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瞬间读懂小动作背后的秘密 四种体态

合集下载

12节私教课体态教学教案

12节私教课体态教学教案

12节私教课体态教学教案第一节课,体态基础知识介绍。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体态的基础知识,包括正确的站姿、坐姿、行走姿势等。

首先,通过简单的讲解和示范,让学员了解到正确的站姿应该是双脚并拢,膝盖微微弯曲,腰部挺直,肩部放松,目光前视。

接着,教练可以让学员进行站姿练习,纠正他们可能存在的站姿错误。

然后,介绍正确的坐姿和行走姿势,让学员明白这些基础知识对于保持良好的体态非常重要。

第二节课,核心肌群训练。

在这节课上,教练将重点介绍核心肌群的训练。

首先,通过简单的解释,让学员了解到核心肌群对于保持良好的体态和预防腰背疼痛的重要性。

然后,教练可以引导学员进行一些核心肌群训练的动作,比如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

通过这些训练,学员可以感受到核心肌群的作用,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对于良好体态的重视。

第三节课,姿势调整训练。

在这节课上,教练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姿势问题,并引导学员进行姿势调整训练。

比如,很多人在长时间使用电脑或手机时会出现驼背的问题,教练可以通过示范和指导,让学员学会正确的坐姿和站姿,以及一些可以帮助调整姿势的训练动作。

通过这些训练,学员可以逐渐改善他们的不良姿势,保持良好的体态。

第四节课,柔韧性训练。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柔韧性训练。

教练可以引导学员进行一些拉伸训练,比如腿部、腰部、肩部的拉伸动作。

通过这些训练,可以增强学员的柔韧性,改善他们的身体姿势,同时也可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第五节课,平衡训练。

在这节课上,教练将介绍一些平衡训练的方法。

平衡训练对于保持良好的体态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学员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教练可以引导学员进行一些平衡训练的动作,比如单脚站立、闭目站立等。

通过这些训练,学员可以提高他们的平衡能力,从而保持良好的体态。

第六节课,力量训练。

在这节课上,教练将介绍一些力量训练的方法。

力量训练可以帮助学员增强肌肉,改善体态。

教练可以引导学员进行一些简单的力量训练动作,比如深蹲、俯卧撑等。

通过这些训练,学员可以逐渐增强他们的肌肉力量,从而改善体态。

学会说话之:学会肢体语言

学会说话之:学会肢体语言

学会说话之:学会肢体语言学会说话之:学会肢体语言史迪文肢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指通过头、眼、颈、手、肘、臂、身、胯、足等人体部位的协调活动来传达人物的思想,形象地借以表情达意的一种沟通方式。

实验发现,一个人要向外界传达完整的信息,单纯的语言成分只占7%,声调占38%,另外55%的信息都需要由非语言的体态语言来传达,而且因为肢体语言通常是一个人下意识的举动,所以它很少具有欺骗性。

肢体语言:感觉比语言快十倍肢体语言,是不容忽视的公关手段与语言工具。

肢体语言是信息发送者要把发送的信息,通过仪表、姿态、神情、动作输送到信息接受者的视觉器官,再通过信息接收者的视觉神经作用于大脑,从而引起积极反应,实现信息发送者的目的一种表达方式。

肢体语言,是领导活动的信息载体,是语言的重要部分。

许多信息都可以通过肢体语言表达。

罗曼·罗兰曾说过:“很多世纪以来,以面部表情这种语言培养出来的成功,比从嘴里讲出来的更复杂的语言要多千百倍。

”心理学家阿尔·伯特梅拉毕安曾发现这样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果 = 7%的书面语 + 38%的音调 + 55%的面部表情。

”由此可见,肢体语言在语言信息表达中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

晕轮效应肢体语言有助于形成第一印象。

社会心理学中有一个理论叫“晕轮效应”。

这一理论认为,人们给予他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成为他人对其作出判断的心理依据。

心理学家雪莱·蔡根曾做过一个十分有趣的实验:他在莫萨立特大学挑选了68个自愿实验者。

这些应试者,在口才、外貌和对事物的理解力和判断力上,无甚区别,但在风度仪表方面则差距明显。

根据事先的安排,这68名应试者分别征求4位素不相识的过路人的意见,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

