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的检查及诊断PPT课件

合集下载

牙周基础知识—牙周病的检查和诊断

牙周基础知识—牙周病的检查和诊断
牙周炎的检查和诊断
一、病史采集 二、牙周病的检查(操作考试内容) 三、牙合与咬合功能的检查 四、其他检查
第一节 病史采集
病史采集
一、病史采集
系统病 口史腔病 牙史周病
史 家族史 牙周组 重点掌 织检查 握
• (1)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急性白 血病、长期服用抗凝药或凝血机能障碍
(2)简化口腔卫生指数(OHI-S) simplified oral hygiene index
OHI-S
软垢指数(debris index)DI-S
0=无软垢或着色 1=软垢覆盖牙面不超过牙面颈1/3,或牙 面上存在外源性着色 2=软垢覆盖牙面1/3~2/3 3=软垢覆盖牙面2/3以上
牙石指数(calculus index) CI-S
部牙龈结缔组织,测定龈沟液的量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方法:2*8或2*10mm小滤纸条插入龈沟内,停留半分钟,取
出后用茚三酮染色,城中,测定龈沟液的量和成分. • 血液检查-----查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白细胞计数等
• 1、正中牙合 (牙尖交错牙合),检查当上、下牙弓相对时,是否达到广泛密切接触的 牙合关系,上、下前牙的中线是否一致,属于何种类型,覆牙合、覆盖关系,有无牙 拥挤、牙错位、牙扭转等错牙合。
• 2、牙齿有无不均匀磨损等。 • 3、检查有无牙松动或移位、牙缺失或倾斜。
2.颌位的检查
• 颌位检查主要涉及牙尖错位(ICP),即正中合位。下颌姿势位(息止颌位) :端坐, 放松,两眼平视前方,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
5以提插方式移动探针,探 查6探每查个邻牙面的牙各周个袋牙时面,的将牙探 周针袋向龈情况谷.方向稍倾斜,以 探测到邻面牙周袋最深处.
(4)牙周探诊的记录和评价指标

牙周病的检查与诊断

牙周病的检查与诊断

牙周探诊
根面情况的探查 •牙根面龈下牙石分布及 其量的多少 •根面有无龋坏 •根面形态 •根面粗糙度
三、牙周袋探诊
▪ 1.工具:牙周探针。其顶端为钝头,顶端 直径约0.5mm,探针上有刻度。
牙周探诊
正常龈沟平均深度:1.8 mm 临床探诊深度 <3mm
பைடு நூலகம்
牙周探诊方法(牙周探针)
1.握持探针的方法:改良握笔式 2.支点:口内支点,也可口外 3.探诊力量:20-25g 4.探入方向:平行牙体长轴,紧贴牙面,
第二节 牙周组织检查
2. 简化口腔卫生指数 (simplified oral
hygiene index,OHIS) :包括软垢指数 (debris index,DI) 和牙石指数 (calculus index, CI)两部分,对评 价口腔卫生状况较 为客观、简便、快 速且重复性好。
简化口腔卫生指数(simplified oral hygiene index, OHI-S) Green和Vermillion l960年
四、附着水平检查:
▪ 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测量袋 底至釉牙骨质界的距离的距离。测量时分 步进行。
牙周探诊
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 附着水平(attachment level,AL) 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 AL) ▪ 是牙周支持组织破坏的结果 ▪ 是区别牙龈炎和牙周炎的一个重要标志
牙周探诊
根分叉病变的检查
0.1mm处 ▪ 牙周炎:探针穿过结合上皮进入结缔组
织,止于健康结缔组织冠方
临床探诊深度超过组织学上袋底的位置
牙周探诊
探诊深度与炎症的关系
牙周探诊

