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质量的控制

合集下载

浅谈中药饮片质量管理

浅谈中药饮片质量管理

浅谈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关键词中药饮片质量管理怎样做到中药饮片成为“灵丹妙药”,质量管理是重要的关键一环,亦是保证用药安全的有效途径之一。

中药饮片质量好坏,直接影响临床用药效果和社会信誉。

要保证饮片质量,药性强、疗效好,必须注意中药的采收季节、炮制加工、产地、贮藏保管、处方准确调配等。

如何发挥中药饮片在治疗中的优势,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

1 选择道地药材,保证饮片质量道地药材的地理、气候、水土特有的微量元素,决定了药材的质量,是医家长期经验的结晶,正如寇宗奭说“凡用药必须择土地所宜者,则药力具,用之有据”,说明同一种药,产地不同,疗效不一。

如有关资料报道,黄芪异地移植,引种后,质量明显下降,失去微量元素硒等,临床用药效果差,剂量增大。

2 适时采收,确保疗效不同的中药材都有一定的采取季节和方法。

适时不采或过时采收,都可减低药效。

如天麻采收季节不同,疗效有很大差异,冬天采收天麻,质坚质重,平肝潜阳作用强,春天采收质轻中空,效果差,用量大。

李果的阐述,说明了问题,他说“凡诸草、木、昆虫,产之有地;根、叶、花实采之有时。

失其地,则性味少异;失其时,则气味不全。

”3 遵守炮制,增强疗效中药遵古炮制,可去其性,取其味,偏其效。

炮制规范可增强疗效,降低毒性。

生药材通过适当加工处理,如净选、切片、炒炙等,可达到用药要求,发挥应有疗效;临床选生半夏外用消痞散结,法夏化痰燥湿,姜半夏兼有和胃止呕;生大黄攻积导滞,泻火解毒,酒炙以清上焦突热;引药直达病所,制大黄兼有活血化瘀。

生姜发表散寒,止呕解毒,干姜温中散寒,回阳五脉,炮姜温中和胃,姜炭温中止血。

因此规范炮制,按处方目的,把握好炮制方法,保证药品质量,陈嘉谟告诫说:“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

”4 分类定位,选择合适的储存场所,确定明显的标志为了保证药品质量,针对保管措施,通常将中药饮片分为动物类、植物类(根、根茎、皮、叶、药、果实、全草、种子、树脂等),矿物类、加工品及其它类,按《药品管理法》要求对于特殊药品类,如(毒性、麻醉品)应按国家关于毒性药品管理条例,专柜加锁,专人管理,专用帐册,专用处方管理;对如贵重、易燃类,应认真作好防护,严格管理。

浅谈中药房中药的质量管理

浅谈中药房中药的质量管理

组织改善 。③无效 :患者 溃疡症状未见改善 。
1 .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 P S S 1 5 . 0 进行数 据统计 , 检验计数 资料 ( %),f 检测 计量 资料 ( X 4 - S ), P < 0 . 0 5 ,具有统计学意义 。
2结 果 2 . 1治疗 结束后效果 比较 观 察 组痊 愈2 9 例 ,有 效 1 7 例 ,痊 愈 率 为5 9 . 2 %,总 有 效 率 为 9 3 . 9 %,均高于 对照组痊 愈率4 2 . 9 %和总有效率 8 1 . 6 %,结 果具有 统计
导致反 复发作。虽然P U 具体临床病 因尚未明确 ,但普遍认为主要 与感 染幽门螺杆菌 ( H P )有关 。消化性溃疡病程较长,明显影响人们生理健 康。因此临床研究的主要 目的在于通过不断探索,探寻高疗效的治疗方 法。临床采纳 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通过 中药整体调节机体功能 ,与西药 治疗互补 ,成分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 , 彻底恢复 胃黏膜溃疡处 】 。 在 中医 中 ,认 为 胃脘 痛 实质 为 脾 胃受 损 ,气 血 不 调 ,不通 则 痛 ,不容则 痛 ,导 致 胃脘 痞满 等临床表 现 。脾 胃虚寒 证为P U常见临 床证 型 ,患者 主要 以虚证 为主 ,病程 缠 绵难遇 。脾 脏长 期虚弱 ,明 显影 响其正 常的运 化功能 ,气血 生化无 源 ,脾 胃失养 ,发展 为P U。 根据 临床 中医辨 证不 难辨 别脾 胃虚寒 证 。因此 应选择 健脾 和 胃 ,温 中散 寒止 痛 。小建 中汤合 良附丸 符合治疗 要 求 ,前者 以温 中健 脾 为主 ,后者 以行气祛寒止痛 为主 ,一 同发挥健 脾祛寒功效 ,起到治疗 作用的 同时 ,可以调节患者 体质 ,促进 溃疡 面修复 。现代 医学研究炙 甘草、桂枝等 中药可 以杀 灭H p ,消炎止痛 ;白芍 、大 枣等可以增强患 者 免疫 力 ,从 而降低复 发率 】 。本研究 中,观察组痊 愈率 为5 9 . 2 %,

