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课件思考题 -

合集下载

微生物思考题1

微生物思考题1

微生物思考题1微生物学思考题介绍1、微生物包括哪些类群?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2、试述微生物与当代人类实践的重要关系。

3、什么是微生物?原核微生物菌落、芽孢、phb、鞭毛伴孢晶体菌毛、lps、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糖被、异形胞、磁小体、原生质体、l型细菌、性菌毛。

-1、g+、g细菌的细胞壁化学成分、结构及相关的特点有何区别?2、依据鞭毛的数目和着生位置不同,可将鞭毛菌分为哪几种类型?6、试用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解释芽孢耐热机制。

9、细菌主要贮藏物的特点及生理功能是什么?10.细菌的基本形式是什么?根据分离后的不同排列,将球菌分为哪些种类?12.典型细菌的大小和重量是多少?14.蓝藻及其特征?15、简述革兰氏染色机理、染色方法、步骤、结果是什么?16.比较了链霉菌和大肠杆菌的形态、结构、功能和化学成分。

18.细菌糖原的化学成分是什么?它对细菌本身有什么影响?与人类的关系是什么?细菌糖可以根据其现有特性分为几种类型?简要描述了它们的特点。

19、细菌芽孢的作用是什么?是什么样的结构和化学组成使之具有这种作用?真核微生物假根、子实体、吸器菌丝、菌丝体、真菌丝、假菌丝1.霉菌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的特征是什么?它们能区分哪些特殊结构?2.尝试比较各种真菌孢子的特征。

3、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有何不同?4、试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细胞壁成分的异同。

5、比较真核与原核生物的异同。

7、真菌及其特点?病毒斑块、病毒、轻度噬菌体、强效噬菌体、溶原细菌、类病毒、类病毒、朊病毒、亚病毒、包涵体、包膜、原噬菌体、噬菌体滴度、一步生长曲线1、病毒颗粒和核壳之间的关系?2、病毒的一般大小?病毒粒子的典型构造?病毒粒子有哪几种对称形式?试各举一例。

3、简述烈性噬菌体的生活史?4.噬菌体的一步生长曲线能反映噬菌体的哪些特征参数?这是什么意思?一步生长曲线分几期?各期有何特点?5.以大肠杆菌偶噬菌体为例,简要描述了其生活史(增殖过程)。

微生物学课程思考题

微生物学课程思考题

微生物学课程思考题《微生物学》课程复习思考题绪论1.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2.人类迟至19世纪才真正认识微生物其中主要克服了哪些重大障碍?3.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4.什么是微生物学?学习微生物学的任务是什么?5. 用一个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为什么说微生物是人类的敌人,更是我们的朋友?(建议将一些具体事例延伸成为展板制作的题目)6. 为什么微生物能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明星”?7. 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请不要简单罗列二个人的工作,而应该对他们的工作及意义进行评论)第一章1.试图示G+和G-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构造井简要说明其异同。

2.试图示肽聚糖的模式构造,并指出G+和G-细茵肽聚糖结构的差别。

3.试述革兰氏染色法的机制并说明此法的重要性。

4.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是如间解释芽袍耐热机制的?5.裂异形胞原体与始体.类支原体,浚酶体袍囊,磁小体。

第二章1.试解释菌物、真菌、酵母茵、霉菌和章菌。

2.试简介菌丝、茵丝体、菌丝球、真酵母、假酵母、芽痕、蒂痕、真菌丝、假菌丝等名词。

3.霉菌的营养菌丝恻气生菌丝各有何特点?它们分别可分化出哪些特化构造?4.试列表比较各种真菌胞子的特点。

5.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四大类微生物的菌落有何不同?为什么?第三章1.什么是真病毒?什么是亚病毒?2.病毒的一般太小如何?试图示病毒的典型构造。

3.病毒粒有哪几种对称形式?每种对称又有几类特殊外形?试各举一例。

4.什么叫烈性噬菌体?简述其裂解性生活史。

5.什么是一步生长曲线?它可分几期?各期有何特点?6.试解释溶源性、溶源菌、温和噬菌体。

第四章1.什么叫能源?试以能源为主、碳源为辅对微生物的营养类型进行分类。

2.什么叫生长因子?它包括哪几类化合物?微生物与生长因子的关系有哪几类?试举例加以说明。

3.什么叫水活度(a)?它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间影响?对人类的生产实践w和日常生活有何意义?4.什么是选择性培养基?试举一例并分析其中的原理。

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微⽣物学复习思考题《微⽣物学》复习思考题第1章绪论1.名词解释:微⽣物,微⽣物学2.⽤具体事例说明⼈类与微⽣物的关系。

