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轮机工作原理
第二章 水轮机的工作原理

第一节 水流在反击式水轮机转轮中的运动
讨论:水流在稳定工况下运动,水轮机的工作水 头、流量和转速都保持不变。 为研究方便,认为水流在蜗壳、导水机构、 尾水管中的流动以及在转轮中相对于转动叶片的 运动也都属于恒定流动,即水流运动参数不随时 间的变化而变化。
f 0 t
混流式水轮机流面
代替实际流面的圆锥面母线
流面近似展开图
V U W
V Vu Vz Vr
轴面速度
Vr
Vu
Vm
Vm Vr Vz
Vz
V Vu Vm
V U W
轴面速度
U Uu U z Ur
U Uu
V U W
W Wu Wz Wr
U Uu
轴流式水轮机
将水流运动的圆柱面与叶片相割的流面展开,便可得到 一个平面叶栅的绕流图,在叶栅上亦可绘制出转轮进、出 口速度三角形以进行水流运动分析。
V Vu Vz , W Wu Wz Vm Vz Wm Wz
轴流式水轮机的进出口速度三角形
混流式水轮机: D1 =2m, b0 =0.2m,Q=15m3/s, n=500r/min,导叶出 解转轮进口速度三角形 V1 、 Vu1 、 口边与圆周切线夹角 0 =14o, W1 和 1 。 轴流式水轮机: Q=2m3/s, n=500r/min, D1 =0.7m, d h =0.28m, b0 =0.28m, 导叶出口边与圆周切线夹角 0 =55o,解 D =0.53m 圆柱层上转轮进、 出口速度三角形的 V1 、 W1 、 1 和 V2 、 W2 、 2 。
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律,水流对转轮的作用力 矩M与转轮对水流的作用力矩M0数值上相等而方向相反, 则有:
第三章 水轮机工作原理

容积效率
2.水力损失及水力效率
原因:
工作水头
(Q q)( H H ) H e h (Q q) H H
水力损失 有效水头
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何宝海
水力效率
3.机械摩擦损失及机械效率
机械损失功率 原因: 输出功率
N e N m N m Ne Qe H e
1.进口速度三角形
转速
考察点直径 圆周速度: 轴面速度: 水轮机的 容积效率
u1
vm1
D1n
60 流量 Q v F1
过水断面 面积
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何宝海
确定过水断面面积
F1 2 Rg lae
近似计算:
F1 k1 D12
与转轮型式 和结构有关
F1 D1b0
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 有效功率
4.水轮机总效率
总效率 容积效率
V h m
水力效率
水轮机的效率是衡量水轮机能量转换性能的综合指标。 它与水轮机型式、结构尺寸、加工工艺及运行工况等多 因素有关。
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何宝海
第三节 水轮机进、出口速度三角形
一、混流式水轮机转轮的进、出口速度三角形
水 流 输入功率 水轮机 输出功率
N i N N
水轮机内总 的功率损失
水轮机内的能量损失可分为: 容积损失: 容积效率 水力损失: 水力效率 机械摩擦损失: 机械效率
能源动力工程学院 何宝海
1.容积损失及容积效率
原因: 发生位置:
有效流量
总流量
Q q Qe V Q Q
漏水量
解: u1
v1,vu1,w1,β1 D1n 2 500
水轮机工作原理

