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古诗词复习教案(5篇)

古诗词复习教案(5篇)

古诗词复习教案(5篇)第一篇:古诗词复习教案古诗词复习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积极的氛围中积累运用,掌握知识。

“以三维目标”为指导,突出“方法与能力”的目标。

引导学生在复习实践中发现规律,总结方法,提升能力,增加积累。

教学目标:1、复习古诗。

2、灵活积累、运用古诗,感受古诗的美和积累古诗的良好习惯。

3、培养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读古诗文,并学会灵活运用古诗词。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中国的文化源渊流长,古诗是其中的一座大观园,那一首首古诗就是花园里奇丽的小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大观园。

1、先说说你熟悉的诗人有哪些?2、李白、杜甫、王安石、苏轼、王维、陆游、王昌龄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诗人。

他们的诗篇有着极其鲜明的个人风格,可以说是自成一派。

于是,人们便送给他们各种各样的美称。

3、同学们知道这些称号分别是指哪个诗人吗?诗仙白居易《赠汪伦》诗圣王维《春夜喜雨》诗佛李白《忆江南》诗魔杜甫《游子吟》诗囚孟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4、知识补充。

诗仙——唐代诗人李白他的诗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色彩。

唐代诗人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诗,把他比作天上下凡的“仙人”。

后来人们就称李白为“诗仙”。

诗圣——唐代诗人杜甫他的诗气势雄浑、绚丽含蓄,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历代的许多诗人都把他的诗奉为学习的典范,尊称他为“诗圣”。

诗魔——唐代诗人白居易他写诗非常刻苦,过分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诗囚——孟郊:孟郊把诗看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好像成为诗的囚徒一般。

诗佛——王维:王维一生信仰佛教,而且在他的诗歌中也透露出浓浓的佛教意味。

二、回顾交流,熟记诗词1、其实 ,我国各个朝代都有许多著名的诗人、词人 ,都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词,同学们都记住了哪些呢?请大家回忆一下,在小组里背背吧。

中考古诗文复习教案

中考古诗文复习教案

中考古诗文名句积累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考:熟悉古诗文名句默写中考题型,了解中考评分标准。

2、认识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在古诗文默写中存在的问题。

3、促进复习:激励学生在课后有计划、有技巧地展开自我复习。

教学重点:了解中考题型,了解中考评分标准。

教学难点:在实践中掌握记忆的技巧,对所积累的古诗文加以灵活运用和归类记忆。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我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古代诗坛,群星灿烂,创作出了浩如烟海的古代诗词,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在中考里,古诗词背诵默写是一个重要考点。

根据新课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古诗文的学习要做到:能诵读古代诗文,准确背诵,默写一定数量的名篇。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的能力,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

随机背诵十首古诗二、中考风向标中考考查名句积累的形式主要是默写,题型有如下几种:(1)直接型默写。

(2)理解型默写。

三、分析题型,注意复习方法和答题技巧。

(一)直接型默写。

(续写型,要求根据上句写下句或根据下句写上句;整首诗的默写)特点:此题难度不大,只需把诗文记熟(特别是宋词与文言文中出现的结构不对称的句子),不写错别字,不添不漏不换位就能得分。

应试技巧:熟背写对,细辨差别,书写工整。

(二)理解型默写。

(提示与课文相关的内容,让考生根据提示进行默写)特点:有条件限制,有目的导向,要求大家不仅要熟背课文,还要理解诗句含义。

应试技巧:审清题意,弄清要求,正确默写。

感悟:1、博览强记是古诗词掌握的最佳途径。

2、理解记忆是古诗词运用的最好方式。

四、古诗词知识竞赛一、能力加速度比赛规则:1.起始分数均为60分。

2.比赛采取必答的方式,每个人将答案写下,五分钟后同桌互对,答对一题得2分3.若有提醒、偷看或喧哗,每人每次扣十分。

4.看看谁能又快又准确1、待到重阳日,——————。

(孟浩然·唐《过故人庄》)2、—————,禅房花木深。

(常建·唐《题破山寺后禅院》)3、我寄愁心与明月,————。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

一、教案主题: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内容:1. 古诗词的定义与分类。

2. 古诗词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3. 古诗词的意象描绘和情感抒发。

4. 古诗词的格律和节奏韵律。

5. 古诗词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古诗词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解读。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创作古诗词,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古诗词鉴赏练习:布置相关古诗词鉴赏题目,评估学生的理解能力。

3. 创作展示:让学生创作一首古诗词,评估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对古诗词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步骤:1. 回顾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

2. 分析经典古诗词作品的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3.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的意象描绘和情感抒发。

4. 讲解古诗词的格律和节奏韵律。

5. 探讨古诗词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古诗词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2. 古诗词的意象描绘和情感抒发。

3. 古诗词的格律和节奏韵律的理解与应用。

4. 古诗词的背景和文化内涵的深入理解。

八、教学资源:1. 古诗词文本:经典古诗词作品。

2. 多媒体教学:图片、音频、视频等辅助教学资源。

3. 参考书籍:古诗词鉴赏指南、文学史等。

4. 网络资源:相关古诗词网站、论坛等。

九、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共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安排:按照教学内容顺序进行教学,每节课时完成一个教学内容。

