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艺术的影响
现代重大历史事件

现代重大历史事件现代世界发生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影响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其中几个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并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它们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1.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之一。
它从1914年持续到1918年,涉及了全球范围的冲突。
这场战争对世界地缘政治格局和文化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许多国家的经济破产和社会动荡。
由于大规模的军事投入和毁灭性的战争行动,许多国家的财政状况恶化,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其次,战争改变了地缘政治格局。
奥斯曼帝国的解体导致中东和东欧地区的边界重新划定,同时也促进了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
此外,战争还加速了帝国主义势力的衰落,让美国和苏联等新兴大国崛起。
最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影视艺术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争的残酷和人道主义危机使得许多艺术家开始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主题,从而进一步改变了现代文艺的发展方向。
2.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战争之一。
它从1939年爆发到1945年结束,涉及了全球范围的国家和地区。
首先,第二次世界大战彻底摧毁了战争的罪恶与狂热。
纳粹德国和日本帝国的侵略行为使世界各国意识到战争对人类社会的破坏力和悲剧性后果。
其次,战争结束后,世界各国为了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纷纷加入了建立国际组织的行列。
例如,联合国成立于1945年,旨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最后,二战结束后的几十年里,世界各国都面临着重建和发展的挑战。
战争给各国经济造成了沉重负担,但也促使了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和社会变革。
3.冷战冷战是二战后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对抗。
它主要由美国和苏联两个强权国家领导的阵营之间的竞争和敌对关系所定义。
首先,冷战导致了全球战略平衡格局的形成。
美国和苏联之间进行核武器竞赛,同时推动了发展太空技术和导弹防御系统。
这种对抗局势在国际关系中产生了长期的影响。
其次,冷战期间,东欧国家和亚洲国家不同程度地受到了苏联和美国的影响。
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时文化与艺术

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时文化与艺术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也受到了战争的影响,战时文化与艺术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和创新。
这些变化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态以及人们对战争的思考与表达。
本文将从战时文化与艺术的角度探讨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
一、中国视角下的战争文化战时文化在中国的表现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观察。
首先,是战争题材作品的兴起。
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开始描写战争的残酷与伤痛,这些作品充满了对战争的呐喊与抗议。
同时,许多艺术家开始将战争作为自己创作的题材,他们用自己的笔触与色彩描绘了战争的悲壮与荒凉。
其次,战时文化也反映在社会活动与宣传中。
许多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以及个人都积极参与到战争的宣传工作中。
海报、宣传册等各种宣传媒介在战争期间广泛流传,它们用简洁有力的语言和形象呼吁国民团结一心,支持战争的进行。
同时,一些战时募捐等公益活动也在中国各地兴起,这些活动展现了中国人民对战争的关注与支持。
此外,战时文化还体现在公共空间与纪念活动上。
许多城市修建了战争纪念碑、纪念馆等设施,将战士们的牺牲与奋斗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
这些纪念活动向人们诉说着战争的价值与意义,同时也提醒人们珍惜和平与和谐。
二、战时艺术的创新与演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战时艺术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创新与演变。
首先,绘画艺术开始将战争作为其创作的题材,画家们通过色彩的运用和构图的设计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悲壮。
一些优秀的战争画作品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其次,戏剧艺术也在战争期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许多剧团开始创作一些反映战争与抗战精神的话剧作品,这些作品将战争的惨烈和人民的抗争与希望相结合,通过演员们的表演将观众带入到战争的世界中。
同时,音乐与舞蹈也成为了战时艺术的一部分。
音乐家们创作了一系列具有抗战精神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以激昂的旋律和振奋人心的歌词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战争的坚定信念与决心。
舞蹈则通过独特的舞姿和编排展示了战争的伤痛与希望的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的精神面貌。
