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12细胞的培养整理总结
细胞培养总结

细胞培养学习总结--贴壁细胞培养技术一、细胞培养一般流程:㈠、复苏:1、实验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水浴锅37℃;超净工作台的无菌环境;准备好实验相关仪器和试剂)。
2、把冻存管从液氮灌中取出来,立即投入37℃(≦40℃)水浴锅中,晃动冻存管,使液体在1min以内全部融解(关键步骤),用酒精棉擦拭其外壁,放到超净工作台里。
3、把上述细胞悬液吸到15ml的离心管中,加入适量培养基,(用培养基把冻存管洗一遍,把粘在壁上的细胞都洗下来,转移时不要直接倒,以防污染),1000转离心1-3min(可根据所培养细胞调整)。
4、吸弃上清液,加适量培养基把细胞吹散成细胞悬液,转移到培养瓶中,加适量完全培养基(常为覆盖培养瓶底面即可)。
5、标好细胞种类和日期、培养人名字等,放到CO2培养箱中培养,细胞贴壁后再换培养基。
6、注意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及时换液或传代。
㈡、换液:1、实验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超净工作台的无菌环境;准备好实验相关仪器和试剂)。
2、取出培养瓶,用75%酒精消毒后放入超净实验台。
3、吸弃旧培养液,用适量(如2ml)PBS(磷酸盐缓冲液)清洗细胞(可根据细胞状态洗1-2遍,一般从没有细胞的那一侧倒掉)。
4、加入适量新鲜完全培养基,放回培养箱继续培养。
㈢、传代:1、实验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超净工作台的无菌环境;准备好实验相关仪器和试剂)。
2、取出培养瓶,用75%酒精消毒后放入超净实验台。
3、吸弃旧培养液,用适量(如2ml)PBS(磷酸盐缓冲液)清洗细胞(可根据细胞状态洗1-2遍)。
(前面步骤同换液)4、加适当的胰蛋白酶(0.05%)(能覆盖细胞就行),放入细胞培养箱中消化1-2min(根据不同类型细胞而定)。
5、细胞都变圆后加如入等体积的完全培养基终止消化。
6、用滴管缓慢吹打细胞,使细胞都悬浮起来成细胞悬液,吸到15ml的离心管中,1000转离心1-3min。
7、倒掉上清液,加1-2ml完全培养基,将细胞吹散成单个细胞。
多聚赖氨酸(Poly-L-Lysine)的配制、保留、应用总结[最新]
![多聚赖氨酸(Poly-L-Lysine)的配制、保留、应用总结[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14811bc0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e5.png)
因为自己做PC12细胞培养,想在接种前将培育皿用多聚赖氨酸包被,到园子里搜索了下,关于多聚赖氨酸的帖子不少,看了一些帖子,将大部分收集在此。
个人觉得关于多聚赖氨酸的配置、保存、使用各方面问题,这些帖子里面都解释了。
注:我只是摘了一个帖子里某段或某句话。
一般一段话来自某一位战友。
一、常用的多聚赖氨酸包被可以用三蒸水,或者PBS,浓度一般为用0.1 mg/ml进行包被。
二、其他常用包被方法比较(以各种免疫分析为例):49456826.snap三、我配成1mg/ml的储存液,用Mini-Q(超纯水)配制,放在-20℃储存,使用时稀释10倍(也用超纯水),即终浓度100ug/ ml,过滤后使用。
工作液过滤使用,如一次用不完,放在4℃储存。
多聚赖氨酸在水溶液中易分解,所以一次不要配太多工作液。
四、我现在要配多聚赖氨酸,书上写的用PBS配,但没写PH,浓度,向各位请教。
答:PH应该在7.0~7.4,PBS:取氯化钠7.650 g,无水磷酸氢二钠0.724 g,磷酸二氢钾0.210g 溶于蒸馏水1000 mL 中,以1N 氢氧化钠溶液调pH 值为7.0~7.4,经121℃灭菌15 分钟五、我准备用多聚赖氨酸涂片培养细胞,不知道多聚赖氨酸涂过的玻片如何灭菌?能否干烤灭菌?答:Sigma的产品说明书上写的很明白的。
另外,有本书上是这么写的,供参考:Poly-ly sine-coated tissue culture surf acesTo coat cov erslips: Prepare a stock solution by dissolv ing 25 mg/ml poly ly sine in 4.73 ml water (both poly-L-lysine an d poly-D-lysine are used to coat tissue culture surf aces; check specif ic protocol f or choice of isomer) and f ilter sterilize throu gh a 0.22-μm f ilter. Store in 100-μl aliquots at ?20°C. When ready to use, dilute one aliquot in 40 ml water to prepare 13 μg/ml working solution. Sterilize cov erslips by autoclav ing prior to coating. Dip cov erslips in the working solution, then inc ubate 15 min to sev eral hours in a humidif ied 37°C, 5% CO2 incubator. Allow surf ace to dry.To coat culture dishes or 8-well chamber slides: