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沉池设计
二沉池设计计算讲解

二沉池设计计算本设计采用机械吸泥的向心式圆形辐流沉淀池,进水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
1.沉淀时间1.5~4.0h ,表面水力负荷)/(5.1~6.023h m m ∙,每人每日污泥量12~32g/人·d ,污泥含水率99.2~99.6%,固体负荷)/(1502d m kg ∙≤2.沉淀池超高不应小于0.3m3.沉淀池有效水深宜采用2.0~4.0m4.当采用污泥斗排泥时,每个污泥斗均应设单独闸阀和排泥管,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倾角,方斗宜为60°,圆斗宜为55°5.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h 的污泥量计算,并应有连续排泥措施6.排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200mm7、当采用静水压力排泥时,二次沉淀池的静水头,生物膜法处理后不应小于1.2m ,活性污泥法处理池后不应小于0.9m 。
8、二次沉淀池的出水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1.7L /(s·m)。
9、沉淀池应设置浮渣的撇除、输送和处置设施。
10、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宜为6~12,水池直径不宜大于50m 。
11、宜采用机械排泥,排泥机械旋转速度宜为1~3r /h ,刮泥板的外缘线速度不宜大于3m /min 。
当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时也可采用多斗排泥。
12、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宜为0.5m ;机械排泥时,应根据刮泥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
13、坡向泥斗的底坡不宜小于0.05。
2.2设计计算设计中选择2组辐流沉淀池,每组设计流量为0.3253m 。
1、沉淀池表面积2'max 7805.12360065.0m nqQ F =⨯⨯==式中 Q ——污水最大时流量,3m s ;'q ——表面负荷,取321.5m m h ⋅; n ——沉淀池个数,取2组。
池子直径: m FD 52.3114.378044=⨯==π 取32m 。
2、实际水面面积222'25.8044324m D F =⨯==ππ实际负荷)/(45.1322360065.0442322max h m m D n Q q ∙=⨯⨯⨯==ππ,符合要求。
二沉池的设计尺寸及维护措施

二沉池的设计尺寸及维护措施一、二沉池的尺寸设计1、 沉淀池的面积公式:A=-qq:表面负荷,二沉池的表面负荷在 1~2m3/m2. h一般设计采用1.5m3/m2.hQ:最大设计流量(m3/h )Qmax=369m3/d=15.4m3/hq=1.5m3/m2.h把上述数据代入公式Q 15.4A=Q =TT=10.27m2q 1.52、 沉淀区有效水深公式:h2=qt t:废水沉淀区的有效面积,二沉池为 1.5~2.5h 采用h2=qt=1.5X 2 = 3m3、 沉淀区长度与宽度L :沉淀池的长 B:沉淀池的宽L:B=(4~7):1 采用 L:B=5: 1设B 为x, L 为5x5x2=10.27在此处键入公式2hX=1.43m 5x=7.15B=1.43, L=5X1.43=7.154、沉淀池的容积V=HRT X Q=2h x 369m3/d=三x 369m3/d24=30.75m3 5、污泥部分所需容积设T=0.028h, S=0.5L/p・ d, N max=3666660 (人)SNT 0.5 X 366660 X 0.028 - 24V= = 0.21m31000 10006、污泥斗容积污泥底采用500mm x 500mm,上口采用400m X 3400mm,污泥斗3400 - 1000-500 - 1000oh"4= --------------- tan60° =2.51m2污泥斗容积1 1 /V1=- h"4( f1+f2+vf1f2) =- X 2.5X (0.52X 3.42+5.52 X 3.42) =11.263 3(m3)7、污泥斗以上梯形部分污泥容积设池底坡度为0.01,梯形部分高度h‘ 4=(7.15+033.4) X0.01 = 0.041(m)污泥斗以上部分污泥容积V1= 竺h‘ 4X b27.15+3.4 X 0.041 X1.43=5.28 X 0.041 X 1.43=0.318 污泥斗和梯形部分污泥容积V1+V2=11.26+0.3仁11.57(m3) >0.21 (m39、池子总高度设缓冲层高度为h3=0.5, 超高为h1=0.3m,h2=3mH二h1+h2+h3+(h‘ 4+ h"4)=0.3+3+0.5+(0.041+2.51)=3.8+2.54=6.34(m)二、二沉池的运行管理及维护措施1 、刮泥和排泥操作( 1 )刮泥通过刮泥机械将池底的污泥刮至泥斗,有的刮泥机同时将池面浮渣刮入浮渣槽。
