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雷雨天气,为何总是先看到闪电, 才听到雷声?
四、声音传播有多快 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速表示,声音传播 的距离和传播所用时间之比叫声速。
声速= 单位 路程
时间
米(m) s 公式 v = t 秒(s)
米/秒 m/s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里,传播快慢一样吗?
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有: 1、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2、一般情况下,声速在固体中最快,在液体 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 3、在同一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也越大。 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m/s 思考:28页第二段
____ (e) 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28页信息浏览 什么叫骨传导?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物理学中把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 。
三、
六、回声—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如遇 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 声音叫做回声
如果原声与回声时间间隔小于 0.1秒,不能区别原声和回声, 回声与原声混合在一起,加强原 声.
知识辨析:
例:对着高墙说话,声音会被高墙反射 回来,再传入耳朵,就听到了回声.如 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慢0.1 s以上, 人耳就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别开,那么, 要听到回声,高墙距离喊话的人的最短 距离是多少m?(回声测距)
4、一辆匀速行驶的汽车,在距 正前方峭壁0.45km处鸣喇叭, 经过2.5秒后,司机听到回声, 求汽车行驶的速度。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
思考: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又 会怎样?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 发声(声音的产生)也停止 但声音并不消失 (声音向远处传播,如 回声)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因振动而 发声吗?(举例说明)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液体可以传声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 作为传声的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 它叫做声波.
课堂练习1:填空题
•
如图3-1-5所示,图 甲为人敲鼓,能发出 悦耳动听的鼓声,这 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 _______产生的;图 振动 乙为抽去玻璃罩内的 空气,就听不到铃声, 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依靠______. 介质
本节知识点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 物体发声就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传 播声音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被反 射回来的现象。 4、声速大小与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有关。 5、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在15 ℃时声音 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340m/s。 6、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我们把它叫声波。
1.打雷下雨时,我们可以听到雷声, 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把它传递来呀? 2.我们谈话时,可以听到彼此的谈话 声,声音是通过什么传播的呢?
空气可以传声
实验: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 放在玻璃罩内,逐渐 抽出其中的空气,注 意声音的变化.再让空 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 注意声音的变化.
如果把空气全 部抽出呢?
真空不能传声。 (实验推理法)
解: V=340m/s t=1.0s 1 S= 2 V t 1 = 2 × 340m/s ×1.0s =170m 答:人与山峰相距170m
再 见
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声音逐 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 声音逐渐变大。
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
想想做做:
用一张桌子做实验。一个同学轻敲桌子 (不要是附近的同学听到敲击声),另一 个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有实验能得出 什么结论?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收 获
一、知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 声速) 二、方法:(实验探究的方法、微小量 放大法、控制变量法) 三、能力:(提出问题、动手实验、分 析归纳得出结论) 四、科学探究必须实事求是。
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声音 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声音在 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
空气中的声速 V声=340m/s
与声速大小有关的因素:
1、与介质种类有关 2、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3、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课堂练习
一、敲锣时,锣声是 锣面 的振动而产生的; 当用手按住锣面时,由于锣面的 振动 停止, 锣声也就消失了。
水可以传播 声音
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
猜想 真空能否传播声音?
如果连空气播需要介质。 2.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是以什么 样的形式在介质中 传播的?
