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抗抑郁药合理使用
2023年-2024年执业药师之西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题库附答案(典型题)

2023年-2024年执业药师之西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题库附答案(典型题)单选题(共45题)1、患者,男性,80岁,患有帕金森病伴闭角型青光眼,近2个月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增多,无法控制。
诊断为急迫性尿失禁,给予米拉贝隆治疗。
药师应告知患者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是A.卧位和坐位时高血压B.直立性低血压C.口干、便秘、尿潴留D.鼻咽炎和尿路感染E.性功能降低【答案】 D2、急性结膜炎患者禁用的药品是A.酞丁安滴眼剂B.硫酸锌滴眼剂C.利福平滴眼剂D.醋酸可的松滴眼剂E.磺胺醋酰钠滴眼剂【答案】 B3、需要在服药时多饮水的药物不包括A.平喘药B.抗痛风药D.氨基糖苷类抗菌药E.利胆药【答案】 C4、药学服务是药师对患者的关怀和责任。
下列人员中,属于药学服务重要人群的是A.门诊患者B.社区患者C.住院患者D.过敏体质者E.药品消费者【答案】 D5、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伴餐前血糖轻度升高,应该首选的降糖药是A.阿卡波糖B.格列本脲C.罗格列酮D.二甲双胍E.瑞格列奈【答案】 C6、不宜与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合用的抗震颤麻痹药是A.苯海索C.复方左旋多巴D.司来吉兰E.普拉克索【答案】 D7、下列哪种属于配伍相容中化学稳定性的变化A.浓度的变化B.颜色的变化C.沉淀的变化D.渗透压的变化E.相分离的变化【答案】 A8、解救经口急性铅中毒的洗胃液是A.1%硫酸铜B.1%氯化钠C.1%硫酸镁D.3%过氧化氢E.1:2000高锰酸钾【答案】 C9、(2016年真题)患者,男,50岁,诊断为高血压、冠心病。
A.氨氯地平片可用于早上服用B.阿司匹林肠溶片必须晚上,餐后服用C.若需减量,美托洛尔缓释片可掰开服用D.阿司匹林肠溶片应整片服用,不能嚼碎E.长期使用美托洛尔缓释片不能自行突然停药,须在医师、药师的指导下逐渐减少剂量【答案】 C10、治疗肠道蛔虫病可选用( )A.双八面体蒙脱石散B.聚乙醇4000C.阿苯达唑D.莫沙必利E.多潘立酮【答案】 C11、某女性,64岁,既往高血压病病史15年,活动后心悸、气短3年,2小时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发生喘憋。
抗抑郁药的合理应用

抗抑郁药物的合理使用导读抑郁障碍作为一类严重损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精神疾病,其疾病负担在所有神经精神疾病中占首位,抗抑郁药物的品种较多、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且抑郁共病躯体疾病情况多见,现针对合理使用抗抑郁药物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供临床参考;一、临床常见抗抑郁症药物一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s1.氟西汀:1986年在比利时首先获准上市用于抑郁症的治疗,是一种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间接激动去甲肾上腺素NE能,无镇静效应;对焦虑性抑郁效果不理想,联合苯二氮类药物时效果明显;常见不良反应有全身或局部过敏,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对于正在使用MAOI等药物者,禁用氟西汀;对于肝功能不全者应考虑减少用药剂量或降低用药频率;2.氟伏沙明:对心血管系统无,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消化不良、眩晕、食欲减退等;对本药过敏者禁用,禁止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联合应用;3.帕罗西汀:选择性较氟西汀、舍曲林强,抗胆碱作用、心血管不良反应小于三环类抗抑郁剂;常见不良反应有体重增加、眩晕等;4.西酞普兰:新型SSRIs,能有效抑制5-HT再摄取,耐受性很好,常见不良反应有恶心、口干、嗜睡、出汗增多、头痛和睡眠时间偏短,通常在治疗开始的第1~2周时比较明显,随着抑郁症状的改善,不良反应会逐渐消失;亦有报道出现癫痫发作、激素分泌紊乱、躁狂及引起性功能障碍等副作用;5.