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两首2

合集下载

古诗汉乐府赏析

古诗汉乐府赏析

古诗汉乐府赏析古诗汉乐府赏析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赏析】这首诗借写牛郎与织女的故事,写出了一个女子因受人为的阻隔而不能与心爱的郎君团聚的忧愁与苦闷。

这位女子美丽又勤劳,但因思念郎君而又不能相见,只好整日泣涕涟涟。

最终,她公开将自己和郎君比做织女和牛郎,以此来发泄自己受压抑的苦痛。

全诗布满了妇怨之情,有力地提示了封建社会中劳动妇女地位低下,也控诉了封建社会对妇女的`禁锢。

诗中采用了许多叠字词,比如: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有力地表达了思想感情。

这首诗的诗文比较平易浅显,采用的基本是口语,但却朗朗上口,易读易传诵。

古诗汉乐府赏析2《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解释】①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与指汉代的乐府诗。

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

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与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考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

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②田田:荷叶茂密的样子。

③可:在这里有“适合”,“正好”的意思。

【译文】江南又到了适合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

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玩耍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突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毕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解析】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

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美丽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奇妙的图画。

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拘束、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青年男女的欢声笑语,动听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安静而又生动的场景!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不活力,领会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

汉乐府爱情的诗句

汉乐府爱情的诗句

汉乐府爱情的诗句大全每天都有不同的诗句,以下是汉乐府爱情的诗句资料是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学习吧!1.《汉乐府》中的爱情诗上邪①!我欲与君相知②,长命无绝衰③。

(.)山无陵④,江水为竭,冬雷震震⑤,夏雨雪⑥,天地合⑦,乃敢与君绝⑧!①上邪:犹言“天啊”。

上,指天。

邪,音义同“耶”。

②相知:相爱。

③命:古与“令”字通,使。

这两句是说,我愿与你相爱,让我们的爱情永不衰绝。

④陵:大土山。

⑤震震:雷声。

⑥雨雪:降雪。

雨,音yù ,动词。

⑦天地合:天与地合而为1。

⑧乃敢:才敢。

“敢”字是委婉的用语。

本篇是汉乐府《饶歌》中的1首情歌,全诗以第1人称的口吻呼天为誓,直抒胸臆,表达了1个女子对爱情的热闹追求和执着坚决。

与文人诗词喜爱描写少女初恋时的羞怯情态相反,在民歌中最常见的是以少女自述的口吻来表现她们对于幸福爱情的无所顾忌的追求。

这首诗属于汉代乐府民歌中的《鼓吹曲辞》1、抒情真挚浓郁,有直述胸臆的作品2、由于认为这些自然现象是绝不行能消失的,所以以此作为“与君绝”的先决条件,就体现了她对爱情的忠贞。

3、这首诗采纳杂言体,从2言到6言,错落相间,显得活泼奔放。

用语朴实,口语颜色深厚。

4、写作特点这首诗想象丰富,构思奇怪。

前3句指天宣誓,用的是直笔。

后6句则用曲笔。

1连假设了5种不行能消失的自然现象,以此作为“与君绝”的先决条件,恰因如此,使末句包含的实际语意与字面显示的语意正好相反,有力地体现了仆人公“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表达了女仆人公对爱情的执着、坚决、永不变心的顽强性格。

参考资料:baidu。

2.《汉乐府》中的爱情诗上邪①!我欲与君相知②,长命无绝衰③。

山无陵④,江水为竭,冬雷震震⑤,夏雨雪⑥,天地合⑦,乃敢与君绝⑧!①上邪:犹言“天啊”。

上,指天。

邪,音义同“耶”。

②相知:相爱。

③命:古与“令”字通,使。

这两句是说,我愿与你相爱,让我们的爱情永不衰绝。

④陵:大土山。

《汉乐府两首》

《汉乐府两首》

《汉乐府两首》一、 教学目标了解汉乐府诗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体会汉乐府诗的抒情方式二、 教学重点掌握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抒情特点和方法诗歌中的想象三、 教学难点深刻领会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言简意丰的特点四、 教学过程导入:民间的爱往往最质朴。

爱就是热烈的爱,恨就是刻骨的 恨,不掺杂什么功利色彩。

她们直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爱。

《上邪》中女主人公千般发誓表明自己对待爱情的坚决, 马长城窟行》展示出女主人公的缠绵多情。

关于汉乐府)提问:乐府、乐府诗、乐府民歌有什么不同?乐府:古代音乐机构的名称,汉武帝时规模盛大。

一为 文人的歌词配乐,一是搜集民间歌谣。

乐府诗:乐府机关编制、搜集、保存起来的歌诗。

后成 为一种专门的歌体,特点是可以入乐。

《饮乐府民歌:社会下层群众的歌谣,后经过配乐。

反映下层人民生活。

)汉乐府的主要艺术成就有哪些?浓厚的生活气息奠定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基础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汉乐府的名篇著作有哪些?《上邪》表现爱情的坚贞《上山采靡芜》、《白头吟》、《孔雀东南飞》表现弃妇的痛苦《十五从军征》表现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陌上桑》表现女子的美丽和机智同学自读,积累字词)读音:上邪ye2雨雪yu4饮yin4 马夙su4夕自媚ei4遗ei4烹pengl调)通假字上邪,“邪”通“耶”,感叹词,相当于“啊”展转,“展”通“辗”)词类活用夏雨雪“雨”名词作动词,降下,落下夙夕“夙夕”名词作状语,早晚)语段积累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

