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文化

合集下载

德州历史典故

德州历史典故

德州历史典故德州,是中国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德州自古以来就有着丰富的历史典故,这些典故既反映了德州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底蕴,也展现了德州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德州历史悠久,据《山东通志》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德州就是齐国的都城。

在这个时期,德州是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吸引了大批的人才和资源,为德州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然而,德州的历史并不总是平静和繁荣的。

在德州的历史典故中,最有名的要数“德州之变”。

这是发生在公元755年的一起重大政变事件,被认为是唐朝末年社会动荡的象征。

当时,德州的地方军阀安禄山和史思明联手起兵反叛,意图推翻唐朝的统治。

他们以“德州之变”为起点,逐渐扩大势力,最终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这次政变不仅给德州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伤害,也对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德州之变”,德州还有许多其他的历史典故。

比如,德州是孟子的故乡,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于后世影响深远。

德州人民为了纪念孟子,修建了孟庙和孟府,成为了德州的一大名胜古迹。

每年的孟子文化节,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学习。

德州还有许多与军事有关的历史典故。

比如,德州曾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的后方指挥中心之一,为中国的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德州市区的中山公园里,有一座纪念碑,上面刻着“抗战胜利纪念碑”几个大字,向那些为保卫国家安宁和人民幸福而英勇牺牲的战士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德州的历史典故不仅反映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底蕴,也展现了德州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这些典故不仅丰富了德州的历史文化,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

德州人民将继续传承和发扬这些典故,为德州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德州的历史和发展

德州的历史和发展
德州的历史和发展
01
德州的历 史
05
德州的特色 文化
目 录 -
CONTENTS
02
德州的发 展
06
德州的现代 产业
03
结论
07
德州的教 育与科研
04
德州的未来 发展
08
德州的旅 游资源
德州的历史和发展
下面将详细介绍德州的 历史和发展
德州,山东省地级市, 位于山东省的来自北部, 地理位置优越,拥有丰总的来说,德州的现代产业发展 迅速,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结构 。这些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德 州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也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 间
德州的教育与科研
德州的教育与科研 德州重视教育和科研事业的发展, 努力提高教育水平和科研能力,为 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

德州的教育与科研
德州的未来发展
2. 城市建设现代化
德州的未来发展
德州市政府将继续加 大投入,推动城市现 代化建设。这包括城 市基础设施的改善、 城市环境的治理、城 市公共服务的提升等 。这将有助于提高德 州的城市品质和生活 质量
德州的未来发展
3. 文化旅游产业壮大
德州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美丽的自然风光,文化 旅游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德州市政府将加大对文 化旅游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打造具有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德州的历史
德州的历史
德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商代时,这里属 于商朝的领土。春秋战国时期,德州属于齐国和鲁国的交界处。秦朝时,德州属于济北郡
。汉朝时,德州属于平原郡
在唐朝时期,德州开始有较大的发展。明朝时,德州成为了军事重镇。清朝时,德州成为 了直隶州。民国时期,德州成为了山东省的行政区

德州历史文化调研报告

德州历史文化调研报告

德州历史文化调研报告
德州位于中国山东省中部,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

经过调研,我发现德州在历史、文化和旅游方面有许多独特之处。

首先,德州拥有悠久的历史。

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德州地区的人类活动可以追溯到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而在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战国时期,德州曾是齐国的都城。

这段时期的历史为德州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德州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瑰宝之一。

德州地区有许多古代建筑和文化遗迹,如丰台寺和大泽楼等。

丰台寺是德州的一座佛教寺庙,建于唐朝,具有厚重的历史底蕴。

大泽楼是德州的一座传统建筑,被列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它是德州历史文化的代表性建筑之一。

此外,德州也以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闻名。

例如,德州的皮影戏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古老的戏剧形式之一。

皮影戏以剪纸做成的人物和道具为表演对象,在黑暗中通过灯光投影进行演出,独特的表演形式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和文化的感受。

最后,德州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

德州有许多自然景点,如野三河景区和落雁寺景区。

野三河景区是一个青山绿水的自然保护区,这里有清澈的河流、茂密的森林和美丽的瀑布。

落雁寺景区是德州著名的旅游景点,是一座古老的佛教寺庙,寺内有古建筑、佛像和壁画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综上所述,德州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

通过调研,我了解到德州在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德州将继续发展壮大,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文化和旅游体验。

