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与原则主要有9个方面
第二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宪章

第二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宪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宪章是保护和维护世界上的历史和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国际协议。
该宪章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这些遗产得到适当的保护、维护和传承,以保持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它还旨在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以共同努力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遗产。
第二章主要规定了关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和方法。
以下是该宪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条:历史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应当得到保护、研究、传承和利用。
第二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种国际责任,各国应当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遗产并协助其他国家保护其遗产。
第三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应当以科学方法为基础,包括历史、考古学、建筑学、人类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第四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应当以维护其完整性和真实性为原则,不得随意改变或移动遗产的原貌和结构。
第五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应当尊重当地社区的利益和权益,确保他们参与和从中受益。
第六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应当综合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确保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可持续性和适应性。
第七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应当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共享信息、技术和经验进行协调和支持。
第八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应当加强教育和意识提高,使公众了解和珍视这些遗产的价值和意义。
第九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应当加强法律和制度的保障,确保相关法规的执行和遵守。
第十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应当尊重和遵守国际人权法和文化多样性原则。
第十一条: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应当加强国家和国际的监测和评估,确保保护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总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宪章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框架来保护和传承各自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这个宪章的发布无疑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各国能够更好地合作,共同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遗产,同时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
这也充分展现了国际社会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共识和普遍价值。
历史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瑰宝,保护和传承它们就是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文化和历史,这对于维护我们的人类文明有着重要的意义。
文化遗产保护手册: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指南

文化遗产保护手册: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实践指南介绍本文档是一本关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指南,旨在提供学习和参考,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本手册将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什么是文化遗产?2.为什么需要保护文化遗产?3.国际组织和法律框架4.文化遗产保护的工具和方法5.成功的案例研究6.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展望什么是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指由过去时期留下来的以物质形式或无形形式体现出人类创造力、意义与价值的各种传统、信仰、知识、技巧与表达方式。
它们包括了建筑物、艺术品、史迹、传统技艺等多种类型。
文化遗产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类别:物质文化遗产(如古建筑、艺术品)、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口头传统、表演艺术)和自然文化遗产(如自然景观与文化环境的融合)。
为什么需要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对于维护人类历史、传承传统知识、促进旅游和经济发展、培养社区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保护文化遗产,我们可以传承历史记忆,了解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并且在今天的社会中找到身份认同。
此外,文化遗产也是旅游业的重要资源,能够带动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国际组织和法律框架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支持与合作。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是向国际社会推广、保护和传承世界各地文化遗产的主要机构之一。
还有其他国际组织如国际劳工组织(ILO)、世界银行等也参与到相关项目中。
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受到国家法律以及国内外契约及准则的指引。
例如,《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于1972年通过,明确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和方法。
文化遗产保护的工具和方法文化遗产保护涉及到多种工具和方法。
其中包括制定政策与计划、开展研究与评估、建立保护措施以及提供教育与培训等。
常见的保护技术包括修复、维护、记录和数字化。
除了物理层面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需要适当的传承与保护手段,如口头传统的记录与传承机构、相关技艺的传统学院等。
成功的案例研究本手册还将介绍一些成功的文化遗产保护案例,例如中国丽江古城、澳大利亚阿卡罗拉礁和意大利佛罗伦萨历史中心等。
浅谈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展示方法

浅谈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展示方法作者:李莉来源:《文物世界》 2012年第4期李莉中国是最古老的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浩瀚如海且弥足珍贵的文物古迹,其蕴藏丰富、品种繁多、门类齐全,为世界所少有。
文物古迹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
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和遗迹,是一个地方历史底蕴、文化根基和民族传统积淀的体现,是社会发展的真实见证。
一、文物古迹的保护与展示原则文物古迹的保护、展示是有条件的,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 完整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原则文物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任何形式的展示都必须以文物的完整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为前提条件,应在确保对文物古迹不造成破坏的前提下,考虑古遗迹的展示方法,确保文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尊重历史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真实性是文物古迹的灵魂,如果文物古迹的真实性受到质疑,其内涵和价值则无从谈起。
真实性的损害主要是指对文物古迹原结构、构造、材质、技术等的破坏和替代,以及文物古迹虽然得到完整的保护,但修复时添加的部分与原有部分真假难辨,造成观众对真实性的怀疑。
保持文物古迹的真实性是对历史的尊重,是对子孙后代的尊重,也是对观众权利的尊重。
3. 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原则向公众展示的文物古迹应选择最合适的环境氛围来体现。
目前,在“广场风”、“草坪风”、“喷泉风”、“欧陆风”等的影响下,我国一些地方的古建筑在维修保护后,其周围配以欧式的宽敞的草坪、雕刻及广场,就展示中国古建筑的内涵来说,犹如西洋女子身着中式旗袍,多少有点缺憾。
4. 古遗迹内涵的可达性原则展示应考虑对于来访者的可达性,并尽可能考虑到受众群体的不同层次和文化背景。
文物古迹除了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以外,还具有自然价值、社会价值和公众价值。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文物古迹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人们不满足仅仅“到此一游”,而是将文物古迹视做获取知识的场所,大量游客渴望从参观中获得有益的信息以满足对知识的需求。
第一章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概述