舍曲林:当前治疗抑郁、焦虑障碍的首选药物之一,是第一个获准用于治疗儿童青少年情感障碍的SSRI;舍曲林在治疗抑郁症和强迫症的临床对照研究中并不引起体重增加,某些病人可能出现体重减轻;本品不良反应较少;常见不良反应为嗜睡、口干、男性性功能障碍如射精延迟等;二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现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代表药物为阿米替林、多虑平;三环类抗抑郁药起效慢,具有抗胆碱作用,其心血管方面、抗胆碱作用相关不良反应常见,尤其老年人更易发生;到20世纪80~90年代后逐渐被一些新型抗抑郁药取代;三非选择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20世纪50年代初期发现的单胺氧化酶抑制药MAOIs——异丙肼是一种抗结核药,作用机制是抑制大脑单胺氧化酶,单胺降解减少,使突触间隙单胺含量增高;但由于其易引起高血压危象、急性黄色肝萎缩等严重不良反应而被淘汰;近年来研究发现单胺氧化酶有两种亚型:MAO-A和MAO-B;吗氯贝胺不仅是选择性MAO-A抑制剂,而且具有可逆性;代谢产物均无药物活性;不良反应有轻度恶心、口干等;与酪胺含量高的食物如奶酪同服可能引起高血压;四5-HT和NE摄取抑制剂SNRIs1.文拉法辛:能同时阻滞5-HT和NE再摄取,有较强的抗抑郁疗效,其药理机制是抑制神经突触前膜5-HT及NE再摄取,增强中枢5-HT及NE神经递质功能,发挥抗抑郁作用,对于抑郁患者用药1~2周后,即可出现明显抗抑郁作用;本品对各种抑郁症均有良好疗效,不良反应较轻,常见为恶心、呕吐、头痛等,少见的不良反应有性功能障碍、血压升高、癫痫发作等,部分不良反应存在剂量相关性;2.度洛西汀:对5-HT和NE再摄取均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具有更广谱、更快速的抗抑郁疗效;盐酸度洛西汀具有平衡两种神经递质的作用机制;因此,对伴有疼痛性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效果甚好;也可显着减轻抑郁症伴随的焦虑症状;禁用于闭角型青光眼、癫痫和正在应用MAOI的患者;本药的代谢与CYP1A2及CYP2D6有关,不宜与氟伏沙明、西咪替丁、依诺沙星和环丙沙星等药物联合应用;本药不良反应较轻,常见有恶心、嗜睡和腹泻;五多巴胺DA和NE再摄取抑制剂NDRIs盐酸安非他酮是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上市的氨基酮类抗抑郁剂;药理作用机制:通过增加DA能和NE能的功能而发挥抗抑郁作用;优点:日用药量少、心血管不良反应很小,亦不会引起直立性低血压和性功能异常,不引起体重增加,无镇静作用;常见不良反应为坐立不安、出汗等,并有诱发癫痫的可能;六NE 及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剂NaSSA米氮平属于四环结构的哌嗪-氮类化合物,可同时增加NE和5-HT释放而具有独特的抗抑郁药理作用;在抗焦虑、改善睡眠方面有较好效果;其不良反应除嗜睡外其他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七5-HT受体拮抗剂和5-HT再摄取抑制剂SARIs受体,兴奋其他5-HT受体,从而消除抑郁,改善睡眠,同时具有抗焦曲唑酮可拮抗5-HT2A虑、镇静催眠、改善性功能等多重作用;曲唑酮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嗜睡,胃肠道不良反应程度较轻微;八其他配方/ 合剂代表药物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每片含氟哌噻吨以及10mg美利曲辛;前者是一种抑制突触后D1、D2受体的抗精神病药,后者是一种抑制5-HT和NE再吸收的抗抑郁剂;低剂量应用时,具有兴奋性,此药具有抗焦虑、抗抑郁和兴奋特性,适用于轻、中度的焦虑及伴发抑郁患者,但长期使用注意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尤其在老年人应用时应该密切观察;二、抗抑郁药物治疗推荐表一三、抑郁共病躯体疾病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推荐表二四、抗抑郁药的药物相互作用风险表三五、临床药师建议1.目前国内外指南均未推荐氟哌噻吨美利曲辛作为抗抑郁一线药物,不建议其作为临床抗抑郁治疗首选药物;2.临床使用中发现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撤药困难,停药后易出现症状的反复,长期使用可能会发生不可逆的迟发性运动障碍,临床应用时多加注意;3.老年患者往往同服多种药物,选择抗抑郁药物时应充分考虑药物相互作用风险,首先推荐抗胆碱能及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轻微的SSRIs、SNRIs、NaSSA、SARIs等,剂量应个体化,初始剂量为最小推荐初始剂量的1/2~1/4,缓慢增量;4.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抗抑郁药物,在治疗起始及加量过程中须规律监测肝肾功能;须特别注意阿戈美拉汀的肝功能损害风险;5. SSRIs有抗血小板活性,在与抗凝或抑制血小板聚集药物联用和已知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使用时,建议监测出血的临床征象及相关指标;、SSRIs及文拉法辛出现性功能障碍的风险高于米氮平、安非他酮、度洛西汀、阿戈美拉汀等,米氮平、帕罗西汀、阿米替林对体重影响较大,临床选用应结合患者个体情况;7.