结果,风度翩翩者稳操胜券,仪态平平者则屈居人后。

常用的肢体语言有以下几种:手势——传达信心的拳头手势是指通过手和手指活动传递信息,它是态势语言的重要表达方式。

手势变化形态多,表达内容丰富,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第二讲 仪态

第二讲  仪态

⑴ 上车姿势-背入式
1.开门后手自然下 垂,可半蹲捋裙 摆顺势坐下。
⑴ 上车姿势
2.依靠手臂做支点,腿脚 并拢提高。
⑴ 上车姿势
3.继续保持腿与膝盖 的并拢姿势,脚平移 至车内。
⑴ 上车姿势
4.略调整身体位置,坐端 正后,关上车门。
⑵ 下车礼仪
1.身体保持端座状态,侧 头,伸出靠近车门的手 打开车门,然后略斜身 体把车门推开。微笑练习含铅笔法 Nhomakorabea手势
手势是一种形体语言, 可以帮助我们表情表意。 注意: 1.大小适度 2.区域性差异 3.手势不宜多 上界:不超过对方 的视线; 下界:不低于自己 的胸区; 左右的范围:不要 太宽,应在人的胸 前或右前方;
手势
注意区域性差异:
招收 翘大拇指 OK手势 V形手势 举手致意
手势宜少不宜多!
《六大忌》
驼背 填肚子 斜肩 八字脚 脚尖内扣 鞋跟拖地
怎样走才美?
两腿合拢 挺胸抬头 目视前方 腰部用力 双肩下送 后腿挺直
蹲 姿
女士的最佳蹲姿
姿势要点:
抬头 上身挺直 腰部用力 两腿并拢 重心放在 一 条腿上
女士的蹲姿
表情
听别人说话时,面带微笑; 注视对方眼睛和三角区 30%-60%; 目光要真诚、柔和! 不时的点头或回应,表示你 在注意听; 亲切柔和,落落大方,不卑 不亢。
九点一线法
头、肩部、臀部、小 腿、足跟成一条直线。
顶书法
不美的坐姿
1、脊背弯曲。 2、头伸过于向下。 3、耸肩 4、瘫坐在椅子上。 5、翘二郎腿时频繁摇腿。 6、双脚大分叉;双脚交叉; 足尖翘起:半脱鞋;两脚在地上蹭来蹭去。
坐 姿
坐姿
1)拉出椅子,避免发出过大的声响; 2)落座时避免太重,也不要太轻; 3)坐姿分为两段式,先坐在椅子前端,坐下后 两手支 撑椅子两边,使腰稍为提起,向后移动; 4)两脚着地,膝盖成直角,胸部与桌子一拳远,背部 与椅背平行; 5)不可坐得太深2/3即可,不可靠在椅背上; 6)两脚并拢或向斜右方倾斜; 7)就座时双手相叠,自然放在身体重心的那条大腿上 面。

教师肢体语言的表现形式

教师肢体语言的表现形式

教师肢体语言的表现形式教师的肢体语言一般包括:一、拍肩膀或后背肩膀的一项内在含义就是承担重量,所以,拍肩膀不但能够传达教师亲近、友好的善意,尤其能够传递一种“老师相信你”的精神力量,起到激励、鼓舞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祝福和殷切期待,激发学生向上的渴望和动力。

而拍后背,除了提醒“放松一点”的安抚含义外,还能够暗含“轮到你了,你肯定行”的潜在激励。

二、抚摩头顶对于低幼龄孩子来说,抚摩头顶是成人常用的一种表达怜爱、喜欢的动作。

这个年龄的孩子也很能从大人这样的动作中感受到亲情般的温暖。

这种动作用在师生之间,能够唤起学生享受父爱和母爱般亲昵的潜意识,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三、点头点头是一种最直观的肯定。

教师真诚的点头所传达出的赞赏、期待,能有力地激发学生表达、实践的欲望与勇气,使学生在欣赏中更充分地爆发潜力,并在成就感中累积信心,树立雄心;假如再辅以口头语言,向学生阐明老师点头赞许的原因,会使点头的作用锦上添花。

常言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点头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每一点滴上进的渴望和尝试都始终毫不吝惜施予的“夸”。

