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脂肪酸的生产及主要产品用途
我国脂肪酸生产及应用情况

我国脂肪酸生产及应用情况您好,欢迎来到阿里巴巴商人博客产品产品公司生意经批发直达求购信息资讯论坛商友我国脂肪酸生产及应用情况(2011/01/04 16:20)我国脂肪酸生产及应用情况1脂肪酸的来源脂肪酸主要是从天然油脂、石蜡氧化或从松木造纸废液中回收妥尔油经精馏制得。
石蜡氧化制脂肪酸可以得到天然油脂中不具有的单碳数脂肪。
随着世界各国对生态环境和环境保护的重视,对天然林的保护和禁伐,使得妥尔油资源产量、质量逐年下降。
目前从天然动植物油脂经水解、精馏生产的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4/5以上,是世界脂肪酸的主要来源。
2脂肪酸的分类一类是饱和脂肪酸,主要应用于乳液聚合和作为橡胶添加剂;在塑料工业中用作稳定剂、增塑剂和润滑剂;其酯类用于食品工业作乳化剂;其含氮衍生物是优良的表面活性剂,广泛应用于纺织、交通、日用化工和塑料等行业。
这类脂肪酸主要包括椰油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等。
另一类是不饱和脂肪酸(包括妥尔油酸),主要用于制取矿石浮选剂、油田化学品和生产涂料用的二聚酸、三聚酸。
如油酸、亚油酸、芥酸等。
3脂肪酸原料情况东南亚地区拥有丰富的棕榈油和椰子油。
棕榈仁油和椰子油是提供生产C8-14脂肪酸的原料,它们主要用于生产表面活性剂。
棕榈油是提供生产C16-18脂肪酸的原料,主要用于生产硬脂酸及盐和酯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塑料加工助剂等。
我国脂肪酸的生产目前以棕榈油、棉籽油、棉籽油脚和菜籽油为主要原料,所得产品主要为硬脂酸、不饱和酸(以油酸为主)和芥酸等。
棕榈油中不饱和酸含量为42%,棉籽油为64%。
菜籽油主要含C16-22脂肪酸,其中芥酸含量很高。
4脂肪酸的品种和用途油脂中的脂肪酸是脂肪酸同系物的混合物,其组成随油种而变化。
混合脂肪酸经过分离提纯后可以得到各种组成比较单一的脂肪酸,一般有纯度95%、98%和99%如辛酸、癸酸、癸二酸、月桂酸、肉豆寇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油酸、山嵛酸、芥酸等产品。
脂肪酸甲酯磺酸钠 产能

脂肪酸甲酯磺酸钠产能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MES的产能主要取决于生产企业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以及市场需求等多方面因素。
目前,国内外很多大型化工企业都开始涉足MES的生产领域,这为MES的产能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一般来说,MES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酯交换反应和磺化反应两个步骤。
酯交换反应是指将长链脂肪酸甲酯与乙醇酸钠反应生成中间体,然后再通过磺化反应进行反应,最终得到MES产品。
这个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包括温度、压力、配方等方面的参数,才能确保产品质量和产量。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优化,MES的生产工艺也在不断改进。
一些企业采用了更加节能环保的新型生产技术,例如催化剂的改进、反应器设备的升级等措施,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这些措施也直接影响了MES的产能。
市场需求也是影响MES产能的重要因素。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洗涤剂、护发产品等消费品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而MES作为这些产品中重要的成分之一,其市场需求也会随之增长。
企业在制定MES的生产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的变化,以确保产品供应与需求的平衡。