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艺术的影响

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艺术的影响二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争之一,不仅对全球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艺术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特别是在美国,这场战争为美国艺术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动力,使得美国在世界艺术舞台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第一、战争促进了艺术与政治结合的发展战争背景下,艺术与政治的联系更为紧密。
作为政治宣传的一种方式,艺术被用来宣传战争,表达国家的爱国情感,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为战争胜利提供精神支持。
同时,政治也影响着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内容。
例如,美国政府为了宣传战争,鼓励电影界制作大量的战争片,使得美国影片产业获得了空前的繁荣。
艺术与政治的结合不仅让艺术更具有使命感,同时也促进了其自身的发展和成长。
第二、战争推动了美国艺术创新战争迫使美国面临着一系列挑战,社会、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也推动了美国艺术的创新。
战争时期,一些艺术家因为服役而搁置了自己的艺术创作,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艺术家将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转化为了作品的灵感。
比如,肯尼思·纽森(Kenneth Noland)的抽象绘画体现了他当时在战争中的难以置信的景象。
战争还将一些流亡艺术家引入美国,推动了美国艺术的国际化,增加了色彩的多样性。
同时,战争时期,一些工业和科技方面的进步对美国的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军舰的涂装和服役期间的维护往往需要使用精确计算出的颜色和图案,这也启发了许多艺术家,例如弗兰克·斯特拉、Ellsworth Kelly和艾德·赫伯特罗斯等人,开始在他们的作品中使用简单的几何图案和鲜艳的颜色,从而木形单纯化美学。
第三、战争为美国艺术市场带来了新机遇在战争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和文化产业都蓬勃发展,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美国艺术市场的发展。
与此同时,美国的文化影响力也不断扩大,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有了更大的影响力。
这使得美国艺术市场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更多的认可和关注,也使得美国艺术家们具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和平台。
初二历史世界两次大战的影响与教训概述

初二历史世界两次大战的影响与教训概述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具破坏性和影响深远的战争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教训。
本文将就这两次大战的影响与教训进行概述。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与教训1.经济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许多国家经济陷入困境。
大规模的军备竞赛和军事行动导致了资源的枯竭和生产力的丧失。
战争结束后,战争债务、战争赔偿和经济衰退成为该战争遗留给各国的重要问题。
2.政治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许多强国的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帝国主义势力衰落,新兴国家崛起,原有的国界重新划定。
此外,世界大战的结束也促使各国对于和平与安全的重视,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应运而生。
3.社会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家庭破碎。
战场上的残酷景象导致了人们对于战争的仇恨和愤怒。
战争还催生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潮,以及对军事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的反思。
4.文化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战争激发了一系列文学、艺术和音乐作品,反映了人们对于战争的哀悼和对和平的向往。
战后的文艺复兴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化创新与变革。
5.教训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
由于战争迅速升级和进程的不可控性,各国逐渐认识到了战争的毁灭性和无意义性。
这为世界各国促进和平、维护稳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与教训1.经济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的巨大破坏和资源浪费。
相比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更加具有摧毁性,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了长期的压力和负担。
战后的重建和经济恢复成为各国的重要任务。
2.政治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苏联和美国成为两个超级大国,冷战格局开始形成。
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战还促使各国加强国际合作,建立更加稳定的国际秩序。
