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学案提纲
《燃烧与灭火》教案

《燃烧与灭火》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燃烧与灭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燃烧与灭火的原理。
2. 利用实验、案例分析等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燃烧与灭火的过程。
3. 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火灾案例,引发学生对燃烧与灭火的思考。
2. 讲解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4. 实验演示:进行燃烧与灭火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燃烧与灭火的过程。
5. 案例分析:分析火灾原因,引导学生运用燃烧与灭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预防火灾和正确灭火,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7.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自觉运用燃烧与灭火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燃烧条件的理解和掌握。
2. 评价学生对灭火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3. 评价学生运用燃烧与灭火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评价学生在实验和案例分析中的参与程度。
5. 评价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升。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消防员或火灾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增加学生对火灾预防和应对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消防站或进行消防演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开展火灾预防宣传活动,让学生参与社区火灾预防工作。
八、教学资源1. 教材:《燃烧与灭火》相关章节。
2. 实验器材:火焰、可燃物、灭火器等。
3. 案例资料:火灾案例、火灾预防宣传资料。
4. 教学课件:燃烧与灭火的动画或图片。
九、教学安全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确保学生远离火源和高温区域。
2. 使用灭火器时,确保学生正确操作,避免误伤。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一、导入引言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也是我们平时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
了解燃烧的特点和原理,对于我们预防火灾、安全生活至关重要。
本节课将进修燃烧的基本观点、燃烧的条件、燃烧的类型以及灭火的方法,帮助同砚们更好地认识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进修目标1. 了解燃烧的定义和基本特点;2. 掌握燃烧的条件;3. 认识不同类型的燃烧;4. 掌握常见的灭火方法。
三、进修内容1. 燃烧的定义和基本特点2. 燃烧的条件3. 不同类型的燃烧4. 常见的灭火方法四、进修过程1. 燃烧的定义和基本特点燃烧是指物质在氧气的作用下放出热量和光线的化学变化过程。
燃烧的基本特点包括发光、放热、产生氧化物和放出氧气等。
2. 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三个基本条件:燃料、氧气和着火点。
缺一不可,只有具备这三个条件才能发生燃烧。
3. 不同类型的燃烧(1) 明火燃烧:火焰明显,燃烧速度快,容易引起火灾。
(2) 隐火燃烧:火焰不明显,燃烧速度缓,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3) 爆炸燃烧: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气体急剧膨胀,形成爆炸。
4. 常见的灭火方法(1) 用水灭火:适用于灭灯、纸张等易燃物。
(2) 用灭火器灭火:适用于灭衣服、电器等。
(3) 用沙土灭火:适用于灭油火、金属火等。
五、教室练习1. 什么是燃烧?燃烧的基本特点有哪些?2. 燃烧需要哪三个基本条件?3. 请举例说明明火燃烧和隐火燃烧的区别。
4. 你知道哪些常见的灭火方法?分别适用于哪些场合?六、课后作业1. 写一篇小短文,谈谈你对燃烧和灭火的认识。
2. 调查家中的灭火设备,了解其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搜集一些火灾事故的案例,分析其原因和教训。
七、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对燃烧和灭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能够牢记相关知识,提高安全认识,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愿大家生活安全,健康快乐!。
燃烧与灭火教案

燃烧与灭火教案引言: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现象,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如果不加以控制,也可能带来危险。
因此,了解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对于保障我们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教案将介绍燃烧的基本原理,以及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以帮助学生掌握燃烧与灭火的知识。
一、燃烧的基本原理1. 燃烧的定义燃烧是指可燃物质在适当的条件下与氧气(或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释放能量的过程。
这一过程通常伴随着明亮的火焰、热量和烟雾的产生。
2. 燃烧的必要条件燃烧发生的必要条件是可燃物质、氧气和着火源的同时存在。
可燃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氧气是支持燃烧的必需气体,而着火源则是引发燃烧的能量来源。
3. 燃烧的过程燃烧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点火、传播和燃烧。
- 点火:当着火源的能量超过可燃物质的点火温度时,燃烧就开始了。
点火温度是指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热源的情况下自燃所需的最低温度。
- 传播:一旦点火发生,燃烧会通过传导、对流和辐射的方式迅速传播。
传导是指热量通过可燃物质内部的分子传递;对流是指热量通过热气体的对流传递;辐射是指热量通过能够传递电磁辐射的空间传递。
- 燃烧:燃烧是指可燃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水、二氧化碳等物质。
同时,燃烧也会产生大量的热能和光能。
二、灭火方法在燃烧发生时,我们需要采取措施迅速灭火以避免火势扩大和其他危险的发生。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
1. 绝缘灭火法绝缘灭火法是利用隔绝燃烧物与空气接触,使其失去燃烧所需的氧气而灭火的方法。
例如,可以使用阻燃毯或湿毛巾包裹可燃物质,阻止其与氧气接触从而灭火。
2. 隔离灭火法隔离灭火法是利用物理屏障隔离燃烧物和可燃物质,阻止火势蔓延的方法。
例如,可以使用防火墙或防火门将燃烧区域与其他区域隔离开来,以保护人员的安全。
3. 抑制灭火法抑制灭火法是利用灭火剂抑制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反应,从而扑灭火势的方法。
常见的灭火剂包括二氧化碳、干粉灭火器和泡沫灭火器。
