的居民大多是勤劳朴实的农民,他们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传承着自己的家风和乡土文化。

在村落的巷弄中,我看到了老人们悠闲地晒太阳,孩子们在田地里奔跑嬉戏,以及邻里之间的相互帮助和交流。

这样的场景让我感到宁静与和谐,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宏村和西递的写生过程中,我深入体验了传统中国绘画的魅力。

这两个古村落提供了丰富的写生素材,从建筑的纹理到村落的布局,到居民的生活场景,每一处都让我找到了灵感。

我选择了用水彩和素描结合的方式进行写生,通过捕捉光影和色彩的变化,来表现村落的氛围和人文特点。

在这个写生过程中,我深入感受到了绘画对内心情感的表达和对外界事物的观察,也更加熟练掌握了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

除了写生,我还参观了宏村和西递的一些古建筑和文物。

在宏村,我参观了著名的“南湖书院”,这是明代以来宏村的教育中心,也是培养了众多文人墨客的摇篮。

书院内有着精致的庭院和琳琅满目的古籍,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学子在此读书吟诗的情景。

宏村写生工作总结(实用7篇)

宏村写生工作总结(实用7篇)

宏村写生工作总结第1篇回顾为期15天的写生之旅,这段时间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不仅仅在我心中,也深深印在我们所有人的心中。

我们于10月20号早上凌晨出发经过17个多小时的路途颠簸,我们来到到了我们的目的地——安徽宏村。

这次写生是我班与另外两个班的同学一起,在五位老师的带领下在安徽黄山市黟县宏村、屏山的实习基地进行了持续十五天的速写、水彩写生实习。

在来宏村的车上,心中有许多说不出的激动,许多憧憬。

我们一路上就说说笑笑,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到达目的地已经是晚上11点的样子,老师安排好休息,就结束了这一天。

第二天好多同学早早就起床了。

他们已经安耐不住了。

吃完早饭后,我们自己跟着导游在宏村里转了一圈,使我们真正的了解了宏村。

刚进村,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绿幽幽的林荫小道和一汪碧蓝的湖水,导游说那就是南湖。

我们踏着青石小路,嬉笑着来到了南湖,在它的旁边有一个南湖书院,那曾经是当代著名的科学家李小娟受教的地方。

不经意地抬头,层层叠叠的屋顶,远处的山在薄雾的笼罩下若隐若现,宛如含羞的少女蒙着面纱。

宏村的早晨微凉,略带寒意。

古老的青石板小路,古朴的民居建筑,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格外静谧。

村后以青山为屏障,湖堤旁古树参天,苍翠欲滴,躯干青藤盘绕,禽鸟鸣唱,还有垂柳,枝叶婀娜,像临镜梳妆的少女,把秀发洒向湖面水中,点出很多的小圆晕。

湖面绿荷摇曳,鸭群戏水,真是别有一番景致。

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横跨南湖的画桥,它唯一,它独特,但却又能融入周围的景色,相得益彰!当然,在这黑瓦白墙、小桥流水之间,随处可见的是支着画架、凝神挥笔的学生,同学在此写生纷纷从自己最广阔的情怀来展现这里的建筑的特别和风景的美,在绘画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情,也同时锻炼了自己,展示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通过画桥,我们继续往前走,宏村这里到处都是高高的马头墙,曲径通幽的小巷子,贯穿全村的水系不仅为村民生产、生活用水提供了方便,更创造了一种“浣汲何妨汐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还有满目的绿色,再加上完美的徽派建筑??让宏村这个古村落有了灵动的感觉,也更具魅力!在画家眼里,宏村就是人间天堂。

安徽西递、宏村写生实习报告-完稿

安徽西递、宏村写生实习报告-完稿

安徽西递、宏村写生实习报告-完稿第二篇:安徽宏村西递美术实习报告8日记+1报告8000字7200字安徽宏村西递美术实习报告8篇日记+1总结报告 8000字4今天是我们整个实习出发的第一天。

在此之前,老师已给我们简略的介绍了这次写生的地点——安徽古徽州聚居地(包括宏村西递南屏等地),并交代了各项注意事项。

在网上查阅了相关资料后我对古徽州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宏村西递有着江南水乡特有建筑风景。