3.社会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社会动荡。
战争中的艺术战争对艺术的影响

战争中的艺术战争对艺术的影响战争中的艺术:艺术在战争中的影响艺术与战争似乎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然而,当战争爆发时,艺术往往会受到深远的影响。
正如巴尔干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些战争一样,战争给艺术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本文将探讨战争对艺术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战争对艺术主题、创作风格和艺术家观念的影响。
战争背景下艺术主题的转变战争是一种极度残酷的现象,无论是身处其中的战士们还是广大人民群众都会面临各种悲伤、恐惧和痛苦。
因此,在战争背景下,艺术中的主题也会发生显著的转变。
在战争前,艺术作品主要关注着社会生活的美好,强调对自然和人性的赞美。
然而,在战争期间,艺术家们的创作主题逐渐从美好的生活转向了战争的残酷和人类痛苦的描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艺术家将战争场景和战争后的恢复作为主题进行描绘。
例如,著名的法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以他的作品《战争》向观众展现了战场上的惨状和人们的苦难。
同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艺术家开始将战争和种族灭绝等战争罪行作为主题,以引起公众对战争的关注和反思。
例如,毕加索的作品《格尔尼卡》就刻画了德国纳粹轰炸西班牙格尔尼卡市的事件,向人们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无辜者的悲剧遭遇。
创作风格的演变战争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艺术家的创作风格上。
在战争背景下,艺术家们往往会调整他们的创作方式和艺术表达手法,以更好地反映战争的残酷和人类的苦难。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表现主义成为了一种流行的创作风格。
表现主义艺术家追求通过夸张和变形的手法表现内心情感和对战争的反抗。
他们以艳丽的色彩和扭曲的形状来描绘战争场景和战争中人们的痛苦。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抽象表现主义逐渐兴起。
抽象表现主义的艺术家倾向于将内心情感和意象化的形式结合在一起,以传达出对战争的愤怒和恐惧。
他们通过大胆的笔触和抽象的形状来表达战争的混乱和破坏。
艺术家的观念变迁战争也深刻地影响了艺术家们的观念和态度。
历史世界大战的影响

历史世界大战的影响历史世界大战(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惨烈和有影响的战争事件之一。
这两次大战对世界各国,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社会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论述历史世界大战的影响。
一、政治影响1. 结束帝国主义时代:历史世界大战结束后,大量实力大国解体,帝国主义国家的势力基本崩溃。
例如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等,纷纷分解成独立国家,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
2. 崛起超级大国:历史世界大战后,美国和苏联等超级大国崛起,取代了英法等传统大国的地位。
这两个超级大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拥有巨大的影响力,成为全球两极之间的霸权。
3. 推动国际组织的发展:历史世界大战后,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并避免类似战争再次发生,一系列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北约等相继成立。
这些组织在推动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经济影响1. 经济崩溃:历史世界大战期间,各个参战国的经济都遭受了巨大的破坏。
战争造成了大规模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导致许多国家的经济陷入衰退甚至崩溃。
2. 科技创新:历史世界大战推动了科技的迅速发展。
为了战争需要,参战各国纷纷加大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投入,促进了飞机、坦克、计算机等重要科技产业的发展。
3. 经济重构:历史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恢复被战争摧毁的经济,各国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重建和产业结构调整。
新的产业领域如汽车、电子、航空等得到了快速发展,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三、文化影响1. 文学和艺术:历史世界大战为文学和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许多作家和艺术家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悲剧,反映了社会对于战争带来的痛苦和追悔。
2. 社会变革:历史世界大战对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带来了巨大冲击。
战争中广泛推广的集体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潮使得社会对于集体力量和国家荣誉的重视不断加深,也催生了种族歧视和极端民族主义。
3. 女性地位的提升:历史世界大战时期,许多男性投身于战场,使得女性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
历史世界两次大战的影响

历史世界两次大战的影响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和惊动的世纪之一。
两次世界大战,即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两次战争引发了大规模的破坏和伤亡,改变了国际格局,并对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1. 政治影响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多个强国的帝国陆续解体,新的国家和边界形成。