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精)

阮仪三: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规划系教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林林: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规划系2000级硕士研究生文化遗产保护的原真性原则阮仪三林林摘要:原真性是国际上定义、评估和监控文化遗产的一项基本因素。
本文提出原真性原则对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用以剖析当前文物古迹的修缮、重建和新建仿古建筑中存在的片面认识和问题。
关键词:原真性;文化遗产;保护原则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Authenticity in R elation to the Conservation of Cultural H eritageRuan Y isan ,Lin Lin(School of A rchitect ure and U rban Planning ,Tongji U niversity ,S hanghai 200092,ChinaAbstract :Authenticity is an essential element in defining ,assessing ,and monitoring cultural heritage.The thesis illustrates the implications of authenticity about cultural heritage in China.The test and principle of authenticity are applied to the conservation practice in China ,such as in relation to heritage sites and historic buildings.K ey Words :Authenticity ;Cultural Heritage ;Principle of Conservation一、什么是文化遗产的原真性“原真性”是英文“Authenticity ”的译名。
文物保护-17文物古迹保护原则与规程

保护和管理工作程序
• 定期评估:管理者应定期对文物保护规划及其实施进行评估。文物行政 管理部门应对文物保护规划实施情况予以监督,并鼓励公众通过质询、 向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反映情况等方式对文物保护规划的实施进行监督。 当文物古迹及其环境与文物保护规划的价值评估或现状评估相比出现重 大变化时,经评估、论证,文物古迹所在地政府应委托有相关资质的专 业机构对文物保护规划进行调整,并按原程序报批。
文物保护规划应当与当地相关规划衔接。文物保护 规划一经公布,则具有法律效力。
保护和管 理保护 规划应向社会公布。文物古迹所在地政府 是文物保护规划的实施主体。文物古迹保 护管理机构负责执行规划确定的工作内容。
应通过实施专项设计落实文物保护规划。 列入规划的保护项目、游客管理、展陈和 教育计划、考古研究及环境整治应根据文 物古迹的具体情况编制专项设计。规划中 的保护工程专项设计必须符合各类工程规 范,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承担,由 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的委员会评审。
• 对文物古迹实施有效保护。保护是指为保存文物古迹及其环境和其它相 关要素进行的全部活动。保护的目的是通过技术和管理措施真实、完整 地保存其历史信息及其价值。
文物古迹保护
• 阐释: • 保护文物古迹的目的在于保存人类历史发展的实物见证,保存人类创造
活动和文化成就的遗迹,继承和弘扬有效文化。 • 有效保护是指为消除或抑制各种危害文物古迹本体及其环境安全的因素
保护和管理工作程序
阐释: 调查是保护程序中最基础的工作。调查分为普查、复查、重点调查和专项调查等。 要按照各类项目要求的深度,制定相应的调查提纲和规范化的记录格式,收集或 测绘地形图和相关图纸。调查的主要对象是文物古迹的实物遗存,同时应注意以 下内容: 1.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现状及变迁历史; 2.重要历史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的遗迹; 3.设计、施工者,材料供应地,所有者或使用者的基本情况; 4.文物古迹修缮及历代改建情况; 5.当时具有特殊社会意义的历史遗迹; 6.附属文物和题记; 7.与文物古迹相关的历史文化传统。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有哪些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有哪些国家应尽可能采取一切必要的科学、技术、行政、法律和财政措施,确保其领土上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得到保护。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财富。
你对于保护文化遗产有什么建议呢?以下是整理的保护文化遗产的建议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1、国家应尽可能采取一切必要的科学、技术、行政、法律和财政措施,确保其领土上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得到保护。
2、管理部门应经常对其文化和自然遗产进行精心维护,以避免因其退化而不得不进行的耗资巨大的项目。
为此,管理部门应通过定期检查对其遗产的各部分经常进行监督,还应该依据现有科学、技术和财政手段精心制订能逐渐包括所有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和展示的计划项目。
3、任何所需进行的工作应根据其重要性,都事先并同时进行彻底的研究。
这种研究应同各有关领域的专家一起进行,或由有关领域的专家单独进行。
4、国家应寻找有效的办法,对受到极为严重危险威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组成部分给予更多的保护。
此办法应考虑所涉及的且相互关联的科学、技术和艺术问题并能制定出适用的治理对策。
5、另外在适当情况下,这些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组成部分应恢复其原有用途或赋予新的和更加恰当的用途,只要其文化价值并没有因此而受到贬损。
6、对文化遗产所进行的任何工程都应自在保护其传统原貌,并保护它免遭可能破坏它与周围环境之间总体或色彩关系的重建或改建。
7、古迹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由时间和人类所建立起来的和谐极为重要,通常不应受到干扰和毁坏,不应允许通过破坏其周围环境而孤立该古迹:也不应试图将古迹迁移,除非作为处理问题的一个例为方法,并证明这么做的理由是出于紧迫的考虑。
8、未经专门行政部门批准,一律不准兴建新建筑物,也不准对位于保护区或附近的财产予以拆除、改造、修改或砍伐其树木。
9、各成员国应制订法规,控制招贴画、霓虹灯和其他各类广告、商业招牌、野营、电线杆、高塔、电线或电话线、电视天线、各种交通运输停车场、路标和街头设施等,总之与装备或占据文化和自然遗产某一组成部分有关的一切事宜。
第九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原则与方法