脂肪酸甲酯磺酸钠,简称MES,是一种用途广泛的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乳化、分散和渗透性能。
它主要由脂肪酸甲酯和磺酸钠反应制得,是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和渗透性,可用于洗涤剂、颜料、涂料、化妆品、医药和日用化学品等领域。
MES的产能一直受到行业关注,其生产工艺相对成熟,但也受到一些制约因素的影响。
目前,我国MES的主要生产集中在大型化工企业和中小型私营企业。
大型化工企业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规模较大,能够进行大批量生产,对MES的产能具有一定的保障。
而中小型私营企业则主要以低成本、小规模生产为主,虽然其生产能力有限,但在满足市场需求方面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消费升级的需求,MES的市场需求也在快速增长,产能也在不断提升。
脂肪酸、脂肪醇、脂肪胺、脂肪酸钠、脂肪酸酯以及甘油讨论。

脂肪酸、脂肪醇、脂肪胺、脂肪酸钠、脂肪酸酯以及甘油讨论。
下面分别从脂肪酸、脂肪醇、脂肪胺、脂肪酸钠(生产皂类用的皂基)、脂肪酸酯以及甘油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1.脂肪酸脂肪酸是最初级和产量最大的油脂化学品。
各种脂肪酸中又以硬脂酸的产量最大,硬脂酸为商品通用名称,普通硬脂酸大概含60%十六酸和40%十八酸,且饱和度很高(碘值低于0.5),一些特殊规格型号的硬脂酸不饱和度以及十六十八酸的比例各有不同。
以下为国内各主要脂肪酸厂商生产情况厂商名称水解装置万吨/年主要产品备注上海嘉里油化德国鲁奇Lurgi 10 硬脂酸、皂基、甘油不能生产高纯度脂肪酸连云港益海油化德国鲁奇Lurgi 10 硬脂酸、脂肪酸、皂基、甘油2005年7月投产张家港泰柯棕化意大利CMB 10 硬脂酸、脂肪酸、皂基、甘油2006年4月投产江苏如皋双马国内自主技术10 硬脂酸、甘油山东博兴华润意大利Gianazza 2国内自主技术 5 硬脂酸、甘油近一半的硬脂酸自用生产脂肪胺杭州油化意大利CMB 3 硬脂酸、甘油近一万吨硬脂酸自用生产盐类四川泸天化/天宇意大利CMB 3 芥酸、硬脂酸、油酸、甘油产品自用产芥酸酰胺、脂肪胺四川西普德国F&H 1.2 芥酸、油酸、甘油山东瑞星国内自主技术 1 硬脂酸、甘油张家港中鼎国内自主技术 1.5 氢化油、硬脂酸、甘油部分原料油氢化后直接出售近年来国内硬脂酸市场增长很快,根据海关统计资料显示,中国2004年硬脂酸进口约17万吨,2005年3月上海嘉里油化(新加坡郭兄弟集团子公司,以植物油精炼为主业,油化项目是其产业链的延伸)年产10万吨级工厂投产,05年7月连云港益海油化(新加坡丰益控股集团子公司,同样以植物油精炼为主业,为延伸产业链而进入油化领域)年产10万吨规模工厂投产,而2005年硬脂酸进口量仍然超过15万吨。
随着张家港泰柯棕化以及别的脂肪酸工厂投入生产,大量进口的局面有望得到改善。
除硬脂酸外的脂肪酸中,高纯度(99%)的八酸、十酸、十二酸、十四酸、十六酸在连云港益海油化投产前国内都还不能生产,中国这几种产品每年的表观消费总量大约在三万吨。
2第二章 脂肪酸

高压蒸汽加热:高压蒸汽炉
常用真空装置
二、工业脂肪酸的精制
导热油加热炉结构如图
三、工业脂肪酸的分离
三、工业脂肪酸的分离 目的:使产品在性能上更具专一性。
主要产品─硬脂酸和油酸。
分离脂肪酸的方法 分盘冷冻压榨法 水媒分离法 精馏法 溶剂分离法 尿素包络分离法 酸性皂分离
油 酸
芥 酸
亚油酸
亚麻酸
-11.0~12.8
13.4;16.2 33.4~34.7 -5.0~6.5
三、工业脂肪酸的分离
⑵ 生产工艺 生产工艺流程: 精制混合脂肪酸→冷冻→装袋→压榨 →固体酸
→液体酸
工艺操作 冷冻:使饱和酸结晶析出 ,并能承受一定压力. 降温速度:6~10℃/h± 终温:0~5℃ 搅拌速度:20~30rpm 装袋:用弹性较好的尼龙袋子,每袋装250~500g。
② 负压操作; 真空泵 ③ 加热方式。 烟道气加热
电热加
二、工业脂肪酸的精制
高沸点矿物油加热:即导热油加热。 导热油加热炉分燃煤、燃油、燃汽和电加热四个 系列。 导热油加热炉 特点:
①低的压力下获得较高的工作温度; ②闭路循环供热热量损失小,节能效果显著.
