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

合集下载

最大静摩擦和滑动摩擦力的关系

最大静摩擦和滑动摩擦力的关系

最大静摩擦和滑动摩擦力的关系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是物体在表面上相互接触时产生的两种不同类型的摩擦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之间的关系。

最大静摩擦力是指在物体相对运动之前,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表面产生的最大摩擦力。

当一个物体试图在另一个物体上施加力以推动它时,最大静摩擦力将阻止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

这种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表面粗糙程度和施加在物体上的压力。

滑动摩擦力是指在物体相对运动时,两个物体之间的接触表面产生的摩擦力。

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滑动时,滑动摩擦力会抵消物体的运动。

与最大静摩擦力不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相对速度有关。

一旦物体开始滑动,滑动摩擦力通常会小于最大静摩擦力。

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实验来说明。

首先,我们将两个物体放置在一起,确保它们之间有一定的接触面积。

然后,我们逐渐增加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直到物体开始滑动。

此时,我们测量到的力就是最大静摩擦力。

接着,我们通过施加一个恒定的力来保持物体保持滑动状态。

此时测量到的力就是滑动摩擦力。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最大静摩擦力通常大于滑动摩擦力。

这是因为当物体开始滑动时,接触表面之间的微小凸起不再嵌合在一起,导致接触面积减小,从而减小了摩擦力。

此外,滑动过程中产生的液体或气体动力学效应也会降低滑动摩擦力。

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之间的关系还可以通过摩擦系数来描述。

摩擦系数是一个表示两个物体之间摩擦力大小的无量纲常数。

它是根据实验测量得到的,通常用字母μ表示。

最大静摩擦力可以用最大静摩擦力公式F_s = μ_sN来计算,其中F_s是最大静摩擦力,μ_s是最大静摩擦系数,N是施加在物体上的压力。

滑动摩擦力可以用滑动摩擦力公式F_k = μ_kN来计算,其中F_k是滑动摩擦力,μ_k是滑动摩擦系数,N是施加在物体上的压力。

需要注意的是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都是与表面之间的接触有关的。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大小关系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大小关系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大小关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是物体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两种不同类型的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物体在静止状态下的摩擦力,而动摩擦力是物体在运动状态下的摩擦力。

它们的大小关系是静摩擦力大于或等于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指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如果其中一个或两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并试图相对运动时,阻碍它们相对运动的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粗糙程度。

当施加在物体上的力没有超过静摩擦力的最大值时,物体将保持静止不动。

动摩擦力则是指当物体相对运动时,阻碍它们相对运动的力。

动摩擦力也被称为滑动摩擦力,它的大小取决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两个物体之间的粗糙程度以及物体之间的相对速度。

当施加在物体上的力超过了动摩擦力的大小时,物体将开始运动。

根据物体在不同状态下的摩擦力特点,可以得出静摩擦力大于或等于动摩擦力的结论。

这是因为静摩擦力的最大值通常大于动摩擦力,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静摩擦力能够抵抗物体相对运动的力,使物体保持静止。

而当物体开始运动时,动摩擦力的大小会逐渐减小,直到达到一个稳定的数值。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大小关系对于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和力学性质非常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当我们试图推动一个沉重的物体时,如果施加的力小于静摩擦力的最大值,物体将保持静止不动。

只有当我们施加的力超过了静摩擦力的最大值,物体才会开始运动。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也与物体之间的材料特性有关。

不同的材料之间的摩擦力大小可能会有所不同。

例如,金属与金属之间的摩擦力通常比金属与木材之间的摩擦力大。

这是因为金属表面通常更光滑,相互接触面积更小,摩擦力更小。

静摩擦力大于或等于动摩擦力是物体在不同状态下摩擦力的一种普遍规律。

这种大小关系对于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和力学性质非常重要,也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实际应用。