牙周病的检查和诊断ppt课件

牙周病的检查和诊断ppt课件
深 ▪ 牙龈炎:探针止于结合上皮最根方的
0.1mm处 ▪ 牙周炎:探针穿过结合上皮进入结缔组
织,止于健康结缔组织冠方
临床探诊深度超过组织学上袋底的位置 22
牙周探诊
探诊深度与炎症的关系
23
牙周探诊
影响探诊准确性的因素 探诊力量 探入角度 探针的粗细及形状 探针的精确度 牙石的阻挡 牙龈炎症程度
24
避开牙石 5.探针的移动:提插式移动 6.邻面的探查:紧贴接触区,探针稍倾
斜探入接触点下方龈谷处 7.探诊顺序
20
牙周探诊
牙周探诊: • 部位 • 方法 • 支点 • 力度 • 顺序
21
牙周探诊
探诊深度 (probing depth, PD) ▪ 袋(沟)底至龈缘的距离 ▪ 健康状态:探针进入结合上皮1/2-2/3
牙周探诊
附着水平 (attachment level,AL) • 袋(沟)底至釉牙骨质界的距离 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
25
牙周探诊
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 附着水平(attachment level,AL) 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 AL) ▪ 是牙周支持组织破坏的结果 ▪ 是区别牙龈炎和牙周炎的一个重要标志
对疾病做出合理的判断 指导治疗计划的制定和预后的判断
51
牙周病的诊断
牙周病的类型:牙龈炎,牙周炎 牙周病的范围:局限型,广泛型 牙周病的严重程度:轻度,中度,重度
52
牙合与咬合功能的检查
• 下颌行使各项运动时,上、下颌牙的接触称为牙合和咬合, • 1)正中牙合 又称牙尖交错牙合,检查当上、下牙弓相对
• 牙合干扰:如果非工作侧有接触或前伸牙合时, 后牙有接触。

牙周病学ppt课件

牙周病学ppt课件

谢谢观看
探诊深度:袋底至龈缘的距离 健康状态:探针进入结合上皮的1/2-2/3深 牙龈炎:探针止于结合上皮最根方的0.1mm处 牙周炎:探针穿过结合上皮浸润结缔组织,止于
健康结缔组织冠方 临床探诊深度超过组织学上袋底的位置
二、 牙周组织的检查——牙松动度的检查
方法: 前牙用牙科镊夹住切缘,做唇舌方向摇动;在后牙,闭合镊子,用镊子尖 端抵住颌面窝,向颊舌或近远中方向摇动。 分为三度记录: I度松动:松动度超过生理动度,但幅度在1mm以内。 Ⅱ度松动:松动幅度在1~2mm间。 Ⅲ度松动:松动幅度在2mm以上。 也可以根据松动方向确定松动度,颊(唇)舌方向松动者为Ⅰ度,颊(唇)舌和近 远中方向均松动为Ⅱ度,颊(唇)舌、近远中和垂直方向均松动者为Ⅲ度。
2、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 0=健康,无炎症及出血 1=轻度炎症,探诊不出血 2=轻度炎症,点状出血 3=中度炎症,血在龈沟内 4=中度炎症,血溢出龈沟 5=自发出血
二、 牙周组织检查———牙周探诊
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 注意事项: 1 支点:稳 2 探测力:相当于探针插入指甲内 而不引起疼痛和不适 3 探测位置和角度:与牙体长轴方 向一致 4 按一定顺序探测,以免遗漏检查
二、 牙周组织检查———牙龈情况
应包括牙龈的色,形,质,龈缘位置,牙龈炎症情况,附着龈宽度
龈缘的位置: 正常:釉牙骨质界冠方23mm 牙龈炎:结合上皮位置不变, 形成龈袋 牙周炎:附着丧失,形成真 性牙周袋
1牙龈指数 (gingival index ,GI) 0=健康 1=轻度炎症 2=中度炎症 3=重度炎症
主诉:主要症状、患病部位和发病时间

牙周病 PPT课件

牙周病 PPT课件

3)牙根纵裂 Vertical root fracture
共同特点: 牙髓无活力 病变局限于单个牙,局限于患牙的局部 病变呈烧杯状, 邻牙基本正常
2、牙周病变对牙髓的影响 Iinfluence of periodontal disease on the pulp
1,逆行性牙髓炎 Retrospective pulpitis
主要特征: 1、牙龈炎症; 2、牙周袋形成; 3、牙周附着丧失; 4、牙槽骨吸收。
临床表现
Clinical Features of Chronic Periodontitis
牙周袋形成:
假性牙周袋Gingival Pocket ----牙龈炎
牙周袋Periodontal Pocket ----牙周炎
洁治、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 Scaling and Root Planing
清除菌斑滞留因素 Removal of Plaque Retenion Faction 咬合创伤及牙合治疗 Trauma from Occlusion and Occlusal Therapy
药物治疗 Chemotherapy-必要时局部
抗菌药物的应用(全身)多西环素,甲硝唑
Antimicrobial therapy
调整机体的防御机能 抑制胶原酶和PGE2
Host modulatatory therapy
中药(六味地黄丸)等
四、侵袭性牙周炎的治疗原则
Treatment Principle of AP 必要时牙周手术
early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recurrence
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
Generalized Aggressive Periodontitis(GAP) 通常发生于30岁以下者,但也可见于年龄更

