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数据库表属性创建数据库表的索引及表间关系
实验一 创建数据库和表

实验一创建数据库和表
【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建立数据库和表结构;表基本操作。
熟悉:定义主键、设置字段属性、建立表之间的关系;
【实验内容】
1.了解Access数据库窗口的基本组成。
2.使用“库存控制”的向导创建一个名为“库存管理.mdb”的数据库文件。
3.在指定文件夹下创建一个名为“教学管理.accdb”的空数据库文件。
4.在已建立的“教学管理”数据库中创建“教师”、“学生”、“课程”、“选课”4 张表。
表结构及表中数据如下:
(注意:教师表中政治面目、学历、职称可以选择字段类型为查阅向导。
)
教师表中数据如下。
学生表中数据如下。
输入学生表中数据之前,请先对年龄字段设置有效性规则。
年龄在15到35之间,并设置有效性文本“年龄应该在15到35之间!”,设置年龄默认值19。
课程表中数据如下。
选课表中数据如下。
5.将学生表的字体改为“隶书”,小四号,加粗,并将背景设为灰色,网格线设为橄榄绿。
6.在学生表中查找姓名中姓“江”的同学,并将其姓名替换为“河水滔滔”。
7.从学生表中筛选出学号小于“2008041109”,来自福建的男学生,并将筛选结果按学号升序排序。
8.在学生表的“学生编号”上建立主索引,建立由姓名和性别构成的普通索引。
在课程表的“课程编号”上建立主索引,并在课程名称上建立唯一索引。
建立学生表与选课成绩表、课程表与选课成绩表之间的一对多关系,并将参照完整性设置为级联更新和级联删除。
【实验类别】设计性实验
【实验学时】2学时。
数据库中表的关联设计

数据库中表的关联设计数据库中表的关联设计是数据库设计的核心环节之一,它关系到数据的完整性、查询效率以及系统的可扩展性。
在进行数据库表关联设计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以确保数据库结构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数据库中表的关联设计,包括关联类型、设计原则、实施步骤以及优化策略等方面。
一、关联类型数据库中的表关联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对一关联(1:1)、一对多关联(1:N)和多对多关联(M:N)。
1. 一对一关联(1:1):指两个表中的记录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
例如,一个用户表和一个用户详情表,每个用户都有唯一的详情信息。
在这种关联中,通常将两个表合并为一个表,或者在主表中添加一个唯一的外键列来引用另一个表。
2. 一对多关联(1:N):指一个表中的记录可以与另一个表中的多个记录相关联。
例如,一个部门表可以有多个员工表记录与之关联。
在这种关联中,通常在多的一方添加一个外键列,用于引用一的一方的主键。
3. 多对多关联(M:N):指两个表中的记录都可以与对方表中的多个记录相关联。
例如,学生和课程之间的关系,一个学生可以选修多门课程,一门课程也可以被多个学生选修。
在这种关联中,通常需要引入一个中间表来表示两个表之间的关联关系,中间表包含两个外键列,分别引用两个表的主键。
二、设计原则在进行数据库表关联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规范化原则:通过数据规范化来消除数据冗余和依赖,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规范化过程中,将数据分解到多个表中,并定义表之间的关系,以减少数据的重复存储。
2. 完整性原则: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通过设置主键、外键、唯一约束等数据库对象,来维护数据的完整性。
同时,还需要考虑业务规则和数据校验等方面的需求。
3. 可扩展性原则:数据库设计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适应未来业务的发展和变化。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预留一定的扩展空间,避免过多的硬编码和固定配置。
4. 性能原则:数据库设计应充分考虑查询性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数据库视图和索引的创建及使用