初中物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对比

初中物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对比

初中物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对比杜海峰(甘肃省平凉市第四中学744000)摘要:对于刚接触力学的初中学生来说,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分析是一个很容易混淆的知识点,本文将对两者详细对比,并通过典型例题解析帮助学生掌握摩擦力大小、方向的分析.关键词:初中;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对比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19)26-0041-02收稿日期:2019-06-15作者简介:杜海峰(1985.8-),男,甘肃省平凉人,本科,一级教师,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研究.初二学生刚开始接触力学,在学习摩擦力一节时,大多学生虽能从物体的运动状态区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但未能对两者详细对比区分,致使两者的影响影响因素混淆使用或不能正确使用.一、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关联.物体与其接触面之间具有相对运动趋势,而未发生具体的相对运动时,物体与接触面之间存在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方向的静摩擦力,该静摩擦力会随着外力的变化而变化,当外力逐渐增大时,静摩擦力也会随之增大,当静摩擦力增大超过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开始在接触面上滑动,此时静摩擦力变为滑动摩擦力,若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和粗糙程度不变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再发生变化.二、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区别物体运动状态摩擦力方向同接触面同压力摩擦力是否变化摩擦力大小变化摩擦力大小影响因素摩擦力大小非影响因素静摩擦力相对接触面静止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随外力变化而变化f 摩=F 外F 外接触面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滑动摩擦力相对接触面滑动与相对运动相反不变物体匀速运动时,f 摩=F 外接触面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积大小;物体是否匀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说明:在解答摩擦力相关问题时,要注意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和非影响因素,特别是不能把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拿来分析静摩擦力大小的变化.三、例题解析1.小华乘坐火车假期旅行时,上车后将一本书放在了车厢内的桌面上,火车启动后,列车开始做加速运动,书相对桌面静止,此时书在水平方向受力情况为:向(选填“前”、“后”)的力;当列车速度增大到180KM /h 后,列车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书在水平方向受力情况为:;突然列车紧急制动,书由于惯性向前滑动了一段距离,书滑动过程中在水平方向受力情况为:.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摩擦力产生条件及摩擦力的方向,清晰分析书的相对运动状态至关重要.火车启动后,书和桌面一起向前做加速运动,书虽然相对桌面保持静止,但有向后的运动趋势,故此时书受到向前的静摩擦力,此摩擦力也是书向前加速运动的动力.当列车速度增大到180KM /h 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桌面和书速度相同,且均处于平衡状态,书和桌面之间既没有相对运动也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书水平方向不受力.当列车突然制动,书由于惯性向前滑动时,书相对桌面有向前滑动的运动状态,书在水平方向受到向后的滑动摩擦力.答案:前;静摩擦力;不受力;向后的滑动摩擦力2.小明在河中嬉戏时,抓到了一条重8N 的鱼,他用30N 的力悬空静止握着鱼(鱼头竖直向上)向妈妈炫耀,此时鱼受到手的摩擦力为N ,方向为.妈妈告诉小明:“你应该握紧一点,小心鱼滑掉了.”小明便用50N的力握紧鱼,此时鱼受到手的摩擦力为N 解析手握鱼悬空时,鱼相对于手有竖直向下的运动趋势,受到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因为鱼处于静止状态,所以鱼在水平方面受到各个方向的握力平衡,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静摩擦力平衡,此时静摩擦力大小只与竖—14—直向下的重力有关,根据二力平衡特点,f 摩=G =8N .当手的握力增大时,鱼在竖直方向的受力情况没有发生变化,仍然只受到重力和静摩擦力,且它们仍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摩擦力f 摩=G =8N ,保持不变.当手的握力增大时,增大的只是最大静摩擦力,即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转换的临界阈值.答案:8;竖直向上;83.如图,小明用水平向右10N 拉力刚好能使物体A 以2m /s 的速度向右匀速滑动,此时物体A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N ;当拉力增大到15N 时,物体A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N ;当物体速度增大到4m /s 时,物体A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N ;当突然撤去拉力,物体由于惯性继续向右滑动时,物体A 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N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滑动摩擦力的非影响因素.滑动摩擦力大小只与接触面的压力和粗糙程度有关,与物体滑动的快慢和是否匀速均无关.本题中当拉力为10N时,物体匀速滑动,拉力增大到15N 时必然加速运动,物体速度增大到4m /s 时,题中未明确物体是否匀速,撤去力后由于惯性继续滑动时为减少运动.物体A 在以上几种状态时,接触面的压力和粗糙程度始终未变化,只是运动快慢在不停变化,根据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可知,滑动摩擦力大小始终不变,同时可根据物体匀速运动时的受力来判断滑动摩擦力大小,f =F 拉=10N .答案:10N 10N 10N 10N参考文献:[1]徐超,盛云生.从2017江苏高考14题谈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J ].物理教学,2018,40(09):55-56.[2]庄建英.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整理归纳[J ].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06):133.[责任编辑:闫久毅]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做好与高中的衔接冯俞敏(山西省交口县第二中学032400)摘要:初中物理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基础,从教材上的知识内容来看,高中物理的内容是在初中物理内容上的进一步深化与拓展.因此,只要做好了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的衔接,那么就可以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打下基础.在文中主要就从初中物理教学出发,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做好与高中的衔接进行探讨.关键词:物理教学;初高中衔接;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19)26-0042-02收稿日期:2019-06-15作者简介:冯俞敏(1969.10-),女,山西省吕梁人,中学高级教师,从事初中物理教学研究.前几天和高中物理老师一起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培训,老师们在一起交流最多的话题之一是教学中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谈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做好与高中的衔接.一、初高中物理的区别1.教材的区别高中物理教材与初中教材所授的知识内容差不多,但在广度和深度上有所增加;理论性、系统性、综合性、学科间渗透性方面都有所增强.如初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约60个,而高中力学知识点增为90个.2.思维上的的区别初中学生思维具有形象、顺向、静态、单一的特点;高中学生思维具有抽象、逆向、动态、多向的特点.在思维方法上,要求学生从初中到高中由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实现认识能力的飞跃.3.能力上的的区别高中阶段要求学生具备的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初步实验能力、和使用数学工具处理简单的问题的能力都比初中阶段有所提高.如:高中在实验能力上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教材中所列的实验,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初中则要求学生具备初步实验能力即可.4.方法上的的区别由于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比初中多,教师无法像初中课堂上一样,将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多次讲解、多次训练.这就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主动地参与学习,并获取知识.养成独立思考、独立完成实验、灵活运用已学—24—。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比较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比较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比较摩擦力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物理现象之一。