牙周的检查及诊断

牙周的检查及诊断
散在龈下牙石
3=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2/3以上,或 牙颈部有连续而
1、牙龈指数
牙龈指数及记分方法(Löe和Silness)【1963、 1967年提出】 记分标准 0=牙龈健康 1=牙龈轻度炎症:牙龈的色有轻度改变并轻度水 肿,
探诊不出血 2=牙龈中等炎症:牙龈色红,水肿光亮,探诊出 血 3=牙龈严重炎症:牙龈明显红肿或有溃疡,并有

的检查


1、牙尖交错合:又叫正牙切刃相接触的咬
合状态。

3、早接触:当下颌从姿势位,自然无偏斜上升,
闭合至上下牙轻轻接触(此为肌位),若不是牙尖交错广
泛紧密接触,而仅仅是少数牙或个别牙接触,称为早接
触。
1.牙松动
2.X线检查: 牙周间隙增宽,硬板不清、断续或消失,牙 槽骨呈垂直吸收,有时可见根折及牙骨质吸收。
③免疫学技术 ④DNA探针 ⑤聚合酶链反应
⑥以酶为基础的检测法
Florida
数字减影
显示骨密
度变化
黑箭头
示骨密度
拔牙后X线下片降
拔牙后X线片
白箭头
示骨密度
四、牙动度仪
原理:用一恒速的小圆柱快速冲击 牙面,仪器能以数字显示牙周膜对该冲击力的 阻力,牙越松则阻力越小,显示数值越大。
• 五、龈 沟 液 检 查
• 1. 方法: (1)方向 牙周探针尖端紧贴牙面,
• 探针与牙长轴平行 ,探测邻面时, • 探针向邻面中央略为倾斜 • (2)动作 提插式行走
• (3)力量 以20~25克为宜。
• 附着水平探测
• A B C三个牙的探诊深度都是 6mm, 但由于龈缘(GM)位置不同,
• 附着丧失的程度也不同:
3. 牙龈的特殊变化 a.新月型充血环 b.早接触牙咬合时受压侧龈发白 c.龈裂、不对称性龈退缩 d.龈缘突

牙周的检查及诊断培训教材PPT

牙周的检查及诊断培训教材PPT
散在龈下牙石 3=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龈状况
• (一)牙龈炎症状况 • 牙龈是否有炎症,可通过观察牙龈色、形、质的变化和探诊
是否出血来初步判定。
1、牙龈指数
牙龈指数及记分方法(Löe和Silness)【1963、1967年提出】 记分标准 0=牙龈健康 1=牙龈轻度炎症:牙龈的色有轻度改变并轻度水肿,
(三)牙周探诊的方法
• 1. 方法: (1)方向 牙周探针尖端紧贴牙面,
• 探针与牙长轴平行 ,探测邻面时, • 探针向邻面中央略为倾斜 • (2)动作 提插式行走 •
(3)力量 以20~25克为宜。
(四)牙周探诊的记录和评价指标
• 附着水平探测
• A B C三个牙的探诊深度都是6mm, 但由于龈缘(GM)位置不同,
牙周的检查及诊断
薛汐潮
第一节病史收集
分类: 1、系统病史 2、口腔病史 3、牙周病史及口腔卫生习惯 4、家族史
第二节牙周组织检查

牙周组织的检查器械除常规使用的口镜、牙科镊盒普通探
针外,还需配置专科探针、牙线、咬合纸和蜡片等。

通过视诊、探诊、扪诊、叩诊、取研究模型和X线牙片等进
行检查。
一、口腔卫生状况
• 附着丧失的程度也不同:
A. 牙龈增生,探诊深度6mm,附着丧 失3mm
• B. 龈缘位于釉牙骨质界,探诊深度 6mm,附着丧失6mm
• C. 牙龈退缩,探诊深度6mm,附 着丧失9mm
GM
GM GM
v v
v
v
(五)牙周探诊中应注意的问题
• 1、探针的粗细 • 2、探针的放置部位、角度 • 3、所施加的压力、软组织的炎症程度 • 4、牙齿表面的解刨外形变异 • 5、检查者的操作熟练度