3.微⽣物包括哪些类群?它有哪些特点?4.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物学的奠基⼈?5.试根据微⽣物的特点,谈谈为什么说微⽣物既是⼈类的敌⼈,更是⼈类的朋友?6.简述21世纪微⽣物学发展的主要趋势。

第2章原核微⽣物1.名词解释:肽聚糖、溶菌酶、核区、异形胞2.根据⾰兰⽒阳性细菌与⾰兰⽒阴性细菌细胞壁通透性来说明⾰兰⽒染⾊的机制。

3.什么是芽孢?它在什么时候形成?试从其特殊的结构与成分说明芽孢的抗逆性。

渗透调节⽪层膨胀学说是如何解释芽孢耐热机制的?4.⽴克次⽒体有哪些与专性活细胞内寄⽣有关的特性?它们有什么特殊的⽣活⽅式?⾐原体与⽴克次⽒体都为专性活细胞内寄⽣,两者有何差别?5.螺旋体和螺旋菌有何不同?6.什么是缺壁细菌?试简述四类缺壁细菌的形成、特点和实践意义。

7.举例说明细菌的属名和种名。

8.试述古⽣菌和细菌的主要区别。

9.试根据细菌和古⽣菌细胞结构的特点,分析并举例说明为什么它们能在⾃然界中分布泛。

10.细菌(狭义)、放线菌、霉菌、酵母在繁殖⽅式上各有什么特点?第三章真核微⽣物1.名词解释:真菌、霉菌、酵母菌、真酵母、假酵母。

2.举例说明霉菌与酵母菌与⼈类的关系。

3.试列表说明真核微⽣物与原核微⽣物的主要区别。

4.试图⽰真核⽣物“9+2型”鞭⽑的横切⾯构造,并简述其运动机理。

5.细菌(狭义)、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菌落有何不同?6.试⽐较细菌(狭义)、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细胞壁成分的异同,并讨论它们的原⽣质体的制备⽅法。

7.丝状真菌的营养菌丝和⽓⽣菌丝各有何特点?它们可以分化出哪些特殊结构?8.试述真菌的孢⼦类型和特点。

第4章病毒1. 名词解释:病毒粒⼦、烈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溶源性转变、前噬菌体、溶源性细菌、裂解量、类病毒、朊病毒。

2. 病毒区别于其他⽣物的特点是什么? 根据你的理解,病毒应如何定义?3. 试述病毒的主要化学组成及其功能。

微生物课件思考题 -

微生物课件思考题 -
2)试用一些典型例子说明微生物与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十二章
1.为什么能用生物大分子作为衡量生物进化的标尺?有哪些选用原则?建立16 S r RNA系统发育树的意义何在?
2.为什么在现代微生物分类中,任何能稳定地反映微生物种类特征的资料,都有分类学意义,都可以作为分类鉴定的依据?你知道有哪些项目已被用于细菌学分类和鉴定?
不同营养类型的微生物在不同条件下产生ATP和还原力的方式与特点。
第六章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高等动植物的有哪些异同?
其典型生长曲线可分几期,其划分依据是什么?
第七章
思考题:试结合一步生长曲线分析病毒的特点,并与细菌进行比较。
第八章
1、如果二个不同营养缺陷标记(a-b-c+d+和a+b+c-d-)的菌株经混合后能产生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生长的原养型重组菌株,请设计一个实验来决定该遗传转移过程微生物纯培养技术是微生物学建立与发展的基石?一般可用哪些方法获得微生物的纯培养?
2、微生物的最显著特征就是个体微小,通常只能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试列举在显微观察中通过改变样品的反差以改善观察效果的技术及方法。
第四章:
试比较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几种方式的特点。
第五章
2、自然遗传转化与人工转化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在一般情况下它们转化质粒的成功率有如此大的差别?
第十章
1)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是怎样的?其中哪些需涉及到微生物的参与?
2)为什么说微生物学不仅为基因工程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提供了操作技术?
第十一章
1)试论微生物与水体富营养化作用,你认为对此类污染该如何进行防治?

