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姆教育目标之知识性维度分类(陈)
布卢姆认知目标过程维度分类完整版

布卢姆认知目标过程维度分类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布鲁姆认知目标过程维度分类布卢姆认知目标知识维度分类二维分类框架运用举例教育目标(educationalobjectives)同教育目的或宗旨(aim,purposesandgoal)关系密切,在课程改革中又紧紧地同内容标准(contentstandards)或课程标准(curriculumstandards)联系在一起。
但不管我们怎么称呼,教育目标在系统设计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
简单的说,我们希望学习者学会的东西,既是教学的预期结果,也就是教学的目标;而教学活动,像阅读教材,做实验,参观旅行等都是达到这一目标(的)的手段。
所以,教学活动不是目标。
同理,测验本身也不是目标。
教育目标分类学是对教育目标作出分类。
修订的认知目标分类学坚持以学习者为取向,基于学习,重视了外部表现和可评价等特点,以此要求对预期的认知结果能作出陈述和评价。
一个教育目标的陈述包括了动词和名词。
动词一般说明预期的认知过程;名词则一般说明期望学习者所获得或建构的知识。
请看这样一个实例:"学习者将学会区分(认知过程)政府体制中立法,司法和行政机构如何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知识)"。
其中,"区分"是属于认知过程中"分析"的一个具体类别;名词短语"政府体制中立法,司法和行政机构如何做到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为预期学习的知识类型提供了线索――"体制"是一个概念性知识。
所以,根据二维矩阵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一目标就落在"分析"和"概念性知识"相交的方格内。
既然知识维和认知过程维构成了一个二维矩阵,矩阵内每一个具体结合就是教育目标指导教学实践的用武之地。
用最简明的话来说,布卢姆认知目标修订的框架旨在帮助教师教学,学习者学习和评价者评价。
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

DOCS SMART CREATE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解析与应用
DOCS
01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简介与发展历程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的提出背景与理论依据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是在认知心理学
的基础上提出的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的
提出背景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的
理论依据
• 布鲁姆(Benjamin Bloom)是
• 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界对教
• 认知心理学:布鲁姆的教学目标
美国的教育心理学家
学目标的关注逐渐增加
分类是基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强
• 他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认知目
• 布鲁姆认为,明确的教学目标有
调学生的认知发展
标分类的概念
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 教育目标分类学:布鲁姆的教学
• 目的是帮助教师更明确地设定教
CREATE TOGETHER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在新兴技术影响下的发展趋势
新兴技术对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的影响
• 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的发展,为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提供了新的应用
空间
•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可以结合新兴技术,实现更高效、个性化的教学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在新兴技术影响下的发展趋势
•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利于教育改革的推进
• 教师可以根据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设定评价标准,更客
•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有助于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
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习情况,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在当代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与影响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认知过程维度

概述(Outlining)
分解(Parsing)
构成(Structuring)
确定要素在一个结构中的合适位置或作用(例如,将历史描述组织起来,形成赞同或者否定某一历史解释的证据)
4.3归因(Attributing)
解构(Deconstructing)
确定呈现资料面前的观点、倾向、价值或意图(例如,依据其政治观来确定该作者文章的立场)
归类(Categorizing)
归入(Subsuming)
确定某物某事属于一个类别(如概念或类别)(例如,将观察到的或描述过的精神疾病案例分类)
2.4总结(Summarizing)
概括(Abstractin题或要点(例如,书写录像带所放映的时间的介绍)
2.5推断(Inferring)
5.2评论(Critiquing)
判断(Judging)
