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细胞培养技术考试重点总结

合集下载

细胞培养技术总结

细胞培养技术总结

细胞的生长特点
体外培养的细胞,按其生长方式可分为贴壁型和 悬浮型。 贴壁细胞的主要代表是成纤维细胞,一般在接种 后24h内贴壁,刚开始时细胞多呈圆形,随贴 壁时间延长,逐渐伸展成梭形或多边形。传代 后的成纤维细胞12h开始贴壁,24h内完全贴壁。 上皮细胞型、游走细胞型和多形型都属于贴壁 型细胞。 悬浮型细胞包括血液白细胞和癌肿瘤细胞,不需 要附着于底物而于悬浮状态下生长良好。
四、细胞的冻存与复苏
• 细胞冻存和复苏的基本原则:慢冻快融, 可以最大限度的保存细胞活力。 • 目前细胞冻存多采用甘油或二甲基亚砜作 保护剂,这两种物质能提高细胞膜对水的 通透性,加上缓慢冷冻可使细胞内的水分 渗出细胞外,减少细胞内冰晶的形成,从 而减少由于冰晶形成造成的细胞损伤。 • 冻存的细胞浓度:正常人的成纤维细胞浓 度: 5×106~1×107细胞/ml
细胞生长的三个阶段
• 潜伏期 :细胞接种后先悬浮在培养液中,此时细胞 质回缩,胞体呈圆球形,继续培养便开始贴壁, 24h内便可长满瓶壁。 • 对数生长期 :细胞增殖最旺盛的时期,随细胞数量 不断增多,生长空间逐渐减少,最后细胞互相接触 汇成一片。 • 停滞期:细胞数量达到饱和密度之后,停止增殖, 细胞数量不再增加,但仍有代谢活动,因而培养液 中的营养逐渐耗尽,代谢产物积累,此时需要分离 培养即传代,否则细胞会中毒,发生形态改变或者 脱落死亡,故传代应在细胞长满瓶壁80%的时候传 代最好。
注:细胞培养液要贮存在4℃冰箱,避免光照, 试验前放入37℃水浴中温热。
加血清的高糖培养液存放期为六个月,期间 谷氨酰胺会分解,若细胞生长不佳,可以 再添加适量谷氨酰胺。 环境条件:95%空气和5%CO2 的气体; 温度:37℃
三、细胞的消化传代
成纤维细胞生长至高密度时,须分殖至新的培养瓶中, 一般稀释比例为1:3 至1:6。 1.PBS缓冲液、0.25%的胰蛋白酶和含10%的DMEM预先 放入37℃水浴中温热; 2.倒掉培养瓶内旧的培养液,加入4~6ml PBS缓冲液洗 涤残留培养液; 3.加入2~3ml胰蛋白酶,放入37℃ CO2孵箱中消化2~3 分钟,镜检观察,如有细胞间隙变大,细胞质回缩 现象,加入培养液终止消化。 4.用吸管轻轻吹打瓶壁,使细胞脱落制成悬液,加入 离心管中,800rpm离心5min; 5.倾去上清液,加少量培养液重悬细胞,计数后调整 细胞浓度为1×107 /ml,在新的或者灭菌好的培养瓶 加入6ml左右新鲜培养液,将调整好浓度的细胞液 滴入培养瓶中,混匀,做好标记,放入37℃ CO2孵 箱培养。隔天换液。

细胞培养技术总结-重要

细胞培养技术总结-重要

细胞培养及检测相关技术小结一、细胞培养基配制以1000ml培养基为例。

1000ml成骨细胞培养基 = 850mlα-MEM培养液 + 150 ml 特级胎牛血清FBS (15%)(1). α-MEM powder: 10.2 g/L ~~~ 8.67 g for 850 ml(2). NaHCO3: 2.2 g/L ~~~ 1.87 g for 850 ml(3). Twice distilled water 850 ml, dissolve the powder in water(4). FBS (15%,v/v) 150 ml(5). Filter to sterilized bottle(6). Label the bottle and store in 4℃.Notes: 4,5 should be operated in the sterile working place. And if necessary, we can add some antibiotics into the medium(usually in primary cell culture). 二、PBS(10×)NaCl: 80g/LKCl: 2g/LNa2HPO4: 14.4 g/LKH2PO4: 2.4 g/LPH=7.4, with HCl or NaOHToo much PO42-is harmful to cell, so only very little amount is necessary. Get some certain to dilute this 10 times concentration PBS when we need.三、胰蛋白酶Trypsin- EDTA 消化液(10×)This solution is used for cell released from the culture flask。