战后,国际社会建立了国际联盟,试图通过集体安全体系来维持世界和平与稳定。
然而,这些努力并没有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二次大战后,世界国家形成了两个超级大国阵营:美国和苏联,它们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冷战。
这两个大国之间的竞争导致了全球范围的政治和军事对抗。
2. 社会影响两次大战对社会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战争期间,数百万人丧生,大量人们失去了亲人和家园。
战争造成的疏离和痛苦对整个社会产生了长期的心理影响。
妇女在战争期间承担起更多的社会和经济角色,为国家建设和经济复苏做出了巨大贡献,引领了女性解放运动的浪潮。
战争还暴露了种族主义和歧视的丑恶面目,加速了对平等和民权的追求。
3. 经济影响两次世界大战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战争期间,各国投入大量资源和资金进行战争物资和军事装备的生产,导致全球资源极度紧张。
战后,许多国家面临庞大的债务和破产风险。
然而,战争也催生了一些新兴产业和技术革新,为战后的经济复苏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通过战争基地转型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经济迅速崛起。
4. 文化影响两次世界大战对文化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战争中的创伤和破坏重塑了文学、艺术和电影的表现形式。
一些杰出的艺术家和作家通过作品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性和人性的沉沦。
战后,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和独立性得到了加强,文化多样性和理解更加受到重视。
一些战争纪念馆和博物馆的建立,成为提醒人们珍惜和平、避免重蹈战争覆辙的重要载体。
“一战”影响的艺术发展:杜尚与悄然转变的艺术风向

“一战”影响的艺术发展:杜尚与悄然转变的艺术风向(图注1:英国伦敦帝国战争博物馆藏约翰·纳什创作于1918年的作品《夜》。
)(图注2:马歇尔·杜尚(Marcel Duchamp))(图注3:杜尚作品《下楼梯的裸女》)(图注4:贾斯培·琼斯(Jasper Johns)作品《季节》)(图注5:罗伯特·劳生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作品《资产》)(图注6:德国艺术家沃尔特·特里尔(Walter Trier)1914年创作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欧洲地图)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百年,世界各地的相关活动络绎不绝。
“一战”与艺术史的演进究竟有着怎样的联系?对于其中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或许可以从马歇尔·杜尚离开欧洲走向美国说起,随着他的脚步,西方乃至世界艺术的中心开始从巴黎向纽约转移,而现代主义艺术向“观念艺术”、“当代艺术”的转变也随之被悄然植入了突变的“基因”。
20世纪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涉及的国家之多,伤亡的数量之大,促使人类不得不重新思考自身的命运。
两次战争的进程,及其后分别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不仅从军事政经的角度直接重组着世界格局,也在社会、人文、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逢“一战”百年,英国的大英博物馆举办了“纪念章的另一面:德国眼中的"一战"主题展,伦敦国家肖像美术馆早在2月就推出了“肖像中的世界大战”,英国国家图书馆则设身处地从参战艺术家的视角重温了那段历史,从尘封已久的一张张海报、一篇篇诗歌、一本本书册、一份份传单中感受战争中的悲痛、勇气与幽默;在奥地利,维也纳的利奥波德美术馆举办了“那里还有艺术!”特展,看看经历战火的艺术家进行了怎样的艺术创作;在大西洋另一岸,渥太华的加拿大战争博物馆推出了“见证:"一战"中的加拿大艺术”;而美国的辛辛那提美术馆则以“夜半哭嚎”为题,将关注焦点对准"一战"时期的德国表现主义版画”……这些展览既是对“一战”的纪念,更是对这段历史的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艺术的影响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年代啊。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短短几十年,世界发生了有史以来最巨大的变化。
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整个状况,它的观念、信仰、生产方式以及艺术,都处在激烈的动荡之中。
越来越多的人移居到机器形成的环境——城市中来。
是的,工业和科技的迅猛发展,给城市带来了繁荣,给人们带来富裕。
但是,正如卓别林在他的电影《摩登时代》里所描写的那样,大工厂大生产使人变成了机器的奴隶。
人的精神处在极端压抑之中,极其单调的机器节奏,使人的本性压抑。
于是人们把注意力转向了人的在精神。
而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则产生了多种艺术流派,有的甚至颠覆了传统的艺术理论,在艺术领域人们称之为“后现代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野兽派
野兽主义是20世纪初最早的前卫艺术,是绘画史上一次巨大的变革,它把色彩从传统绘画体系中彻底解放出来,认为,色彩具有其独立的生命和语言,不需要依附于物体而存在,这就从根本上实现了色彩的解放。
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
野兽主义得名于1905年巴黎的秋季沙龙展览,当时,以马蒂斯为首的一批前卫艺术家展于同
一层厅的作品,引起轩然大波。
有人形象地将这些画称作“一罐颜料掼在公众的面前”。
二、表现主义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国处于深刻的危机之中。
战争给人带来恐惧、压抑像魔一样控制着人们的精神领域。
艺术家们强烈地感受到需要一种能够揭示心需求的艺术,一种觉醒的艺术,因而表现主义应运而生。
