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两首分析

合集下载

《汉乐府两首》教案

《汉乐府两首》教案

《汉乐府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汉乐府两首》;(2)理解《汉乐府两首》的背景文化及主题思想;(3)分析《汉乐府两首》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汉乐府两首》;(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风貌,了解汉代社会背景;(2)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汉乐府两首》的背景文化及主题思想;2. 《汉乐府两首》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1. 《汉乐府两首》的古文词汇和句式结构;2. 分析《汉乐府两首》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汉乐府两首》的原文、译文、注释及相关资料;2. 学生准备:预习《汉乐府两首》,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3. 教学设施: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汉乐府的背景知识;(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汉乐府两首》,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学生通过注释和译文,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3)学生提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深入解读《汉乐府两首》的主题思想;(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4. 诗歌鉴赏(1)分析《汉乐府两首》的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风貌,了解汉代社会背景;(2)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6. 课堂小结(2)强调《汉乐府两首》的重要性和价值;(3)布置课后作业。

《汉乐府》鉴赏

《汉乐府》鉴赏

+ 此诗的结构,以“双珠瑇瑁簪”这一爱情信物为
线索,通过“赠”与“毁”及毁后三个阶段,来 表现主人公的爱与恨,决绝与不忍的感情波折, 由大起大落到余波不竭。中间又以“摧烧之”、 “相思与君绝”两个顶真句,作为爱憎感情递增 与递减的关纽;再以“妃呼豨”的长叹,来联缀 贯通昔与今、疑与断的意脉,从而构成了描写女 子热恋、失恋、眷恋的心理三部曲。层次清晰而 又错综,感情跌宕而有韵致。其次,这首诗通过 典型的行动细节描写(选赠礼物的精心装饰,摧毁 礼物的连贯动作)和景物的比兴烘托(“鸡鸣狗吠” 及末尾二句)来刻画人物的细微心曲,也是相当成 功的。
+
在梁集镇西渭河畔戚姬村(原王行村)原有一座戚姬苑,人称戚庙,是 汉文帝刘恒为报答戚姬当年搭救高祖刘邦之恩,特在藏匿刘邦的枯井处修建 的。现尚存西厢房三间、古井、清代重修断碑等。戚姬是一位年轻貌美、不 畏兵威的女子,曾搭救过刘邦。《上邪》,就是两人在念爱之时,戚姬给刘邦的 爱情誓言.刘邦登基后,她成为宠妃,后被吕后所害。 戚姬是登上天元广场十六根历史名人柱的唯一一位女性。公元前205年农历 四月,项羽率轻骑突袭彭城,汉军溃败,楚军追至灵璧东睢水上,刘邦只身沿 睢水东北而逃,逃至今梁集境内,躲进一眼枯井中藏身,被附近村中的戚氏 父女救起。为躲避楚军搜捕,戚父将刘邦留住三天,并以戚女相许。次年, 戚女生下一子。三年后刘邦在定陶称帝,戚氏父女赶去相认。刘邦以戚女为 姬,给儿子取名如意,封为赵王,又因如意酷似自己,刘邦对戚姬格外宠爱。 刘邦曾考虑废太子刘盈,改立如意为太子,但遭吕后和大臣们的反对,未能 如愿。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她罚戚姬穿上囚服到永巷舂米。戚姬满腹怨愤 地唱到:“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隔三千里,谁当 使告汝!”后来,赵王如意被吕后用鸩酒毒死。戚姬被砍去手足,挖眼,熏 耳,饮以哑药,扔在茅厕里,号为“人彘”,折磨致死。刘邦长子惠帝刘盈 听说戚姬被害,愤其母吕后过于歹毒,派人告诉吕后:“此事非人所为,臣 为太后之子,实无脸面治理天下!”从此不问政事,最终忧郁而死。吕后主 政八年,她死后,大臣杀诸吕,扶立刘恒为文帝。汉文帝为报戚夫人救高祖 之恩,亲诏在戚姬救主之地兴建“戚姬苑”,以香火祭之。睢宁人为戚姬的 悲惨遭遇而痛惜,更为她的勇敢、机智和善良而骄傲,岁岁年年祭祀不停。 黄河夺泗后,戚姬苑多次被毁,但乡民捐资,屡毁屡建,至今尚有戚姬苑遗 迹。

