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基础第七章

合集下载

电路分析基础第七章_宋家友(2010)

电路分析基础第七章_宋家友(2010)

cos(d t )
2 2
; d = 0
; 0=
1 LC
s 1, 2
R 1 R 2L LC 2L
2
4、当R=0时,即=0时,S1、S2 为一对共轭虚 根:称为无阻尼。则响应形式为
uc (t ) K cos(0t )
U0
第七章
• 显然,初始时刻,能量全部储于电容中,电感中没
有储能。这时,电路中的电流虽然为零,但电流的
变化率不为零。为什么?这是因为电感的电压必须 等于电容电压,即U0。根据uL=LdiL/dt,则意味着 diL/dt≠0。因此,电感中的电流开始增长,原来 存储于电容中的能量就开始发生转移。
• 随着电容放电、电流增长,能量逐渐转移到电感的
• 如果电阻较大,储能在初次转移时其大部分就可
能被电阻所消耗,因而不可能发生储能在电场与
磁场之间的往返转移现象,电流、电压终将衰减
为零,但不产生振荡。 下面对LC回路中振荡的变化方式作进一步分 析。 设LC回路如图所示,且设L=1H,C=1F, uC(0)=1V,iL(0)=0。 根据元件的VCR可得:
• 以后,电容又开始放电,只是电流方向与第一次
相反,重复上述过程。
• 到图(e)循环一个周期,回到初始状态。
• 由此可见,在由电容和电感两种不同储能元件构
成的电路中,随着储能在电场与磁场之间的往返
转移,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将不断地改变大小和
极性,形成周而复始的振荡。 • 这种由初始储能维持的振荡是一种等幅振荡。 • 如果电路中存在电阻,储能终将被电阻消耗殆尽, 振荡不可能是等幅的,且幅度将逐渐衰减而趋于 零。这种振荡称为阻尼振荡或衰减振荡。
解得到并联电路的解。

电路分析基础第七章2006级 PPT课件

电路分析基础第七章2006级 PPT课件

i(t)
Us
R
C
t=0时, S1打开,S2闭合,
若S1,S2同时动作,则开关的动作就叫做“换路”。
换路后,电容通过R放电,Uc逐渐下降,一直到:Uc=0, i(t)=0.
我们把上述电路中Uc=US , ic=0 和 Uc=0, i(t)=0.的状态称为稳定
状态,简称稳态
两个稳态中间的过程(Uc下降的过程)称为过渡过程。因这个过 程很短,也称为瞬时状态,简称瞬态或暂态
2021/4/3
12
2)换路定则
a. 若电容电流为有限值,则换路后一瞬间的电容电压等于 换路前一瞬间的电容电压,表示为:Uc(0-)=Uc(0+) b. 若电感电压为有限值,则换路后一瞬间的电感电流等于 换路前一瞬间的电感电流, 表示为:iL(0-)=iL(0+).
2、R2 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3
Qemt
Pemt(m=A)
Qtemt
Psin(bt) Pcos(bt)
Q1sin(bt)+Q2cos(bt) Q1sin(bt)+Q2cos(bt)
以特解λp(t)带入原方程,用待定系数法,确定特解中的常数Q等。
2021/4/3
9
(4) λh(t)中常数K的确定
(t)h (t)p (t) K A tep (t)
根据初始条件
(t0)
代入上式可得:
(t0)KAe 0tp(t0)
由此可确定常数K,从而求得非齐次方程的解答。
2021/4/3
10
例7-1 求解微分方程
d 2 et
dt
解: (1 ) 对应的齐次方程为
d 2 0 dt 其解答为
h ( t ) Ke st 带入齐次方程得

电路分析基础第七章__二阶电路

电路分析基础第七章__二阶电路

第七章二阶电路重点要求:1. 理解二阶电路零输入响应过渡过程的三种情况;2. 了解二阶电路的阶跃响应和冲击响应。

3.学习数学中的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性质及反变换的方法;4.掌握用拉普拉斯变换求解电路的过渡过程的方法。

1§7-1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二阶电路:由二阶微分方程描述的电路。

典型的二阶电路是RLC串联电路。

求全响应方法:1.经典法(时域分析法)全响应= 稳态分量(强制分量) + 暂态分量(自由分量)2.拉普拉斯变换法(频域分析法)2响应曲线:U 0u C , u L , i 0ωtiu Cu L§7-1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220p ααω=−±−一. 问题的提出经典法解动态电路过渡过程存在的问题:对较复杂的电路,联立求解微分方程特别是定积分常数比较困难。

