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热能动力装置毕业论文

合集下载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在汽轮机启动过程和正常运行时会有蒸汽及一些漏入空气进入凝汽器。

因此需要抽汽设备将汽水管路中的不凝结气体及时抽出,以维持凝汽器的真空,提高汽轮机设备的热经济性。

射水抽气系统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该系统能在机组启动初期建立凝汽器真空并且在机组正常运行中保持凝汽器真空,确保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

本文介绍了射水抽气系统的理论研究和设计方法。

首先通过查表计算,由机组一些参数先确定射水抽气器的抽气容量、温度等各种所需参数。

然后利用这些参数选出合适的射水抽气器,当射水抽气器完成选型后即可对该系统其它部件进行分析选型设计。

本文通过对射水抽气系统的设计对射水抽气系统分析和研究,从而找到提高射水抽气系统效率的方法,并对射水抽气系统一些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射水抽气器;射水泵;管道;阀门Abstractthere will be steam and some leakage air into the condenser when the turbine startup and normal operation.So the air ejector is needed to draw out the non-condensed gas from the soft pipe in a timely manner to maintain the condenser vacuum and improve the thermal economy of the turbine equipment. Water System can solve these problems well,the system can establish condenser vacuum when the unit start up in the initial stage and maintain the condenser vacuum when the unit normal operation to ensure the safe operation of uni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Water System study and design theory. First of all, by look-up table and calculation, determine the parameters of Water Jet Air Ejector exhaust capacity, temperature and other parameters required by some parameters of the unit. Then select an appropriate Water Jet Air Ejector by these parameters. When the selection of Water Jet Air Ejector completed,it is time to analyze and design for the Other components of the system. Based on the Water System design,this paper about analysis and research the Water System is to improve the Water System to find efficient ways and give advice to solve some problems of the Water System.Key words: Water Jet Air Ejector;Eject pump;pipe;valve前言能源是工业进步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能源的消耗也越来越多。

热能动力工程毕业论文

热能动力工程毕业论文

热能动力工程毕业论文热能动力工程毕业论文热能动力工程是现代工程领域中重要的学科之一,它研究的是如何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或电能的技术和方法。

作为一个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我在这篇论文中将探讨热能动力工程的一些关键问题和挑战。

首先,热能动力工程在能源领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能源资源的日益枯竭,热能动力工程的研究和应用变得尤为重要。

通过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热能动力工程可以为人类提供清洁、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

因此,热能动力工程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可以涉及到可再生能源利用、能源转换效率提升等方面。

其次,热能动力工程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如何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

传统的热能动力工程系统往往存在能源浪费和排放问题。

因此,研究如何改进和优化热能动力工程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的排放,成为了当前热能动力工程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例如,可以通过采用先进的燃烧技术、废热回收技术和碳捕获技术来提高燃煤发电厂的能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碳排放。

另外,热能动力工程还面临着能源储存和输送的问题。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如太阳能和风能等,能源储存和输送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为可再生能源的产生和使用往往不同步,需要通过储存和输送技术来保证能源的稳定供应。

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地储存和输送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是热能动力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此外,热能动力工程还涉及到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能源技术如氢能、核能等逐渐成为了热能动力工程的研究热点。

这些新能源技术具有能源密度高、环境友好等优点,但也面临着技术难题和安全问题。

因此,研究如何提高新能源技术的效率和安全性,推动其在热能动力工程中的应用,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最后,热能动力工程的发展还需要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热能动力工程涉及到热力学、流体力学、材料科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因此,研究如何将这些学科的知识与热能动力工程相结合,推动热能动力工程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热能动力毕业论文

热能动力毕业论文

热能动力毕业论文热能动力毕业论文热能动力是工程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研究的是热能的转换和利用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热能动力系统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包括发电、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等。

因此,热能动力的研究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热能动力系统在能源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发电为例,热能动力系统是最常见的发电方式之一。