请同学们迅速找出两首诗中使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比兴:青青河边草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顶真: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夙夕梦见之。

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

对比: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借代:遗我双鲤鱼双鲤鱼指代书信比喻:烹鲤鱼烹鲤鱼比喻打开装书信的木盒语篇分析)《上邪》上邪①!我欲与君相知②,长命无绝衰③。

《汉乐府两首》课件

《汉乐府两首》课件

《汉乐府两首》课件•汉乐府简介•《平陵东》解析•《有所思》解析目录•汉乐府的艺术特色•汉乐府的历史价值•汉乐府的现代意义CHAPTER汉乐府简介0102“相和歌”是一种以歌唱为主的音乐形式,其特点是旋律优美、易于传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汉乐府的音乐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乐府的音乐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在现代也成为了音乐界的研究对象,为我们了解和研究中国音乐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CHAPTER《平陵东》解析时代背景创作缘由文化传统030201诗歌背景主题概述情节梳理意象解析诗歌内容人物形象对诗歌中景物描写的分析,如象征、气氛和情感等。

景物描写情感表达诗歌意象CHAPTER《有所思》解析作者介绍与《有所思》相关的作者生平、创作风格、作品特点等。

时代背景汉代社会状况的反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创作背景作者在创作《有所思》时的社会环境、个人境遇等。

诗歌背景主题思想情节发展人物形象诗歌内容社会观念艺术手法爱情主题诗歌意象CHAPTER汉乐府的艺术特色03感染力强01表达直接02言简意赅直抒胸臆1 2 3故事性强描绘细腻叙事风格独特叙事为主取材广泛汉乐府诗歌的取材十分广泛,既包括帝王将相的事迹,也包括普通百姓的生活。

反映社会现实汉乐府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语言朴素自然汉乐府诗歌的语言朴素自然,生动活泼,贴近生活。

贴近生活CHAPTER汉乐府的历史价值这些诗歌涉及社会各个层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为我们了解汉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通过这些诗歌,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人民的生活状况以及一些社会问题的存在。

《汉乐府两首》作为汉代乐府诗的代表,通过描绘社会现象和人物形象,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反映社会现实传承文化精髓《汉乐府两首》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汉乐府诗中最经典的10首

汉乐府诗中最经典的10首

汉乐府诗中最经典的10首
汉乐府诗是指由汉代乐府机关采集、整理和演唱的诗歌,其中有很多经典之作。

以下是其中最经典的十首:
1. 《孔雀东南飞》:叙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焦母强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

2. 《陌上桑》: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塑造了一个美貌机智、不慕富贵、不畏权势的女性形象。

3. 《长歌行》:以景寄情,由情入理,将“少壮不努力,()大徒伤悲”的人生哲理,寄寓于朝露易干、秋来叶落、百川东去等鲜明形象中。

4. 《上邪》: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了一位女子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和坚定承诺。

5. 《白头吟》:通过抒情主人公的自白,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感情强烈的女性形象,表达了她对于爱情的追求和对于婚姻的坚定态度。

6. 《饮马长城窟行》:这是一首汉代的乐府诗,描写了一个妇人思念在远方从军的丈夫,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思念和关切之情。

7. 《十五从军征》: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个老兵的归家经历,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8. 《上山采蘼芜》:这是一首弃妇诗,通过写上山采蘼芜的女子与故夫相遇,询问故夫新人情况的对话,揭示了古代妇女的不幸遭遇。

9. 《战城南》:这首诗通过描写战争的残酷,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谴责和对和平的向往。

10. 《东门行》:这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描写了一个城市贫民为贫困所迫,不得不铤而走险的故事,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这些诗歌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汉乐府两首》教案

《汉乐府两首》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汉乐府两首》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自读、交流、讨论等方式,理解《汉乐府两首》的内容。

2. 培养学生感受汉乐府诗的特点,提高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寓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理解《汉乐府两首》的内容。

2. 感受汉乐府诗的特点。

教学难点:1. 诗中寓意的研究。

2. 汉乐府诗特点的把握。

教学准备:1. 课文:《汉乐府两首》2. 参考资料:关于汉乐府诗的相关介绍二、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者音乐等素材,引导学生了解汉乐府诗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汉乐府诗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汉乐府两首》,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表达情感。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交流对《汉乐府两首》的理解,分享自己的感悟。

4. 诗歌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汉乐府两首》的特点,如节奏、韵律、表达方式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5. 寓意讲解详细讲解诗中的寓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汉乐府两首》的特点及其寓意。