四、揽住肩膀揽住肩膀暗含着保护之义,对于平日缺少关爱、性格胆怯或在某个具体事件中受了委屈的学生,都是一种雪中送炭的温暖。

教师的臂膀既可传送呵护和关爱,更能够暗示一种理解和支持,能够较快地稳定并化解孩子的恐慌、支撑起孩子的无助,安抚孩子的委屈。

五、轻轻拥抱对于低幼龄的孩子来说,老师的拥抱有比来自父母的拥抱更丰富的含义和更有力的热度。

对于遭遇了挫折,面临着困难的孩子,老师轻轻的拥抱,常常能使正感觉孤单害怕的孩子溢出泪水,而孩子这时的泪水,常常是他们信任老师的第一步,也是他们向老师敞开心扉的第一步。

敞开的心扉,才能更充分地接受教育阳光的注入,教师给孩子一个拥抱,孩子却可能捧出一颗纯真的心灵,像一株幼苗般如饥似渴地吸吮教师播撒的雨露——而这,正是每一个教师都梦寐以求的教育教学情景。

体态礼仪知识点总结

体态礼仪知识点总结

体态礼仪知识点总结一、站立姿势1.站立的站姿是一种个体品质的外在体现,一个人站的稳不稳,站的直不直,脖子、肩膀、腰背是否协调都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

2.站立姿势要保持挺胸抬头,双肩放松,腰杆挺直,不要塌背驼背,这样显得精神焕发,自信耀眼。

3.站立姿势要保持舒适而自然,不要过于僵硬或者放松到无法挺直腰背。

4.站立时要保持重心平衡,双腿并拢,脚跟稍微分开,重心均匀分布在两腿之间,显得稳固有力。

二、坐姿礼仪1.坐在椅子上时,双腿要自然放松,不要交叠叠起来,同时不要摇晃腿或者抖脚。

2.坐姿的稳当重点是坐在椅子上时,腰背需保持挺直,不要塌背驼背,同时坐好后要保持姿势一段时间。

3.双手可以自然放在大腿上,不要东顾西盼或者四处挠痒。

4.当需要离开椅子时,应该先退出手臂,然后上身跟着起来,不要一侧起身或者跳跃离开。

三、走姿礼仪1.行走时应该保持整齐的步伐,脚尖对正,不要摇摆手臂,头部保持挺直,视线平视前方。

2.行走时不要大摇大摆,也不要太快或者太慢,要保持合适的节奏和速度。

3.在人群中行走时,要保持自己的步伐不变,不要频繁的变更方向,更不要在人群中穿插擦肩而过。

4.上下楼梯时,要拉开与前面一人的间隔,迈步时还应该注意抬头挺胸,拾级而上,不要大步横跨。

四、姿态修饰1.背挺气质佳:常常保持挺直背部,让自己的肩膀、背部舒展,更有精神,提高了气质。

2.眼睛坦然有神:注目礼仪的第一步就是他人的目光眼神交流,同时还要控制自己的目光,要紧跟他人眼神,确保彼此沟通的畅通无阻。

3.微笑充满自信:自信的微笑往往会使你的气质倍增。

4.手部姿态轻柔:手部在交往中的地位很重要,正式场所中,要保持手的姿态感舒适,礼貌的挥手招手,尤其礼貌握手,中指、无名指的交叉间不宜过分。

5.坐立优雅大方:一句“浮沉”内涵视为山珍海味在于提醒大家面对成功或者落寞时如何坦然.外形体态神情全神贯注的正常就是成功的表现。

五、肢体语言礼仪1.迎面交谈, 双手上交搅拌的姿势也像是一种幸福的象征,像是你我之间的感知交流,提起你我的兴旺谈话,即使昨夜不同现在浓烈。

行为心理学书籍的推荐

行为心理学书籍的推荐

行为心理学书籍的推荐其实人的一些行为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下面为大家推荐行为心理学书籍,欢迎阅览!1、《行为心理学 : 瞬间读懂他人小动作背后隐藏的秘密》――作者:龙春华[中国]。

书籍介绍:本书最大的特点是根植于经验总结与理论研究的科学性,内容知识全面、体例新颖、语言通俗易懂,最主要的是贴近生活实际,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与指导性,值得广大读者一读。