Prepare a stock solution by dissolv ing 100 mg poly-lysine in 100 ml water (both poly-L-lysine and poly-D-lysine are used to coat tissue culture surf aces; check specif ic protocol f or choice of isom er) and f ilter sterilize through a 0.22-μm f ilter. Store in 5-ml aliquots at ?20°C. When ready to use, dilute 1 part stock solutio n with 9 parts water to prepare 100 μg/ml working solution. Fill tissue culture dishes or slide wells with the working soluti on and incubate 1 hr in a humidif ied 37°C, 5% CO2 incubator, then remov e solution by v acuum aspiration and allow surf ace to dry.Store coated tissue culture ware up to 3 months at 4°C. Use diluted solutions only once, but unused diluted aliquots can be stored up to 3 months at 4°C.你可以配置好PLL后单独将其过滤除菌,分装,待用。
PC12细胞诱导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的培养机制研究

PC12细胞诱导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的培养机制研究傅松文;农梦妮;李柯柯;曾高峰【摘要】目的:研究适宜PC12细胞的培养方法及其在神经生长因子(NGF)作用下的分化效果.方法:PC12细胞培养于F12K培养基中,传代时直接将细胞吹打下来,并用注射器吹散成单细胞悬液;PC12细胞接种于6孔培养板中,并用含NGF 50μg/L 的无血清培养基进行诱导分化5d,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特征,Image J软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PC12细胞生长状态良好,且经NGF作用5d后,细胞体积显著增大,突起增多增长,细胞分化率达(72.60±3.61)%.结论:本实验中对PC12细胞培养的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PC12细胞的培养;NGF能够诱导PC12细胞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可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奠定基础.【期刊名称】《广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31)006【总页数】2页(P919-920)【关键词】PC12细胞;细胞培养;NGF;神经元样细胞【作者】傅松文;农梦妮;李柯柯;曾高峰【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南宁 530021;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南宁 530021;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南宁 530021;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研室南宁 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2.85PC12细胞是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瘤细胞,其在形态、生理和生化等方面具有神经元细胞的特性[1];因其具可传代特点,故可作为体外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模型。
然而,PC12细胞存在贴壁能力差,容易聚集成团生长,难以吹散成单细胞悬液等缺点。
而常规培养中,吹散细胞时往往直接采用巴氏吸管进行吹打,难以有效地将PC12细胞吹散成单细胞悬液,以致细胞接种后即可出现较为严重的成团现象,不利于细胞的生长;且PC12细胞接种于普通培养板进行后续实验时,细胞也易聚集成团,并容易脱落,影响实验的顺利进行。
细胞培养小结

CO2培养箱,下面的松开是关,这个阀门只要打开一点点就行,有那么一点儿感觉紧了就可以了,折上管子,看见读数在0.03MPa,先让温度升至37,稳定之后再打开CO2,大概需要4-5个小时。
细胞培养:一、材料:DMEM培养基或1640培养基、胎牛血清、双抗(青霉素,链霉素)、0.25%胰蛋白酶(含0.02%的EDTA),PBS等。
培养液的制备:DMEM(或1640)+10%血清+1%双抗。
(若用50ml的离心管即45ml DMEM+5ml 血清+0.5ml 双抗)二、培养过程:1.复苏:复苏细胞是从零下80℃冰箱或液氮罐中取出冻存管,迅速投入37℃水浴中,使其融化(1分钟左右)(部分融化),用培养基缓慢稀释至原体积的5~6倍,大部分细胞完全贴壁后(4-6小时),吸出含有冻存液的培养基,并换成完全培养基;或取出冻存管以后,放入37℃的水浴至半融化状态,然后将冻存管内的液体移至培养盒,补充培养基4-5ml。