这些灭火剂可以通过抑制燃烧所需的氧气、降低燃烧物表面的温度或阻断燃烧链传递来灭火。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导学案一、导学目标本节课主要讲解燃烧和灭火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燃烧过程中的三要素和灭火原理,培养学生正确的火灾预防和灭火技能。
二、导学内容1.燃烧的基本概念2.燃烧的三要素3.灭火的基本原理4.灭火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三、学习重点1.燃烧的三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2.理解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术语3.熟悉常见的灭火器种类和使用方法四、学习方法1.理论学习:仔细阅读教材相关内容,重点理解概念和原理,关注关键词和术语。
2.实践操作:通过观察和模拟实践,培养正确的火灾预防和灭火技能。
3.合作探究:与同学合作,讨论燃烧和灭火的相关问题,共同学习和进步。
五、学习过程1. 燃烧的基本概念燃烧是指物质在氧气参与下释放出大量能量的化学反应过程。
燃烧一般包括火焰、烟雾、光热、有毒气体等现象。
2. 燃烧的三要素燃烧的三要素是指燃料、助燃剂和氧气这三个必备条件。
缺一不可,只有三者同时存在且处于一定比例下,燃烧才能发生。
•燃料:能够燃烧的物质,如木材、油、纸张等。
•助燃剂:提供火焰的热量和氧气的物质,常见的助燃剂有空气、氧气和氯气等。
•氧气:燃烧必备的气体,常见的来源是空气中的氧气。
3. 灭火的基本原理灭火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消灭火源或降低温度,使燃烧无法继续进行的过程。
•压制:利用灭火器或水源将燃料上方的氧气隔离,使燃料无法继续燃烧。
•冷却:利用灭火器或水源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使其无法维持燃烧状态。
•隔离:将火源所在区域与其他可燃物隔离,防止火势蔓延。
4. 灭火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常见的灭火器种类有水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
不同的灭火器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火源。
•水灭火器:适用于燃烧物为固体物质的火源,使用时要注意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以免受到喷射的热量和蒸汽伤害。
•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电器设备、液体燃料等引起的火源,喷射时要注意避免触发电器等设备,以免发生二次事故。
燃烧与灭火学案

《燃烧与灭火》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燃烧是一个化学反应2、掌握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学习重点:1、掌握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 2、促进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学习难点:1、燃烧的实质 2、可燃物质的着火点学法指导:讨论法、实验探究法教学过程:知识连接:①:燃烧的定义:燃烧是与空气中的发生的的、的反应。
①物质具有②:燃烧的三个条件:②可燃物与接触③温度必须①隔绝燃烧物与氧气的接触。
燃烧方法有等。
③:灭火的原理及方法:②降温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方法有等。
③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
方法有等。
①增加氧气的浓度④促进燃烧的的方法:具体方法是。
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具体方法是。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课本上所说的燃烧是狭义的,实际广义上的燃烧不一定都是与氧气反应,如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①燃烧一定发光、放热,但不一定产生火焰;②有些燃烧产生烟、有些燃烧产生雾、有些燃烧产物有刺激性气味;2、可燃物的着火点也叫燃点。
①纯气体燃料的着火点在常温、常压下是固定不变的;②液体燃料的着火点与液体的雾化程度有关;③固体燃料的着火点与固体的分散程度有很大关系;不论哪种状态,对某一特定燃料来讲它的着火点是一定的,不会改变。
典型训练:1.要将桌上燃着的酒精扑灭,宜采取的措施是 ( )A.用水泼灭 B.投入冰块冷却降温 C.用湿抹布或沙子盖灭D.用扇子搧灭2、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B.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D.用灯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当堂检测:1、消防人员常用高压水枪灭火,水在灭火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使火熄灭C、使大火与空气中的氧气隔绝D、水分解出不能助燃的气体使可燃物隔绝氧气2、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起火,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工作中作出了贡献,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A、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B、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C、设法阻止石油喷射D、设法降低油井口的温度3、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杆易熄灭,其原因是()A、火柴杆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杆着火点高C、火柴杆潮湿,不易点燃D、火柴杆接触氧气少4、1995年12月8日,在克拉马依特大火灾中有288名中小学生葬身火海,灾难震惊全国。
八年级化学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导学提纲(无答案) 鲁教版

课题:燃烧与灭火﹝导学提纲﹞【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燃烧发生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
2、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分析,学会从化学反应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3、通过对乙炔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条件的探究,知道促进燃烧的方法。
4、①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人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很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②通过本节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安全用火的意识,学习简单的灭灭技能和一定的自救方法。
【导学提纲】一、灭火的原理1、燃烧的条件:【友情提示】:①着火点是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是物质具有的性质,一般不能改变。