微生物思考题 (2)

微生物思考题 (2)
11
第四章微生物营养 思考题
1.以紫色非硫细菌为例,解释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变性 及对环境条件变化适应能力的灵活性
2.试比较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几种方式的特点
(回答不全面)
3.能否找到一种培养基,使所有的微生物都能良好地生 长?为什么? 4.采取什么方法能分离到能分解并利用苯作为碳源和能 源物质的细菌纯培养物?
如果实验一出现原养型菌株,实验二没有出现,则表明该遗传过 程是转化,因为胞外游离的DNA分子可通过滤膜(实验一会出现 原养型菌株),但会被DNA酶降解(实验二不会出现原养型菌 株)。 如果实验一没有出现原养型菌株,而实验二出现原养型菌株,表 明该遗传过程是接合,因为实验一阻止了细胞间的接触,但噬菌 体可通过滤膜,所以会出现原养型菌株,实验二则有细胞间的接 触,所以出现原养型菌株。
20
通过涂布平板法将发酵菌体悬液均匀涂布在培
养基上进行培养。过一段时间后溶源菌就生长 成菌落。 (1)如果含有溶源性菌,由于在溶源菌细胞 分裂过程中有极少数个体会自发裂解(最好用
紫外诱发裂解),其释放的噬菌体可不断入侵
溶源菌菌落周围的发酵菌菌苔,于是会形成一
个许多噬菌斑。
(2)如果没有溶源性菌,那么就不会有噬菌 斑的形成。
5.与促进扩散相比,微生物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营养物质
的优点是什么?
12
四种运输营养物质方式的比较
比较项目 单纯扩散 促进扩散 有 快 相等 主动运输 有 快 由稀至浓 特异性 基团转位 有 快 由稀至浓 特异性
特异载体蛋白 无 运输速度 胞内外浓度 运输特异性 慢 相等
物质运输方向 由浓至稀 由浓至稀 无特异性 特异性
微生物学思考题生命科学学院杨娇艳第一章绪论思考题1微生物的类群微生物细胞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细菌藻类真菌原生动物其它微生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2微生物的特点1体积小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2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1微生物是生物学基本理论研究中的理想实验对象对微生物的研究促进许多重大生物学理论问题的突破阐明基因和酶关系及提出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阐明遗传的物质基础

微生物思考题

微生物思考题

绪论复习题1、什么是微生物?包括哪些类群?2、人类迟至19世纪中叶才真正认识微生物世界,其中的障碍有哪些?它们是如何被克服的?3、试举五例说明人类历史上致病微生物导致的传染病大流行。

4、微生物学史可分哪五期?各期的时间、实质、创始人和特点。

我国在微生物学发展史上有什么值得反思?5、说明微生物在推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中的贡献。

6、什么是微生物的五大共性?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7、你对微生物学的发展前景有何观点?原核微生物思考题1、细菌的一般构造和特殊构造有哪些?2、比较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结构。