细胞培养重点

细胞培养重点
⑶ 细胞培养对人员、设备等条件要求较高
4细胞培养研究的内容
⑴ 细胞内的活动:例如,能量的代谢、DNA转录、凋亡、蛋白质合成等。
⑵细胞内部与细胞外界之间的作用:例如, 细胞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药物对细胞的作用、细胞内产物的分泌等
⑶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形态的改变、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粘着作用、接触抑制、密度抑制等。
1体外培养(in vitro culture):是将活体结构成分或活的个体从体内或其寄生体内取出,放在类似于体内生存环境的体外环境中,让其生长和发育的方法。
体外培养的三个层次:细胞培养,组织培养,器官培养
2细胞培养(Cell Culture):是指从活体中取出小块组织分离出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培养,使之能继续生存、生长、增殖的一种方法。
(2)培养室和超净工作台的消毒
(3)洗手和着装:原则上须彻底洗手并按外科手术要求着装
(4)无菌培养操作
18无菌室的消毒:①紫外线照射1-2h /日(使用前);
②甲醛、乳酸、过氧乙酸熏蒸2h / 周;
③新洁尔灭擦拭地面和墙壁1次 / 月。
实际工作中,要根据无菌室建筑材料的差异来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
(2) 成纤维细胞型:细胞的形态类似于在体内生长的成纤维细胞。
A, 来源 :凡由中胚层的组织细胞,如纤维结缔组织、心肌、平滑肌、成骨细胞、血管内皮等常呈本型状态。
B,细胞形态:成纤维细胞形态为,具有长短不等的数个细胞突起,因而多成梭形、不规则三角形或扇形,核为卵圆形位于靠近胞质的中央。
C,细胞生长特点:细胞一般并不紧靠相连成片,而是排列为旋涡状、放射状或似栅栏状。
⑶无菌操作间 — 专用于无菌操作、细胞培养
①大小要适当,其顶部不宜过高(不超过2.5m)以保证紫外线的有效灭菌效果;②墙壁光滑无死角以便清洁和消毒;

细胞培养考试重点整理 南方医科大学

细胞培养考试重点整理  南方医科大学

细胞培养cell culture:从活体中取出细胞活其它建系细胞,在体外使之能继续生存﹑生长甚至增值的一种方法。

细胞融合: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胞合并成为双核或多核细胞的过程。

细胞系cell line:原代培养物经首次传代成功后形成的。

细胞株cell strain:通过筛选或克隆化,具有特殊性质或特异标记的细胞且这些特异在以后的培养中必须持续存在。

原代培养primary culture:从机体取得材料细胞组织或器官,在培养瓶内培养到第一次传代前,即为原代培养或初代培养。

传代培养passage:将细胞从一个培养瓶容器移植到另一培养容器中培养。

贴壁依赖性:细胞培养过程中的特性,有大部分细胞在生长过程中都是贴壁生长的就是要附着在培养用的器皿上。

细胞对培养用器皿的附着能里的不同就是细胞贴壁性能代表了细胞的活力。

贴壁率seeding effifiency:在一定时间内,接种细胞贴附于培养器皿表面的百分率,但应当说明培养时的培养条件。

体外转化in vitro transformation: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上中发生与原代细胞形态﹑抗原﹑增殖或其他特性的可遗传的变化。

细胞周期:细胞每一次增殖所经历的全过程称为细胞的增殖周期,理论上,细胞每经过一个增值周期,在数量上就增加一倍。

1.细胞冻存与复苏的原则?慢冻快融,以最大限度的保存细胞活力。

慢冻,主要是防止细胞在冷冻过程中形成冰晶,对细胞造成损害,加DMSO也是这个原理。

快融。

主要是防止DMSO在液体状态下对细胞的毒害作用,快速使细胞进入复苏和生长状态。

分别经过4度,-20度,-80度和液氮的依次过程进行冻存;经过37度水浴1分钟之内解冻细胞冻存液进行复苏。

2. 玻璃器皿的清洗(新买的和用过的)玻璃器材清洗要领有煮沸﹑刷洗﹑冲洗﹑酸泡和浸泡步骤如下a.刷洗:热水浸泡过用软毛刷带热刷洗瓶内外和盖子使用面;b.冲洗:流水振荡冲洗15-20次;c酸泡:器材50度烤干后清洁液(高锰酸钾﹑重铬酸钾﹑去离子水)酸泡24h;d.浸泡:酸泡器材冲洗沥水后用去离子水浸泡2次每次24h。