若激励不是直流或正弦交流时,特解不容易求得。

二. 拉氏变换法用积分变换的原理简化求解电路过渡过程时域电路解微分方程时域响应f(t)取拉斯变换复频域电路解代数方程复频域响应F(s)取拉斯反变换7.2 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应用拉氏变换法进行电路分析称为电路的一种复频域分析方法,也叫运算法!是数学中的一种积分变换.优点:对复杂电路﹑无稳态情况﹑换路时出现强迫跃变等用拉氏变换法较经典法方便。

三.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设函数f(t)在0≤t ≤∞时有定义,则积分称为原函数f(t)的拉普拉斯变换(象函数)。

()dte tf s F st∫∞−−=0)(式中s=σ+ j ω----复频率。

单位:熟悉的变换:相量法⎩⎨⎧=∫∞+∞−)s (21)(ds e F j t f stj c j c π反变换正变换ZH1.象函数F (s)存在的条件:∞<∫∞−−dt et f st0)(说明:电路分析中的函数都能满足上述条件。

2. 在电路中积分的下限定义为“0-”, 更有实际意义(将奇异函数也包括在内)。

[][]⎩⎨⎧==−)( )()( )( S F t f t f S F 1简写正变换反变换在电路分析中通常直接查表得到。

第七章电路分析基础PPT课件

第七章电路分析基础PPT课件
+
U1( j)
-
线性 网络
I2 ( j)
+
U2 ( j)
-
返回 上页 下页
I1( j)
+
U1( j)
-
线性 网络
I2 ( j)
+
U2 ( j)
-
激励是电压源
H
(
j
)
I2 ( j) U1( j)
转移 导纳
H
(
j
)
U 2 U1
( (
j) j)
转移 电压比
激励是电流源
H
(
j
)
U2 ( j) I1( j)
arctan( X )
R
R
R
Z ( ) |Z( )| XL( )
( )
X( ) /2
R
O
0 XC( ) O
–/2
相频特性
0
Z(j)频响曲线
返回 上页 下页
Z(j)频响曲线表明阻抗特性可分三个区域描述:
容性区
ω0 X ( j) 0 (j) 0
R Z ( j)
lim Z ( j) ∞
0L U
R
返回 上页 下页
(4) 谐振时的功率
P=UIcos=UI=RI02=U2/R
电源向电路输送电阻消耗的功率,电阻功率达最大。
Q UI sin QL QC 0
QL
0
LI
2 0
,
QC
1
0C
I2 0
0
LI
2 0
注意 电 源 不 向 电 路 输 送
H
( j)
I2 ( j) I1( j)
转移 阻抗

电路分析基础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第7章

电路分析基础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第7章
U BC U BN UCN U 120 U 120 3U 90 UCA UCN U AN U 120 U0 3U 150
上 页 下 页
利用相量图得到相电压和线电压之间的关系:

UCN
30
o

UCA
上 页 下 页

B
C
(1) 瞬时值表达式
A + uA – X
uA ( t ) 2U cos t
C
B + uB –
Y u
+ uC –
Z uA uB
uB ( t ) 2U cos( t 120)
uC (t ) 2U cos( t 120)
A、B、C
X、Y、Z uC
三端称为始端
三端称为末端
(2) 波形图
O
t
上 页
下 页
uA ( t ) 2U cos t uB ( t ) 2U cos( t 120 )
o
UC
120°

uC ( t ) 2U cos( t 120o )
(3)相量表示 120°
UA
120°
U A U0 U B U 120
I c I ca I bc 3 I ca 30
+ +
IA
U BC I bc Z
U CA I ca Z
IB
结论 △联接对称电路
(1) 线电流等于相电流 的 3倍, 即I l 3 I p .
(2) 线电流相位滞后对应 相电流30o。

