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价准则(R=LS)

合集下载

风险矩阵评价法R=LS

风险矩阵评价法R=LS

.
风险矩阵评价法
基本原理是根据危险源辨识确定的危害及影响程度与危害及影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乘积确定风险的大小。

1、确定危害事件发生的严重程度(S)
对照表1从人员伤亡情况、财产损失、法律法规符合性、环境破坏和对企业声誉损坏五个方面对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取值,取五项得分最高的分值作为其最终的S值。

对照表2从偏差发生频率、安全检查、操作规程、员工胜任程度、控制措施五个方面对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价取值,取五项得分的最高的分值作为其最终的L值。

表2-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 .
R=L定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依据具和S(注:风险度 R值的界限值,以及L风
.
.
根据R的值的大小将风险级别分为以下五级:
R=L×S=17~25:关键风险(Ⅰ级),需要立即停止作业;
R=L×S=13~16:重要风险(Ⅱ级),需要消减的风险;
R=L×S= 8~12:中度风险(Ⅲ级),需要特别控制的风险;
R=L×S= 4~7 :低度风险(Ⅳ级),需要关注的风险;
R=L×S= 1~3 :轻微风险(Ⅴ级),可接受或可容许风险。

.。

LS法安全风险评价判定准则

LS法安全风险评价判定准则

LS法安全风险评价判定准则1.风险矩阵法的主要内容是:识别出存在的风险,分析和评价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二者相乘,得出风险的风险值,确定风险级别,进而决定应当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

数学表达式为:R=L×S,其中,R 代表风险值;L 代表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S 代表风险事件后果严重程度。

2.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L)取值针对识别出的风险,对照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取其最大值作为最终 L 值,即满足若干条件之一时就取对应的L 值,而无需满足所有条件。

对照过程中,涉及到资料的,要见证到具体名称和条款;涉及到人员的,要具体到所有参与者。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用事件发生的概率表示,取值如下表所示:风险事件发生可能性(L)参考取值表注:当缺少基础资料或者无法取得充分可靠的数据或者分析数据不具有成本效益性时,取值可参照类似性质、规模企业的业内平均水平。

3.风险事件后果严重程度(S)取值从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二个维度对风险事件后果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取值,以最大值作为最终 S 值,即满足若干条件之一时就取对应的 S 值,而无需满足所有条件。

风险事件后果严重程度(S)参考取值表4.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确定风险等级。

4.1 风险值(R)根据公式 R=L×S 计算出风险的风险值(R),并取最大值作为该风险的最终风险值(R)。

风险矩阵(R)4.2 风险等级根据风险值(R)的大小,将风险由高到低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

LEC法安全风险评价判定准则表1 可能性(L)基准值表2 暴露率(E)基准值表3 后果(C)基准值表4 风险等级(D=L×E×C)标准。

风险矩阵评价法(R=LS)

风险矩阵评价法(R=LS)

风险矩阵评价法
基本原理是根据危险源辨识确定的危害及影响程度与危害及影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乘积确定风险的大小。

1确定危害事件发生的严重程度(S)
对照表1从人员伤亡情况、财产损失、法律法规符合性、环境破坏和对企业声誉损坏五个方面对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取值,取五项得分最高的分值作为其最终的S值
2、确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对照表2从偏差发生频率、安全检查、操作规程、员工胜任程度、控制措施五个方面
对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价取值,取五项得分的最高的分值作为其最终的L值
3、确定了S和L值后,根据R=L S计算出风险度R的值,依据表3的风险矩阵进行
风险评价分级。

(注:风险度R值的界限值,以及L和S定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依据具体情况加以修订。


表3-风险矩阵(R)
根据R的值的大小将风险级别分为以下五级:
R=L X S=1725 :关键风险(I级),需要立即停止作业;R=L X S=1316:重要风险(U级),需要消减的风险;R=L X S=812:中度风险(川级),需要特别控制的风险; R=L X S=47 :低度风险(W级),需要关注的风险;
R=L X S=43 :轻微风险(V级),可接受或可容许风险。

表4风险分级控制模型表。

LS法安全风险评价准则

LS法安全风险评价准则
4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发生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发生或预期情况下发生
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
高度危险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立即或近期整改
9-12
C/3级
显著危险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2年内治理
4-8
D/4级
轻度危险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
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1-3
E/5级
稍有危险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
需保存记录
表C.1-4 风险矩阵表




5
轻度危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显著危险
高度危险
极其危险
极其危险
4
轻度危险
轻度危险
显著危险
高度危险
极其危险
3
轻度危险
轻度危险
显著危险
显著危险
高度危险
2
稍有危险
轻度危险
轻度危险
轻度危险
显著危险
1
稍有危险
稍有危险
轻度危险
轻度危险
轻度危险
1
2
3
4
5






风险矩阵分析法(LS)
风险矩阵分析法(简称LS),R=L×S,其中R是风险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件后果的结合,L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S是事故后果严重性;R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风险大。

LS法风险评价准则

LS法风险评价准则

LS法风险评价准则概述LS法是一种基于概率论和统计学原理的风险评价方法。

该方法可以帮助企业评估和管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本文档旨在介绍LS法的基本准则,以帮助企业正确应用该方法进行风险评价。

准则一:风险定义与分类1. 风险定义:风险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导致损失或不确定结果的事件或情况。

2. 风险分类:根据风险的性质和来源,可以将风险分为财务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准则二:风险评估步骤1. 确定风险事件: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识别和分类,包括已知风险和未知风险。

2. 量化风险影响:通过对风险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定量衡量,包括财务损失、声誉损失等。

3. 评估风险概率:利用统计学方法和历史数据,对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进行评估。

