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3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 《小船》教案(3篇))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 《小船》教案(3篇))

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小船》教案1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音乐下册第二单元《小船》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感受4/4拍歌曲优美的意境,感受家庭的温暖,深情地演唱歌曲。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认识全音符、了解4/4拍的含义和强弱规律,并能用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4/4拍的强弱规律;指导学生声断气连地歌唱,并准确唱好弱起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深情演唱歌曲《小船》,体会父母伟大的爱,启发学生珍惜现在拥有的幸福家庭,以自己的爱来回报父母的爱。

三、教学重难点:了解4/4拍的含义及强弱规律并能用律动的方式表现出来;掌握声断气连的歌唱方法、能够用律动表现4/4拍歌曲的强弱规律。

四、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电子琴教学目标1.能够深情演唱歌曲《小船》,体会父母伟大的爱。

2.了解4/4拍的含义及强弱规律,感受4/4拍歌曲的风格特点。

能够用律动表现4/4拍歌曲的强弱规律。

3.培养听辨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4/4拍的含义及强弱规律。

2.能够用律动表现4/4拍歌曲的强弱规律。

3.掌握声断气连的歌唱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用律动表现4/4拍歌曲的强弱规律。

教学过程一、导入:听音乐进教室。

1.2/4拍节拍感明显的歌曲,播放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学生听音乐踏步走进教室站定后,听第二首曲子)2.教师播放歌曲《金瓶似的小山》,学生随音乐律动。

师:刚才我们听了两首乐曲,一首是我们很熟悉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另一首叫做《金瓶似的小山》,两首歌曲比较起来风格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回答:第一首比较雄壮有力,第二首曲子较优美、宽广……教师总结:形成这种效果的根本是因为他们的节拍不同。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两种节拍给我们带来的不同感受。

二、认识4/4拍1.复习2/4拍含义及强弱规律,学习4/4拍含义,用对比的方法启发学生感受4/4拍乐曲的强弱规律。

(1)请学生回答2/4拍的含义及2/4拍强弱规律。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第3单元《义勇军进行曲》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第3单元《义勇军进行曲》教案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思考音乐与情感表达的关系,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记录在黑板上,以便全班交流。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历史背景、意义和基本音乐知识。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国歌情感表达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爱国情感。如果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提问。
-理解《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意义,体会歌曲所传达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习音乐符号,如音符、休止符、附点等,并能正确识读。
-培养学生的合唱合作能力,提高集体协作意识。
举例解释:
-歌曲旋律和节奏的掌握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教师需引导学生反复练习,确保能够熟练演唱。
-歌词意义的理解是教学重点,教师可通过讲解歌曲背景,让学生深刻体会歌曲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义勇军进行曲》是我国国歌,它不仅是一首歌曲,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坚强意志和不屈精神。
2.案例分析:我们将通过聆听《义勇军进行曲》的不同演唱版本,来感受歌曲的力量和情感表达。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这两个重点。对于附点节奏等难点部分,我会通过拍手和身体动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义勇军进行曲》所蕴含的强大精神力量。队协作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
首先,对于歌曲中的一些音乐知识点,如附点节奏、音符等,部分学生掌握起来较为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耐心地引导学生,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如拍手、身体动作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3课柳树姑娘-人音版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3课柳树姑娘-人音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民族五声调式的基本概念、歌曲《柳树姑娘》的演唱和舞蹈动作,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发现和创造春天的美好。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音乐和舞蹈表现力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音乐的魅力。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民族五声调式的基本概念。五声调式是我国传统音乐的基础,由五个基本音构成。它是表达音乐情感的重要工具,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歌曲《柳树姑娘》的核心元素。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歌曲《柳树姑娘》来感受五声调式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表达春天的美好。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旋律和舞蹈动作这两个重点。对于五声调式的难点,我会通过具体歌曲段落的分析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音乐感知与欣赏:通过学习《柳树姑娘》,学生能感受和辨识民族五声调式的特点,提高音乐听觉敏感度,培养音乐审美能力。
2.音乐表现与创作:学生能够运用轻柔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通过舞蹈动作表达歌曲情感,提升音乐表现力;同时,创编以春天为主题的音乐小节目,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总结回顾环节能够较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但在实际运用中仍有一定难度。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我计划在后续教学中增加课堂实践环节,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最后,我认识到音乐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音乐教学既要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又要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和创造力的发展。《柳树姑娘》这一课的教学让我有了一些思考。