(1) 负载上相电压与线电压相等,且对称。 (2) 线电流与相电流也是对称的。线电流大小是相 电流的 3 倍,相位落后相应相电流30°。

电路分析基础第五版第7章

电路分析基础第五版第7章

t1
uC (t1 ) duC (t)
dt tt1

U0e
1
U
0e

t1

在放电过程中,电容不断放出能量为电阻所 消耗;最后,原来储存在电容的电场能量全部为 电阻吸收而转换成热能。
时间常数愈小,放电过程愈快;反之,则愈慢。
二、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t0 iL(0)I0 初始条件
d 2 d u C 2 (tt)R L dd C ( u t)tL 1u C C (t)L 1u C s(t)
当求出uC(t)后,可应用元件的伏安关系求出电路中 其它元件的响应
i(t) C duC(t) dt
uR(t)R(it)RC dd C u(tt) uL(t)Ldd(it)tLC d2d uC 2t(t)
Req60 80 /210 0
R eC q 1 0 0 .0 0 2 1 6 0 2 s
i(0 ) 12 /10 0 1 0 .2 A u 0 (0 ) ( 1 .2 /2 ) 6 0 3V 6
故 i(t)1 .2 e 0 .5 160 tA t0
i(t) i(0 )e 1e 530 mA t 0
50 3
100
u (t)L dd i t2.5e130 tV 0 t0
§7-3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零状态响应:动态电路仅由外施激励引起的响应。
一、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在t=0时开关打开,电流
+ iC
iR
源与RC电路接通,引起 uC变化,产生响应。
§7-2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零输入响应:动态电路在没 有外施激励时,由动态元件的 初始储能引起的响应。
一、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电路分析基础 第七章

电路分析基础  第七章

根据截至频率的定义,由式(7-14)得
H ( j)
1
1
1 (RC)2 2
RC 1
c
1 RC
显然,在RC高通电路中,频率 c 的高频输入信号更容易通过,
而频率 c 的低频输入信号受到抑制,其通频带的频率范围为 c 。
由上述分析可知,同一电路以不同变量作为输出,可得到不同的网络 函数和频率特性,实现的功能也不同。例如,如图7-4所示的RC电路以电 容电压为输出,具有低通滤波的特性;如图7-6所示的RC电路以电阻电压 为输出,具有高通滤波的特性。
7.2.3 RC选频电路
如图7-8所示为RC振荡器中选
频电路的相量模型,图中 U1 为输入 相量,U 2 为输出相量。
R∥ 1
H ( j) U 2
jC
1
U1
R 1 R∥ 1
jC
jC
3
j
RC
1 RC
图7-8 RC串并联选频电路
H ( j)
1
9
RC
1 RC
2
() arctan 1 (RC 1 )
【解】 (1)电路的谐振频率为
f0
≈ 2
1 LC
2
1 0.127 103 200 1012
Hz 106
Hz
(2)谐振时的阻抗为
Z
R0

L RC
0.127 103 10 2001012
63.5
k
(3)电路的品质因数为
Q 1 R
L1 C 10
0.127 103 200 1012
≈ 80
( (4)电容器上的电流为 IC QI0 80 0.2 mA 16 mA
此,这种电路又称为超前滞后电路。

电路分析基础 邱关源 第七章

电路分析基础 邱关源 第七章

下 页
= RC
时间常数 的大小反映了电路过渡过程时间的长短 uc 大→过渡过程时间长 U0 大 小→过渡过程时间短 物理含义 C 大(R一定) 电压初值一定: 0

t
W=Cu2/2
储能大
R 大( C一定)
i=u/R
放电电流小
放电时间长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t
0