3、比较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肽聚糖单体。

4、细菌革兰氏染色过程的基本步骤及基本原理。

5、比较4类缺壁细菌。

6、液态镶嵌模型。

7、比较真细菌与古生菌细胞膜。

8、说明细菌芽孢的结构和各部分成分。

9、研究芽孢的意义。

10、渗透调节皮层膨胀学说。

11、什么叫“拴菌”试验?分析该试验在思维方式和试验方法上的创新。

12、比较细菌鞭毛、菌毛和性毛。

13、放线菌形态、繁殖方式、菌落形态。

14、为什么蓝细菌会成为“先锋生物”?其细胞有几种特化形式?功能怎样?15、比较衣原体、立克次氏体和支原体。

真核微生物思考题1、在形态、构造和生理功能上比较真细菌、古生菌和真核微生物。

2、比较线粒体和叶绿体在形态、构造、成分和功能等方面的差别。

3、比较细菌鞭毛与真核微生物鞭毛在结构及运动方式上的差别。

4、总结酵母菌的五个特点,并列出各个特点的例外。

5、简要说明酵母菌生活史类型,并说明各阶段的特点。

6、真核生物细胞的细胞之内细胞骨架结构怎样?功能如何?7、以粗糙脉孢菌为例简述霉菌菌丝延伸过程中细胞壁成分的变化。

8、比较细菌、酵母菌和霉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成分的差异。

9、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的菌落。

10、比较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个体及菌落的形态特征。

11、介绍霉菌的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的特化构造并说明它们的功能。

12、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细胞壁成分,说明各自原生质体的制备方法。

[课件]微生物思考题PPT

[课件]微生物思考题PPT

思考题
• 青霉素是如何发挥杀菌作用的?为何不影响人类 细胞的功能? • 细菌有那些特殊结构?细胞特殊结构有什么功能? • 简述细胞壁的功能。 • G+菌和G-菌细胞壁结构在致病性、检测和治疗 上有何差别?
思考题:
1、引起腹泻的大肠杆菌有几种类型?其主 要传播和感染特点是什么? 2.肥达试验原理、结果和解释 3. 细菌性痢疾的主要 临床类型是什么? 典型症状有哪些?产生机制如何?
9
思考题
• 1.试述我国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 • 2.试述HBV的感染类型及致病机制。 • 3.试述HBV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的临床意义。
10
11
思考题
1.肠道病毒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2.肠道病毒主要包括哪几种?可引起哪
些疾病?
3.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免疫性及特异性预
防有哪些特点?
4.甲肝病毒的生物学特点
思考题 1.致病性葡萄球菌的特点是什么? 2.葡萄球菌和链球菌致病有何异同点? 3.抗“O”试验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4. 葡萄球菌A蛋白(SPA)的结构和特点。
思考题
1、简述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性和超敏反应之 间的关系。 2、试述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机理。 3、简述结核菌素试验的意义、方法和结果分 析。
思考题 1、钩端螺旋体的传播途径和致病物质有哪些? 2、简述衣原体的独特发育周期。 3、简述梅毒螺旋体的传播途径和梅毒的临床 表现。 4、名词解释:支原体、原体、始体、外斐反 应(Weil-Felix reaction)
思考题
1.病毒感染的类型?
2.什么是干扰素? 它有哪些特性,是怎样产生的,其抗病毒 作用机理如何? 3.试述抗病毒的特异性免疫? 4.试述病毒致病机制与细菌致病机制有何不同? 5.常用组织培养法有几种?各有何应用? 6.病毒在组织细胞中增殖的指标是什么? 7.病毒性感染的快速诊断方法有哪些? 8.预防病毒性感染有哪些人工自动免疫制剂? 9.诊断病毒的核酸技术有哪些?

