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疗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手法复位配合夹板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分析

手法复位配合夹板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分析

手法复位配合夹板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分析卜献忠【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固定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研究组实施中医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随访6~12个月,评价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疗效优23例,良10例,差1例,优良率97.1%(33/34);对照组疗效优21例,良12例,差1例,优良率97.1%(33/34).两者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及随访期间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满意,安全性较好.【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5(009)024【总页数】2页(P62-63)【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疗效【作者】卜献忠【作者单位】450044 河南省球类运动管理中心医务室【正文语种】中文肱骨髁上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关节损伤之一,该病多见于6~13岁儿童,发病率较高,占肘部骨折的30%~40%[1,2]。

肱骨髁上骨折多合并周围重要组织如桡动脉、正中神经损伤,伴肘关节畸形,如不及时给予有效处理多可导致前臂缺血性肌肉挛缩和肘内翻畸形,预后不佳。

因此,探讨分析正确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对本院部分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中医手法复位并小夹板固定治疗,效果优良,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4年4月收住本院的68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完整临床资料,其中男46例,女22例;年龄5~12岁,平均年龄(7.4±2.6)岁;均为闭合性损伤,经影像学检查显示均为伸直型骨折;受伤至入院时间0.5~12.0 h,平均时间(2.3±3.7)h;查体未见明显神经、血管损伤征象。

三种方式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回顾性分析

三种方式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回顾性分析

临床医学青春期健康75三种方式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回顾性分析马 波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 甘肃 天水 741000【摘要】目的:研究三种方式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90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手法复位石膏固定组(A 组)、手术切开复位克氏钉固定组(B 组)、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钉固定组(C 组),每组各30例。

对比三种方式治疗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恢复指标、肘关节活动度、Baumann 角(肱骨外髁骺板线与肱骨干纵轴线之间的夹角)和提携角、Mayo 肘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情况。

结果:A 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B 组为83.33%,C 组为90.00%,C 组疗效最好(P <0.05);C 组患者手术或治疗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B 组和A 组(P <0.05);C 组患者肘关节伸直、屈伸活动度高于A、B 组;C 组患者Baumann 角、提携角与A 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与B 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C 组患者治疗后Mayo 肘关节功能总分高于A、B 组(P <0.05);C 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A、B 组(P <0.05)。

结论: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钉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效果更好,更具推广价值。

【关键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切开复位;克氏钉固定肱骨髁上骨折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5~12岁的儿童多见,Volkmann 缺血性肌挛缩或肘内翻畸形为治疗后常见并发症,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避免并发症发生,但是肘内翻畸形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因此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法都应该重视并发症的预防[1]。

该病常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手术切开复位克氏钉固定、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钉固定等方法治疗。

本文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于本院收治的90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观察三种方式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报道如下。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60例疗效分析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60例疗效分析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60例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分析60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提高肱骨髁上骨折手法整复和外固定治愈率,降低并发症。

方法收集我院60例伸直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采用“拔伸牵引旋转捺正前顶后拉屈肘”方法整复石膏外固定。

结果经6~24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骨折全部愈合,无肘内翻畸形,优45例、良10例、可5例,优良率达到91.67%。

无一例需手术矫治。

讨论手法整复和外固定的治疗伸直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安全可靠、疗效好。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疗效肱骨髁上骨折大多为伸直型,Gartland将其分为3型:Ⅰ型,无移位;Ⅱ型,有移位,但后方骨皮质相连;Ⅲ型,完全移位。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病,约占小儿肘部骨折的50%~60%,10岁以下的儿童尤为多发。

肱骨髁上骨折,分伸直型和屈曲型,以伸直型为多,约占90%左右目前治疗方法很多,治疗不当常会遗留肘内翻畸形,影响患儿的肘关节外观,文献报道肘内翻发生率为9%~57%。

床上多数可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优点是方法简单,骨折愈合快,功能影响小。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治疗我院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2~14岁。