如果你认真阅读这本书,迅速掌握书中提供的知识与技巧,那么,当你身处书中所描述的具体情境时,就能很好地作出判断。

通过观察、对比对方的面部表情与身体动作,你就能瞬间读懂他人小动作背后所隐藏的秘密。

假如他的面部表情、动作与语言不一致,他有可能说谎了。

在社交场合,你扮演着朋友、上司、下属、同事、合作伙伴、竞争对手、爱人等社会角色。

只要你处于人际关系当中,就需要与他人打交道,自然就需要了解他人的真实心理状态。

因此,你迫切需要懂一点行为心理学。

2、《每天懂一点行为心理学》――作者:匠英一[日本]。

书籍介绍:本书以大家亲身经历的生活小事为例,用心理学的知识和思维模式加以探讨,解读各种情境下小动作的含义。

希望您读过本书后能够掌握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种种表面现象的技巧,体验到“动作与心理”的有趣联系,进而培养出犹如FBI般的敏锐洞察力。

3、《行为心理学》――作者:冯绍群[中国]。

书籍介绍:本书通过对人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来分析其个性,以心理测验题的形式来帮你分析,考察方式自然有趣。

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的内心深处反映出来,发现潜藏在内心深处的自己。

同时,你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观察来发现你周围的人具有的个性。

4、《行为心理学――肢体语言解读与识谎》――作者:王邈[中国]。

书籍介绍:《行为心理学――肢体语言解读与识谎》一书是以作者近十年来对行为心理学研究成果和大量调研、实验数据为素材,按照人际交往中肢体语言的表现形式和被关注度为线索,从头到脚、从肢体动作到身形体貌、从语音语调到语言形式,,对肢体语言进行了形象、深入、全面的论述和解读。

肢体语言的心理秘密

肢体语言的心理秘密

练习优雅体态1、站如松2、坐如钟3、如风你是否记住他人的表情变化如《笑傲江湖》里有一段,令狐冲与任盈盈的一部面部表情交流的。

瞳孔可以通过收缩或放大来表达心情。

如:光线太暗,瞳孔就会打开,已接受更好的光线。

同时,扩大瞳孔还意味着兴趣和欣愉情感的存在,因此,一些男女间的约会大都会安排在弱一些的光线下,因为这样可以促使双方的瞳孔扩大,更加生动地传达出内心的活动。

从行为学的角度来讲,这样还可以更有效地增进相互间的感情。

嘴唇嘴唇闭拢表示和谐宁静、端庄自然。

嘴唇半开或全开则是表示疑问,奇怪,有点惊讶。

嘴唇全开一般表示惊骇。

双唇紧闭,抿在一起动作多表现人的意志坚定,反映出此人已经决定去做某事。

笑捧腹大笑的人多是心胸开阔的。

当别人取得成就以后,他们有的可能只是真心的祝愿,而很少产生嫉妒的心理。

在别人犯了错误后,他们一样会给予最大限度的宽容和谅解。

他们比较幽默感,总能让周围的人感受到他们所带来的快乐,他们不势力眼,不嫌贫爱富,欺软怕硬,一般为人比较正直。

经常悄悄微笑的人除了性格比较内向、害羞以外,还有一种性格特征就是他们的心思非常慎密,而且头脑异常冷静,在什么时候都能让自己跳出所在的圈子以外,作为一个局外人来冷眼观察事情的发生、进展情况,这样可以更有利于自己作出各种决定。

他们很善于隐藏自己,轻易不会将内心真实的想法透露给别人。

小心翼翼地偷着笑的人他们大多是内向型的人,性格中的传统、保守的成分占了很多,而与此同时,他们在为人处事又会显得腼腆,但是对他人的要求往往很高,如果达不到要求,常常会影响到自己的心情,不过他们和朋友却是可以患难与共的。

看到别人笑的时候也笑的人,这样的人是乐观而又开朗的,情绪化比较强,对待生活比较积极,通常不会被苦难吓倒。

礼仪姿态训练之站姿坐姿走姿(图解)

礼仪姿态训练之站姿坐姿走姿(图解)