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范文(三篇)

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范文(三篇)

【导语】唱歌教学是⼩学⾳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对学⽣⾳乐感受⼒和唱歌基本能⼒的培养,⽽且对学⽣浸润美的熏陶、提⾼艺术修养起着⾮常重要的作⽤。

以下是整理的《⼩学三年级⾳乐教案范⽂(三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学三年级⾳乐教案范⽂篇⼀ 学习⽬标: 1、初步了解蒙古族的风⼟⼈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乐和舞蹈,并对其产⽣兴趣。

2、有感情地演唱《我是草原⼩牧民》,并能⽤⾃⼰喜欢的⽅式来表现歌曲。

3、通过听、唱、舞、创等⼤量的⾳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的创造能⼒。

教学重点: 1、了解蒙古族的风⼟⼈情,感受和体验蒙古族的⾳乐舞蹈。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我是草原⼩牧民》。

教学难点:为歌曲创编不同的动作。

教学过程: ⼀、感受⼤草原。

1、师:⼩朋友们,愉快的⾳乐课开始了。

今天的⾳乐课⽼师请来了⼀位⼩客⼈,你们瞧!(出⽰⼩红马画⾯)它来⾃辽阔的⼤草原,今天特意来请我们到它的家乡做客呢!想不想去?(想)那好,全体起⽴,我们拉好缰绳,摆好姿势,跟着⼩红马出发吧! 2、律动:随《我是草原⼩牧民》歌曲做骑马动作。

⼆、⾛进⼤草原。

1、欣赏草原风光。

2、学跳筷⼦舞。

师:(出⽰筷⼦)咦?这是什么?(筷⼦)你可别⼩瞧它,在蒙古⼈民的眼⾥它可是跳舞的好道具呢!⽼师看到有些⼩朋友似乎有些怀疑,那让⽼师给你们跳⼀段吧! (1)师⽰范动作。

⼿位:简单的筷⼦交叉敲击动作脚位:前蹲、后仰。

(2)师:怎么样?信了吧!谁学会了? (3)指名学⽣上台⽰范动作——师指导——台上学⽣带领⼤家⼀起跳——全体学⽣跟⾳乐齐跳。

3、变化筷⼦舞节奏。

(1)师:简单的筷⼦舞⼩朋友⼀学就会了,现在⽼师要给筷⼦舞变个魔术,你们仔细找⼀找,它变在哪? (2)师⽰范。

在第⼆乐句和第四乐句的最后⼀⼩节加⼊XXX。

(3)学⽣说——练习XXX。

4、师:⼩朋友的眼睛可真亮啊!(出⽰节奏谱)变变变,你们瞧!这个新节奏变到这⼉来了,⽼师⽤红⾊的符号表⽰,还变了⼀个动作在这⼉呢!(师⽰范) 5、师⽣合作表演节奏:我邀请你们跟⽼师合作⼀下,我来念前⾯的节奏,你们来念后⾯红⾊的节奏,可以吗? (1)师念前⾯节奏,⽣念后⾯。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案(三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 《歌唱二小放牛郎》教案(三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第三单元《歌唱二小放牛郎》课件1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第九课《歌唱二小放牛郎》教学目标:1、掌握歌曲的旋律;2、会完整的唱歌谱;3、采用不同的速度用“lu”音哼唱曲谱。

教学重点、难点:1、哼唱曲子;2、掌握两个节奏型。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看革命英雄人物的故事片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让我们一起来看吧!(播放视频)同学们,看了这段影片,你的心情怎么样?是啊,影片把我们带入了战火纷飞的年代,当年涌现出许许多多的英雄,今天就让我们踏上红色之旅去寻找一位小英雄的足迹。