通过燃烧化石燃料或利用核能等方式,热能被转化为机械能,再通过发电机转化为电能。

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电能的需求,还可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此外,在交通运输领域,热能动力系统也是不可或缺的。

汽车、火车和飞机等交通工具都需要热能动力系统来提供动力,使其能够行驶或飞行。

因此,研究热能动力系统的性能和效率对于提高交通运输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热能动力的研究对于环境保护和减少污染也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和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热能动力系统作为能源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其排放的废气和废热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因此,研究如何减少热能动力系统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对于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通过研究燃烧过程中的燃料混合、燃烧控制和废气处理等技术,可以减少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的排放。

同时,通过研究废热回收技术,可以将废热转化为有用的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热能动力的研究还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能源资源的日益枯竭,人们对于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热能动力系统作为一种能源转换和利用方式,其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研究太阳能热能动力系统和生物质热能动力系统等技术,可以将可再生能源转化为热能,进而转化为电能或机械能,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综上所述,热能动力的研究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热能与动力工程论文(5篇)

热能与动力工程论文(5篇)

热能与动力工程论文(5篇)第一篇:热能与动力工程论文专业介绍:能源与动力工程正式介绍:本专业根据国家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设置专业方向,主要针对电力工业(火电、水电、核电),制冷低温工程,空调设备工业,工业气体工业,动力机械(内燃机、燃气轮机)工业,汽车、船舶工业,流体机械(水机、压缩机、泵与风机)工业和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等培养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重要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工程热力学、工程传热学、工程材料学、流体力学、微机原理、能源动力装置基础、工程测试技术、热力发电厂各位即将迈入大学校园的的学弟学妹们:(报志愿时的想法、情况)寒窗苦读十余载,你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自己前途的重要选择:选择自己理想的大学和专业。

四年前,当我刚刚得知自己的高考成绩时,确实很激动,不过当心情平静下来以后剩下的就是迷茫了,报考志愿完全不知道该从何下手。

首先是选择学校,当时自己的高考成绩在省内排名1700,是个高不成低不就的成绩,清华北大去不了,上交复旦有有点悬,上一般的985院校还觉得有点不甘心。

自己花了几天的时间在网上,按照武书连的大学排名去了解各个学校,看到了华中科技大学(现在我所在的学校)感觉发展势头很不错,学校也很有潜力,就这样定下来了。

至于专业,那完全是无从下手了,网上的介绍专业得完全让人看不懂~~当时感觉就是很无语,选择志愿很大程度上就是从字面上去理解:“能源与动力工程”,就是与能源相关的专业嘛,煤、石油、天然气等传统化石能源和太阳能、风能、核能的新型能源。

这就是我当时对这个专业方向的理解。

(专业介绍)迈入大学校园,通过课程的学习和自己的了解,慢慢认识到其实专业真正的内容与自己当时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大二的时候学院开设了一门《学科概论》的课程,请学科各个方向的老师为我们讲述他们各学科的研究方向和就业去向。

我们专业下设6个方向:制冷与低温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动力机械;流体机械;过程控制和能源审计,其中主要是以前四个为主。

热能动力专业毕业论文

热能动力专业毕业论文

热能动力专业毕业论文热能动力专业毕业论文摘要随着国家的繁荣发展,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热能动力作为现代化的热能系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对热能动力在能源领域的广泛应用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热能动力原理、设备结构及相关理论知识的分析,阐述了在现代化热能系统中,热动力学方程以及各类热能动力传递方式的应用。

此外,结合实例,介绍了热能动力系统的实际应用和发展现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热能动力;能源领域;实际应用;发展前景。

AbstractWith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people's demand for energy is increasing. As a modern thermal system, thermal power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by peopl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xtensive application of thermal power in the field of energ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inciple, equipment structure and related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thermal power,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application of thermodynamic equations and various types of thermal power transmission modes in modern thermal systems. Inaddition, combined with examples,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rmal power system are introduced,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prospect is prospected.Keywords: thermal power; energy field; practical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prospects.引言热能动力是一种实用型热能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热能与动力工程设计毕业论文