数据库视图和索引的创建及使用数据库是一个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的系统,它可以通过视图和索引来提高查询和访问数据的效率。
1.视图的创建和使用:视图是一个虚拟表,它是由一个或多个实际表的子集组成的。
可以将视图看作是从一个或多个表中选择出的行和列的集合。
创建视图可以简化复杂的查询操作,隐藏表的结构,方便用户对数据进行访问。
创建视图的语法如下:```CREATE VIEW view_name ASSELECT columnsFROM tablesWHERE conditions;```其中,view_name是视图的名称,columns是需要选择的列,tables 是需要选择列的表,conditions是筛选条件。
使用视图可以像使用实际表一样进行查询操作,例如:```SELECT*FROM view_name;```视图还支持更新操作,可以对视图进行插入、更新、删除等操作,数据库会将对视图的更新映射到实际的表上。
2.索引的创建和使用:索引是对数据库表中一列或多列的值进行排序的一种结构,它可以提高查询速度,加快数据的检索。
索引可以看作是一个目录,它包含有关表中数据的信息,使得数据库在执行查询时可以更快地找到需要的数据。
创建索引的语法如下:```CREATE INDEX index_nameON table_name (column1, column2, ...);```其中,index_name是索引的名称,table_name是需要创建索引的表名,column1、column2等是需要创建索引的列名。
使用索引可以加快查询速度,例如:```SELECT*FROM table_nameWHERE column_name = value;```如果没有索引,数据库会遍历整个表来找到与条件匹配的行,如果有索引,数据库可以利用索引的结构来快速定位符合条件的行。
需要注意的是,索引并不适合所有的列和表,创建索引会占用额外的磁盘空间,并且在插入、更新和删除操作时需要维护索引的结构,会影响到数据的修改速度。
Access的表间关系的基本操作

Access的表间关系的基本操作Access是一款常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很方便地进行表间关系的操作。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Access的表间关系基本操作:创建关系、编辑关系、删除关系、查看关系属性和常见错误及解决方法。
一、创建关系在Access中,要创建关系,首先需要确保要关联的表都具有公共字段(即字段名相同),否则就需要先添加该字段。
接着,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创建关系:1.打开“数据库工具”菜单栏,选择“关系”选项。
2.在关系视图中,将要关联的表拖动到窗口中。
拖动后,会弹出“创建关系”对话框。
3.在“创建关系”对话框中,选择要关联的字段,并勾选“启用强制执行”选项,即可创建关系。
二、编辑关系如果需要修改现有的关系,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在Access中打开关系视图。
2.在关系图中,选择需要修改的关系线,右键单击,选择“编辑关系”。
3.在“编辑关系”对话框中,可以添加或删除要关联的字段,也可以更改关系的名称和类型。
三、删除关系如果要删除某个关系,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在关系视图中,选择需要删除的关系线,右键单击,选择“删除”。
2.在弹出的提示框中,确认是否删除,并选择“是”。
四、查看关系属性在Access中,可以查看关系的属性,以便更好地理解、管理和修改关系。
要查看关系属性,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在关系视图中,选择需要查看属性的关系线,右键单击,选择“属性”。
2.在“属性”对话框中,可以查看关系的名称、类型、要关联的表及其字段、外键和索引等信息。
五、常见错误及解决方法在使用Access进行表间关系操作时,常见的错误包括关联字段不匹配、关系不完整、外键重复等。
以下是这些错误的解决方法:1.关联字段不匹配:确保要关联的字段名和数据类型相同。
2.关系不完整:在关系视图中添加缺失的关系线和字段,保证关系的完整性。
3.外键重复:在外键字段上创建索引,以保证其唯一性。
