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加工原理

合集下载

材料成型原理

材料成型原理

材料成型原理
材料成型原理是指通过加工工艺将原始材料经过一定的变形、组合或者结合等方式,使其达到预期的形状、结构和性能的过程。

该原理涉及多种加工方式,如挤压、铸造、锻造、注塑等,每种方式都有自己独特的原理和应用领域。

挤压是一种常用的材料成型方式,通过将加热至熔融状态的材料通过模具的压力,使其在一定形状的模具孔中流动,并成型为所需的形状。

这种方式适用于制造管材、线材等长条状零件。

挤压的成型原理是利用材料在受到压力作用时的流动性,使其顺应模具的形状,并形成所需的截面形状。

铸造是一种将液态材料倒入铸型中形成所需形状的成型方式。

该方式适用于制造各种形状的零件。

铸造的成型原理是利用熔融态的材料具有流动性,通过将熔融金属或合金倒入模具中并冷却凝固,得到所需的形状。

锻造是一种通过加热金属材料至一定温度后施加压力使其塑性变形、改变原始形状、提高性能的成型方式。

该方式适用于制造各种形状的零件。

锻造的成型原理是通过应用压力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使其粒子得到重新排列并获得更好的力学性能。

注塑是一种将熔融材料注入模具中形成所需形状的成型方式。

该方式适用于制造复杂形状的零件。

注塑的成型原理是将熔融态的材料注射进模具中,并通过冷却凝固,得到所需的形状。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材料成型方式及其成型原理,每种方式都有
其独特的应用领域和适用对象。

工程师们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不同的成型方式,以实现材料的预期形状、结构和性能。

材料加工冶金传输原理

材料加工冶金传输原理

材料加工冶金传输原理一、材料加工材料加工是用各种方法(如机械、热、化学、电等)改变材料的形态、组织、结构和性能的过程。

主要分为塑性加工、切削加工、焊接、热处理等几种。

塑性加工是利用金属材料可塑性变形的特性,通过变形使其得到所需形状、尺寸和性能的过程。

常见的塑性加工方法有锻、挤压、拉伸等。

锻造是利用重锤、压力机等装置对金属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挤压则是利用挤压机对材料进行轴向挤压得到所需的截面形状和尺寸;拉伸则是利用拉伸机将金属材料拉长而得到所需的形状。

切削加工是通过将金属材料的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轮廓等进行切除,从而得到所需的形状、尺寸和性能的过程。

常见的切削加工方法有车削、铣削、钻削等。

车削是利用车床将金属材料旋转进行切除的过程;铣削则是利用铣床进行平面上的加工和修整;钻削则是利用钻床进行孔的加工。

焊接是通过固化剂的作用,将金属材料在高温或者高压的条件下进行接合的过程。

常见的焊接方法包括电弧焊、气焊、激光焊等。

热处理则是通过加热金属材料到一定温度,进行保温和冷却,改变金属组织结构从而改变其性能的过程。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包括退火、正火、淬火等。

二、冶金冶金是对金属资源进行提取、加工和利用的过程。

包括选矿、冶炼、铸造、加工等几个环节。

选矿是将含金属矿石中的金属元素和有用矿物从其它无用的矿物中进行分选的过程。

常见的选矿方法有重选、浮选等。

冶炼是将选出的含金属矿石通过热加工或者化学反应将其提炼出来的过程。

常见的冶炼方法有火法冶炼、湿法冶炼等。

铸造则是用熔融的金属材料通过铸造工艺在合适的模具内进行凝固而得到所需的形状和尺寸的过程。

常见的铸造方法有压铸法、砂型铸造法、永久模铸造法等。

加工则是对金属材料进行塑性加工和切削加工等的过程。

常见的加工方法与上述相似。

三、传输原理传输是指物体或物质在空间中向某一方向运动的过程。

而传输原理是指在某种条件下物质传递的规律、原理和机制。

材料加工和冶金的过程中,传输原理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材料热加工原理

材料热加工原理

材料热加工原理材料热加工是指通过加热和变形来改善材料的性能和形状的加工方法。

热加工可以使金属材料变得更加柔软,易于加工,同时也可以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使其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