《汉乐府两首》教案

《汉乐府两首》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汉乐府两首》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自读、交流、讨论等方式,理解《汉乐府两首》的内容。

2. 培养学生感受汉乐府诗的特点,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寓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理解《汉乐府两首》的内容。

2. 感受汉乐府诗的特点。

教学难点:1. 诗中寓意的研究。

2. 汉乐府诗特点的把握。

教学准备:1. 课文:《汉乐府两首》2. 参考资料:关于汉乐府诗的相关介绍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者音乐等素材,引导学生了解汉乐府诗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汉乐府诗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汉乐府两首》,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表达情感。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汉乐府两首》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悟。

4. 诗歌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汉乐府两首》的特点,如节奏、韵律、表达方式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寓意讲解详细讲解诗中的寓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汉乐府两首》的特点及其寓意。

三、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汉乐府两首》的故事内容及所学到的知识。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关于寓意的小短文。

四、课后反思教师应及时反思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后分享等方面,评价学生在本次课程中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汉乐府诗知识问答1. 学生分组,进行汉乐府诗知识问答比赛。

2. 教师准备问题,如汉乐府诗的定义、特点等。

3. 学生抢答,答对的小组得分,评选出获胜小组。

活动二:汉乐府诗朗诵比赛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汉乐府诗进行朗诵。

2.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加入动作、表情等元素。

3. 教师评委打分,评选出最佳朗诵小组。

七、教学实践1. 组织学生进行汉乐府诗创作,让学生尝试自己编写一首汉乐府诗。

《汉乐府》四首

《汉乐府》四首

一:请谈谈你对罗敷这一形象的 认识。 二:请试用本文正面描写与侧面 烘托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描述 本班一位同学的特征。
赏析
1.美貌罗敷 光艳照人; 2.权贵使君 无理利诱; 3.盛夸夫婿 严辞拒绝。
小结
罗敷是一个年轻貌美、忠于爱 情、敢于反抗、善于斗争的采桑 女子。这首民歌通过叙述罗敷严 词拒绝使君无理要求的故事,歌 颂了劳动妇女坚贞不阿的品质和 勇敢机智的性格,揭露了封建统 治者腐朽的丑恶灵魂。
陌 上 桑
汉乐府
罗敷 器物、服饰 外表与内心兼美
太守
依仗权势
严拒太守
正面描写
旁人怨怒
勇敢与智慧并具
对比
荒淫无耻
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 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诗中女子以诸多永不可能的现 象列举,都是为了证明她对自 己心上人的忠诚与痴情。情, 自古乃是人间第一绝唱,而真 情尤为可贵,真情流露者,可 惊天地、泣鬼,山河为之倾倒, 风云亦为之变色。
行》。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中称之为《陌上桑》。
以后便成为习惯。“陌上桑”,意即大路边的桑林,
这是故事发生的场所。因为女主人公是在路边采桑,
才引起一连串的戏性情节。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经典汉乐府古诗赏析精选

经典汉乐府古诗赏析精选

【导语】乐府是⾃秦代以来设⽴的朝廷⾳乐机关。

它除了将⽂⼈歌功颂德的诗配乐演唱外,还担负采集民歌的任务。

汉武帝时得到⼤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泛。

下⾯是分享的经典汉乐府古诗赏析精选。

欢迎阅读参考!【篇⼀】经典汉乐府古诗赏析精选 江南 两汉: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赏析 这是⼀⾸汉代乐府民歌中的采莲歌,全诗没有⼀字⼀句直接描写采莲⼈采莲时的愉快⼼情,⽽是通过对莲叶和鱼⼉的描绘,将它们的欢乐之情充分透露了出来,仿佛亲⽿听到和亲眼看见许多采莲男⼥的歌声和笑语声融成⼀⽚,许多⼩伙⼦和采莲姑娘们还在调情求爱。