山东德州2家乡城市文化介绍宣传PPT内容型模板景点美食特色文化PPT

山东德州2家乡城市文化介绍宣传PPT内容型模板景点美食特色文化PPT

泉城海洋极地世界
泉城海洋极地世界总投资10亿元,是目前国际一流、 世界规模最大的室内馆之一。该馆展示面积8.8万平 方米,拥有热带雨林、海底隧道、海洋生物、极地 动物展示、科普教育、水下剧场——美人鱼水下芭蕾 表演、海洋剧场—海豚海狮表演等10多个展馆,这 里汇集了北极熊、北极狐、白鲸、海豚、海狮、海 豹、海牛、海象、海龟、企鹅等来自世界各地的数 百种海洋生物,是一个集观赏性、趣味性、知识性 于一体的综合性海洋动物展馆。
金山寺
金山寺,位于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城北部,始建于隋 朝,兴盛于唐朝,相传海岛金山寺便是唐代高僧玄奘 出家修行之地。这也是该寺最为著名的传说之一。到 金宋南北分治时期,海岛金山寺达到鼎盛,成为全国 著名寺院。为了更好地弘扬历史文化,恢复人文景观, 2004年,杭州天目山居士齐素萍决定投资8000万元重 修庆云海岛金山寺。金山寺,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 下,经过近一年的精心准备,该项目于2005年正式破 土动工。现在庆云县海岛金山寺已经是“国家AAAA级旅 游景区”。
时分属齐、赵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5月9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设立德州 专区(德州专员公署),系由原渤海区的沧南、泺北两专区合并而成。当 时辖吴桥、东光、南皮、庆云、宁津、盐山、乐陵、商河、临邑、济阳、
德平、德县、平原、禹城、齐河、陵县及德州市17个县(市)。
历史改革
唐代分属河北道德州、贝州、棣州、齐州。北宋分属河北东路、右京 东路。金时分属山东西路、东路、河北东路、大名府路。
德州羊肠子
德州特色羊肠子,听说只有德州才会有的美食,是由羊肠皮灌入羊血、淀粉、香料,然后在加 料的老汤里煮熟,撒点葱蒜,加点香菜,还能根据自己口味喜好添加各种辛香调料,刚出锅热 热的吃,软软糯糯,肉非常鲜嫩,好香又不腻,尤其肠子带有淡淡的清香,当地人天天早原老豆腐它和市面上我们常喝的豆腐脑并不是一 个东西,主料虽然都是豆腐,但豆腐脑的佐料太多, 让人只觉得就是来吃的,吃里面的各种食料。老豆 腐更注重的是卤和油,半碗豆腐半碗卤,加上麻汁 和辣椒油,入口醇香,或者辅上一些芝麻酱或花生 酱,味道极其鲜美,是普通的豆腐脑不可比的。

德州市市级非遗名录

德州市市级非遗名录

德州市市级非遗名录德州市,位于我国山东省西北部,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涵盖了多个门类,包括传统音乐、舞蹈、技艺、戏剧、美术、医药和民间文学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德州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传统音乐:悠远流长的民间旋律德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统音乐项目包括齐河民歌。

齐河民歌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流传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这些民歌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民间风味。

二、传统舞蹈: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舞蹈是我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统舞蹈项目有武城大祁庄地秧歌和乐陵战鼓秧歌。

这两种舞蹈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展现了德州人民英勇、热情、开朗的性格。

三、传统技艺:匠心独具的民间工艺德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统技艺项目丰富多样,包括英翔眼镜手工制作技艺、德州窑红绿彩木质杆秤制作技艺等。

这些传统技艺项目代表了德州民间工艺的高峰,展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工匠精神。

四、传统戏剧:传承千年的舞台艺术德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统戏剧项目为西仓东路梆子。

这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戏曲艺术,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丰富的剧目,传承着德州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间风情。

五、传统美术:独具匠心的艺术创作德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统美术项目有徐氏木雕和葫芦烙画。

这些美术作品充分展示了德州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为研究我国民间美术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六、传统医药:世代相传的医术秘方德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传统医药项目包括宋氏针灸、善知堂黑膏药等。

这些医药项目世代相传,为人们的健康和福祉作出了巨大贡献。

七、民间文学:口耳相传的历史记忆德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民间文学项目为“神头”的由来。

这是一个富含地方特色的民间故事,传承了德州地区的历史文化,激发了人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德州市优秀传统文化简介