它是由于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接触而产生的力量。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是两种常见的摩擦力类型。

本文将对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静摩擦力是指两个物体相对于彼此没有相对运动时,阻碍它们开始运动的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以及表面间的粗糙程度。

当外力作用在物体上,试图使其开始运动时,静摩擦力会逐渐增大,直到与外力相抵消为止。

此时,物体开始运动,从而产生了动摩擦力。

动摩擦力是物体相互之间在运动时产生的阻力。

与静摩擦力不同的是,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相对运动速度有关。

当物体开始运动后,摩擦力不再阻止运动,而是使物体保持一定速度运动。

这种摩擦力通常比静摩擦力小,但也会随着速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比较表明,它们在性质和作用上有明显的区别。

首先,静摩擦力是在物体尚未开始运动时起作用的阻力,而动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的阻力。

其次,静摩擦力的大小取决于外力的大小,只要外力小于或等于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物体将保持静止。

动摩擦力则取决于物体的速度,只有在物体达到一定速度时,摩擦力才能保持恒定。

除此之外,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还有一些其他的区别。

首先,静摩擦力通常比动摩擦力大,因为静摩擦力需要克服物体之间的初次粘连力,而这种粘连力在物体运动时会减小。

其次,静摩擦力可以是最大的摩擦力,因为它是物体开始运动前所受到的最大阻力。

动摩擦力则会随着速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直到达到一个较小的平衡值。

总结起来,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在摩擦的特性、作用以及大小上都存在差异。

静摩擦力用于阻止物体开始运动,而动摩擦力则用于保持物体运动。

静摩擦力通常比动摩擦力大,而且在物体开始运动时达到最大值。

了解这些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摩擦力,从而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提供更合理的解决方案。

验证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

验证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

验证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验证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09物理C 班陈加丙(094090125)摘要:借助力传感器验证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

力传感器能测出变力,绘出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得到摩擦力与时间的变化规律,从而验证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

关键字:静摩擦、滑动摩擦1、力传感器应用力传感器是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它既可以测量恒力,也可以测量变力。

通过软件处理,可在计算机中显示出被测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图线。

2、实验原理最大静摩擦力即静止与开始滑动的零界摩擦力。

我将用力传感器来探究小桌面与物块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关系。

我们知道,要使拉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那么物体就必须做匀速运动,而实验中要使物体做严格的匀速直线运动是很难的,所以,图(1)的方法不可行。