从图片上观看的马头墙也终于让我决定这次的速写主要用钢笔和水性笔描绘。

至于色彩,我认为水彩比水粉更适合表现出古徽州水乡的风景。

大约早上7点钟,大家齐聚崇文广场。

半小时后,我们便起行了。

对于长达8小时的车途,除了激动期待的心情外,更希望能有一些其他收获。

艺术的培养是一个一点一滴积累的过程,更是一个综合审美包括感官欣赏上的提高。

即使是在旅途中,也会有收获,也会有成长,绝对不会是到了目的地才算学习的开始。

我坐在靠窗的位置,大巴特有的超大车窗和干净的玻璃更让窗外的风景一览无余。

绿色的稻田,远方的农家的屋舍以及淡蓝色的天空组成美丽的构图,从华中的武汉到偏华东的安徽,建筑风格也在变换中,九江以后,屋舍的墙就面渐渐就变成白色了。

我的家乡在太行山脚下,习惯了北方山的险峻挺拔后,华中等地山更给我一种柔美的感觉,连绵不绝的绿色依然使人惊喜。

相机拍摄的同时,我也和同学相互交流了拍照经验,提高了快门速度捕捉画面。

对于风驰电掣迎来的汽车及公路,重新放慢了快门体现运动中的效果。

下午四点钟左右,我们终于到达了安徽宏村。

5今天是正式实习的第一天,地点定在宏村。

一早天气还下着蒙蒙细雨,由于不方便带色彩工具,只带了速写本。

虽然之前有看过照片和相关文字介绍,真正的宏村展现在眼前还是给我带来了强烈的震撼。

安徽宏村西递实习日记5篇

安徽宏村西递实习日记5篇

安徽宏村西递实习日记5篇第一篇:安徽宏村西递实习日记实习日记系别:XXX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 实习地点:安徽宏村,西递实习时间:20XX年XX月XX号指导老师:XXX 3月26日星期一天气晴今天是实习的第一天。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悄悄地照进宿舍。

我们迎来了安徽宏村之行的第一天,不得不说夜里真的好冷,单薄的一床被子,难以阻挡凉凉的空气,晚上被冻醒了好几次,唉,山里晚上真的好冷,早知道就应该听他们说带见衣服的。

虽然晚上都没有睡好,看依然是无法阻挡同学们的澎湃热情。

一路跟随着导游的解说,为我们打开了安徽宏村西递的一扇大门。

宏村,古称弘村,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距今约有900年多的历史,整个村落建的想一个牛型图案,有牛肚、牛肠、牛腿。

是世界建筑文化遗产,有“中国画里乡村”的美称。

一路走着看了南湖,月沼,南湖书院,树人堂,乐叙堂等等。

下午拿着速写本先去练练手,第一张风景速写,虽然有点丑。

3月27日星期二天气晴经过昨天的踩点,早上起床后便直冲南湖,清嘉庆甲戊年秋浙江钱塘(今杭州)名士吴锡麟游南湖后,撰文述道:“宏村南湖游迹之盛堪比浙江西湖”,因而南湖又有“黄山脚下小西湖”之称。

古今许多诗人、画家游南湖后作了不少诗篇、画图。

“无边细雨湿春泥,隔雾时闻小鸟啼;杨柳含颦桃带笑,一边吟过画桥西”。

随着诗篇的伟颂,更增添了南湖风光情景交融的氛围3月28日星期三天气晴昨天听他们说有一个地方风景很好,早早的几个人就拿着画板颜料去了。

真心很美的风景,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净顾着欣赏了,连画画的心情都没有了。

头上顶着一轮大大太阳,晒着日光浴,蹲坐在一块水中央的大石头上,先是想画前的那块大石头和旁边那棵,画来画去却怎么都画不好,毅然改画别的,就画了一株不知名的植物,感觉还好。

画好之后我们几个一起进水里玩水,脱去鞋袜,挽起裤腿,水经过太阳的照射还是冰凉凉的,我们一直沿着水的流向的方向走,最终还是没能找到水的源头,小小遗憾,因为贪玩,中午饭晚点了,啊,只能忍着了,好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宏村、西递采风报告
采风时间:2010年10月11日——11月31日
采风地点:世界文化遗产安徽宏村、西递
采风内容:色彩,风景
继大一碛口的写生之后,我们迎来了大二的第二次写生。

目的地就是位于安徽黄山市的宏村与西递。

我们将在学校的组织下,在这个有着南方风韵的地方,描绘出与北方完全不同的画卷。

宏村位于黄山
市,黟县县城东北,
地处黟县、黄山区、
休宁上区县交界处,
离县城11公里,往
东可达太平湖、九华
山风景区,北上铜
陵、合肥,往南可达屯溪、杭州、景德镇等地。

宏村在唐宋期间曾繁荣一时,南宋绍兴年间,汪姓聚族于此建村。

历代沿更曾名:怀仁乡、贤仁里、十都、弘村,乾隆年间,更名宏村。

宏村于2001年5月被确定为第五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宏村地形犹如一头卧牛,亦称牛形古村,有举世无双的环村水系,水圳、月沼、南湖及串起的池、塘等水系艺术设施。

