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地球的运动公转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地球的运动 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专题复习:地球的运动专项练习题一、单选题(河南省驻马店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秘鲁查基洛13塔是秘鲁首都利马北部查基洛遗址中由13座矩形石塔组成的太阳观象台。
13座塔墩沿山脊南北呈齿状展开。
13个塔之间形成了12个间隔,构成12点位,12个点位对应12个月。
站在观察点上的人,会在不同时期观测太阳在不同石塔边缘的日出及日落情况。
下图示意秘鲁查基洛13塔及东观测点位置。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东观测点主要观测的是()A.升起的太阳B.落下的太阳C.正午太阳高度D.昼夜长短变化2.图中甲点位表示的是()A.春分日日出B.夏至日日落C.秋分日日出D.冬至日日落3.当观测到的太阳位于乙点位时,当地昼夜状况是()A.出现极昼现象B.昼渐长、夜渐短C.昼、夜各长12小时D.昼夜长短差值最大(北京市延庆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约582秒后,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神州十三号飞船选择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发射的主要原因是该基地()①纬度低,探测器可获得较大的初始速度①内陆地区降水少,利于发射和跟踪监测①地势起伏大,隐蔽性好,利于国防安全①地广人稀,对周边影响小,安全性好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5.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时()A.酒泉正值霜降节气B.16日的范围约占全球六分之一C.酒泉当日日出东北,日落西北D.正值酒泉一日中气温最低的时刻(2022春·天津宁河·高三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读二分二至日时地球的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过程中有一个近日点,速度较慢B.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为圆的椭圆C.地球绕日公转的周期是365日6时9分10秒,叫一个恒星年D.围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7.从五一劳动节到教师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A.一直向北B.一直向南C.先向北后向南D.先向南后向北8.(2022春·天津宁河·高三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校考阶段练习)下图为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地球公转运动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地球公转运动一、选择题下图为某学校(25°N,1l5°E)教学楼顶层安装的固定式太阳能电池板。
夏至日前后,该县在北京时间5:30看到日出。
据此回答1—2题。
1.该校所在地一年中夏至日的昼长约为A.15小时10分钟B.13小时40分钟C.13小时D.12小时20分钟2.阳光的入射角度越大,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效率越高。
若将电池板由固定式改为可调节式,在春季,要达到最佳发电效果,对电池板倾角调节正确的是A.一直调大B.一直调小C.先调大后调小D.先调小后调大1.B 2.B[第1题,夏至日前后,该县在北京时间5:30看到日出,此时该县115°E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20分钟,即该县日出的地方时是5:10,则该县夏至日的昼长是(12小时-5小时10分钟)×2=13小时40分钟。
故选B。
第2题,太阳能面板中阳光入射角度与电池板倾角互余,电池板固定式是以一年中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角为依据安装的,即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此时电池板倾角最大,因此春季要达到最佳发电效果,对电池板倾角调节正确的是一直调小。
故选B。
]广东省肇庆市美丽的七星岩仙女湖畔,有座长达1 000多米的天然石山酷似一尊卧佛,头北脚南。
每年都有几天,在太阳落山时,可见到太阳徐徐从卧佛口中落下,形成“卧佛含丹”的地理奇观(如下图)。
当地旅游部门将每年的10月3日定为“卧佛含丹”节。
据此完成3~4题。
3.游客若拍摄“卧佛含丹”景观,最佳方位应在该山()A.西南B.东北C.西北D.东南4.下列哪一时段也可以观赏到“卧佛含丹”景观()A.我国植树节前后B.五一劳动节C.春节前后D.元旦前后3.B4.A[第3题,根据时间10月3日可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则北半球各纬度地区的日出、日落方向为东南方向日出,西南方向日落,图示的拍摄角度应面对日落方向,故应从该山的东北方向拍摄。
高考地理复习地球的公转运动专题训练题(附答案)

高考地理复习地球的公转运动专题训练题(附答案)地球公转便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
以下是地球的公转运动专题训练题,请考生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1~2题。