侧身步
第二节 站姿、坐姿、走姿的礼仪
三.不雅的走姿 四.方向不定,忽左忽右。 五.体位失当,摇头、晃肩、扭臀。 六.扭来扭去的“外八字”步和“内八字”步。 七.左顾右盼,重心后坐或前移。
3. 与多人走路时,或勾肩搭背,或奔跑蹦 跳,或大声喊叫等。
八.双手反背于背后。 九.双手插入裤袋。
第二节 站姿、坐姿、走姿的礼仪
(四)几种基本站姿
(2)身体立直,抬头挺胸,下颌微收,双目平视,嘴角微闭,双脚平 行分开,两脚间距离不超过肩宽,一般以20厘米为宜,双手手指自然并 拢,右手搭在左手上,轻贴于腹部,不要挺腹或后仰。
第二节 站姿、坐姿、走姿的礼仪
(四)几种基本站姿
(3)身体立直,抬头挺胸, 下颌微收,双目平视,嘴角微 闭,双脚平行分开,两脚之间 距离不超过肩宽,一般以20厘 米为宜,双手在身后交叉,右 手搭在左手上,贴于臀部。
第二节 站姿、坐姿、走姿的礼仪
(二)变向时的行走规范
2.侧身步
当走在前面引导来宾时,应尽量走在宾客 的左前方。髋部朝向前行的方向,上身稍向 右转体,左肩稍前,右肩稍后,侧身向着来 宾,与来宾保持两三步的距离。当走在较窄 的路面或楼道中与人相遇时,也要采用侧身 步,两肩一前一后,并将胸部转向他人,不 可将后背转向他人。
第二节 站姿、坐姿、走姿的礼仪
一.正确的坐姿要求 二.入座时要轻稳。
1. 入座后上体自然挺直,挺胸,双膝自然并拢,双腿自然弯 曲,双肩平整放松,双臂自然弯曲,双手自然放在双腿上 或椅子、沙发扶手上,掌心向下。
三.头正、嘴角微闭,下颌微收,双目平视,面容平和自然。 四.坐在椅子上,应座满椅子的2/3,脊背轻靠椅背。 五.离座时,要自然稳当。
第二节 站姿、坐姿、走姿的礼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要点:
·了解察言观色的好处。

·掌握读懂肢体语言的方法。

·理解察言观色的误区。

金句:
1. 喜悦和欢乐表现在脚上,紧张和恐惧表现在手上,拒绝或接受表现在身上。

2. 人的面部表情会直接呈现出内心的情感和情绪。

3. 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能看出关系的远近。

4. 猜测不是观察,猜测更多地是在以己度人。

精华解读:
本课时我们来学习如何察言观色,读懂小动作背后的秘密。

一、察言观色的好处
有一个著名的美剧叫《别对我说谎》。

剧中男主角Lightman博士是世界顶尖的测谎专家。

他能通过观察别人的面部微表情和肢体语言,来探测对方是否在撒谎,从而还原事件的真相。

可见,读懂身体语言和动作是一种重要技能,对于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

1、读懂肢体语言,可以让你在职场顺利过关
案例:大卫为什么在初次见面时就能赢得老板的赏识
大卫是公司的一位新人。

老板第一次面试完他,就直接告诉部门经理:“这个小伙子不错,可以重用。

”其他人很好奇,问大卫说:“为什么初次见面,你就如此顺利赢得老板赏识?”
大卫说:“很简单,当我跟老板聊到某个话题时,老板整个身体往后仰,且双手抱胸。

他的肢体语言告诉我,他对我目前讲的内容不感兴趣。

所以我及时终止,并转向其他老板更喜欢参与的话题。

这让老板觉得我懂他。


2、读懂姿态和形体,可以帮你及时发现婚姻中潜在的危险
案例:妻子如何成功挽救了自己的婚姻
一位女性朋友和丈夫一起参加公司的聚会活动,她注意到了几个细节:
丈夫在介绍某位女同事的时候,那位女同事的脸上闪过了一丝厌恶的表情;她本能地用手理了理整齐的头发;握手前无意识地拿手在臀部擦了一下。

在聚会过程中,这位女性朋友一直观察丈夫和那位女同事的互动。

发现哪怕他们离得再远,也自始至终在回避眼神的接触。

两人如此刻意反而验证了女生心里的想法:他们关系不简单。

聚会后这位朋友主动约那位女士聊了聊,最后成功地挽救了婚姻。

二、如何读懂肢体语言
以上两个案例告诉我们:也许语言会说谎,但身体是非常诚实的。

一般情况下,喜悦和欢乐表现在脚上,紧张和恐惧表现在手上,拒绝或接受表现在身上。

人的面部表情会直接呈现出内心的情感和情绪。

越是细微的表情,越能说明人此刻的心理动态,但这些通常不容易被察觉。

但是一些大的肢体语言,还是能够说明很多问题的。

肢体语言可以作为解读对方心理的证据,然后再通过求证来确定我们的解读是否准确。

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训练自己,我们能越来越精准地解读对方的心理状态,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并且在谈判、游戏,或者一些比赛中给自己带来便利。