浅谈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

浅谈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

浅谈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众多,其中包括生长环境、采摘和储存方式、干燥处理、加工工艺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就此进行探讨,以期提高中药材的质量。

首先,生长环境是影响中药材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草药的生长环境应具备适宜的气候、土壤和水质条件。

适宜的气候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

不同的中药材对气候的要求存在差异,例如人参偏好温暖湿润的环境,而黄芪则喜欢温干的气候。

土壤的pH值、含水量、肥力等也会对中药材的质量产生影响,如当黄连生长于酸性土壤中时,其生物碱含量可能会增加。

此外,水质的纯净度和矿物质含量也对中药材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其次,采摘和储存方式也对中药材的质量产生影响。

在采摘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方法十分重要。

一般情况下,中药材的采收时间应在植物达到最佳生长期但尚未开花时进行。

同时,采摘时应注意保持草药的完整性,避免损坏或混入不良物。

采摘后的中药材需要妥善储存以保持质量稳定。

不同的草药对储藏条件有各自的要求,例如一些中药材需要暗储,避免阳光直射,而一些中药材则需要通风储存。

干燥处理也是影响中药材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干燥过程能够保持中药材中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和活性。

一般来说,中药材需要以适当的温度和时间进行干燥,以防止失去水分或产生霉变。

此外,中药材的干燥方式也有多种选择,如晾晒、蒸煮、烘干等,不同的干燥方式会对中药材的质量产生不同的影响。

最后,加工工艺也对中药材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

加工工艺包括药材的分选、清洗、切割、炮制等多个环节。

其中,药材的分选和清洗环节能够去除草药中的杂质和不良部分,提高草药的纯度和质量。

切割过程能够使草药更易于煎煮或浸泡,提高其有效成分的提取率。

而炮制过程则能够改变药材的性味特性,增强其药效和药材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涉及众多方面,包括生长环境、采摘和储存方式、干燥处理、加工工艺等。

在生产过程中,我们应加强对上述因素的控制和管理,以提高中药材的质量。

浅谈医院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

浅谈医院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

浅谈医院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摘要】目前,医院中药饮片质量控制的方法是零散的,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且没有可参照的质量控制体系。

本文是笔者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整理、制定出的一套医院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体系,在日常工作中易执行、可控制,使饮片的质量得以充分的保证,并理顺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中药饮片;质量控制;规范管理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中药市场已由原药材流通逐渐改变为以中药饮片供应医院配方,医院也很少自行加工炮制。

由于饮片市场质量参差不齐,伪劣药品时有出现,影响中医用药的安全有效,而且广大基层医疗单位大都缺少对饮片的检验仪器,主要仍以经验鉴别为主。

中药材的品种比较复杂,在经营中常有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掺假等现象的发生。

由于以上种种现象的存在,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医院建立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 制定本医院中药饮片验收质量要求医院所采购的中药饮片可按照《中国药典》、《部颁标准》、《中药炮制规范》等法定验收标准来确定其真伪,但长期以来中药饮片质量优劣无统一标准,仅凭验收人员感观而定,主观性强,检查者无统一尺度衡量。

另外,《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的中药材及饮片551种[1],临床使用中还有较多的中草药、地方习惯用药无国家标准,因此,必须在本医院内制定统一、简便、易操作的中药饮片质量优劣验收要求,对符合要求的予以接受入库,对不符合的予以拒收。

