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合集下载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 简答题

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 简答题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的表现清朝乾隆后期也出现前朝的“周期律”,开始由盛而衰。

其表现有五个方面,期中三个方面是前所有的,如,政治上,中央集权强化,官制废弛,官僚整体性腐败腐化。

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地租高利贷加重,无地少地农民增加,农民生活困苦不堪。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

八旗军、绿营兵腐化无战斗力。

思想文化上,带着满族异族统治的味道,大兴文字狱,压制异端,万马齐喑。

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状态。

清朝的危机其实与前面各个封建王朝一样,出现了改朝换代的迹象,但历史已经没有给中国建立另一个封建王朝的机会。

大的世界参照系已经变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到来,将改变中国命运。

2、为什么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1840年至1949年,中国逐步形成并加深地演变为为半殖民地办封建状态。

首先,半殖民地化了。

这是从政治主权角度看。

主权受侵犯,领土完整遭破坏,成了有其名无其实的国家。

其次,半封建化了。

这是从经济基础和经济解构角度看。

(1)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农业经济成为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个部分。

(2)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中国城乡资本主义成产关系出现并有所发展。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有哪些?(1)资本帝国主义掌控中国经济和政治命脉,决定并支配中国。

(2)中国封建势力已经与侵略者勾结一体,是列强压迫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自然经济虽遭破坏,但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

(4)中国资本主义虽然产生并有一定发展,但始终软弱,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5)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中国内部不统一。

这与资本-帝国主义争斗和间接控制、与中国地方性农业经济基础上的地方割据、中国地域广大等有关。

(6)中国人民政治权力和生活极端贫困化。

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1)分作上层和中下层。

(2)两种特点和双重性格。

对五四运动之前新文化运动的看法

对五四运动之前新文化运动的看法

对五四运动之前新文化运动的看法班级:10061224 姓名:骆恺闻学号:1004121127 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下面我来谈谈对这次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及看法。

一、五四运动之前的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

经过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

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

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二、五四运动之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1)脱离现实经济基础。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专制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脱离经济而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思想文化,是错误的。

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旧文化的斗争,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2)脱离广大劳动群众。

运动的倡导者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劳动群众相结合,使文化运动局限在知识分子的圈子里。

他们还回避当时对军阀政府的实际斗争,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3)思想方法形式主义。

少数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

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

他们中有的人看问题很片面,坏就是绝对的坏,好就是绝对的好。

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新文化运动后来的发展。

这样,后来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就分了俩个潮流。

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为中国带来了民主与科学,它使中国人的思想得到觉醒,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思想宣传的作用,但是它由于种种原因,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运动的宣传范围过于小,它只是在知识分子中间大肆宣传,并没有联系人民群众和广大的无产阶级。

在一些知识分子的推动作用下只是在校园内部建立了自己运动的阵地。

例如:1917年,北大的校长蔡元培为了贯彻他兼容并蓄、百家争鸣的学术思想,使北大成为思想解放的阵地,于是,他就聘请了陈独秀、胡适、李大钊等不少带有新思想的人来北大任教。

陈独秀在北大任职期间内将《新青年》杂志迁移到了北大,这个举动让北大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宣传阵地。

北大作为当时的高级学府,由于新思想的注入,对当时的青年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知识分子也逐渐成为这次运动的主要力量,而并没有将他们的力量深入到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去,导致了在五四运动初期领导阶层仅仅局限于一些知识分子,没能让更多的无产阶级与人民群众了解到他们的新思想。

(二)运动中太过于彻底的批判了孔孟思想,没有运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孔孟思想,否认了其思想的优点。

由于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两大思想,以科学的进化论与人性解放为理论依据,猛烈地对儒家思想中的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进行批判。

这场运动形成了不对传统伦理和价值观念进行批判就难以使新的民主与科学观念立足的恶性循环。

以陈独秀为例,他认为儒佛道三大学说是社会的祸害,是与专制主义一样造成国民愚昧的危害源头。

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没有揭示出儒家的社会根源,并且提倡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不能成为改造社会的伟大思想。