发现一个产品与外部准则之间的矛盾;确定一个产品是否具有外部一致性;查明程序对一个给定问题的恰当性(例如,判断解决某个问题的两种方法中哪一种更好)
6.创造(Create)——将要素组成内在一致性的整体或功能性整体;将要素重新组织成新的模型或结构。
6.1发生(Generating)
假设(Hypothesizing)
基于准则提出相异假设(例如,提出解释观察的现象的假设)
6.2计划(Planning)
设计(Designing)
为完成某一任务设计程序(例如,计划关于特定历史主题的研究陈述)
6.3生成(Producing)
建构(Constructing)
4.1区别(Differentiating)
分辨(Discriminating)
区分(Distinguishing)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认知过程维度

2.理解(Understand)——从口头、书面和图像等交流形式的教学信息中构建意义
解释(Interpreting)
澄清(Clarifying)
释义(Paraphrasing)
描述(Representing)
转化(Translating)
说明(Explaining)
建模(Constructing models)
构建一个系统的因果关系(例如,说明法国18世纪重要事件的原因)
3.应用(Apply)——在给定的情景中执行或使用程序
执行(Executing)
执行(Carrying out)
将程序应用于熟悉的任务(例如,两个多位数的整数相除)
归入(Subsuming)
确定某物某事属于一个类别(如概念或类别)(例如,将观察到的或描述过的精神疾病案例分类)
总结(Summarizing)
概括(Abstracting)
归纳(Generalizing)
概括总主题或要点(例如,书写录像带所放映的时间的介绍)
推断(Inferring)
断定(Concluding)
评论 (Critiquing)
判断(Judging)
发现一个产品与外部准则之间的矛盾;确定一个产品是否具有外部一致性;查明程序对一个给定问题的恰当性(例如,判断解决某个问题的两种方法中哪一种更好)
6.创造(Create)——将要素组成内在一致性的整体或功能性整体;将要素重新组织成新的模型或结构。
产生(Generating)
假设(Hypothesizing)
基于准则提出相异假设(例如,提出解释观察的现象的假设)
计划(Planning)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鲁姆(Benjamin Bloom)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他将教育目标分成认知、情感和动作三个层次。
认知领域是指学生在思维、认知方面的发展。
具体分类如下:1. 知识(Knowledge):指学生对事物的各种信息、事实、规则、原理等的掌握和了解。
例如学生能够背诵课文中的单词、定义科学概念等。
2. 理解(Comprehension):指学生能够理解所学知识的含义、解释、描述等,能够把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例如学生能够解释数学公式的意义、描述文学作品的情节等。
3. 应用(Application):指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问题。
例如学生能够使用数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应用语法规则进行写作等。
4. 分析(Analysis):指学生能够将知识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如学生能够将文章分析为不同的段落、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步骤等。
5. 综合(Synthesis):指学生能够将不同的知识、信息、观点等整合到一起,形成新的整体。
例如学生能够整合不同的资料进行研究、整合不同的论点进行写作等。
6. 评价(Evaluation):指学生能够评估、判断所学知识的有效性、准确性、合理性等。
例如学生能够评价文学作品的价值、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等。
情感领域是指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具体分类如下:1. 接受(Receiving):指学生愿意接受、相信、关注所学内容。
例如学生愿意学习新的知识、参与课堂活动等。
2. 反应(Responding):指学生能够对所学内容作出适当的回应,如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
例如学生能够积极回应老师的提问、积极参与小组合作等。
3. 价值观(Valuing):指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对所学知识给予积极的评价和意义。
例如学生能够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权益等。
4. 组织(Organizing):指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和价值观与自己的生活和行为相结合。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及动词举例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及动词举例布鲁姆分类法(Bloom's Taxonomy)是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Benjamin Bloom于1956年在芝加哥大学提出的分类法,他把教育者的教学目标分类,以便更有效的达成各个目标。
布鲁姆领导美国教育研究协会(AERA)对教育目标进行系统的分类研究后,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每一领域对应学习的不同层次,而较高层次对应学科内较复杂的内容。
认知领域目标Bloom's Taxonomy从认知的角度把教育目标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阶段。
层次越低越基本、越关键,层次越高越复杂。
(1)知识:指先前学习过的材料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方法、过程、理论等的回忆。
所要求的心理过程主要是记忆。
这是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2)领会:指能把握材料的意义。