综上所述,Access的表间关系操作非常简单,只要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方法和常见错误的解决方法,就可以轻松地实现表间关系的管理和修改。
数据表格的索引建立方法

数据表格的索引建立方法索引是数据库中提高查询效率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加快数据的检索速度,减少数据库的IO操作。
在数据表格中建立索引可以大大提高查询性能,特别是对于大型数据表格来说。
下面是关于数据表格索引建立方法的详细内容:1. 选择合适的字段进行索引:索引的目的是提高查询效率,因此应该选择那些经常被查询的字段进行索引。
通常来说,主键、外键、经常用于查询条件的字段都是比较适合建立索引的字段。
2. 考虑索引的选择性:索引的选择性是指索引列中不同值的个数与总行数的比值。
选择性越高,索引的效果越好。
因此,在建立索引时应该选择那些选择性较高的字段,避免对一些选择性较低的字段进行索引。
3. 使用复合索引:如果查询条件中涉及多个字段,可以考虑使用复合索引。
复合索引是指对多个字段进行索引,可以提高多字段组合查询的效率。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复合索引的顺序要根据查询条件的频率进行选择。
4. 避免过多的索引:虽然索引可以提高查询效率,但是过多的索引也会增加数据库的维护成本。
因此,在建立索引时要避免过多的索引,只建立那些经常被查询的字段的索引。
5. 定期维护索引:索引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包括索引的重建、优化等。
当数据表格中的数据发生变化时,索引也需要相应地进行更新。
定期维护索引可以保证索引的有效性,提高查询效率。
6. 使用合适的索引类型:不同的数据库支持不同的索引类型,如B树索引、哈希索引、全文索引等。
在建立索引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索引类型。
总结起来,建立数据表格索引的方法包括选择合适的字段进行索引、考虑索引的选择性、使用复合索引、避免过多的索引、定期维护索引和使用合适的索引类型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提高数据库的查询效率,提升系统的性能。
数据库表加索引

数据库表加索引
数据库中的索引是一种数据结构,用于优化对表中数据的读取速度。
索引可以加速查询和排序操作,并减少对磁盘的I/O操作。
在设计数据库时,加索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下面是一些关于数据库表加索引的建议:
1. 为经常用于查询的字段添加索引。
例如,如果您的应用程序需要频繁查询名字、日期或价格,那么在这些字段上添加索引将显著提高性能。
2. 对于大型表,最好添加复合索引。
复合索引是由多个列组成的索引,可以使查询更加高效。
例如,如果您有一个订单表,您可以为订单日期和客户ID添加一个复合索引。
3. 注意不要添加过多的索引。
虽然索引可以提高查询性能,但是过多的索引会增加写操作的开销,导致数据写入变慢。
因此,在添加索引时,应该权衡查询性能和写入性能之间的关系。
4. 在添加索引之前,一定要分析表的使用情况和数据分布情况。
例如,如果您使用的是低基数列(即唯一值很少的列),那么索引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帮助。
总之,数据库表加索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需要谨慎考虑。
通过为经常用于查询的字段添加索引,并使用复合索引进行优化,可以显著提高数据库的查询性能。
同时,需要注意不要添加过多的索引,以免影响数据写入性能。
- 1 -。
access总结建立表间关系、举例说明级联更新、级联删除总结

access总结建立表间关系、举例说明级联更新、级联删除总结1.表间关系的建立在A cc es s数据库中,我们可以通过建立表间关系来连接不同的表,实现数据的关联和查询。
常见的表间关系有一对一关系、一对多关系和多对多关系。
1.1一对一关系一对一关系指的是两个表之间的每条记录在关联字段上都是唯一的。
举个例子,我们有两个表:学生表和身份证信息表,其中学生和身份证之间是一对一关系。
每个学生都对应着一个唯一的身份证号码。
在A cc es s中建立一对一关系,可以通过以下步骤:1.打开Ac ce ss数据库,并打开表设计视图。
2.在两个表的关联字段上创建索引。
3.在数据库工具中选择“关系”选项,然后将两个表拖动到“关系”窗口中。
