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2023年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2023年冀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科目:科学年级:小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版本:冀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的细胞组成及其特点;2.掌握地球的构造和自然界的相互作用;3.认识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及其调节;4.了解动物的生长发育和保护及其关系;5.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掌握光的传播规律和反射原理;6.了解传声、传热的基本原理,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第一章细胞组成单位(6课时)1. 细胞的发现和研究方法 (1课时)2. 细胞的组成 (1课时)3. 细胞的结构和特点 (1课时)4. 动物和植物细胞的区别 (1课时)5. 好奇的细胞(生命现象)(1课时)6. 科学探究: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1课时)第二章地球的构造和自然界的相互作用(4课时)1. 地球是个蓝色星球 (1课时)2. 大气层中的气体 (1课时)3. 光线在空气中的传播 (1课时)4. 科学探究:探究光线的传播 (1课时)第三章植物的生长和调节(6课时)1. 植物怎样生长 (1课时)2. 植物的调节(1课时)3. 植物的物质吸收与运输 (1课时)4. 植物的繁殖 (1课时)5. 科学探究:植物怎样进食 (1课时)6. 科学探究:植物怎样吸收水分 (1课时)第四章动物的生长、发育和保护(4课时)1. 动物是有生命的 (1课时)2. 动物的繁殖 (1课时)3. 动物的生长和发育(1课时)4. 动物的保护和关心(1课时)第五章光的传播和反射 (4课时)1. 光的传播 (1课时)2. 光的反射 (1课时)3. 光的折射和色散 (1课时)4. 科学探究:观察光的传播和反射 (1课时)第六章传声和传热 (4课时)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课时)2. 声音的强弱与距离的关系 (1课时)3. 火焰和热的传播 (1课时)4. 科学探究:用实验了解声音的传播和热的传导 (1课时)教学方法和手段:1. 示范教学:通过示范、讲解等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和理解。
2023年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范文

2023年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范文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学期的科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身边的物体与用途2. 生物和环境3. 科学探究三、教学安排:1. 第一单元:身边的物体与用途(3周)教学内容:1.1. 学习各种材料的性质,了解材料的分类和用途。
1.2. 探究物体的形状与用途之间的关系,学习如何观察和提出问题。
1.3. 进一步了解机械的基本原理,学习简单机械的使用方法与原理。
2. 第二单元:生物和环境(4周)教学内容:2.1. 了解不同种类的动植物,学习它们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2. 研究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2.3. 学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3. 第三单元:科学探究(5周)教学内容:3.1. 学习进行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3.2. 进行一系列小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3. 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学习科学家的基本素质和科学思维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以探究为主导的教学法。
通过师生互动、群组讨论、实验演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2.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具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评价:1. 日常学习成绩的考核。
通过日常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2. 科学实验和探究报告的评价。
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和探究报告来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期末考试。
通过期末考试来综合评价学生的科学知识掌握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2. 多媒体教学资源:电子教案、PPT、教学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2023年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范本

2023年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范本教学计划范本科目:小学科学年级:六年级下册教材版本:冀教版第一单元:天文与地理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2. 了解太阳系中的行星及其特点;3. 了解地球和其他行星的差异。
教学内容: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2. 太阳系中的行星3. 地球和其他行星的比较教学重点:1. 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原理;2. 了解太阳系中的行星及其特点;3. 了解地球和其他行星的差异。
教学难点: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原理;2. 太阳系中的行星和地球的比较。
教学方法:1. 导入新知识: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单元的内容;2. 知识讲解:通过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太阳系中行星的特点,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3.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自己探究地球和其他行星的比较;5. 总结归纳:通过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总结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10分钟)1. 展示一张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和颜色,引发学生思考。
2. 引导学生回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和原理。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讲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原理,通过图片或动画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过程。
2. 讲解太阳系中的行星及其特点,让学生了解各个行星的名称、大小、气候等特点。
3. 讲解地球和其他行星的差异,引导学生思考各个行星与地球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三、实验演示(30分钟)1. 给学生准备一对筷子和一个水果,让他们模拟地球的自转过程。
2. 使用投影或电视等设备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实验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感受。
四、小组合作(30分钟)1.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行星进行研究,包括行星的名称、大小、气候等特点。
2. 各小组进行讨论和研究,了解各个行星与地球的差异。
2023年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2023年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教学目标:1. 系统理解和掌握六年级下册的科学知识点和相关概念。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提高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1. 科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2. 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的能力培养。