2
3
5
U0 U0 e -1
称为一阶RL电路时间常数
时间常数 的大小反映了电路过渡过程时间的长短
大→过渡过程时间长
物理含义
小→过渡过程时间短
电流初值一定: 放电慢, 大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L大 W=Li2/2 起始能量大 R小 P=Ri2 放电时消耗功率小
③能量关系
i
R +
电感不断释放能量被电阻吸收, 直到全部消耗完毕。
新的稳定状态
?
前一个稳定状态
过渡状态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换路
电路结构、状态发生变化 支路接入或断开 电路参数变化
过渡过程产生的原因 电路内部含有储能元件 L、C,电路在换路时 能量发生变化,而能量的储存和释放都需要一定的 时间来完成。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2. 动态电路的方程
例 RC电路
应用KVL和电容的VCR得:
注意 初始条件为 t = 0+时u ,i 及其各阶导数
的值。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例 图示为电容放电电路,电容原先带有电压Uo,求
开关闭合后电容电压随时间的变化。 (t=0) + C uC i - 解 R 特征根方程: 通解: 代入初始条件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
2
=
i ( 0 ) ω 0 C
K2 φ = − Arctg K1
的表达式可知, 都为等幅振荡响应. 从Uc(t)和i(t)的表达式可知 Uc(t)和i(t)都为等幅振荡响应 和 的表达式可知 和 都为等幅振荡响应 由于R=0,能量不能被消耗 只能反复由电场能转换为磁场能 能量不能被消耗,只能反复由电场能转换为磁场能 由于 能量不能被消耗 只能反复由电场能转换为磁场能, 再由磁场能转换为电场能,这种电路称为 自由振荡电路。 这种电路称为LC自由振荡电路 再由磁场能转换为电场能 这种电路称为 自由振荡电路。
14
U c ( t ) = U 0 (1 + α t ) e
−α t
I 0 −α t + te C
i ( t ) = I 0 (1 − α t ) e − α t − α 2
说明: 说明: Uc(t)和i(t)的波形仍为非振荡情况 和 的波形仍为非振荡情况
R 2 1 L 3、 、 ( ) 〈 ,即R〈2 (电阻较小 )时,称为欠阻尼情况 2 L LC C
称为过阻尼情况 称为过阻尼情况 过阻尼
此时S 为不相等的负实根。 此时 1,S2为不相等的负实根。令:S1= -α1, S2= - α2 则:
U c ( t ) = K1e
− α1t
+ K 2e
−α 2t
利用初始条件: 利用初始条件:
U c ( 0 ) = K 1 + K 2 =U dU c dt
t=0
满足元件的VCR。 。 满足元件的
(t )
dt
上述两式表明: 上述两式表明:
u c (t ) = cos t iL (t ) = sin t
因此, 回路中的等幅振荡是按正弦方式随时间变化的 回路中的等幅振荡是按正弦方式随时间变化的。 因此,LC回路中的等幅振荡是按正弦方式随时间变化的。
7
3、 LC电路中的储能 、 电路中的储能 根据电容和电感的储能公式,可得 回路的储能为 回路的储能为: 根据电容和电感的储能公式,可得LC回路的储能为:
(e) + U0 -
C
4
由此可见, 由此可见,在由电容和电感两种不同的储能元件构 成的电路中,随着储能在电场和磁场之间的往返转移, 成的电路中,随着储能在电场和磁场之间的往返转移, 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将不断地改变大小和极性, 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将不断地改变大小和极性,形成振 荡。这种电路中不含电阻由初始储能维持的振荡是一种 等幅振荡。 等幅振荡。 如果电路中含有电阻, 如果电路中含有电阻,在能量转移过程中要被电 阻消耗,振荡将不可能是等幅的, 阻消耗,振荡将不可能是等幅的,幅度会逐渐衰减而 趋于零。这种振荡称为阻尼振荡 阻尼振荡。 趋于零。这种振荡称为阻尼振荡。 如果电路电阻较大, 如果电路电阻较大,在能量初次转移过程中大部 分能量就被电阻消耗,将不可能产生振荡。 分能量就被电阻消耗,将不可能产生振荡。
d 2U LC dt 2 U
c
c
+ RC
dU dt
c
+ U
c
= 0
(0 ) = U
0
dU dt
c t=0
=
i(t ) C
t=0
=
I0 C
dU c dt di ( t ) d 2U c U L (t ) = L = LC dt dt 2 i(t ) = C
9
特征方程为: 特征方程为:LCS2+RCS+1=0 特征根为: 特征根为:
− RC ± ( RC)2 − 4 LC R R 2 1 S1,2 = =− ± ( ) − LC 2LC 2L 2L
2 = −α ± α 2 − ω0
其中: 其中:
R ;ω 0 = α= 2L
1 。ω0称为电路的谐振角频率 LC
10
1、当 、
R 2 1 L ( )〉 , 即R〉 2 时, C 2 L LC
此时, 为一对共轭复数, 此时,S1,S2为一对共轭复数,即 其中: 其中:
S1, 2 = −α ± jω d
R α= 2L
ωd =
1 R 2 2 2 − ( ) = ω0 − α LC 2Lω =1 LC16
U c (t ) = e −αt ( K 1 cos ω d t + K 2 sin ω d t )
R 2 1 L ) = ,即 R = 2 时,称为临界阻尼情况 2、当 、 ( 2L LC C
此时, 为两相等的负实根。 此时,S1, S2为两相等的负实根。 S1=S2= -α 故:
U c (t ) = ( K 1 + K 2t )e −αt
代入初始条件: 代入初始条件:
K1 = U c (0) = U 0 i ( 0) I0 K 2 = αU c (0) + = αU 0 + C C