其中尺偏型34例,桡偏型26例。

受伤至就诊时间:最短1h,最长7天经6~24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

1.2治疗方法在臂丛麻醉下,试行复位,注意纠正肱骨髁向尺侧的成角和移位透视下复位满意后长臂石膏托固定。

前臂于屈肘90°位,尺偏型前臂旋前位固定,桡偏型旋后固定。

如肿胀严重,则不必强求90°位,以防止肱动脉受压造成前臂缺血性肌挛缩。

复位、固定完成后常规检查桡动脉搏动及正中、尺、桡神经支配的手部运动、并注意观察末梢血液循环及感觉,7~10天后复查X线片,及时调整移位及换石膏。

固定3~4周后根据复查X线片拆除石膏功能锻炼。

1.3疗效标准根据邱耀元等的评分标准,双侧肘关节活动比较,从肘关节的伸屈功能和外形两方面进行疗效评价治疗结果分为优:肘关节伸曲活动受限<10°,肘内翻<5°良:肘关节伸曲活动受限11°~20°,肘内翻6°~10°可;肘关节伸曲活动受限21°~30°,肘内翻10°~15°差;肘关节伸曲活动受限>30°,肘内翻>15°。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初探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初探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方法初探我院自1989年1月~1995年2月,共收治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133例,分别采用三种不同方法予以复位,现将治疗结果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33例中男87例,女46例;年龄5~13岁;车祸伤34例,压砸伤21例,坠落伤78例;按陆氏对骨折分型标准:伸展型24例,伸展尺偏型66例,伸展桡偏型30例,屈曲型13例;合并血管损伤6例,神经挫裂伤11例,V olkmam缺血性挛缩2例,合并其它部位骨折,脱位16例;受伤距就诊时间:伤后4~12小时15例,伤后13~24小时92例,25小时以上26例。

其中1例因车祸伤合并休克,腹腔脏器重度损伤,在当地延误时间长,抢救不及时而在送入我院5小时后死亡。

2治疗方法2.1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47例,均为肿胀不明显,就诊时间短的骨折患者。

其中,伸展型14例,伸展尺偏型16例,伸展桡偏型14例,屈曲型3例。

伸展型及伸展尺偏,桡偏型。

手法复位方法:患儿仰卧,助手握患肢上臂,术者两手握腕部,先顺势拔伸,再在伸肘位充分牵引2~3分钟,以纠正重叠及旋转移位。

整复伸展尺偏型骨折时,术者一手拇指按在内上髁处,把远端推向桡侧,其余四指将近端拉向尺侧,同时,用手掌下压,另一手握患肢腕部,在持续牵引下徐徐屈肘。

这样,尺偏或桡偏和向后移位,同时可以矫正。

若为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术者以上述手法拔伸牵引后,纠正侧方移位。

然后,以一手鱼际抵于骨折远侧端(肘窝部),另一手鱼际抵于近侧骨折端的上方背侧。

两手对挤加压并将肘关节伸展大于90°即可复位。

骨折复位满意后,采用杉木皮小夹板外固定。

伸展型肱骨髁上骨折固定肘关节屈曲90°~120°位置三周。

夹板长度应上达三角肌中上部水平,内外侧夹板应下达(或超过)肘关节,前侧板下至肘横纹,后侧板远端呈向前弧形弯曲,并最好嵌有铝图钉,使最后一条布带斜跨肘关节扎缚而不致滑脱。

为防止骨折远端向后移及防止肘内翻,可酌情在患肢鹰嘴后方和骨折远、近端内外侧加入梯形垫或塔形垫。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疗效分析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疗效分析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报告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经验。

方法:我科对2009年5月到2014年6月收治的200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病例,采用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尺骨鹰嘴垂直悬吊牵引、闭合穿针治疗,按照 Gartland骨折分类方法,根据 Flynn评分系统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经过对200例患儿随访 ,随访时间 6~24 (平均 12)个月。

石膏托固定发生4例肘内翻,无一例发生Volkmann 挛缩和骨化性肌炎。

结论: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方法简单,疗效可靠,还避免了手术感染及二次手术取内固定。

传统治疗方法只要使用得当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均能取得满意疗效,在临床工作中仍为首选。

【关键词】肱骨髁上骨折;石膏外固定;儿童;尺骨鹰嘴;悬吊牵引【中图分类号】R683. 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210-02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常见的一种损伤,占儿童常见骨折的第二位。

约占儿童肘部骨折的60%。

髁上骨折不仅常见而且经常有合并症发生。

对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多采用保守治疗,但远期肘内翻畸形的发生率较高。

因此选择一种适合于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又能减少并发症的治疗方案在临床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对我科收治的200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分别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尺骨鹰嘴垂直悬吊牵引、闭合穿针治疗, 对三种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00例进行抽样随机选取,男125例,女75例;年龄2.5~10岁,平均6.2岁,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

伸直型150例,屈曲型50例;按分型:Ⅱ型101例,Ⅲ型99例。

有神经损伤2例。

患肢肿胀特别严重4例(Ⅲ型,均为外院进行反复手法复位没有成功,造成软组织严重损伤)。

病例选择标准:从受伤到前来就诊不超过1周(排除病理性骨折)。

患儿所接受的治疗方法:分为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尺骨鹰嘴垂直悬吊牵引、闭合穿针治疗 ,各组发病年龄、性别及骨折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表1)。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的治疗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10月~2008年11月的30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保守治疗组(15例)和手术治疗组(15例),分别采取保守手法复位和手术治疗,对期治愈和好转率进行比较,并对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

结果:手术治疗组治愈率同对照组比较,效果明显优于手法复位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发生后尽快的手术治疗,对骨折的愈合和并发症的预防有着积极的作用,预后较好。

