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岗位定义
工作岗位分类

第二节工作岗位分类知识要求一、工作岗位分类的几个基本概念(职系、职组、职门、岗级、岗等)二、工作岗位分类的内涵职系和职组是按照岗位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对岗位所进行的横向分类,岗位和刚等是按照岗位的责任大小、技能要求、劳动强度、劳动环境等要素指标对岗位所进行的纵向分级。
从广义上理解,岗位评价是岗位分类、分级的一个组成部分,岗位评价是对相同性质的同类岗位性对价值的衡量、比较和评价;而岗位分类是对一定范围内所有岗位的多层次分类、分级、分等。
三、工作岗位分类的相关概念(一)岗位分级与职业分类提供的关系岗位分类与职业分类是特殊性和一般性的关系,职业分类对企业中的岗位分类起着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而企业是单位的岗位分类又为国家职业分类体系提供了了丰富的内容和有益的补充。
(二)岗位分级与岗位分类:二者是工商企业与国家政府机关对同一概念的不同称谓。
1、首先,岗位分类适用于国家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和机构2、其次,岗位分类作为一种人事制度,是国家公务员人事管理的基础环节,通过《岗位分类法》的形式公布,实施。
具有强制性,并且实用范围广。
企事业单位的岗位分级实施范围只局限于本企业,分级标准只有参考性而不具有强制性3、最后,两者的实施难度不同。
一套科学合理的岗位分类体系的形成,往往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而企业是单位的岗位分级则没有如此复杂,难度也没有那么大。
(三)岗位分级与品位分类二者之间存在本质上的不同。
品位分类是一种按照预定分类原则和方法根据人员的学历、资历及贡献大小等资格调价,将人员分成不同品级的人事制度,它是人员招聘、录用、考核、晋升、培训、工资、奖惩等各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依据,它与岗位分类的主要区别是:1、分类标准不同。
岗位分类以事为标准而品位分类以人为标准2、分类依据不同。
岗位分类是根据工作或岗位的性质、繁简程度、责任轻重和所需资格条件进行,对事不对人;后者则根据人员资历、学历、劳动态度、综合绩效额贡献率的分析以进行划分,对人不对事3、适用范围不同。
岗位分类及操作方法

岗位分类及操作方法
岗位分类是指将工作岗位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划分和分类,以便更好地管理和组织工作。
一般来说,岗位分类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划分:
1. 功能领域分类:按照不同的功能领域将岗位进行分类,如销售岗位、市场岗位、财务岗位等。
2. 职能分类:按照不同的职能将岗位进行分类,如管理岗位、技术岗位、行政岗位等。
3. 层级分类:按照岗位在组织中的层级关系进行分类,如高层管理岗位、中层管理岗位、基层操作岗位等。
4. 要求标准分类:按照岗位对员工的要求和能力进行分类,如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初级岗位等。
操作方法则依据不同的岗位分类进行具体操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确定岗位分类的维度和标准: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确定岗位分类的维度和标准,如根据不同的功能领域进行分类,或者根据职能进行分类等。
2. 收集和整理岗位相关信息:收集和整理与各个岗位相关的工作职责、工作要
求、能力标准等信息。
3. 对岗位进行分类: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各个岗位进行分类,并确定每个岗位所属的分类。
4. 批准和发布岗位分类表:由组织的管理者对岗位分类结果进行审批,并将最终的岗位分类表发布给相关部门和员工。
5. 定期审核和调整岗位分类:根据组织的需求和变化,定期对岗位分类进行审核和调整,以保持岗位分类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以上是一般的岗位分类及操作方法,具体的操作方法可以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岗位分类与定义

技术研发
指新产品开发、设计岗位
四、技术系列
18
技术工艺
指产品开发中工艺改进、开发等岗位
19
生产工艺
指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改进、开发等岗位
20
质量工程
指产品非一线的质量过程控制等岗位
21
体系管理
指质量体系管理与维护等岗位
22
机械工程
指机械设计、机械设备开发与改进等岗位
23
电气工程
指设备电气设计、开发、改进等岗位
30
机电工务
指水电气、基础设施等的维修、保养、安装等岗位
31
生产辅助
指生产一线的各类统计、ERP录入等辅助岗位
32
仓储货运
指仓库保管、统计、出入库作业、货运、搬运等岗位
六、事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务系列
33
后勤技工
指厨师、驾驶员等岗位
34
安全保卫
指保安、门卫、保卫管理等岗位
35
环境卫生
指绿化、保洁等岗位
岗位
系列
序号
岗位类型
岗位类型定义
五、作业系列
24
生产操作
指生产一线的操作岗位
25
质量检验
指一线过程检验、成品检验、来料检验、化验等岗位
26
机械加工
指设备零部件的生产与加工等岗位
27
基层管理
指基层员工管理的工段长、班组长、主管等岗位
28
工程支持
指一线工程作业、安装、调试等服务支持岗位
29
设备维护
指设备维修、保养等岗位
备注:职能部门人员是指行政、企划、人事、财务、商务、采购、后勤管理(工段长及以上)、生产管理(不含车间主任)、质量管理、设备管理、技术管理等除市场一线及副总助理级以上人员以外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不含食堂、公寓、保安、司机、保洁等后勤服务人员及一线工艺员、维修工、质检员等;
中国工作岗位分类标准