放入培养箱12小时左右使其贴壁生长,第二天换液。
2.换液:首先将培养皿内液体倒出,用PBS冲洗2-3遍(目的是使分泌物和死亡的细胞脱落),然后再加入适量的新的培养基。
3.传代:培养皿内细胞长满后,需要进行传代培养,首先将培养皿内液体倒掉,用PBS冲洗2-3遍,加入2-3ml胰酶,培养一段时间(929为三四分钟,培养箱内)(培养时间可根据文献或经验)【下次试试放在培养箱里】,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全部悬浮即消化完成(此时细胞成圆形),立即加入3-4ml培养液,使其稀释胰酶(否则会杀死细胞),难脱落的可以敲打培养盒使其悬浮脱落。
用移液管进行吹打,使贴壁细胞完全脱落,吹打的时候要从上往下,从靠近瓶口端向瓶底端吹打。
并且要注意尽量不产生泡沫。
吹打完成后,将液体移至离心管,1000转离心2-3分钟左右,弃上清液。
加入适量新鲜的培养液(2~3ml),吹打混匀,并进行分装,补充培养液。
4.冻存:细胞传到第三代,传代后的第二天,细胞正处于减数分裂期,在这个时期冻存(细胞的活性最大),要冻存的培养盒中保证传代时的浓度比较大。
阿片类物质和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对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生理作用及可能机制

阿片类物质和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对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生理作用及可能机制阿片类物质和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对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生理作用及可能机制谷氨酸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高浓度的谷氨酸可以导致神经细胞发生受损和死亡,对神经系统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PC12细胞是一种实验室常用的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广泛应用于神经细胞损伤的研究中。
通过使用PC12细胞模型,可以探讨细胞毒性因子的作用机制,并研究潜在的治疗方法。
阿片类物质是一类具有镇痛和镇静作用的药物,如吗啡、海洛因等。
研究表明,阿片类物质对谷氨酸诱导的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阿片类物质可以通过抑制谷氨酸受体的活性,减少谷氨酸的神经毒性作用,从而降低PC12细胞的损伤程度。
此外,阿片类物质还可以调节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减少氧化应激反应和减轻细胞发炎反应,进一步减少细胞死亡。
天然多酚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化合物,如类黄酮、儿茶素等。
天然多酚类化合物被广泛认为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等多种生理活性。
研究发现,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对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也具有保护作用。
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可以通过清除自由基、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和调节细胞凋亡途径,减轻细胞损伤。
阿片类物质和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对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作用机制有许多相似之处。
阿片类物质和天然多酚类化合物都可以通过提高抗氧化能力,减轻谷氨酸引起的细胞氧化应激;抑制细胞凋亡途径,减少谷氨酸诱导的细胞死亡。
此外,阿片类物质和天然多酚类化合物还可以通过调节钙离子平衡,减少PC12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增加,从而减轻谷氨酸对细胞的毒性作用。
综上所述,阿片类物质和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对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并且这一保护作用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发挥。
这些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探索神经细胞保护的新途径和药物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然而,还需要进一步研究阐明阿片类物质和天然多酚类化合物的具体作用机制,并评估它们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综合研究表明,阿片类物质和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对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提高抗氧化能力、抑制细胞凋亡途径和调节钙离子平衡等多种机制发挥其作用。