②木条的着火点约为:320 ℃煤块的着火点约为:650℃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400℃—500℃你的猜想是:猜想一:物质要有可燃性(具有可燃物)猜想二:猜想三:老师给你下列物品你能否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木条、石子、煤块、两支蜡烛、烧杯、酒精灯、火柴结论与反思: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对燃烧的条件有什么新的认识?【跟踪练习】1、判断:①燃烧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②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③所有物质都能发生燃烧反应。
()④用冷水灭火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2、依据燃烧的条件可知,灭火的方法主要有三种:A隔离可燃物;B隔绝空气或氧气;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下列灭火措施是利用了哪一种灭火方法?请用序号填空。
⑴厨房油锅着火后用锅盖盖上。
()⑵扑灭森林大火时设置隔离带。
()⑶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
()⑷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
()⑸将沙土盖在燃匠化学药品上扑灭火焰。
()二、促进燃烧的方法促进燃烧的方法:(1)(2)【知识反馈】基础再现:1、燃烧: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的剧烈的反应。
2、燃烧的条件:3、灭火:原理:破坏的条件,使停止。
方法:①清除或使与其它未燃物隔离。
②隔绝(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以下。
4、促进燃烧的方法:①增大②增大能力提高:1、炒菜锅中的油被引燃后,最佳的灭火方式是()A、使用灭火器B、撒上沙土C、盖上锅盖D、浇水2、汽油属于易燃物,敞口放置一瓶汽油,虽然与空气接触,但并未燃烧,这是由于()A、汽油具有挥发性B、汽油的着火点较低C、与汽油接触的氧气少D、周围环境温度低于其着火点3、烧柴草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A、可以降低着火点B、散热的速度快C、木柴是可燃物D、使柴草与空气充分接触4、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燃烧的定义和特征;
2. 掌握燃烧的条件和过程;
3. 了解常见的灭火方法和原理。
二、预习问题:
1. 什么是燃烧?有哪些特征?
2. 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3. 燃烧的过程是怎样的?
4. 常见的灭火方法有哪些?它们的原理是什么?
三、课前预习:
1. 阅读课实情关内容,了解燃烧的定义、特征和条件;
2. 查找资料,了解常见的灭火方法及其原理;
3. 思考在平时生活中如何预防火灾。
四、教室进修:
1. 燃烧的定义和特征:
- 燃烧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通常伴同着火焰、热量和光线的开释;
- 燃烧的特征包括有色有味、放热放光、燃料消耗、氧气消耗等。
2. 燃烧的条件和过程:
- 燃烧需要燃料、氧气和着火点三个基本条件;
- 燃烧过程包括引燃、燃烧和燃尽三个阶段。
3. 常见的灭火方法和原理:
- 常见的灭火方法包括灭火器、水、泡沫、二氧化碳等;
- 灭火的原理主要是剥夺燃烧所需的条件,如剥夺氧气、冷却燃料等。
五、课后作业:
1. 思考并总结燃烧的过程及其条件;
2. 调查灭火器的种类和应用方法;
3. 思考在家庭、学校或其他处所如何预防火灾。
六、拓展延伸:
1. 观察周围的物质,了解其是否易燃易爆;
2. 参观消防局或消防展览馆,了解更多关于火灾防范和灭火的知识;
3. 参与灭火演习或模拟火灾逃生演练,提高自救能力和应急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燃烧和灭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能够牢记安全第一,提高火灾防范认识,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导学案(第一课时)一、研究目标1.理解燃烧的定义、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研究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研究难点:灭火的方法。
二、自主研究一)燃烧的实质燃烧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现象,但你知道燃烧的实质是什么吗?请回忆以前所做的常见物质的燃烧实验并填写下表。
可燃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现象硫S + O2 → SO2 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木炭 C + O2 → CO2 燃烧产生火焰和灰烬铁丝4Fe + 3O2 → 2Fe2O3 燃烧产生火花和铁锈联系上表和课本,我们可以知道燃烧通常是指物质与氧气反应放出热能的过程。
二)燃烧的条件1.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7—1”,并讨论。
在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请你解决以下问题: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将一小石块和一小木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燃着的两支蜡烛中的一支用烧杯罩住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氧气将一小木条和一小纸片在酒精灯上加热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2.猜想:1)燃烧需要有可燃物。
2)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3)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3.通过实验进行探究: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及水中的白磷的现象:通入氧气之后,水中白磷的现象:4)实验分析:实验操作可燃物是否达到着火点是否与氧气接触是否燃烧1) 铜片上的白磷白磷粉末是是2) 铜片上的红磷红磷粉末是是3) 热水中的白磷白磷条否是4) 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白磷条是是5)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和达到着火点。
思维拓展:4.上图演示实验与课本129页的实验有何不同?哪个实验更好?其主要优点是什么?5.根据课本129页表7-1分析,为什么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柴?6.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盛满水的纸杯,一直到水沸腾而纸杯完好无损。
请解释这一现象。
精讲点拨:1.通常所说的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反应放出热能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提纲
第六单元燃料及燃烧
第一课时燃烧与灭火
[学习目标]
1、从化学反应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知道通过控制燃烧的条件就能达到促进燃烧和防火、灭火的目的。
3、了解一氧化碳的中毒原理和预防方法。
[重难点]
燃烧的条件及灭火原理。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展示图片)
火是光明的使者,火是热量的源泉,火花是跳动的美,火星是流动的美,火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和食物。
二、学生交流、总结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你能例举出你所知道的燃烧现象吗?