对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患者建议使用SSRIs和SNRIs等抗胆碱能作用轻微药物;8.药物一般1~2周开始起效,治疗6 ~ 8周后仍然应答不良,可换用另一类抗抑郁药或联合用药;一般不推荐2种以上抗抑郁药联用,伴有严重失眠的焦虑、抑郁、躯体化患者治疗初期,或足量、足疗程、单一抗抑郁药治疗疗效不佳时可考虑联用不同机制的药物或增效剂,SSRIs、SNRIs常与NaSSA类药物如米氮平、5-羟色胺1A受体激动剂如丁螺环酮或坦度螺酮、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维思通、奥氮平、喹硫平等、情感稳定剂如碳酸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等联用;参考文献1.李凌江, 马辛. 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 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2015.RW, et al. Canadian Network for Mood and Anxiety Treatments CANMAT 2016 Clinical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dul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Introduction and Methods. Can J Psychiatry. 2016 Sep;619:506-9. doi: 06659061. Epub 2016 Aug 2.ME. Antidepressant combinations: cutting edge psychopharmacology or passing fad Curr Psychiatry Rep. 2013 Oct;1510:403.AM, et al. Most antidepressant drugs are safe for patients with epilepsy at therapeutic doses: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Epilepsy Behav. 2016 May 25. pii: S1525-50501600138-4. doi: A L, Montejo L, Baldwin D S. The impact of severe mental disorders and psychotropic medications on sexual health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managementJ. World Psychiatry, 2018, 171:3-11.6.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老年精神医学组.老年期抑郁障碍诊疗专家共识.中华精神科杂志,2017,1050:329-334.。
8.抗抑郁药物的合理使用

抗抑郁药物的合理使用1、下列对老年伴发抑郁障碍的用药考虑描述错误的是()A、SSRIs、SNRIs等新型抗抑郁药是目前治疗抑郁障碍的主流用药B、抗抑郁药物的使用需警惕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建议具有心血管事件高风险人群C、老年人体内胆碱能神经递质明显降低。
因此,在老年抗抑郁治疗中,需要特别关注药物在抗胆碱能方面的不良反应D、SSRIs、SNRIs等新型抗抑郁药是目前治疗抑郁障碍的非主流用药E、老年患者因身体机能下降,药物间相互作用突出,故考虑尽量单一用药、或选择药物间相互作用小的抗抑郁药2、下列对抑郁症治疗选择用药原则描述正确的是()A、对伴有焦虑的抑郁症患者,可联合使用苯二氮草类抗焦虑药物B、伴有失眠症状的患者,可选用镇静作用强的药物,如曲唑酮C、伴有强迫症状的患者优先推荐使用SSRIs类或氯米帕明D、伴有精神病性症状不宜使用安非他酮E、以上均是3、下列有关CSP指南中常用的抗抑郁剂推荐属于C级推荐药物的是()A、吗氯贝胺B、度洛西汀C、舍曲林D、帕罗西汀E、丙咪嗪4、下列针对不同严重程度抑郁障碍患者的总的治疗推荐描述不正确的是()A、抑郁发作急性期治疗至少持续6-12周B、3次以上抑郁发作者需考虑维持或长期治疗C、心理治疗仅适用于轻到重度抑郁障碍患者D、急性期治疗目标为临床治愈,无法恢复患者原有社会功能水平E、抗抑郁药治疗适用于各种不同严重程度的抑郁障碍5、下列对抑郁症治疗选择用药原则描述不正确的是()A、遵循个体化的原则根据患者起病形式、临床症状的特征、既往用药史(品种、疗效、不良反应等)以及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B、对于既往所用药物的疗效好,原则上仍使用原药、恢复原有效剂量继续治疗C、对于因中断用药或减药过快所致病情恶化的再住院患者,原则上不用原药、不恢复原有效剂量继续治疗D、提倡单一抗抑郁药物原则,避免同时使用作用于同一递质系统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抗抑郁药物E、特殊人群、共病、个体化治疗。