热能与动力工程设计毕业论文

热能与动力工程设计毕业论文目录目录 (1)1 前言 (1)1.1 概述 (1)1.2 设计内容 (2)1.3 原始资料 (2)2 水轮机总体结构设计 (4)2.1 绘制轴面流道图 (4)2.2座环设计 (5)2.3蜗壳 (7)2.4尾水管 (7)2.5活动导叶及导水机构装置零件 (7)2.5.1 活动导叶翼型 (7)2.5.2 导叶结构系列尺寸和轴颈选择 (9)2.5.3 导叶的密封结构 (10)2.5.4 导叶轴颈密封 (12)2.5.5 导叶端面抗磨板 (13)2.5.6 导叶止推装置 (13)2.5.7 导叶套筒 (14)2.5.8 导叶轴套 (15)2.5.9 导叶臂 (18)2.5.10导水机构装配尺寸 (19)2.5.11导叶传动机构 (21)2.5.12 连接板 (21)2.5.13套筒 (23)2.5.14 叉头销 (23)2.5.15 叉头 (25)2.5.16 连接螺杆 (26)2.5.17 剪断销 (26)2.5.18 分半键 (27)2.5.19 端盖 (29)2.5.20 补偿环 (30)2.6控制环 (31)2.6.1 控制环尺寸(总体) (32)2.6.2 控制环(大耳环处) (33)2.6.3 控制环(小耳环处) (33)3主轴及其附属部分 (34)3.1 主轴结构设计 (34)3.1.1 连轴螺栓 (36)3.1.2 水导轴承 (39)3.1.3 主轴密封 (42)3.2操作油管 (44)3.3转轮部分 (44)3.3.1 叶片 (45)3.3.2 转轮体 (45)3.3.3无操作架转桨机构 (46)3.3.4 叶片密封装置 (47)3.4底环 (47)3.5顶盖和支持盖 (48)3.6真空破坏阀 (49)4导水机构传动系统总设计 (50)4.1 确定导叶开度 (50)5 总结 (49)致谢 (49)参考文献 (53)21 前言1.1 概述我国资源绝对数量较大,而人均能源相对不足。

论热电厂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有效运用

论热电厂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有效运用

论热电厂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有效运用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电能缺口也不断扩大,拉闸限电的情况在用电高峰期经常发生。

为了保障人们正常的用电需求,热电能源成为我国电力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热电厂;电厂热能;动力工程引言在热电厂的生产过程中,其汽轮机组将会释放一定的热能及动能,如何将它们充分利用起来,便成了一个焦点问题。

提高这些能源的利用率将会给热电厂创造可观的额外收益。

有鉴于此,下文将针对热电厂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有效运用展开深入的探讨。

一、热电厂的热能与动力的关系热电厂的热能与动力的关系包括:各调节阀所通过的最大流量不一定相等;调节级,e<l,且t随调节阀开启数目变化而变化;部分负荷时,比节流调节效率高;情况变化时,调节级汽室温度变化大,负荷适应性差;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汽轮机能平移调节系统静态特性线的装置称为同步器,主要作用有:单机运行时,启动过程中提升机组转速到额定值;带负荷运行时可以保证机组在任何稳态负荷下转速维持在额定值;并列运行时,用同步器可转变汽轮机功率,并可在各机组间进行负荷重新分配,保持电网频率基本不变,这个过程称为二次调频。

节流调节的特点及适用场合包括:无调节级,第一级全周进汽;变工况时各级温度变化较小,负荷适应性较好;变工况存在节流损失,经济性较差;适用于小容量的机组和带基本负荷的大机组,级组的临界压力是指当级组中任一级处于临界状态时级组的最高背压级组包含的级数越多,其数值越小,也即临界压力比的数值越小,弗留格尔公式的应用条件:级组级数应不小于3-4级;同一工况下,通过级组各级的流量相同;在不同工况下,级组中各级的通流面积应该保持不变。