图(2)中,传感器是固定的,细绳不可以拉伸,且始终保持水平,用力F 水平拉小桌面,逐渐增大力F,使小桌面被向左抽出,只到小桌面快要离开物块为止。

在小桌面运动的过程中,物块竖直方向重力和支持力平衡,水平方向物块只受向右的细绳拉力和向左的摩擦力,物块相对的面始终静止,所以细绳拉力大小始终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即只要拉动小桌面,力传感器测到的就是滑动摩擦力大小。

3、操作步骤根据图(2)布置实验器材。

连接好传感器,打开电脑中的DISLab 软件,先让细绳稍微松弛,点击调零。

用力拉小桌面,逐渐增大拉力,使小桌面运动一段时间。

就等到全过程的V-t 图。

4、实验结果在上述操作后得到全过程的V-t 图如图(3)。

图(3)中,开始一段是为零的水平线,这段是调零后还没有施加拉力;开始施加拉力,曲线就开始上升,趋近于直线的这段就是静摩擦力。

显然,最高点就是最大静摩擦力;接着小桌面开始运动,物块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小桌面开始运动,图线就立刻下降,稍后就基本保持不变,保持的这段是滑动摩擦的过程。

显然,最大静摩擦要略大于滑动摩擦。

这也正是我们进行此实验的目的。

关于摩擦力的几个问题

关于摩擦力的几个问题

再议摩擦力的几个问题X江市盛泽中学陈丽英关键词: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论文摘要:高中物理中,两个相互接触物体间的摩擦力问题是一个很要的概念,谈谈对摩擦力的分类、有关极值问题、做功问题等的看法。

在物理课程中需要了解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的摩擦问题。

而关于摩擦力的概念是一个既重要、又容易出错的问题。

摩擦力和弹力一样本质上是由原子间或分子间的电磁力而引起的,是通过电磁场进展的。

在力学问题中摩擦力可以表观地看作是“接触力〞。

一般来说,固体间的摩擦叫干摩擦。

干摩擦力包括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在相互挤压的接触面间有相对滑动趋势但还没有发生相对滑动的时候,接触面间便出现阻碍发生相对滑动的力,这个力叫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总是沿接触面而作用着,并与接触面间相对滑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的大小由物体所受其它力和物体的运动状态而定,它没有“独立自主〞的大小和方向,处于“被动地位〞。

但静摩擦力并不能无限止增加,当物体处在从静到动的临界状态时,静摩擦力到达最大值,叫做最大静摩擦力。

通常用库仑提出的近似经历公式f0max=µ0Nf0max表示最大静摩擦力,N表示接触面间的正压力,静摩擦因数µ0为一无量纲的纯数。

µ0与接触面的材料、外表光滑程度、干湿程度、外表温度等有关。

假设用f0表示真实的静摩擦力,那么f0≤f0max。

而且,在不超过最大静摩擦力的前提下,根据物体受力和运动状况,为了防止接触面发生相对滑动,需要多大的静摩擦力,就有多大,需要它沿哪个方向,就沿哪个方向。

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外表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滑动时,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实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也可用公式表示:f=µN。

其中µ叫做动摩擦因数,它的数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它是一个比值,无量纲。

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2

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2

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不小于滑动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或等于滑动摩擦力,这是由“最大静摩擦力”的定义来决定的,因为不满足上述关系的静摩擦力就不是最大静摩擦力。

但通常都会有“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的状况,要解释这个经常会发生的现象(但不是一定发生),就与前述的逻辑矛盾及定义无关了。

这涉及到摩擦理论,而摩擦理论是一个复杂得至今尚无定论的理论。

可以提供两个模型来定性地解释,但显然它们并不是充分的。

1)相比于相互滑动的两个接触面,相互静止的接触面上的分子(或原子)之间有充分的时间彼此靠近(在一定范围内分子靠得近就意味着分子间吸引力较大),并且这样相互间分子力较大的分子的数目也会较多,所以,要克服这许多的、分子力较大的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而动起来,外力就要更大些——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