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微生物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用油镜观察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在载玻片和镜头之间加滴什么油起什么作用答:应该先用擦镜纸将镜头擦干净,以防上次实验的污染.操作时,先低倍再高倍.用完要擦掉油.加香柏油,作用是增加折光率,也就是增加了显微镜的分辨率.油的折光率和分辨率成反比有公式,同时与波长成正比.2.什么是物镜的同焦现象它在显微镜观察中有什么意义答:在一般情况下,当物像在一种物镜中已清晰聚焦后,转动物镜转换器将其他物镜转到工作位置进行观察时,物像将保持基本准焦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物镜的同焦.利用这种同焦现象,可以保证在使用高倍镜或油镜等放大倍数高、工作距离短的物镜时仅用细调节器即可对物像清晰聚焦,从而避免由于使用粗调节器时可能的误操作而损坏镜头或载玻片.3.影响显微镜分辨率的因素有哪些答:物镜的NA值物镜的数值孔径与照明光源的波长.4.美蓝染色液作用时间的不同,对酵母菌死细胞数量有何影响,试分析原因答:会造成更多的死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活的是透明无色,衰老的是淡蓝色,死亡的是蓝色,如果美蓝染色液作用时间过长,会造成细胞脱水死亡并渗透染液,影响实验结果.5.镜检时如何区分放线菌基内菌丝,气生菌丝以及孢子丝一般气生菌丝颜色较深,直生或分枝丝状,比基内菌丝粗;而基内菌丝色浅、发亮,可看到横隔膜,继而断裂成球状或杆状小体.6.在进行细菌涂片时应注意哪些环节1、载玻片应该冷却后再涂片.2、如果是涂布液体,可以用毛细管或接种环滴一小滴,然后轻轻抹开,一圈足够. 3、如果是涂布菌落或菌苔,应该在载玻片上先滴一滴水,再将菌落或菌苔涂布上去,接种环的尖蘸一点点即可. 4、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将干燥和热固定合并成一步.但是应该避免高温,因为温度一高,细菌会变形. 5、染色时间视染色液种类而定.如结晶紫只需几十秒,亚甲基蓝则需一到两分钟. 6、冲洗时,水流不能太大,而且尽量避免水流直接冲在涂片上. 7、冲洗后干燥,可以用酒精灯加热以节省时间,同样的,应该避免高温,因为温度一高,细菌会变形.7.进行细菌制片时为什么要进行加热固定在加热固定时应注意什么固定的目的有三个:1杀死微生物,固定细胞结构.2保证菌体能更牢的粘附在载玻片上,防止标本被水冲洗掉.3改变染料对细胞的通透性,因为死的原生质比活的原生质易于染色.固定时应注意:手持玻片,菌膜朝上,在微火过3次手指触摸玻片反面,不烫手为宜,固定时应尽可能维持细胞原有形态,防止细胞膨胀或收缩.8.为什么要求制片完全干燥后才能用油镜观察1.因为用油镜观察时,镜头离玻片会很近.如果未完全干燥,载玻片上的液体会污染油镜镜头.镜头非常精密,被污染后不利于下次观察.2、若未完全干燥,水滴会影响油与玻璃之间折光率,造成视野不够清晰.9.哪些环节会影响革兰色染色结果的正确性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什么答:涂片环节、加热固定环节、脱色环节;其中最关键的环节是脱色环节.10.进行革兰氏染色时,为什么特别强调菌龄不能太老,用老龄细菌染色会出现什么问题答:菌龄太老,细胞壁通透性改变.着色不均,染色效果不好.阴性阳性不明显分不太清楚,问题是:不便于显微镜下观察是阳性菌还是阴性菌.11.革兰氏染色中那一步是关键为什么你是如何操作的革兰氏染色的关键步骤是:乙醇脱色是脱色时间.如果脱色过度,革兰氏阳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阴性菌;如脱色时间过短,革兰氏阴性菌也可被脱色而被误认为是革兰氏阳性菌.脱色时间的长短还受涂片的厚薄,脱色是玻片晃动的快慢及乙醇用量的多少等因素的影响,难以严格规定脱色是应当控制速度,脱色时间一般为20—30s.12.革兰氏染色中,哪个步骤可以省略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媒染目的是在所有的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与碘的复合物. 脱色后使变为无色. 复染使革兰氏阴性菌染成红色. 所以鉴别细菌的革兰氏阴阳性只须媒染,复染的目的是为了看清革兰氏阴性菌.13.你主要根据哪些形态特征来区分四种不同的霉菌曲霉:具有分隔;气生菌丝的一部分形成长而粗糙的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成球状顶囊,表面辐射出一层或两层小梗,小梗上着生成串的球形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生于足细胞上,并通过足细胞与营养菌丝相连.根霉:菌丝无隔、多核、分枝状,有匍匐菌丝和假根.在假根的上方直立地生长出一至数根孢囊梗,其顶端膨大成球形孢子囊.囊的基部有囊托,中间有球形或半球形囊轴.毛霉:菌丝无隔、多核、分枝状,无假根或匍匐菌丝.菌丝体上直接生出单生、总状分枝或假轴状分枝的孢囊梗.各分枝顶端着生球形孢子囊,无囊托.青霉:菌丝有横隔,分生孢子梗亦有横隔,光滑或粗糙.基部无足细胞,顶端不形成膨大的顶囊,其分生孢子梗经过多次分枝,产生几轮对称或不对称的小梗,形如扫帚,称为帚状体.