PC12细胞转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培养、鉴定及氧糖剥夺模型的制备

PC12细胞转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培养、鉴定及氧糖剥夺模型的制备何金婷;莽靖;郭洪亮;梅春丽;胥桂华;陈罕;徐忠信【摘要】@@ 本实验采用PC12细胞是由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分离并建立起的细胞系,其在体外经NGF刺激诱导后可向交感神经元分化,最终导致PC12细胞在生理、生化方面具有神经元样的功能,同时应用体外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来模拟体内脑缺血过程,为探讨缺血缺氧状态下对神经元的活力、凋亡、信号通路机制的研究定物质基础.【期刊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年(卷),期】2012(016)005【总页数】3页(P769-771)【作者】何金婷;莽靖;郭洪亮;梅春丽;胥桂华;陈罕;徐忠信【作者单位】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吉林,长春13003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吉林,长春13003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吉林,长春13003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吉林,长春13003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吉林,长春13003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吉林,长春130033;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吉林,长春130033【正文语种】中文本实验采用PC12细胞是由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分离并建立起的细胞系,其在体外经NGF刺激诱导后可向交感神经元分化,最终导致PC12细胞在生理、生化方面具有神经元样的功能,同时应用体外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来模拟体内脑缺血过程,为探讨缺血缺氧状态下对神经元的活力、凋亡、信号通路机制的研究定物质基础。
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细胞大鼠PC12细胞株购自北京金紫晶生物医药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细胞库)。
鼠神经生长因子(NGF)(Sigma公司,美国)。
1.2 实验方法1.2.1 PC12细胞的培养、传代将细胞悬液加入含有DMEM完全培养基,培养液2-3天更换一次。
细胞培养细节归纳

操作时需小心
3 病毒之间的交叉污染(时刻警惕!!) 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规范操作。 比如:洗手、操净台预开15min、开紫外灯等 定期用一瓶细胞提DNA检测。 进细胞培养的房间需穿房间内的白大褂!
二 细胞长过头(常见) 细胞分瓶时间的把握: 由于在细胞瓶中,中间细胞长得比较快,所 以要以瓶中间细胞的量为标准,90% 时分, 不要在意瓶子头和尾部的细胞量。 SP2/0细胞尤其要注意:不能以90%为标准, 细胞一个连着一个时即需要分,不能等到细胞 一个挤一个时分。(视野下细胞一个连着一个 时为圆形,一个挤一个时细胞成多边形)。 细胞一旦长过头,即弃掉,已失去价值,不必 浪费时间。
细胞培养细节归纳
常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培养过程的细节 复苏 分皿 接毒 冻存 细胞板的使用 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常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一 污染 配培养液时需小心 1 细菌污染 特点:24h后或分皿细胞全部漂浮、培养液浑浊、镜 下可见细菌穿梭运动、LB上可长出菌落、打开瓶盖 时有味 原因:细菌污染一般比较少见,问题一般出在培养基 上。操作上( 比如配培养基瓶子未干烤、配培养基 过滤时滤膜松动。) 如果培养液被污染,则未开瓶的培养基在4度放2周后, 会出现发黄,细菌沉淀下来,摇动后,浑浊。
排 枪
— — — —
96孔细胞板
六 TCID50测定中的注意点 1 病毒液的梯度稀释 病毒液融化后,立即放冰浴上; 不同稀释度的枪头不能交叉; 稀释后的病毒液加入细胞板时从低浓度到高 浓度依 次进行 2 细胞板的固定 冷甲醇(或其他)100微升/孔,在4度放10min后, 立即排干(可在-20度中保存) 3 免疫荧光测定 一抗、二抗每次作用时是放在37度水浴箱中(湿盒作 用) 一抗、二抗的量也不是越多越好!