医院中药饮片的验收方法一般采用感观验收,主要通过手摸、眼观、嘴尝、鼻闻等方式。

在实际工作中通常从炮炙要求、片型要求、杂质要求、色泽要求来制定质量验收要求。

1.1 炮炙要求中药的疗效是由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决定的,中药经过炮制后,所含的化学成分的性质和含量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在临床应用中必须优选最佳的炮制方法,如白术要求要用麦麸炒;黄精用黄酒蒸;远志用甘草水煮;鳖甲醋淬;牡蛎煅制等。

1.2 片型要求中药饮片的各种片型应符合规定、厚薄均匀、整齐。

浅谈中药质量及贮存管理的体会

浅谈中药质量及贮存管理的体会
扭伤 属 中 医伤科 学 中 的 伤筋 范 围 。本 病 起 病 虽
急 , 的症状 也 重 , 皆 因气 机 郁 遏 , 无 器 质 性 病 有 然 并 邪必 然 乘 虚 侵 袭 。如 《 宗 金 鉴 ・正 骨 心法 要 旨 》 医
无 效 : 状和体 征 与治疗 前 无改 变 。 症
4 治 疗 结 果
天痊 愈 。
6 体 会
作者单位 :5 0 0 福建省宁德市闽东医院 350
浅 谈 中 药质 量 及 贮 存 管 理 的体 会

【 中图分类号] 2 3 R 8


军 李 清华
【 文章 编号] 6 2 0 5 2 07 —0
Qin S uJ n LiQi g u og h u n ha
【 btatS v rl l n ims o , o o s h teln dcn r v h hn s aie A src e ea mie nu me h w d e e 】 l c t moh r dme iiei i o eteC ieen t a n mp v
而有效地提 高 了中药材质 量 , 证 了临床 疗 效 。严格 地 对 中药材 进 行加 工 炮 制 , 保 也是 挖 掘 发 扬 祖 国医 学宝 贵遗产 的一项 重要 的 工作 。 【 关键词】 中药质量 ; 贮存 管理 ; 会 体
S l wl ic s e t ha l y d s u s d he Chi s n tv e i i e qu lt nd t e s o i ma a e n e p re c Xu o ne e a i e m d c n a iy a h t rng n g me t x e in e
维普资讯

中药饮片质量现状分析与对策浅谈

中药饮片质量现状分析与对策浅谈

中药饮片质量现状分析与对策浅谈中药饮片是将中药材进行研磨、浸泡、烘干等工艺加工而成的成品,是中医药临床应用的重要剂型。

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一些中药饮片存在质量问题,影响了中药饮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因此,本文将对中药饮片质量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中药饮片质量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药材选择不当:一些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选择了质量较差的药材进行加工,导致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减少或变异,影响疗效。

2.生产工艺不规范:一些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工艺流程不清晰、操作规范不严格等问题,导致中药饮片的成品质量不稳定,品质参差不齐。

3.控制质量标准不严格:一些生产企业在制定质量标准时,仅考虑了产品的外观质量,而忽视了有效成分的含量和质量。

这导致一些中药饮片在药效上有所欠缺。

对于中药饮片质量现状分析,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提高药材质量:加强对药材种植、采集、加工等环节的监管,建立健全药材质量追溯体系。

同时,鼓励农民科学种植,使用优质种苗和绿色农药,提高药材的品质和安全性。

2.规范生产工艺: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中药饮片生产工艺标准和质量控制标准,制定明确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

同时,加强生产过程监控,确保每道工序的可追溯性和可控性。

3.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制定中药饮片的全面质量标准,包括外观质量、含量测定、指标物质判定等方面的要求。

加强对中药饮片含量和质量的监测,建立药材质量分级和品牌评价体系,提高消费者的选择意识。

4.强化市场监管:加大对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强对产品质量抽查和监测,严惩违法违规行为。

同时,加强行业自律,建立中药饮片质量违规监测和处罚机制,提高行业的整体质量水平。

总结起来,中药饮片质量是中医药临床应用的基础,关系到患者的疗效和安全。

通过提高药材质量、规范生产工艺、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和强化市场监管等对策,可以改善中药饮片质量现状,提高中药饮片的疗效和安全性,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浅谈医院中药制剂质量管理