头两句是写采莲的⼈们望着露出⽔⾯的⼜⼤⼜圆的荷叶,⼼⾥⽆限喜悦,因⽽禁不住发出热烈的赞美。

“可”这⾥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江南可采莲”是说江南到处都⽣长着莲,真是采莲的好地⽅。

“⽥⽥”是形容莲叶圆润鲜碧的样⼦,⼀说是形容莲叶饱满劲秀、挺⽴⽔⾯。

“何⽥⽥”就是“何其⽥⽥”,是极度赞美的语⽓。

这⾥只写叶,我们却可以联想到花。

莲的花期为夏历五⾄七⽉,每朵花可开⼆⾄三天,每⽇清晨开放,下午三、四点⼜逐渐闭合,翌晨再度开放,花开过⼆⼗天,可采收莲蓬⽣⾷,果实(莲⼦)的成熟期在七、⼋⽉间。

清⼈张⽟榖说:“不说花,偏说叶;叶尚可爱,花不待⾔矣。

”(《古诗赏析》)莲叶茂密,莲花繁盛,不仅景⾊⽆⽐秀丽,还表明莲⼦必然丰收,采莲⼈⾃然⼼⾥⾮常⾼兴。

⼈们在采摘⽔上的莲蓬的时候,必然会看到⽔中的情景。

“鱼戏莲叶间”写鱼在莲叶中间游来游去,宛如在游戏⼀般。

“戏”字写鱼在⽔中的迅捷欢乐神态,⾮常形象。

这⾥既在写鱼,也有以鱼⽐⼈意,采莲⼈划着⼩船在莲叶间穿⾏,互相追逐嬉戏,宛如鱼⼉在⽔中游动,其划船动作之娴熟,船⾏之轻快,采莲⼈⾝姿之轻盈,⼼情之欢快,⾃然浮现在我们眼前。

这⾸歌辞只有七句,明⽩如话,⽽后四句⼜基本上是第三句的重复,它的妙处究主要在于运⽤民歌中常⽤的⽐兴、双关⼿法,把男⼥之间调情求爱的欢乐之情写得极其委婉、含蓄,耐⼈寻味,⽽⽆轻佻、庸俗之弊。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第18课汉乐府两首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第18课汉乐府两首

第18课汉乐府两首◎诗海拾贝饮马长城窟行李世民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赏析】这首诗被蒋仲舒称赏为“唐初大雅”之作。

(《唐诗广选》卷一引)全诗结构特别、新奇,采用了二联四句一组,描写塞外风光与叙述边塞征战交差互换的手法。

前四句用“悲风切”“冰已结”“百重波”“千里雪”四样景物,描写严冬季节的塞上风光,旖旎壮丽,气概非凡;“迥戍”四句,则用“烽火”“高节”“卷旆旌”“饮马出长城”,叙述从塞上报“危”到兵马出征的经过;“寒沙”四句,用“寒沙”“朔吹”“胡尘”“羌笛”进一步描绘征戍军队所见所闻的塞外景色,前两句写自然风光,后两句摹少数民族犷放、悍勇的民风。

“绝漠”四句则具体描绘沙场千军万马的征战场面:干戈击战,万车驰骋,都尉、将军也各司其职。

末尾四句是征战后的总结:经过激战边境平“静”了,“纪石”立碑,奖励功臣,军队凯旋。

全诗表现出作者的雄才大略与戒骄惧盈的思想;从诗歌艺术看,规模宏远,雄浑不群,别具一格。

◎语林撷英课文名句1.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2.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3.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张爱玲爱情语录1.如果情感和岁月也能被轻轻撕碎,扔到海中,那么,我愿意从此就在海底沉默。

2.你问我爱你值不值得,其实你应该知道,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

3.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

4.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发现自己爱的人也正好爱着自己。

5.爱情使人忘记时间,时间也使人忘记爱情。

6.爱一个人,也许有绵长的痛苦,但他给我的快乐,也是世上最大的快乐。

7.有些人是注定等待别人的,有些人是注定被人等的。

8.爱一个人很难,放弃自己心爱的人更难。

9.你曾经不被人所爱,你才会珍惜将来那个爱你的人。

汉乐府诗两首

汉乐府诗两首

夏雨[6]雪, 天地合,
[4]山无陵:高山化为平地。陵,山头 。 [5]冬雷震震:冬天打起响雷。震震,
乃敢[7]与君绝!
雷声。 [6]雨 (yù):作动词用,落下的意