一路上山风呼曳、鸟儿嘤鸣,让我们轻轻地《歌唱二小放牛郎》。

(播放音乐)二、新课(一)、导语:不知不觉,我们就来到了二小的家乡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抗日战争时期,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二小是村里的儿童团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

可是,有一天……(二)分段欣赏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1、欣赏第一段师:二小到哪儿去了呢?让我们再熟悉的旋律中听听他的伙伴是怎么说的?2、欣赏第二、三段师:谁能告诉老师,二小他干什么去了?生:(被敌人抓去带路了)3、让我们一起走进1942年9月16日的那天早上,请看故事的第一部分,“敌人进村”、“二小被抓”,歌曲演唱到这里,气氛紧张起来了,演唱的速度和力度是怎样变化的呢?4、欣赏第四段师:如果你是王二小,被敌人抓去带路的话,你会怎么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二小又是怎样做的?(播放影片片段)师:二小用机智和勇敢把敌人带进了我们八路军的埋伏圈,四周乒乒乓乓响起了枪炮,真是大快人心啊!5、创作声响歌曲中的场面非常的激烈,你们看到这一幕,想不想来模仿一下当时的场面?那就让我们来创作声响,来模仿当时的场面吧!请看这两组节奏,第一组我们来模仿二小走路,请同学们起立。

X X | X X | X X | X X |看第二组节奏,先听老师读一遍。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3课《柳树姑娘》教案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3课《柳树姑娘》教案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3课《柳树姑娘》教案一. 教材分析《柳树姑娘》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下册第3课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柳树姑娘在春风吹拂下的优美姿态,歌词简洁明了,旋律优美动听。

歌曲采用了2/4拍子,节奏明快,富有弹性,适合三年级学生的学习。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春天的景象,感受音乐的美妙。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旋律、节奏等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歌曲中的生动形象的语言理解不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还有待提高,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和音乐感受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柳树姑娘》,体会歌曲的优美旋律。

2.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3.通过学习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歌唱技巧。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熟练演唱。

2.理解歌曲中的生动形象的语言。

3.掌握歌曲中的音乐节奏和旋律。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歌曲中的生动形象的语言。

3.练习法:学生反复演唱歌曲,提高歌唱技巧。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音频、歌词、图片等。

2.乐器:钢琴、吉他等。

3.教学用具:乐谱、歌谱架、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春天的景象,从而引入歌曲《柳树姑娘》。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学生反复演唱,逐步熟悉歌曲。

4.巩固(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

并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改进演唱技巧。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歌曲中的柳树姑娘。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象,感受音乐带来的愉悦。

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太阳出来了教案三篇

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太阳出来了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材分析 《太阳出来了》是⼀⾸云南风味的歌曲,⽻调式,4/4拍。

此曲节奏欢快,富有动感,层次鲜明,结构严谨,表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格,演唱时声⾳要活泼,富有弹性,吐字清晰,旋律连贯,富有个性,刻画出⼀群活泼的⼉童嬉戏、玩耍,调⽪可爱的⽣动形象。

歌曲中的旋律⾳程有很多五度、六度的上下⼤跳的动态来表现⼀种欢快、活泼、跳跃的情绪,后⾯紧接⼋分⾳符及休⽌符巩固加强了这种跳跃感及活泼感.歌曲以跳跃、欢快的旋律展现了彝族⼈民歌唱⼤⾃然美好风光的喜悦⼼情。