南方医科大学细胞工程主观题

南方医科大学细胞工程主观题

一、名词解释(1)组织工程:应用工程学和生命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正常或病理情况下哺乳动物组织的结构、功能和生长机制,研究开发能够修复、维持或改善损伤组织的人工生物替代物的一门学科(2)细胞融合:在自发或者人工诱导下,两个来源相同或不同的细胞或者原生质体,融合成一个杂种细胞的过程。

(原生质体:除去细胞壁的被细胞膜包围的“裸露细胞”。

)(3)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项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4)克隆:由同一个祖先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所产生的遗传性状相同的细胞群体。

(5)自然纯化:利用某一种类细胞的增殖优势,在长期传代过程中靠自然淘汰法,不断排挤其他生长慢的细胞,靠自然增殖的潜力,最后留下生长优势旺的细胞,达到细胞纯化的目的(6)克隆培养:挑选单个细胞或单一集落(克隆)于体外进行培养。

常用于细胞克隆化(纯化),建立细胞株,长期传代。

(7)次代培养:用胰酶等将原代细胞消化分散后,再培养一代。

此操作过程叫传代。

(8)细胞系(Cell line)::原代培养经首次传代成功后即成细胞系,由原先存在于原代培养物中的细胞世系所组成。

(9)传代(Passage):体外培养细胞生长增殖达到一定密度后,需要分离出一部分细胞和更新营养液(培养基),这一过程叫传代。

(10)细胞株(Cell strain):通过选择法或克隆形成法,从原代培养物或细胞系中获得的具有特定性质或标志的细胞群。

细胞株的这种特定性或标志必须在整个培养期间始终存在。

二、简答题1.细胞培养基制备的条件:1、营养物质2、缓冲能力3、等渗性4、无菌2.冻存的步骤:①常规技术消化并收集细胞于离心管中离心。

②去上清,加入4 ℃预冷的冻存液,轻轻重悬细胞后,均匀分装于冻存管中,做好标记。

③尽快将冻存管装于纱布袋中,悬于液氮液面上方(-70 ℃)过夜。

④次日转入液氮中。

3.转基因动物的目的基因转入的方法:①电穿孔法②显微注射法③裸露DNA直接注射法④碳酸钙-DNA直接注射法⑤脂质载体包埋法⑥病毒介导的生物学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 《细胞生物学》习题及解答

南方医科大学 《细胞生物学》习题及解答

《细胞生物学》习题及解答第一章绪论本章要点:本章重点阐述细胞生物学的形成、发展及目前的现状和前景展望。

要求重点掌握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当前的研究热点或重点研究领域,重点掌握细胞生物学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重大事件及代表人物,了解细胞生物学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及其特点。

一、名词解释1、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2、显微结构microscopic structure3、亚显微结构submicroscopic structure4、细胞学cytology5、分子细胞生物学molecular cell biology二、填空题1、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规律的科学,是在、和三个不同层次上,以研究细胞的、、、和等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科学。

2、年英国学者第一次观察到细胞并命名为cell;后来第一次真正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的科学家是。

3、1838—1839年,和共同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

4、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和。

5、1858年德国病理学家魏尔肖提出的观点,通常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一个重要补充。

6、人们通常将1838—1839年和确立的;1859年确立的;1866年确立的,称为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

7、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和分子细胞生物学几个时期。

三、选择题1、第一个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的是( B )。

a、Robert Hookeb、Leeuwen Hoekc、Grewd、Virchow2、细胞学说是由( C )提出来的。

a、Robert Hooke和Leeuwen Hoekb、Crick和Watsonc、Schleiden和Schwannd、Sichold和Virchow3、细胞学的经典时期是指( C )。

a、1665年以后的25年b、1838—1858细胞学说的建立c、19世纪的最后25年d、20世纪50年代电子显微镜的发明4、( D )技术为细胞生物学学科早期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细胞学实验考试总结