教学难点:1. 复杂科学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 快速准确地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
三、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掌握鱼和鸟的形态特征和生存习性课时安排:5课时1. 理解鱼的形态特征和鱼的生存习性(2课时)重点:了解鱼的外形特征和身体构造;认识鱼的生存方式和习性。
难点:理解鱼为什么能在水中生存?方法:观察鱼的模型和图片,介绍鱼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 理解鸟的形态特征和鸟的生存习性(2课时)重点:了解鸟的外形特征和身体构造;认识鸟的生存方式和习性。
难点:鸟的羽毛的结构和功能。
方法:观察小鸟和大鸟的模型,介绍鸟的外形特征和飞行方式。
3. 总结鱼和鸟的形态特征和生存习性(1课时)重点:总结鱼和鸟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理解它们的适应环境。
难点:理解鱼和鸟的适应环境。
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鱼和鸟的相似和不同之处,进行小组讨论。
第二单元掌握一些常见动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课时安排:8课时1. 理解植物的形态特征和植物的生活习性(2课时)重点:了解植物的根、茎、叶的形态特征及其功能;认识植物的生活习性。
难点:理解植物如何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
方法:观察植物标本和图片,介绍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2. 理解动物的形态特征和动物的生活习性(2课时)重点:了解动物的体型、外表和习性;认识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难点:理解动物如何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
方法:观察动物的图片和模型,介绍动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
3. 掌握一些常见动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2课时)重点:了解一些常见动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难点:掌握动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完整版)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doc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2016—— 2017 学年度第二学期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 40 人,男生 17 人,女生 23 人。
从上几学期的学习情况来看,这一届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心强。
学生对科学活动十分地感兴趣,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研究气氛浓厚。
但由于一部分学生对科学课的研究方式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观察、探究、描述、总结、不会实际应用或联系实际。
通过三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学习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学习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组合作探究更加融洽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更强了,对于“科学”也很有自己的见解。
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有待改进的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规范性和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
另外科学探究小组的探究态度和习惯要进行重点培养。
三、教材分析:本册共五个单元, 18 课。
第一单元风格各异的建筑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各种材料的性质和功能以及力的作用之后,进一步指导学生认识建筑物的结构、形式与功能。
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建筑美,实现科学与艺术、技术、文学等学科的整合,综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第二单元奇妙的人体本单元将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引领学生利用类比的方法探究人体的组成,认识从细胞到系统的层次关系;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体验运动协调、身心健康、生长发育的快乐;鼓励学生关注医疗技术的发展及其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帮助。
第三单元有序的生态系统本单元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查阅分析和整理资料并使用比的方法生系的构成;学研究生系的方法,探究生系的平衡,模生系,制作生瓶,并探究如何保持其平衡;分析我日常的行生境所来的影响。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物质存在的三态和状态变化的关系。
2. 理解空气的物理特性和作用。
3. 理解水循环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性。
4. 能够对常见动植物进行分类和简单的观察,并了解它们的生长性和分类特征。
教学内容
1. 物质的三态
- 液体、气体、固体的区别
- 状态变化的条件和方式
2. 空气的特性与作用
-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 气压与大气压
3. 水循环
- 地球水循环的基本原理
- 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4. 动植物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 哺乳类动物、鸟类、爬行类动物、两栖类动物的分类特征
- 一些常见植物的分类和生长性
教学重点
1. 理解物质三态的基本概念和变化方式。
2. 理解空气的组成与气压变化的关系。
3. 掌握水循环的基本原理和水资源的保护方法。
4. 掌握动植物的分类方法和生长性。
教学方法
1. 示范法:对物质的三态、状态变化等进行实验展示。
2. 问答法:通过提问带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并分享归纳各个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教学评价
1. 通过日常观察和问答,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对于一些难以直接观察的现象,可以采用实验或模拟的方法进行课堂实践。
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教材: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科学六年级下册的所有知识点和科学原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和安排:第一单元:生命的生成和发展1. 第一课:生命的起源与演化(1)教学重点:了解生命的起源与演化的基本概念。
(2)教学难点:理解生命的起源与演化之间的关系。
2. 第二课:生命的传递方式(1)教学重点:掌握生命的传递方式与生殖的基本原理。
(2)教学难点:解释生命的传递方式对生命起源与演化的影响。
......第二单元:生态环境1. 第一课:生态环境的组成和功能(1)教学重点:了解生态环境的组成和功能。
(2)教学难点:理解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保护意义。
2. 第二课:生态平衡与自然灾害(1)教学重点:了解生态平衡的基本概念和维持生态平衡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自然灾害与生态平衡的关系,认识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
......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探究来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