抑郁症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抑郁症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1、关于抗抑郁症药物合理使用的叙述,不正确的为()A.尽可能单一用药B.在足量、足疗程治疗无效时,考虑合用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C.个体化用药D.从小剂量开始E.显效慢即换药(正确答案)2、关于抗抑郁药的合理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为()A.MAOIs停5周后才能换用SSRIs(正确答案)B.对抑郁症应实施全程治疗,急性期治疗至少3个月C.各种抗抑郁药均不宜与MAOIs类药物联合使用D.当换药治疗无效时,可考虑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抗抑郁药联合使用E.SSRI可通过乳汁分泌而影响婴儿,对妊娠或准备怀孕的妇女及哺乳期妇女慎用3、伴有焦虑症的抑郁症患者宜选用()A.帕罗西汀(正确答案)B.阿米替林C.度洛西汀D.文拉法辛E.吗氯贝胺4、患者,女,69岁,近一个月出现入睡困难,白天有头昏,疲倦等不适感,尝试非药物治疗无改善,推荐的药物治疗方案是()A.唑吡坦5mg po qn(正确答案)B.苯巴比妥100mg po qnC.地西泮5mg po qnD.氯硝西泮2mg po qnE.艾司唑仑1mg po qn5、关于失眠症的药物治疗,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使用最低有效剂量B.每日规律给药(正确答案)C.短期给药,常规用药不超过3-4周D.缓慢减药E.逐渐停药,每天减掉原药的25%患者,女,45岁,6个月前因出现口吐白沫、意识变浅,二便失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抗癫痫药物治疗,症状控制,近3个月服用西咪替丁,患者出现脱发、体重增加、胃肠道功能紊乱,该患者各地求医,服用各种药物,具体药物品种不详。
围绕该病例,医师、药师、护士对抗癫痫药的安全用药和用药事项进行用药讨论。
6、与该患者出现脱发、体重増加关联性较大的抗癫痫药物是()A.地西泮B.卡马西平C.丙戊酸钠(正确答案)D.苯巴比妥E.苯妥英钠7、抗癫痫药患者的用药指导错误的是()A.长期规律用药B.定期监测肝功能C.有条件的应测定药物血液浓度D.遵从联合治疗原则(正确答案)E.服用其他药物时,请先咨询医师或药师8、以下属于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的是()A.氟西汀B.阿普唑仑(正确答案)C.佐匹克隆D.唑吡坦E.水合氯醛9、以下属于短效苯二氮类镇静催眠药的是()A.艾司唑仑B.三唑仑(正确答案)C.地西泮D.氟西泮E.夸西泮10、地西泮的药理作用不包括()A.镇静催眠B.抗抑郁(正确答案)C.抗焦虑D.抗惊厥E.抗癫痫11、唑吡坦仅用于()A.抗焦虑B.抗惊厥C.抗癫痫D.镇静催眠(正确答案)E.抗抑郁12、氟西泮最适宜的适应证是()A.偶发失眠和暂时失眠患者B.早醒(正确答案)C.忧郁型失眠D.原发失眠E.入睡困难型失眠13、关于镇静催眠药物的选择,错误的是()A.对焦虑型、夜间醒来次数较多或早醒者首选氟西泮B.巴比妥类药物由于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较多,不推荐常规应用治疗失眠C.原发性失眠首选苯二氮类药物(正确答案)D.对入睡困难者可选用扎来普隆,但不适合长期使用E.雷美替胺对入睡困难型失眠比睡眠维持型失眠更有效14、关于应用镇静催眠药物时需要注意的事项,错误的是()A.长期使用水合氯醛的患者症状改善后不可直接停药,因其可产生依赖性与耐受性B.褪黑素受体激动剂雷美替胺的副作用较多,如戒断反应和反跳性失眠(正确答案)C.在服用苯二氮类药物期间不宜饮酒D.一旦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E.服用镇静催眠药期间应注意避免驾车、操纵机器和高空作业15、属于镇静催眠药,无抗焦虑、抗惊厥作用,不良反应能引起老年患者共济失调、精神紊乱的药物是()B.佐匹克隆C.苯巴比妥D.劳拉西泮E.扎来普隆16、给患者调整抗抑郁药时必须谨慎,以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替换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时,应当间隔一定的时间。
《抗抑郁药合理使用》课件

医生评估
心理社会功能改善
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改善情况 以及生活质量提高程度,对疗效进行评估 。
关注患者心理社会功能的改善,如工作、 学习和日常生活的恢复情况。
疗效监测的指标
01
02
03
04
抑郁症状改善程度
关注患者抑郁症状的改善程度 ,如情绪、睡眠、食欲等方面
的变化。
生活质量提高
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程度 ,包括社会功能、家庭关系和