⼆、教学⽬标 1.能⽤轻快活泼的声⾳演唱歌曲,⽤歌声表达彝族⼈民歌唱⼤⾃然美好风光的喜悦⼼情。

2.了解反复记号。

3.能⽤简单地声势动作参与⾳乐表现。

三、教学重点 ⽤轻快活泼的声⾳演唱歌曲。

四、教学难点 附点四分⾳符的节奏时值:。

五、教学过程 (⼀)节奏练习 1.练习节奏,寻找节奏的规律 教师语⾔:同学们,今天的⾳乐课,我们⾸先练习⼀条节奏,请听:xxxxxxxxxx0,请你和我⼀起做。

教师语⾔:同学们请看,第⼆、三⾏与第⼀⾏的节奏是⼀样的,看看第四⾏,发现第⼀⼩节与上⾯三⾏不⼀样,我们⼀起来试着拍拍?好我们把这四⾏连起来拍⼀遍。

2.节奏读词 ①分析前⼋后⼗六节奏型 教师语⾔:同学们,咱们加⼊歌词试试?注意:第三⾏第⼆⼩节的第⼆拍和第四⾏第⼆⼩节的第⼀拍都有前⼋后⼗六的节奏型,它是这样拍的,教师⽰范,你们试试? ②节奏读词 教师语⾔:我们把这四⾏完整地念⼀遍。

(⼆)聆听范唱,感受歌曲 教师语⾔:同学们,这段词其实是⼀⾸歌曲⾥⾯的内容,歌曲的名字叫《太阳出来了》,请听,教师范唱。

教师语⾔:这⾸歌曲的情绪⾮常欢快、活泼,速度稍快,表现了彝族⼈民歌唱⼤⾃然美好风光的喜悦⼼情。

三年级小学生音乐教案(5篇)

三年级小学生音乐教案(5篇)

三年级小学生音乐教案(5篇)三年级小学生音乐教案1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一、通过听《在北京的金山上》、《雪莲献北京》,唱《多么快乐多么幸福》、《我的家在日嘎则》,体验感受藏族民歌中高亢嘹亮和欢快活泼的不同音乐特点。

学习藏族舞蹈的动作,用身体的动作感受藏族音乐。

二、能够听着鼓声走和停,锻炼自己的节奏感和内心听觉及动作的反应与控制能力。

三、能准确地、有感情的`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难点:体验感受藏族民歌中高亢嘹亮和欢快活泼的不同音乐特点。

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一、聆听歌曲《在北京的金山上》。

二、学唱歌曲《多么快乐多么幸福》。

教学过程:一、聆听歌曲《在北京的金山上》。

1、初听音乐,可让学生随乐曲轻轻的拍着手。

2、复听音乐时自编动作,随着音乐跳舞。

用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二、学唱歌曲《多么快乐多么幸福》。

1、可结合介绍藏族的服饰、风俗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用高兴的心情、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尤其是衬词“嚓啦羊卓拉”,用微笑的感觉去唱,既连贯,又要唱足、唱满时值。

