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痛风性关节炎诊断及治疗PPT课件

痛风性关节炎诊断及治疗PPT课件

03
记录病情变化
记录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时间 、症状、治疗经过等,以便及 时发现病情变化。
0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戒烟限酒,规律作息,保持良 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痛风 性关节炎的发作。
饮食调理
控制嘌呤摄入
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海鲜 等。
多摄入水分
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 助于降低尿酸水平。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痛风性关节炎的主要病因是尿酸代谢异常,尿酸水平升高,超过了肾脏的排泄能力,导致尿酸盐沉积在关节中 。
发病机制
尿酸盐沉积在关节中后,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关节红肿、疼痛。此外,关节的机械损伤、饮食因素、遗传因素 等也可能诱发痛风性关节炎。
临床表现与分类
临床表现
痛风性关节炎的典型表现是突发的关 节红肿、疼痛,通常在夜间发作,疼 痛剧烈,可能伴有发热、乏力等症状 。
非药物治疗
01
02
03
饮食调整
控制饮食中的嘌呤摄入, 避免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 脏、海鲜等,多食用低嘌 呤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生活方式改变
戒烟限酒,保持健康的生 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和 精神压力。
运动锻炼
适当的运动锻炼有助于促 进尿酸排泄,减轻痛风症 状。
手术治疗
关节镜手术
对于严重的痛风石沉积或 关节畸形,可以考虑使用 关节镜手术进行治疗。
矫形手术
对于关节畸形严重,影响 关节功能的患者,可以考 虑进行矫形手术。
其他手术
对于其他严重的痛风并发 症,如肾脏结石等,可能 需要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
04
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控制体重
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过度肥胖 ,有助于降低痛风性关节炎的发 病风险。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痛风是一种由尿酸代谢紊乱引起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急性关节炎发作及慢性关节炎、尿酸结晶沉积及相关器官损害。

近年来,随着对痛风病理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痛风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新的进展。

本文将介绍痛风的诊断与治疗的新进展。

一、诊断方法的新进展1. 临床表现综合评估痛风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包括急性发作的关节红、肿、热、痛,慢性关节炎、尿酸结晶沉积相关的石症等。

临床医生在诊断时需综合评估患者的症状,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进行判断。

2. 实验室检查的改进血尿酸水平是痛风诊断的关键指标,但它受多种因素影响,易出现波动。

近年来,血尿酸光敏法及干扰测定已应用于临床,可提高尿酸浓度的测定准确性。

此外,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等炎症指标的检测也有助于痛风的诊断。

3. 免疫学技术进展免疫学技术的进步为痛风的诊断提供了有力工具。

例如,尿酸结晶的免疫荧光显微镜检查可直接观察尿液中的尿酸结晶,有助于确定尿酸结晶性痛风的诊断。

此外,尿酸结晶相关的免疫学检测还可用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二、治疗方法的新进展1. 药物治疗痛风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炎治疗和尿酸降低治疗。

近年来,全身性和局部性的抗炎药物不断涌现,并逐渐应用于痛风的治疗中。

同时,尿酸降低治疗方面的药物也不断更新。

新型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可溶性尿酸转运蛋白抑制剂和尿苷酸合成酶抑制剂等具有较高效果和较低副作用,成为痛风治疗中的新选择。

2. 生活方式干预生活方式的干预在痛风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合理的饮食习惯和体重控制对痛风的预防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营养学、生活习惯和运动学等领域的研究为痛风患者提供了更加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干预方案。

3. 综合治疗策略痛风是一种慢性疾病,综合治疗策略包括早期诊断、治疗和预防复发等方面。

在新进展中,痛风临床研究不断开展,为痛风治疗提供了更加详尽和全面的指导。

临床医生通过精确的诊断和多元化的治疗手段,可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痛风治疗的成功率。

痛风的中医诊断

痛风的中医诊断

痛风的中医诊断引言痛风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尿酸代谢紊乱引起高尿酸血症,导致尿酸盐在组织中沉积并引发关节炎。

中医学对痛风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因、症状和舌脉等多方面表现,下面将详细介绍痛风的中医诊断方法。

一、病因辨析痛风的中医病因主要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指的是体质因素,外因指的是环境因素。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内因分析中医认为,痛风与先天禀赋有一定关系,主要包括先天禀赋体质、先天禀赋肾气和痰湿等方面的问题。