浅谈医院中药制剂质量管理
2 把 好 原 料 药 材 和 辅 料 的 质 量 关 别 等 项 目难 全 面 控 制 药 品 质 量 因此 、 院 应 按 照 《 医 药 品 管 理 法 》 有 关 要 求 、 置 具 有 现 代 科 学 检 测 手 段 的 的 添
要重视对 原药材 和辅料 的质 量控 制 . 是 中药制剂 检 测仪 器 , 高检测 能力 。质 检 人员 应 正确 选择处 方 中 这 提 质 量 控 制 的 基 点 、 保 证 成 品质 量 的 前 提 。 中药 资 源 丰 要 进 行含 量 测定 的主 要成 分 , 是 确立 测 定方 法 、 制订 完 善 富, 品种复杂 . 药材 的产地 、 收季节 、 采 药用 部位 、 炮制质 的质量 标 准 。 力争使 每 一个 中药 制剂 品种 都有严 格 的质 量 及贮 存时 间等 因素 , 会 影 响制 剂质 量 , 均 因而 中药材 量 检 测 标 准 和 手 段 , 医 院 中药 制 剂 质 量 检 测 工 作 走 向 使 质 量 是 影 响 中 药 制 剂 质 量 的 关 键 因 素 。因 此 , 们 首 先 正 规化 、 准 化 和科 学 化 、 提 高药 品 质量 提供 有 力保 我 标 为 要严 把进货关 坚持 正规 渠道进购 , 严格 执行 验收制度 , 障 。 除经 验鉴别外 、 还有 必要对 活性 成 分进 行量 化 控制 。其 5 要 在 发 展 中 不 断 提 高 质 量
维普资讯
时珍 国 医国 药 20 0 2年第 l 0卷第 1 期
浅 谈 医院 中药 制剂 质 量 管 理
滕 建 卓
( 湖南 省湘 西 土 家族 苗 族 自治 州 民族 中 医 院
关键词 : 医院 中药制剂; 人 员素质 ; 原料 ; I艺; 质枪

浅谈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控制中含量测定指标的选择思路[整理]

浅谈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控制中含量测定指标的选择思路[整理]

浅谈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控制中含量测定指标的选择思路中药制剂中建立含量测定项的主要目的是对含有此成分的药味、及与此药味以同一工艺制备的制剂进行质量控制。

由于中药具有成分复杂、有效成分不够清楚、所含成分含量较低、处方中各药味处理方式不同等特点,复方制剂中如何选择含量测定指标一直难以统一。

现围绕中药新药注册中含量测定指标选择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仅供研制者参考。

1、含量测定指标应首选已明确的活性成分,确保制剂的有效性。

现有研究基本证实水溶性的酚酸类化合物是丹参活血化瘀的主要活性成分。

中药药典2005年版一部已规定丹参药材中丹参酚酸B的含量不少于3%。

因此以丹参活血化瘀为主药的制剂中,应测定丹参酚酸的含量,以保证制剂的有效性。

含量测定指标选择是否合适,除了控制制剂的最终产品质量外,还与制剂的剂型选择、工艺路线选择等有着极重要的作用。

如某一申报单位同时申报了一个含丹参的复方注射液和冻干粉(治疗冠心病),在工艺研究中和质量标准含量测项中只考察了丹参素量。

经临床试验发现,注射液疗效不如冻干粉,且不稳定。

进一步对注射液和冻干粉的工艺和质量分析时发现,冻干粉的工艺过程和最终产品中均能测到丹酚酸,因此,在质量标准中建立了丹酚酸的含测项,稳定性考察证明制剂中丹酚酸基本稳定;注射液因丹酚酸含量低或有的批号测不到则无法建立此项含量测定项,稳定性试验发现丹参酚酸成分含量不稳定。

这说明本品更适合制成冻干粉或注射液的制备工艺不太合理。

如在研制阶段能以丹酚酸作为指标进行工艺和制剂质量、稳定性考察,即可以发现并避免上述问题。

可见,选择一个活性成分作为制剂的质控指标,能对剂型的选择、工艺路线的确定、制剂稳定性均有监控作用,从而保证制剂的疗效。

2、含量测定指标应选择影响制剂安全性的毒性成分,以保证制剂的安全性。

处方中含有标明剧毒或大毒的药味,内服制剂和外用制剂用于疮面、粘膜等易吸收的部位或制剂中添加了促进药物透皮吸收的促透剂时,应在制剂中建立相应的毒性成分的限量检测法或含量测定法,且要求有严格的限量或含量范围,以确保制剂的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中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主要用以防治疾病的药物。