4.在关联字段上建立关系。
1.2一对多关系一对多关系指的是一个表的记录在关联字段上可以与另一个表的多个记录相关联。
比如,我们有一个学生表和一个课程表,一个学生可以选择多门课程,而一门课程只能被一个学生选择。
在A cc es s中建立一对多关系,可以通过以下步骤:1.打开Ac ce ss数据库,并打开表设计视图。
2.在两个表的关联字段上创建索引。
3.在数据库工具中选择“关系”选项,然后将两个表拖动到“关系”窗口中。
4.在关联字段上建立关系。
1.3多对多关系多对多关系指的是两个表之间的每个记录在关联字段上可以与另一个表的多个记录相关联。
举个例子,我们有一个学生表和一个课程表,一个学生可以选择多门课程,而一门课程也可以被多个学生选择。
在A cc es s中建立多对多关系,通常需要借助第三张关系表来实现。
以下是建立多对多关系的步骤:1.创建第三张关系表,该表包含两个表的主键作为外键,并成为这两个表之间的中间表。
2.在数据库工具中选择“关系”选项,然后将三张表拖动到“关系”窗口中。
3.在关联字段上建立关系。
2.级联更新的举例说明在A cc es s数据库中,我们可以通过级联更新来确保数据库中关联的记录在更新时保持一致。
06 Visual Foxpro中的数据库的建立及其操作

注意: 选中复选框,会自动对表中该字段 已有数据做检查,如果原表中有数据不 符合规则,则会直接先提示错误信息, 不能成功设置规则,需要表中数据先修 改正确,才能再次设置。
(3)字段注释
用于说明该字段的用途、特性和 使用说明等补充信息。
5.2.3 设置记录规则 自由表 (1)记录有效性 (2)触发器
临时关系:set relation to (已学知识) 永久关系:在数据库设计器中立。
前提:需要建立关系的两张表必须有公
共字段以及依据公共字段建立好相应的索
引。
5.3.1建立关系的准备
数据库表之间的永久关系的种类: 1)一对一:父->主索引、候选索引 子->主索引、候选索引 2)一对多:父->主索引、候选索引 子->普通索引、唯一索引
2)菜单方式添加表 在数据库设计器中添加(三种方式)。
(3)从数据库中移去表
1)命令方式移去表 格式:remove table <数据表文件名> [delete] 说明:选择delete短语,移去数据库表的同 时将其删除,否则,只是从数据库中移去指 定的数据表。 2)在数据库设计器中移去表 ……
5.2 数据库表的设置 可以为数据库表设置一些自由表没有 的属性。
一对一
父->主索引、候选索引 子->主索引、候选索引
一对多
父->主索引、候选索引 子->普通索引、唯一索引
主索引的建立:
1) 一张数据库表只能有一个主索引。
2) 主索引和候选索引只能由主关键字来建 立。 3) 主关键字段不允许出现重复值、不能设 定空值。
建立主索引的方法: 1)在表设计器中, 运用菜单建立, …… 2)命令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字段3、前设两置位记只录能有是效“性04规”则,并且输入的学号 必须工7作4位、时。设间置>出删生除日触期发器 3、为“y教ea员r(”出表生设日置期有)<效19性45规则:参加工作的 时间必或须:大于出出生生日日期期<{。^1944-12-31} 4、为“教员”表设置触发器:禁止删除1945 年以后出生的教员纪录。
生生日” 4)“简历”字段设置“字段注释”——“学
生入学前的简历”
注意:设置属性时,先选中要设置属
性的字段。
9
字段有效性规则:控制用户输入到字段中的信息。
例如:为学生表的“性别”字段设置有效性规则。 性别=“男” .or. 性别=“女”
没有输入字段 值时该字段的 默认值
字段值字的段有值不符合 效范围规则时,显示
12
25
使用触发器的注意事项
1、不能对有触发器的表使用insert命令,但可 以使用insert-SQL命令;
2、发出PACK不会激发任何触发器; 3、发出ZAP不会激发删除触发器; 4、如果更新具有删除标记的记录,不会激发触
发器。
13
1、设置字段有效性规则
期2、末设成置绩字<段=1课有00堂效.a性练nd规习. 期则末成绩>=0
用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相容。
3
数据的约束条件(数据模型的完整性规则) 为了维护数据库中的数据与现实世界的一致性,
对关系数据库的插入、删除和修改操作必须有一定 的约束条件,这就是关系模型的三类完整性。
1.实体完整性——指主关键字的值不能为空。若取了空值 说明存在某个不可标识的实体。
例如:学生关系中主关键字“学号”不能为空,选课关系 中的主关键字“学号+课程号”,两个属性都不能为空。