村中有被人们称为民间故宫的“承志堂”、“培德堂”。

有保存完整全省仅存的古代书院——南湖书院等重要文物、历
史设施。

宏村历史悠久,早在北宋以前就有人居住在这里。

南宋诏兴年间始建村落名弘村。

这里好像家家户户都是艺人,竹木工艺品,石雕,服饰,骨雕等等都做得十分优美。

宏村,进村便是秀丽的南湖和横跨其上的画桥,湖中芙蓉俏,湖边垂柳生,电影里李慕白牵马过桥的场景再次浮现眼前。

同时,来自全国各地各大院校的学生,围绕在南湖周围,用手中的画笔将南湖上,湖水映着稍远处的房屋,低垂在湖中的柳树,记录在画纸之上。

宏村的水系遍布全村的街道,每家每户出门便可打到清水做饭洗衣。

听别人说,顺着水流时
出村,逆着水流时
进村。

我们便逆水
向上,来到了村中
有牛胃之称的月
沼,因为池塘的形
状为规则的半月,
所以村中人又叫它半月谭。

在宏村里还有很多存活几百年以上的古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

最为著名的是在牛角处的两棵参天大树,在树下,抬头向上看,完全被树叶所遮蔽,听村中的人说,这两棵,一棵是白果,一棵是红杨,它们俩都五百多岁了。

当地的风俗是逢新人结婚,需要绕红杨三圈,才许嫁娶,凡丧人要绕白果三圈,才许入后山土葬。

也算是当地的一种别具的风土人情吧。

宏村民居是特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物,是徽州古建筑重要
组成部分,因而无论以形式、特征、特点、意识都离不开这个特定的自然与社会环境。

先说他的自然环境:徽州地处安徽南端,北有黄山,南有天目,新安江青弋江的源头都在境内,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气候宜人,物产丰富。

再说她的社会环境,远在秦汉时期中原文化就影响到了新安,南宋时期这里已融入中原文化为盛期。

特别是南宋期间由于帝都南迁临安,这样的社会背景造就了民居的文化内涵。

她在建筑学家的眼中是件无暇的建筑珍品,在历史学家的眼中是无法估值的文物瑰宝,在美术学家眼中是一幅诗魂画境的艺术杰作。

民居与青山绿水辉映一体,古树
从中粉墙黛瓦淡雅
清新,一眼望去仍
是幅静态雅致的图
画。

统一中的变化,
厚实稳重的高墙和
瓦檐,神秘莫测的
卷门和漏窗,都给观者一种感官上的强烈刺激。

宏村民居深宅高墙,屋内采光仅靠一方天井,厅堂半明半昏,而房间即使暗黑,从黑房到厅堂是一个从压抑到舒畅的过程。

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宏村背枕雷岗,面对奇墅湖,谓是枕高岗面流水。

一望无际的村庄内有月沼、南湖辉映诸峰远近、倒影入池。

春天当你漫步湖畔,柳絮飞舞、桃花夹路、青山苍绿、小路上老牛悠悠,和自然浑然一体,犹如人间仙境。

宏村中老者挎着竹篮的叫卖声“糯
米饼,桂花麻饼”,还有香甜的板栗。

似乎还在耳边环绕。

转眼几天就过去了,我们也要离开宏村,去往西递。

西递,位于安徽省县东南部,村中以胡氏宗族为主。

清晨,薄雾朦朦,远看的山水都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仿佛有着仙气一般,吸引我们去探索。

按照计划同学们开始背着画具走街串巷寻找合适的景点作画。

其实,在西递,令人满意的景色无处不在,幽长的巷子,古老的官宅,斑驳的墙壁,都留在了我们的画纸上。

由于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宏村古民居以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宏村古民居的存在就是宏村千百年历史的存在。

从这些古民居中可以展示宏村、徽州、乃至中华文化的辉煌和文明的久远。

现代生活五光十色、日益繁荣,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提高,但对古民居德典雅古朴、安宁恬静,以及土味乡韵的习俗,更使人们向往回归自然。

宏村古民居的艺术价值在于她的文化内涵深厚,造型奇特变化万
千。

田园绿树与乡村道路,黛瓦与白墙、抵出的门罩和深花漏窗、波光粼粼的湖面和溪畔卵石砌磅、河畔的浣纱淑女、山道岗坡的马车老牛,一眼望去,得体均衡,虚实相生。

湖畔和月沼旁的民居和水相衬,更是妙趣横生。

古民居的形态决定了她的气韵,无论是高矗飞檐的古祠高屋,还是普通的民宅楼房,不仅气势宏伟,而且韵味无限。

这主要是由于她的块面是由无数流动的线条组成,给人厚重与轻松、压抑与豪放、件事与流畅的感
受。

这种意识
上的疏通,正
是绘画上所追
求的神韵,源
于自然而高于
自然,这种气
韵的旋律不断
变化,使气势更加磅礴宏伟。

马头墙起伏变化、湖面的波光粼粼、圳中的潺潺清流和田埂的曲曲折折,白墙黛瓦与窗罩飞檐,这些形成了音乐的旋律。

这一切对园林、绘画、工艺美学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它和敦煌壁画一样,都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是徽州文化的一棵奇葩。

几百年人家烟火数千载的沧海桑田,今天宏村以她独特的方式保留,标志着徽州文化内涵的古貌遗风。

桃花源里人家、世界文化遗产吸引着国内外无数学者、专家、
游人,他们纷纷从四面八方来寻芳踏幽,还有数不清的学子踏入这片陌生的神奇土地,从这古老的民居中汲取营养.
这次为期二十天的写生实习,在安徽写生的这二十天,安徽宏村的那份美,铭记在我的心中,也是这二十天,让我认识了南方古镇的那种灵动的气息,徽式建筑的代表——马头墙,在古镇中流淌的水,至今在我的灵魂中,久久不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