③矿物油热稳定性较差。 注意:开始操作时须先脱除油中水分。
一、工业脂肪酸的制取
中压水解工艺条件 加 水 量 : 油 重 30% ~ 60% ; 水 解 压 力 : 1.0 ~ 3.4Mpa;水解时间:6~10h; 油脂水解要求: 通入蒸汽排出物料中、水解罐顶部空间的空气, 连续水解时油水接触要均匀。 充分利用工艺过程中的热能。 如果采用的是中压催化水解 , 脂肪酸中含有一 定量的金属皂 ,要进行酸化处理和水洗 ; 如果采用的是中压非催化水解 ,上层脂肪酸则可 直接送往蒸馏工段进行精制。
aes生产技术配方

AES(脂肪酸乙氧基化物硫酸钠)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广泛应用于洗涤剂、化妆品和个人护理产品中。
以下是AES的生产技术配方:
1. 原料:脂肪酸、乙氧基化物、硫酸钠、催化剂。
2. 生产流程:
* 脂肪酸与乙氧基化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反应,生成脂肪酸乙氧基化物。
* 将生成的脂肪酸乙氧基化物与硫酸钠进行反应,生成AES。
3. 配方比例:根据实际需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脂肪酸、乙氧基化物、硫酸钠和催化剂。
具体的配方比例需要根据产品的性能要求和用途进行调整。
4. 工艺控制: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控制反应温度、压力、物料流量等工艺参数,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稳定性。
5. 质量检测:对生产出的AES进行质量检测,包括化学组分、物理性质、稳定性等方面的检测,确保符合相关标准和客户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AES的生产技术配方是经过不断研究和改进得到的,具体的配方和工艺参数可能因不同的生产厂家和产品用途而有所差异。
同时,由于表面活性剂的种类繁多,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具有不同的性能和用途,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
年产10万吨脂肪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10万吨脂肪酸项目一、项目概述1、脂肪酸的用途脂肪酸是以油脂为原料的衍生加工的中间体,是油脂衍生加工的最大品种,生产历史最早,加工技术成熟。
脂肪酸是有机化工和精细化工的重要的基础原料,应用十分广泛。
由脂肪酸衍生的各种产品,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食品、医药、日用化工、石油化工、橡胶、塑料加工、采矿、交通运输、铸造、金属加工、油墨、涂料、颜料等众多行业。
2、国内脂肪酸产业发展慨况近二十年来,随着东南亚棕榈油的大量生产,以植物油脂为原料生产脂肪酸得到快速发展,以石油为原料生产的脂肪酸越来越少,逐步为天然植物油脂生产的脂肪酸代替。
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脂肪酸的需求以8%-10%的速度增长,到2004年我国脂肪酸总产量约40万吨,各类不同规模的生产企业100多家,大多企业的生产能力在3000吨以下,规模小,产量低、能耗高,超过万吨以上生产能力的企业不足5家,产品供不应求。
近几年国外企业嘉里油脂、泰柯棕化、益海、东马油脂分别建立几套大型装置,多集中在长江三角州地区,如上海10万吨/年,张家港10万吨/年,连云港10万吨/年,南通港17万吨/年。
其他地区生产的规模都较小。
2010年市场需求100万吨,缺口20万吨。
我国东北地区是老工业基地,随着地区经济的振兴,对脂肪酸的需求与日俱增,但至今我国东北地区尚未有大型加工生产脂肪酸的企业。
投资1亿元,利用大连的港口和区位优势,建设年产10万吨的现代化大型脂肪酸生产企业,通过滚动发展,延伸脂肪酸产业链,生产生物柴油、脂肪醇、脂肪胺、脂肪酸甲酯、等下游产品可发展形成年产百亿以上产值的基础化工产业基地,对于促进东北和大连地区有机化工、精细化工的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3、脂肪酸项目采用的生产装置目前生产脂肪酸多采用水解法。
传统的以中、低压法生产的小装置将陆续淘汰。