先天禀赋体质主要有寒湿体质、湿热体质和痰湿体质等,而先天禀赋肾气则与肾功能相关。

2. 外因分析外因主要是由于环境因素对身体的影响引发的病变。

中医将外因分为三个方面:饮食因素、情志因素和气候因素。

饮食因素主要是指暴饮暴食、过度嗜酒和高嘌呤摄入等,情志因素主要是指情绪波动等,气候因素主要是指寒湿重、风湿侵袭等。

二、症状分析痛风的中医症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1. 疼痛痛风的疼痛常出现在关节处,多见于足部(如拇趾、踝关节等),呈急性发作性的“豆状”剧痛,伴有红、肿、热。

中医认为这是由于痰湿和寒湿侵袭引起的。

2. 系统受累痛风还可以引起其他系统的症状,如消化系统的胃纳不香、口苦口渴;心脑血管系统的高血压、冠心病、脑供血不足等;肾脏功能异常等。

中医将这些症状归纳为“气滞血瘀”。

3. 舌脉分析观察舌苔、舌质和脉象对痛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痛风患者舌苔多为黄白厚腻或黄腻糙,舌质红或暗红,脉象多为弦细或弦滑。

三、中医诊断要点根据痛风的病因和症状,中医诊断痛风可以依据以下要点:1.望诊:观察患者面色、舌质、舌苔等,既要看整体表现,也要注意局部表现。

2.闻诊:通过听患者述说的症状,了解疾病的特点。

3.问诊: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等,了解病情。

4.切诊:通过触摸患者的脉象,进一步确诊。

5.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中医辨证,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四、中医治疗痛风中医治疗痛风主要从病因和症状两方面入手,通过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消除痰湿、寒湿因素,从而达到治疗痛风的目的。

痛风的诊断和治疗

痛风的诊断和治疗

痛风的诊断和治疗痛风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疾病,因为高尿酸血症引起的。

多数情况下,会在大脚趾发生急性发作,疼痛难忍,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

因此,痛风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一、痛风的诊断痛风的诊断主要基于病史、体检和实验室检查等方面。

在病史上,患者的发作症状和频率、食物摄取、药物使用等都是医生判断痛风的重要依据。

体检方面,医生会观察患者是否有关节肿痛、红肿发热等情况,尤其注意到患者的大脚趾疼痛是否突出。

除此之外,还要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例如测定血清尿酸水平、关节穿刺液的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其中血清尿酸水平的测定是最常见的检查方法。

如果患者血清尿酸水平高于普通人的水平,而且反复发作的痛风疾病状况,就有可能被诊断为痛风。

二、痛风的治疗对于痛风的治疗,分为急性发作和预防性治疗两个方面。

对于急性发作,要尽快进行止痛和控制关节炎症等治疗。

1.药物治疗对于急性发作的痛风,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和科升菲(colchicine)是常见的止痛和控制炎症的药物。

NSAIDs主要是针对痛风的控制炎症的治疗。

科升菲是控制关节炎的首选药物,并且不增加尿酸水平,因此也被广泛使用。

如果病情较为严重,可以使用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药物进行治疗。

2.饮食控制对于痛风患者来说,饮食也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控制因素。

因此需要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例如鱼、虾、猪肝、瘦肉、芝士等嘌呤含量较高的食物。

并且多喝水可以帮助清除身体中的尿酸,有助于降低尿酸水平。

3.生活方式改变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是控制痛风的重要治疗措施。

注意适当运动,保持体重正常是非常重要的。

避免暴饮暴食和过量饮酒,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果长期处于化学品的暴露中,注意采取防护措施。

三、痛风的预防除了痛风治疗的应急性和针对性控制,预防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饮食平时应该以清淡为主,减少嘌呤的摄入量;多吃水果蔬菜和富含钙质的食物。

尽量避免过多饮酒。

2.控制体重肥胖是导致痛风的重要原因之一。

痛风病中医诊疗方案

痛风病中医诊疗方案

痛风病(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1 )多以多个趾指关节,卒然红肿疼痛,逐渐疼痛剧如虎咬,昼轻夜甚,反复发作。