二沉池的设计计算

二沉池设计计算之杨若古兰创作本设计采取机械吸泥的向心式圆形辐流沉淀池,进水采取中间进水周边出水.1.沉淀时间 1.5~ 4.0h ,概况水力负荷)/(5.1~6.023h m m •,每人每日污泥量12~32g/人·d,污泥含水率99.2~99.6%,固体负荷)/(1502d m kg •≤2.当采取污泥斗排泥时,每个污泥斗均应设单独闸阀和排泥管,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倾角,方斗宜为60°,圆斗宜为55°3.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h 的污泥量计算,并应有连续排泥措施4.排泥管的直径不该小于200mm7、当采取静水压力排泥时,二次沉淀池的静水头,生物膜法处理后不该小于1.2m ,活性污泥法处理池后不该小于0.9m.8、二次沉淀池的出水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1.7L /(s·m).9、沉淀池应设置浮渣的撇除、输送和处置设施.10、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无效水深之比宜为6~12,水池直径不宜大于50m.11、宜采取机械排泥,排泥机械扭转速度宜为1~3r /h ,刮泥板的外缘线速度不宜大于3m /min.当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时也可采取多斗排泥.12、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宜为0.5m ;机械排泥时,应根据刮泥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13、坡向泥斗的底坡不宜小于0.05.设计计算设计当选择2253m s .1、沉淀池概况积式中 Q ——污水最大时流量,3m s ;'q ——概况负荷,取321.5m m h ⋅;n ——沉淀池个数,取2组.池子直径:m F D 52.3114.378044=⨯==π 取32m . 2、实际水面面积 实际负荷)/(45.1322360065.0442322max h m m D n Q q •=⨯⨯⨯==ππ,符合请求. 3、沉淀池无效水深式中 t ——沉淀时间,取2h .径深比为:67.103321==h D ,在6至12之间.4、污泥部分所需容积 则L mg X R X r /900040008.01111=⨯⎪⎭⎫ ⎝⎛+=⎪⎭⎫ ⎝⎛+= 采取间歇排泥,设计中取两次排泥的时间间隔为2T h =5、污泥斗计算式中 r ——污泥斗上部半径,m ;1r ——污泥斗下部半径,m ;α——倾角,普通为60C ︒.设计中取 r =2m ,1r =1m .污泥斗体积计算:6、污泥斗以上圆锥体部分污泥容积污泥斗以上圆锥体部分体积:32221124494.213)443232(127.014.3)(12m D DD D h V =+⨯+⨯=++=π则还须要的圆柱部分的体积: 高度为:m F V h 87.025.80444.696'33=== 7、沉淀池总高度设计中取 超高0.3h m =,缓冲层高度 20.3h m =mh h h h h h H 9.673.17.087.03.00.33.054321=+++++=+++++=辐流沉淀池示意图见图4-2图4-2 二沉池高度示意图8、排泥安装二沉池连续刮泥吸泥.本设计采取周边传动的刮泥机将泥刮至污泥斗.在二沉池的绗架上设有10=i ‰的污泥流动槽,经渐缩后流出二沉池,采取渐缩是为包管中间管内污泥流速不宜过大,以利于气水分离.由于池径大于20m,采取周边传动的刮泥机,其传动安装在绗架的缘外,刮泥机扭转速度普通为1~3rad/h.核心刮泥板的线速度不超出3m/min ,普通采取1.5m/min ,则刮泥机为1.5rad/min.① 吸泥管流量二沉池排出的污泥流量按80%的回流比计,则其回流量为:本设计中拟用6个吸泥管,每个吸泥管流量为:规范规定,吸泥管管径普通在150~600mm 之间,拟选用mm d 250=,s m d Q v /63.025.014.3031.04422=⨯⨯==π,71.81000=i . ② 水力损失计算以最远一根虹吸管为最晦气点考虑,这条管路长4m ,4.0=进口ξ,0.1=出口ξ,局部水头损失为沿程水头损失为中间排泥管故中间管选择DN500,s m v 25.1=,100096.4=i泥槽内损失20.02001.05=⨯==iL h m泥由槽底跌落至泥面(中间筒内)10.06=h m ,槽内泥高10.07=h m.