世界上大规模生产装置都采用高压水解生产脂肪酸,单套装置的最大生产能力为10万吨/年,由于生产能力的提高,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的生产与应用

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的生产与应用I. 简介A. 定义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B. 研究背景和意义C. 研究现状和进展II. 生产方法A. 原材料选择B. 反应条件设计C. 工艺流程D. 产品纯化III. 应用领域A. 生物燃料领域B. 食品添加剂领域C. 化妆品领域D. 医药领域IV. 优势与发展趋势A. 优势分析B. 发展趋势展望V. 总结与展望A. 研究成果概述B. 可能存在的问题C. 未来研究方向和重点毕业论文的提纲包含了以下五个章节:简介,生产方法,应用领域,优势与发展趋势以及总结与展望。
在简介部分,提供了对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的定义以及该领域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此外,还介绍了目前该领域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生产方法部分详细描述了原材料选择、反应条件设计、工艺流程和产品纯化等细节。
应用领域部分介绍了该物质的生物燃料、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和医药等多个应用领域。
在优势与发展趋势部分,分析了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的优势,同时还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总结与展望部分概述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并提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探讨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第一章节是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的简介。
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是一种化学物质,由脂肪酸甲酯和乙二醇经化学反应而制成。
其化学式为ROCH2CH2OH,其中R代表脂肪酸基。
由于该化合物在不同应用领域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因此它在化学、生物学及工业方面受到广泛重视和研究。
在生物燃料领域中,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已被广泛应用于柴油燃料的制备和改进。
它具有更高的燃烧效率和更少的环境污染排放。
此外,它还被用作新型生物柴油的前体物。
在食品添加剂领域,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作为一种表面活性剂,已被用作食品乳化剂、乳化稳定剂和油包涂剂等应用中。
它可以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帮助保持混合均匀性,增加产品质量。
在化妆品领域中,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作为一种较轻的粘稠剂被广泛运用作防晒剂、面霜和唇膏等领域的原料。
我国脂肪酸的生产及主要产品用途

我国脂肪酸的生产及主要产品用途我国脂肪酸的生产及主要产品用途1 概况:石油作为有机化工的重要原料,在石油化工行业发展中起着巨大作用,但它终究会枯竭(据专家估计世界石油储量还可开采、应用50年左右)。
为了克服石油危机的冲击,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天然油脂这种可再生资源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重视,以天然油脂分离生产的脂肪酸为原料制得的化学制品,因给人高度的安全感而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油脂化工必将成为石油化工的后起之秀而将其替代。