可伴发热,头痛等症。

(2)多见于中年老年男子,可有痛风家族史。

常因劳累,暴饮暴食,吃高嘌呤食品,饮酒及外感风寒等诱发。

(3)初起可单关节发病,以第一跖趾关节多见。

继则足踝、跟、手指和其他小关节,出现红肿热痛,甚则关节腔可有渗液。

反复发作后,可伴有关节四周及耳廓、耳轮及趾、指骨间出现“块瘰” (痛风石)。

(4)血尿酸、尿尿酸增高。

发作期白细胞总数可增高。

(5)必要时作肾B超探测,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以了解痛风后肾病变情况。

X线摄片检查:可示软骨缘邻近关节的骨质有不整洁的穿凿样圆形缺损。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的分类标准(1)关节液中有特异的尿酸盐结晶体。

(2)有痛风石,用化学方法(murexide 试验)或偏振光显微镜观察证实含有尿酸盐结晶。

(3)具备下列临床、实验室和X线征象等12条中6条者:A、1次以上的急性关节炎发作B、炎症表现在1日内达到高峰C、单关节炎发作D观察到关节发红E、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F、单侧发作累及第一跖趾关节G单侧发作累及跗骨关节H、可疑的痛风石I 、高尿酸血症J、关节内非对称性肿胀(X线片)。

K不伴骨质腐蚀的骨皮质下囊肿(X线片)。

L、关节炎症发作期间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

上述(1)(2)(3)项中,具备任何一项即可诊断。

(二)证候诊断1 、湿热蕴结证:局部关节红肿热痛,发病急骤,病及一个或多个关节,多兼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不安或头痛汗出,小便短黄,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滑数。

2、脾虚湿阻证:无症状期,或仅有稍微的关节症状,或高尿酸血症,或见身困乏怠,头昏头晕,腰膝酸痛,纳食减少,脘腹胀闷,舌质淡胖或舌尖红,苔白或黄厚腻,脉细或弦滑等。

痛风的临床表现和药物治疗

痛风的临床表现和药物治疗

痛风的临床表现和药物治疗一、痛风的临床表现痛风是一种由高尿酸血症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关节内沉积尿酸晶体而导致的反复急性关节炎发作。

以下将详细介绍痛风的临床表现。

1. 急性关节炎发作急性关节炎发作是痛风最典型也是最常见的表现之一。

在大多数情况下,首次发作通常从大脚趾(拇趾)开始,但也可以累及其他关节,如脚踝、膝盖、手指等。

急性关节炎突然发生,并伴随着剧烈的关节红肿、局部温度升高和剧烈的持续性或间歇性搏动样疼痛。

2. 石蜡样结节长期高尿酸血症可能导致尿酸晶体在软组织中沉积形成结节,这种结构呈白色或黄色、质地坚硬并可移动,被称为"tophi"或石蜡样结节。

常见的沉积部位包括手指、耳垂和骨盆区域,但也可以在其他关节周围形成。

石蜡样结节对于痛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3. 尿路结石尿酸晶体在高尿酸血症的情况下容易沉积在肾脏中,进而形成尿路结石。

这些结石可能导致肾绞痛、血尿以及与泌尿系统相关的其他异常表现。

4. 滑液囊炎滑液囊是关节周围的液体填充薄壁囊袋,帮助减少摩擦和保护关节。

长期高尿酸血症可导致滑液囊感染或发生非感染性炎性反应,称为滑液囊炎。

二、药物治疗了解了痛风的临床表现后,我们来讨论一下药物治疗方面的内容。

药物治疗旨在缓解急性关节炎发作并降低尿酸水平以预防复发。

以下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

1.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非甾体抗炎药是减轻急性关节炎发作疼痛和红肿的首选药物,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常用的NSAIDs包括布洛芬、吲哚美辛和萘普生等。

然而,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时应谨慎考虑个体差异和潜在的副作用,如胃肠道出血以及对心脏、肝肾功能损害导致的不良影响。

2. 科尔新科尔新是一种具有尿酸代谢调节和尿酸排泄促进作用的药物。

它通过抑制尿酸合成酶来降低尿酸水平,并增加尿酸在肾脏中排泄,从而预防和减少急性关节炎发作。

科尔新通常与其他降尿酸药物(如别嘌呤类似物或尿酸排泄增加剂)联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12讲课教案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12讲课教案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12讲课教案教案:痛风的诊断与治疗教学内容:1. 痛风的基本概念:了解痛风的基本概念,包括痛风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等。

2. 痛风的诊断:学习痛风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3. 痛风的分类与分期:了解痛风的分类和分期,以及各期的特点和治疗方法。

4. 痛风的药物治疗:学习痛风的药物治疗方法,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别嘌醇等。