CBS基因过表达PC12细胞株的建立及鉴定

CBS基因过表达PC12细胞株的建立及鉴定尹蔚兰1,2,廖志强2,阳柏成2,姜骆永2,文芳1,邬力祥1(1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长沙410083;2南华大学医学院) 摘要:目的 建立胱硫醚-β-合成酶(CBS)基因过表达PC12细胞株并进行鉴定。
方法 根据GenBank数据库中的CBScDNA序列设计合成CBS基因引物,PCR扩增CBS基因,并将其克隆到慢病毒过表达载体GV341中,用慢病毒过表达载体连同两种包装病毒载体对293T细胞进行转染,收获含CBS慢病毒载体的上清液,用其感染正常的PC12细胞,用嘌呤霉素进行筛选得到CBS基因过表达PC12细胞株。
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所得PC12细胞(观察组)、空载体转染的PC12细胞(对照组)、正常PC12细胞(空白组)中的CBSmRNA。
用Westernblot法检测上述三组细胞中的CBS蛋白。
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空白组PC12细胞CBSmRNA表达量分别为162.20±11.20、1.00±0.03、2.30±0.07,CBS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53±0.09、1.00±0.10、0.96±0.10。
观察组PC12细胞CBSmRNA、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均<0.05),对照组PC12细胞CBSmRNA、蛋白表达量与空白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成功构建CBS基因过表达PC12细胞株。
关键词:PC12细胞;胱硫醚-β-合成酶;慢病毒载体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6.26.005 中图分类号:Q7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16)26-0017-0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200986);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310555196)。
第一作者简介:尹蔚兰(1973-),女,硕士,在读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及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PC12细胞的折光性本来就比较好,刚传代以及新分裂的细胞都是亮的,至于你说的贴壁的细胞,不知道是否是圆的,在牛血清的刺激下,特别是国产的,会使pc12细胞发生定向的分化,长突起,贴壁就比较牢。
PC12分为未分化的和分化的.前者是球状,成团生长;后者形成很多丝状体;而丁香园里有人说楼主的这种细胞严格来讲已经不能算是PC12了.前几天为自己养的PC12是未分化还是分化型困扰,查了一些资料,现发上来希望能给有同样问题的战友有一点帮助!培养条件:PC12细胞培养于铺有鼠尾胶原的玻璃培养瓶中,置于CO2培养箱(37℃,95%空气5%CO2),培养基选用DMEM(pH,高糖),加入10%灭活小牛血清及5%灭活马血清。
分化前:PC12细胞在培养基中多呈圆形,直径15~20μm,也有椭圆或多角形的,扁平的细胞少见,倾向于聚集成小团簇状(A图)。
分化后:加入NGF后的24h内细胞停止分裂,长出似交感神经元样的突起;第4~14d,细胞体积增大,突起增多并增长,形成网络,数周后,突起可长达500~1000μm(B图)。
NGF可促进PC12细胞向类似交感神经元样的形态分化,最终导致PC12细胞在生理、生化方面都具有神经元样的功能[12]。
分化后的PC12细胞对ACh的敏感性增大5~7倍有的战友提到分化的PC12药敏性更好是不是因为分化后的PC12细胞对ACh的敏感性增大5~7倍二、我养这个细胞一年多了,有点经验和大家交流一下。
1.我用的是15%的马血清和%的胎牛,胎牛要用进口的,国产的容易分化。
2.关于表面处理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胶原和多聚赖氨酸使细胞贴壁的原理不太一样。
多聚就是纯粹的物理黏附作用,而胶原则是刺激的细胞,使细胞的表达一些能有助于贴壁的蛋白,这种刺激作用还涉及到MAPK途径,所以如果做细胞信号转导的战友要注意到这点。
相关的文献可以自己到pubmed上查找。
3.完全分化的细胞不能传代,因为贴壁已经很牢固,强迫其脱离可能造成,尤其是细胞的突起断裂,细胞存活率很低。