则吸泥管路上总水头损失为③ 吸泥管安插所以,6根吸泥管延迟经均匀安插.9、二沉池进水部分计算二沉池进水部分采取中间进水,中间管采取铸铁管,出水端用渐扩管.为了配水均匀,岩套管四周设一系列潜孔,并在套管外设稳流罩.(1)进水管计算当回流比80%R =时,单池进水管设计流量为进水管管径取为mm D 9001=则 流速:s m A Q v 92.09.014.3585.0421=⨯⨯== 当为非满流时,查《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经常使用材料知:流速为1.43m s .(2)进水竖井计算进水竖孔直径为mm D 20002=进水竖井采取多孔配水,配水口尺寸为m m 5.15.0⨯,共设8个沿井壁均匀分布; 流速为:()2.0~15.013.065.15.0585.01<=⨯⨯==s m A Q v ,符合请求 孔距为:m D l 285.0665.014.30.2665.02=⨯-⨯=⨯-=π 设管壁厚为0.15m ,则(3)稳流罩计算稳流筒过流面积 v Q f 进=式中 v ——稳流筒筒中流速,普通采取s m 02.0~03.0. 设计中取s m v 03.0=稳流筒直径10、 二沉池出水部分设计① 集水槽的设计本设计考虑集水槽为矩形断面,取底宽=b 0.8m ,集水槽距外缘距池边0.5m ,集水槽壁厚采取0.15m ,则集水槽宽度为:10.1215.08.0=⨯⨯m.设计中采取Q Q α=',其中α——平安系数,取1.5,得集水槽内水流速度为:s m F Q v 87.07.08.04875.0'=⨯==s m 4.0> 符合请求. 采取双侧集水环形集水槽计算,槽内起点水深为槽内起点水深为式中 k h ——槽内临界水深,m ;α——系数,普通采取1.0.校核如下:是以,设计取槽内水深为0.7m ,取超高0.3m ,则集水槽总高为0.13.07.0=+m.集水槽水力计算湿周: m h b X 2.27.028.02=⨯+=+=水力半径: m X W R 255.02.28.07.0=⨯== 水流坡度: %079.0255.0013.087.0232232=⎪⎪⎭⎫ ⎝⎛⨯⨯=⎪⎪⎭⎫ ⎝⎛=--vnR i 则沿程水头损失为:m il h 077.083.97%079.01=⨯==局部按沿程水头损失的30%计,则集水槽内水头损失为:()m h h 1.0077.03.13.011=⨯=+=② 出水堰的计算二沉池是污水处理零碎中的次要构筑物,污水在二沉池中得到净化后,出水的水质目标大多已定,故二沉池的设计相当次要.本设计考虑到薄壁堰不克不及满足堰上负荷,故采取︒90三角堰出水.如图5-3所示.图5-3 三角堰示意图LQ q qh L L L bL n nQq ==+===052217.0 式中 q ——三角堰单堰流量,s L ;Q ——进水流量,s m 3;L ——集水堰总长度,m ;1L ——集水堰外侧堰长,m ;2L ——集水堰内侧堰长,m ;n ——三角堰数量,个;b ——三角堰单宽,m ;h ——堰上水头,m ;0q ——堰上负荷,()m s L ⋅.设计中取m b 16.0=()m L 48.10014.325.0331=⨯⨯-=()m L 456.9514.328.025.0332=⨯⨯-⨯-=m L L L 936.195456.9548.10021=+=+=6.122416.0936.195===b Ln 取1225个s L n Q q 265.012251000325.0=⨯==m q h 027.03.07.07.05252=⨯== ()m s L L Qq ⋅=⨯==66.1936.1951000325.00介于()m s L ⋅9.2~5.1之间,符合请求.考虑自在跌水水头损失0.15m ,则出水堰总水头损失为:m 181.015.0031.0=+出水槽的接管与消毒接触池的进水渠道相连,出水管管径为mm DN 900,流速为:244Q v D π==⋅s m 96.09.014.34431.242=⨯⨯⨯ 当为非满流时,查《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经常使用材料知:流速为1.43m s .出水直接流入消毒接触池的进水渠道;集配水井内设有超出闸门,以便超出.。
二沉池设计汇总范文

二沉池设计汇总范文二沉池是水处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用于去除悬浮物、沉淀物和重力分离物质。
在水处理过程中,二沉池的设计非常关键,可以有效地提高水质处理效果,降低操作成本。
下面是一个关于二沉池设计的汇总,包括设计原则、主要分类、设计要点和常见问题等。
一、设计原则1.充分利用二沉池的沉淀时间,确保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沉淀物得以有效沉淀和分离。