5. 痛风的综合治疗:了解痛风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心理治疗等。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痛风的基本概念,了解痛风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2. 学生能够掌握痛风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3. 学生能够了解痛风的分类与分期,以及各期的特点和治疗方法。

4. 学生能够学习痛风的药物治疗方法,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别嘌醇等。

5. 学生能够了解痛风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心理治疗等。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痛风的诊断标准和药物治疗方法。

重点:痛风的分类与分期,以及各期的特点和治疗方法。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笔记本、笔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向学生介绍痛风的基本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二、痛风的基本概念:讲解痛风的基本概念,包括痛风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等。

三、痛风的诊断:讲解痛风的诊断标准,包括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四、痛风的分类与分期:讲解痛风的分类和分期,以及各期的特点和治疗方法。

五、痛风的药物治疗:讲解痛风的药物治疗方法,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别嘌醇等。

六、痛风的综合治疗:讲解痛风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心理治疗等。

七、课堂练习: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板书设计:痛风的诊断与治疗1. 痛风的基本概念2. 痛风的诊断3. 痛风的分类与分期4. 痛风的药物治疗5. 痛风的综合治疗作业设计:1. 请简述痛风的基本概念。

怎么检查诊断痛风

怎么检查诊断痛风

怎么检查诊断痛风痛风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通常发生在中年及以上男性。

痛风患者的嘌呤代谢异常,导致尿酸堆积在体内,引起关节疼痛和炎症。

下面我们将介绍如何检查诊断和治疗痛风,以及注意事项。

一、检查诊断1.体格检查痛风的特点是突然发作的关节疼痛,往往集中在脚趾、脚跟、脚踝、手腕、手指和肘部等关节,疼痛较剧烈,且会出现红、肿、热、压痛等症状。

医生通过观察患者关节的疼痛和肿胀程度,可初步判断是否为痛风。

2.尿酸检测尿酸是痛风的重要指标,通过检测血液和尿液中的尿酸水平,可以诊断痛风。

通常血液中尿酸分为高于7.2mg/dl(男性)和6.0mg/dl(女性)即为高血尿酸血症,尿液中尿酸排泄率低于400mg/24h。

3.关节积液检查如果患者关节疼痛较剧烈,且出现红、肿、热、压痛等症状,医生可以进行关节积液检查,以帮助确诊痛风。

4.影像学检查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检查关节是否有破坏、钙化等情况,以辅助痛风的诊断。

二、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适当的药物治疗是痛风的关键,可有效缓解疼痛和炎症,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目前治疗痛风的主要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可鞣酸类药物、利尿剂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2.控制饮食痛风患者应注意饮食,特别是要限制高嘌呤的食物,如肉类、蛋类、鱼类、海鲜、豆类等,避免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可适当增加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蔬菜和水果。

3.注重生活习惯痛风患者应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如适度锻炼、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避免饮酒等,这些措施有助于减轻病情和提高生活质量。