在医疗临床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就必须首先保证中医用药的质量,结合正确运用这些药物去达到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

反之,中药质量不能保证,轻则影响临床疗效,重则危及生命,为此,中药质量工作尤应重视和加强。

下面就如何加强中药质量的控制工作,谈谈个人的体会。

【关键词】中药质量;控制
1 中药种植质量及中药药源的管理
中药地道药材的生产种植管理应视同现代药品定点厂生产的规范化管理。

也就是讲,中药药源的布局,地道药材基地的建设、开发和研究都应有必要的法令和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既巩固原有的地道药材基地,而保证中药种植质量,还要有长远和统一规划并进一步开发新药源以满足医疗工作的需要。

古人在这方面给我们做先例。

他们很讲究中药理论生态学的研
《本草衍义》中讲“丸药必须择川地所宜者,帽药力具……,究——地道药材(中药质量要求),
若不推厥理,治病徒费其功,终亦不能活人”。

中药生长的土壤地理条件,气候、水质等因素都关系到中药原植物体内各种物持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古人云:“橘生淮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历代医学家们用药很药物产地。

如川贝母、浙贝母、川黄莲、川芎、宁夏枸杞、怀山药、秦当归、陕枣、辽细辛、怀牛膝及川、牛膝等,既地道药材的运用,实际上也就是对中药药理,中药质量标准的要求控制。

因此,我们应给予加强政策性的扶持,加强科学化的管理,创造有特点的生产条件,保证定型,定点中药生产基地——地道药材基地的发展,即扩大优质药材的生产,又是确保和提高中药种植质量的关键。

2 中药采收与干燥质量控制
李东垣在《用药法象》中说:“丸诸草木昆虫,产之有地,根、叶、药、实,采之有实,失其地,则性味不会”,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中药采收时间与药材的质量有直接联系,各种植物药性,功效由于生长年限不同,采集时节不同,对中药生化成分的积累均有明显差异。

如:雅连、丹皮等以五年生为好,厚札、杜仲、黄柏等以15年以上者为好。

再者,干燥方法不同也直接影响中药质量的控制。

《神农本草经》序例中写道:“药……有毒、无毒,阴干暴干,采造时月,生熟土地所出,真伪陈新,并名有法”。

现代医学研究也进一步证明,中药加工和干燥方法直接影响中药质量,如:菊花直接晒干挥发没含量高,烘干次之,干品更次之,含量仅为生晒品的43%。

为了保证中药质量,保证医疗临床的疗效,中药采收,干燥必须按前人所教导的各类药材采收季节及干燥的正确方法。

3加工炮制质量控制
目前,《中药药典》不能完全统一全国中药炮制标准而各省炮炙规范各异。

为使中药达到中医用药的质量标准,保证安全有效,就必须经过加工炮炙,中药经过炮炙是用以提高中药质量行之有效的传统办法。

陈嘉漠《本草蒙筌》中认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地则气味反失”。

由于炮炙方法不同,达到的目的和作用也不同,也意味着中医临床的可证性和标准化达不到。

如“黄芪顺切和横切饮片,它们各自煎出液含量测定就有明显区别,既是同一方法,由于辅料不同,温度不同均要影响药物的功效”。

又如“元胡的炮炙”,醋炙与醋煮两法煎出液测定差别很大,并且南、北各省的醋质也各尽不同。

再如:“酒制品,黄酒与白酒之分,其成分和含量也不同等”。

通过多年来人们的经验总结,认为不同地区的炮制质量控制差别很大,主要反应在临床疗效不明显。

就振兴中医工作以来,中药工作有所发展,中药质量控制也有所提高。

但仍然发展不平衡及存在一定的质量方面的问题。

医和药不能截然划开,都要同步发展,药的质量是振兴中医的关键,建设国家要有重点的,定点的中药饮片继续政策上照顾,资金设备上的投入和扶持,以生产标准规范化的炮制品,使之达到中药饮片全国标准化,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化。

此外,中药的包装,储备中药的设施、调配等,都是中药质量控制范畴。

中药质量各个环节的控制,是相互促进,又互为影响。

我们只有全面做好整个中药质量控制工作,促进中医药事业全面发展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