1.本地球运行至图中b点时,北半球的骨气为()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剖析:在地球公转轨道上,克日点是1月初,远日点是7月初。
b点向东靠近远日点,骨气应为夏至,故选B项。
答案:B2.本地球公转至远日点时()A.地球公转的角速度最慢B.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最快C.地球公转的线速度最快D.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最慢剖析:地球公转至远日点时,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最慢,A项正确,C项错误;地球自转速度与所处公转轨道的位置无关,B、D项错误。
答案:A读四地昼长距平(昼长距平=某日昼长-年均匀昼长)年变化示意图,回答3~4题。
3.a、b、c、d四地中,位于联合半球的是()A.a、bB.c、dC.a、dD.b、d剖析:读图可知,北半球冬半年时,a地昼长为0 h,北半球夏半年时,a地昼长为24 h,由此可知a地为北极点;北半球夏至日时,b地昼长为0 h,北半球冬至日时,b地昼长为24 h,由此可知b身分于南极圈;北半球夏至日c地的昼长为14 h 52 m,由此可知c身分于40N相近;北半球冬至日d地的昼长为18 h 29 m,由此可知d身分于60S相近。
综上可知,a、c两身分于北半球,b、d两身分于南半球。
答案:D4.a、b、c、d四地中,纬度值最小的是()A.aB.bC.cD.d剖析:连合上题鉴别,四地中纬度值最小的是c地。
答案:C如下图所示,2019年2月28日北京时间11时,某地(105E)花坛呈现一半亮、一半暗。
读图,完成5~6题。
5.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该日北京时间15时花坛受阳光照射环境的为()剖析:考察光照图的判读。
北京时间15时该地地方时为14时,太阳位于西南方,连合图中指向标可知选项D正确。
答案:D6.若不思虑气候状况,该地能再看到图中所示情形的日期大抵为()A.4月12日B.7月13日C.8月28日D.10月14日剖析:考察昼夜长短的漫衍纪律。
地球的运动--2025届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地球的运动一、单选题该图中弧OMP为晨昏线,Q、K为一段纬线且与晨昏线OMP相切于M点。
此时,在距图中M点正南约2750km的某地,观测到北极星的高度约为50°,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约为( )A.15°S,100°EB.15°N,80°WC.15°N,100°ED.15°S,80°W2.此时,在西半球新的一天的范围占( )A.二分之一B.三分之一C.三分之二D.四分之一某公司员工乘飞机从杭州(30°N)前往西亚卡塔尔首都多哈(25°N)出差一周,刚到达时就给家里的儿子发了一条微信消息报平安。
儿子早上起床后看到该消息是4点收到的。
下图为该员工登机牌部分截图(牌上时间为机场所在地使用的区时)。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员工乘坐的飞机飞行了约( )A.4小时B.8小时C.9小时D.10小时4.根据材料推算多哈所在时区为( )A.东三区B.东一区C.西二区D.西六区5.下面是该员工到达多哈后,给儿子发的其中4条微信,不可信的是( )A.当时在萧山机场准备起飞时,看到太阳在西北方向的地平线附近B.晴朗的白天时,太阳辐射强度比杭州大C.出差期间,多哈的昼渐短夜渐长D.出差期间,多哈昼长比杭州更长飞檐是指屋檐的檐部向上翘起,是一种考虑室内光照和建筑美观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下左图为飞檐景观,下右图示意飞檐光照原理。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从室内光照的角度考虑,“飞檐”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夏季遮阳的面积B.扩大冬季采光的面积C.缩小夏季遮阳的面积D.缩小冬季采光的面积7.某建筑设计师在浙江采用了“飞檐”的设计。
若屋顶高度不变,从排泄雨水的角度看,与北京相比,应做的调整是( )①飞檐长度不变,加大飞檐翘起角度②飞檐翘起角度不变,缩短飞檐③飞檐长度不变,缩小飞檐翘起角度④飞檐翘起角度不变,加长飞檐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北京时间2023年9月23日20:00,第19届亚运会在我国杭州开幕,中央电视台对此进行了全球直播。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地球公转运动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地球公转运动一、选择题下图为某学校(25°N,1l5°E)教学楼顶层安装的固定式太阳能电池板。
夏至日前后,该县在北京时间5:30看到日出。
据此回答1—2题。
1.该校所在地一年中夏至日的昼长约为A.15小时10分钟B.13小时40分钟C.13小时D.12小时20分钟2.阳光的入射角度越大,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效率越高。
若将电池板由固定式改为可调节式,在春季,要达到最佳发电效果,对电池板倾角调节正确的是A.一直调大B.一直调小C.先调大后调小D.先调小后调大1.B 2.B[第1题,夏至日前后,该县在北京时间5:30看到日出,此时该县115°E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20分钟,即该县日出的地方时是5:10,则该县夏至日的昼长是(12小时-5小时10分钟)×2=13小时40分钟。
故选B。
第2题,太阳能面板中阳光入射角度与电池板倾角互余,电池板固定式是以一年中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角为依据安装的,即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此时电池板倾角最大,因此春季要达到最佳发电效果,对电池板倾角调节正确的是一直调小。