细胞学实验考试总结

名词解释1.渗透压:水从低渗溶液穿过半透膜进入高渗溶液时产生的压力。

水分子通过半透膜向溶液扩散的现象称为渗透现象,简称渗透;溶液促使膜外水分子向内渗透的力量即为渗透压。

2.高渗:体内的渗透压高于体外,水由环境中向体内扩散,体内的盐分向外扩散。

通过排泄作用排出多余的水,盐分通过食物和组织摄入。

3.低渗:体内的渗透压低于体外,水由体内向环境中扩散,环境中的盐分向内扩散。

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血清钠低于正常范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4.凝集素:是一类含糖的并能与糖专一结合的蛋白质,它具有凝集细胞和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

凝集素使细胞凝集是由于它与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的结果,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集。

5.差速离心:利用不同物质沉降速率的差异,在不同离心速度下分离和收集不同颗粒的离心技术。

常用于分离细胞匀浆中的各种细胞器。

6.荧光:某些物质在一定短波长的光的照射下吸收光能进入激发态,从激发态回到基态时,就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放射出比照射光波长更长的光,这种光成为荧光。

7.自发荧光:有些生物体内的物质受激发光照射后可直接发出荧光,成为自发荧光。

8.次生荧光:有的生物材料本身不发荧光,但它吸收荧光材料后同样也能发出荧光,这种荧光称为次生荧光。

9.活体染色:是指对生活有机体的细胞或组织能着色但又无害的一种染色方法。

分为体内染色和体外染色(超活染色)。

10.细胞培养:在实验室中用无菌操作的方法将动物体内的组织(或器官)取出,模拟动物体内的生理条件,在体外进行培养,使其不断地生长、繁殖,人们借以观察细胞的生长、繁殖、细胞分化以及细胞衰老等过程的生命现象。

11.组织培养:从机体分离出的组织或细胞在体外人工条件下培养生长的技术。

12.原代细胞培养:是指直接从动物体内获取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经体外培养后,直接到第一次传代为止。

13.传代细胞培养:是指细胞从一个培养瓶以1:2或1:2以上的比例转移接种到另一培养瓶的培养。

细胞培养考试题

细胞培养考试题

细胞培养考试题 Updated by Jack on December 25,2020 at 10:00 am细胞培养试题1、体外培养包括几类什么是组织培养技术体外培养包括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器官培养三类;组织培养技术是指:从体内取出组织模拟体内生理环境,在无菌、适当温度和一定营养条件下,使之生存和生长并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方法。

2、进行细胞培养的基本条件包括哪些?(1)无污染的环境。

无毒和无菌培养环境是保证培养细胞生存的首要条件。

(2)适宜温度。

人体细胞的适宜温度为℃+℃,偏离时,会影响细胞代谢,甚至死亡。

培养细胞对低温的耐受力比对高温强。

(3)气体和pH值。

开放培养时(碟皿或培养瓶松盖培养),一般置于95%的空气加5%CO2混合气体环境中。

O2参与三羧酸循环,产生能量供给细胞生长、增殖和合成各种所需成分。

多数细胞缺氧不能生存。

CO2既是细胞代谢产物,也是细胞所需成分,作用是维持培养基的pH值,细胞要求。

(4)营养物质。

包括糖,无机盐,氨基酸,维生素,促细胞生长因子等。

牛血清是提供生长因子和细胞所需物质的来源。

(5)渗透压。

260-320 m Osm/L 培养基3、原代培养、传代培养、二倍体细胞、克隆细胞株的概念。

原代细胞:直接从体内取出的细胞、组织和器官进行的第一次的培养物。

传代细胞:初代培养细胞从第一次传代培养后具有增殖能力的细胞群。

二倍体细胞:细胞群染色体数目具有与原供体二倍细胞染色体数相同或基本相同的细胞群。

克隆细胞株:从一个经过生物学鉴定的细胞系用单细胞分离培养或通过筛选的方法,由单个细胞增殖形成的细胞群。

4、制备单细胞悬液的方法主要有哪些?(1)悬浮细胞的分离方法是离心法,最简单方法是采用1000r/min 的低速离心10min。

(2)实体组织材料的分离方法有机械分离法和消化分离法,机械分离法包括切割分离法(组织培养法)和机械挤压分离法;消化分离法包括胰蛋白酶消化法、胶原酶消化法、胰蛋白酶和胶原酶协同用法、EDTA消化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细胞培养技术的概念,简史
在体外对细胞培养并进行研究的技术, 也叫细胞克隆技术. 细胞培养技术是生物技术中最核心、最基础的技术。