(三)新文化运动直接缺陷就是运用形式主义去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大部分处于那个时期的知识分子普遍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一切都是坏的,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太过于绝对,对待西洋文化没有运用辩证的思维看待它,主张全面学习西洋文化,不对西方的思想文化进行辩证的区分,不论好的坏的都要吸收学习,对民族文化中的优秀的遗产不假思索的全盘否定,反而带来反作用的效果。

《中国近代史》考试内容: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近代史》考试内容: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选择题:1、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还提倡白话文、新文学,反对文言文,主张文学革命。

新文学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鲁迅发表的《狂人日记》。

3、在中国大地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

五四运动斗争目标是“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4、《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是由陈望道翻译的。

中国第一个地方共产党组织是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中国共产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都是在上海举行。

5、第一个产业工会是上海机器工会。

第一个农民协会成立在浙江省萧山县衙前村。

6、中国工人运动掀起高潮的起点是1922年香港海员罢工,终点是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中国工人运动史上最长的一次罢工是省港大罢工。

7、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是在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是新三民主义。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改组后的国民党改变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8、1924年成立的黄埔军校把政治教育提到和军事训练同等重要的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和革命精神,这是同一切旧式军校的根本区别。

9、北伐战争的直接目标是打倒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

10、国民党右派为了打击共产党员和工农革命力量,以蒋介石为首先后制造了中山舰时间、整理党务案事件等。

二、简答题1、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

民主(德先生)主要是指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科学(赛先生)主要指自然科学,提倡以科学的精神和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

(2)激烈批判作为封建统治思想的儒家学说。

新文化运动把攻击的矛头集中指向以维护封建专制为宗旨和基本内容的孔学,以进化论观点和个性解放思想为主要武器,猛烈抨击封建纲常礼教,大力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新文化运动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局限性

新文化运动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作为20世纪初中国文化思潮和社会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现代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但是,新文化运动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影响其在当时的推行和发展。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文化传统冲突新文化运动主张革命、解放和变革,挑战了传统文化和封建礼教。

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许多人仍然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对新思潮持保守态度。

新文化运动在推行过程中遭遇了来自传统文化的阻碍和抵制,导致一些人对其持怀疑态度,从而限制了其推广和深入。

教育不足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民主和自由,倡导全民教育,但当时中国的整体教育水平较低,普及率不高。

这导致新文化思潮在普通民众中的传播受到一定限制,只有少数知识分子和城市中的一部分人能够真正理解和接受这些新思想,而广大农民和下层人民则很难受到影响。

沟通壁垒新文化运动在推行过程中也遇到了沟通壁垒的问题。

当时的传媒和宣传手段相对落后,信息传播受到限制,新文化思潮很难辐射到更广泛的地区和人群。

缺乏有效的传播途径导致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和理念无法充分传达,限制了其对社会的影响力。

政治环境影响新文化运动发生在中国政治动荡的时期,国内外形势复杂,政治环境不稳定。

各方势力的角力和斗争使新文化运动在政治上受到限制,一些反动势力利用政治手段打压和镇压新文化运动,限制了其发展空间,使其不能充分发挥其改革和激励作用。

总结综上所述,新文化运动虽然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其发展过程中也遭遇了不少局限性。

文化传统、教育问题、沟通障碍和政治环境等因素制约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和推行,使其在当时的中国社会中难以全面开展。

然而,新文化运动为后来的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中国社会的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上为1200字限制的文本内容)。

历史趣闻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有哪些

历史趣闻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有哪些

历史趣闻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有哪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彻底否定传统文化和封建思想的
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中国启蒙思想的起源。

这场运动充满了进步性,同时
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新文化运动对传统封建文化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和否定。

在旧中国,封建道德伦理严重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限制了人们的自由和创造力。

新文化运动呼吁对传统观念进行彻底的改变,提倡个人解放、自由思想和
科学精神。

这种反传统的立场为中国社会带来了新的思想和价值观,为中
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其次,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的
影响。

在这场运动中,青年学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们倡导的民主
运动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意识觉醒,对中国的政治体制要求进行了积极的探
索和呼吁。

同时,新文化运动倡导科学精神,对中国的教育和科学研究起
到了激发和推动作用,促进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独立思考和创新。

综上所述,新文化运动具有很强的进步性,它批判封建思想,倡导民
主和科学,推动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发展。

然而,新文化运动也存在着一些
局限性,无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以及西化倾向和领导阶层的思想
局限性。