故选B。
]广东省肇庆市美丽的七星岩仙女湖畔,有座长达1 000多米的天然石山酷似一尊卧佛,头北脚南。
每年都有几天,在太阳落山时,可见到太阳徐徐从卧佛口中落下,形成“卧佛含丹”的地理奇观(如下图)。
当地旅游部门将每年的10月3日定为“卧佛含丹”节。
据此完成3~4题。
3.游客若拍摄“卧佛含丹”景观,最佳方位应在该山()A.西南B.东北C.西北D.东南4.下列哪一时段也可以观赏到“卧佛含丹”景观()A.我国植树节前后B.五一劳动节C.春节前后D.元旦前后3.B4.A[第3题,根据时间10月3日可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则北半球各纬度地区的日出、日落方向为东南方向日出,西南方向日落,图示的拍摄角度应面对日落方向,故应从该山的东北方向拍摄。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1

第3讲地球的运动(一)自转运动的三要素1.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极点俯视图:南顺北逆。
留意:在题目未告知哪个半球时,须要依据经度大小变更的方向(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渐渐增大,西经度渐渐减小)。
得出极地俯视图的顺逆方向,从而推断出半球。
2.自转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昼夜更替周期)3.自转速度:角速度:①极点无速度;②角速度全球相等=15°/小时;线速度:(纬度因素)线速度赤道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点线速度相同。
南、北纬60°上的线速度约为赤道上的一半;南、北极点的线速度为零。
(海拔因素)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扩展1】地球同步卫星的速度与地球的自转速度的关系:角速度一样;同步卫星线速度比地球自转线速度大【扩展2】航天基地建设的区位条件(1)航天放射基地选择的条件①天气: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温度低,有利于放射和跟踪;②纬度: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约燃料和成本;③地形: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④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藏性强,人烟稀有,平安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平安性强;⑤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⑥平安因素:出于国防平安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在人烟稀有处。
(2)放射时间、方向和回收场地选择①放射时间:在一天中一般选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主要是便于定位和跟踪观测;我国放射时间:主要选择在冬季,便于航天测控网对飞船的监控、管理、回收。
我国有多艘“远望号”监测船在南半球纬度较高的海疆,选择在冬季使为了避开南半球恶劣的海况。
②放射方向:一般与地球运动方向一样,向东放射可充分利用自转线速度的作用,节约能源;③回收场地选择:我国的回收场地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人烟稀有,有利于疏散人群;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地质条件好。
(二)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1)区分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产生的缘由:昼夜现象:地球本身属性(不发光,不透亮);昼夜更替:昼夜现象加上地球的自转导致。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课时训练4:地球的运动—公转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课时训练4:地球的运动—公转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运动——公转一、选择题僧一行在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
迨日北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
据此回答1~2题。
1.僧一行发现的实际上是()A.昼夜长短的变化B.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D.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解析:由“南至”、“春分”、“北至”、“秋分”以及“急”、“损”、“迟”、“舒”、“中”可知,僧一行发现的实际上是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答案:B2.下列地理现象与僧一行的发现有因果联系的是()A.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C.北半球夏半年长于冬半年D.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解析:由于地球在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慢,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快,所以北半球夏半年长于冬半年。