细胞培养技术主要包括二大方面内容:
1.微生物细胞培养技术
2.动, 植物细胞培养技术:1) 器官培养技术 2) 组织培养技术 3) 细胞培养技术
二. 细胞培养的优点
1.得到的是活细胞:能长时间、直接观察、研究活细胞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
2.可控制:(1)可控制-选择对象:类型:上皮?间质?性质:正常?肿瘤?
(2)可控制-调节条件:各种因素: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
(3)可控制-利用方法。

采用各种研究技术、记录方法:
研究:倒置生物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流式细胞术、激光共焦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同位素标记--
记录:摄影照片、缩时电影、电视--
3. 应用广(1)学科多:(2)对象广:各种动物:低等动物--高等动物--人类;一种动物:不同年龄;不同组织: 正常或异常(肿瘤)
4.较经济:花钱较少但可得到大量、同时、重复性好的生物学性状相似的实验对象
5. 不易污染环境
三、细胞培养的缺点
1. 现人工无法完全模拟体内环境:
a. 失去彼邻关系
b.失去神经体液的调节和细胞相互间的影响
2. 细胞趋向单一化
3.失去原有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
4.分化减弱或不显:要正确认识体外培养细胞是一种特定条件下生长的细胞群体。

5. 某些类型细胞还很难培养
6.大规模培养难度大
四. 体外细胞培养的方式
1.粘附型培养: 附着在某一固相支持物表面才能生长的细胞。

粘附是大多数有机体细胞在体内外生存和生长发育的基本存在方式
2.悬浮型培养: 不必附着于固相支持物表面,而在悬浮状态下即可生长的细胞。

来源:来自血,脾或骨髓,尤以血中白细胞.癌肿细胞也可以.
特点:在悬浮中生长良好,细胞圆形,单个或小细胞团
优点 : 生存空间大,提供数量大,传代方便(不需消化),易于收获可获得稳定状态.
缺点:观察不方便, 很多细胞不能悬浮生长(尤以正常细胞)
五.体外培养细胞的生长形态分类
根据形态大致的不同,主要2类:
1.上皮样:来源:来源于外胚层,内胚层细胞如:皮肤及其衍生物, 消化道,乳腺,肺泡, 上皮性肿瘤形态:类似体内的上皮细胞,扁平,不规则多角形,中有圆形核易相连成片相靠—紧密相连—成薄层—铺石状
2.成纤维细胞样:培养中形态与成纤维细胞类似。

来源:中胚层间充质组织起源的组织如:真正的成纤维细胞:心肌,平滑肌,成骨细胞,血管内皮
形态:似体内成纤维细胞的形态,胞体梭形或不规则三角形,胞质向外伸出2—3个长短不等的突起,中有卵圆形核。

