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
2021年中考物理微专题复习 专题03 密度实验测量的多种方法中考问题(学生版)

专题03 密度实验测量的多种方法问题一、常规方法:利用天平,有量筒测密度1.测固体密度固体:【原理】【器材】石块、天平和砝码、量筒、足够多的水和细线【步骤】m(1)先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V(2)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读出量筒示数1V (3)用细线系住石块,将其浸没在水中(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的固体可采用针压法或坠物法),读出量筒示数2表达式:【实验记录表格】2.测液体密度:【原理】【器材】待测液体、量筒、烧杯、天平和砝码【步骤】 (1)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待测液体,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出烧杯和液体质量1m(2)把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读出示数V(3)用天平测得烧杯中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2m表达式:【实验记录表格】二、等体积替代法:有天平,无量筒1.测固体密度【原理】【器材】石块、烧杯、天平和砝码、足够多的水、足够长的细线 m1V m 2【步骤】 (1)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待测固体的质量0m(2)将烧杯中盛满水,用天平测得烧杯和水的质量1m(3)用细线系住石块,使其浸没在烧杯中,待液体溢出后,用天平测得此时烧杯总质量2m表达式:2.测液体密度【原理】【器材】烧杯、足够多的水,足够多的待测液体、天平和砝码【步骤】(1)用调整好的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为0m(2)将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得烧杯和水质量为1m(3)将烧杯中的水倒掉,然后在烧杯中装满待测液体,测得此时烧杯和液体的质量为2m表达式:m 0m 1m201m 2三、有量筒,无天平1.测固体密度A.一漂一沉法【器材】量筒、待测试管,足够多的水【步骤】(1)在量筒内装有适量的水,读出量筒示数1V(2)将试管开口向上放入量筒,使其漂浮在水面上,此时读出量筒示数2V(3)使试管沉底,没入水中,读取量筒示数3V表达式:B.曹冲称象法【器材】水槽、烧杯、量筒、足够多的水和细线、金属球、笔或橡皮筋V1V 2V3【步骤】(1)用细线系住金属球,将其放入烧杯内,然后烧杯放入盛有水的水槽内,用笔在烧杯上标记出液面。
利用水测量物质密度的多种方法

利用水测量物质密度的多种方法湖北省武汉市第三十六中学梁大悦(430023)密度是初中力学中一个重要的物理量,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很多,了解多种测量密度的方法,不仅对学好力学很有帮助,不仅对学好力学很有帮助,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由于水由于水是一种最常用的液体,而且其密度可作为已知量使用,所以许多测密度的方法中都离不开水。
现给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利用水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期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用天平、量筒、细线和水测石块的密度1、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刻度V 1;3、用细线系好石块放入量筒的水中,记下水面刻度V 2,石块的体积为V=(V 2—V 1);4、由ρ=m/v 计算石块密度。
二、用连通器、刻度尺和水测食用油的密度1、在连通器中注入适量的水;2、将适量的油用漏斗慢慢从连通器另一开口端注入;3、用刻度尺测出两种液体分界面以上部分两液体的高度h 水和h 油;4、由ρ水gh 水=ρ油gh 油计算出油的密度。
三、用弹簧秤、烧杯、水和细线测金属块的密度1、用弹簧秤称出金属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 、金属块的质量m=G/g ;2、用弹簧秤称出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的重力G ′,由G -G ′=ρ水gV 算出体积V ;3、将m 、V 代入ρ=m/v 求出金属块的密度。
四、用弹簧秤、烧杯、水、细线和金属块测液体的密度1、用弹簧秤和细线称出金属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 ;2、将烧杯中装入水再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用弹簧秤称出重力G 1;3、将烧杯中的水倒出后装入待测液体,把金属块浸没在液体中用弹簧秤称出重力G 2;4、由G -G 1=ρ水gV 及G -G 2=ρ液gV 联立解出液体的密度。
六、用弹簧秤、量筒、水和细线测金属块的密度1、用弹簧秤和细线称出金属块在空气中的重力G ,由m=G/g 算出金属块的质量;2、用量筒和水测出金属块的体积V (V=V 2—V 1);3、将m 、V 代入ρ=m/v 求出金属块的密度。
2023年初中科学试卷

初中科学试卷一、单选题(共16题;共32分)1.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利用天平和图中的烧杯,测出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制成m-V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烧杯质量为240gB. 该液体密度为4.8g/cm3C. 5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40gD. 该液体的质量与体积不成正比2.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V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量杯质量为40gB. 4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40gC. 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D. 该液体密度为2g/ cm33.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下列情况会造成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小的是()A. 使用的砝码已磨损B. 称量时测量者的头部偏向分度盘的右侧,造成视线与标尺不垂直C. 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便停止调节D. 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便停止调节4.如图所示,底面积不同的甲、乙两个实心均匀圆柱体,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若沿水平方向将甲、乙切去相同的高度,切去质量恰好相等,那么甲、乙密度以及甲、乙切去前的质量关系()A. ρ甲>ρ乙,m甲>m乙B. ρ甲>ρ乙,m甲<m乙C. ρ甲<ρ乙,m甲<m乙D. ρ甲<ρ乙,m甲>m乙5.有一支刻度模糊不清的温度计,将它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4 厘米,将它插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24 厘米。