在工程领域中,热加工是一种常见的加工方法,它广泛应用于铸造、锻造、热轧、热挤压等工艺中。

热加工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高温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使其达到一定的塑性,然后通过外力使其发生塑性变形,从而改变其形状和性能。

热加工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材料的塑性变形。

在高温下,金属材料的塑性会大大增加,这是因为高温可以使金属晶粒的结构发生变化,使其形成一种较为柔软的状态,从而使得金属材料更容易发生塑性变形。

在热加工过程中,金属材料会受到外力的作用,从而发生塑性变形,改变其形状和性能。

2. 材料的组织结构变化。

在热加工过程中,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在高温下,金属材料的晶粒会发生再结晶,从而使其晶粒尺寸变大,晶界移动,晶粒形状发生变化,这些都会影响材料的性能。

通过控制热加工过程中的温度、变形速率等参数,可以使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得到精细化和均匀化,从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

3. 热加工的应用。

热加工广泛应用于金属材料的加工和制造过程中。

例如,在铸造过程中,通过对金属熔体进行热处理,可以使其达到一定的流动性,从而便于铸造成型;在锻造过程中,通过对金属坯料进行加热,可以使其变得更加柔软,从而便于进行塑性变形;在热轧和热挤压等工艺中,也需要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处理,以便于进行变形加工。

总之,材料热加工是一种重要的加工方法,通过控制热加工过程中的温度、变形速率等参数,可以使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得到精细化和均匀化,从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

在工程领域中,热加工被广泛应用于铸造、锻造、热轧、热挤压等工艺中,为材料加工和制造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材料加工原理习题

材料加工原理习题

材料加工原理习题《材料加工》原理部分习题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液态金属及其加工1.常用金属如Al、Zn、Cu、Fe、Ni等,从液态凝固结晶和从气体凝结结晶时的界面结构与晶体形态会有什么不同?2.用简单的示意图表示一个孪晶凹角是怎样加速液/固界面生长速度的?3.石墨的层状晶体结构使得它易形成旋转孪晶。

旋转孪晶是石墨层状晶体的上下层之间旋转一定角度而形成的。

旋转之后石墨晶体的上下层之间应保持有好的共格对应关系以减少界面能,问石墨晶体旋转孪晶的旋转角可能有哪些?第三章材料加工中的流动与传热1.以实例分析流体在运动过程中产生吸气现象的条件。

2.在铸型的浇注过程中,铸型与液态金属界面上的温度分布是否均匀?其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3.对凝固潜热的处理有哪些方法?如何合理的选用?4.用平方根定律计算凝固时间,其误差对半径相同的球体和圆柱体来说,何者为大?对大铸件和小铸件来说何者为大?对熔点高者和熔点低者和者为大?5.在热处理的数值计算中,热物性参数如何确定?为何特别强调表面传热系数的作用?如何选择和确定表面传热系数?6.焊接热过程的复杂性体现在哪些方面?7.焊接热源有哪几种模型?焊接传热的模型有哪几种?第四章金属的凝固加工1.欲采用定向凝固的方法将圆柱状金属锭的一部分提纯,需要何种界面形态?采用下面哪一种方法更好:短的初始过渡区?Scheil方式凝固?为什么?2.选择什么样的金属材料容易形成非晶态?3.焊接熔池的凝固有何特征?从凝固条件与凝固组织形态方面分析焊缝凝固与铸锭凝固的区别。

第五章材料加工力学基础第六章材料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冶金1.简述氮、氢和氧与钢液的作用及其对钢性能的有害作用与预防措施。