脂肪酸的来源有动物油、植物油、妥尔油及石蜡氧化生产的合成脂肪酸。
油脂中的脂肪酸是脂肪酸同系物的混合物,其组成随油种而变化。
混合脂肪酸经过分离提纯后可以得到各种组成比较单一的脂肪酸,如:辛酸、癸酸、月桂酸、肉豆寇酸、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芥酸等产品。
脂肪酸是油脂化工的基础原料,以天然脂肪酸为原料衍生的下游产品,广泛用于纺织、食品、医药、日用化工、石油化工、橡塑、采矿、交通运输、铸造、金属加工、油墨、涂料等各种行业。
2 天然脂肪酸情况2.1 天然脂肪酸脂肪酸主要是从天然油脂经水解、精馏;石蜡氧化或从松木造纸废液中回收妥尔油经精馏等三种方法制得。
从石蜡氧化生产脂肪酸,主要是生产天然油脂中不具有的单碳数脂肪酸。
随着世界各国对生态环境和环境保护的重视,对天然林的保护和禁伐,使得妥尔油资源产量、质量逐年下降。
目前从天然油脂经水解、精馏生产的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4/5以上,利用天然动植物油脂及精炼副产品分离提纯的脂肪酸,是世界脂肪酸的主要来源。
2.2 原料资源情况:在原料资源分布上,东南亚地区拥有“植物油生产王国”的称号,是世界油脂重要的输出地区,有丰富的棕榈油和椰子油。
棕榈仁油和椰子油是提供生产C8-14脂肪酸的原料,C8-14主要用于生产表面活性剂。
棕榈油是提供生产C16-18脂肪酸的原料。
C16-18主要用于生产硬脂酸及酯类、脂肪酸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合成树脂等。
欧洲是从橄榄油、菜籽油、棉籽油、大豆油、妥尔油和动物脂为原料制得C16-22脂肪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脂肪酸的生产及主要产品用途我国脂肪酸的生产及主要产品用途1 概况:石油作为有机化工的重要原料,在石油化工行业发展中起着巨大作用,但它终究会枯竭(据专家估计世界石油储量还可开采、应用50年左右)。
为了克服石油危机的冲击,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天然油脂这种可再生资源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重视,以天然油脂分离生产的脂肪酸为原料制得的化学制品,因给人高度的安全感而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油脂化工必将成为石油化工的后起之秀而将其替代。
脂肪酸的来源有动物油、植物油、妥尔油及石蜡氧化生产的合成脂肪酸。
油脂中的脂肪酸是脂肪酸同系物的混合物,其组成随油种而变化。
混合脂肪酸经过分离提纯后可以得到各种组成比较单一的脂肪酸,如:辛酸、癸酸、月桂酸、肉豆寇酸、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芥酸等产品。
脂肪酸是油脂化工的基础原料,以天然脂肪酸为原料衍生的下游产品,广泛用于纺织、食品、医药、日用化工、石油化工、橡塑、采矿、交通运输、铸造、金属加工、油墨、涂料等各种行业。
2 天然脂肪酸情况2.1 天然脂肪酸脂肪酸主要是从天然油脂经水解、精馏;石蜡氧化或从松木造纸废液中回收妥尔油经精馏等三种方法制得。
从石蜡氧化生产脂肪酸,主要是生产天然油脂中不具有的单碳数脂肪酸。
随着世界各国对生态环境和环境保护的重视,对天然林的保护和禁伐,使得妥尔油资源产量、质量逐年下降。
目前从天然油脂经水解、精馏生产的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4/5以上,利用天然动植物油脂及精炼副产品分离提纯的脂肪酸,是世界脂肪酸的主要来源。
2.2 原料资源情况:在原料资源分布上,东南亚地区拥有“植物油生产王国”的称号,是世界油脂重要的输出地区,有丰富的棕榈油和椰子油。
棕榈仁油和椰子油是提供生产C8-14脂肪酸的原料,C8-14主要用于生产表面活性剂。
棕榈油是提供生产C16-18脂肪酸的原料。
C16-18主要用于生产硬脂酸及酯类、脂肪酸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合成树脂等。
欧洲是从橄榄油、菜籽油、棉籽油、大豆油、妥尔油和动物脂为原料制得C16-22脂肪酸。