水波的形成与传播:
声音的传播:
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 波的形式传播的。
三、声速
木
材
木材可以传 实验的学生 播声音
花样游泳运动员,当她的耳朵在水中时还 是通过音乐的节奏,才能使自己的动作和其 他队员保持一致协调的。
二、声音的传播
发声体 声 带 发声体与听声者 间的物质 空 气 听声者 学 生 结 论
空气可以传播 声音
敲击桌面 的地方
木
材
实验的学生
木材可以传播 声音
扬声器
水
运动员
发声体 发声体与听声者 间的物质 听声者 结 论
声 带
空 气
学 生
空气可以传 播声音
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第二章 声现象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提高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并学习初步的研究方法。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4、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蕴含的道理。
学习重点、难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习难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的产生(1)声源:我们通常把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敲锣锣鸣是锣面振动;打鼓鼓响是鼓面在振动;歌唱家是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小提琴独奏是琴弦在振动;吹唢呐是唢呐内的空气柱在振动。
蝈蝈鸣叫 是靠翅膀摩擦振动发声。
锣面、鼓面、声带、琴弦、空气柱、翅膀就是声源。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用手按住发音 的音叉,发音也停止。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许多发声体的振动并不明显,不容易观察和找到,必须借助轻小的物 体将这些发声体的振动进行“放大”才容易找到声源。
例题讲解:例1、以下几种乐器中,关于其发出乐音的物理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锣 ②二胡 ③钢琴 ④长号A.锣是通过打击锣面,带动空气振动而发声的B.二胡是通过弦的振动而发声的C.钢琴是通过打击木板表面而发出乐音的D.长号发声时,管壁和空气都没有振动解析:以上几种乐器的发生原因分别为:锣:锣面振动;二胡:弦的振动;钢琴:琴弦片的振动;长号: 空气柱的振动。
答案:B例2.小丽等同学探究声是怎样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
(1)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____________,通过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这种思维方法叫做 (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放大法”或“类比法”)。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知道声音能在介质中传播,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介质中以波动的形势传播。
2.难点:知道影响声速的因素,理解回声。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观察对比法
教具:
音叉、细线、乒乓球、铁架台
课时数:2课时
2.实验二:将一只钢制刻度尺握在手中,拨动钢尺,听钢尺发出的声音;再将钢制刻度尺咬在口中,用手以同样大的力度拨动钢尺,听钢尺发出的声音,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
3.动脑想一想:实验中两次的声音是由什么物质传到耳朵的?我们平时听到的各种声音主要是通过什么物质传到耳朵中的?
4.讨论:若没有了上述的这些物质,声音还能传到人得耳朵吗?
观察、思考
四、回声现象
1.什么是回声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
2.为什么有时候能听到回声,有时候却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到?
学习、交流
五、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阅读教材“科学世界”部分,思考:
1.声音的基本过程是怎样的?
2.什么叫骨传导?
学习、交流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布置
六、教学反思
观察、
思考
观察、
思考、
实验三:将一只手机调到振动加铃声,用细线悬挂在,拨打手机,观察并听手机发出的声音;再将真空罩中的空气抽去,再次拨打手机,观察并听手机发出的声音,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
5.结论:在物理学中,把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_______,它可以是气体,还可以是________或________;真空________传声。(能、不能)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主要是通过______传播的。声音在介质中是以________的形式传播。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堂导入)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②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③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
(1)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2)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回声)。
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
2.声源:物理学中把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介质。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5.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振动的物体发出声音,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例题1】如图所示小华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而不直接观察音叉是否振动的原因是。
当小华用手捂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后,小华(填“能”、或“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变式1】如右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
这个实验是我们在学习《声现象》一章时经常做的实验,它说明了()A.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例题2】上课铃响了,同学们迅速回到座位,铃声是由物体产生的:课堂上同学们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是通过传入耳朵的。
【变式2】如图所示,将播放着蜂鸣声的手机用细线悬挂于封闭的玻璃罩内,当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走的过程中,所听到的手机蜂鸣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而却不能传播声音。
二、声速:1.声速: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1)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件)

声源
正在发声的物体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鸟叫声 鸟的鸣膜振动发声
固体
波涛声 海水拍打振动产生的
液体
打雷声 空气受热膨胀产生的爆鸣
气体
《黄河大合唱》中的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 “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什么 空气,马的声带,河水。
声音
原因
声源
风声 马叫声
咆哮
空气振动产生 声带振动产生 水流振动产生
第二章 声现象 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
波涛声
鸟叫声
打雷声
一、声音的产生
说话 说话停止
声带振动 振动停止
人说话的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
橡皮筋振动 停止振动
发出声音 发声停止
橡皮筋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是不是所有的声 音都是由物体振 动产生的呢?
实验1:
敲音叉发出声音ຫໍສະໝຸດ 空气 马的声带河水
二、声音的传播
真空能不能传声?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介质
实验2:
实验结论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三、声速
谢谢观看
THANK YOU
音叉是否在振动?