水轮机工作原理一水轮机中水流运动1、蜗壳中的水流运动反击式水轮机蜗壳的主要作用是能将引水管渠引来的水,进一步以最小的水力损失、最经济的断面尺寸引至转轮前的导水机构内。
并且,为了提高作用于工作轮上的有效谁能及转轮的有效稳定性,则要求进入工作轮前的水流具有一定的水流旋转环量和呈轴对称流动。
蜗壳的水利设计就是以完成蜗壳的上述任务为前提。
而蜗壳中的水流运动规律又取决于蜗壳的内壁轮廓线。
故蜗壳内壁轮廓线的形状控制了蜗壳内的水流运动规律。
关于蜗壳的水流运动规律,有不同的简化表达方式。
一般认为,蜗壳中的水流运动,可看成符合等速度距(C =r v u )变化规律,简称“等速度距律”。
即位于蜗壳内任一点水流速度的切向分量u v ,与该点距水轮机轴线的半径r 的乘积保持不变;也有人认为,蜗壳中的水流运动,按u v 从蜗壳进口至鼻端呈递增规律变化。
实践证明,水轮机用按“等速度距律”设计蜗壳其性能较好。
下面即介绍蜗壳中按“等速度距律”的水流运动规律。
“等速度距律”对蜗壳中的水流运动作如下假设:(1)忽略水流粘性及其与管壁的摩擦损失。
实际上它们的影响所占比例很小,很小影响水流运动规律。
(2)蜗壳内壁是光滑的,没有引起使水流产生涡旋的异物。
认为蜗壳中的水流运动是无旋运动。
这要求蜗壳内壁比较光滑,对蜗壳的制造和施工提出了严格要求。
(3)蜗壳中的水流运动是以水轮机轴为对称的运动。
则蜗壳内水流速度v 、压力p 、等运动要素有:0θp 0θv =∂∂=∂∂,。
由上假设表明,蜗壳内的水流运动为理想液体作轴对称有势流动。
将蜗壳中的水流简化成上述流体力学模型后,其运动有以下规律:(1)蜗壳中位于任一点的水流速度距r v u 为常数。
记为K r v u =式中 积分常数。
半径;研究点距水轮机轴线的);的圆周分量(图某一点水流速度---K r 1-2v v u上述结论是不难证明的。
由流体力学知,。
水轮机原理及构造

水轮机原理及构造1、概述混流式水轮机工作原理:水流经压力钢管在开启蝶阀后进入蜗壳形成封闭的环流〔形成环流是为了使水流作用转轮时,使转轮各方向受力均匀,到达机组稳定运行的目的〕,在导叶开启后,水流径向进入转轮又轴向流出转轮〔所以称之为混流式水轮机〕,在这个过程中由水流和水轮机的相互作用,水流能量传给水轮机,水轮机开始旋转作功。
水轮机带动直流励磁的同步发电机转子旋转后,根据电磁感应原理〔问题〕,在三相定子绕阻中便感应出交流电势,带上外负荷后便输出电流。
注: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①产生感应电流的必要条件是:a、电路要闭合;b、闭合电路中一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缺一不可;假设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但不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则无感应电流,假设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但电路不闭合,导体上仍无感应电流则导体两端有感应电压。
②感应电流的方向跟磁场方向和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有关三者互相垂直,改变磁场方向或改变导体切割磁感线方向都会改变感应电流的方向。
③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应用: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它使人们大规模获得电能成为现实。
①交流发电机主要由转子和定子两部分组成,另外还有滑环、电刷等。
②交流电的周期与频率周期和频率是用来表示交流电特点的两个物理量,周期是指交流发电机中线圈转动一周所用的时间,所以单位是“秒”;频率是指每秒钟内线圈转动的周数,它的单位是“赫”。
我国使用的交流电周期为0.02秒,频率是50赫,其意义是发电机线圈转一周用时0.02秒,即1秒内线圈转50周,因为线圈每转一周电流方向改变两次,所以,频率为50赫的交流电在1秒钟内方向改变100次。
2、水轮机的主要类型:水轮机基本类型有:还击式冲击式还击式:混流式〔HL〕、东风:HLA722C-LJ-192HL混流式水轮机设计序号为A722C为L立轴J金属蜗壳192转轮直径为192cm轴流式〔ZL〕:轴流转桨式〔ZZ〕轴流定桨式〔ZD〕、斜流式〔XL〕、贯流式〔GL〕:贯流转桨式〔GZ〕贯流定桨式〔GD〕特点:将位能〔势能〕、动能转换为压能,进行工作;转轮完全淹没在密闭的水体中。
水力机械第二章12