答案:C读图,图中OP、EF为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时的晨昏线,回答3~4题。
3.此时北京时间可能是()A.6月4日7时B.1月4日7时C.7月4日19时D.2月4日19时解析: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时间应该为1月初,OP为昏线,15°E的地方时是0时,此时北京时间为7时。
答案:B4.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依次是④③②①B.①在②的西北方向,③在④的东南方向C.此时四地白昼由长到短依次是①②③④D.①②位于西半球,③④位于东半球解析:此时太阳直射点接近南回归线,因此③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根据图中的经度,可以算出②处的经度为105°E,并处于南半球,①为15°E,并位于北极圈上,所以推断出①在②的西北方向;从图中可以看出③在④的东南方向。
答案:B读2008年某日我国四地点日出日落时间表(北京时间)及下图,回答5~6题。
5.四点纬度排列由高到低依次是()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④③②①D.③②④①解析:由图中的日出日落时间可以得出,①地的白昼时间为9时30分,②地白昼时间为8时36分,③地的白昼时间为10时14分,④地的白昼时间为10时32分。
【中考地理】2023届第一轮基础复习专项练习——地球的运动(含解析)

【中考地理】2023届第一轮基础复习专项练习——地球的运动一、单选题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与自转方向相反D.有时东有时西2.地理观测是学习地理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长春某中学的地理兴趣学习小组每天12:00准时观测记录学校旗杆影子的长度,他们发现不同季节影子的长度不同,其原因是( ) 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地球形状D.地球大小3.从北京去南极考察什么时间最好( )A.1月1日B.4月1日C.7月1日D.10月1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今年的端午节是公历2021年6月14日。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今年端午节这天,地球在其公转轨道上位于( )A.①②之间B.②③之间C.③④之间D.④①之间5.从今年端午节这天到夏至之间,黄石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 )A.白昼逐渐变短B.白昼先变短,后变长C.白昼逐渐变长D.白昼先变长,后变短6.泰安某中学的小明听爷爷述说夏日的星空:黎明时东方的“启明星”与傍晚时西方的“长庚星”是同一颗星,这种现象主要与什么有关( )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月球公转D.四季冷暖差异7.地球表面划分的五带中,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A.热带B.南温带C.寒带D.北温带8.刚去美国的中国留学生总因为倒时差而不适应,造成中美两国时间差异的原因是( )A.地球的公转B.地球的自转C.地转偏向力的存在D.纬度的不同9.2014年世界杯足球赛在巴西举行,揭幕战在当地时间6月12日17时,北京时间6月13日4时准时开战,造成北京和巴西两地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公转运动B.昼夜长短的变化C.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D.地球自转运动10.下列现象主要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A.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B.夏季日出时间比冬季早C.昼夜变化D.地球上五带的形成11.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早晨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时刻而定,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 )A.五四青年节B.六一儿童节C.七一建党节D.十一国庆节12.划分五带的最主要依据是( )A.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B.有无明显的四季变化C.有无极昼、极夜现象D.正午时太阳高度角的大小二、填空题13.人们根据各地获得 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温度带,热带和南温带的分界线是 .14.太阳光能直射的最南纬度是 ,最北纬度是 .15.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自转一周的时间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一轮复习同步练习地球的运动公转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第一章第四节地球的运动——公转一、选择题僧一行在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
迨日北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
据此回答1~2题。