美国则从大豆油、妥尔油、动物脂、棉籽油、菜籽油和海甘蓝为原料制得C16-22脂肪酸,其中海甘蓝已成为比高芥酸菜籽油芥酸含量更高、性能更好的一种生产芥酸的原料。
我国是天然动植物油脂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
油脂消费按国际标准推荐量:24Kg/(人、年),世界人均消费量18.6Kg/(人、年),新加坡、我国香港和台湾15Kg/(人、年)。
我国食用油消费按国内贸易局统计:1993年我国人均消费量6.87Kg/(人、年),1998年达8.47Kg/(人、年),2001年8Kg/(人、年),2003年9.98Kg/(人、年),其人均油脂年消费量仅为世界人均消费量的一半左右。
工业用油脂与食用油脂矛盾相对较为突出,合理有效地利用天然油脂资源在我国势在必行。
就脂肪酸生产而言,便宜和易得的原料是最重要的。
除非用于生产食品添加剂,并不要求使用食用级的油脂,因此通常选用最便宜的原料,如从食用油豆油,菜籽油、棉籽油、米糠油和棕榈油等精炼加工的副产品酸化油为原料生产脂肪酸是经济可行的,(酸化油产量相当于精炼食用油产量的3-5%),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同时充分利用植物油精炼下脚料酸化油、餐饮废油、废次油脂、骨油等动植物油生产脂肪酸,是我国脂肪酸工业发展的一条出路。
3 脂肪酸生产技术情况:目前,我国油脂生产脂肪酸工艺有:碱深度皂化一酸化法;常压催化水解法;加压(中高压)无催化水解法等。
由于前两种生产方法成本高,脂肪酸质量差,收得率低,废水污染严重等原因,仅在小规模脂肪酸生产企业仍在应用。
有规模的脂肪酸厂普遍采用加压塔式无催化水解工艺。
用酸化油为原料时,一般采用中低压无催化塔式水解工艺;用油脂为原料时,一般采用高压无催化连续塔式水解工艺。
混合脂肪酸分离工艺有:冷冻压榨法、有机溶剂分离法,表面活性剂分离法、精馏分离法、尿素包合分离法等。
精馏分离法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脂肪酸分离技术;主要用于分离不同碳数的脂肪酸;其次是冷冻压榨法,主要用于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分离。
从80年代开始,我国从国外引进了多套塔式高压水解及连续精馏生产脂肪酸装置,主要引进了意大利CMB、意大利Gianazza以及德国Luqi(鲁奇)等公司的生产工艺和装置。
以精炼植物油为原料生产脂肪酸和甘油,其引进装置具有产品收得率高、分离精度好、规模大和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
但有投资规模大,原料要求高等不足。
国内从事脂肪酸生产工艺和装置研究开发的单位有:清华大学,江南大学(无锡轻工学院),上海粮油所、安徽应用研究所和福建省化工研究所等。
其中福建省化工研究所率先开发成功了利用植物油精炼下脚料酸化油为原料,通过塔式中低压无催化水解,多塔连续真空精馏技术生产脂肪酸的工艺和装置。
以酸化油为原料生产分离提纯脂肪酸是一项技术难度高的工作。
因为,其一是油脂中的色素和杂质已集中到这些下脚料中,必须有高性能的设备才能够除去。
其二是油脂精练厂中往往把几种油脂下脚料混在一起处理,因此下脚料的脂肪酸成分比单一油脂的组成更加复杂,分离提纯自然就更加困难。
福建省化工研究所开发成功的多塔连续真空精馏技术,吸取了发达国家脂肪酸真空精馏技术的精华,并结合我国条件,在过程控制、物料输送和真空密封等方面作了改进,提高了精馏塔的分离效率,降低精馏温度,缩短了物料在高温的停留时间,从而避免了脂肪酸在高温下的氧化聚合,提高了产品收得率。
该技术成果用于国内旧厂改造以及新厂建设,在全国几十家企业得到推广应用,目前可完成年处理3万吨酸化油规模的生产工艺和装置的技术转让。
与从国外引进的同类技术相比,具有投资省、建设期短、设备维修费用低,生产灵活性好等特点,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4 我国脂肪酸市场供求情况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我国的脂肪酸总产量达到35万吨。
估计我国各类的脂肪酸生产企业总数约有100余家,总生产能力约为45万吨/年,大多数的企业的生产能力在3000吨以下,生产能力在5000吨以上的企业有20余家(见表一),2004年的脂肪酸总产量达到约40万吨。
随着嘉里油脂(上海)有限公司(11万吨/年,硬脂酸7万吨)、泰柯棕化(张家港)有限公司(22.5万吨/年)、东马油脂(连云港)(12万吨/年)等新脂肪酸厂的开工以及部分脂肪酸厂的扩大生产,2005年脂肪酸总产量估计可达到50-60万吨,生产能力提高很快。