式中
v w u
v wu
——绝对流速(相对于大地) ——相对速度(水流质点相对于转轮 叶片从流道进口移动到出口) ——牵连(圆周)速度(水流质点随 转轮一起旋转)
绝对速度 v 与牵连速 度 u 之间的夹角a ,称为 绝对速度的方向角;相对 速度 w 与牵连速度 u 之间 的夹角 b ,称为相对速度 的方向角。
三、转速n
水轮机转速是指水轮机转轮每分钟内旋转的次数, 单位为r/min。 水轮机在稳定运行时的转速是固定不变的,称为水 轮机额定转速,并与发电机的同步转速相等。
机组丢弃全部负荷同时调速系统失灵时,导水叶不 能关闭,水流能量使转轮转速增加达到的最大值, 称为飞逸转速nrun,飞逸转速可达额定转速的1.8~ 3.0倍。 机组发生飞逸时,离心力非常大,它对机组的设计、 制造,对机组支撑结构及水电站厂房的振动都有较 大的影响。
以水流流线为母线绕水轮机主轴轴线旋转所形成的 若干回转面,称之为水流流面。 将流线与转轮叶片相割的流面展开,便可得到由 一系列叶片
翼型(即为
流面切割
叶片所得到
的剖面)所 组成的叶栅
剖面图。
混流式 轴流式
为了便于研究反击式水轮机转轮中复杂的水流运 动,做了如下假定:
(1)水流为理想流体; (2)转轮中水流的相对运动为定常运动(稳定流); (3)叶片数无穷多,且叶片厚度无限薄(叶片翼型剖 面可以简化成无厚的骨线);
已知条件
Di n
60
(1)u1和u2的大小和方向
u1 u2
方向:圆周切向方向
式中,Di 为同一流面上的转轮叶片进、出口计算点 所在圆直径,m。
(2)vm1和vm2的大小和方向
水轮机的工作原理

3.卧轴混流式和贯流式水轮机
第七节 水斗式水轮机旳工作原理
一、水斗式水轮机工作旳基本方程式
自喷嘴喷射出来旳射流以很大旳绝对速度Vo 射向运动着旳转轮,如图2—18所示,Vo 可由下式
求得:
在选定喷嘴数目z。之后,则经过z。个喷嘴
旳流量Q 为:
当选用
kv =0.97,
则由已知旳 水轮机引用 流量,便可 得出射流旳
2.间隙汽蚀 当水流经过某些间隙和较小旳通道时,因局部 速度旳升高而形成了压力降低,当压力低于汽化压 力时所产生旳汽蚀称为间隙汽蚀。
3.空腔汽蚀 真空涡带周期性旳冲击使转轮下环和尾水管进 口处产生汽蚀破坏,这种汽蚀称为空腔气蚀。
4.局部汽蚀 因为水轮机旳过流表面在某些地方凹凸不平 因脱流而产生旳汽蚀。
当设有尾水管时,转轮出口处水流旳损失能量
3.尾水管旳作用 从 中减去 ,便可得出因为设置尾水管
后水轮机能够多利用旳能量 为:
综合以上所述,水轮机尾水管旳作用可归纳为:
1)汇集转轮出口旳水流,并引导水流排至下游;
2)当H‘>0时,以静力真空旳方式使水轮机完全 利用了这一高度所具有旳势能;
3)以动力真空旳方式使水轮机回收并利用了转轮 出口水流旳大部分动能。
为
,在正常工作时,其最高效率
=85%~90%,略低于混流式水轮机,但其效
率变化比较平稳,在低负荷和满负荷运营时其效
率反而比混流式水轮机为高,如图4—7所示
三、水斗式水轮机旳安装高程
对于立轴水斗式水轮机,如图2—17(c)所 示,其安装高程要求为喷嘴射流中心线旳高 程,则有:
对于卧轴水斗式水轮机,如图2—17(/)所 示,其安装高程要求为主轴中心线旳高程,则 有:
水轮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水轮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水轮发电机是利用水能转化为机械能,再经过发电机器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一种发电装置。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水轮机的工作原理和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水轮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水流的动能驱动水轮机转动。
水轮机由基础、轴承、导水管、转轮等组成。
当水流通过导水管进入转轮内部,由于导水管的合理设计,水流的动能会转化为转轮上的压力能和动能。
转轮上的叶片可以将水流的动能转化为转轮的转动能量。
通过转子轴将转动能量传递至发电机上,进而将其转化为电能。
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转动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发电机是由固定的磁极和旋转的励磁线圈(转子)组成。
当转子转动时,励磁线圈会不断切割磁场,产生电磁感应效应。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励磁线圈内就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并通过导线输出。
同时,为了增强发电效果,发电机通常采用了电磁励磁。
电磁励磁使用励磁线圈产生一个恒定的磁场,从而保持发电机输出的电压稳定。
通过控制转动速度和磁场强度,可以调节发电机输出的电压和电流。
在水轮发电机中,水轮机和发电机相互配合工作,即水流驱动水轮机转动,水轮机将机械能传递给发电机,发电机利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水轮机通过合理的叶轮设计和水流控制,可以最大程度地转化水流的动能为机械能,提高水轮机的效率。
而发电机通过合理的电磁感应原理和电磁励磁控制,可以将机械能高效地转化为电能。
在实际应用中,水轮发电机广泛用于水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如山区、湖泊等地。
通过调整导水管的角度和水量,可以控制水轮机的转速,从而调节发电机输出的电能量。
水轮发电机具有的优点是水能源免费、稳定可靠、环保等,同时还可以储存电能和供电调峰,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然而,水轮发电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水轮发电机需要有丰富的水源才能保证长期稳定的发电。
其次,水轮发电机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和人力物力。
此外,水轮发电机的效率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受到水流速度、水位等因素的影响。
总之,水轮发电机借助水轮机和发电机的相互配合,将水流的动能转化为电能,是一种利用水能发电的重要装置。
第二章水轮机工作原理