当将此温度计插在某液体中时,水银柱的长度为17 厘米,则此液体的温度是多少?()A. 60℃B. 65℃C. 50℃D. 40℃6.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字如图甲所示,怎样才能使显微镜下观察的图像变成图乙()A. 将载玻片顺时针转动90°B. 将载玻片逆时针转动90°C. 将载玻片向左上角移动D. 将载玻片向右下角移动7.依据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植株a的发育起点是d,d经过细胞分裂形成cB. b是由营养组织、上皮组织、输导组织和分生组织等组成的C. 图d与神经细胞的主要区别是它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D. 图示a→d按结构层次由宏观到微观的排列顺序为d→c→b→a8.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放平稳后仰视液面读得数值为19mL,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俯视液面,数值为10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A. 等于9mLB. 小于9mLC. 大于9mLD. 操作错误无法判断9.某同学利用烧杯承载某种液体,用天平和量筒测量该液体的密度,将得到的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易错题》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测试(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估测中不合理的是()A.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70dm B.升国旗时奏国歌的时间约为50sC.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约为5m/s D.普通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0N2.以你在生活和学习活动中的经验估计,以下与实际情况较为接近的是()A.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80dmB.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10sC.初中生步行的速度约为1.2m/sD.一名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100kg3.某小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和量筒测量某液体的密度,图甲是调节天平空盘平衡时的情形,天平调平衡后,他进行了四次实验操作;(1)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 28g;(2)测出烧杯与液体的总质量为160g;(3)测出烧杯与剩余液体的质量如图乙;(4)烧杯中液体部分倒入量筒测量液体体积如图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应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右调,使横梁平衡B.乙图中测质量时,天平的读数是90gC.小明按(2)(4)(3)实验操作顺序测得液体的密度为1.1g/cm3D.小聪按(1)(4)(3)的实验操作顺序也能测得液体的密度4.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王同学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V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量杯的质量为30gB.30cm3该液体的质量为30gC.该液体的密度随质量的增大而增大D.该液体密度约为0.67g/cm35.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与液体的体积V,得到了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V图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量杯质量为20g B.该液体密度为1g/cm3C.20cm3的该液体的质量为20g D.100g该液体的体积为80cm36.一些气体的密度(0℃,标准大气压)如下表所示:物质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氢气密度/(kg/m3) 1.25 1.43 1.980.09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根据表中一些气体密度估算你所在教室里空气的质量,合理的是()A.20kg B.200kg C.2000kg D.2.0×104kg7.下列物体的质量约为50kg的是()A.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本B.一瓶矿泉水C.一辆小汽车D.一名初中学生8.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学生课桌的高度为1.5mB.一小瓶矿泉水的质量约为250gC.人的正常体温为38.5℃D.我国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为120m/s9.将酒精从水与酒精的混合液中分离出来,可以采用的方法是利用它们的()A.体积不同B.熔点不同C.沸点不同D.密度不同10.水在日常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水也有着自己独有的个性。
山东省聊城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3节测量物质的密度实验探究题及参考答案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三节测量物质的密度1.小梦同学是学校“环境保护课外活动小组”的成员。
在一次对周边水污染情况的调查中,她对污水的密度进行了测量,其探究步骤如下:(1)将天平放置在桌面上。
游码归零后,向右调节平衡螺母,直到天平横梁水平平衡,则调节平衡螺母前,中央分度盘的指针偏(选填“左”或“右”);(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玻璃杯和适量污水的总质量为144.4g。
将玻璃杯中的污水倒出一部分到量筒中,量筒中水面位置如图甲所示。