2.合理设置流速和时间参数,以确保污水在二沉池中停留的时间足够长,使悬浮物和沉淀物有足够的时间沉淀。
3.合理设置进水和出水口的位置和尺寸,避免短路的问题。
4.考虑到废水的水质变化和流量波动对二沉池的影响,设计适当的过量处理能力。
二、主要分类1.流速分类:根据流速的不同,可以分为快速二沉池和慢速二沉池。
快速二沉池适用于处理高浓度悬浮物的废水,而慢速二沉池则适用于处理低浓度悬浮物的废水。
2.结构分类:根据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上流式二沉池和下流式二沉池。
上流式二沉池的进水和出水流向相反,而下流式二沉池的进水和出水流向相同。
3.污泥排出方式分类:根据污泥排出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连续式二沉池和间歇式二沉池。
连续式二沉池可以实现持续稳定的处理效果,而间歇式二沉池则适用于对污泥处理要求不高的情况。
三、设计要点1.确定二沉池的尺寸和容积,确保足够的沉淀时间和分离面积。
2.合理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和尺寸,避免短路和死角的问题。
3.设计适当的污泥收集和排出机制,保证污泥能够及时、有效地排出,避免污泥在二沉池中堆积。
4.选择合适的材料,确保二沉池的结构和设备能够耐受废水中的腐蚀和磨损。
5.考虑二沉池的运维和维护问题,在设计中留出足够的安全空间和操作通道。
四、常见问题1.流量波动导致的二沉池效果下降:可以通过设计适当的过量处理能力来应对流量波动,或者通过增加缓冲池来减缓流量的变化。
2.污泥堆积导致的二沉池堵塞:可以通过设计适当的污泥排出机制来解决污泥的堆积问题,如设置污泥排出口和污泥呈液状排出。
二沉池设计计算讲解

二沉池设计计算本设计采用机械吸泥的向心式圆形辐流沉淀池,进水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
1•沉淀时间1.5~4.0h,表面水力负荷0.6~1.5m3/(m2• h),每人每日污泥量12〜32g/人d,污泥含水率99.2〜99.6%,固体负荷< 150kg/(m2 *d)2.沉淀池超高不应小于0.3m3.沉淀池有效水深宜采用2.0〜4.0m4.当采用污泥斗排泥时,每个污泥斗均应设单独闸阀和排泥管,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倾角,方斗宜为60°圆斗宜为55°5.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h的污泥量计算,并应有连续排泥措施6.排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200mm7.当采用静水压力排泥时,二次沉淀池的静水头,生物膜法处理后不应小于1.2m,活性污泥法处理池后不应小于0.9m。
&二次沉淀池的出水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 1.7L / (sm)。
9、沉淀池应设置浮渣的撇除、输送和处置设施。
10、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与有效水深之比宜为6〜12,水池直径不宜大于50m。
11、宜采用机械排泥,排泥机械旋转速度宜为1〜3r/h,刮泥板的外缘线速度不宜大于3m/ min。
当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较小时也可米用多斗排泥。
12、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宜为0.5m ;机械排泥时,应根据刮泥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
13、坡向泥斗的底坡不宜小于0.05。
2.2设计计算设计中选择2组辐流沉淀池,每组设计流量为 0.325m] s1、沉淀池表面积Q max _ 0.65 3600F -nq 2 汉 1.5q' --- 表面负荷,取 1.5m 3;m 2h ;n ――沉淀池个数,取2组。
池子直径:D 「匡=F 780 = 31.52m 取 32m—\ 3.142、实际水面面积&「竺=804.25m 244Q max 4 0.65 360032头际负何qma X21.45m 3/(m 2• h),符合要求WD 22兀汉 3223、沉淀池有效水深h 厂 q 't式中t ——沉淀时间,取2h 。
二沉池的设计计算

二沉池的设计计算二沉池是水处理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用于通过水的静置和沉降过程来去除悬浮物和浊度。