德州市优秀传统文化简介

德州市优秀传统文化简介
德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辈出。

德州文化的主要特征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体,融合了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在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儒家学说中的“仁”、“礼”、“义”、“孝”等观念都是传统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观念占据着统治地位,是中国人最基本的精神品质和道德追求。

“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仁之本也”,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思想。

孔子思想核心是仁爱思想,他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是相互爱护、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的关系。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思想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最重要的精神内核和道德支柱。

德州历史上涌现了许多杰出人物。

齐桓公曾七败七胜,称霸诸侯;孟尝君曾五次出使赵国,赢得了“纸上谈兵”的美誉;晏子曾三朝为相,辅佐齐景公治理国事;管仲在齐桓公死后辅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也曾三次为相,辅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夺君位。

—— 1 —1 —。

德州传统文化

德州传统文化

德州传统文化德州历史悠久。

早在旧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

精美的黑陶器物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禹王治水疏浚九河,本区就有鬲津、马颊、胡苏、钩盘、徒骇等五条。

禹王亭遗址就在禹城县的十里望村南。

传说中的夏代东夷族领袖后羿就出生在这里。

三国时期,临邑县弥家村人祢衡曾不畏强暴,“击鼓骂曹”。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任平原郡太守时书写的《东方朔画赞碑》,至今保存在陵县文化馆内。

宋代古建筑——文庙,屹立在夏津县城里``````德州最著名的文化要数其陶器文化了。

在器物烧成的最后一个阶段,从窑顶徐徐加水,使木炭熄灭,产生浓烟,有意让烟□熏黑,而形成的黑色陶器。

它是继彩陶之后,中国新石器时代制陶业出现的又一个高峰。

黑陶作为陶艺奇葩,有着古老而悠久的历史,上可追溯到早在父系氏族著名的大汶口文化。

距今约有四五千年。

随着商代青铜器的出现及发展,黑陶的生产也由盛转衰,渐至消失。

1928年,黑陶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县(原属历城县)龙山镇城子崖,其文化遗存,考古学界称为“龙山文化”,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其年代为公元前2500~前2000年。

这种典型的龙山文化,又称为山东龙山文化,是继大汶口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龙山文化复活。

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在齐鲁北大地上,一批年轻的德州艺人,在黑陶沉寂了几千年之后,经过多方挖掘和整理,采用京杭运河两岸的红胶泥作原料,用传统的手工轮制成型,使“龙山文化”在德州复活,德州市黑陶研究所应运而生。

但在繁多的陶艺记载中,黑陶醉的制作工艺却一直是个迷。

黑陶流行于4000年前的原始社会的父权制度阶段,祖先们以其制造的生动简朴、形态万别的黑陶器皿创造了继仰韶、大汶口之后的新文化支——龙山文化。

史学界亦称“黑陶文化”。

据考证,龙山文化约兴盛于公元前2800年到公元前2300年。

只可惜这种工艺精致、魅力夺人的远古技艺,至汉代(公元前200年至公元200年间)基本消失无迹。

德州民俗文化

德州民俗文化

德州民俗文化德州市位于黄河下游,山东省的西北部,是山东省的北大门。

历史上,德州就是京杭大运河的一个重要码头。

德州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京沪铁路、石德铁路和在建的德龙烟铁路在这里交汇,是华东、华北重要的交通枢纽。

德州特产德州扒鸡、德州菊花、德州黄河涯西瓜、德州美陶、德州大驴、乐陵小枣、夏津白玉鸟、夏津手工艺花、夏津印花蓝布、古贝春酒、禹王亭特酿、宁津景泰蓝、宁津蟋蟀、宁津三大名吃“长官包子、大柳面、保店驴肉”。

德州当地民俗德州市的宁津、乐陵、庆云、陵县不仅是民间杂技活动最为集中的地方,而且也是杂技艺术人才辈出的地方,素有“杂技之乡”之称。

农历九月十五日,是宁津县黄家镇赶庙会的日子,周围县的杂技班子都到这里集会,不仅搞杂技演出,而且买卖演出所用的道具,艺人们也借机相互切磋技艺。

这是杂技行业的盛会。

德州地区拥有三个专业团体,即德州地区杂技马戏团、宁津县马戏杂技团、庆云县马戏杂技团,计230余人。

德州杂技是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杂技艺术的粗犷、豪放、健美等传统艺术风格,既独具特色,又有所发展创新。