还有来自东南亚国家的大量硬脂酸等油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我国主要油化产品进口国马来西亚,每年出口到我国的硬脂酸及其油化产品(见表二),仅2005年1月份就达21,326吨,估计全年将达到26万吨以上。
表一: 我国脂肪酸生产装置现状表二: 我国2000年脂肪酸需求情况注:各行业需求是按该行业到2000年的估计最大量。
我国脂肪酸除少量出口外,主要应用于制皂、橡塑加工助剂的制造或直接使用;其次用于合成脂肪胺、脂肪醇等表面活性剂以及二聚酸、聚酰胺树脂和浅色醇酸树脂等。
表三为2000年我国脂肪酸需求情况,可以看出我国脂肪酸装置生产总能力已经大大超过2000年的需求,即使近几年脂肪酸在油漆、油墨用树脂、二聚酸合成以及橡塑加工中应用增长较快,但市场对脂肪酸的消耗量的增长速度跟不上生产能力和进口量的增长。
5 脂肪酸主要品种及应用:从脂肪酸的应用市场看,50%左右的脂肪酸用于制皂或直接使用,后者比较重要的是用于橡胶加工中作助剂;约20%用于制成含氮衍生物(脂肪胺和酰胺);约10%用于制成脂肪酸酯;其余用于合成油墨、油漆用树脂、二聚酸,以及塑料加工用的润滑剂和稳定剂、重金属盐等。
目前市场上脂肪酸的主要品种有:5.1 月桂酸(十二碳酸)主要产地: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常见型号:1298,1299用途:选用C12、C14碳的脂肪酸为原料,配制的洗涤剂具有刺激性低、发泡性和去垢性强的特点,因此月桂酸主要应用于洗涤剂用表面活性剂的制备。
如月桂酸钾、月桂酸二乙醇酰胺、十二烷基硫酸钠等;同时还可用于短油度丙纶油剂和醇酸树脂的合成。
5.2 肉豆蔻酸:(十四碳酸)主要产地: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常见型号:1498、1499用途:肉豆寇酸用途与月桂酸类似,可应用于洗涤剂用表面活性剂的制备;还可用于生产肉豆寇酸异丙酯,在化妆品和药膏中可用作滋润剂、分散剂、溶剂以及渗透剂等。
5.3 棕榈酸(十六碳酸)主要产地:东南亚国家常见型号:1695、1698、1699用途:棕榈酸可作为表面活性剂(特别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亲油基。
棕榈酸的钠盐和钾盐可用作乳液聚合时的乳化剂。
铝盐和锌盐等用于润滑剂、涂料、油墨中。
棕榈酸异丙酯作用与肉豆寇酸异丙酯类似。
此外还可作合成无味氯霉素的中间体。
5.4 硬脂酸(十八碳饱和酸)用途:工业硬脂酸的主要成分为十六碳酸(棕榈酸)和十八碳酸(硬脂酸)。
工业硬脂酸可作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及胶乳硫化活性剂、脱膜剂。
硬脂酸盐可用作塑料加工润滑剂和热稳定剂。
在医药工业中作为乳、膏、栓剂的基质。
在化妆品中作为膏、霜的原料,其皂类和酯类在化妆品中的用途更广泛。
在食品工业中硬脂酸酯类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硬脂酸单甘酯是优良的食品乳化剂。
5.5 油酸(十八碳不饱和酸)用途:油酸与氨反应,可制得油酸酰胺,可作为塑料润滑剂,抗静电剂、抗粘剂以及印刷油墨的添加剂;油酸经催化热聚合,可制得二聚酸,用于合成油墨和胶粘剂用聚酰胺树脂。
油酸还可用于合成涂料用浅色醇酸树脂。
还可作为山梨糖醇酐脂肪酸脂类、甘油酯等表面活性剂的亲油基等,也可直接用于选矿。
6 发展及建议6.1 我国的脂肪酸厂与国外相比,规模偏小,生产运行成本不合理,加快规模化生产步伐,同时还必须进一步提升水解和精馏技术水平,改善产品质量与收率,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6.2 充分合理地利用油脂资源,利用各种技术生产不同要求的脂肪酸,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
6.3 加大开发力度,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脂肪酸下游产品,采取自主开发,合作开发和引进吸收的方式,从根本上扭转脂肪酸生产企业只生产初级脂肪酸原料的被动局面山东莘县飞翔油脂有限公司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