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价D值计算公式

合集下载

fmea风险评估三要素及计算公式

fmea风险评估三要素及计算公式

fmea风险评估三要素及计算公式
fmea的三要素:风险量化评估、列出原因/机理、寻找预防/改
善措施。

风险量化评估是指,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人们的生活、生命、财产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

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严重度(S)、频度(O)、不易探测度(D);因为这三个参数决定最终的RPN值。

如果想有效管理fmea,最好上线专业fmea软件,有消息称:上海通用已经明确要求,DFMEA需要专业系统管理FMEA风险系数,RPN Risk Priority Number.是严重度,发生率,探测度的乘积。

RPN=S×O×DS ---严重度1-10,数字越大,严重度
级别越高;O---频度1-10数字越大,越容易发生;D--探测度1-10
数字越大,越容易探测;RPN分值越高,风险系数越大,RPN的高低
并不是唯一判断FMEA的风险大小、实施相应对策的评价标准。

需要综合考虑S、O、D的先后顺序,以及对此三种影响着风险大小的理解与评估。

LEC(格雷哈姆)风险评价法

LEC(格雷哈姆)风险评价法

危险度分级 D 分值 >320 160 ~ 320 70 ~ 160 可能的后果 极其危险, 不能继续作业 高度危险, 需要立即整改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D 分值 20 ~ 70 <20 可能的后果 可能危险,需要注意 稍有危险, 或许可被接受

格雷哈姆(K.J. Graham)评价法
D=LEC D——危险度 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E——暴露于危险环境(作业场所)的频率 C——危险严重度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 L 分值 L 分值 10 6 3 1 可能性状况 完全可以预料到 相当可能 不经常,但可能 完全意外,极少可能 L 分值 0.5 0.2 0.1 可能性状况 可以设想,但绝少可能 极不可能 实际上不可能
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频率的 E 分值 E 分值 10 6 3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情况 连续暴露于危险环境中 逐日在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地暴露 E 分值 2 1 0.5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情况 每月暴露 1 次 每年几 次出 现在 潜在危 险环境中 非常罕见地暴露
可能结果的危险严重度的分数值 C 分值 100 40 15 可能的后果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 灾难性的,数人死亡 非常严重的, 1 人死亡 C 分值 7 3 1 可能的后果 严重的,出现严重伤害 重大的,致残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风险评价方法-LEC评价法

风险评价方法-LEC评价法

三、根据D值不同确定危险源风险等级,建立《危险源清单》。

风险评价方法LEC评价法
根据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采用D=LEC计算方法确定危险源风险等级。

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风险分值D=L×E×C
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风险分值D。

风险评估方法

风险评估方法

风险评估制度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采用与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
积来评估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

计算公式为:D=L×E×C
其中:
L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E表示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表示可能造成的后果;
D表示危险性。

评估人员结合本矿的实际情况,分别对每个风险进行L、E、C值打分,通过公式计算D值大小,根据D值所处的区间来确定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种等级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详见表2-1。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估参数表。

LEC风险评价法

LEC风险评价法

LEC风险评估法LEC法是一种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可采取计算每一项已辨识出的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

其风险值D由三个主要因素L、E、C的指标值的乘积表示,即D=LEC。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故概率为0,必然发生的事故概率为1,因此人为的将发生事故可能极小的分数定为0.1,必然要发生事故的分数可定为10,介于这两者之间的情况定为若干中间值,如下表:
E——暴露于危险环境中频繁程度。

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发生危险性越大。

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
情况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为0.5,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下表:
C——事故产生的后果。

事故造成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范围很大,所以规定分数值在1-100之间。

轻微伤害或较小财产损失的分类规定为1,造成人员伤亡较大的可能性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在1-100之间,如下表:
值后关键是如何D,确定C×E×L=D——风险值。

D.
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而这个界限值并不是长期固定不变的;在不同时期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风险级别的界限值,以确定持续改进的措施。

如下表:。

风险评价D值计算公式

风险评价D值计算公式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本次风险评价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进行分析评价。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认为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2)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频率)(E);(3)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C)。

那么作业条件的危险性D就用公式??D=L×E×C 来表示。

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在实际生产条件中,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其实际发生的概率相关。

若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发生的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其概率为1。

但在考察一个系统的危险性时,绝对不可能发生事故是不确切的,即概率为0的情况是不确切的。

所以,实际上不可能发生的情况作为“打分”的参考点,定其分值为0.1,;将完全出乎意料之外、极少可能发生的情况定为1;能预料将来某个时候会发生事故的情况定为10;这三者之间再根据可能性的大小相应确定几个之间值,具体取值见表1表1?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分值(L)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众所周知,作业人员暴露于危险作业条件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为此本方法规定了连续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0;一年仅出现几次非常稀少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以10和1为参考点,再在其区间根据潜在危险作业条件中暴露情况进行划分,并对应地确定其分值,具体见表2:表2??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分值(E)3)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后果(C)造成事故或危险事件的人身伤害或物质损失可在很大范围内变化,以工伤事故而言可以从轻微伤害到许多人死亡,其范围非常广。