中国工作岗位分类标准一、引言中国工作岗位分类标准是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结合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对各类工作岗位进行科学划分和描述的一种标准。
本标准旨在规范人力资源管理,提高职业素质,促进就业和职业发展。
二、分类原则1. 科学性:以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为依据,合理划分工作岗位。
2. 实用性:充分考虑各类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便于操作和应用。
3. 动态性:根据社会发展和职业变迁,及时调整和完善工作岗位分类。
4. 综合性:涵盖国民经济各个行业,满足不同领域的工作岗位需求。
三、分类体系中国工作岗位分类体系分为三个层次:职业大类、职业中类、职业小类。
1. 职业大类职业大类是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将具有相似职业特点的工作岗位归并为一个大类。
本标准共设立19个职业大类,分别为:(1)农、林、牧、渔业(2)采矿业(3)制造业(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5)建筑业(6)批发和零售业(7)住宿和餐饮业(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0)金融业(11)房地产业(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5)教育(16)卫生和社会工作(1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8)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19)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2. 职业中类职业中类是在职业大类的基础上,按照工作性质和任务相似的原则,将工作岗位进一步细分。
本标准共设立88个职业中类。
以下为部分职业中类的示例:(1)农、林、牧、渔业农业生产人员林业生产人员畜牧业生产人员渔业生产人员(2)制造业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人员金属加工人员电子设备制造人员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人员(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发电、变电和配电人员燃气生产和供应人员水生产和供应人员3. 职业小类职业小类是在职业中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工作岗位。
本标准共设立295个职业小类。
以下为部分职业小类的示例:(1)农、林、牧、渔业农业技术员农业经济管理员农业机械化技术人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2)制造业金属铸造工金属焊接工金属热处理工金属压力加工工(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变电站值班员配电网运行维护员燃气输配工水质检验员四、岗位描述以下为部分职业大类的岗位描述:1. 农、林、牧、渔业(1)农业生产人员主要职责:负责农作物种植、管理和收割工作,确保农业生产顺利进行。
岗位分类

岗位分类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将所有岗位分成五类:管理类、通用类、营销类、技术类和生产类。
(1)管理类岗位指公司具有行政管理职责的各级岗位,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各部门主管、部门主管助理。
(2)通用类岗位包括公司的人力资源、行政、财务等部门的普通员工岗位,还包括其他部门的文员岗位。
具体又可分为三类:◆财务类:包括财务、审计;◆人事行政类:包括人力资源、行政、资质审核;◆业务发展类:其他部门的文员岗位等。
(3)营销类岗位指营业部的营业代表和服务代表岗位。
(4)技术类岗位指合同部、工程部的技术人员岗位。
(5)生产类岗位指生产相关部门(合同部)的生产人员岗位。
员工职业发展规划设置了五个发展序列:管理、通用、营销、技术和生产序列,分别对应管理类、通用类、营销类、技术类和生产类岗位。
每个发展序列都有相应的职级分布。
根据具体岗位的性质、经验技能要求、职责大小等的不同,每个岗位所覆盖的职级不同。
(1)管理序列分为高级管理者(MA)、中级管理者(MB)、初级管理者(MC)三层,每层包括4个级别。
◆管理MA层,应具有很强的计划、组织和协调能力,并且有十分丰富的管理工作经验,知识结构系统且知识面广阔。
➢管理MAA层,具备本行业领域深厚的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独立承担本公司工作职责,制定全面的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并对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和未来发展有重大影响。
➢管理MAB层,具备本行业领域丰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基本能够承担本公司的工作职责,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并对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和未来发展有较大影响。
➢管理MAC层,具备本行业领域较多的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独立承担某个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制定全面的部门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并对部门日常经营管理有重要影响。
➢管理MAD层,具备本行业领域丰富的专项知识和专项实践经验,基本能够承担某个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制定具体部门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并对部门日常经营管理有较大影响。
劳动合同岗位为类别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在劳动合同中,岗位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它关系到劳动者的职责、工作内容和工资待遇等。
本文将从岗位的定义、劳动合同中岗位的分类、岗位变更、岗位调动以及实际岗位与劳动合同岗位的差异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岗位的定义岗位是指用人单位根据生产、经营、管理需要,对劳动者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的规定。
岗位是劳动者的具体工作位置,是用人单位内部劳动分工的具体体现。
岗位可以根据工作性质、难易程度、责任大小等因素进行分类。
二、劳动合同中岗位的分类在劳动合同中,岗位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式有以下几种:1. 按照工作性质分类:生产岗位、管理岗位、技术岗位、服务岗位等。
2. 按照职务级别分类:高层管理岗位、中层管理岗位、基层管理岗位、普通岗位等。
3. 按照工作地点分类:车间岗位、办公室岗位、工地岗位等。
4. 按照工作时间分类:全日制岗位、非全日制岗位、临时岗位等。
三、岗位变更岗位变更是指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对劳动者的工作岗位进行调整。
岗位变更应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岗位变更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 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需要,调整劳动者的工作岗位。
2. 劳动者因个人原因,如身体健康、家庭等原因,申请调整工作岗位。
3.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调整工作岗位。
岗位变更应签订《岗位变更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变更后的岗位应符合劳动者的能力和身体状况,不得降低劳动者的工资待遇。
四、岗位调动岗位调动是指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对劳动者的职务、工作岗位进行调整。
岗位调动应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岗位调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 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需要,调整劳动者的工作职务、工作岗位。
2. 劳动者因个人原因,如身体健康、家庭等原因,申请调整职务、工作岗位。
岗位类型分类