当然,对肢体反应的观察必须要在一个具体的情景中。

肢体语言可以作为辅助自己判断的一个手段,但无法成为直接证据,需要用另外一些问题去验证。

手摸鼻子不一定就是撒谎,手放到口袋里也不一定是对人不感兴趣。

1、不同的体态代表不同的心理反应
体态是指我们身体的姿势和形态,比如走路的样子、站立时整个身体呈现的形体等。

一般来说体态有四种:重力反应体态、反重力体态、歪体态和笔直挺拔的体态。

重力反应体态表示颓废、无力、挫折。

如果一个人内心感到自卑,情绪很悲伤,承受着很大压力,他走路的体态一般是含胸屈背、碎步、身体倾向地面。

反重力体态表示兴奋、快乐、自信、轻松等。

人逢喜事精神爽,一个人精神好的时候走路会轻飘飘,感到很欢快。

歪体态表示不投入、失落。

就好像一个被老师训的孩子,看起来没有站相、溜肩歪头、左右腿交替支撑。

笔直挺拔的体态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有力的气势,就好像站岗的哨兵。

2、肢体对外界具有本能反应
人和动物一样,在与外界环境相处中,遭受压力或遇到危险时会出现本能反应,比如逃跑、战斗、僵硬、晕厥等。

如果发现一个人呈现出战斗或逃跑的肢体语言,或许可以尝试由此分析出他的人际关系中发生了什么。

1)战斗。

战斗的肢体语言通常是:握拳弓腰、咬牙切齿、双脚不自然等。

如果一个人展现出战斗姿势,表示他可能遇到了与之对抗的敌人。

2)逃跑。

逃跑的肢体语言通常是:缩肩屈膝、左右摇晃、手部冰冷、双眼无法聚焦等。

如果一个人是逃避的状态,表示他可能遇到了有威胁的人。

3、肢体会自我安慰
揉手、抖脚、摸后脑、摸脖子、撩头发等简单的肢体行为,都是典型的自我安慰。

如果有人出现了以上这些动作,可以解读成:对方在惊吓害怕中。

人在有压力的状况下,第一反应是保护自己身体最脆弱或者曾经受过伤害的地方。

就好像孩子在遇到惊吓后,边拍胸口边说“不怕不怕”,这是自己照顾自己的一种方式。

4、肢体语言告诉你这是我的地盘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边界。

大部分的人喜欢待在自己的圈子里,一旦有陌生人突破了边界,会感觉很不舒服。

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能看出关系的远近。

通常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越近,关系越亲近;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越远,关系越疏远。

抱胸、握手是一种确认领地的行为。

一般来说,握手有力并且喜欢把手放在对方上面的人比较强势,喜欢控制。

另外,4字脚(一只脚横搭在另一条腿上)也是典型的强势领地反应。

一个人经常用这样的坐姿,说明对他人是相对抗拒的。

在接触这类人时,注意不要有过于侵入性的行为。

三、察言观色的使用误区
在关系建立过程中,不要去解读别人。

原因有以下两个:
1、在我们对对方还不了解的情况下,没办法做基准判断
只有有了基准的判断,对方动作的加大和表情的夸张才有意义。

否则,做出来的解读很可能是主观的猜测。

2、没有经过当事人的同意,就去解读别人,违反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的原则
很多人在婚姻或恋爱中感到了不信任,于是去学微表情和肢体语言,结果越观察越不信任。

如果想跟别人建立关系,最好不要去胡乱地猜测别人,因为很多时候自己解读到的恰恰是自己猜测的内容。

猜测不是观察,猜测更多地是在以己度人。

对此,心理学上有个专业的名字叫投射。

意思是:我们感受到的不是对方真实的状态,而是自己的状态。

此外,在学习察言观色的技能过程中,首先需要有较好的理论支撑,同时还要理清自己的动机,保持最大的善意,而不是攻击、指责他人。

课时小结:
读懂肢体语言可以让人在职场中顺利过关,可以帮人及时发现婚姻中潜在的危险。

想要解读小动作背后的秘密,需要知道:不同的体态代表不同的心理反应;肢体对外界具有本能反应;肢体会自我安慰;肢体语言会传递边界意识。

察言观色需要避免2个误区:在对对方还不了解的情况下,不要做基准判断;没有经过当事人的同意,不要去解读别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