弗留格尔公式的实际应用:可用来推算出同流量下各级级前压力求得各级的压差、比焓降,从而确定相应的功率效率及零部件的受力情况;监视汽轮机通流部分是否正常,即在已知流量的条件下,根据运行时各级组前压力是否符合弗留格尔公式,从而判断通流部分面积是否转变。

热动毕业设计论文

热动毕业设计论文
第二段抽汽为备用汽源,正常与第四段抽汽相连。
图2-1 除氧器滑压运行时的蒸汽连接系统
第二节
一、表面式加热器疏水方式的确定
回热加热器按传热方式,可分为混合式和表面式两种。
混合式加热器通过蒸汽和被加热水直接接触、混合进行传热。他的优点是可以将水加热到该加热器蒸汽压力下的饱和水温度,充分利用抽汽的热能,从而使发电厂节省更多的燃料。此外,这种加热器结构简单,价格较低,便于汇集不同温度的工质和除去水中的气体。但是,混合式加热器的主要缺点是热力系统复杂,使给水系统和设备的可靠性降低,投资增加。
型号N300—16.18/550/550(凝汽式,300MW,蒸汽初压16.18MPa,初温550℃)
第二节
《规程》6.1.1.2凝汽式发电厂宜一机配一炉。不设备用锅炉。锅炉的最大连续蒸发量应与汽轮机最大进汽量工况相匹配。
对于300MW汽轮机组,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为汽轮机额定工况进汽量的112.9%。锅炉的台数与汽轮机的台数相等。锅炉过热器出口额定蒸汽压力一般为汽轮机额定进汽压力的105%。过热器出口温度一般比汽轮机额定进汽温度高3℃。为了减少主蒸汽和再热蒸汽的压降和散热损失,提高主蒸汽管道效率,再热器出口额定蒸汽温度一般比汽轮机中压缸额定进汽温度高3℃
第一章 发电厂主要设备的选择
发电厂的主要设备由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组成。在设计中,应对所需要的主设备进行合理的确定。
对于大型电网中主力发电厂应优先选用大容量机组。最大容量机组宜取电力系统总容量的8%—10%,国外取4%—6%。汽轮机单机容量和台数可以根据发电厂的容量确定。一般,随机组容量增大,为了便于发电厂生产管理和人员培训,发电厂一个厂房内机组容量等级不宜超过两种,机组台数不宜超过6台。如采用300MW和600MW机组,按6台机组计的发电量可达到1800MW和3600MW。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毕业论文热能与动力工程是以工程热物理学科为主要理论基础,以燃机和正在发展中的其它新型动力机械及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工程力学、机械工程学、自动控制、计算机、环境科学、微电子技术等学科的知识和容,研究如何把燃料的化学能和液体的动能安全、高效、低(或无)污染地转换成动力的基本规律和过程,研究转换过程中的系统和设备的自动控制技术。

随着常规能源的日渐短缺,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节能、高效、降低或消除污染排放物、发展新能源及其它可再生能源成为本学科的重要任务,在能源、交通运输、汽车、船舶、电力、航空宇航工程、农业工程和环境科学等诸多领域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这方面人才在加强学生基础理论和综合素质教育的同时,加强计算机及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强化专业实践教学,注重全能训练,全面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潜力.我国能源动力类专业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

以交通大学为例,1952年院系调整时,当时设在机械系中的动力组就单独成立了动力机械系。

由于受当时联教育体制的影响,在该学科的发展过程中,专业面曾一度越分越细。

50年代初期只有锅炉、气轮机、燃机等专业,以后又先后办起制冷专业与风机专业,制冷专业又细分出压缩机,制冷及低温专业。

在50年代末又创办了核能专业,在60~70年代有些学校先后设立了工程热物理专业。

这样能源动力学科中的专业就先后包括有锅炉、涡轮机、电厂热能、风机、压缩机、制冷、低温、燃机、工程热物理,水力机械以及核能工程等11个专业,形成了明显的以产品带教学的基本格局。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中包含的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的前身为水电站动力装置专业。