艺术家们所要表现的的正是隐藏在心灵深处的孤独、绝望的情绪与精神状态,他们的手法是极度夸且具有表现性的,发泄引起他们不满的人类的苦难、贫穷、暴力、战争、恐惧等,表现他们对被剥削和丑陋的弱势群体的同情。
表现主义绘画代表:挪威的蒙克代表作《呐喊》,俄国斯基代表作组画《秋》、《冬》、《乐曲》、《即兴曲》、《构图2号》等。
格罗斯代表作:《夜》,《壕沟战》,《启程》。
三、立体主义
如果说色彩是由野兽派从绘画体系中解放出来,那么造型的革命则是由立体主义完成的。
立体主义的艺术家追求碎裂、解析、重新组合的形式,形成分离的画面--以许多组合的碎片型态为艺术家们所要展现的目标。
艺术家以许多的角度来描写对象物,将其置于同一个画面之中,以此来表达对象物最为完整的形象。
物体的各个角度交错迭放造成了许多的垂直与平行的线条角度,散乱的阴影使立体主义的画面没有传统西方绘画的透视法造成的三维空间错觉。
背景与画面的主题交互穿插,让立体主义的画面创造出一个二维空间的绘画
特色。
代表人物:毕加索《亚维农的少女》;《格尔尼卡》;乔治·布拉克《埃斯塔克的房子》;莱热《三个女子》;格里斯《吉他与乐谱》
四、未来主义
稍后于立体主义绘画,未来主义绘画开始在意大利盛行。
他们主未来艺术应具有“现代感觉”,应表现现代文明的速度、暴力、剧烈运动、音响和四度空间。
未来主义画派的中坚力量是五位意大利人:波丘尼、卡拉、巴拉、塞韦里尼、鲁索罗,发表了《未来主义绘画技法宣言》,以浮夸的文字攻击传统艺术为“没落”,宣称未来主义的诞生,他们以未来的眼光和魄力,决意讲意大利推进到欧洲文化艺术最前卫的位置上。
从绘画上看,未来主义没有统一的风貌,也没有太多的创造,甚至从时间上看也仅仅是昙花一现,但这一切并不能抹煞它的重要意义。
如里德所说,就整个而言,“它对现代运动的贡献是重要的和有决定性作用的。
……它们的真正的重要意义却在于:它们促进了大家对我们时代的典型事物的一种新的感受,如对机械的感受;促进了大家对现代人最切身的事物的感受,如对速度的感受。
”
五、达达主义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达达主义”最为一种思潮首先在瑞士出现,继而在法国、德国和美国流行,成为一个国际性的艺术现象。
达达主义是20世纪西方文艺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流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颠覆、摧毁旧有欧洲社会和文化秩序
的产物。
达达主义作为一场文艺运动持续的时间并不长,波及围却很广,对20世纪的现代主义文艺流派都产生了影响。
当时风行的主体主义和未来主义即是一种否定传统的艺术思潮,但达达主义更加彻底,以破坏一切旧有的审美趣味为旗帜,否定传统艺术的美学标准,主用无意义的符号和现成制品代替形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一大批欧洲现代主义艺术家流亡到美国,给美国绘画带来了生机。
从50年代起,抽象美术一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面貌在美国崛起,成为风靡一时的潮流,并影响到整个西方世界。
一、抽象表现主义
抽象派之所以能自成一派,原因在于它表达了艺术的情感强度,还有自我表征等特性。
这跟表现主义反具象化美学,和欧洲一些强调抽象图腾的艺术学校:如包豪斯,未来派,或是立体主义等,都有呼应。
抽象派的画作也往往具有反叛的,无秩序的,超脱于虚无的特异感觉。
杰克逊·波洛克最能显示这一风格在观念上和手法上的特征。
自1947年起,他采用了将大幅画布平辅在地上,再在它周围走来走去,把“颜料”滴溅在画布上的抽象表现主义画法。
绘画的过程变得像某种祭礼中的舞蹈,他整个身体都在运动。
催眠状态般的专心致志和彻底的身心投入,是一幅画形成其"独立生命"的关键所在。
他的作品一旦完成,那些密布画
面、纵横扭曲的线条便传达出一种不受拘束的活力,随心所欲的运动感,无限时空的波动以及其在的力量。
二、波普艺术
美国波普艺术的出现略晚于英国,在艺术追求上继承了达达主义精神,作品量运用废弃物、商品招贴电影广告、各种报刊图片作拼帖组合,故又有新达达主义的称号。
美国波普艺术家声称他们所从事的大众化艺术与美洲的原始艺术和印第安人的艺术类似,是美国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发展。
英国画家理查德·汉戴尔顿曾把波普艺术的特点归纳为:普及的(为大众设计的)、短暂的(短期方案)、易忘的、低廉的、大量生产的、年轻的(对象是青年),浮华的、性感的、骗人的玩意儿,有魅力和大企业式的。
波普艺术特殊的地方在于它对于流行时尚有相当特别而且长久的影响力。
不少服装设计,平面设计师都直接或间接的从波普艺术中取得或剽窃灵感。
波普艺术其创作特征是直接借用产生于商业社会的文化符号,进而从中升华出艺术的主题。
它的出现不但破坏了艺术一向遵循的高雅与低俗之分,还使艺术创作的走向发生了质的变化。
三、奥普艺术
奥普艺术是西方二十世纪兴起的艺术思潮;奥普就是“Optical”的缩写,即视觉效应。
正式使用这一名称是在1965年,那时纽约现代美术馆举办眼睛的反应画展,展览会上列出大量经过精心设计,按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波纹或几何形画面,造成视知觉的运
动感和闪烁感,使视神经在与画面图形的接触中产生眩晕的光效应现象和视觉的幻觉。
代表画家:瓦沙雷利,生于匈牙利的法国画家,著名作品《VP-119》;莱利,英国女画家,代表作《瀑布第三号》。
阿纳基威治,美国画家,代表作《发光》(1965)。
他所创色彩浸润法与规整的几何图形对硬边艺术曾产生直接影响。
四、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源于达达主义,又称照相主义,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
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
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
超现实主义给传统对艺术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响。
也常被称为超现实主义运动。
或简称为超现实。
其主要特征是利用摄影成果做客观、逼真的描述,追求超越现实的真实,该派艺术家认为创作应不含主观感情,用大众共同的眼睛(照相机)来观察和反应,这样的作品更能为人理解。
该派的代表人物为美国画家克洛斯。
除绘画外,超现实主义雕塑也不择手段的追求真实。
比如直接用真人翻模做出塑像,再穿上衣服。
残酷血腥的战争留给人们是废墟.苍凉.仇恨.痛苦.绝望。
即使如此,战争在艺术领域的影响则是世界美术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后现代主义相较于古典艺术离我们近,不仅是时间上,更是容上,这是
世界艺术界的一个新的转折,更是一场艺术上的新震撼。
参考文献:
《欧洲美术之旅》乃树
《西方美术》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