2.对比分析Al、Cu、Mg和Fe及其合金形成氢气孔的敏感性。

3.简述硫和磷在钢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对钢性能的影响。

4.简述钢在固态加热过程中的氧化及其影响因素和氧化引起的危害。

5.简述钢在固态加热过程中的表面脱碳与影响因素,并举例说明表面脱碳对钢性能的影响。

材料加工学相关知识点总结

材料加工学相关知识点总结

材料加工学相关知识点总结一、材料加工学的基本概念1.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的力学性能是指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变形,包括塑性变形和弹性变形。

其弹性变形是指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当撤去外力后,它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种形变称为弹性变形;而塑性变形是指在外力的作用下,物体发生的不可逆形变。

2.材料的加工性能材料的加工性能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和断裂性能。

材料的加工性能决定了它是否适合进行某种特定的加工工艺,例如冷镦、冷锻、冲压等。

3.材料的切削性能材料的切削性能是指材料在切削过程中的性能。

材料的切削性能包括硬度、韧性、断裂性和耐磨性等。

4.材料的热加工性能材料的热加工性能是指材料在高温条件下的变形、变质和断裂性能。

材料的热加工性能是决定材料在热加工过程中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5.材料的切削加工切削加工是通过刀具对工件进行相对运动,以实现工件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的要求。

切削加工是常见的金属加工方式,包括车削、铣削、镗削、刨削等。

6.材料的非切削加工非切削加工是不通过刀具对工件进行相对运动而实现加工的一种加工方式。

非切削加工包括压铸、锻造、冷锻、冷镦、冲压、拉伸、折弯等。

7.材料的热处理热处理是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过程,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以达到提高材料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的目的。

热处理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温退火、调质处理等。

8.材料的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是通过对材料表面进行改性,以实现对材料表面性能的改善。

表面处理包括镀层、喷涂、表面改性、电化学处理、化学处理等。

9.材料的加工原理材料的加工原理包括变形加工原理、切削加工原理、热处理原理、表面处理原理等。

这些原理是材料加工的理论基础,对于指导和改进加工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

10.材料的加工工艺材料的加工工艺是指在具体的加工条件下,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使材料获得所需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的一系列工艺技术。

二、材料加工的基本方法1.切削加工切削加工是以切削刀具对工件进行相对运动,通过对工件的材料进行断屑的方式,实现对工件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的要求。

材料加工原理课件课件

材料加工原理课件课件
材料加工原理课件
欢迎来到材料加工原理课件!本课程将带你深入了解材料加工的基本原理和 各种工艺,展示最新的技术和行业趋势。让我们开始探索吧!
材料加工原理介绍
1
加工基础
解释什么是材料加工以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2
物质结构
探索不同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对加工过程的影响。
3
加工参数
介绍影响加工质量和效率的关键参数。
了解车削的基本原理以及用于粗加工和精加工的不同类型。
2
铣削
探索铣削的原理和用途,以及不同刀具类型的特点。
3
钻削
介绍钻削工艺及其在孔加工中的应用。
塑性加工及其原理
挤压
了解挤压工艺以及在制造连续性截面的材料中 的应用。
冲压
介绍冲压工艺及其在快速制造大批量零件中的 应用。
拉伸
探索拉伸过程中材料的行为和塑性变形的机制。
基本材料加工工艺
1 铸造
了解铸造工艺以及其在制造复杂形状和大型 件和热量改变材料的形状。
3 成型
4 切削制造
介绍常见的成型工艺,如挤压、拉伸和压缩, 以及它们的应用。
讨论切削工艺及其在制造各种形状的零件时 的作用。
热加工及其原理
焊接
了解不同类型的焊接工艺和焊接过程中的热能转化。
锻压
讨论锻压的原理和用途,以及在制造高强度零 件时的优势。
材料焊接及其原理
电弧焊接
了解电弧焊接的原理、设备和常 见应用。
激光焊接
探索激光焊接技术的原理和在高 精度制造中的应用。
摩擦焊接
介绍摩擦焊接的原理以及在异种 材料连接中的优势。
材料压缩及其原理
1 挤压
了解压缩的原理和在制造复杂形状和构件中 的应用。