【关键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效果分析肱骨髁上骨折(supracondylar fracture of the humerus)是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的骨折,以5~12岁儿童多见,约占小儿肘部骨折的30%~40%[1-2],在儿童骨折中所占比例较高。

若处理不当,可造成前臂的缺血性肌肉挛缩,导致爪形手畸形或肘内翻畸形。

并且骨折发生时的并发症也较多,如血管、神经损伤等[3],故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急需临床的进一步探讨研究。

现就我院2007年10月~2008年11月收治的30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治疗经验,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10月~2008年11月于我院治疗的30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将患儿分为手法复位组和手术组。

每组各15例患儿。

所有患儿均为外界暴力所致骨折。

其中手法复位组的15例患儿,男性7例,女性8例,最大14岁,最小5岁,平均(8.1±1.1)岁,伸直型骨折9例,屈曲型骨折6例;手术治疗组的15例患儿男性8例,女性7例,最大13岁,最小6岁,平均(7.9±1.3)岁,伸直型骨折8例,屈曲型骨折7例。

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及骨折方式上经统计学分析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儿治疗前的基本情况比较,见表1。

1.2 治疗方法:手法复位组治疗方法[4]:手法复位,外固定。

中西结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

中西结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

中西结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对中西结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

方法:于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之间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中随机抽取11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各55例,对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对实验组患儿给予中西结合治疗,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

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人数为54(98.18)例,多于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人数47(85.45)例,进行治疗前,两组患儿改良HSS肘关节评分无显著差异,进行治疗后,两组患儿改良HSS肘关节评分均发生改善,但实验组患儿改良HSS肘关节评分高于患儿,组间对比P均<0.05,差异明显。

结论:对小儿肱骨踝上骨折患儿采用中西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和改良HSS肘关节评分,有利于促进患儿的预后和成长,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关键词:中西结合;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本次研究将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之间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中随机抽取11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现在进行如下报道。

1.研究资料与方法1.1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本次研究将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之间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中随机抽取11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诊断标准,并且其家属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

采用抽签的方式将11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

实验组中,男性患儿和女性患儿的数量分别为37例和18例,年龄范围是4岁——13岁,平均(9.2±2.1)岁;对照组中,男性患儿和女性患儿的数量分别为35例和20例,年龄范围是5岁——14岁,平均(8.4±3.0)岁。

本次研究已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且全部研究对象各方面基本资料P均>0.05,能够进行对比。

1.2治疗方法对对照组患者和实验组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中西结合治疗,方法如下:1.2.1常规治疗①指导患儿保持仰卧姿势,两名治疗人员分别握住患儿的上臂及手腕进行对抗牵引,使发生重叠的骨折部位得到纠正,若患儿远端存在旋前畸形问题,则应在进行牵引之前将前臂下向后进行旋转,使手臂的位移和旋转能够得到纠正,治疗人员由患儿肘后部位向前推动尺骨鹰嘴,同时另一治疗人员在牵引下对患儿肘部进行缓慢屈曲,在对患儿骨折部位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连续进行3——5次屈曲活动;②在治疗人员的牵引下对骨折部位进行固定,注意前夹板的位置应该位于患儿三角肌下缘与肘关节进行连接的位置至肘尖2cm以内;后夹板的位置应该位于患儿三角肌下缘与肘关节进行连接的位置至鹰嘴2cm以内,将夹板的上段和中段扎好之后,使用长布带将患儿的肘尖外侧和下侧捆扎成为“8”字形,再将钢托折成需要的形状对患儿进行固定。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90例临床治疗分析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90例临床治疗分析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90例临床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收治的9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结束后度所有患儿进行1年的随访观察,观察组患儿治疗优良率为95.5%,对照组患儿治疗优良率为71.1%,两组对比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在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明显,且治疗时间短,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1-0096-02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儿童常见骨折,目前在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有多种,本次研究就是对我院的90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分别进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和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

详细情况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收治的90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所有患儿均符合肱骨髁上骨折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45例患儿,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2岁~13岁,平均年龄为(6.4±2.1)岁;对照组45例患儿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3岁~14岁,平均年龄为(7.2±1.7)岁。

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对照组患儿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固定术进行治疗,详情如下:首先对患儿进行全身麻醉,是患儿处于仰卧状态,然后在肘后和肱三头肌腱进行切口,使骨折处及侧方后方暴露,进行骨折复位,复位结束后用克氏针进行内固定,结束后进行清洗切口,并缝合,最后根据病情的变化进行适当的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种疗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吉林省桦甸市人民医院骨外科132400
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在儿童肱骨踝上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肱骨踝上
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患儿平均分为A、B、C组,分
别对其采用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法、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法、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法,然后就三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综合性比较。