十、教学总结:1. 学生对古诗词的基本特点和鉴赏方法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古诗词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古诗词的意象描绘和情感抒发的欣赏能力。

初中语文古诗文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古诗文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古诗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初中阶段所学的古诗文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采用分类复习、比较复习、迁移复习等方法,引导学生系统地复习古诗文,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古诗文素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包括绝句、律诗、词、曲等,重点复习各诗体的特点及常见诗人的作品。

2. 古代散文:包括叙事、议论、抒情等,重点复习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句式和常见的修辞手法。

3. 古典名著:复习初中阶段所学的古典名著,提高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诗文的基本知识点,如诗体、修辞手法、语法句式等。

2. 教学难点:古诗文的理解和欣赏,以及对名著的深入解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分类复习法,将古诗文按诗体、题材等进行分类,有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点。

2. 比较复习法,将相似的古诗文进行对比,分析其异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3. 迁移复习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安排1. 课时:本教案共需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过程:第1-2课时:复习古代诗歌,包括绝句、律诗、词、曲等。

第3-4课时:复习古代散文,包括叙事、议论、抒情等。

第5-6课时:复习古典名著,提高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第7-8课时:进行古诗文阅读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第9-10课时:进行古诗文知识测试,检查复习效果。

六、教学策略1.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2.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古诗文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的特点和内涵。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复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一)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一)复习教案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一)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了解中考考点以及近几年宁夏中考涉及的相关考题。

2、以语言的品析为抓手教给学生一些古诗词鉴赏的方法。

复习重点:1、引导学生从炼字(词)、句和意入手鉴赏诗歌。

2、指导学生准确表达答案要点复习方法:讲练结合课时安排:2课时复习步骤:第一课时复习要点:了解中考考点;从古诗词的炼字、句角度讲练鉴赏之法。

一、复习导入:(一)、根据上句背下句。

1、蒹葭苍苍,《诗经?蒹葭》2、征篷出汉塞,。

《使至塞上》3、瀚海阑干百丈冰,。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人生自古谁无死?。

《过零丁洋》5、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渔家傲》(二)、根据下句说下句。

6、,飞鸟相与还。

《饮酒》7、,行舟绿水前。

《次北固山下》8、决眦入归鸟。

《望岳》9、,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0、,谁家新燕啄春泥。

《钱塘湖春行》。

11、,月有阴晴圆缺。

《水调歌头》12、,赢得生前身后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3、,,山河表里潼关路。

《山坡羊?潼关怀古》过渡语:由对学生背诵情况的评价自然引入。

二、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常见考点:理解诗意考查对诗词字词句的理解、内容的归纳概括、哲理的分析、作品的思想感情。

感知形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感知诗词中的景物、形象,体会作品的意境、情境,领悟作者的情感。

品味语言考查词语的锤炼、句子的推敲、名句的领悟、修辞的效果和诗的节奏韵律等。

分析技巧主要指对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典故运用、巧妙构思等进行分析评价。

过渡语:由近几年宁夏的中考试题引出语言的品析(一)、炼字1、题目形式。

(1)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2)从哪一句中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形容词、动词)(3)此诗某句中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哪个更好?为什么?(4)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注意: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

这种题型要求品味出诗人炼字妙在何处。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教案(详)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教案(详)

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教案(详案)复习目标:1.明确中考诗词鉴赏考点2.熟悉常考诗词鉴赏题型3.掌握诗词鉴赏答题技巧教学重点:1.鉴赏课内的古诗词,把握诗词的思想感情。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领悟诗词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1.让学生熟练运用古诗词中情感主旨类赏析题的解题方法教学方法:品读法、赏析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具:多媒体复习过程:一、导入复习播放歌曲《独上西楼》,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是A慷慨激昂的,是B轻松欢快的,还是C哀伤愁苦的?同学们都有好的欣赏能力,古典诗歌是我们汉语言中的精华,许多是古人用来配乐歌唱的,具有音乐美;诗歌精炼含蓄,表达诗人的真情实感,具有情感美。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复习古诗词的鉴赏。

二、考题回顾中考的钟声临近敲响,我们的语文学习也进入到了最后的复习冲刺阶段。

而古诗词的赏析又是中考必考题,比如:1.出示近五年衡阳市中考诗词鉴赏题2.近五年诗词类鉴赏题的命题趋向:纵观近五年衡阳市中考诗词赏析题,1)一般分值为四分,以八、九年级的居多,涉及各种主题;2)题型以填空、简答题为主;3)重在内容理解、情感把握、语言品味。

尤其是对诗词思想情感的把握从12年到16年连续五年都出现在试卷上。

因此掌握判断诗人思想情感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老师就想跟同学们一起去探究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方法。

三、探究方法(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一)了解作者,关注背景:从作者的生平经历来看诗词中的思想情感,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来看诗词中的情感。

例如:阅读李煜的《相见欢》和《虞美人》,要了解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由昔日的君王变为阶下囚,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