• 四、可持续性 •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长期的事业、系统 的文化工程,而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短 期任务。只要保护的对象一旦被认识和确认 ,保护工作就应长久地持续下去,没有时间 的期限,我们这一代要保护,下一代还要保 护,使这份文化遗产子子孙孙承继下去,并 在更新与发展中弘扬光大。
•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 原则,人是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 的主体,保护工作离不开人的作用。如果忽 视了对人的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 会偏离正确的轨道。要尊重人特别是相关民 众的现实需要,保护遗产不能以妨碍经济发 展、降低人的生活质量为代价。实施的保护 方式与方法,一定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 人与环境的和谐。
• 当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践中 ,各地都在探索采用生产性方式保护。应当 明确生产性保护主要适用于传统手工技艺、 传统中医中药等类项目,并不适用于一切项 目。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能否采取生产 性保护,应该采取科学慎重的态度。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价值具有丰富性和多重性,既有 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又有科学 价值、经济价值等。让山东的潍坊国际风筝 节、四川的自贡国际恐龙灯会、河北的吴桥 杂技艺术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
• 二、整体性 •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民族众多 的文明古国,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丰富多彩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不是某些代 表作和零散的文化碎片所能涵盖的。我们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内容和 形式,又与特定的生态环境相依存。我们倡 导的保护是以全方位、多层次的方式反映和 保存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所以,整 体性是我们必须要坚持一个重要保护原则。
•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祖先创造的极其丰富 和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我们民族精神情感、 个性特征以及凝聚力与亲和力的载体。其被 保护的对象是具有创造力和独特文化品格那 一部分,以及这些活态文化赖以存在的文化 生态环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为了使我 们民族这条古老深厚的文化生态之河免遭破 坏和断流,保证民间文化特异性永存不灭。 只有保持民族精神资源的丰富性,才能为保 存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做出我们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方法与原则主要有9个方面
原封不动的保存(冻结保存):原封不动的保存,保持历史文化的原真性.这是联合国提倡的标准.一般对文物古迹应原封不动的保存;
整旧如故——谨慎修复:对于残缺的建筑(古遗迹)修复应"整旧如故,以存其真".《威尼斯宪章》提出了世界各国公认的两个修复原则:修复和补缺的部分必须跟原有部分形成整体,保持景观上的和谐一致,有助于恢复而不能降低它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信息价值;