2024年度牙周病学PPT幻灯片

2024年度牙周病学PPT幻灯片

2024/2/3
32
07
牙周健康维护与预防策 略
2024/2/3
33
口腔卫生保健知识普及
01
刷牙方法与技巧
推广正确的刷牙方法,如巴氏刷牙法,以及使用合适的牙刷和牙膏。
2024/2/3
02
牙线、牙缝刷等辅助工具使用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牙线、牙缝刷等辅助工具,以清除牙齿邻面的菌斑和
食物残渣。
03
漱口水的选择与使用
2024/2/3
定义
牙周病学是研究牙周组织疾病及 其防治的口腔医学分支学科。
分类
根据病变累及组织的不同,牙周 病可分为牙龈炎和牙周炎两大类 。
4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2024/2/3
发病原因
牙周病的发病是多因素的,其中牙菌斑是最主要的致病因素 ,此外,牙石、食物嵌塞、不良修复体等局部因素以及全身 因素如内分泌失调、免疫缺陷等也可引发牙周病。
要作用。
21
免疫相关治疗方法探讨
免疫增强治疗
通过提高牙周组织免疫应答能力,增强对牙 周病原体的清除能力。
免疫调节治疗
通过调节免疫应答平衡,促进牙周组织修复 和再生,维护牙周健康。
2024/2/3
免疫抑制治疗
针对过度活跃的免疫应答,通过免疫抑制治 疗减轻牙周组织炎症和破坏。
牙周病疫苗的研究与应用
研发针对牙周病原体的疫苗,通过预防接种 降低牙周病发病率。
38
危险因素
吸烟、糖尿病、精神压力等是牙周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这些 因素可降低或改变牙周组织的抵抗力,从而促进牙周疾病的 发生和发展。
5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牙周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牙龈炎症、出 血、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 松动、移位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根据菌斑显示剂染色的范围判定菌斑指数(Quigley-Hein法) 记分标准 0=牙面无菌斑 1=牙颈部龈缘处有散在的点状菌斑 2=牙颈部连续窄带状菌斑宽度不超过1mm 3=牙颈部菌斑覆盖面积超过1mm,但少于牙面1/3 4=菌斑覆盖面积至少占牙面1/3,但不超过2/3 5=菌斑覆盖面积占牙面2/3或2./3以上
•②涂片检查法(1、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法2、刚果红负性染色法) 优点:较培养法简便而快速,半小时即可完成。 缺点:不能鉴别出细菌的种属和性质,即不能检出特异性
病原菌。 ③免疫学技术 ④DNA探针 ⑤聚合酶链反应
.
二、压力敏感探针
• 优点:避免压力差异造成误差, • 重复性好。能较精确地测量附 • 着水平。
• 缺点:龈下牙石能明显干扰压
• 力敏感探针的继续深入
.
Florida探针操作示意图
三、X线片数字减影技术和牙科CT
拔牙后X线片
拔牙后X线片
.
数字减影显示骨密度变化 黑箭头示骨密度下降 白箭头示骨密度增加
四、牙动度仪 原理:用一恒速的小圆柱快速冲击牙面,仪器能以
数字显示牙周膜对该冲击力的阻力,牙越松则阻力越小,显示 数值越大。 • 五、龈 沟 液 检 查
散在龈下牙石 3=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2/3以上,或牙颈部有连续而
厚的龈下牙石
.
二、牙龈状况
• (一)牙龈炎症状况 • 牙龈是否有炎症,可通过观察牙龈色、形、质的变化和探诊
是否出血来初步判定。
.
1、牙龈指数
牙龈指数及记分方法(Löe和Silness)【1963、1967年提出】
记分标准
0=牙龈健康
b.非金属探针:每1mm均有刻度标记,每5mm有加粗的颜色标记
c.Williams探针:刻度标记分别为1、2、3、5、7、8、9、10mm
d.WHO(CPITN)探针:尖端为一0.5mm球状,刻度标记分别为3.5、5.5、
8.5、11.5mm
.
(三)牙周探诊的方法
• 1. 方法: (1)方向 牙周探针尖端紧贴牙面,
• B. 龈缘位于釉牙骨质界,探诊 深度6mm,附着丧失6mm
• C. 牙龈退缩,探诊深度6mm,
附着丧失9mm
.
v v
v
v
(五)牙周探诊中应注意的问题
• 1、探针的粗细 • 2、探针的放置部位、角度 • 3、所施加的压力、软组织的炎症程度 • 4、牙齿表面的解刨外形变异 • 5、检查者的操作熟练度
根据菌斑显示剂染色的范围判定菌斑指数(Quigley-Hein法) 记分标准 0=牙面无菌斑 1=牙颈部龈缘处有散在的点状菌斑 2=牙颈部连续窄带状菌斑宽度不超过1mm 3=牙颈部菌斑覆盖面积超过1mm,但少于牙面1/3 4=菌斑覆盖面积至少占牙面1/3,但不超过2/3 5=菌斑覆盖面积占牙面2/3或2./3以上
.
四、牙齿的松动度
• (一)牙松动检查
• 方法一:0=生理性动度 1=超过生理性动度,但幅度在1mm以内 2=牙松动幅度在1~2mm间 3=牙松动幅度在2mm以上
• 方法二:0=生理性动度 1=颊(唇)舌方向松动 2=颊(唇)舌和近远中方向均有松动 3=有垂直方向松动者
.
(二)影响牙松动的因素
• 牙根的数目,长度和粗壮程度以及炎症程度影响牙的松动度。
牙周的检查及诊断
薛汐潮
.
第一节病史收集
分类: 1、系统病史 2、口腔病史 3、牙周病史及口腔卫生习惯 4、家族史
.
第二节牙周组织检查
• 牙周组织的检查器械除常规使用的口镜、牙科镊盒普通探针外, 还需配置专科探针、牙线、咬合纸和蜡片等。
• 通过视诊、探诊、扪诊、叩诊、取研究模型和X线牙片等进行 检查。
.