二沉池的设计计算是为了确定其尺寸和参数,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和高效运行。
以下是与二沉池设计计算相关的内容。
一、设计参数的确定1.流量:根据水处理系统的设计要求和需求确定水的流量。
2.停留时间:根据所要去除的悬浮物的沉降速度和沉淀性能来确定停留时间。
一般来说,停留时间应根据悬浮物的平均沉降速度(出水标准)和悬浮物的最大沉降速度(水质优化)进行选择。
3.池体大小:根据流量和停留时间来确定池体的长度、宽度和深度。
深度的选择要考虑到沉降过程的效果和设备的维护操作。
二、沉降速度的计算1.斯托克斯定律:根据斯托克斯定律,沉降速度与颗粒的大小和颗粒在水中的密度之间有关。
可以使用公式:V=K(Dp-Df)g/18μ,其中V是沉降速度,Dp是颗粒的密度,Df是水的密度,g是重力加速度,μ是水的粘度。
2.悬浮物浓度:根据需要排放的水质要求和悬浮物的沉降速度来确定悬浮物的最大浓度。
3.定性分析:通过分析水样来确定悬浮物的大小和密度。
三、池体尺寸的计算1.体积计算:根据给定的停留时间和流量来计算池体的体积。
体积可以通过公式:V=Q*t,其中V是池体的体积,Q是流量,t是停留时间来计算。
2.横截面积计算:根据给定的池体深度和体积来计算池体的横截面积。
横截面积可以通过公式:A=V/h,其中A是池体的横截面积,V是池体的体积,h是池体的深度来计算。
3.比例计算:根据所选择的深度和宽高比来确定池体的宽度和长度。
四、进出水口的设计1.进水口:考虑流量的均匀分配和水流的平稳,进水口的设计需要合理确定尺寸和布置方式。
2.出水口:考虑流速的均匀分布和悬浮物的不再悬浮,出水口的设计需要合理确定尺寸、位置和布置方式。
五、池底流速的计算池底流速的计算是为了避免池底积淤和沉降物再悬浮。
一般来说,池底流速应小于颗粒的沉降速度。
可以使用公式:V=Q/A,其中V是池底流速,Q是流量,A是池体底面积来计算。
二沉池设计计算范文

二沉池设计计算范文二沉池是污水处理工程中常见的一种结构,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质和沉降可沉性颗粒物。
设计二沉池时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计算以确保其能够满足处理要求。
以下是一个关于二沉池设计计算的详细说明。
1.二沉池尺寸计算:在设计二沉池时,首先需要确定其尺寸。
一般而言,二沉池的长度应该是水流速度的15到30倍,宽度则取决于设计流量和流速。
设计流量一般根据污水处理工程的需求确定。
流速也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计算,通常建议为0.25至0.3m/s。
通过确定流速可以计算出二沉池的长度和宽度。
2.决定水流参数:在计算二沉池的设计流速时,需要考虑到水流参数。
这些参数包括水的流速、水的深度和水的粘度。
水的流速可以通过设计流量和二沉池的横截面积计算得出。
水的深度一般为2至3米。
水的粘度可以根据环境条件和水的温度进行估计。
3.确定沉降速度:沉降速度是计算二沉池中颗粒物沉降效果的重要参考因素。
可以通过试验或文献资料来确定不同颗粒物在不同水质条件下的沉降速度。
一般而言,直径在0.05mm至1mm之间的颗粒物沉降速度较慢,而直径大于1mm 的颗粒物则容易沉降。
4.计算沉降时间:在设计二沉池时,需要根据沉降速度计算沉降时间。
沉降时间取决于颗粒物的沉降速度和二沉池的长度。
根据设计要求,沉降时间一般应为1至2小时。
通过计算可以得出所需二沉池的长度。
5.计算污泥容积: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沉降后的颗粒物会形成污泥。
因此,在设计二沉池时需要计算污泥的容积。
污泥容积一般可以通过颗粒物的沉降速度和二沉池的长度计算得出。
6.计算渣(泥)仓尺寸:总之,二沉池的设计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计算和考虑,从流量、流速到沉降速度、沉降时间、污泥容积和渣仓尺寸等等。
通过合理的设计计算,可以确保二沉池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悬浮物质和沉降可沉性颗粒物,达到污水处理的要求。
二沉池设计计算范文

二沉池设计计算范文二沉池是水处理过程中常用的一种设施,主要用于去除悬浮颗粒物、沉积沉淀物和浊度的降低。
在二沉池的设计计算中,需要考虑水处理工艺的要求、原水水质特点以及设施的运行性能等因素。
下面将从工艺设计、池型选择、尺寸计算、水力计算和污泥脱水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工艺设计根据处理工艺的要求,确定二沉池的位置和数量。