三、注意事项1.不要使用含大量嘌呤的药物含有嘌呤的药物可能会影响身体的代谢,进一步加重病情,因此痛风患者要避免使用该类药物。

2.不要过度饮酒高度的饮酒可能会增加尿酸含量,进而诱发痛风。

因此痛风患者应限制饮酒的量,或者避免饮酒。

3.避免紧缩衣物过紧的衣服和鞋子可能会压迫关节和血管,加重疼痛和炎症,因此痛风患者应注意穿着舒适的衣服和鞋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mg/d
≥30ml/min
100mg/d
<30ml/min
50~100mg/d
v 单用或与促尿酸排泄药联合使用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别嘌呤醇的副作用
v 轻度过敏反应: 2%,皮疹及瘙痒 v 别嘌呤醇过敏综合征
™ 非常少见,但一旦出现可致死亡,死亡率可高达20% ™ 临床表现:发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皮疹、肝功能异常、肾功能
滑液中发现尿酸盐晶体 v 1980s H.Ralph Schumacher 无症状关节中发现尿酸盐晶体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晶体性关节炎
v 痛风:尿酸盐晶体(MSU) v 假痛风:焦磷酸钙(CPPD) v 假假痛风:碱性磷酸钙(羟基磷灰石,apatite) v 类固醇 v 胆固醇 v 夏科-莱登(Charcot-Leyden)晶体 v 其它
不全及血管炎 ™ 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 ™ 多发生在有肾功能不全、服用别嘌呤醇的剂量在200~400mg/天的
患者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难治性痛风
v 诊断是否正确 v 患者的依从性如何 v 有无使用抑制尿酸排泄的药物 v 患者生活方式的调整--戒酒、低嘌呤饮食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诊断
v 典型急性发作单关节炎之后有一无症状间歇期 v 持续的高尿酸血症 v 用秋水仙碱治疗关节炎可迅速缓解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鉴别诊断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蜂窝织炎,丹毒 化脓性关节炎 反应性关节炎 创伤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 其它晶体性关节炎
慢性痛风性关节炎
骨性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 银屑病关节炎 骨肿瘤
鸡、火腿、羊、牛肉、面包、麦片、麦麸
芦笋、 菜花、四季豆、青豆、豌豆、菜豆、菠菜、蘑
很少
奶类;蛋类;其它谷类、蔬菜类; 水果、干果类及各种饮料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饮食选择
v 急性期 v 慢性缓解期 v 高尿酸血症
Ⅰ类
禁吃 禁吃 禁吃
Ⅱ类 Ⅲ类 Ⅳ类
禁吃 少吃 自由选择 少吃 自由选择 自由选择 少吃 自由选择 自由选择
男性 女性更年期前
更年期后
正常值范围
umol/L (mg/dl) 150~380(2.4~6.4) 100~300(1.6~5.0)
同男性
高尿酸血症
umol/L (mg/dl) >420(7.0) >350(6.0) 同男性
约5-12%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最终发展成为痛风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血尿酸水平与痛风发病率
血尿酸水平(mg/dl)
>9.0 7.0~8.9 <7.0
痛风发病率
7.0~8.9% 0.5~0.37%
0.1%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发病机制
v 尿酸是人类嘌呤代谢的终产物 内源性:体内氨基酸分解代谢产生 占体内总尿酸的80% 外源性:从食物中的核苷酸分解而来 占体内总尿酸的20%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嘌呤代谢和尿酸合成途径图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抑制尿酸合成药——别嘌呤醇
•别嘌呤醇及其代谢产物(氧嘌呤醇)
•抑制
•次黄嘌 呤
•黄嘌呤
•黄嘌呤氧化酶
•尿 酸
•血尿酸 •尿尿酸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别嘌呤醇的用法
v 50~300mg/天,每天一次晨服 v 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
Ccr
别嘌呤醇剂量
≥90ml/min
300mg/d
≥60ml/min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痛风性关节炎发作间隔时间
小于1年
62%
1-2年
16%
2-5年
11%
5-10年
6%
10年内无发作
7%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痛风性肾病
v 慢性高尿酸血症肾病 早期蛋白尿和镜下血尿 逐渐出现夜尿增多、尿比重下降 最终由氮质血症发展为尿毒症
v 急性高尿酸肾病 短期内出现血尿酸浓度迅速增高 尿中有结晶、血尿、白细胞尿 最终出现少尿、无尿、急性肾功衰竭而死亡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食物嘌呤含量分类
Ⅰ类 Ⅱ类
Ⅲ类
菇 Ⅳ类
分类 嘌呤含量( mg/100 g )
举例
高(150~1000)
动物内脏,凤尾鱼,沙丁鱼,肉汤
较高(75~150)
鲤鱼、鳕鱼、鲈鱼、大比目鱼、小虾、
淡菜、鳗鱼、鳝鱼;
鹅、鸽、鸭、野鸡;兔、猪肉
较少(<75)
青鱼、鲱鱼、鲑鱼、白鱼、龙虾、蟹、牡蛎
皮质激素
v 口服: Prednisone 10mg qd~tid v 肌注: 得宝松 v 关节腔内注射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降尿酸治疗
v 促进尿酸排泄药物 丙磺舒 苯磺唑酮 苯溴马隆
v 抑制尿酸生成药 别嘌呤醇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降尿酸药物的使用原则