复试材料加工原理

复试材料加工原理

《材料加工原理》复试大纲一、该课程的基本内容材料加工原理复试内容包括金属凝结原理、焊接冶金学、塑性成形原理等基本知识。

二、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1.金属液态结构金属的膨胀和熔化,液态金属的结构和液态金属的性质;液态金属的结晶过程,生核过程,晶体生长界面动力学过程;液态金属的传热、传质和液体流动的基本概念,液态金属的停止流动的机理及充型能力的计算,影响充型能力的因素及提高充型能力的措施。

2.合金凝结与控制铸件的温度场,铸件的凝结方式,金属的凝结方式与铸件质量的关系,铸件的凝结时光,单相合金的凝结、多相合金的凝结、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凝结;铸件宏观结晶组织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铸件结晶组织的控制;铸件在各种非重力条件下的结晶组织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铸件结晶组织的控制。

3. 铸造过程化学冶金学及铸造缺陷分析液态金属与气体界面的反应,液态金属与熔渣的反应,液态金属与铸型界面的反应,合金化等过程的控制;应力、变形与裂纹的温度范围及形成机理,影响应力、变形与裂纹形成的因素和防止铸件产生应力、变形与裂纹的途径;气体在金属中的溶解和析出,析出性气孔,反应性气孔;非金属夹杂物的生成,夹杂物的长大、分布和形状;铸造合金的收缩,铸件的收缩,防止铸件产生缩孔和缩松的途径;微观偏析和宏观偏析。

4. 焊缝及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焊接及其冶金学特点,熔化焊接头形成过程、焊缝金属的组织和性能特点、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和性能特点及影响因素。

5. 焊接过程中的化学冶金学焊接化学各冶金反应区特点,焊接时气体-金属、熔渣-金属反应逻辑、焊缝合金化过程、工艺条件对冶金反应的影响;焊接材料基本类型及型号、牌号编制主意,焊接材料性能、设计及生产发明主意。

第1 页/共2 页6. 焊接缺陷分析与控制应力、变形产生基本缘故、逻辑及控制措施,焊接裂纹的产生机理、基本特点、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气孔、夹杂基本类型及其特点,影响气孔形成的因素及控制措施;宏观偏析、微观偏析产生缘故,焊接接头化学不匀称性特点。