则量筒中污水的体积为cm3;用天平测出剩下污水和玻璃杯的质量,砝码和游码示数如图乙所示,为g,则污水的密度为kg/m 3;(3)不考虑系统误差,分析以上步骤,你认为小梦所测污水的密度(选填“偏大”、“偏小”或“准确”);2.实验:测量液体的密度【实验器材】托盘天平、量筒、烧杯、酱油【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将天平放水平,当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右侧,就立即测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这样测出的总质量比真实值会(选填“偏大”或“偏小”)。
(2)重新调节天平平衡,按如下步骤实验:①用天平称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m1;②把烧杯中的酱油,读出酱油的体积V;③用天平称出的总质量m2;④根据m1和m2计算出倒出部分的酱油质量m。
⑤将m、V带入公式中,计算出酱油的密度。
3.小明所在的物理兴趣小组需要密度为1.15g/cm3的盐水,为检验配制的盐水是否合格。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发现指针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需将平衡螺母向调节;②测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g;③将烧杯中的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如图丙所示);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25g;⑤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g/cm3。
4.清清太湖水孕育了世代苏州人,爱动脑筋的小红想知道太湖水的密度究竞有多大,于是她舀取了一些太湖水,在学校实验室找了下列器材:天平及砝码、量筒(刻度清晰但没有数字)、烧杯、铜块(已知它的密度为ρ1)、细线,利用这些器材按下列步骤测出了太湖水的密度,请你帮小红完善实验探究过程或做部分数据处理:(1)把天平放在桌面上,将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左侧,此时应向(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2)用天平测出铜块的质量m1;(3)在量筒内倒入适量的太湖水,用细线拴住铜块,将它慢慢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并记下水面到达的刻度线A,然后取出铜块。
中考物理倒计时专攻32种题型09力学实验(一)(含参考答案)

中考物理倒计时专攻32种题型:专题09力学实验(一)实验一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核心考点 【设计与进行实验】 1.实验原理:ts v; 2.主要实验器材及作用:(1)刻度尺:测出小车运动的路程; (2)停表:测出小车运动的时间;(3)金属挡板确保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更准确地测量路程和时间; 3.实验装置①安装要求:斜面的倾角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
倾角过大,会导致小车滑行速度太快,时间太短,不宜测量时间;倾角过小,会造成各阶段的平均速度太接近,或小车可能滑不到斜面底。
因此,斜面倾角应较小,目的是为了减小小车运动的速度,便于测量时间; ②小车每次必须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且小车运动过程中不能改变斜面的倾角; 4.小车运动距离:从“车头到车头”、或从“车尾到车尾”的距离;5.实验中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6.刻度尺的使用和读数:刻度尺要估读; 【交流与讨论】7.误差分析:①当小车过了起始位置才开始计时或小车未达终点就停止计时,会导致测量时间偏小,平均速度偏大;②当小车到达终点后才停止计时或小车未开始运动提前计时,会导致测量时间偏大,平均速度偏小;③小车没有从静止开始下滑,所测平均速度偏大; 8.小车运动状态的判断:从斜面顶端到底端的过程中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受非平衡力的作用;9.增大小车平均速度的方法:增大斜面的倾斜程度; 10.小车从起点、中点分别下滑的评估:①上半程、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不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具体关系为:上全下v v v >>,由此可知,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快; ②下半程平均速度计算方法:212133t t s s t s v --==下,不能从中点开始下滑,原因是从中点由静止下滑所测时间不等于下半程时间;11.能量转化情况:小车运动过程中,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转化为内能)。
▲ 针对训练如图1所示,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A 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开始计时,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 点和C 点的时间,即可算出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高频专题训练(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6.3测量物质的密度高频专题训练一、单选题1.下列情况中,物质密度不变的是()A.把纸撕成碎片B.冰熔化成水C.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部分D.把铁丝烧红2.某实验小组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时,测量步骤为:①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②将液体倒入烧杯,测出总质量;③算出烧杯中液体的质量;④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测出其体积;⑤利用公式算出液体的密度.将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A.测量步骤合理,结果准确B.测量步骤不合理,原因是烧杯里的液体的质量测不准C.测量步骤不合理,结果偏小D.测量步骤不合理,原因是烧杯里的液体的体积测不准3.某同学做“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后,进行了操作总结和新的探索。
没有量筒,只用天平、烧杯、水,也能测出某种未知液体的密度。
他先测出空杯的质量和装满水时的质量分别为32.2g和132.2g。
再用这只烧杯装满待测液体后,天平示数如图所示,已知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