可借助于三种形式来表明:一是转换,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的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加以说明或概述;三是推断,即估计将来的趋势。
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理解。
(3)运用:指能将习得的材料应用于新的具体情境,包括概念、规则、方法、规律和理论的应用。
代表高水平的理解。
(4)分析:指能将整体材料分解成它的构成成分并理解组织结构。
代表比运用更高的智能水平,因为它不仅要理解材料的内容,还要理解其结构、分析又包括三种形式:一是要素分析,如区分事实与假说,结论与证据等;二是关系分析,如确定事实与假说之间的关系,结论与证据之间的关系;三是组织原理的分析,如识别文学作品的形式和模式等。
(5)综合:指能将部分组成新的整体。
包括发表一篇内容独特的演说或文章,拟定一项操作计划或概括出一套抽象关系。
它强调创造能力,需要产生新的模式和结构。
(6)评价:指对材料(论点的陈述、小说、诗歌、研究报告等)作价值判断的能力。
这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
评价不仅是认知领域的目标的最高层次,而且它也是联系情感领域目标的一个重要环节。
简述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

简述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
布鲁姆(Bloom)的教学目标分类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李约瑟·布鲁姆(Benjamin Samuel Bloom)提出的,研究了不同程度难度、不同技能、不同程度更新技能以及发展学
习机会的教学目标分类模型。
该模型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技能和改变态度。
首先,知识是指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文化知识,既可以是专业知识,也可以是一般知识。
它有很强的认知背景,且学习者只要了解即可掌握。
例如:学生学习了关于历史等课程,
首先要掌握历史背景知识。
其次,技能是指学生在各种情景中所必须具备的行为能力。
与理论性的知识不同的是,技能的掌握不仅仅是理论性的理解,而是联系实践得以熟练掌握。
例如:学习历史时,学
生不仅仅要具备历史背景的知识,还要掌握历史前景的看法和运用历史改变当前的能力。
最后,改变态度是指与学习有关的心理态度。
其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要具备
理论和交互技巧,还要学会有着良好心态和把握正确的积极态度去解决学习中的挑战。
例如:要学会积极思考,要具备乐观向上的态度,并且接受老师及他人指导,及时认识和消
除学习障碍等。
总体来说,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将教学目标分为三个维度:知识、技能和改变态度。
该模型是将教学目标分类更完整的理论发展模型,使教师能够以量化的方式来分析目标,
以便规划教学。
该模型的出台标志着教育的科学性管理,使教育更便捷、高效,为学生提
供更多充分的学习机会。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认知过程维度复习进程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认知过程维度复习进程引言: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认知过程维度是经典的教育目标分类模型,也是教育学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工具。
它将学习过程划分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技能过程三个维度,其中认知过程维度是最核心的一个。
认知过程维度包括了知识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认知层次,这些层次描述了学习者在认知过程中的不同能力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重点讨论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认知过程维度中的各个层次以及复习进程的实施。
一、知识记忆层次知识记忆是指学习者能够记住并回忆事实、概念、概括、规则等知识内容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正确理解知识的第一步就是记住它。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次重复和复习,将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记忆。
这可以通过背诵、复述、总结等方式来实现。
二、理解层次理解是指学习者能够解释和阐释所学知识的能力。
在理解层次的复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多次的解释和演示,帮助学习者理解知识的内涵。
例如,可以通过解答问题、解答例题、讲解知识点等方式来加深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应用层次应用是指学习者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应用层次的复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练习和讨论,激发学习者的应用能力。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案例,让学习者进行分析、解决问题。
四、分析层次分析是指学习者能够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更简单的部分,并对其进行分析的能力。
在分析层次的复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进行问题拆解和论证等方式来提高学习者的分析能力。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学习者进行问题拆解和详细分析。
五、评价层次评价是指学习者对所学知识进行价值判断和评价的能力。
在评价层次的复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学习者所完成任务的评价和反馈来促使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反思。