3、尝试学跳藏舞的两个动作:踢踏步和三步一靠。

大多数学生对藏舞的动作很难学做准确,重在感受和体验。

4、选编两个动作,边唱歌边舞,感受藏族人民边歌边舞的气氛。

三、小结,下课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一、聆听歌曲《雪莲献北京》。

二、歌曲表演《我的家在日嘎则》。

教学过程:一、聆听歌曲《雪莲献北京》。

1、初听歌曲。

提示: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2、复听歌曲。

提示:如果用动作表演,你选择哪一种?引导学生看图思考,选一种动作边听边跳。

二、歌曲表演《我的家在日嘎则》。

1、教师可结合地理知识,简单介绍日喀则。

2、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演唱时情绪饱满,声音要轻快,不要拖拉。

3、学会歌曲后,学生自选乐器为歌曲伴奏。

双响筒、串铃和三角铁。

提示:想一想三种乐器怎样敲击声音与唱歌合起来效果?5、分组伴奏,看那一组合作的。

三、小结,下课课后反思:三年级小学生音乐教案2教学内容: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目录第一单元奇妙的声音第一课时课题:美妙的琴声第二课时课题:《楚商》第三课时课题:《旱天雷》第四课时课题:音乐游戏《火车咔咔咔》第二单元时光第五课时课题:唱一唱时光第六课时课题:听一听良宵第七课时课题:玩一玩金梭和银梭第三单元童话天地第九课时课题:听一听糖果仙子舞曲第十课时课题:听一听黄鹤的故事(节选)第十一课时课题:玩一玩龟兔赛跑第四单元月光奏鸣曲课题:月亮姐姐快下来第十三课时课题:月光奏鸣曲第十四课时课题:阿细跳月第十五课时课题:月亮第十六课时课题:月出歌第五单元鸟儿在歌唱第十七课时课题:鹰第十八课时课题:鹦鹉第十九课时课题:荫中鸟第二十课时课题:《小鸟》《小鸟小鸟》第六单元小舞曲第二十一课时课题:快乐的节日第二十二课时课题:欣赏《单簧管波尔卡》第二十三课时课题:欣赏《四小天鹅舞曲》第二十四课时课题:快乐小舞曲第二十五课时课题:玩一玩《水草舞》第七单元乡村美景第二十六课时课题:银色的桦树林第二十七课时课题:乡下的阳光第二十八课时课题:欣赏山涧溪流(竖琴独奏)第二十九课时课题:山村变了样第三十课时课题:美丽的黄昏第八单元雨中情景第三十一课课题:小小雨点第三十二课时课题:雨打芭蕉第一单元奇妙的声音第一课时课题:美妙的琴声教学目的:1、学习即可斯洛伐克的歌曲《美妙的琴声》,通过了解音乐家德沃夏克的生平,加强学生在歌曲表现中的感性体验。

2、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歌唱的呼吸方法,及X.X的节奏型,使学生能完整地演唱这首歌。

教具:多媒体、录音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介绍作曲家德沃夏克的生平事迹及歌曲的写作背景。

安东尼•德沃夏克Antonin Dvorak (),捷克作曲家,生于一个小旅馆主和肉商的家庭,十六岁时进布拉格风琴学校学习,后入布拉格临时剧院(后改建为国家剧院)乐队拉中提琴,并正式开始创作。

首次为音乐界所注目的作品是表现爱国热情的赞美诗《白山的子孙》。

翌年,辞去剧院乐队职务,到教堂作管风琴师,以便腾出更多的时间从事创作,后结识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大力推荐他的《摩拉维亚二重唱》,使其在世界上流行。

他还与汉斯•里希特、汉斯•封•彪罗、柴科夫斯基等人保持着诚挚的友谊。

曾被邀九次访问英国,旅行德国、俄国,并亲自指挥作品的演出,倍受欢迎。

1891年任布拉格音乐学院作曲、配器和曲式教授。

同年英国剑桥大学授予他荣誉音乐博士学位。

1892年被邀任纽约国家音乐学院院长。

此间,他写了最著名的《新世界(第九)交响曲》。

回国后,继续在布拉格音乐学院任教和进行演出活动。

1901年升任院长。

他的室内乐、序曲、交响诗、歌剧和歌曲等都是人们喜爱的作品。

二、播放歌曲《美妙的琴声》让学生初步感受乐曲的美妙三、引导学生朗读歌词四、教唱歌曲《美妙的琴声》五、学生练习演唱师引导学生进行“渐强、渐弱”等表情处理六、小练习:见书第二课时课题:《楚商》教学目标:欣赏《楚商》,让学生认识中华民族乐器中国宝级的乐器——编钟,领略编钟音乐的艺术魅力,并通过编钟音乐了解中华民族的一段重要历史。

教具:音乐磁带、编钟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欣赏编钟音乐《楚商》1、多媒体展示编钟图片、播放编钟音乐2、介绍编钟及编钟音乐编钟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用青铜铸成,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音调高低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用丁字形的木锤和长形的棒分别敲打铜钟,能发出不同的乐音,因为每个钟的音调不同,按音谱敲打,可以演奏出美妙的乐曲。