2. 合作学习: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实验和探究任务。
3. 视听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情景教学:通过情境的设置,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评价方式:1. 日常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答案的正确性。
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教学计划,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安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科学六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和研究要求。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科学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人类和自然- 主题:了解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研究自然界与生活中的一些基本现象。
- 研究内容:- 自然界的四季变化- 自然界的生态环境- 自然界的节气变化- 居住环境的变化及其影响- 研究目标:- 能够观察和描述自然界的四季变化- 能够了解并保护生态环境- 能够掌握自然界的节气变化规律- 能够了解人类居住环境的变化及其影响2. 第二单元:人类的营养和食品- 主题:了解人类的营养需求和食品的分类及选择原则。
- 研究内容:- 人体的各种营养素需求- 食物的分类及其营养价值- 食品选择的原则- 饮食均衡的重要性- 研究目标:- 能够了解人体各种营养素的作用和需求量- 能够认识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能够根据食品的原则进行科学的食品选择- 能够意识到保持饮食均衡对健康的重要性3. 第三单元:物质的组成和变化- 主题: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物质的变化过程。
- 研究内容:-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物质的变化过程- 物质的溶解和混合- 物质的分解和合成- 研究目标:- 能够了解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能够描述物质的变化过程- 能够观察和探究物质的溶解和混合现象- 能够了解和实验物质的分解和合成过程三、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通过观察和实践探究研究内容。
- 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和演示展示科学原理和现象,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 故事讲解法: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日常表现评价: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等。
2. 期中考试:根据研究内容设置合理的选择题和简答题。
3. 活动评价:根据学生参与集体活动和课外活动的情况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 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2. 实验器材和材料3. 录音设备和多媒体设备六、教学安排1. 第一单元:人类和自然(4周)2. 第二单元:人类的营养和食品(3周)3. 第三单元:物质的组成和变化(3周)以上为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的简要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40人,男生17人,女生23人。
从上几学期的学习情况来看,这一届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心强。
学生对科学活动十分地感兴趣,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研究气氛浓厚。
但由于一部分学生对科学课的研究方式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观察、探究、描述、总结、不会实际应用或联系实际。
通过三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学习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学习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组合作探究更加融洽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更强了,对于“科学”也很有自己的见解。
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有待改进的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规范性和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
另外科学探究小组的探究态度和习惯要进行重点培养。
三、教材分析:
本册共五个单元,18 课。
第一单元风格各异的建筑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各种材料的性质和功能以及力的作用之后,进一步指导学生认识建筑物的结构、形式与功能。
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建筑美,实现科学与艺术、技术、文学等学科的整合,综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第二单元奇妙的人体本单元将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引领学生利用类比的方法探究人体的组成,认识从细胞到系统的层次关系;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体验运动协调、身心健康、生长发育的快乐;鼓励学生关注医疗技术的发展及其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帮助。
第三单元有序的生态系统本单元通过指导学生观察、查阅分析和整理资料
并使用类比的方法认识生态系统的构成;学习研究生态系统的方法,探究生态系统的平衡,模拟生态系统,设计制作生态瓶,并探究如何保持其平衡;分析我们日常的行为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第四单元宇宙与航天技术本单元从科学技术的角度来研究人类探索宇宙的发展历史,以及人类为了更好地研究的探索宇宙,设计和发明的各种各样的先进的仪器和设备,使人类对宇宙有了更多的了解,离开地球到宇宙中旅行、到宇宙中生活,也成为人类共同的梦想。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探索宇宙的巨大推动作用。
第五单元像科学家一样工作本单元从搜集科学家的故事入手,组织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科学家对人类社会所做的贡献。
从而加强学生对科学家、科技发展史的了解。
四、教学工作目标:
1、风格各异的建筑,认识常见的建筑及其结构,建筑物的审美。
2、奇妙的人体,认识人体的组成,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等系统的构成及其功能,认识生理发育的过程,向学生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教育。
3、宇宙与航天技术这一单元将引导他们去参加有关太阳、月亮、星体的观察、研究活动。
他们会观察月相的变化,做月球上环形山形成、日食和月食形成的模拟实验,根据教材提供的数据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利用自己制作的活动观星图,在夜晚观星……他们还将了解宇宙的其他知识和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这些活动将使他们不仅知道不断膨胀的宇宙是一个充满活力极具魅力的世界,还会知道探索宇宙是人类前赴后继的艰巨事业,期待他们去参与和努力。
4、像科学家一样工作,本单元主要向学生介绍著名科学家的故事,教育他们向科学家那样工作。
五、工作措施:
(1)、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课,准备好活动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并适时调整。
(3)、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
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4)、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六、教学进度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