监测患者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案例三: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方案调整
总结词
难治性抑郁症需综合多种治疗手段,必要时可考虑换药或联合治疗。
详细描述
对于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单一药物治疗可能效果不佳,需要考虑换药或联合治疗。如可 考虑将SSRIs类抗抑郁药与增效剂如锂盐、甲状腺素等联合使用,以提高疗效。若仍无 效,可考虑使用电休克治疗或重复经颅磁刺激等物理治疗方法。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
选择合适的诊断工具,如SCID、 MINI等,确保抑郁症诊断的准确 性。
病史采集
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家族 史、用药史、精神病史等,以避 免误诊和药物相互作用。
剂量适度
起始剂量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状 况,制定适宜的起始剂量。
调整剂量
根据患者的反应和耐受性,适时调整 药物剂量,以达到最佳疗效和最小副 作用。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广泛使用、安全有效
SSRIs是临床上最常使用的抗抑郁药之一,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相对较少的特 点。它通过选择性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增加5-羟色胺在突触间隙的浓度,从而 改善抑郁症状。SSRIs对大多数患者都有效,且安全性较高,适用于各种类型的 抑郁症。
最新 抗抑郁药品、焦虑药品处方管理规定

最新抗抑郁药品、焦虑药品处方管理规定背景:抑郁症和焦虑症是常见的精神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合理使用抗抑郁药品和焦虑药品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药品的合理使用,制定最新的抗抑郁药品、焦虑药品处方管理规定势在必行。
目的:本规定的目的是规范抗抑郁药品和焦虑药品的处方管理,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
规定内容:1. 处方合理性评估:- 医疗机构在开具抗抑郁药品和焦虑药品处方前,应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确保准确诊断。
-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合理选择药物种类、剂量和疗程。
2. 处方信息完整性:- 处方中应包含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等。
- 药品的名称、剂量、使用方法和疗程应明确指示。
- 处方应有医务人员的签名和日期。
3. 处方审核:- 医务人员应定期对已开具的抗抑郁药品和焦虑药品处方进行审核,确保合理性和有效性。
- 对于重要的抗抑郁药品和焦虑药品,应遵循双人审核制度,确保患者用药的准确性。
4. 用药指导:- 医务人员在给患者开具抗抑郁药品和焦虑药品处方时应提供用药指导,包括药物的使用方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
- 患者应按照医务人员的指导使用药物,如有不适或疑问应及时咨询医生。
5. 处方记录保存:- 医疗机构应做好抗抑郁药品和焦虑药品处方的记录保存工作,包括电子记录和纸质记录。
- 处方记录应保存一定的时限,并可提供给相关部门进行监督和检查。
处方管理执法和监督: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的执法和监督机制,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处方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确保规定的执行和有效性。
以上为最新的抗抑郁药品、焦虑药品处方管理规定,希望通过这些规定的制定和执行,能够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
抗抑郁药的使用指南剂量适应症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抗抑郁药的使用指南剂量适应症和可能的不良反应抗抑郁药的使用指南:剂量、适应症和可能的不良反应抗抑郁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抑郁症等情绪障碍,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然而,由于不同药物之间剂量、适应症和不良反应的差异性,合理、安全地使用抗抑郁药物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针对抗抑郁药物的使用进行详细讨论。