U c (t ) = Ke −αt cos( ω d t + φ )
利用初始条件: 利用初始条件:可求出 K1, K2, 或 K,φ
K1 = U c ( 0 ) = U 0 I0 K2 = [αU 0 + ] c ωd 1
K =
K 12 + K 22
K2 φ = − Arctg K1
的表达式可以看出: 的波形是衰减振荡, 从Uc(t)的表达式可以看出: Uc(t)的波形是衰减振荡, 的表达式可以看出 的波形是衰减振荡 波形图如图 相似。 波形图如图7-6P253, i(t)和Uc(t)相似。 和 相似
C
(a) I
C
(b)
U0 +
C
(c)
3
(d)当电容电压达到 的瞬间,电容通过电感 当电容电压达到U0的瞬间 当电容电压达到 的瞬间, 又开始放电,只是放电电流与上一次放电电流 又开始放电, 方向相反。随放电电流的增加, 方向相反。随放电电流的增加,能量逐渐又转 移到电感的磁场中,电流又达到最大值。 移到电感的磁场中,电流又达到最大值。
(d)
C
I
(e)当电感电流达到最大值的瞬间,电容在该电 当电感电流达到最大值的瞬间, 当电感电流达到最大值的瞬间 流的作用下又被充电, 流的作用下又被充电,当电感电流下降到零的 瞬间,能量又全部转入到电容之中,电容电压 瞬间,能量又全部转入到电容之中, 又达到U0,电路状态又和初始时刻相同, 又达到 ,电路状态又和初始时刻相同,这意 味着上述过程将不断地重复进行。 味着上述过程将不断地重复进行。
17
时的特殊情况: 当R=0时的特殊情况 时的特殊情况
1 1 此时, S1 = S 2 = ± j , α = 0, ωd = ω0 = LC LC U c (t ) = ( K 1 cos ω 0 t + K 2 sin ω 0 t ) = K cos( ω 0 t + φ ) dU c i (t ) = C ( 形式与 U c (t ) 相同 ) dt K = K12 + K 22 利用初始条件可求出: 利用初始条件可求出 K 1 = U c ( 0 )
5
2、 LC电路中振荡的方式 电路中振荡的方式 右图中, 右图中,L=1H 、C=1F,uc(0)=1V、iL(0)=0。 + , 、 。 根据元件的VCR可得: 可得: 根据元件的 可得 du c = − iL dt
Uc -
iL
C
di L = uc dt
上述两个联立的一阶微分方程表明: 上述两个联立的一阶微分方程表明:电压的存在要求有电流的 变化, 因此电压、 变化,电流的存在要求有电压的变化 。因此电压、电流都必须处 于不断的变化状态之中。 于不断的变化状态之中。 结合初始条件: 结合初始条件:uc(0)=1V、iL(0)=0。 、 。 可以猜想到: 可以猜想到:
2
§7-1
LC电路中的正弦振荡 电路中的正弦振荡
+ U0 -
1、 LC电路中能量的振荡 、 电路中能量的振荡 设:电容的初始电压为U0,电感的初始电流为零。 电容的初始电压为 ,电感的初始电流为零。 (a)在初始时刻,能量全部储于电容中,电感中没有 在初始时刻,能量全部储于电容中, 在初始时刻 储能,电路的电流为零 由于U0的存在 的存在, 储能,电路的电流为零。由于 的存在,电容通过 电感放电,电路的电流开始增加, 电感放电,电路的电流开始增加,能量逐渐转移到 电感的磁场中。 电感的磁场中。 (b)当电容电压下降到零的瞬间,电感电压为零, 当电容电压下降到零的瞬间,电感电压为零, 当电容电压下降到零的瞬间 即di/dt=0,电路中的电流不在增加,达到最大值 , ,电路中的电流不在增加,达到最大值I, 此时储能全部转入到电感。 此时储能全部转入到电感。 (c)由于电感电流不能跃变,此时电路的电流开始逐 由于电感电流不能跃变, 由于电感电流不能跃变 渐减小,电容在该电流的作用下又被充电,只是电 渐减小,电容在该电流的作用下又被充电, 压的极性不同。当电感电流下降到零的瞬间, 压的极性不同。当电感电流下降到零的瞬间,能量 又全部转入到电容之中。电容电压又达到U0, 又全部转入到电容之中。电容电压又达到 ,但极 性与(a)相反 相反。 性与 相反。
0
I0 = − K 1α 1 − K 2α 2 = C
K K
1
2
I0 α 2U 0 = + α2 − α1 (α 2 − α 1 ) C − α 1U 0 I0 = − (α 2 − α 1 ) C α2 − α1
代入 U c ( t ) = K1e −α1t + K 2 e −α 2t 即可求出 Uc(t) 和 i(t)。 。
w (t ) = 1 1 (sin 2 t + cos 2 t ) = J 2 2
1 1 Li 2 ( 0 ) + Cu 2 2
2
w (0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