该专业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国家对水患的治理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家设立了华东水利学院、水利水电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等一些专门的水利院校,1958年起在这些院校和交通大学水利系(理工大学水电学院的前身)设立了水电站动力装置专业,以满足国家对水电建设人才的迫切需求。

1977年恢复高考招生后,该专业更名为水电站动力设备专业。

1984年该专业更名为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涵盖了原水能动力工程、水电站动力装置、水电站动力设备、水能动力及其自动化、机电排灌工程、水能动力与提水工程等专业,工业学院、科技大学等一些院校都设置了该专业。

1998年,按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的专业目录,水利水电动力工程专业并入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新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包含了原来的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及流体工程、热能工程与动力机械、热能工程、制冷与低温技术、能源工程、工程热物理、水利水电动力、工程冷冻冷藏工程等9个专业。

客观上说,这种专业划分与当时我国计划经济的体制以及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适应的。

过窄的专业面,但却培养了专业工作能力较强的学生。

因此,在当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体系的重建,曾经起到过积极的作用。

但随着社会经济向现代化方向的发展和高新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国外先进科技、管理体系的大量引进,学科的交叉融合不断产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当时实际存在的过细过窄的工科专业设置,总体上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必须进行专业调整。

因此,在1993年原国家教委进行的专业目录调整中,将能源动力学科的上述前10个专业压缩为4个专业,即热能工程,热力发动机,制冷与低温工程,流体机械与流体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保留。

1998年,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专业目录,将上述前4个专业进一步合并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单独设立,而在引导性的专业目录中,则建议将热能工程与核能工程合并。

但当时我国大多数学校还是采用了热能工程与核能工程单独设专业的方案。

因此,在2000年教育部设立的新一轮教学指导委员中,在能源动力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下分设了三个委员会:热能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以及热工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

能源动力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柱型产业,同时也是涉及多个领域高新技术的集成产业,在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一直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个方面改革的深化发展,包括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国有大中型企业机制的转换,加入WTO后面临的挑战,以及能源动力领域技术的发展,并考虑到我国核科技工业“十一五”以及到2020年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我国能源动力类以及核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能源动力及环境是目前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头等重大的社会问题,我国能源工业面临着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压力。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国,煤炭占商品能源消费的76%,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已经探明的常规能源剩余储量(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及可开采年限十分有限,2000年的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化石能源剩余可储采比煤炭为92年,石油20.5年,仅为世界储采比的一半;天然气为63年,优质能源十分匮乏。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对国际石油市场的依赖度逐年提高,能源安全面临挑战,存在着十分危险的潜在危机,比世界总的能源形势更加严峻。

现在,能源资源的国际间竞争愈演愈烈,从伊拉克战争及战后重建,到中日双方在俄罗斯输油管线走向上的角逐等一系列国际问题,无不是国家间能源战略利益冲突、斗争的具体反映。

因此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应该说更加迫切、更具重大意义。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的能源资源是有限的,我国现有能源开发利用程度与效率很低,在清洁能源开发、能源综合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领域,与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国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未包括省)为6.76亿KW,可开发容量3.78亿KW,相应年发电量19200亿KWh,均居世界第一;至2003年底水电装机容量达到9139万KW,年电量2710亿KWh,开发率按电量算只有14%,按装机容量算只有24.2%,远远落后于美国、加拿大、西欧等发达国家,也落后于巴西、埃及、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高耗能产品能源单耗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高40%左右,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

同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能源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长期以来,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使能源发展与保护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未来能源发展中,如何充分利用天然气、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加快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推广应用洁净煤技术,逐步降低用于终端消费煤炭的比重,实现能源、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是"十五"以及中长期能源发展面临的重要选择。