表达词人身世之悲、故国之思、亡国之痛的思想感情。

又如:阅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要明白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表达的感情也不同。

《茅》是安史之乱时期,杜甫流离成都,公元760年,经亲友帮助,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草堂。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

中考古诗词赏析复习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回顾和巩固学生对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词牌、韵律、意象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析典型的古诗词作品,培养学生分析和欣赏古诗词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古诗词的基本知识点的回顾和巩固。

2. 教学难点:分析和欣赏古诗词,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问答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共同分析和欣赏古诗词。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案例,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解析。

2. 学生准备:复习古诗词的基本知识点,对所学的古诗词有一定的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简短的古诗词表演或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回顾基本知识点: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古诗词的基本知识点,如词牌、韵律、意象等。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精选的古诗词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欣赏,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创作背景。

4. 讨论与问答:学生针对案例提出问题或观点,进行讨论和问答,深化对古诗词的理解。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古诗词赏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六章:唐代诗人杜甫《春望》的赏析分析诗的结构和韵律探讨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理解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2. 第七章:宋代词人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赏析解析词的格律和用词特点分析词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探讨词人的豪放与柔情3. 第八章:明代文学家冯梦龙《警世通言》选段的赏析理解话本小说的叙事特点和语言风格分析选段中的道德寓意和社会背景探讨话本小说对现代读者的启示4. 第九章:清代诗人纳兰性德《浣溪沙》的赏析研究诗的格律和词牌特点分析诗中的情感和意境理解诗人对古典诗词的传承与创新5. 第十章:现代诗人徐志摩《再别康桥》的赏析探讨现代诗的形式和语言革新分析诗中的情感和意象理解现代诗人对传统诗词的继承与发展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问答环节的积极性。

九年级诗词复习教案

九年级诗词复习教案

【 - 初中作文】【篇一】九年级诗词复习教案中考古诗词阅读理解复习 (河大版九年级下册)1、望岳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五岳之首的泰山是多么的雄伟,苍莽的青色一望无边。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神奇秀丽的景色都集中在这里,山南山北,昏晓不同。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远望层山叠起,不禁心胸激荡,极目细观啊,那鸟儿已归巢。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将来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远眺,群山都会显得那么渺小。

主题: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妙处:善抓住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描写西湖早春景色。

“渐”字写出了诗人是骑在马上边走边看渐入佳境的。

【题解】:《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

也是一首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言律诗。

这首诗写早春的西湖极有特色,读后会同诗人一样,爱上这湖光山色。

白居易是在公元822年(长庆二年)的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剌史的时候创作了这首诗。

主题: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全文▲诗中最能表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有早莺_、新燕_、浅草等。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景色,诗中哪些字是紧扣“早”字来写的?初、早、新、渐、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钱塘湖早春景物的喜爱之情▲概括这首诗的内容:描绘了钱塘湖畔旖旎的早春风光,表达了对大好春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一个“争”字,妙在形象地写出了黄莺争着挤上向阳之树的情景,准确地描绘出了初春的独有风貌;一个“啄”字,美在写出燕啄泥衔草,营造新巢的情景,准确传达出春的消息的同时,也传达出人们乍见新燕的愉悦之情。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绘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考古诗词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2、背诵、默写名句,掌握答题技巧
重点、难点:
背诵、默写名句,掌握答题技巧。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以一个小活动来感受一下,回忆回忆,背诵出所学过的古诗词中描绘“春夏秋冬”的句子。

(学生回答,教师点品,以鼓励为主)
同学们的表现都很可以。

我们的教育现在很注重诗词的传承,在我们初中的教材中每一册都有十首古诗词,在中考里,古诗词背诵默写也是一个严重考点。

根据新课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古诗文的学习要做到:能诵读古代诗文,确凿背诵、默写一定数量的名篇。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薄文言文的能力,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

一、看例题、识题型。

(见课件2—4页)
二、分析题型,注意复习方法和答题技巧。

(见课件6—27页)1、记忆型默写。

(续写型,要求根据上句写下句或根据下句写上句;整首诗的默写
2、理解型默写。

(提示与课文相关的内容,让考生根据提示进行默写)
3、迁移型默写(给考生设置一定情境,要求根据这一情境填写相应的名句)
4、归类型默写。

(题目提供一个答题的方向,要求学生作答)
5.比较型默写(题目通常将关联的两首诗文比较,根据要求来作答)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应对中考时,诗歌的积累既要有“量”的充塞,又要有“质”的提高,量变才会有质的飞跃。

我们学好古诗、复习好古诗去应对中考,但绝不是为中考而学古诗。

诗词能造就一个人的性格,陶冶一个人的情操。

一代伟人毛泽东能背诵三百余首古诗,16岁作《咏蛙》立志,一首《沁园春雪》更是气概天下,成就千古。

培根说过:“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

”诗词能提高人的语言修为。

当默然比雄辩效果更好时,我们可说“此时无声胜有声”;离别感伤“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爱人异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我们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与调和;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执拗与奉献;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坚强与无畏;更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

最后祝同学们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