材料加工原理课件

材料加工原理课件
个性化与定制化
随着个性化需求的增加,未来材料加工将更加注重个性化与定制化, 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THANKS
感谢观看
04
材料加工设备与、落砂机、抛丸机等,用于生产砂型铸件。
特种铸造设备
如金属型铸造机、离心铸造机、连续铸造机等,适用于特定类型的铸件生产。
焊接设备
手工焊接设备
包括焊枪和焊条,适用于手工焊接金属材料。
自动焊接设备
如焊接机器人、焊接专机等,能够实现自动化焊接,提高生产效率。
电子信息产业
医疗器械制造
材料加工在电子信息产业中广泛应用,涉 及芯片制造、电子封装、PCB板制造等领域, 是现代电子产品的核心技术之一。
材料加工在医疗器械制造中具有重要作用, 如钛合金、医用不锈钢等材料的加工制造, 对医疗技术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材料加工新技术与新工艺
增材制造
增材制造技术通过逐层堆积材料来制造三维实体,具有个 性化定制、高效、节能等优点,是现代制造技术的重要发 展方向。
对流换热定律
在流体流动过程中,流体与固体壁面之间的热量 交换速率与表面积、温差及流体的性质有关。
辐射换热定律
物体之间相互辐射和吸收热量,其交换速率与物 性、温度、波长等因素有关。
传质学原理
扩散定律
物质在静止或缓慢流动的流体中传递 的速率与该物质的浓度梯度和扩散系 数成正比。
对流传质定律
在流动的流体中,溶质传递的速率与 浓度梯度、流体流动的速度、扩散系 数及质量作用系数成正比。
钎焊
使用熔点低于母材的金属作为钎料,将母材连接在一起。
塑性加工技 术
轧制
01
通过旋转轧辊将金属板材轧制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板材和管材。
锻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aVDLσ / kTd ε
2
(7.2)
式 中, a 为晶粒 形 状常 数 (a=5-15) ; V 为 原 子 体 积 ; DL 为晶 格 内 扩 散 系数; k 为 波 耳兹曼 常数;T为温度;d为晶粒尺寸。
这种机理的特征是: 1) 流 动 应 力 和 应 变 速 率 呈 线 性 变 化 , 即m等于1。 2) 应变速率与晶粒尺寸的平方成反比。 3) 变形过程的激活能是自扩散的。 4) 变形中晶粒拉长。 此 理 论 可以 解释 一 些 材料的 蠕 变变 形,但不能充分解释超塑性变形,如在蠕 变变形中,m值可为1,并且晶粒沿外力方 向 拉 长 ; 而在 超塑性 变 形中, m 值 一般不 大于0.8,变形后晶粒仍保持等轴状。
2.超塑性成形的种类
超塑性实际上是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的一 种特殊状态。超塑性通常按变形特性和状态 分为三类,即微细晶粒超塑性(又称恒温超塑 性或第—类超塑性)、相变超塑性(又称变态超 塑性、转变超塑性或第二类超塑性)以及其他 超塑性(又称第三类超塑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
7.1.3 超塑性变形机理
1. 溶解—沉淀理论 1945 年 , 为 解释 超塑性 现象 , 苏联 学 者 包 赤伐尔提 出所 谓 “ 溶解 — 沉淀 ” 理 论。 根据 这 种 理 论 ,超塑性 主 要 发生 在 两 相 合金中。 当 合金 中 一相在 另 一相 中的 极限溶解 度 随 温度变化 时, 由 于在变 形 过 程中可 能产生 局部 温度 波 动 , 使 一 些 相 界 上 发生 溶解 过 程, 而在 另 一 些 相 界 上 发生 沉淀 过 程。 这 种特 定 的 物 质迁移 扩 散 过 程 引起 晶粒相 互移 动 , 在 合 适 的高 温下 , 变 形速 度 小则 产生 超塑性。 这一 理 论 对 于 大 量 晶间 滑移 、 晶粒转动 及 单 相 合金的超塑性 现象 还无法解释。
σ = Kε
m