了解历史中的趣闻也有助于我们认识历史,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推动社会的进步。

第二课 新文化运动(导学材料)

第二课 新文化运动(导学材料)

第二课新文化运动(导学材料)第二课新文化运动一、填空题:、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了序幕。

、胡适、等一批接受了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知识分子成为其主要撰稿人。

2、新文化运动实际上是在科学和民主旗帜下进行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包括三方面的基本内容: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提倡,反对;提倡新文学,反对。

3、新文化运动是激进的者对封建专制思想发起全面攻击的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也作为一种新思潮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

二、材料解析题:陈独秀说“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李大钊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吴虞在《说孝》一文中,提示“孝”的真谛,是“不犯上作乱,把中国弄成一制造顺民的大工厂。

”鲁迅对封建礼教的攻击最为猛烈。

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提出了“将来容中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社会理想。

(1)上述材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中的哪项内容?(2)为什么说“信仰共和,必排孔教”?参考答案一、填空题:、《青年杂志》、李大钊、鲁迅;2、愚昧与专制、新道德、旧道德、旧文学;3、民主主义、马克思主义。

二、材料解析题:(1)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2)因为封建儒家传统道德是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而新文化运动是提倡资产阶级民主和科学。

第二课新文化运动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讨论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让学生掌握正确对待东西方文化的观点,学会辩证思维、全面看问题的方法。

(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新文化运动内容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

(3)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新发展(4)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影响和全面评价;归纳近代思想演进。

(5)知识目标(基础知识):标志北洋政局黑暗兴起代表人物指导思想中心:先进分子寻找新出路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新文化运动前期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内容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袁尊孔复古后期:宣传十月革命(李大钊)影响第二课新文化运动学习目标.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指导思想、代表人物、活动阵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新发展;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历史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局限

【历史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局限

【历史知识点】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及局限新文化运动是由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钱玄同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对当时和以后的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领导和发动的一次资产阶级新文化同封建阶级旧文化的激烈交锋,它在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给封建主义以沉重的打击。

他们大力介绍西方的新思潮、新科学和新文化,破除了旧伦理、旧思想、旧文化对人们思想的长期禁锢,促进了中国人民尤其是青年的觉醒,因而是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和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运动。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中国人对于现代化的努力已经从器物技术、政治制度层面进入到精神文化层面。

结果,不只是洋枪取代了大刀,洋船取代了舢舨,而是更广泛器物层面上的转变,这就是洋务运动所取得的最大收获。

洋务运动的成果在甲午战争中被击得粉碎,这就宣告了器物层面的现代化已经走到了尽头。

因此开始了制度层面的现代化努力,即康、梁的维新运动。

这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政治现代化的努力由于种种原因最后夭折。

于是,先进的思想家们认识到思想文化的现代化是至关重要的方面,这也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

3、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伟大的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先导,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

正是在新文化风暴的冲击下,引来了近代中国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五四运动。

中国革命也迅速地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以1919年5月4日开始发动的五四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这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从而也为五四运动和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深入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1、就其内容来看,由于领导者的世界观基本上还是资产阶级的,使得运动带有固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运动局限在高等院校和城市知识分子的狭小圈子里,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政治斗争和群众运动相结合,运动具有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①认为离开对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根本改造,仅仅依靠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斗争,就可以根本改造国民性。

②没有揭示孔学的社会根源并进而指出改造中国现存社会制度的必要性。

③没有对工农群众的痛苦表示真切的同情,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

④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着形式主义的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

新文化运动前期局限性的根本原因在于其领导者的阶级局限性和思想认识上的局限性。

当时站在斗争前沿的还是资产阶级的激进民主派,他们的旗帜,他们用来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武器,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是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里找来的。

他们的斗争目标,是“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道路,因而也就不能同群众运动结合起来。

他们在思想方法上也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和形而上学,对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看法都有偏激之处。

正如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曾指出的那样:“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即形式主义的方法。

……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

”由于阶级和思想方法的局限性,他们提不出实际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方案,因而不能给中国人民指出真正的出路。

当然,在儒家文化牢固地占据统治地位的时代,中国资产阶级与西欧资产阶级一样,在早期反封建斗争中不可避免地带有原始色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