德州高跷:高跷传入德州始于明朝。

明洪武年间,小锅市、小营(今市府街)、二郎庙角(今育新街)、柴市街先后建立高跷会,形成了德州高跷陈容与演出程式。

高跷节奏明朗欢快,锣、鼓打击乐器伴奏。

德州跑驴:德州跑驴德州郊区马庄村民袁福生凭多年赶车侍弄牲口的经验及本身武功基础,把《王小赶脚》中勒环、着鞭、扬蹄、撒欢、闹性等动作摹拟得惟妙惟肖,创作了生动逼真的德州跑驴这一民间舞蹈形式。

演出形式有单驴、对驴和驴队。

武城花杠舞:花杠舞起源于武城镇南屯乡,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据当地流传:当时为庆祝“大姑”出巡围饰以红花布,也象征红火吉祥。

主体为花杠,特别漂亮,抬花杠的小伙子可以扭、摇、蹦、跳、杠的弹性带动主体,上下舞动,声色并茂,人心鼓舞。

德州民间音乐起源于夯歌、小调,流传时间较为久远。

器乐主要是民间的吹打乐,各乡镇均有吹鼓艺人,遇有婚丧嫁娶大事,都有吹打乐,很受群众欢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州德州市位于黄河下游,山东省的西北部,是山东省的北大门。

历史上,德州就是京杭大运河的一个重要码头。

德州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京沪铁路(高铁)、石德铁路和在建的德龙烟铁路在这里交汇,是山东的北大门,华东、华北重要的交通枢纽。

一、德州概况辖一区两市八县和两个经济开发区,总面积1.03万平方公里,人口560万。

主要特点:一是历史悠久。

德州是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秦汉以来一直为历代郡、州、府、县治所,明清时期是全国33个工商业大城市之一。

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是古时京城水路南下的首道关口。

明洪武九年设德州卫,1946年解放后设立县级德州市,1950年建德州地区,1964年更名为德州专区,1994年撤专区设立德州市。

二是文化底蕴丰厚。

古代德州地处燕赵三邻,黄河运河穿境而过,黄河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源远流长,大禹文化、儒家文化根深蒂固。

境内现有禹王亭、全国最大的秦汉墓群、东方朔画赞碑、苏禄王墓等众多历史古迹,董子读书台正在恢复建设当中。

三是区位优越、交通便利。

德州北依京津,南靠济南,西接石家庄,东连渤海湾,处在渤海湾经济圈之内,是华东、华北两大经济区的连接带,有着“南北借力、东西逢源”的地缘优势。

自古就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之称。

京沪、德石、济邯和在建的京沪高速铁路、德烟铁路在此交汇,京福、济聊、青银高速公路穿境而过,5条国道、14条省道纵横交错,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是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

四是资源比较丰富。

属典型的黄河冲积平原,粮棉菜畜产量均居全省前列,是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地下还储有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资源。

德州先后荣获全国城市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全国城市环境50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中国太阳城、中国围棋城、中国京剧城、山东省卫生城市、山东省双拥模范城市、山东省优秀城市建设与管理“齐鲁杯”、山东省环境综合整治先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2010,2011连续两年获得“中国十大地级活力城市”等称号。

二、行政区划德城区德州经济开发区德州运河开发区乐陵市禹城市平原县庆云县临邑县武城县宁津县夏津县陵县齐河县三、历史沿革583年(隋文帝)改为德州,治安德,(今陵县)德州之名始于此。

《今县释名》:“汉平原郡,有安德县,隋因置德州。

1913年改德县。

据《史记》:“汉高祖十二年封银侯刘广以德国为食邑。

”以故国名县。

1948年改德州市。

德州之“德”,源于“德水”。

德水,古黄河别名。

德州因处于德水之畔而得名。

秦改古黄河名曰“德水”。

西汉时,在今德州东境、古黄河边置安德县,取“德水安澜”之意,意喻“太平祥和之州”。

之后,此名此意就被赋予了德州。

至隋朝,隋文帝于开皇三年(583),改安德郡为德州,治安德县,此为德州地名之初始。

以后时废时复,至唐乾元元年(758)复称德州,自此,历代皆称德州。

四、旅游景点城区有大雁岛生态园、仙人湖、黄河涯万亩桃园、苏禄国东王墓、董子园、锦绣川风景区、临邑刑祀公园、新湖风景区、希森欢乐岛、锦绣川风景区、长河公园、运河公园、中国太阳谷、减河湿地风景区、苏禄王墓、禹城禹王亭颜真卿书、《东方先生画赞碑》、夏津点将台泰山奶奶庙、平原文昌阁、临邑邢侗公园、平原千佛塔、齐河时传祥纪念馆、庆云海岛金山寺、庆云千年枣树。