1. _________________
2.
3. _________________
4.
5. ……
总结:燃烧是的化学反应。
三、结合生活经验猜测发生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1. _________________
2.
3. ______
四、实验探究、总结物质燃烧的条件
探究1: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蘸有酒精和水的棉球,观察燃烧情况探究2:分别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倒扣烧杯罩住,观察实验现象
探究3:同时点燃一支小木条和一小块木炭,看哪个易燃烧,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
物质燃烧的条件:1. _________________ __ ,
2. _________________ __ ,
3. _________________ __ 。
(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
五、活动天地:促进燃烧的方法
你能对下列现象做出解释吗?由此你能总结出采取哪些方法能促进可燃物的完全燃烧?
1.工厂烧锅炉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粉末。
2.化油器将汽油喷成雾状,进入内燃机气缸。
3.用煤炭烧锅炉时,要用鼓风机不断往锅炉中吹入空气。
4.家庭用的煤通常要加工成蜂窝煤。
5.在空气中加热铁丝时,铁丝不会燃烧;如果在纯氧中加热铁丝,就会火
星四射,剧烈燃烧。
总结:促进燃烧的方法 1. _________________ __ ,
2. ______________ ___ 。
六、多识一点:一氧化碳的中毒及预防
燃料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
在氧气供给充分时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若氧气供给不足,燃烧产物中含有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
此外,在高温下,炽热的碳与可使二氧化碳转变成一氧化碳,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
在通风不良的室内使用煤炉时,因空气不足会产生一氧化碳。
另外,煤气泄露或燃料气体的不完全燃烧等都会产生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的气体,当它随呼吸进入人体血液后,会使人中毒.
展示一氧化碳中毒的视频
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冬天用煤炉取暖时,要______________
确保安全。
七、展示图片
火从天使变成恶魔,就会露出狰狞的面目,无情地扼杀生命,肆虐地摧毁文明。
实验探究与思考:“熄灭燃烧的蜡烛的方法”
利用所给仪器用品,你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熄灭燃烧的蜡烛呢?(烧杯、胶头滴管、水、石棉网、沙子、剪刀、等)并思考你所采用的方法,应用的灭火原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总结:燃烧的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对照
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
1.
2.
3.
八、练习与实践
1.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A.纸比煤接触面积大
B.纸比煤着火点高
C.纸比煤的密度小
D.纸比煤着火点低
2.夜间发现液化石油气泄露时,应采取的紧急措施是()
A.向室内喷水,溶解液化石油气,防止其燃烧
B.开灯,仔细检查泄露源
C.打开所有门窗通风,关闭气源阀门
D.打电话报警,并请维修人员前来维修
3.今年国庆节期间,黑龙江黑河市连续发生多起森林火灾。
消防官兵不可
能采用的方法是()
A.飞机空中喷洒干冰
B.用高压水枪喷水
C.降低树木的着火点
D.设置防火隔离带
4 、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物的安全要求是( )。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
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和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一辆货车上运送
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内吸烟
D.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
5、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
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
曹军的木船是______,木船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
灭火工作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
A.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B.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C.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D.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7、科学探究题:某活动小组的学生,对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取决于哪
些因素,提出以下假设:——取决于氧气的浓度;二取决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请你选择其中一种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并填写下列实
九、作业
1、家庭趣味实验——“纸锅”烧水,并解释原理。
2、查一查学校、你家的住宅区灭火器的种类及适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