以下正确的是()A.用手直接在右盘中加减砝码B.测量时为使横梁平衡,可移动平衡螺母C.待测液体的密度是0.8×103kg/m3D.待测液体的密度是0.9×103kg/m34.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乙两种实心球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甲、乙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A.3:5 B.5:3 C.2:1 D.3:15.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出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图所示的m-V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量杯质量为40g B.4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40gC.该液体密度为1.25g/cm3 D.该液体密度为2g/ cm36.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先用天平称出矿石的质量为200g,接着按下图A、B、C的顺序测其体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矿石的体积为380cmB.小明测得矿石的密度为332.510kg/mC.浸没的矿石排开的水的质量为120gD.按图中A、B、C的步骤测得矿石的密度会偏小7.如图所示,在“测量花岗石密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称量时左盘放砝码,右盘放花岗石B.称量花岗石质量的过程中,若天平横梁不平衡,可调节平衡螺母C.花岗石的质量是25gD.花岗石的密度是2.8×103kg/m3二、填空题8.某物理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天平和一个小塑料杯测量酸奶的密度.实验过程如下: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塑料杯的质量为5g,将塑料杯中装满水,测出塑料杯和水的总质量为77g;再将塑料杯中的水倒净擦干后装满酸奶,测出塑料杯和酸奶的总质量为95g,则塑料杯中酸奶的质量为_____g,酸奶的密度为_____g/cm39.在测定金属块密度的实验中,用天平称量铁块的质量,用量筒测量铁块的________,利用公式________计算得到铁块的密度.“测定物质的密度”和“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两个实验相同之处有:________(选填下列序号)①实验目的②实验中所测定的物理量③实验器材④实验数据的处理与结果10.如图甲和乙是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金属块密度的实验.由图可知,金属块的质量为___ g,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 kg/m3.11.小明利用天平、烧杯和量筒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他将烧杯中倒入部分液体并记录总质量m,再将其倒入量筒中测得体积V,多次实验后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可得烧杯的质量是_____g,液体的密度是_____kg/m3,聪明的小明发现此种测量方法会导致测量值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掌握测定固体和液体物质密度的实验原理.能力目标1.培养实验能力这是一个测定性实验,通过这一实验应使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加深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理解,并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根据给定的仪器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进行表格设计的能力以及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的能力.2.培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密度的公式以及学习过的知识,如何测定物质的密度. 根据测量出的质量、体积值,运用所学知识求出物质的密度. 德育目标本节实验所需仪器设备较多,应通过本节课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工作习惯(实验时,各种仪器应按合理位置摆放,实验结束后,应整理仪器并归位放好).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实验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护仪器、爱护学习环境的教育,保证一个优美的学习环境,对学生进行环境美的教育.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这个实验是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是从实验原理、使用仪器、实验步骤的安排,记录数据、根据数据得出结果对学生全面地进行实验能力的训练的一个重要实验,对培养实验能力有重要的作用.量筒和量杯的结构比较简单,使用时主要是会认识它们的刻度.所以教材首先要求学生观察量筒和量杯的刻度,认清它们的量程和每小格代表多少立方厘米.对于如何正确使用量筒或量杯测量液体和固体的体积,教材是通过几幅图加以说明的.选择石块作为测量对象,是因为从密度表中查不出它的密度值,石块的形状一般都不规则,必须用量筒或量杯才能测出它的体积,学生测量时会更有兴趣些.教法建议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实验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教学设计示例一、教学分析与说明1.关于实验原理实验前可与学生讨论如何利用密度公式来测定物质的密度,需要测出哪些量?用什么办法和仪器来测量?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兴趣,搞清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2.在使用量筒时应注意的问题(1)了解量筒(或量杯)的用途.量筒是实验室里用来测物体体积的仪器.(2)知道量筒的构造,学会判定量筒的最小分度和量程,认识ml表示毫升,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3)量筒一定要放置在水平面上,然后再将液体倒入量筒中.(4)观察量筒里液面到达的刻度时,视线要跟液面相平,若液面呈凹形,观察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若液面呈凸形,观察时要以凸形的顶部为准.(5)用量筒(杯)测固体体积的方法叫排液法.在练习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体积时,两次的测量应让同组的两个同学各测一次.如果分组仪器全部是量筒,应给教师准备一个量杯,让学生看到实物.观察量筒时,可就观察问题提问练习.在视线和凹面相平时,教师应做一个示范动作.滴管是学生第一次使用,也应讲清楚如何使用,尤其是要从量筒中取出液体时应怎样做,让学生思考一下,最好找学生示范一下.测出的水的体积不要倒回烧杯中,做下一个实验时用.3.关于实验的操作(1)在测固体的体积时,要让学生弄明白需要记录哪些数据.并把所测得的有关数据填入数据表中,再求出石块的体积和密度.测固体密度最好用烧锅炉的焦炭,选一些大小形状均合适的(体积最好在20~40cm3之间),事先要蘸上腊,以防吸水.