本方法将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的可能结果的分值定为1,以此为一个基准点;而将造成许多人死亡的可能结果的分值定为100,作为另一个参考点。

在这两个参考点1—100之间,插入相应的中间值,具体见表3:表3?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的分值(C)4)危险性确定了上述3个具有潜在危险的作业条件的分值并按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到危险性分值。

LEC风险评价法

LEC风险评价法

LEC评价法
LEC评价法是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半定量的方法。

该方法采用与系统风险率相关的3种方面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中人员伤亡风险大小。

这3种方面分别是: L为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B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风险分值D=LBC。

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对这3种方面分别进行客观的科学计算,得到准确的数据,是相当繁琐的过程。

为了简化评价过程,采取半定量计值法。

即根据以往的经验和估计,分别对这3方面划分不同的等级,并赋值。

具体如下: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风险分析
根据公式:风险D=LEC
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并判断评价危险性的大小。

其中的关键还是如何确定各个分值,以及对乘积值的分析、评价和利用。

根据经验,总分在20以下是被认为低危险的,这样的危险比日常生活中骑自行车去上班还要安全些;如果危险分值到达70~160之间,那就有显著的危险性,需要及时整改;如果危险分值在160~320之间,那么这是一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高度危险环境;分值在320以上的高分值表示环境非常危险,应立即停止生产直到环境得到改善为止。

值得注意的是,LEC风险评价法对危险等级的划分,一定程度上凭经验判断,应用时需要考虑其局限性,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正。

风险辨识-LEC评价法

风险辨识-LEC评价法

LEC评价法LEC评价法是对具有潜在危险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进行半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

是用于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危害性。

该方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的乘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分别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即:D=L×E×C风险分值D=LEC。

D值越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内。

对这3种方面分别进行客观的科学计算,得到准确的数据,是相当繁琐的过程。

为了简化评价过程,采取半定量计值法。

即根据以往的经验和估计,分别对这3方面划分不同的等级,并赋值。

具体如下:根据表1,确定L值性;表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根据表2,确定E值。

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根据表3,确定C值。

表3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根据公式:风险D=L×E×C,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并判断评价危险性的大小。

其中的关键还是如何确定各个分值,以及对乘积值的分析、评价和利用,量化分值标准详见表4。

表4 量化分值标准(D)根据计算所得D值,判断风险级别,一般D>70为不可接受风险,需要制定控制措施,D<70为可接受风险,需保持现状,不需增设控制措施。

基于LEC法的风险分级表风险等级:1为最高级,5为最低级。

LEC法岗位风险识别评价表部门:班组:岗位:岗位风险告知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评价D值计算公式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本次风险评价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进行分析评价。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认为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
(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
(2)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频率)(E);
(3)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C)。

那么作业条件的危险性D就用公式??D=L×E×C 来表示。

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
在实际生产条件中,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其实际发生的概率相关。

若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发生的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其概率为1。

但在考察一个系统的危险性时,绝对不可能发生事故是不确切的,即概率为0的情况是不确切的。

所以,实际上不可能发生的情况作为“打分”的参考点,定其分值为0.1,;将完全出乎意料之外、极少可能发生的情况定为1;能预料将来某个时候会发生事故的情况定为10;这三者之间再根据可能性的大小相应确定几个之间值,具体取值见表1
表1?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分值(L)
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
众所周知,作业人员暴露于危险作业条件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为此本方法规定了连续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0;一年仅出现几次非常稀少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以10和1为参考点,再在其区间根据潜在危险作业条件中暴露情况进行划分,并对应地确定其分值,具体见表2:
表2??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分值(E)
3)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后果(C)
造成事故或危险事件的人身伤害或物质损失可在很大范围内变化,以工伤事故而言可以从轻微伤害到许多人死亡,其范围非常广。

本方法将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的可能结果的分值定为1,以此为一个基准点;而将造成许多人死亡的可能结果的分值定为100,作为另一个参考点。

在这两个参考点1—100之间,插入相应的中间值,具体见表3:
表3?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的分值(C)
4)危险性
确定了上述3个具有潜在危险的作业条件的分值并按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到危险性分值。

而要确定作业条件的危险性程度时,则按表4的标准进行评定。

表4??危险性分值(D)
危险源风险等级的确定:根据经验,风险评价D值在70以下的因素被认为是低危险性的,一般说来可以被接受,定为1、2级。

风险评价D 值为70以上,定为3、4、5级是不可容许的风险。

危险性程度分级分数值如表4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