的检查


1、牙尖交错合:

2、前伸合:下颌前伸至上下切牙切刃相接触的咬合状态。

3、早接触:当下颌从姿势位,自然无偏斜上升,闭合至上下牙轻轻接
触(此为肌位),若不是牙尖交错广泛紧密接触,而仅仅是少数牙或个别牙接触,
称为早接触。

4
.
• 1、视诊 • 2、扪诊 • 3、咬合纸法 • 4、蜡片法 • 5、牙线 • 6、研究模型 •7 •8
1、龈沟液的采集方法 2、龈沟液的定量方法 3、龈沟液的成分
.
• 六、基 因 检 测 • 某些类型的牙周炎可能与遗传有关。某些基因的多态性与炎
症和免疫反应密切联系。如IL-1基因的多态性与成人牙周炎相关, FcγRⅢB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早发性牙周炎相关等
.
高陡的边缘嵴。 b. 牙齿的松动、移位。
.
四、食物嵌塞的检查
1. 分类: (1)垂直型:
(2)水平型:
2 . 检查:
(1)视诊:检查 面及边缘嵴有无过度磨损,颊舌外展隙是否变小, 对颌牙齿有无充填式牙尖或尖锐边缘嵴,牙齿有无松动、移位、 缺失、排列不齐等情况。
(2)探诊:探查牙齿邻间有无食物残渣,有无邻面龋。 (3)用牙线检查邻接区的有无及位置、形状。
.
1.牙松动
2.X线检查: 牙周间隙增宽,硬板不清、断续或消失,牙槽骨呈垂直吸收, 有时可见根折及牙骨质吸收。
3. 牙龈的特殊变化 a.新月型充血环 b.早接触牙咬合时受压侧龈发白 c.龈裂、不对称性龈退缩 d.龈缘突
4.牙齿的变化 a. 牙齿形成小平面,过度磨损、 面磨平、过深的面凹,过锐的牙尖及过
.
简化口腔卫生指数(Greene和Vermillion指出)
记分标准DI-S: 0=牙面上无软垢 1=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1/3以下 2=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1/3与2/3之间 3=软垢覆盖面积占牙面2/3以上
.
简化口腔卫生指数(Greene和Vermillion指出)
CI-S: 0=龈上、龈下无牙石 1=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占牙面1/3以下 2=龈上牙石覆盖面积在牙面1/3与2/3之间,或牙颈部有
.
一、口腔卫生状况
口腔卫生状况需要检查内容(复诊患者):