庆云海岛金山寺海岛金山寺位于山东省庆云县汾水王村西,隋代即有。

该寺院建筑宏伟,大殿禅堂10余排,占地千余亩,僧侣众多,有骑着毛驴关山门之说。

寺门之东即为汾水镇,居两水交汇处,乃水旱码头,游者香客络绎不绝,商贾云集,日进斗金。

《金史·地理志》尚有记载。

有关唐僧出生送往金山寺及去天竺取经的传说流传至今。

明代,该寺僧侣胡作非为,寺院被毁,墟址瓦砾山积,今广约百亩仍高出平地半米左右,土中杂有古时陶片。

平原千佛塔此塔建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虽经多年的风吹雨淋,火车、汽车成年累月的震动,依然独立云空,隽秀挺拔。

塔门朝南,门额镶嵌石刻“千佛塔”,游人凭门而入,便可在半明半暗中拾级而上,越往上走,塔腹越小,至第四层只能容一个人上下,越走越心虚胆颤,也越有奇趣。

就在塔不远处,原有一个“弥勒庵”(俗称崔家庙)建于何年无从考证。

旧碑文记载:“赵氏以孤寡之妇修居于此,自言是弥勒后身....”。

民国十年(1912年)至建国初,庙宇改为村立小学,现庙无存,仅存塔。

平原文昌阁文昌阁是颐和园内六座城关(紫气东来城关、宿云檐城关、寅辉城关、通云城关、千峰彩翠城关、文昌阁城关)建筑中最大的一座,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时重建。

主阁两层,内供铜铸文昌帝君和仙童、铜特。

文昌阁与昆明湖西供武圣的宿云檐象征“文武辅弼”。

文昌阁在颐和国昆明湖东堤北端。

原是一座城关,为清漪园的园门之一。

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现存城楼为光绪时(1875-1908)重建。

城头四隅角廊平呈"人"字形,中间为三层楼阁。

中层供奉文昌帝君铜铸像及仙童塑像,旁有铜骡一个,极富特色。

庆云千年枣树位于漳卫新河南岸,周、尹村之间。

树干周长四米,高六米,主干朽裂、大部空洞,庆云1600年的古枣树一主枝尚活,其长势仍很茂盛,每年可结枣百余斤。

此树相传为南北朝所植,据传隋末罗成曾在此树拴过马。

明朝燕王扫北之时,百姓避于树下,正值大雾弥天,幸免于难。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砍伐这一带树林,群众集此树下抗争,此树遂得以保护。

五、特产名吃德州扒鸡、乐陵小枣、德州菊花、德州黄河涯西瓜、德州美陶、德州大驴、夏津白玉鸟、夏津黄河故道大鸭梨、宁津景泰蓝、宁津蟋蟀、夏津手工艺花、夏津印花蓝布、古贝春酒、禹王亭特酿、祝阿特窖、鲁北白山羊、大尾寒羊、山羊板皮、夏津抱头毛白杨、红荆条、天花粉、禹城辣椒、禹城红麻、枸杞等数不胜数。

宁津三大名吃“长官包子、大柳面、保店驴肉”。

德州扒鸡已有300年的历史。

早在明代,德州城内及水旱码头上,即有叫卖烧鸡者。

1692年扒鸡面世,并出现了扒鸡、烧鸡同产同销的并存局面。

1702年康熙皇帝南巡时,尝到了五香脱骨扒鸡,龙颜大悦。

从此,德州扒鸡作为贡品进入宫廷。

乾隆年间,扒鸡制作艺人又被召进皇宫御膳房,从而德州扒鸡名扬天下。

二十世纪初,以扒鸡传人德州宝兰斋饭庄的掌柜侯宝庆、德顺斋烧鸡铺掌柜韩世功为代表的几家作坊,认真总结祖辈的制作经验,多方摸索试制,完善了工艺,改进了配方,逐渐形成了新一代扒鸡雏形。