如果用石块,一定要求学生用细线栓牢,否则极易砸坏量筒.要讲清用排液法测体积的做法和这种方法的适用条件.第一,这种物质不能溶于这种液体,若溶于这种液体就要换用其他的液体或想其他的解决办法.第二,这种物质不能吸收这种液体,若吸收也需要换成其它的液体.因此排液法不是万能的.(2)测盐水的密度时,要让学生明白盐水的质量是怎样得到的,需记录哪些数据,并把测得的数据填在数据表中,最后求出盐水密度.测盐水的密度中盐水一定要饱和溶液.如果天平不够精确,系统误差较大,则应考虑换用其他溶液如硫酸铜溶液等4.整个实验过程可有三种处理方法对基础较差的班级可采用一个实验一个实验领着做的方法.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实验过程容易控制,但不易于每个同学的个性发展,进度会受些影响.对于中等程度以上的班级可采取先做实验1.练习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体积,然后把以下的实验要求、步骤讲清楚,让各组再进行以下的实验.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加强个别指导.特别要对实验能力较差的组给予更多的关注,防止这些同学的实验走过场.为此也就有了第三种方法:在实验课前可先培养几名学生骨干,让他们在实验课上当教师的小助手,重点帮助一些实验有困难的同学.5.实验进度的安排因各实验小组的实验水平不同,所以实验进度就不平衡.对实验进度快的组除了加强检查他们的操作与数据外,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实验机会,为此教师可事先准备一些蜡块,让进度快的组测一下蜡块的密度.对进度慢的组,可把这一问题作为思考题,把实验过程写在实验报告上.6.实验报告关于实验报告,最好是让学生自己写.应有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包括数量和规格)、实验内容及主要步骤、实验数据和结果、还应有实验日期和同组人.条件较好的学校也可统一印制实验报告纸,发给学生使用.实验记录的表格最好让学生参照教材自己设计,教师在这方面也应给予一定的指导.二、课时安排 1课时三、学具教具准备量筒(或量杯)、石块(或烧锅炉的焦炭)、细线、盐水、天平和砝码、烧杯(或玻璃杯)、清水、多媒体演示课件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引入复习密度的知识,请同学们用中文表述一下密度的公式,并说出用符号表示的公式.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认识到,只要知道了某一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就可以计算出组成这个物体的物质的密度,也可以说只要测量出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就可以求出它的密度.(二)新课教学以上我们分析了根据,只要我们测量出物体的质量和它的体积,就可以求出物体的密度,请同学们考虑一下用什么方法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用天平可以测物体的质量,用量筒可以测物体的体积.如果是一个规则物体除了用量筒可以测量它的体积外,还可以用什么办法?还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今天我们这个实验是要求同学们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根据以上的分析,请同学们谈一下这个实验的原理是什么? 这个实验的原理就是密度的公式我们今天的实验是要测定金属块和盐水的密度,请同学们考虑除了被测物体、天平、砝码和量筒外,还需要什么物品. 还需要清水、细线以及装清水和盐水的烧杯.请同学们写出测金属块密度的实验步骤,并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请同学说出实验步骤以及表格中需要记录和需要计算的项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式补充修正,并随时将学生回答的正确结果写在黑板上,最后形成如下内容:1.测金属块的密度实验步骤(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2).测出金属块的质量,并把测量值填入表格中.(3).向量筒中注入一定量的清水,并把测得的水的体积值填入表格中.(4).将石块用细线拴好,没入水中,测出石块和水的总体积,并把测量值填入表格中.(5).计算出石块的体积,填入表格.(6).计算出金属块密度,填入表格.表格设计石块的质量m(g)石块放入前水的体积石块和水的总体积石块的体积石块的密度请同学们写出测定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并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学生基本写完后,请同学说出实验步骤以及表格设计的内容,教师随时把正确内容写在黑板上,并进行必要的补充、修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课题: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实验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已调平待用),砝码,镊子,量筒,烧杯,滴管,盐水(标明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实验原理:密度=质量/体积(ρ=m/v)。
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
2.记录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3.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盐水的体积。
4.用天平称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5.计算盐水的密度。
6.整理器材。
实验记录与结论:
(1)观察记录:天平的最大称量值为 g,游码标尺的分度值为 g,量筒的测量范围为 ml,量筒的分度值为 ml。
(2)实验记录:
实验课题: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实验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已调平待用),砝码,镊子,量筒,烧杯,滴管,盐水(标明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实验原理:密度=质量/体积(ρ=m/v)。
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
2.记录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3.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盐水的体积。
4.用天平称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5.计算盐水的密度。
6.整理器材。
实验记录与结论:
(1)观察记录:天平的最大称量值为 200 g,游码标尺的分度值为 0.1 g,量筒的测量范围为 50 ml,量筒的分度值为 1 ml。
(2)实验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