《楚商》是一首最能体现楚国音乐韵味的代表曲目。

乐曲优美抒情、古朴典雅。

因为这首乐曲是楚国的一首商调式的音乐,所以曲名叫作《楚商》。

稍慢的速度、松弛的节奏使乐曲的旋律优美而流畅。

乐曲表现了楚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情景。

3、欣赏乐曲《楚商》三、课堂小结第三课时课题:《旱天雷》教学目的:欣赏《旱天雷》,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广东音乐的特点、民族乐器——高胡的演奏特色以及用音乐表现人们欢乐心情时的方式。

教具:图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欣赏广东音乐《旱天雷》1、介绍广东音乐"广东音乐"是流行在中国广东地区的一种民间器乐表演形式,它起源于当地的地方戏剧和民间音乐。

起初广东音乐中并没有高胡这种乐器,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前后,"广东音乐"作曲家和演奏家吕文成先生对二胡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他把传统二胡的丝弦改为钢丝弦,提高了定弦,并用两腿夹着琴筒进行演奏,这种音色清澈明亮的高音二胡,就被人们称作高胡,并且很快成为"广东音乐"中的灵魂乐器。

2、介绍高胡:高胡是高音拉弦乐器,其形、构造、演奏弓法与技巧以及所用演奏符号等,均与二胡相同,只是琴筒(共鸣箱)比二胡略小,常用两腿夹着琴筒的一部分演奏。

乐队中,高胡按实际音高记谱,定弦比二胡高纯五度或纯四度,即定弦为a(1)、e(2)或g(1)、d(2)。

常用音域为a1(g1)至b3(a3)音,b3(a3)以上的音,发音紧张、尖锐,不宜多用。

在常用音域范围,其音色明朗、清澈,适宜演奏优美、抒情以及秀丽、活泼的曲调,并经常与二胡构成八度奏。

3、欣赏乐曲《旱天雷》,说一说乐曲是怎样表现人们在久旱逢甘霖时的欢乐情景的。

三、课堂小结第四课时课题:音乐游戏《火车咔咔咔》教学目标:1、在聆听乐曲的过程中感受火车的节奏。

2、在节奏游戏中学习轮奏的知识,用口琴演奏教材中的“轮奏练习曲”。

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聆听乐曲《火车咔咔咔》,感受火车的运行节奏二、游戏:播放乐曲,学生和着节奏模仿火车的汽笛鸣叫声和开动的声音三、学习轮奏的音乐知识:看图,读出书上画的图谱,每一小节两拍,分两组进行。

第一组先读一个小节后第二组加进来。

师生共同进行轮奏练习。

全班吹奏第一声部,老师吹奏第二声部;交换进行练习;分组分声部吹奏。

四、课堂小结第二单元珍惜时光第五课时课题:唱一唱时光教学目标:1、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歌曲《时光》,并体验童谣问答式歌曲形式的演唱特点。

2、尝试和声音程的听辨,学习简单的二声部的和声对位合唱练声曲,为学习二声部的合唱打下基础。

教具:多媒体、录音机、磁带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人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今天我们来学唱一首歌《时光》二、学唱歌曲《时光》1、介绍歌曲2、教唱歌曲3、引导学生划拍视唱4、分组对唱三、课堂小结第六课时课题:听一听良宵教学目的:通过欣赏二胡曲《良宵》,了解民族乐器二胡的演奏特色和表现特点,提高对民族器乐和民族音乐的认识。

教具:多媒体、视频、图片教材分析:刘天华,江苏江阴人,家住南沙三甲里,位于香山脚下,通过学习了解刘天华的生平事迹和对音乐的贡献,增强学生对家乡、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良宵:二胡曲,刘天华作于1927年,原名《除夜小唱》。

全曲音乐形象单一,娴静,表达了作者怡然自得,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也是刘天华作品中写作时间最短的一首二胡曲,简单易学。

此曲在1993年获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人20世纪音乐经典作品奖”。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图片导入:师:同学们:上面这些图片拍的是什么地方?生:香山、上山路、香山寺师:香山是我们张家港的旅游风景区,风景迤俪,她流传着美丽动人的传说,在在香山脚下,有所百年的老校,三甲里小学也就是今天的南沙小学,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