4. 计算风险值:将风险影响和风险概率相乘,得出风险值,用于评估风险的严重程度。

5. 排序和优先级确定:按照风险值的大小,对风险进行排序,并确定优先处理的风险事件。

准则三:风险管理措施1. 风险避免:尽量避免可能导致风险发生的行为或情况,比如规范操作流程、提供员工培训等。

2. 风险减轻:采取措施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或降低风险发生时的影响,比如加强安全措施、备份数据等。

3. 风险转移:通过保险、合同等方式将风险转移给他方,降低自身承担的风险。

4. 风险承担:对于无法避免或转移的风险,企业应有所准备,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降低风险对业务的影响。

准则四:风险监测和评估周期1. 风险监测:企业应建立风险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并跟踪风险事件的发展情况。

2. 风险评估周期:定期对风险进行评估,建立独立的风险评估团队,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结论LS法作为一种风险评估方法,可以帮助企业全面理解和评估各类风险,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企业应严格按照LS法的准则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以保障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风险矩阵评价法(R=LS)

风险矩阵评价法(R=LS)

风险矩阵评价法
基本原理是根据危险源辨识确定的危害及影响程度与危害及影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乘积确定风险的大小。

1、确定危害事件发生的严重程度(S)
对照表1从人员伤亡情况、财产损失、法律法规符合性、环境破坏和对企业声誉损坏五个方面对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取值,取五项得分最高的分值作为其最终的S值。

表1-危害事件发生的严重程度(S)
2、确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对照表2从偏差发生频率、安全检查、操作规程、员工胜任程度、控制措施五个方面对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评价取值,取五项得分的最高的分值作为其最终的L值。

表2-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3、确定了S和L值后,根据R=L×S计算出风险度R的值,依据表3的风险矩阵进行风险评价分级。

(注:风险度 R值的界限值,以及L和S定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依据具体情况加以修订。


表3-风险矩阵(R)
根据R的值的大小将风险级别分为以下五级:
R=L×S=17~25:关键风险(Ⅰ级),需要立即停止作业;
R=L×S=13~16:重要风险(Ⅱ级),需要消减的风险;
R=L×S= 8~12:中度风险(Ⅲ级),需要特别控制的风险;R=L×S= 4~7 :低度风险(Ⅳ级),需要关注的风险;
R=L×S= 1~3 :轻微风险(Ⅴ级),可接受或可容许风险。

表4 风险分级控制模型表。

2.3.1风险评价准则

2.3.1风险评价准则

风险评价准则
A.1 风险矩阵分析法(LS)
风险矩阵分析法(简称LS),R=L×S,其中R是风险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件后果的结合,L是事故发生的可能性;S是事故后果严重性;R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风险大。

表C.1-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
表C.1-2 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定准则
表C.1-3 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R)及控制措施
表C.1-4 风险矩阵表
后果等级5
4 3 2 1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简称LEC)。

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

D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

表C.2-1 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
表C.2-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判定准则
表C.2-3 发生事故事件偏差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判定准则
表C.2-4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D)及控制措施。

一般危险源风险评价方法-风险矩阵法(LS法)

一般危险源风险评价方法-风险矩阵法(LS法)

附件4一般危险源风险评价方法—风险矩阵法(LS法)一、风险矩阵法(LS法)的数学表达式为:R = L×S(公式1)式中:R—风险值;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S—事故造成危害的严重程度。

二、L值的取值过程与标准1.堤防工程:L值应由管理单位三个管理层级(分管负责人、部门负责人、运行管理人员)、多个相关部门(运管、安全或有关部门)人员按照以下过程和标准共同确定:第一步:由每位评价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和表1,参照附件5初步选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数值(以下用L c表示);表1 L值取值标准表第二步:分别计算出三个管理层级中,每一层级内所有人员所取L c值的算术平均数L j1、L j2、L j3。

其中:j1代表分管负责人层级;j2代表部门负责人层级;j3代表运行管理人员层级;第三步:按照下式计算得出L的最终值。

L=0.3×L j1+0.5×L j2+0.2×L j3(公式2)2.淤地坝工程:管理单位按照上述堤防工程的取值过程与标准施行,L 值应由评价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和表1,参照附件6初步选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数值。

如无管理层级,L值为所有评价人员取值的算术平均数。

三、S值取值标准堤防工程以级别作为S取值的依据,S值应按照表2取值。

表2 堤防工程S值取值标准表淤地坝工程以工程规模作为S取值的依据,S值应按照表3取值。

表3 淤地坝工程S值取值标准表四、一般危险源风险等级划分按照上述内容,选取或计算确定一般危险源的L、S值,由公式1计算R值,再按照表4确定风险等级。

表4 一般危险源风险等级划分标准表-风险矩阵法(LS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评价是分析评价项目风险程度并且确定其是否在可接受范围的程度,是发生
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级后果的结合,即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等级标准
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险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或在正常情况下经
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 危险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监测系统,也未做过任何检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
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险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防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或危险的
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检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
2 危险一旦发生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
生危险事故或事件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
程。

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
等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
求人财产损失、万

停工公司形象
5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
准死亡大于50 部分装置2或
设备停工
重大国际影响
4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

丧失劳动力25 2套装置停工行业内、省内影响
3 不符合上级公司要
求或行业的安全方
针、制度、规定等截肢、骨折、
听力丧失、慢
性病、重伤
10 2套装置停工
或设备停工
地区影响
2 不符合公司的安全
操作规程轻微受伤、间
歇不舒服
10 受影响不大,几
乎不停工
公司及周边范围
1 完全符合无伤亡无损失没有停工形象没有受损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
风险度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
20-25 巨大风险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
业,对改进措施进行风险评价
立刻
15-16 重大风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
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风险评价
立即或近期整改
9-12 中等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
强培训沟通
2年内治理
4-8 可接受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
需要定期检查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4 轻微或可忽略的
风险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