11
设置“触发器”
触发器也是一个逻辑表达式。在发生插入记录、修改记录和 删除记录这些事件时,触发执行这个表达式。是保证数据完整性 控制的另一种形式。
例如:为“教员”表定 义了规则:更新记录时, “教授的年龄应大于或 等于35岁”即可。 触发器设置完毕后,如 果将一个小于35岁的职 工的职称修改为教授, 系统将给出“触发器失 败”的提示信息。
3、用户定义的完整性(域完整性)——某一具体应用所涉及的数 据必须满足的语义要求。 如:“课程”关系中,“周学时”和“学分”均不能为负数;
某些数据的输入格式要有一些限制等。 数据类型的定义就是属于用户定义完整性的范畴。 在VFP中,用“有效性规则”和“触发器”设置用户定义完整 性。
5
与自由表相比,数据库表具有以下特点:
4
2、参照完整性——规定两个相关联的表之间的主关键字 和外部关键字必须保持一致性,不能因为一个表的记 录改变时,造成另一个表的内容变成无效的值。含义 是:当插入、删除或修改一个表中的数据时,通过参 照引用相互关联的另一个表中的数据,来检查对表中 的数据操作是否正确。
在VFP中,用“参照完整性生成器”设置两表之间的参照 完整性。
1、数据库表可以使用长表名,表中字段可使用长字段名; 2、可以为数据库表中的字段指定标题和添加注释; 3、可以为数据库表中的字段指定默认值和输入掩码; 4、数据库表的字段有默认的控件类; 5、可以为数据库表规定字段级规则和记录级规则; 6、数据库表支持主关键字、参照完整性和表之间的联系; 7、支持insert、update和delete事件的触发器。 因此,一旦某个表从数据库中移出,那么与之联系的所有 主索引、默认值及有关的规则都随之消失。因此,将某个表移 出的操作会影响到当前数据库中与该表有联系的其他表
设置数据库表属性 创建数据库表的索
引及表间关系
1
设置数据库表属性 建立数据库表索引 建立数据库表间的关系
2
设置数据库表的属性的作用: 根据前面所学的知识内容已经知道,组成数据模型的
三要素是:
1、数据结构——用于描述现实世界数据(系统)的静态特性 即描述所研究的对象的逻辑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2、数据操作——用于描述现实世界数据(系统)的动态特性 是数据库中各种数据的操作集合以及相应的操作规则。 3、数据的约束条件——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 是给定的数据模型中的数据及其联系所具有的制约和依存关系,
7
“字段”选项卡
字段值输在入“该浏字览段”值 窗口、时表使单用或的报格表式。 中显示时的风格。
字段显示时使 用的名称。
提醒用户该字 段的确切含义。 用于对数据库 的维护
8
例题:设置“学生”表的显示属性(P119)
1)“学号”字段设置“输入掩玛”— “9999999”
2)“姓名”字段设置“格式”——“AT” 3) “出生日期”字段设置“标题”——“学
的提示信息
10
“表”选项卡
记录有效性规则:用于记录更新时对整个记录进行检验
例如:为“课程”表设置 记录有效性规则。 规则:周学时>=学分
信息:”一门课程学分的设置 应小于周学时” 例如:“教员”表中教员参 加工作时间不能小于出生日 期
规则:参加工作>出生日期
信息: "参加工作时间不能 在出生日期之前"
14
建立表索引
主要内容: 索引的概念 索引的类型 索引文件的类型 索引的创建及使用
15
一、索引的概念
以书为例:
快速找到某个 章节的方法
16
索引的概念
按“学号”排 序的索引文件
学号
原始记录 号
6 8 1 10 12
…
…
“学生”文件
原始 记录
号
学号
姓名
性别
出生 日期
1
2
3
4
5
…
…
17
索引的概念
所谓索引,是对表中的数据根据关键字(如学号) 进行逻辑排序的一组指针(指向原始记录号), 由此对表中的数据建立一种逻辑顺序。
6
设置表属性(参看P117-124)
数据库表的属性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涉及表的字段属性以及字段的有效性规则, 通过数据库表设计器中的“字段”选项卡设置;
另一类涉及记录的有效性规则和触发器,通过数据 库表设计器中的“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项卡设置;
有效性规则——是一个与字段或纪录相关的逻辑表达式。 当用户往表中插入新记录或修改记录值时,将利用此规则检 验输入数据的正确性。通过对用户输入的值加以限制,达到 数据有效性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