例如,可以设计一些评价指标,让学习者自己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六、创造层次创造是指学习者能够创造新的观点、思路、解决方案等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知识性维度的介绍及其对初中 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
一)知识维度的介绍:
1,事实性知识:事实性知识是学科中的最基本的元素, 它通常是一些与具体事物相联系的符号或“符号串”。 其特点是:经久耐用,运用时无需变化。 2,概念性知识:涉及类目、分类和它们两者或多者之 间的关系,是较为复杂的和有组织的知识形式。分为 三个亚类:分类及类目知识,原理与概念知识,理论、 模型和结构的基础。(what)
二)知识维度的划分对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以被动语态为例)
知 识 维 度 事实性 知识 概念性 知识 程序性 知识 元认知 知识
认 记忆
被动语态 的定义及 结构
知
过 应用
程
维 分析
度 评价 创新
理解
举例说明 被动语态 的各种情 况 正确使用 将句子重 被动语态 组改为被 动语态
评论不同场 合使用被动 语态的交际 效果
一)知识维度的介绍: 3,程序性知识:是指如何做事的知识,包括 技能、算法、技术和方法的知识,在总体上是 我们所知的程序。(how to use) 4, 元认知知识:是指关于认知的知识,也指 个人对自身的意识和知识。它包括:学生对学 习和思维的一般策略(策略性知识)和它们对 认知任务以及何时与为何运用这些策略的知识 (关于任务的知识)(when to use and asses)
1,有利于在认知过程维度中把握好教学进度及教学重、难点,由浅入深,循 序渐进。
在第一课时中,重点掌握被动语态的结构:be+pp 的形式和被动语态在三种基本时态里的结构形式。 在第二课时中,重点处理主动变被动的方法及被动 语态的使用。
在第三课时里重点带动学生分析使用被动语态的效 果及好处。
四、实际课堂教学中目标定位所存在的普遍问题:
目标太大、不确切(如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 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等等)。 阅读能力=细节+推断+排序+大意+赏析+…… 写作能力=选词+造句+连贯+框架+…… 口语能力=音准+意度+语调+表达+情感+……
所采用的教学素材与教学的目标脱节。 所采用的方法、策略与教学目标不对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有利于将知识分解,逐步内化为学生的能力,为达到教学目标明确方向。
在整个被动语态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认知目标维 度,将知识的教学由浅入深地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课时为被动语态定义、概念的记忆与理解阶 段; 第二课时为被动语态的应用与分析阶段; 第三课时为被动语态的评价与创新阶段;
教学目标=知识+认知过程
一、新课程三维目标表述之不足: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个术语的概念角 度不一,内涵交叉,外延纠缠,作为概念 不能并列使用。情感目标是指情绪、情调 或接受与拒绝的程度的目标,分为五个层 次(接受、反应、价值评价、价值观的组 织和品格形成),包含态度与价值观,所 以后两者没有必要单列。
二、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的背景及概述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之知识维度 及其对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
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汇景实验学校 陈孝成
一、新课程三维目标表述之不足:
知识与技能 课程与教学改革都是为了更好 地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两者 不能分开,布鲁姆将知识与能力分开,认 为能力是超越知识的更重要的智育目标, 即:技能+知识=能力 过程与方法 布鲁姆认为,不能将“过程” 作为学习的结果而作为教学目标,因为结 果和过程不能对等。
2,有利于帮助教师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选用恰当的教学素材、教学策略和教学 方法。
在第一课时里老师多示范,让学生多观察,学 生多模仿,多选用教材原有的语料。 在第二课时里学生多操练,老师多指导,多选 用单项选择及句型转换素材。 在第三课时里,学生多分析,老师多启发,多 选用篇章素材,重点考量被动语态的交际效果 等等。
教学的重点不突出、效果不明显,最终导致反复教、教 反复。
五、知识维度的不同类目对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启示(以被动语态为例):
1,有利于在认知过程维度中把握好教学进度 及教学重、难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2,有利于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选用恰当的教学 素材、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3,有利于将知识分解,逐步内化为学生的能 力,为逐步达到教学目标明确方向。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布鲁姆从研究考试改革入手,探究了教育目标如 何具体化、系统化,并以此作为课程编制和进行 评价的依据,提出的教育目标系统学说,由布鲁 姆原来的一个维度分类发展成为新的分类学。采 用了“知识”和“认知过程”二维框架。知识是 指学习时涉及的内容,包括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四 个类别: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和元认知知识。认知过程是指学习时要掌握的学 业行为表现,依据认知复杂程度由低到高来排列 六个类别: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