[7]乃:才。敢,能,肯。
本篇是汉乐府《饶歌》中的一首情歌, 全诗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呼天为誓,直 抒胸臆,表达了一个女子对爱情的热
上 烈追求和执着坚定。
我欲与君相知[2], 是汉乐府 “《铙歌》十八曲”之一。篇
长命无绝衰[3]。
名取处首句二字。上邪 (yé):如现 在的 “天啊”。上,指天。邪:同 “
山无陵[4], 江水为竭,
耶”,语助词,表示感叹。 [2]君:你,指情人。相知,相爱。 [3]长命无绝衰:要使爱情永远不断绝
冬雷震震[5],
、不减弱。长,永远。命,使,让。这 句说,使爱情永不衰竭。
❖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 井台。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独自一人吃得很悲 哀。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 衣上。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分析
❖ 这首诗通过一个老兵返乡,反映了动荡社会 中人民生活的艰苦流离。 描写了一个老兵回 乡后所面临的人亡家破的悲惨情景,反映出 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艺术上,通过 环境描写和人物行动描写,表现了老兵归来 后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语言朴实自然, 生动活泼,句式整齐,全用五言。
主题
❖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 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 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

汉乐府《有所思》赏析

汉乐府《有所思》赏析

汉乐府《有所思》赏析《有所思》是汉代乐府民歌中的一首著名情歌,有人称它为爱情绝唱。

它用曲折回环的笔法,生动地再现了女主人公热恋——绝交——犹豫的恋爱历程,有力地表达了热烈深厚的情感,塑造了一个敢爱敢恨的痴情女子形象。

全诗如下: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瑇瑁簪,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全诗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有所思”到“用玉绍缭之”,写热恋。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意思是说,有一个我所思念的人,他却远在大海的南边。

男女相爱,只想朝夕相伴,形影不离,可他们却天各一方,这怎能不令她朝思暮想呢?一个“乃”字,表达了她十分惆怅而又无可奈何的悲苦心情。

然而,人虽千里,她的心却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他,爱着他。

她要怎么办呢?于是她选择了“双珠瑇瑁簪”。

“簪”本来已极精美,而她却仍觉得不足以寄托她的满腔情思,还要“用玉绍缭之”,其情意何等真挚,何等深厚!这里面,凝聚着她的多少心血,寄托着她的多少情意啊!第二部分,从“闻君有他心”到“相思与君绝”,写绝交。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当意识到自己纯真的情感被玩弄、被欺骗时,悲伤、痛苦和愤怒撕扯着她的心,她实在难以面对,难以承受。

骤然之间,爱的柔情化作了恨的力量,悲痛的心房烧起了愤怒的烈火。

花费了她满腔热血、作为爱情信物的“玳瑁簪”,便理所当然成了她发泄怨愤的直接对象。

她毫不犹豫地把它折断,烧毁,以示决绝。

可是,这样做仍然难以消除心头之恨,她又“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以示彻底绝交。

接着,她又咬牙切齿地说:“从今以后,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这一部分,从行动和言语两个方面表现绝交,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生动而又深刻地刻画了一个愤怒而近乎发狂的失恋者形象。

这几句,把姑娘的满腔怨恨和愤怒,像暴风骤雨一般倾泻出来,一个敢爱敢恨、爱恨分明、爱如烈火、恨如炸药的血性女子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此作结,余味无尽。
妇女一系列行为动作:
明确: 思远道-梦见之-忽觉-展转-接鲤 鱼-烹鲤鱼-长跪读素书。
妇女感情的变化过程:
明确:相思-> 孤独-> 欣喜
艺术手法总结:
比兴:“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顶真:“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 思,夙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 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汉乐府两首
上邪 饮马长城窟行
《当》作词:琼瑶 唱:动力火车
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 当河水不再流 当时间停住日夜不分 当天地万物化为虚有 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手 不能和你分手 你的温柔是我今生最大的守候
当太阳不再上升的时候 当地球不再转动 当春夏秋冬不再变换 当花草树木全部凋残 我还是不能和你分散 不能和你分散 你的笑容是我今生最大的眷恋
1:赏析抒情与叙述 2:分析艺术手法及作用 3:多读
②“长跪”——对丈夫的恭敬及女子心中的庄重和激
动 表现了妇人思念丈夫,急切要知道 丈夫状况的心情。
4、“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你感觉
到了什么?
好不容易收到来信,“上言加餐饭,下 言长相忆”,却偏偏没有一个字提到归期。 归家无期,信中的语气又近于永诀,这意 味着什么呢?这大概是寄信人不忍明言, 读信人也不敢揣想的。
天冬山我上
上 地 雷 无 欲 邪
合震陵与!
,震,君 乃,江相