孢子颜色:黑曲霉是黑色,青霉是青色,根霉是白菌丝黑孢子,毛霉则是淡黄色.以上为实验室观察1菌丝特征:青菌与曲霉菌丝与膈;毛霉与根霉则无;2菌丝的特化结构:曲霉有足细胞,其它霉菌无;根霉有假根与匍匐枝,其它霉菌无;3孢子头特征:青霉的孢子头为扫帚状;根霉与毛霉的孢子头为囊状;曲霉为菊花状孢子头.14.为什么更换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或物镜时,必须用镜台测微尺重新对目镜测微尺进行校正目镜测微尺中每小格代表的实际长度是不固定的,它是随所使用目镜和物镜的放大率的不同而改变的,故在测量前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重新对目镜测微尺进行校正,以得出在显微镜的特定放大倍率下,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相对长度.15.在不改变目镜和目镜测微尺,而改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来测定同一细菌的大小时,其测定结果是否相同为什么答:相同;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圆形玻片,其中央刻有精确等分的刻度,有把毫米刻成为50 等分或把10 毫米长度刻成100 等分.测量时,将其放在接目镜中的隔板上来测量经显微镜放大后的细胞物象.由于在不改变目镜和目镜测微尺,而改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来测定同一细菌的大小时,物象的放大倍数与每小格目镜测微尺所代表的长度在变化比例上是同步的,故而测定结果相同.16.哪些因素会造成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误差,应如何避免操作时没有先盖盖玻片再滴加悬液,导致体积不准确.避免:先盖盖玻片再滴加悬液.细胞密度太高.避免:稀释溶液.溶液不均匀.避免:滴加溶液前混匀悬液.1、仪器误差:所用器材均应清洁干净,并且计数板计数区不应该有擦痕.2、计数室内可能有气泡.因为酵母细胞并没有染色,看起来是透明的,有气泡很容易被计入,使数值偏高;并且,气泡会影响菌悬液的随机分布.改进:若产生气泡,则用吸水纸吸出.3、菌体在计数板上分布不均,当用选取5格计数时,会造成很大误差.改进:应使菌液自然流入并混匀,进行观察时尽可能多数几个格子.4、配制稀释液时吸取的浓度过高或过低,导致稀释液浓度和原液不成正确比例,计算时产生误差.应将原液摇晃均匀后取中部的液体进行稀释.5、由于数菌体数目时视觉疲劳而导致的视觉误差.应多人观察,取记录平均数.6、计数时可能将格四周的菌都计算在内了,使数值偏高.改进:谨遵一个规则,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不可以重复计数.7、可能出现有出芽的酵母菌,将出芽的酵母菌按两个计数了,使数值偏高.改进:计数时,只有当芽体于母细胞一样大的时候,才能计为两个.17.培养基配好后,为什么必须立即灭菌如何检查灭菌后的培养基是否无菌为什么要倒置培养答:由于配制培养基的各类营养物质和容器等含有各种微生物,因此,已配制好的培养基必须立即灭菌,如果来不及灭菌,应暂存冰箱内,以防止其中的微生物生长系列而消耗养分和改变培养基的酸碱度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将灭菌的培养基放入37℃温箱中培养24~48h,无菌生长即可证明灭菌后的培养基无菌.倒置培养的主要目的:1由于重力的作用使培养基表面及次层能富集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利于微生物生长;2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培养基及培养物:倒置时平板内的空气是不流动的,杂菌不会沉降到培养基表面,如果不倒置,很快平板周边会长起杂菌.3倒置培养使琼脂里水分不易蒸发出去,而充分的保持琼脂的弹性与细菌容易繁殖和生存的环境.如果不倒置,大概3天左右培养基就会出现龟裂等水分散失的情况.而一些落菌等试验,需验证培养基无菌,就要先倒置培养48小时才可作为模板做落菌,水分散失是很重要的.19.在配制培养基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为什么答:一般而言,培养基的配置要注意如下几点原则:1营养成分的配比:碳源和氮源的比例C/N要适当;2适宜的酸碱度pH值:配制培养基时pH的调节;3渗透压:营养物质要有适合的浓度;4培养基不能反复高温灭菌.5 称不溶性固形物时,应单独称,若量少的可以与无机盐一起称,但一定要混匀再分装;6一般情况下培养基用自来水配制.操作细节上则要注意:1称药品用的牛角匙不要混用,称完药品应及时盖紧瓶盖2调pH值不要调过头,以免回调而影响培养基内各离子的浓度3分装时注意不要污染棉塞、试管口,以免染菌.4及时灭菌,以免培养基及容器里的微生物生长繁殖消耗养分、改变酸碱度.1、当然是注意浓度配比不要搞错2、很多培养基的加料顺序有讲究,否则会有沉淀产生3、有些培养基会有不溶物质,分装前应摇匀4、不要忘了调节pH值一般细菌都需要,酵母可能自然pH就行,不过不一定5、加热溶解时尽量不要煮沸,会损失营养物质20.高压蒸气灭菌开始之前,为什么要将锅内冷空气排尽灭菌完毕后,为什么待压力降低“0”时才能打开排气阀,开盖取物.