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三组患者治疗优良率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在肘内翻和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儿童肱骨踝上骨折的临床治疗中,研究所选的三种方法治疗效果相当,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儿的骨折类型科学的选择治疗方法。

关键词:三种疗法;肱骨踝上骨折;临床效果
结合已有的临床研究资料来看,儿童肱骨踝上骨折是临床上发生率比较高的儿童骨折类型[1];目前临床上关于该疾病的治疗主要包括切开复位交
叉克氏针固定治疗、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和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治疗;基于此,我院就以60例患儿进行实例研究,深入探讨三种治疗方法在儿童肱骨上踝骨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研究取得一定的收获,现将研究过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1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肱骨踝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39例,女性患儿21例,患儿平均年龄
(8.1&plusmn;2.8)岁;致伤原因主要包括:摔落伤19例,坠落伤41例;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60例患儿平均分为A、B、C组,三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比
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A组:本组患儿行闭合复位石膏固定法进行治疗,具体方法为:借助拔伸牵引的方法对患儿前后侧方的移位进行矫正,然后采用旋前方法或旋后方法对旋转移位进行矫正[2],复位操作完成后对患儿行X线监测以观测其复位情况,然后进行石膏固定;治疗完成后3~4周左右的时间再次对患儿行X线片检查,根据患儿的恢复情况对其行去石膏及肘关节康复性锻炼。

B组:本组患儿行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法进行治疗,复位方法与A组患儿完全一致,复位环节完成后再对其行交叉克氏针固定。

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传入克氏针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避免尺神经并将克氏针的末端折弯后留于患儿的皮外,最后进行无菌包扎和石膏固定;治疗完成3~4周对患儿行X线片复查,患儿愈合情况良好可将克氏针拔除。

C组:本组患儿行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法进行治疗,首先将患儿置于仰卧位行全身麻醉,麻醉生效后,从后正中入路切断肱三头肌,将血肿完全清除后进行复位[3],然后进行交叉克氏针固定,同样将克氏针折弯后留于患儿体外,最后进行包扎和石膏固定;治疗完成3~4周后,对患儿行X线片复查,患儿愈合情况良好可将克氏针拔除。

1.3疗效评定标准
研究将治疗效果分为4个级别:(1)差,肘关节屈伸减少>15&deg;,携带角减少>15&deg;;(2)一般,肘关节屈伸减少11&deg;~15&deg;,携带角减少11&deg;~15&deg;;(3)良,肘关节屈伸减少6&deg;~10&deg;,携带角减少5&deg;~10&deg;;(4)优,肘关节屈伸减少0&deg;~5&deg;,携带角减少
0&deg;~5&deg;。

1.4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加以分析,使用(?x&plusmn;s)表示本实验的计量资料,并应用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三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A组患者(n=20)治疗优9例(45.00%),良6例(30.00%),一般4例(20.00%),差1例(5.00%),优良率为75.00%;B组患者(n=20),治疗优6例(30.00%),良10例(50.00%),一般3例(15.00%),差1例(5.00%),优良率为80.00%;C组患者(n=20)治疗优11例(55.00%),良5例(25.00%),一般2例(10.00%),差2例(10.00%),优良率为80.00%,治疗效果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2.2肘内翻及神经损伤发生率对比
A组患者中发生4例肘内翻(20.00%),1例神经损伤(5.00%);B组患者中发生2例肘内翻(10.00%),3例神经损伤(15.00%);C组患者中发生3例肘内翻(15.00%),2例神经损伤(10.00%);三组患者由于手术方式的不同,肘内翻与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结合本次研究来看,我们在研究中选取了儿童肱骨踝上骨折最常见的三种治疗方法,从研究结果来看,三组患者在治疗优良率以及肘内翻和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上均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三种治疗方法均有各自的优点;首先,闭合复位石膏固定具有操作简单、肘关节功能恢复快的优势[4],但不足之处在于患者出现再次移位的可能性比较高;克氏针交叉固定则有效的避免了对患儿肌肉及周围组织的损伤,创伤较小[5];而对于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的患儿则应该选择切开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进行治疗;从这里我们也得出研究结论,单纯的对三种治疗方法进行临床效果的评定缺乏客观性,在临床实践中,应该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治疗方法,才能保证治疗效果并降低肘内翻和神经损伤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黄卫能,唐际存.经肘后肱三头肌腱内外侧入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4,5(10):698-700.
[2]谢泽翌.闭合手法复位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5,5(12):168-170.
[3]吴银生.伸肘外翻位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的临床研究[D].福建中
医学院,2012,2(12):110-112.
[4]李索,周细江.改良尺骨鹰嘴双向牵引配合即刻功能锻炼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
折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7(10):144-146.
[5]崔树森.三种昂发治疗儿童肱骨踝上骨折的疗效[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13):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