增添部分必须与有部分有所区别,使人能辨别历史和当代增添物,以保持文物建筑的历史性.此外,加固、维护应尽可能地少,即必要性原则; 慎重重建:一些十分重要的历史建筑物因故被毁.由于它们是地方重要的特征、象征,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必要重建.重建有纪念意义.但是,重建必须慎重,必须经专家论证,因为重建必然失去了历史的真实性,又耗资巨大,还破坏了遗迹.在更多情况下保存残迹更有价值;
利用以不损坏遗产为前提.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利用以不损坏遗产为前提,以续继原有使用方式为最佳,也可以为博物馆,作为参观旅游景点要慎重,防止被破坏;
保持历史街区和古城的格局特征.重点保护好历史街区和古城的平面布局、方位轴线、道路骨架、河网水系等;
保护特色建筑风格:保护特色建筑风格,包括建筑的式样、高度、体量、材料、颜色、平面布局、与周围建筑的关系等.控制适当的建筑尺度——高度、体量非常重要,切记今古不同,不要求高、求大;
保护历史环境:事物与其存在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不可以脱离环境而存
在.历史文化遗产环境的意义更重要,重要的、特色的、与重要历史有关的地形、地貌、原野、水体、花木及其特征都要保护;
拿不准的古镇、古村、古街、古建筑应暂不拆除.许多偏远的地方,尤其是山区农村,古镇、古村、古街、古建筑,虽然不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却也是历史文化遗产,有相当高的价值.当地人不知道,有没有财力和机会请专家鉴定.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暂不拆除,以免造成遗憾,待专家论证后在根据情况处理.
做好历史文化古城和历史文化地段保护规划.规划是龙头,保护必须以规划为前提,规划必须先行.有了规划,按规划进行保护.
传统文化与落后文化、旧文化的混淆,直接导致了人们对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不力。
在一些人看来,要更新,就要破“旧”立“新”,就要“快刀斩乱麻”、“放开手脚干”。
而片面追求经济建设,忽视文化建设和历史文化保护,让更多高楼大厦和旅游发展吞噬了很多历史建筑,毁坏了不少历史名城的风貌。
这不但使文化遗存和原来的地方风情、城市风貌一扫而光,割断了社会的历史文脉,而且,长此以往更会带来一个民族文化的弱化。
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基,一种精神文明的传承,需要载体。
悠久的文化,是承载于千年文化遗产,例如风俗、习惯、传统表演艺术、古遗址、古建筑等之上的。
以建筑为例,现代建筑以钢筋水泥为材料,它的抗震性能较差,而中国古代多以木质建筑为主,它的建造结构使它具有
更强的抗震作用。
这一建筑风格背后,蕴含的是中国“以柔克刚”的传统文化理念。
例如,丽江古城经历了7级地震还基本无损,后被评为世界遗产。
再如,上海市第12块历史风貌区——上海市虹口区霍山路的老屋和街区,就是中国人民与犹太人民友好的见证。
这个地方得到保护,全世界人民逐渐都会知道,在德国法西斯残酷屠杀犹太人时,在许多国家拒绝接纳四散逃亡的犹太难民时,也在遭受日本帝国主义蹂躏的中国人民友好地接纳了3万多犹太人。
相反,如果承载着历史信息的载体消亡了,负载在其上的历史和文化也必然会被冲淡或消亡。
留存文化遗产,其意义也关乎未来。
理解文化遗产,应该理解遗产背后蕴含着的深刻历史文化含义,更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培育出新的现代文化。
这种萌发于历史文化传统之上的“新”文化,才更具有根基、底蕴、特色和生命力。
社会文明需要新陈代谢,但更新不能摈弃历史,而是在历史基础上发展,是从旧环境中滋生出新的东西。
保护与发展是一对难解的矛盾,却不是一对不可化解的矛盾。
继承和发展、历史传统和现代化要求都是人们的需求。
财富理应包括文化财富。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展开,关键是要让社会各界更好地体味与认同它的价值,历史文化的价值同样蕴藏着巨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