答:1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时,灭菌锅内冷空气的排除是否完全极为重要,因为空气的膨胀压大于水蒸汽的膨胀压,所以,当水蒸气中含有空气时,在同一压力下,含空气蒸汽的温度低于饱和蒸汽的温度.2压力未降至“0”便开盖取物的可能后果:压力锅内压力骤然降低,引起容器中的溶液喷出容器口导致污染或导致人员的烫伤.21.干热灭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为什么1、物品不要摆放太挤,以免妨碍空气流通2、灭菌物品不要接触干燥箱内壁的铁板,以防包装纸烤焦起火3、灭菌时人不能离开4、灭菌结束后不能忘记关掉电源5、待温度降到70度以下再打开,否则冷热空气交替,玻璃器皿容易炸裂或发生烫伤事故22.为什么干热灭菌比湿热灭菌所需温度高时间长在湿热条件下,有水蒸汽的作用:a高温水蒸汽导热比干空气要快;b高温水蒸汽冷凝变水时有放热过程;c高温水蒸汽能穿透细菌的细胞膜,直接进入细胞内破坏细胞;d高温水蒸汽能水解一部分细胞结构,加速导热.湿热中细菌菌体吸收水分,蛋白质较易凝固,因蛋白质含水量增加,所需凝固温度降低;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湿热的蒸汽有潜热存在,每1克水在100℃时,由气态变为液态时可放出2.26kJ千焦的热量.这种潜热,能迅速提高被灭菌物体的温度,从而增加灭菌效力.23.设计实验方案,比较干热灭菌和湿热灭菌的效果.以下试验方案有关操作均遵循无菌操作条件和等量原则.一实验材料试管镊子酒精灯嗜热脂肪芽孢杆菌ATCC7053菌片纸片与菌片同大小同材料溴甲酚紫蛋白冻水培养基已灭菌等实验材料材料有余.二对照组取9支洁净试管,分为A1B1C1三组每3支一组,将A1组中放入菌片,B1组中放入纸片,C1组中什么也不加;不经灭菌,直接加入溴甲酚紫蛋白冻水培养基等量.三恒为培养将上述所有试管按分组在56℃恒温条件下培养48小时.24.如何确定平板上某单个菌落是否为纯培养请写出实验的主要步骤纯培养的确定除观察其菌落特征外,还要结合显微镜检测个体形态特征后才能确定,有些微生物的纯培养要经过一系列分离与纯化过程和多种特征鉴定才能得到.25.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有哪些操作步骤那几步易出错,如何防止称取药品—加热溶化—分装—加棉塞—包扎—灭菌—搁置斜面易出错的步骤有:a称取药品称取时钥匙专用,瓶盖不要错盖,易吸水的药品要快速称取;b加热溶化加入药品后要用玻璃棒不停搅拌,以免糊底在琼脂熔化过程中,应控制火力,以免培养基因沸腾而溢出容器,同时,需不断搅拌,以防琼脂糊底烧焦.;c分装分装时培养基不能粘在三角瓶或试管口,以免接种时染菌;d搁置斜面斜面长度约试管长度一半为宜.26.平板菌落计数法的原理是什么它适用于那些微生物的计数平板菌落计数法是将等测样品经适当稀释后,其中的微生物充分分散为单个细胞,取一定量的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上,经过培养,由每个单细胞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肉眼可见的菌落,即一个单菌落应代表原样品中的一个单细胞.统计菌落数,根据其稀释倍数和取样接种量即可换算出样品中的含菌数.但是,由于待测样品往往不易完全分散成单个细胞,所以,长成的一个单菌落也可能来自样品中的2~3或更多个细胞.因此平板菌落计数的结果往往偏低.现在常使用菌落形成单位.平板计数法是根据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所形成的一个菌落是由一个微生物繁殖而形成的现象进行的,也就是一个菌落可代表一种微生物并不绝对.通常用来测定样品中所含细菌、孢子、酵母菌等单细胞微生物的数量.8、微量移液器的最小量程太大,在加样时,容易加多,使盖玻片鼓起,血球计数板所技术的体积变大,最终结果偏大.改进:用量程的小的微量移液器并少加一些.27.如果一项科学研究内容需从自然界中筛选到能产生高温蛋白酶的菌株,你将如何完成写出实验方案产蛋白酶菌株在酪素平板上能形成降解酪素透明圈.以下试验方案有关操作均遵循无菌操作条件一材料准备 1 土壤有机质特别是蛋白质含量丰富的土壤2 灭菌生理盐水%NaCl3 灭菌移液管4 添加酪素的B—4牛肉膏蛋白胨完全培养基经灭菌5 B—4斜面经灭菌6 其他材料:接种环酒精灯等二操作方法1在盛有10ml灭菌生理盐水的烧杯中添加1g土壤,配成悬浮液;2 稍静止后,用灭菌移液管移取部分上清液,将其制成10^4—10^6倍的稀释液;3 用灭菌移液管吸取各稀释液用稀释倒平板法或涂布平板法将其接入添加酪素的B—4平板上;4 在55—65℃下培养1—2天;5 挑取形成降解酪素透明圈的菌落透明圈直径D与菌落直径d之比较大者,转接入B—4斜面上培养;若无特定菌落形成,则需另取土样从开始重复试验6 将B—4斜面上的菌落再用平板纯培养,依次重复2—3次后即可得到纯培养镜检;7 纯培养细菌中蛋白酶的提取及活性鉴定摇瓶培养若提取蛋白酶及其活性正常,则纯培养成功,否则,重取土样重复以上实验.28.为什么熔化后的培养基要冷却至45℃左右才能倒平板低于这个温度琼脂会凝固,温度过高,如果是做倾倒琼脂做菌落计数,会杀死一部分细菌,如果只是只是制备琼脂平板,那么温度太高就进行倾倒会导致琼脂凝固后偏软,水汽过多.29.要使平板菌落计数准确,需要掌握哪几个关键为什么1 无菌操作2 稀释良好,不会太浓或太稀.3 菌落生长时间控制好,不会长的太大不便区分,也不至于太小影响计数.30.