岗位类型分类岗位类型分类是指根据工作内容和职责分类,将不同的岗位进行划分和归类。
这有助于企业更好地组织和管理人力资源,包括聘任、培训、激励、调整和优化等方面的工作。
一般来说,岗位类型可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1. 行政岗位行政岗位是指负责组织、协调、管理和执行管理层指令、政策和流程的岗位。
这些岗位多半集中在企业的管理层和各种部门的领导和管理人员之中,如总经理、行政总监、人力资源经理、财务经理、市场总监、销售经理等。
2. 技术岗位技术岗位是指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研发、设计、制造、维修、服务等技术工作的岗位。
这些岗位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背景和技能,如工程师、程序员、设计师、维修员等。
3. 服务岗位服务岗位是指负责满足顾客需求、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岗位。
这些岗位通常涉及接待、客服、销售、餐饮、体育、娱乐、医疗等领域,需要具备良好的服务态度和专业素养,如服务员、客户经理、销售人员、餐厅经理等。
4. 生产岗位生产岗位是指负责生产产品或生产线的操作和管理的岗位。
这些岗位通常涉及制造、加工、装配、运输等工作,需要具备实际操作和技术技能,如生产工人、机械工、生产主管等。
5. 项目岗位项目岗位是指负责实施、管理和协调一系列特定项目的岗位。
这些岗位通常涉及进度管理、合同管理、资源分配、风险管理、质量保证等工作,需要具备项目管理和协调能力,如项目经理、项目主管、项目管理员等。
6. 表演岗位表演岗位是指负责在公共场合演绎各类表演形式的人员。
这些岗位涵盖广泛,如歌手、演员、主持人、播音员、舞蹈演员、魔术师等。
7. 教育岗位教育岗位是指负责传授知识、教育学生的人员。
这些岗位通常在教育机构和培训机构中出现,需要具备教育知识和教学技能,如教师、讲师、导师、教育专家等。
8. 研究岗位研究岗位是指负责进行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工作的岗位。
这些岗位通常需要具备高度的专业背景和研究技能,如科学家、技术研发人员、技术顾问等。
岗位分类类别

岗位分类类别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的岗位也越来越多样化。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分配人力资源,岗位分类成为了一种必要的手段。
根据不同的标准,岗位分类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技术岗位
技术岗位是指需要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岗位,如工程师、程序员、设计师等。
这类岗位通常需要较高的学历和专业技能,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也较高。
技术岗位的员工通常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以适应技术的不断发展。
二、管理岗位
管理岗位是指需要具备一定管理能力和经验的岗位,如经理、主管、项目经理等。
这类岗位通常需要较高的领导力和组织能力,对员工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要求也较高。
管理岗位的员工需要具备较强的决策能力和责任心,能够有效地管理团队和完成任务。
三、销售岗位
销售岗位是指需要具备一定销售技巧和市场洞察力的岗位,如销售代表、客户经理、市场营销等。
这类岗位通常需要较强的沟通能力和销售技巧,对员工的市场洞察力和判断能力要求也较高。
销售岗位的员工需要具备较强的自我驱动力和目标导向性,能够有效地开
拓市场和完成销售任务。
四、服务岗位
服务岗位是指需要具备一定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的岗位,如客服、服务员、保安等。
这类岗位通常需要较强的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对员工的耐心和细心要求也较高。
服务岗位的员工需要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能够有效地满足客户需求和提供优质服务。
不同的岗位分类类别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要求,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员工的素质来进行合理的分配和管理,以提高企业的效益和员工的满意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岗位定义
1、管理类岗位:
对企业经营与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行和各项经营管理决策的正确性承担直接责任的相关岗位。
2、专业类岗位:
对为行政管理系统提供的专业管理资讯、参谋与管理支持服务的质量承担直接责任的相关岗位。
3、研发、技术类岗位:
对企业产品和技术在行业中的先进性与安全性承担直接责任的相关岗位。
4、市场类岗位:
对企业产品品牌的认知度、忠诚度、美誉度以及市场占有率承担直接责任的相关岗位。
5、事务类岗位:
对为公司生产经营提供基础性、程序性服务的质量承担直接责任的相关岗位。
6、生产类岗位:
对产品产量、质量、生产成本与交货期承担直接责任的相关岗位。
7、党群类岗位:
对为党工团管理系统提供的专业管理资讯、参谋与管理支持服务的质量承担直接责任的相关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