一、剂量1. 个体化剂量抗抑郁药物的剂量应基于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调整。
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性别、严重程度和症状等因素来决定合适的剂量。
2. 初始剂量和逐渐增加通常情况下,抗抑郁药物的治疗通常是从初始剂量开始,并逐渐增加至有效剂量。
这样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并提高药物的疗效。
初始剂量的选择应基于药物的特性以及患者的临床情况。
3. 维持剂量和剂量调整一旦患者达到治疗反应,通常需要维持在维持剂量上。
然而,对于某些患者来说,剂量调整仍然是必要的。
这可能是由于治疗失效、不良反应或其他因素所致。
二、适应症1. 抑郁症抑郁症是抗抑郁药物最常见的适应症。
对于轻度和中度抑郁症患者,心理治疗可能是首选。
而对于重度抑郁症患者,药物治疗通常是必需的。
此外,对于患有抑郁症的儿童和青少年,抗抑郁药物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因此需要慎重考虑。
2. 经常性抑郁障碍经常性抑郁障碍是一种持续性的、慢性的抑郁情绪,患者通常需要长期的抗抑郁治疗。
抗抑郁药物的使用对于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防复发非常重要。
3. 强迫症障碍抗抑郁药物也常用于治疗强迫症障碍,以减轻患者的强迫行为和强迫思维。
然而,由于药物种类和个体反应的差异性,治疗强迫症障碍需要精确地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选择并进行严密的监测。
三、可能的不良反应1. 晕眩和头痛使用抗抑郁药物时,晕眩和头痛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
这些症状通常在治疗初期出现,并且在适应期后逐渐减轻或消失。
2. 恶心和消化不良一些患者在使用抗抑郁药物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和消化不良等胃肠道反应。
抗抑郁药作用机制及其合理应用

• 临床表现
» 出现腹痛、腹泻、出汗、发热、心动过速、血压升高、意
识改变(谵妄)、肌阵挛、动作增多、激惹、敌对和情绪改变。
严重者可导致高热、休克,甚至死亡。
48
SSRIs:药物相互作用
•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色氨酸:5-HT综合征。
• 利尿剂:严重低钠血症。
• 抗凝血药:增加出血危险。
• 非甾体抗炎药:增加上消化道出血危险。 • 阿司咪唑、特非那定:室性心律失常,QT延长。 • 氟哌啶醇、马普替林:严重锥体外系反应。 • 锂盐:锂血浓度升高,毒性增加。
足有关。
• 单胺递质理论认为,抗抑郁药主要通过阻断突触前膜对NA
和5-HT的再摄取,增加突触后膜受体部位的神经递质(NTs)
浓度而起效。
15
单胺递质理论的局限性
• 无法解释抗抑郁药临床效应的滞后现象。 • 有些抗抑郁药并不抑制NTs,如米安色林。 • 有些药虽抑制NTs的再摄取,却没有抗抑郁作用, 如可卡因。
52
SNRIs:不良反应
• 常见嗜睡、出汗、食欲下降,恶心等。 •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大大低于TCAs。 • 对心血管系统无明显影响。 • 文拉法辛存在与剂量相关的持续性高血压(日剂量75-375mg
高血压发生率为3%-13%,患者需要进行常规的血药监测)。
• 度洛西汀可引起尿急。
53
2.6 NA和特异性5-HT抑制剂(NaSSAs)
• TCAs治疗指数狭小,在治疗剂量的2-6倍即可产生严重毒性,
其中最危险的心脏毒性,可导致QRS或QT间期延长,引发猝死。 • 阻断H1受体:镇静、嗜睡、体重增加和低血压等。 • 阻断M受体:口干、视力模糊、便秘、尿潴留、记忆损害和窦 性心动过速等。 • 阻断α1受体:体位性低血压、头晕和反射性心动过速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三环类抗抑郁药
• 三环类抗抑郁药属于第一代单胺再摄取抑 制剂。 • 代表药物:盐酸丙咪嗪、盐酸阿米替林 • 作用机制:不仅可抑制五-羟色胺(5-HT) 和去甲肾上腺素(NA)突触前膜再摄取 , 且具有抗胆碱作用。 • 优点:价格低廉,几十年来在临床上一直 处于主导地位。
• 不良反应: • 精神方面:有心境障碍、神经过敏综合征等 • 神经系统:有过度镇静、视物模糊、谵妄、 锥体外系症状、肌阵挛、癫痫发作等。 • 抗胆碱能作用:有口干、视物模糊、便秘、 排尿困难、记忆减退及意识模糊,严重者可出现 尿潴留、肠麻痹等,还可能会导致性功能障碍。 • 心血管系统:有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 传导阻滞等。 • 内分泌系统:有食欲及体重增加等;其他如 胃肠道不良反应,血液系统障碍,撤药反应
•