3.其它,不定型
六. 常用术语
1.细胞系(cell line ):原代培养物首次传代后,就可以称细胞系。

不能或有限传代下去称有限细胞系。

能连续传代的称连续细胞系。

2.细胞株:某类细胞经传代克隆并保持了该类细胞理化特征的细胞群体。

3.原代培养:直接取自生物体的组织细胞并进行培养
4.传代培养:将细胞从一个培养物内分散到另一个培养物的过程。

5.转染(transfection ):将某个基因转移到培养细胞核内。

6.lipofection :常用细胞转染剂(脂质体),它搭载基因(DNA )后形成复合物可转染到动物细胞。

第二章 细胞培养的条件及设备
一、细胞培养室
二、常用设备
1. 超净工作台;
2. 纯水装置;
3. 抽气泵;
4. 消毒装置;
5. 干燥装置;
6. CO2培养箱(孵箱);
7. 液氮生物容器;
8. 冰箱;
9. 离心机 10. 天平 11. 显微镜 12. 过滤装置 13. 空调 14. 酸度计 15. 干燥器
三、常用消耗器材
1.培养瓶及各种相关玻璃用品、塑料用品和棉制品
2.手术器材
四、培养用液
1.天然培养基(液):血清、鸡胚浸出液、鼠尾胶
2.人工合成培养液:合成培养基、平衡盐溶液、缓冲液、蒸馏水、消化液和抗菌素等
五、消耗性器皿的清洗、包装及消毒
第三章细胞培养基本技术
一、原代培养基本技术:取材→漂洗→剪切→消化→计数→接种
二、传代培养技术:去旧换新液→消化→分装
三、细胞冻存及复苏技术
培养液高度:2.5~3.0mm
第四章每代细胞基本的生长过程
一. 游离期:细胞接种后最初一段时间, 细胞在培养基中呈悬浮状, 胞体圆形
二. 贴壁期:细胞附着于支持物上
三. 潜伏期:
四. 指数增长期
影响因素
1. 细胞种类
(附着最强)巨噬细胞(30’)一成纤维
细胞——上皮细胞——血细胞(最弱)
2. 生物因素
血清、培养液中的促附着因子
3. 机械,物理等
离心:促进附着
流动:培养液流动可阻止细胞附着
低温:可抑制附着
增加细胞粘附的措施(因素)
1.增加支持物粘附性
a.赖氨酸类
b.血清
c.某些生物活性物质,纤维性物质
d. 减少接种时细胞悬液的量
待细胞粘附和贴壁之后,再补充足够的培养液
e. 减少培养液中血清的含量
使培养液黏度降低
f. 培养液中离子成分及其浓度
如,培养液中的Ca含量过低时不利于
细胞的粘附、贴壁和铺展
g. 培养液的温度
低温会减低细胞的活动,妨碍黏附和贴壁
伸展过程
细胞悬浮在培养液中时,近似球体形状
当接触坚硬平面
即铺展于底物上,扁平状
与底物形成很多接触点
伸展分几个阶段
(1)开始阶段
开始附着铺开
细胞附着于底物
球形的细胞,下方表面与底物接触成扁
但尚未形成新的伪足
(2)放射状铺展阶段
在球形细胞体的周围形成很多伪足隆起
伪足形状
主要柱形丝状: 直径0.2-0.5um 长10-20
扁平片状: 厚0.1-0.5 宽2-5
尚有: 小泡状叶状: 直径1-2
开始时: 絲状多
以后片状增加
许多伪足
形成薄的胞质小片牢固贴于底物
胞体中央部分扁
整亇细胞扁平
(3) 极化阶段
细胞最后伸展附着的情况
实验:用多种细胞,
以显微操作及缩时电影
定位细胞附着于玻璃和聚苯乙烯情况
检测--显微针头—
结果:附着规律
附着点:附着规律
几乎未见于细胞的中央区
(如不在核之下)
总在边缘,边缘”摆动”活动的部位
凸的边缘
在薄的边缘
附着区:
约为细胞下面表面的15-35%
附着、伸展的条件
底物
细胞能在很多固体表面附着
最终铺展的程度,取决于底物的性质
影响因素:
活性物质(贴附、伸展因子):血清、培养液中,
或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被底物吸附后可利于细胞的铺展细胞借助这些分子,可附着于各种”非特异性”的底物上如Fn,胶原,聚赖氨酸
机械,物理因素
三. 潜伏期
细胞活着但无分裂.
细胞株6—24h
原代24—96h
☐四. 指数(对数)增长期
☐细胞增殖旺盛, 数量成倍增多, 最适合实验研究. 3—5d以后来到.
☐判断方法:
☐ a. 细胞群体倍增时间
☐ B. 细胞分裂指数
☐五. 停止期(衰退期)
☐细胞长满瓶壁, 有活力, 不增殖, 能存活一段时间. 如传代进入下一循环. 传代培养到一定的代数时,细胞的生命活动明显减弱。

即使及时传代也无效
表明培养物已经进入衰退期,再向前发展,只有退化、死亡
接触抑制和
密度依赖性生长仰制
增殖的密度抑制
实验
方法:3T3细胞,接种105于6cm培养皿,
5d细胞计数
于加入10%、20%、30%牛血清的
培养液中,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