至建国前夕,德州市已有“福顺斋”“德盛斋”等扒鸡店铺20余家,年销售约40万只。

建国以后,德州市建立了国营食品公司,集名师于一家,采百家之长,保持并发展了这一传统名吃的独特风味。

保店驴肉,又名保店五香驴肉,原产地是和山东省宁津县保店镇同属一行政村的南辛庄,创始人是李长荣、李长善、李长春三兄弟。

一般以冷食为上,常为酒宴之佳肴。

有“长官包子、大柳面,要吃驴肉上保店”之说。

其特点是肉质细嫩,瘦而不柴,烂而不散,香味四溢。

保店驴肉不仅美味可口,常吃驴肉,还有利于舒筋活络,打通穴脉。

因此,保店驴肉成为当地练武之人必备食物,并随着江湖艺人,传到四面八方,美名远扬。

德州黑陶是一种无釉陶器,产于德州市。

德州黑陶德州陶器起源于龙山文化,距今已有约6000年的历史。

德州黑陶由山东民间灰陶深化发展而来。

它的祖承可以追溯到大汶口——龙山文化中的陶器,在工艺、造型、色泽等方面,今天的黑陶产品,仍保持着浓厚的民间艺术特色,留存着大汶口——龙山文化陶器传统的轨迹。

德州菊花以盆栽为主,也叫春盆菊。

每年秋冬之际,将菊花芽栽入盆中入室过冬,次年春季按每株一盆分栽,经过倒盆、打头等精心管理,至秋季开花。

德州菊花品种繁多,色泽各异,其中“山村春色”、“黄鹤云飞”、“七宝楼台”、“仙露蟠桃”、“古都瑞雪”、“紫阁青霜”、“电掣金蛇”、“陶然友”、“旭涛”等优良品种为群芳中的佼佼者。

1982年在上海市全国首届菊花展览会上,德州菊花以其棵矮、杆粗、叶茂、花大、花齐、色艳等特点被评为全国第一名。

此后,德州市人民公园每年10月举行菊展。

宁津景泰蓝,宁津县王布谏珐琅厂建厂于1978年,其景泰蓝制作工艺系由北京传入。

它始于明代景泰年间,是用紫铜做成器物的胎,把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在铜胎上,填上珐琅彩釉,然后烧制而成。

王布谏景泰蓝分仿古工艺品和现代工艺品,共50多个类型,100多个品种,具有做工精细、技术精湛、图案美观、色泽鲜艳、素雅大方、仿古性强、经久耐用的特点。

产品曾在山东省外贸手工艺品商店、上海文物商店、北京友谊商店等地展销,同时还远销美国、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

古贝春酒,1976年由武城酒厂创制。

1984年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

其特点为窖香浓郁、醇厚甘冽、绵柔爽净、回味悠长。

古今名人一、廉颇,山东德州陵县人,汉族,生于前327年卒于前243年,死时已是84岁高龄.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家。

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二、东方朔,(前154-前93),字曼倩,平原厌次(今德州陵县神头镇人,一说山东惠民人,有误)人。

性诙谐幽默,善辞赋,武帝时大臣、文学家。

汉武帝即位,征四方士人,东方朔上书自荐,诏拜为郎。

后任常侍郎、太中大夫等职。

东方朔原有集2卷,久佚;明人张溥编有《东方太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三、祢衡,(173-198)字正平,东汉末名士,文学家。

平原郡人(今临邑县德平镇小祢家村),幼聪敏好学;成年后博学多识,才华横溢。

甚受北海太守孔融赏识,说他“其才十倍于我”有恃才傲物、善辩好胜、不畏权势的性格。

祢衡著作原有两卷,已失传。

后世见到的仅《吊张衡文》、《鲁夫子碑》、《颜子碑》、《鹦鹉赋》等四篇文章。

四、孟郊,(751~814),唐代诗人。

字东野。

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平昌:今临邑德平,今德州临邑东北)。

孟郊早年生活贫困,以他为“清奇僻苦主”。

他和贾岛都以苦吟著称,又多苦语。

《游子吟》是其代表作,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五、韩红,生于西藏昌都,祖籍山东德州,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

父亲为汉族知青,母亲为藏族。

她是中国大陆女歌手,创作型唱将。

2003年后,韩红逐渐受到关注,多次获得各种“年度最受欢迎女歌手奖”和“最佳女歌手奖”,成为中国大陆最红的女歌手之一。

韩红于2009年加入伍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军衔为技术五级,任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副团长。

六、黄宏,祖籍: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出生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专业职称:国家一级演员相声演员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

原名黄长寿,著名喜剧小品表演艺术家,总政歌舞团国家一级演员,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正军级待遇。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的演员工作委员会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