应变速率敏感性指数m值是表征超塑性的一个重要 指标。其物理意义说明如下:在m值大的情况下。随 着 应 变 速率 增 大, 流动 应力 迅 速 增 大。 因此 , 如 果 试样 某处 出现缩颈 的 趋势 , 此 处 的应 变 速率 就增 大, 使此 处 继续 变 形 所 需 的 流动 应力 随 之 剧 增 , 于 是变 形只 能 在其 余部 分 继续进行 。 如 果再 出现缩颈 趋势 , 同 样 由 于缩颈 部位 应 变 速率 增 加而 局部强 化 , 使 缩颈 传播 到 其他 部位 , 从 而 可 获得 巨 大的 宏 观均匀变形。以上分析表明,m值反映金属和合金拉 伸时 抗 缩颈 的 能 力, 因 而是 评 定 金 属 和合金 是 否 能 呈 现 超塑性的 重 要 指标 。 根据 研究 结 果 , 对 于普通 金 属 和合金, m=0.02-0.2 ;对 于 超塑性材料, 一般 m=0.3-0.8,某些情况下接近1。
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
4.扩散流动机制--Ashby-Verral模型
Ashby 和 Verral 模 型 由 四 个 六 方 晶粒所组 成 ( 图 7.3) 。 这组晶粒在 垂直 方 向 拉伸应力 作 用 下 , 通过晶 界 三 角 点 处 原 子 的扩 散 和 晶 界 的 滑 动 , 使 这组晶粒 由 初始 状 态 ( 图 7.3(a))演 变成中间状态(图7.3(b))。
7.1.4 超塑性成形的应用
1. 微细晶粒超塑性成形 1) 开式模锻 与普通开式模锻比较,模具结构基本相同,但 需要增加与模具为—体的加热和保温装置。同 时,由于应变速率要求在较低范围内,不能采 用锤和热模锻压力机,只能用液压机。在成形 方面,具有充模好、变形力低、组织性能好、 变形道次少、弹复小的特点。用于铝、镁、钛 合金的叶片、翼板等薄腹板带肋件或类似形状 复杂零件的模锻。
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
3)其他超塑性(短暂超塑性或 第三类超塑性)
非 超塑性材料 在一定条件下 , 会 出现 短 时 间 的 细而稳定 的等 轴晶粒组织 , 并 能 显示出超塑性。 在 消除 应力 退火 过 程中, 在 应力 作 用 下可以得到超塑性。 球墨铸铁 和 灰铸铁 经 特 殊 处 理 也 可以 得到超塑性。
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
2) 闭式模锻 与 上 述 开 式 模 锻 比较 , 在 模 具 结构 上 主 要 区 别 是 闭 式 模 锻 模 不 设飞 边 槽 。 因 而 ,锻造 时,模腔内的压力也就是静水压力,远高于开 式模锻。这样,模腔更容易充满,而且,锻件 无飞边,可基本上作到无屑加工,成形件的精 度也更高。这种模锻的脱模稍困难一些,它可 用于难成形材料形状复杂零件的成形,如钛合 金涡轮盘锻造。 3) 反挤压 超塑性 反 挤 压的成形精 度 高, 表 面 质 量 好。主要用于成形筒体、壳体件与锌基合金和 合金钢的模具型腔。与冷挤压相比,可大幅度 降低成形载荷。
7.1.2 微细晶粒超塑性的力学特性
金 属 试样超塑性拉伸试验时, 在 载 荷 达 到最 大 值 以 后 , 随着 应 变 量 的 增 加 。 载 荷 缓 慢 下 降 。 在 拉伸 过 程中,金 属 的 流动 非 常稳 定 ,几 乎看 不 到 缩颈现象 。 流动 应力 与真 实 应 变 之 间 的 关系与 理 想弹 塑性体的 相类 似 。 流动 应力 与 应 变 速率之 间 的 关系 具有 牛顿粘 性体的特 征 , 即流动 应力 随 应 变 速率的 增 加 而上 升 。 从 力学特性 上 讲 ,超塑性 最主 要 的 特性就是材料流动应力对应变速率的敏感 性。
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
7.1 超塑性成形
7.1.1 超塑性成形的基本特点和种类 1.超塑性成形的基本特点 1)拉伸试验延伸率可达百分之几百,甚至百 分之几千。 2)拉伸试验时,试样均匀变形,在宏观上不 出现缩颈现象。 3)拉伸试验时,流动应力很低。 4)成形过程中基本上没有加工硬化现象,所 以超塑性合金的 流动 性和 填充 性 好 , 容易 成 形。
4) 气压成形 金属在常温状态下的液压胀 形,由于受材 料塑性的 限 制, 较 难 用 于 成形 复 杂 的 壳 体 零 件。超塑性胀形工艺用气体作为加压介质,利 用超塑性材料低的流动应力和高达百分之数百 的伸长率及良好的复制性,可以成形钛合金、 铝合金、锌合金的形状复杂的壳体零件,已应 用于航空航天器制造业、机电工业、工艺美术 品加工业等许多领域。这种工艺通常只需要一 个凹模或凸模,与普通冲压成形相比可以减少 成形工序和工装套数。