1.僧一行发现的实际上是( )A.昼夜长短的变化B.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D.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解析:由“南至”、“春分”、“北至”、“秋分”以及“急”、“损”、“迟”、“舒”、“中”可知,僧一行发现的实际上是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答案:B2.下列地理现象与僧一行的发现有因果联系的是( )A.地表水平运动物体运动方向的偏转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C.北半球夏半年长于冬半年D.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寒冷解析:由于地球在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慢,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快,所以北半球夏半年长于冬半年。
答案:C读图,图中OP、EF为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时的晨昏线,回答3~4题。
3.此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 )6月4日时 1月4日时7月4日时 2月4日时解析: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时间应该为1月初,OP为昏线,15°E的地方时是0时,此时北京时间为7时。
答案:B4.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依次是④③②①B.①在②的西北方向,③在④的东南方向C.此时四地白昼由长到短依次是①②③④D.①②位于西半球,③④位于东半球解析:此时太阳直射点接近南回归线,因此③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根据图中的经度,可以算出②处的经度为105°E,并处于南半球,①为15°E,并位于北极圈上,所以推断出①在②的西北方向;从图中可以看出③在④的东南方向。
答案:B读2008年某日我国四地点日出日落时间表(北京时间)及下图,回答5~6题。
5.)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④③②①D.③②④①解析:由图中的日出日落时间可以得出,①地的白昼时间为9时30分,②地白昼时间为8时36分,③地的白昼时间为10时14分,④地的白昼时间为10时32分。
表中数据昼短夜长,故为冬季。
北半球冬季,白昼越短,纬度越高,故纬度从高到低为②①③④。
答案:B6.此时,地球可能位于图中的( )位置位置位置位置解析:根据我国的日出日落时间可以看出我国此时为冬季;根据图中太阳位置可以看出1为近日点,此时正是北半球的冬季,故选A。
答案:A(2009·重庆高考)右图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地球从甲运行到乙期间,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 ( )A.逐渐减小B.逐渐增大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小解析:根据地球公转方向(逆时针)可以判断该示意图为北极上空投影图,甲为近日点(1月初),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由甲到乙期间太阳直射点由南半球向北移动,重庆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答案:B8.当地球在甲位置时( )A.黄河流域进入汛期B.南极昆仑站正值极夜C.三峡水库处于蓄清期D.潘帕斯草原处于枯黄期解析:从图中可以判断地球在甲位置时,处于近日点附近,北半球为冬季,黄河流域为枯水期,南极昆仑站正值极昼时期,潘帕斯草原一片葱绿(南半球夏季),因三峡水库处于枯水期,水量较小,流速较慢,水质较清。
答案:C(2008·全国卷Ⅱ)下图示意不同纬度四地白昼长度变化。
据此完成9~11题。
9.若该图表示上半年a、b两月(a月早于b月),则①②③④四地纬度依次是( )、66°N、40°N、40°S 、66°S、40°S、40°N、66°N、0°、40°S 、66°S、0°、40°N10.根据图中各地的白昼长度变化可知( )月内①~④各地的夜长均长于昼长月内①~④各地的昼长均长于夜长C.③地较②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大D.③地与④地之间的某一纬度上昼夜长短变化为零 11.①地在a 月与b 月的平均昼长变化P a 与P b 的关系应符合( )<P a /P b <1 P b =0 C.P a /P b =1 P b >1解析:该图表示上半年,即1~6月,1月1日至6月22日之间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南半球各地昼渐短。
第9题,从图中看出,从a 月到b 月①②③三地昼渐长,所以①②③三地为北半球,④地昼渐短,所以④地为南半球。
第10题,看图,a 月和b 月①②③三地昼长小于12小时,所以昼短夜长,而④地昼长大于12小时,所以昼长夜短,故A 、B 都错。
③地昼长接近12小时,所以③地纬度比②地低,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小,故C 错。
③地与④地之间的赤道上昼夜等长,故选D 。
第11题,①地在a 月昼长变化约为2小时,在b 月昼长变化约为5小时,故0<P a /P b <1。