曾出过许多名人,其中最有名的人物就是谁呢?如果你是南沙人,相信你一定知道生:刘氏三兄弟。

分别叫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出示图片:刘氏三兄弟雕像师:他们分别是做什么?生:文学家音乐家文学家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刘天华生平、创作的作品和他对民族音乐的贡献。

谁知道他的一些经历。

生:、、、、、、师:补充,刘天华,原名寿椿。

出生于1895年:2月4日生于江苏省江阴县,解放前南沙这一带属于江阴,刘天华1909年考入常州中学,业余参加学校军乐队,学吹号及军笛。

1911年的辛亥革命,刘天华回到江阴参加“反满青年团”军乐队,1914年先后在江阴、常州中学教音乐。

师:同学们,听过了刚才的介绍,你们知道刘天华最杰出的地方在哪里?生:二胡的演奏及教学,师:详讲,刘天华是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事业的开拓者,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中国现代民族音乐的一代宗师。

他是民族乐器的革新者,第一次将二胡、琵琶的表现力达到前所有的境地。

师:那你们了解二胡吗?生:知道一些师:请同学介绍二胡,二胡有哪几部分组成生:琴头、琴杆、琴筒、琴弓师:老师详细介绍:二胡生根于民间。

他在民间流传很广,尤其在江浙一带更为普遍,所以二胡又叫南胡。

以前很少独奏,更多的是拉拉民歌、民间小曲、江南丝竹、伴奏戏曲等。

师:同学们,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师:二胡的声音如何?生:柔美动听师:有同学会演奏吗?如果不会,你也可以上来试试。

生:、、、、、学生动手,谈谈体会。

师:下面老师为你们演奏一首小曲,进一步了解二胡的音色,猜一猜我演奏的是什么乐曲?生:射雕英雄传主题曲师:同学们,二胡最适合表现怎样的乐曲?生:悲伤的师:还可以表现这样的乐曲?生:欢快的、高兴的、喜悦的师:《今天我们请同学欣赏刘天华一首创作时间最短的一首乐曲良宵,良宵指的是什么时候?你觉得良宵应该是怎样的情绪?生:中秋,除夕等欢快的,高兴的,忧伤的,各人理解不同师:刘天华这首良宵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创造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良宵:二胡曲,刘天华作于1927年,原名《除夜小唱》。

当时,国乐改进社刚成立。

1927年除夕,刘天华的几个学生到他家过年,那晚他心情特别好,再加上受到除夕欢乐气氛的感染,即兴拉弦作曲,一气呵成。

师:下面老师为你们演奏一遍,听后说说这首乐曲的感受。

表达了怎样的心情?生:怡然自得,轻松愉快师:刚才是老师演奏的,下面请同学欣赏演奏家演奏的乐曲,进一步感受音乐形象。

说说乐曲有几段?生:一段体师:全曲音乐形象单一,娴静,表达了作者怡然自得,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也是刘天华作品中写作时间最短的一首二胡曲,简单易学。

师:同学们,这首良宵可以用二胡表现,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表现吗?生:竖笛、笛子、小提琴、等师:好的、那我们就用竖笛来演奏其中几句旋律。

生:学生演奏1、哼唱旋律2、分句练习指法3、学生练习4、齐奏5、个别演奏,试用不同的速度演奏6、加入碰铃演奏师:你们刚才用竖笛演奏了良宵。

让我们听听由其他乐器演奏的良宵,再说说你的感受。

7、小提琴演奏8、再听由洞箫演奏的良宵师:说说听了两首不同乐器演奏的感受。

生:回答、、、、、、师:良宵在1993年获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华人20世纪音乐经典作品奖”。

师:刘天华共作有十首二胡曲:《病中吟》、《月夜》、《苦闷之讴》、《悲歌》、《空山鸟语》、《闲居吟》、《良宵》、《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当刘天华逝世时,在纪念会上有人用这十大二胡名曲标题的首位字联成过一幅便于记忆又颇有意境的挽联:“良月苦独病,烛光悲空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