5. 位错蠕变机制
Ball 和 Hutchison 提 出 以 位 错运 动 调节 晶 界 滑移的超塑性流变模型(图7.4)。假定两群晶粒 在沿晶界滑移过程中,遇到障碍晶粒,使滑移 被迫停止,同时在障碍晶粒内引起内应力以及 位错的产生和运动。其结果是,位错塞积在接 触的晶界上,当障碍晶粒内应力达到一定程度 时,塞积前端和位借沿晶界攀移而消失,使内 应力得到松弛,晶界滑移恢复。
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
空 位 的 这 种 移 动 , 引起 原 子向 相 反方 向 的 移 动 , 其 结 果 是 , 使 晶粒 沿 拉伸 轴 方 向 伸 长 , 垂直 拉伸 轴 方 向 缩 短 。 在 应力 作 用 下 ,原 子 通过晶 格 按 箭头 方 向 扩 散 , 晶粒 发生 变 形。 变形速率与应力的关系可由下式表示
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
图 7.1a 为在 对数 坐 标 中 MgA1共晶合金的流动应力与应变 速率之间的关系曲线,呈S 形。曲线 可分为 I区, II区 和III 区。在I区内,流动应力随应变 速率 变化很 大,超塑性发生 在 此 应 变 速率 敏感 区 。 将 式 (7.1) 两边取对数后求导可得 m=d(1gσ)/d(1g),因此,m值是 1gσ-1g曲线上各点的斜率。 图 7.1(b) 就 是 根据 Mg-A1 共 晶 合金的 S 曲线 求 得 的 m-1g 关系 曲线 。 从 图 可以 看 出 , 在区 域 II 内 m≥0.3,所以这区域是超塑性变形区。
1)微细晶粒超塑性(恒温超塑性或 第—类超塑性)
微细晶粒超塑性具有三个条件: ① 材料 具有 等轴稳定的 细晶组织 (通常要求晶 粒尺寸在 0.5-5µm 之 间 ) 。 — 般而言 . 晶粒越 细,越有利于出现超塑性。 ② 成形 温度 T≥0.5Tm(Tm 为 材料 熔点 的 热 力学 温度 )且 大 多低于普通热 锻温度, 并要求温度 恒定。 ③应变速率在10-4-10-2s-1的区间内。
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
最后 , 在 以 上 介绍的几种超塑性 变 形 机理的理论和模型的基础上,对超塑性变 形机理作一简要的归纳。 超塑性 变 形 主 要是一 种 晶 界行 为 , 是 多 种 机 制 综 合 作 用的 结 果 。 如 果根据 S 曲 线(图7.1)来讨 论 问题, 那么 在最 佳应变速 率 范围 (II 区 ) 内 , 变 形以 晶 界滑移 为 主; 随着 应 变 速率 降 低 到 I 区 ,扩 散 蠕 变 机 制 的作用增大;当应变速率增加到III区时, 位错蠕变机制的作用增大[79]。
2)相变超塑性(变态超塑性、转变超塑 性或第二类超塑性)
这类超塑性并不要求材料具有超细晶粒, 而是在一定 的 温度 和 负荷条件下 , 经过多次 循环相变或同素异构转变获得的。 相变超塑性的第一个必要条件是材料具备 固态 结构 转变 能 力, 如某些 金 属 和合金 ; 第 二 个 必 要条件是 应力 作 用和 在相变温度区内 循环加热 和 冷却 , 诱发反复 的 结构 变化而 产 生超塑性。
标准分享网 免费下载
2. 亚稳态理论
帕烈斯涅哥夫 等 认 为 , “ 溶解 — 沉淀 ” 理 论 并不 能 解释 超塑性, 因 为有 些 合金中 两 相 的 极 限溶解 度并不 随 温度变化 , 而且在恒温变 形 过 程中不可能有很大的局部温度波动。通过对ZnA1等合金超塑性的研究,提出超塑性与合金的 特 殊组织状 态 -- 亚 稳 态 组织有 关 。 认 为 金 属 超 塑性 变 形 是组织 从 亚 稳 态 转变 到 稳 态的 过 程, 把亚 稳 态 相 看作 一 种 物 质 的 新 态, 具有 无 定 型 的准液态粘性流动特性,变形时产生“准液态的 扩散塑性”。这一理论可以解释共晶和共折合金 的超塑性、 冷 加 工 后 再 结 晶或有 序 到 无序 转变 引起 的超塑性。 但 不 能 解释 晶间 滑移 、 单 相 合 金及一些无需淬火的材料超塑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