4.用NGF刺激的24-48h后,细胞可以消化下来传代或者冻存,用于继续培养。
一般这种细胞叫做NGF activated cells。
用于检测待测物的NGF样活性,指标是细胞突起的程度。
5.楼上有照片贴出来细胞呈现梭形,严格讲这种细胞已经不能叫做PC12了。
严肃的话最好放弃。
6.该细胞容易聚集生长,传代种到新瓶子之前最好充分吹打,把细胞弄匀,否则传的细胞也呈现聚集的团,很难看。
我的经验是消化液用EDTA加比较稀的胰酶,这样消化的细胞比较容易成单细胞悬液。
三、我目前已经养PC12一个多月了,经验谈不上很多,不过失败的教训倒是不少,可以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1.细胞的培养基,我开始用10%FBS国产四季清的,DMEM,没加马血清和多聚赖氨酸什么的,因为条件关系,结果细胞贴壁性很好,生长速度还可以,3天1:2传代,在传到第5代时候,观察细胞状态下降,正常对照组也开始出现调亡,后查文献发现血清用多了,分析其内含有大量刺激生长物质,导致细胞出现分化,状态不稳定,目前改用5%FBS,DMEM,细胞生长速度明显放慢,现5天1:2传代,这和ATCC上PC12的倍增时间92小时比较接近。
2.传代时候的细胞密度,有人说传代时候细胞过密,可能导致细胞分化,但是我在细胞仅50~60%传代,细胞死亡率很高,因此目前改用80%传代,还算稳定,确实有分化的迹象,如,细胞出现多角形等,但属轻度,和楼主说的差不多,可能和我用国内血清有关。
3.胰酶对PC12无效。
我个人提出胰酶消化PC12是个错误观点,其一针对悬浮PC12,胰酶消化的效果不好证实,其二,我养的PC12,性质贴壁,用100%胰酶消化1小时,愣是没动静,细胞甚至不变圆。
最后用力拍打才可以,但代价是细胞损伤非常大,不好恢复。
其三,ATCC上明确建议用细胞刮勺刮取PC12,目前我改用刮勺,细胞传代后状态要比用胰酶消化的好很多。
4.再者关于1640和DMEM的问题,我个人观点,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DMEM含糖量高,神经细胞都喜欢这,另外1640含一些离子,是防止培养的细胞贴壁。
1640一开始主要应用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其后因其比较适合国内特点,比如价廉物美啊,所以目前在很多细胞上都有应用,ATCC上建议用1640,更多的原因是防止贴壁,诱导分化。
不过,2种培养基我都试过,好像在国产5%血清的条件下,1640培养基不能改变PC12性状。
所以我采用DMEM,能量高啊。
5.因此我个人认为,5%的FBS,DMEM,足够PC12生长需要,4天左右1:2传代,可以不用贴壁处理(国产血清诱导轻度分化),如要求严格未分化,请参照ATCC推荐。
四、ATCC上明确说PC12倍增时间为48小时。
低分化:PC12细胞在培养基中多呈圆形,,也有椭圆或少量多角形的,扁平的细胞少见,倾向于聚集成小团簇状;高分化:细胞长出似神经元样的突起,培养一定时间后,细胞体积增大,突起增多并增长,可形成网络。
细胞发生的分化的原因无非就是自发和诱发的,你这种情况诱发的可能性较大,我觉的是不是你的血清用的不当比如浓度偏高,再核对一下血清浓度,或者细胞接种密度太高、太低。
由于血清中的各种生长因子和以及细胞代谢的自由基是最常见诱发细胞分化的因素。
张均田主编的<神经药理学研究技术与方法>中提到:在培养液中加入NGF(50ng/ml),可促使PC12细胞分化正像上面的朋友们说的在培养液中加入NGF(50ng/ml)会使pc12分化而具有神经细胞的形态特征但要分化48小时以上才能看出来,表现为细胞体增大,有突触外伸。
但需要注意的是分化后的细胞贴壁能力下降,因此在更换培养液时要小心,最好事先把培养皿用5ug/ml的poly-L-lysin 处理一下,这样即使分化后也不易剥离了。
还有就是NGF对玻璃的粘着性很强,在使用和保存时一定要用塑料容器。
pc12 在未分化时贴壁生长,但最好用5%HS,5%FBS/DMEM培养液,据说PC12在完全没有HS的培养液中贴壁不好。
我用的是CORNING的培养皿,PC12贴壁很好。
已经经过胶原蛋白处理的,因此贴壁很好。
2.为何要自己处理成分化型的呢,上海脑所就有分化型的细胞株买。
3.分化型的不用PLL处理的,但你如果不放心,可以用ml 的PLL处理过夜就可以了。
其实如果经费不足的话,国产的1%明胶同样处理过夜就可以了。
PLL和明胶都用灭菌的去离子水配。
分化的PC12细胞不用胰酶消化,未分化的才需要消化,就用%的胰酶消化就可,消化时在显微镜下观察突起变短,胞体变圆时就直接用培养基终止消化。
五、PC12细胞是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瘤分化细胞株,具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一般特征,因其具可传代特点,广泛应用于神经生理和神经药理学研究。