SSRIS的不良反应较少而轻。一般只有 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消化不良、嗜 睡或失眠、多汗、震颤、口干、焦虑、乏 力和性功能障碍,其中心血管系统综合征、 过敏反应等很少见。
• 氟伏沙明 导致恶心、便秘、镇静等发生率在5 种药中最高,腹泻、多汗等发生率最低; • 氟西汀 导致头痛、焦虑、EPS等发生率最高, 镇静、停药反应、性功能障碍等发生率最低; • 帕罗西汀 导致眩晕、多汗、停药反应、性功能 障碍等发生率最高; • 舍曲林 导致腹泻、震颤、失眠等发生率最高, 其他副作用均较少; • 西酞普兰 导致恶心、便秘、震颤、失眠、头痛、 眩晕等发生的概率均较少,其他副作用也较少。
二、抑郁症的分型
• • • • • • • 1、内源性抑郁症 2、更年期抑郁症 3、反应型抑郁症 4、神经官能症状抑郁症 5、隐匿性抑郁症 6、继发行抑郁症 7、躁郁症(双相型—静如水潭,动如风暴)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 1、单胺学说:体内五-羟色胺 (5-HT)或 去甲肾上腺素(NE)相对不足,伴有其它 生物胺系统(如CA类)的功能失调。 • 2、受体学说:近年来,有学者认为,生物 胺减少及受体敏感性降低,均可导致抑郁; 反之,则出现躁狂。
槟榔、姜黄、石菖蒲、贯叶连翘
增加NE
增加DA 改善氨基酸失调
葛根、银杏叶、莲子、贯叶连翘
葛根、银杏叶、莲子、贯叶连翘 积雪草、石菖蒲 巴戟天、银杏叶、莲子、贯叶连翘、 石菖蒲
增加5-HT及其代谢产物含量 提高5-HT受体的亲和力
降低皮质酮
莲子
巴戟天、银杏叶
四、抑郁症的药物治疗原则
• 1、根据抑郁状态的临床特点选药; • 2、根据病人对药物的耐受性选药; • 3、根据病人的经济能力选药。
可逆性单胺氧化酶A抑制剂
• 代表药物:吗氯贝胺 • 80年代后期出现的新型可逆性选择性 MAO-A亚型抑制剂,其特点是:1对MAOA选择性高,可降解食物中的酷胺,从而减 少高血压危象风险。2对MAO-A抑制作用具 有可逆性,仅8-10小时即可恢复酶的活性, 因而也降低了与食物相互作用的危险。 • 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失眠、头昏及体重增 加等。
•
•
圣约翰草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 圣约翰草(贯叶连翘) • a、可减少多种药物(维拉帕米、阿米 替林、环孢素、地高辛、华法林等)的生 物利用度,从而产生不良反应或耐受性; • b、可降低环孢素、地高辛、华法林、 茶碱、抗惊厥药、抗病毒药、钙道阻滞剂 的疗效; • c、其他方面:如影响非索非那定的疗 效。
抑郁症的治疗
• • • •
• • • •
分三个阶段: 1、以控制症状为目标的急性治疗期 ——足够剂量至症状消失 2、以巩固疗效、避免病情反复为目标的继续治疗 期 ——约需4-6个月 3、防止复发为目标的预防性治疗期 a、3次或3次以上抑郁发作者 b、发作年龄小于20岁,有既往发作史和1年内频 繁发作者
6、其他类型的抗抑郁药
• a、选择性NE再摄取抑制剂(NRIs) • 代表药物:马普替林、瑞波西汀 • NRIS的不良反应:无镇静作用,不影响认知功 能,但有失眠、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可引起 癫痫发作、瞳孔扩大、恶心、心动过速和出汗, 甚至诱发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有中等抗胆碱能 效应,表现为视力模糊、口干、便秘和尿潴留。 • b、NDRIs • 代表药物:安非他酮 • c、SARI • 代表药物:盐酸曲唑酮、奈法唑酮
• 噻奈普汀 • 结构属于三环类抗抑郁药,但与传统的 三环类抗抑郁药不同,该药是5-HT再摄取 促进剂,能增加突触间隙内5-HT的摄取, 提高5-HT神经元传递的效应。
3、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SSRIs)
• 这类药物目前已达30多种,主要有氟西汀, 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西酞普兰 等,临床上将上述五种药称为“五朵金 花”。 • 特点:不良反应小、轻,病人易于耐受, 服用方便,适用于各型抑郁症。
•
可逆性单胺氧化酶A抑制剂的不良反应有拟 NE能效应、拟5-HT能效应,无抗胆碱能作用,这 类药的安全性优于不可逆的MAOIS。由于这类药 物对MAO酶的选择性及可逆性抑制作用,故其引 起高血压危象的危险性远远低于不可逆的MAOIS, 通常不需要限制饮食。新型可逆性选择性MAO-A 亚型抑制剂虽比早期的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安全, 但仍应注意体位性低血压及潜在的食物、药物间 相互作用,一般也不作为首选药。
抗抑郁药合理使用
一、抑郁症及其危害
• 1、抑郁症 •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 的情感障碍性精神病, 以情绪极度低落、思 维迟缓、动作减少等 症状为特征,躯体症 状表现为厌食、体重 下降、睡眠障碍、性 欲减退等。
2、抑郁症的危害