2)把接触的表面想象成有许多的凹凸,两面间的凹凸彼此咬合成为摩擦力的一个来源。

相互静止时,彼此充分紧密地咬合;相互滑动时,凹凸已被前侧磨得(或压得)较平——后侧可以相互咬合的凹凸已经变浅变小了,于是滑动摩擦力就会小一些。

在弹头伸入弹壳中的部分增加旋转纹是否可以加速弹头旋转?弹头上加上螺旋纹确实可以增加转速旋转速度快了一切指标都有很大提升射程会增加精确度也会增加不过加的螺旋纹也是有很精确的度数的如果没猜错的话你肯定密切关注过qiang支不知道你是否注意过射出过的弹头只要弹头出膛后就会出现螺旋纹这个螺旋纹就是在爆破后弹头经过qiang膛时由膛线造成的我查过资料实际战争中战士很喜欢将弹头磨偏这样射出后虽然角度上会有一些偏差但是杀伤力会大大增强原因就是磨偏后弹头射出后会有不规则运动遇到标靶物自然就会增加创伤面如果想达到最大的杀伤效果可以按照da mu dan进行设计这样一旦目标被击中最少也要jie zhi 如果命中躯干就一定没救!(不把部分词汇改了不让发表!我用拼音代替了)。

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原因

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原因

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原因
最大静摩擦力大于滑动摩擦力的原因是由于静摩擦力的机制不同于滑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摩擦力,其大小与物体之间相互接触的表面粗糙程度有关。

当物体尝试相对滑动时,静摩擦力会抵抗滑动,并保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静摩擦力的大小由静摩擦系数和物体之间的正压力决定,公式为F静= μ静 × N,其中F静是静摩擦力,μ静是静摩擦系数,N是物体之间的正压力。

静摩擦系数一般大于滑动摩擦系数。

滑动摩擦力是物体相对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其大小与物体之间相互接触的表面粗糙程度以及相对滑动速度有关。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由滑动摩擦系数、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以及滑动速度决定。

滑动摩擦力的公式为F滑= μ滑 × N,其中F滑是滑动摩擦力,μ滑是滑动摩擦系数,N是物体之间的正压力。

因为静摩擦力的机制是在物体静止时阻止滑动,所以静摩擦系数一般比滑动摩擦系数大。

因此,相同的两个物体在静止状态时会受到比滑动状态下更大的摩擦力。

尽管最大静摩擦力可能大于滑动摩擦力,但一旦物体开始滑动,滑动摩擦力会成为主导力,而静摩擦力会减小,使得物体可以相对滑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验证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
09物理C 班陈加丙(094090125)
摘要:借助力传感器验证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

力传感器能测出变
力,绘出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得到摩擦力与时间的变化规律,从而验证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

关键字:静摩擦、滑动摩擦
1、力传感器应用
力传感器是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它既可以测量恒力,也可以测量变力。

通过软件处理,可在计算机中显示出被测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图线。

2、实验原理
最大静摩擦力即静止与开始滑动的零界摩擦力。

我将用力传感器来探究小桌面与物块的最大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关系。

我们知道,要使拉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那么物体就必须做匀
速运动,而实验中要使物体做严格的匀速直线运动是很难的,所以,图(1)的方法不
可行。

图(2)中,传感器是
固定的,细绳不可以拉伸,且始终保持水平,用力F 水平拉
小桌面,逐渐增大力F,使小
桌面被向左抽出,只到小桌面快要离开物块为止。

在小桌面
运动的过程中,物块竖直方向
重力和支持力平衡,水平方向物块只受向右的细绳拉力和向左的摩擦力,物块相对的面始终静止,所以细绳拉
力大小始终等于摩擦力的大
小。

即只要拉动小桌面,力
传感器测到的就是滑动摩擦
力大小。

3、操作步骤
根据图(2)布置实验器
材。

连接好传感器,打开电脑中的DISLab 软件,先让细绳稍微松弛,点击调零。

用力拉小桌面,逐渐增大拉力,使小桌面运动一段时间。

就等到全过程的V-t 图。

4、实验结果
在上述操作后得到全过程的V-t 图如图(3)。

图(3)中,开始一段是为零
的水平线,这段是调零后还没有
施加拉力;开始施加拉力,曲线
就开始上升,趋近于直线的这段
就是静摩擦力。

显然,最高点就
是最大静摩擦力;接着小桌面开
始运动,物块受到的是滑动摩擦
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小桌面开
始运动,图线就立刻下降,稍后
就基本保持不变,保持的这段是
滑动摩擦的过程。

显然,最大静
摩擦要略大于滑动摩擦。

这也正
是我们进行此实验的目的。

图(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