关于这株细胞,血清的使用比例大家是怎么配的?看文献在马血清和胎牛血清的使用上很不同。
大部分文献是10%马血清,5%胎牛。
而ATCC更是15%马+%胎牛1640和DMEM到底有多大区别?绝大部分人都用1640,也有小部分用DMEM,而ATCC是说用F12。
我用的是1640。
10%马血清,5%胎牛血清和双抗。
pc12细胞分为分化的和没有分化的,只有分化了的PC12才具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一般特征,广泛应用于神经生理和神经药理学研究。
在一次性塑料培养皿上包被collagen或PLL都可以使分布均匀,贴壁良好,用我们公司的高结合力培养器皿和包被collagen相当或贴得更牢一些.其他实验我很少做,也就不清楚了.可以看看1976年Greene LA关于PC12细胞建系的文章,PUBMED上有全文:我养的是高分化的pc12细胞,培养基用高糖DMEM+10%HS+5%FBS+双抗,消化用%胰酶+%EDTA,挺好养的还在养细胞吗?事隔三年了。
呵呵高分化了你当时也加了马血清吗?是的,还是要用10%的马血分化的:10%马血清+5%胎牛血清+1640(DMEM长的稍快)不分化的:10~15胎牛血清+1640(DMEM长的稍快)挺好养的,不能长得太满70%汇合就该传代了第二篇1.用NGF处理后,PC12细胞就会发生分化,所谓分化就是其长出突触,变成一种完全类似交感神经元的一种细胞模型。
因为成为了神经元的细胞模型,所以这种发生分化的细胞是不具有增殖能力的。
2.但是传说中的高分化的PC12的好像是一种细胞株,它类似于处在未分化PC12细胞跟NGF 处理后发生分化的PC12之间的状态。
它仍具有分离增殖的能力,性状长期保存。
还是一种肿瘤细胞株。
但是它在培养过程中贴壁生长,多边形而非圆形;未分化的PC12与之不同表现为悬浮生长,圆形。
但是我到ATCC查了一下只有PC12的介绍,它所描述的PC12就是未分化的PC12,A TCC中并无高分化的PC12。
而我周围同学包括园子里很多帖子讲到作试验所用的高分化的PC12细胞株是在上海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买到的。
我就不知道这个高分化的PC12是不是国内一种细胞株呢?我看的很多外文文献要么是用未分化的PC12,要么使用NGF诱导分化的PC12,但是从来没有见到过高分化的PC12细胞株。
我不知道这个细胞株是不是国际公认的。
细胞英文名称PC-12 [PC12] 细胞中文名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形态特性多角形生长特性疏松贴壁,有多细胞聚集体特征特性该细胞系来自可移植的雄性大鼠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表达神经生长因子(NGF)受体,NGF可诱导该细胞产生可逆性的神经表型。
该细胞可产生儿茶酚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但不合成肾上腺素。
培养基RPMI 1640 (w/o Hepes)血清5%FBS+10%HS其它因子无传代方法1:3传代;3~4天1次。
传代情况C5冻存条件基础培养基+5%DMSO+20%FBS支原体检测阴性二、关于PC12的一点看法众所周知,PC12是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系,属神经嵴源性,具有神经细胞特性.由于具有分化型和未分化型两种形式,因此很多朋友包括我本人在内都困惑过做实验时应该选择哪种类型?根据最近查到的资料发现,无论分化型还是未分化型,都可以作为神经细胞来使用,分化型的PC12可以看待为成熟的神经元,因为无论形态还是生化特征都与神经细胞类似.而未分化型PC12可以看待为未成熟的神经元.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关于PC12培养液的使用,无论是DMEM还是1640,如果希望保持细胞的未分化状态,一定要添加马血清,用以封闭牛血清中可能促进其分化的某种成分,否则细胞就会渐渐分化.这种分化是一种不完全的分化,其形态并非像加入NGF之后那样完全分化. 有人说这样的细胞不能用于实验,但是通过国内外很多文献发现,许多实验研究都是用没有添加马血清的PC12做的,因此个人观点也认为这样的细胞是可以用于实验的,可以看作是未成熟的神经元向成熟的神经元分化过程中的过度状态.总体来说,PC12的资料很多很多,是国际上公认的神经细胞模型.我本人做的是神经细胞毒性实验,因此选择未分化型细胞即可满足需要.当然也可以选择分化型,没什么不妥.注意PH值,微酸则代谢较慢,不能换液太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