v 小剂量开始,逐渐加大剂量 v 根据血尿酸水平调整剂量 v 血尿酸水平控制目标值<5mg/dl(<300mmol/l) v 开始加用降尿酸药时预防性使用秋水仙碱或NSAID v 具体降尿酸药的选择要考虑尿酸排泄量、肾功能及
v 尿酸性肾结石:20%~25%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痛风的实验室检查
v 血尿酸增高>420umol/L v 24h尿尿酸:正常人低嘌呤饮食5天<600mg
常规饮食<1000mg v 滑液尿酸盐结晶 v 痛风结节抽吸物尿酸盐结晶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痛风的X线检查
v 软组织肿胀 v 软组织内不规则团块状致密影 v 关节软骨缘破坏,关节间隙狭窄 v 关节边缘偏心性骨质凿蚀样缺损
v 不要改变降尿酸药物治疗方案 “不加不停”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秋水仙碱
v 药典
首次1mg,以后每2~3小时0.5mg 直至①疼痛缓解
②出现恶心、呕吐或腹泻 ③24h总量达6mg 以后改0.5mg Tid维持
v 目前观点: 0.5mg Bid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NSAID)
v 口服:传统NSAID:萘普生
瑞力芬
消炎痛
莫比可
芬必得
罗丁
双氯酚酸 乐松
尼美舒利 优妥
COX-2抑制剂:西乐葆
v 肌肉注射:可塞风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传统NSAID胃肠损害的预防
v 传统NSAID有胃肠损害 v 无症状≠无溃疡 v 识别高危人群,并采取预防措施 v 尽可能选用胃肠安全性高的NSAID
COX-2抑制剂:西乐葆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血清尿酸平均水平的变化趋势
•(均数(mg/dl))
•方圻等:中华内科杂志 22:434 杜蕙等: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1998;2(2)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变化趋势
•(患病率%)
•*方圻等:中华内科杂志 22:434 ** 杜蕙等: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1998;2(2)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血尿酸水平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标准(1977年美国ACR)
符合其中三项中之一项中可确诊 1.关节液中有尿酸盐结晶 2.痛风结节针吸或活检有尿酸盐结晶 3.具备下列临床、实验室和X线征象等12条中的6条者: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12条:
1)1次以上的急性关节炎发作 2)炎症表象在1天内达到高峰 3)单关节炎发作 4)观察到关节发红 5)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 6)单侧发作累及第一跖趾关节 7)单侧发作累及跗骨关节 8)可疑的痛风石 9)高尿酸血症 10)关节内非对称性肿大(X线照相) 11)骨皮质下囊肿不伴有骨质糜烂( X线照相) 12)关节炎症发作期间,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
痛风的发病机制
尿酸盐在组织中沉积 v 除中枢神经系统外,任何组织中都有尿酸盐存在 v 血液中尿酸溶解度为381µmol/l(6.4mg/dl)
(PH7.4,37℃),大于此值而呈饱和状态 v 在尿中的沉积:与PH值有关
PH 5.0,游离尿酸仅15% PH 6.6,几乎所有的尿酸均处于游离状态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
•或化疗后
•三、伴有肾脏清除减少
•肾功能减退,由于药物、中毒或内
•源性代谢产物抑制尿酸排泄和 •收增加
•/•或吸
•—
•特发性高尿酸血症
•未明
•PRPP •:•5-•磷酸核糖 •-1-•焦磷酸 • HGPRT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发病率
•1%-2%
•10% •90%
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高危因素
v 遗传与肥胖:有家族遗传史及肥胖者 v 疾病: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冠心病、糖尿病 v 药物诱发:维生素B12、胰岛素、青霉素、
噻嗪类利尿剂、糖皮质激素、 抗痨药、环孢菌素A v 创伤与手术:外伤、烧伤、外科手术等 v 饮食习惯:饮食无度、酗酒和高嘌呤饮食等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痛风
v 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血尿酸增高的 一组疾病
v 临床特点:高尿酸血症 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 痛风石沉积 痛风结节肿性慢性关节炎 尿酸肾病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流行病学
v 在我国,痛风患病率70年代以前较少见 v 80年代逐年上升 v 90年代直线上升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尿酸的排泄
•内源性尿酸
•外源性尿酸
•80%
•20%
•每天产生750mg
•进入尿酸池
•尿酸池(1200mg)
•60%参与代谢 •(每天排泄约500~1000mg)
•2/3
•1/3
•肾脏排泄600mg/日
•肠内分解200mg/日
痛风的诊断与治疗
肾脏对尿酸的排泄痛风ຫໍສະໝຸດ 诊断与治疗分类•类•
晶 v 1776年 瑞典药剂师Carl W.Scheels证实尿酸结石中有“结石酸” v 1798年 法国化学家Antoine de Frurcroy重新命名尿酸 v 1876年 Afred B. Garrod证实尿酸与痛风有密切关系 v 1960s Hollander&McCarty 关节腔注射单水尿酸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