答案:12.(2009·浙江高考)下图中,当a 、c 值相差20°时,该地的纬度值是( )°N °N°N解析:第一步:根据图中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而冬至日达一年中最小可判断出该地位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第二步:c 值可表示春分日与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值,即太阳直射点在春分和夏至日之间的移动幅度,为°,且图中a 小于c ,a 为°,即该地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
第三步:结合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纬度差,可计算出当地纬度为63°N,故选B。
答案:B城市住宅小区规划时,对采光条件有明确的规定。
下表反映了我国部分城市住宅对日照间距的要求(表中H为住宅楼高度,适用于住宅呈南北朝向的平原地区)。
据此回答13~15题。
13.( )A.冬至日气温低B.冬至日降水多C.冬至日白昼时间最短D.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解析:我国大多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每年冬至日这天,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楼房的影子达一年中最长,因而以冬至日作为标准日。
答案:D14.根据表中信息判断,在满足采光要求的条件下,冬至日四个城市住宅日照时间最短的是( )A.甲B.乙C.丙D.丁解析:四城市中,甲城市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纬度最高,因而甲城市该日的昼长最短。
答案:A15.位于杭州(约30°N)的某住宅小区在规划建设两幢30米高的住宅楼时,其楼间距应不小于(ta n35°≈,tan45°=1,tan60°≈( )A.35米B.40米C.45米D.50米解析:冬至日时,杭州的正午太阳高度为36°34′,楼间距=H/tan36°34′,可计算出楼间距应不小于40米。
答案:B二.非选择题16.(2010·黄浦区模拟)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北半球)变化统计曲线图”,回答问题。
(1)判断A、C两地的地理纬度:A ;C 。
(2)昼夜长短随季节而变化,但(填图中字母)地区例外,这里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3)从A到D的四幅图中可以发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的规律是。
(4)当B地昼最长时,上海°E、°N)这一天的太阳起落方向和太阳高度变化是:从方日出,太阳高度逐渐升高,大约到(北京时间)时达到上中天,之后太阳高度逐渐降低,在方日落。
(5)若要在A、B、C三地中选择一地建航天发射场,不考虑地形、气候等因素,宜选地,理由是。
解析:(1)从图中可知A一年昼长均为12小时,故为赤道,C地冬至日出现极昼,故C为66°34′S。
(2)A地全年昼长均为12小时,全年不变。
(3)从A到D可知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来越大。
(4)当B地昼最长时,即12月22日,上海市日出东南方,当上海°E)为12点时,求出北京时间(120°E)为11时54分,日落方位西南。
(5)A地位于赤道,自转线速度最大,适合建航天发射场。
答案:(1)0°66°34′S(2)A 全年昼夜等长(3)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4)东南11点54分西南(5)A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发射航天器消耗能源较少(提高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运载能力)17.山东省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了测算当地的经度,以旗杆为中心,在地面上绘制了若干个同心圆(如右图)。
然后,利用走时准确的电子表,测得旗杆顶部在某同心圆上的投影点A、B的北京时间分别为11时54分16秒、12时30分32秒。
假设你是该小组的成员之一,请结合物影的日变化规律,完成以下的活动要求:(1)请在地面上画出当地的子午线,并确定正南、正北的方向(在图中相应位置绘制和填写)。
(2)按照以上方法和数据,测算当地的经度(小数点后保留一位),并简述测算过程(2~3个步骤)。
(3)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一定的误差。
为了提高经度测算的精确度,你对这次活动的方法或过程有什么改进建议(至少两条)解析:根据物影的日变化规律,与当地正午12时时差相同的前后两个时刻,其太阳高度也就是物体影子的长短是相同的。
反过来说,这两个时刻的中间时刻就是当地的正午时刻。
因此,只要测得旗杆顶部在某同心圆上两个投影点的时刻,也就求出了当地的正午时刻。
根据以上原理,同心圆上这两个投影点的中点与圆心的连线,就是当地的子午线。
获得了比较准确的测量数据后,当地经度的计算方法是我们所熟悉的。
答案:(1)如下图。
(2)°E。
与当地正午12点时差相同的前后两个时刻,其太阳高度,也就是物体影子的长短是相同的。
所以,A、B两个时刻的中间值就是当地的正午时刻(北京时间),数值是12时12分24秒;当地的正午12点是北京时间12时12分24秒,因此,当地与120°E的时差是12分钟24秒,经度差是°,所以,测得的该地经度为°E。
(3)①由于风力等因素的影响,旗杆难以保持垂直,造成测量误差。
可以将旗杆换成能够保持垂直的木杆(1米~2米即可,太高不易保持垂直)。
②测量旗杆顶部在多个同心圆上的投影点的北京时间,采取计算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③可以在测量活动的前一天夜晚,利用北极星来确定当地正南、正北的方向,事先画出当地的子午线。
④选择地形较平坦的地面进行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