正在发声的音叉,它是在振动的。
实验结物论理1学:研究方法:
声音转是换由法物体振把换动成不产易容生观易的察观的察现的象现,象转。
振动放停大止法,那么将以发微便声小于也的观会变察立化和即放研停大究止呈。现
声音并不会立即消失 已经传播出去的声音,还
是会继续传播
小球被多次弹开
水花四溅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八般兵器”》的报道称,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航编队的
护航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
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效威慑。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
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 ( C )
A.半导体网
B.磁性物质网
C.真空网
D.金属物质网
将正在播放音乐的收音机放在抽成真空的玻璃罩内, 这时几乎听不到音乐声,这主要是因为 ( B ) A.收音机的喇叭不振动了 B.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C.声音被玻璃隔绝了 D.固体不能传播声音
一般来说,大会堂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
不平像蜂窝状似的,这是为了( A )
A 减弱声波反射
B 增强声波反射
C 增强声音响度
D 仅仅是为了装饰
关于声源的认识正确的是[ B ] A.凡是能发声的物体都是声源 B.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C.传递声音的物质也是声源 D.声波就是声源
当你在旷野里大声唱歌时,不如在房间里大声唱 歌听起来响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旷野里空气稀薄 B.在房间里原声和回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C.房间里空气不流动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思考2:声音又能在固体中传播吗?
听远处驶来的列车声
“土电话” 传声
结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小结
1.声是靠介质传播的。 2.声能靠一切固体、液体、气体等介质传播。 3.真空不能传声。 声的传播需要物质,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敲鼓声是怎样在空气中传播的? 鼓面的振动带动周围空气振动,形成了疏密相
间的波动(波)向远处传播。
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 C )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频:水波
3.声速
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
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4. 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 就会被 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应 用 ——测量距离)
思考题: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
中传播的速度是否一样快?
ms )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v (
空气(15℃)
空气(25℃) 软木(25℃) 煤油(25℃) 水 (常温)
1
340
346 500 1324 1500
海水(25 ℃)
铜(棒) 大理石 铝(棒) 铁(棒)
1531
3750 3810 5000 5200
通过上表你获得的信息是: (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2)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3)声音在固体中 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在 液体中,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
6. 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 1224 km/h。 ____m/s ,等于 _____
7. 在峡谷中大叫后能听到回声,回 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_____ 0.1s ,人耳能把原 声和回声区分开。假如从呼喊到听到回 声用了3s,则反射该声音的高山距离人的。
声的传播需要物质,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2)声能靠一切固体、液 体、气体等介质传播。 (3)真空不能传声。
敲鼓声是怎样在空气中传播的?
鼓面的振动带动周围空气振动,形成 了疏密相间的波动(波)向远处传播。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动画:声波的形成
声波的传播与水波的传播相似
3.月球上没有空气,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 真空 也听不到彼此讲话的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 不能传声。 4.用两个小纸盒和一根铜线做成的“土电话”说明 声音可以通过固体传播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上课时学生听到老师讲课的主要过 振动 ,在空气中产生 程是:老师的声带______ 声波 ,再引起学生的鼓膜_____ 振动 。 ______
熟记
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 速度为
340m/s
小 结
1. 声的产生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 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传播声音的物质(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声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3. 声速 声速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 温度有关。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其次是 液体,最后是气体。 4. 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 会被 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应 用 ——测量距离)
振动 , _______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 振动 停止, 发声也停止。人说话、唱歌靠的是_______ 声带 的振动。 介质 ,一切_____ 固体 、 _____ 液体、 气体 2.声音的传播要靠______ _____ 物质作媒介都能传播声音,通常人耳能听到声音是因为声 音可以通过空气 _____传入人耳,引起鼓膜的振动 _____。
导入新课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 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声„„
它我 们们 的来 声听 音听
物体发声时有 什么共同的特征?
声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1 把橡皮筋张紧到一定程度,用手拨动: 听到了 ①你听到声音了吗? ________________ 振动 ②橡皮筋在做什么运动? ________________ ③这声音是由什么引起的? 橡皮筋振动引起的 _________________ ④当橡皮筋停止振动,你还能听到声音吗? 不能 ________________
如果将发声的 振动记录下来,
需要时再让物体 按记录下来的振 动规律去振动, 就会产生与原来 一样的声音,
这样就可以将声 音保存下来。
唱片上记录声音的沟槽
提出问题 声音怎样传播出去? 猜想 声音要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
东西来作媒介?
问题
老师说话的声音是怎样传到同乡们 的耳朵里的?
演示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 视频:真空罩实验 内,接通电源。
实验2 用一把尺,想办法使其发声,然后观 察尺在发声时的现象,并用语言描述现象。 当尺停止振动时,观察还能否听到声音?
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产生的。
说话时 声带 在振动
敲鼓时 鼓面 在振动 风吹树叶哗哗响, 树叶 在振动
总结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