特别地,我国核科技工业是国家的战略行业。

完善的核科技工业体系是确立一个国家核大国地位的基本条件。

它既是国家战略威慑力量和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政治、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和外交利益所在,同时又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核军工、核能、核燃料和核应用技术产业,是我国核科技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与此相适应,如何培养适应上述21世纪社会需要的能源动力类以及核相关专业人才,是每个大学相关专业以及每位从事能源动力类专业教育的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常规化石能源的使用是能源动力学科专业教学的主要容之一,而常规化石能源的使用与环境问题密切相关。

目前,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仍在整个能源构成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且估计在今后几十年地时间这一局面还不会改变。

这些常规化石能源主要直接应用于火力发电,这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比如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的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水污染和热污染等。

据最近的报载,当前我国每年火力发电的煤炭耗量超过8亿吨,电厂的烟尘排放量约为350万吨,占全国烟尘排放量的35%。

其中微细粒子(小于10微米)排放量超过250万吨,是影响大城市大气质量和能见度的主要因数,并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对能源动力生产过程中的这些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妥善处理和控制,实现其环境友好化,才能保证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能源动力技术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有相应的体现。

也正是基于这一原因,大学已经将原来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改名为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

核能发电虽然没有上述火力发电那样的问题,但有其独特的问题,如辐射防护与保健、核废料的处置与处理等均与环境保护有关。

迫于环境方面对能源开发与利用的巨大压力,作为常规能源的水能由于具有清洁与可再生的特点,其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在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一)水中杂质及其危害水垢的存在对锅炉安全、经济运行危害很大,主要是:(1)水垢的导热系数为钢的导热系数的1/30-l/50。

(2)由于水垢导热性差,会使受热面金属壁温升高而过热,使其机械强度显著下降,导致管壁起疱,甚至产生爆炸事故。

(3)锅炉水管结垢后,会减小管流通截面积,增加水循环的流动阻力,破坏正常的水循环,严重时会将水管完全堵塞,使管子烧损。

且水垢很难清除,缩短锅炉使用寿命。

锅炉用水,根据其所处的部位和作用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1)原水。

(2)软化水。

(3)回水。

(4)补给水。

(5)给水。

(6)锅水。

(7)排污水。

(二)锅炉给水的处理1、锅炉给水的过滤工业锅炉房常用的过滤设备是单流式机械过滤器,也是最简单的一种过滤器。

较大型的过滤装置多采用无阀滤池。

2、阳离子交换软化及除碱工业锅炉房水处理的主要容是软化和除氧,即除去水中的钙、镁离子,降低给水的含氧量。

常用的阳离子交换法有钠离子、氢离子交换等方法。

(1)钠离子交换软化。

钠离子交换既可除去水中的暂硬,又可除去永硬,但不能除碱。

常用的再生剂是食盐NaCl。

(2)离子交换除碱。

采用氢一钠离子交换及部分钠离子交换等系统就能达到降低锅水碱度的目的。

氢离子交换软化法,从碱度消除和含盐量降低来看,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然而由于出水呈酸性和用酸作为再生剂,故氢离子交换器及其管道要有防腐措施,旦处理后的水不能直接送人锅炉,因此它不能单独使用。

通常它和钠离子交换器联合使用。

(3)部分钠离子交换。

部分钠离子交换软化法可软化、除碱而不需另加药剂;可减小设备容量,减少交换剂和再生剂用量,降低费用。

但软化不彻底,水箱或锅炉有沉渣,故此法只适用于小型锅炉。

(4)部分氢离子交换。

它只适用于≤2t/h的锅炉。

又称锅与锅外相结合的方法。

3、离子交换设备(二)离子交换设备种类较多,有固定床、浮动床、流动床等。

浮动床、流动床离子交换设备适用于原水水质稳定,软化水出力变化不大、连续不断运行的情况,固定床则无需上述要求,是工业锅炉房常用的软化水设备。

固定床离子交换按其再生运行方式不同,可分为顺流再生和逆流再生两种。

浮动床离子交换器适用于进水总硬度小于&nbsp4mmol/L,原水水质稳定,软化水出力变化不大,连续不间断运行场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