• 近些年来,抑郁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尤以女性为高。目前抑郁症目前已成为世 界第四大疾病,中国的抑郁症患者估计为 2600万,且95%未得到应有的、科学合理 的治疗。 • 严重者极度消极厌世,10%-15%的病 人有自杀行为。
• 该类药物的耐受性好,副作用较少,抗胆 碱能作用不明显,但有镇静、倦睡、头晕、 疲乏以及食欲和体重增加的副作用,粒细 胞缺乏罕见。 • 米氮平少见不良反应有体位性低血压、惊 厥发作、震颤、痉挛、水肿及急性骨髓抑 制(嗜红细胞增多、粒细胞缺乏、再生障碍 性贫血以及血小板减少症)、血清转氨酶水 平增加、药疹等。
• 单味抗抑郁的中药有: • 贯叶连翘(又名圣约翰草):是目前国 内外研究最多、最深入、作用机制相对最 明确的抗抑郁单味中药。 • 其他:石菖蒲、莲子、银杏叶、巴戟天、 积雪草、柴胡、葛根、姜黄、尖叶紫苏 • 此外还有番红花、槟榔、印度冷杉、蛇 麻花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抗抑郁作用。
作用机制
中药
抑制单胺氧化酶
五、药物和抗抑郁药物之间的相互 作用
• 1、联合用药情况 • (1)35%的患者应用1种抗抑郁药物, 41%用2种,7%适用3种或3种以上; • (2)50岁以上的患者中,有50%的人使用 4种药物,65岁以上患者每日可用8种不同 药物。
2、SSRI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 1、SSRI经肝细胞色素P同功酶生物转化形成的代谢物又可抑制该酶系统。氟西汀 和舍曲林及其代谢物以及帕罗西汀均抑制细胞色素P2D6酶。其他药物如氟哌啶醇、 阿米替林、氯米帕明和奎尼丁也抑制此酶。三环抗抑郁药、亲脂性β-受体阻滞剂、I c类抗心律失常药(如卡酰胺、哌氟酰胺、右啡烷芬)和可待因均经此酶代谢,SS RI与三环抗抑郁药同时使用时往往因抑制该酶而导致5-HT综合症,与亲脂性β- 受体阻滞剂同时使用可出现严重心动过缓,因此需改用水溶性β-受体阻滞剂(如阿替 洛尔)。SSRI禁用于已接受Ic类抗心律失常药治疗的病人。 2、氟伏沙明抑制细胞色素P1A2酶的作用较强,其它SSRI则较弱,但却参与茶 碱、咖啡因和非那西丁的脱烃基和三环抗抑郁药的脱甲基过程。而细胞色素P2C酶 的亚铁(包括2C9、2C10、2C19同功酶)都可被氟西汀、舍曲林和帕罗西 汀所抑制,而且该同功酶也参与地西泮(安定)、三环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奥美拉 唑、华法令、甲苯磺丁脲、苯妥英以及某些非甾体抗炎药的代谢。SSRI与地西泮 伍用可出现后者消除速度减慢,SSRI与华法林同用则可引起出血增多、凝血时间 延长。 3、SSRI也抑制细胞色素P3A4酶,该酶参与苯二氮 类、三环抗抑郁药、钙通道 阻滞剂、环孢菌素、红霉素、利多卡因和卡马西平的代谢,因此已用过SSRI的病 人在麻醉时伍用咪达唑仑必须注意观察。另外,抑制细胞色素P酶的药物(如甲氰咪 呱)可能抑制SSRI代谢,因此合用时必须警惕中毒症状的出现。其它5-HT药 物(如哌替啶、喷他佐辛或右美沙芬)也阻滞5-HT的突触前再摄取,可与SSR I相互作用导致5-HT综合症。
4、五-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 (NA)再摄取抑制剂(SNRIs)
• 代表药物:文拉法新 • 机制:是一种新的苯乙胺衍生物,通过一 直突触前膜对5-HT和NE(去甲腺素)的再 摄取,增强中枢5-HT能和NE能神经递质功 能,发挥抗抑郁作用。 • 同类药物还有盐酸度洛西汀、米拉西普兰。 • 特点:不良反应轻,适用病人广泛,药物 安全性和耐受性好。
7、抗抑郁作用的中药
• 从中医角度讲,抑郁症属于中医“郁证” 范畴。 • a、中药复方治疗抑郁症 • 中药复方治疗抑郁症的特点在于辩证论 治,多靶点发挥作用,且无明显的毒副作 用。 • b、单味抗抑郁药物
• 属于中药复方治疗抑郁症的药有: • 柴胡疏肝散、 • 舒肝解郁颗粒 • 解郁方(由逍遥散和百合地黄汤加减而成) • 定志小丸(开心散演变而成) • 七味开心颗粒 • 郁星菖志汤 • • 日本和韩国则采用传统方剂治疗,如柴胡 龙骨牡蛎汤、柴朴汤、补中益气汤、加味归脾 汤、四逆散、半夏厚朴汤等。
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
• 抗抑郁药通过抑制神经系统对5— 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两种神经递质 的再摄取,使得突触间隙这两种递质浓 度增加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三、常用的抗抑郁药物
• 1、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s) • 2、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 • 3、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 剂(SSRIs) • 4、五-羟色胺(5-HT)和去甲肾 上腺素(NA)再摄取抑制剂 (SNRIs) • 5、NA能和特异性5-HT能抑制剂 (NaSSAs) • 6、中药复方制剂及中药材 • 7、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