1、菌斑
• 2、软垢

3、牙石
4、色渍沉积情况,
5、牙齿结构异常
6、有无食物嵌塞和Silness和L e提出(1964) • 每牙查颊面的近中、中央、远中及舌面4点, 采用目测加探查的方法。 • 主要记录龈缘附近菌斑的厚度, 比较适合于一 般的临床检查,但厚度分级具有一定主观性,需要 训练和经验。
• (一)病史内容:

以牙周病为主,同时包括口腔病史及系统病史

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
• (二)检查内容:

1、牙周组织 2、口腔粘膜 3、牙周及其周围组织

4、颞和关节 5、其他情况(血液化验;血细胞分析

血凝分析、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
.
.
第六节牙周炎的辅助诊断方法
•一、微生物学检查 •①培养技术 通过培养可检测出优势菌,同时可进行抗菌药的敏 •感试验,以便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进行治疗。
1=牙龈轻度炎症:牙龈的色有轻度改变并轻度水肿,
探诊不出血
2=牙龈中等炎症:牙龈色红,水肿光亮,探诊出血
3=牙龈严重炎症:牙龈明显红肿或有溃疡,并有自动
出血倾向
.
2、出血指数
出血指数(BI)(Mazza,1981) 记分标准 0=牙龈健康,无炎症及出血
1=牙龈颜色有炎症性改变,探诊不出血 2=探诊后有点状出血 3=探诊出血沿牙龈缘扩散 4=出血流满并溢出龈沟 5=自动出血
天疱疮。
.
三、牙周探诊
• ㈠探诊目的 • 1.龈沟或牙周袋的深度及附着水平。
2.牙周袋的类型及分布。 3.探诊后是否出血。 4.袋的内容物,包括龈下牙石的量及分布等。 5.根分叉是否受累。 6.同时还应检查龈缘的位置,即有无牙龈退缩 或增生。
.
(二)牙周探诊工具
a.UNC-15探针:每1mm均有刻度标记,每5mm有加粗的颜色标记
.
第四节放射影像学的检查
一、正常牙周组织的X线像
正常牙周组织的X线像 1.釉质 2.牙本质 3.牙髓腔 4.牙槽骨骨小梁 5.牙周膜间隙 6.硬骨板(应延续至牙槽嵴顶)
.
二、牙周炎时的X像
拔牙后X线片
拔牙后X线片
.
数字减影显示骨密度变化 黑箭头示骨密度下降 白箭头示骨密度增加
第五节牙周病历的特点
.
(二)牙龈缘的位置
• 牙龈缘的位置受生理和病理改变的影响。正常 • 生理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长,结合上皮位置逐渐 • 地向根方迁移,牙龈缘的位置也发生相应的根移。
.
(三)牙龈色泽的变化
1.吸烟: 2.重金属着色: 铋线:上下颌前牙的龈边缘上,宽约
1mm 的灰黑或黑色的线条,边缘清晰整齐
铅线:尖牙至第一磨牙颊侧牙龈,呈灰蓝 色
2、简化口腔卫生指数
• 由(Greene和Vermillion(1964)所提出并简化
• 本指数包括软垢指数和牙石指数用菌斑显示剂着色, 目测菌斑、软垢或牙石占据牙面的面积,只检查16、26、 11、31的唇颊面及36、46的舌面以代表全口。本指数较 为客观、简便、快速且重复性好,已被广泛用于流行病 调查,从而评价口腔真是状况。
.
3、龈沟出血指数
• 2.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 SBI)
• 适用于牙龈炎症较重的人群观察治疗前后效果的研究 0=牙龈健康 1=探诊不出血 2=仅在探诊处呈点状出血

3=出血沿龈缘扩散
4=出血溢出龈缘
5=牙龈自动出血倾向
.
4、探针出血
• 探诊后有无出血,记为BOP阳性或阴性,已 • 被视为牙龈有无炎症的客观指标,,特别是将探针 • 插入牙周袋底后是否出血已被普遍接受作为评估龈 • 下炎症的方法。 • 需要注意探诊时的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