敢夏水知
与雨为,
君雪竭长
绝,,命





注意字词
邪 yé 雨 yù
陵 líng
相知 、长命
(古今异义词)
夏雨(名词用作动词,降下)雪
思考: (1)作者假设了哪几种她认为不可能的
上 自然现象?
五种:高山夷为平地,江水干涸,
冬天打雷,夏天下雪,天地合一。
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尽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字词积累
饮(yìn)马长城窟行(xíng) 夙 sù 展转 (zhǎn zhuǎn ,同“辗转”) 媚 ( mèi,亲爱) 遗 wèi 双鲤(lǐ)鱼 (借代,指书信) 谁肯相为言(副词,有指代接受动作一方
的作用,指代“我”)
本诗主要内容? 明确:妇人思念远行未归的丈夫。
思考:
1.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用了什么 手法?有什么作用?
①比兴——以沿河青草连绵不绝起兴,引出对
外丈夫的思念。使意境更深远、丰厚。
②双关——“绵绵”:
既形容青草的蔓延,也形容相思的缠绵。 奠定凄婉的感情基调。
2.“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用了什么 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邪 (2)为什么说“山无陵”以下六句, 突出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
因为作者认为这些自然现象是绝不可能 出现的,所以以此作为“与君绝”的先决 条件,就体现了她对爱情的忠贞。
本诗以不可实现之事,示不可变异之心 ,用 多种不可能来说明一种不可能(构思奇特)。
(作用)表达对爱情忠贞不变的的炽热之情, 反面设誓,正话反说,不仅加强了誓词的分量, 而且更加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双关:“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借代:“遗我双鲤鱼” (双鲤鱼指代书信) 比喻:“烹鲤鱼” (烹鲤鱼比喻打开装书信的木盒)
汉乐府 古诗 古诗十九首
青青河畔草
无名氏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夫。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阅读汉乐府诗的方法:
明确:比兴。
“枯桑”、“海水”还知“风”、“寒”。 难道“我”(丈夫多年不在身边的女子)不 知道自己的相思之苦吗?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衬托:
借邻家的幸福,衬托自己的悲苦和凄凉。
3、诗中的“双鲤鱼”、“尺素”是什么意 思?女主人公为什么“长跪读素书”?表现 了妇人当时怎样的心情?
①都是指代书信; “双鲤鱼”运用了借代手法;
阅 读 延 伸
敦煌曲子词《菩萨蛮》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 水面上秤砣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 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说明]这首词通过坚定的誓言表现了健康 忠贞的爱情,与《上邪》有异曲同工之妙。 休,作罢,停止,指不再相爱。“青山烂” 和“秤砣浮”、“黄河彻底枯”“白日参 辰现”“北斗回南面”、“三更见日头” 都是用来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物。
作词:琼瑶
青青河边草
——《青青河边草》主题曲
作曲:左宏元 演唱:高胜美
青青河边草,悠悠天不老 野火烧不尽,风雨吹不倒 青青河边草,绵绵到海角 海角路不尽,相思情未了
无论春夏与秋Biblioteka ,一样青翠一样好 无论南北与西东,但愿相随到终老
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文学常识:
(一)什么是乐府、乐府诗、乐府民歌? 1.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主要工作有两个,一
是为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 汉武帝时规模盛大。
2.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
诗。后成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 以入乐。
3.乐府民歌:即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反映下
层人民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