当你的平板上长出的菌落不是均匀分散的而是集中在一起时,你认为问题出在哪里1.太浓2.没涂匀31.用倾注法和涂布法计数,其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有何不同为什么要培养较长时间48h后观察结果倾注法是在培养皿中接种好样品之后,倾注琼脂并培养;而涂布法则是在琼脂表面接种并使用L型棒涂布.因此,倾注法的菌落将出现在琼脂的各个部位,包括底层和中层,但涂布法培养后形成的菌落只出现在琼脂表面.32.你如何解释淀粉酶是胞外酶而非胞内酶答:①淀粉是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十分困难,甚至需要高耗能的胞吞作用.因而通过胞外酶的作用,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后运入细胞,较方便高效.②试验中出现透明圈,说明培养基内淀粉被水解,可推测是细菌产生的胞外的淀粉酶起的作用.33.不利用碘液,你能否证明淀粉水解的存在答:由于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即多羟基醛,因此可利用醛的性质进行检验,如银镜试验,斐林试验等.呈阳性者,说明产生了葡萄糖,淀粉被水解;阴性者说明淀粉未被水解.34.假如某些微生物可以有氧代谢葡萄糖,发酵试验应该出现什么结果答微生物有氧代谢葡萄糖产气不产酸,因此发酵结果是小管中生气泡但是溶液不变黄.35.解释在细菌培养中吲哚检测的化学原理,为什么在这个试验中用吲哚的存在作为色氨酸酶活性的指示剂,而不用丙酮酸答:化学原理:有些细菌产生色氨酸酶,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产生吲哚和丙酮酸.吲哚与对二甲基氨基甲醛结合,形成红色的玫瑰吲哚.但并非所有的微生物都具有分解色氨酸产生吲哚的能力,因此吲哚试验可以作为一个生物化学检测的指标.因为丙酮酸是生物体呼吸作用的产物,无论是有氧还是无氧,都会产生丙酮酸,因而无法作为色氨酸酶活性的指示剂进行区分.同时吲哚能通过有明显颜色变化的化学反应观测到,而丙酮酸不能,所以试验中用吲哚的存在作为色氨酸酶活性的指示剂,而不用丙酮酸.36.为什么大肠杆菌是甲基红反应阳性,而产气杆菌为阴性答:当细菌代谢糖产生酸时,培养基就会变酸,使加入培养基中的甲基红指示剂由橙黄色转变为红色,即甲基红反应.而大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在培养的早期均产生有机酸,但大肠杆菌在培养的后期仍能维持酸性PH4,而产气肠杆菌则转化有机酸为非酸性末端产物,如乙醇、丙酮酸等,使PH升至大约6.因此,大肠杆菌为阳性,产气肠杆菌为阴性.37.用紫外线进行诱变时,为什么要打开皿盖为什么要在红光灯下操作紫外线不容易穿透玻璃,所以打开盖,自然光下容易光复活,红光下不会所以在红光下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同营养类型的微生物在不同条件下产生ATP和还原力的方式与特点。
第六章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高等动植物的有哪些异同?
其典型生长曲线可分几期,其划分依据是什么?
第七章
思考题:试结合一步生长曲线分析病毒的特点,并与细菌进行比较。
第八章
1、如果二个不同营养缺陷标记(a-b-c+d+和a+b+c-d-)的菌株经混合后能产生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生长的原养型重组菌株,请设计一个实验来决定该遗传转移过程是转化、转导还是接合?
第二章
1、为什么说Koch等建立的微生物纯培养技术是微生物学建立与发展的基石?一般可用哪些方法获得微生物的纯培养?
2、微生物的最显著特征就是个体微小,通常只能通过显微镜进行观察。试列举在显微观察中通过改变样品的反差以改善观察效果的技术及方法。
第四章:
试比较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Hale Waihona Puke 胞的几种方式的特点。第五章
2、自然遗传转化与人工转化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在一般情况下它们转化质粒的成功率有如此大的差别?
第十章
1)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是怎样的?其中哪些需涉及到微生物的参与?
2)为什么说微生物学不仅为基因工程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也提供了操作技术?
第十一章
1)试论微生物与水体富营养化作用,你认为对此类污染该如何进行防治?
2)试用一些典型例子说明微生物与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十二章
1.为什么能用生物大分子作为衡量生物进化的标尺?有哪些选用原则?建立16 S r RNA系统发育树的意义何在?
2.为什么在现代微生物分类中,任何能稳定地反映微生物种类特征的资料,都有分类学意义,都可以作为分类鉴定的依据?你知道有哪些项目已被用于细菌学分类和鉴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