通常情况下,二沉池放置在絮凝池之后,混凝池和沉淀池之间,以便于截留混凝池中未沉淀的絮凝物,并将清水送入沉淀池进行沉淀。
根据处理工艺的要求,可以选用单池、两段池或多段池的组合方式。
二、池型选择根据污水流量、水质特点和处理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池型。
常见的二沉池池型有竖流式、水平流式、浅滩式和深滩式等。
竖流式池具有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的优点,适用于处理小流量的水;水平流式池适用于中小型处理厂,具有处理效果好、沉淀效率高的特点;浅滩式池适用于大型处理厂,处理能力强,但占地面积较大;深滩式池适用于高浓度固体颗粒物的处理,具有高浓度能力和较高的剪切能力。
三、尺寸计算根据设计流量和水力停留时间计算池体的长、宽和深度。
一般来说,设计流量Q的1.2倍到1.5倍作为二沉池的设计流量,带宽比BW:BL在1:4到1:6之间;水力停留时间通常为60至120分钟,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四、水力计算根据设计流量和深度,计算二沉池的水力平衡和流速。
水力平衡主要包括进水口、出水口和池体的水力曲线等,要保证进水口的流速均匀,并减少湍流,使水尽可能均匀地流经池体;流速一般控制在0.3m/s到0.6m/s之间。
五、污泥脱水二沉池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需要进行脱水处理,以便减少体积和质量。
常见的污泥脱水方法有机械脱水和化学脱水两种。
机械脱水主要利用离心力将水分从污泥中分离出来,适用于含水量较高的污泥;化学脱水主要通过添加絮凝剂或药剂来改变污泥的物理性质,加快脱水速度。
总结起来,二沉池设计计算需要考虑工艺设计、池型选择、尺寸计算、水力计算和污泥脱水等多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允许最大污泥体积进流量Qsv:(L/㎡·h)500
SVI(mL/g)
130
表面负荷q:清水区h1(m):0.5最大回流比R:1分离区h2(m): 1.64761611
浓缩时间tE(h):2
池边水深(m):
设计流量Q(m ³/h):42曝气池X(g/L) 4.5二沉池表面负荷(m ³/㎡·h):0.69SVI(mL/g)130日处理量(m³/d):1000校核固体负荷G:
148.0496921
沉淀时间t(h):2沉淀部分有效水深h2(m) 1.38污泥斗上部直径D1(m): 1.5污泥斗底部直径D2(m):
1污泥斗容积V1(m³):0.5381987圆锥体上部直径D:8.8圆锥体高度(m):0.1825圆锥体体积V2(m³): 4.435884542竖直段污泥部分高度(m): 2.06382421
污泥区高度h4(m): 2.679336914
设超高高度h1(m):0.2
缓冲层高度h3(m):
0.5
沉淀池总高度H(m):(h1+h2+h3+h4) 4.75933691时流量(m ³/s):0.01166667中心进水导流筒
流速取值0.6-1.0m/s,本次取值
0.6, 则导流筒直径D:
0.222575798
中心进水导流筒B(m)
0.1
H(m)
0.3
稳流筒流速控制(m/s):0.025稳流筒内水流面积㎡:0.933333333二沉池有效沉淀区面积A:59.66二沉池实际表面负荷q:0.703989273
验算二沉池固体负荷G:152.061683
崔玉川详细计算法(中进周出
计算得出二沉池各部分尺寸结论:正常值120-160kg/㎡·d;回流比在60%-120%之间符合要求;
二沉池设计计算
说明: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辐流
表面负荷计算(周雹计算法)
0.68
池深计算(周雹计算法)
3.91
X(kg/m³)
4.5
修正系数Fq:
0.8
缓冲区h3(m):0.5污泥浓缩区h4(m): 1.26992
二沉池底部污泥(g/L)
7最大回流比%:1池子直径D(m):
8.80573
取值半径R(m):
4.4
污泥区储泥时间h:2污泥区容积
V(m ³):
130.4347826
污泥斗倾斜角:60污泥斗高度(m):0.433012702圆锥体下部直径D1
(m):
1.5池底径向坡度:0.05
中心进水导流筒取值D(m):0.25中心进水导流筒设x 个出水孔,B(m)4
则出水孔流速(m/s):0.19444符合≤0.2m/s 稳流筒直径D(m): 1.19957
取近似值m:
1.2
进周出)
正常值140-160kg/㎡·d;回流比在70%-120%之间符合要求;
比在60%-120%之间符合要求;
算
水辐流式二沉池周雹计算法)
0.683760684
周雹计算法)
3.917536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