三、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汉乐府两首》的故事内容及所学到的知识。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关于寓意的小短文。

四、课后反思教师应及时反思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后分享等方面,评价学生在本次课程中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活动设计活动一:汉乐府诗知识问答1. 学生分组,进行汉乐府诗知识问答比赛。

2. 教师准备问题,如汉乐府诗的定义、特点等。

3. 学生抢答,答对的小组得分,评选出获胜小组。

活动二:汉乐府诗朗诵比赛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汉乐府诗进行朗诵。

2.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加入动作、表情等元素。

3. 教师评委打分,评选出最佳朗诵小组。

七、教学实践1. 组织学生进行汉乐府诗创作,让学生尝试自己编写一首汉乐府诗。

汉乐府诗集大全10首

汉乐府诗集大全10首

汉乐府诗集大全10首
汉乐府是唐代的一种音乐形式,也是一种诗歌形式。

汉乐府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曼妙的诗歌而著称于世。

以下是我为您精选的十首汉乐府诗集。

一、《长安古意》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二、《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三、《江城子》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夏雨荷花深院锁,忍看离愁泪眼妍。

四、《采桑子》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鹅湖南去鱼村远,烟气沉沉带晚峰。

五、《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六、《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七、《渔家傲》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八、《庐山谣》
庐山谷中道士,骑一犬,衣如雪,从我门前过。

衣上血,口中痰,问之不肯言。

九、《桃花源记》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叶扁舟轻帆短,微笑漫岸杏花红。

十、《平沙落雁》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阵阵马蹄声,千里平沙无人随。

红巾翻飞,沙色骏骨。

长弓一挥,落雁不复回。

《汉乐府》四首

《汉乐府》四首

一:请谈谈你对罗敷这一形象的 认识。 二:请试用本文正面描写与侧面 烘托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描述 本班一位同学的特征。
赏析
1.美貌罗敷 光艳照人; 2.权贵使君 无理利诱; 3.盛夸夫婿 严辞拒绝。
小结
罗敷是一个年轻貌美、忠于爱 情、敢于反抗、善于斗争的采桑 女子。这首民歌通过叙述罗敷严 词拒绝使君无理要求的故事,歌 颂了劳动妇女坚贞不阿的品质和 勇敢机智的性格,揭露了封建统 治者腐朽的丑恶灵魂。
陌 上 桑
汉乐府
罗敷 器物、服饰 外表与内心兼美
太守
依仗权势
严拒太守
正面描写
旁人怨怒
勇敢与智慧并具
对比
荒淫无耻
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 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诗中女子以诸多永不可能的现 象列举,都是为了证明她对自 己心上人的忠诚与痴情。情, 自古乃是人间第一绝唱,而真 情尤为可贵,真情流露者,可 惊天地、泣鬼,山河为之倾倒, 风云亦为之变色。
行》。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中称之为《陌上桑》。
以后便成为习惯。“陌上桑”,意即大路边的桑林,
这是故事发生的场所。因为女主人公是在路边采桑,
才引起一连串的戏性情节。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以前诗是长出来的,唐诗 是嚷出来的,宋诗是想出来的, 宋以后诗是仿出来的。
十八 汉乐府两首
上邪 饮马长城窟行
上邪
上邪! yé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shuāi 山无陵,江水为竭, lí ng
冬雷震震,夏雨雪, yù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诗中正是通过运用 比兴的手法,把自然界 中五种不可能发生的自 然现象(山无陵,江水 为竭,冬雷震震, 夏 雨雪,天地合)来比喻 女子不会与她的爱人分 手的坚定之心。
运用顶真能使句子首尾连接, 语气连贯,环环紧扣,叙事清晰, 吸引读者的作用。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 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一样的两地悬隔,一样的没的归期,都是天地 间化解不去的一段相思之愁,如白居易《长恨歌》 然,如曹雪芹《红楼梦》然。 情切语真,读之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在素朴的 语言表现里,情味无限,感人至深。不逞才使气, 是汉魏诗的一个巨大特点。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 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 —— 萌生 《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说“王孙游兮不归, 春草生兮萋萋”。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 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时序流转 ——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 ——空间展布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它是全诗的第一句,起到领起
全诗,奠定凄婉的情感基调的作用。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用枯桑感知到风吹,海水感知 到天寒,来比喻自己感受到丈夫 外出不在家的痛苦、悲凉。
顶真
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
夙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
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
这是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方法。 前句的结尾用作后句的开头,上 递下接,环环相扣,这种修辞方 法叫“顶真” 。
饮(yì n)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 夙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枯桑知天风, 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mè i wè i pēng

jué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
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奔放” 的意思,所以此类作品大多放情长歌,慷慨 疏放,与“歌”的性质相似,常合称“歌行 体” 。 “长城,秦所筑以备胡者。其下有泉窟, 可以饮马。片人路同于此而伤悲矣。言天 下征役,军戎未止,妇人思夫,故作是 行。”以后成为艰苦的行役生活的代名词。
《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说“王孙游兮不归, 春草生兮萋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