u1
nD1i
60
500 2
60
52.36 m
s
② 进口轴面速度
v1m
Q F
Q
b0 D1
15 0.2 2
11.9 m
s
③ 转轮的进口角
0 1 140
v1
vm1
sin 1
11.9 s in 14 0
49.2
vu1 vm1ctg1 11.9 ctg140 47.7
⒈ 转轮内水流运动 水流通过水轮机转轮流道时,一方面沿着扭
曲的转轮叶片作相对运动,同时,又随转轮旋 转,作园周运动。因此,转轮内的水流是一种 复杂的三维空间运动。 ⒉ 轴面与流面
由于水轮机是一种绕定轴旋转的机械,所以 常采用圆柱坐标体系来分析转轮中水流运动。
如图所示: ❖ Z轴—表示水轮机轴
线方向(轴向) ❖ r轴—表示垂直于轴
60 u1
方向为圆周切线方向
n ——水轮机转速,单位 r min
D1i ——研究点所在直径,单位m。
⑵ 轴面速度 vm1
v m1
Q F1i
方向与 u1垂直
F1i ——通过研究点的过水断面面积(即与vm1
垂直的过水断面面积),其大小由古鲁金定理得
F1i 1D1gl1
式中: 1 ——转轮叶片排挤系数,常取1
vz
vz
⑴ 进、出口圆周速度不变
u1
u2
nDi
60
方向为圆周切线方向
Di ——研究点所在直径,单位m。
⑵ 进、出口圆周速度均匀分布
Q
vm1
vm2
4
(D12
d
2 n
)
方向与圆周速度垂直
d n ——轮毂直径,单位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流作用于叶片的力矩、水轮机基本方程式和效率
水轮机有效水头
H e H H
H H H 即,水轮机水力效率为水轮机有效水头与水轮机水头之比。 正确设计过流部件的流线形状和提高其表面质量及控制水轮机的运行 工况,可以提高水力效率。 h
水力效率
水流作用于叶片的力矩、水轮机基本方程式和效率
水轮机中的水流运动
⑶水流在进入导水机构前应具有一定的旋转环量(即具有一定的圆周 分速度),以保证在水轮机的主要工况下导叶处在不大的冲角下被绕流, 即水流进入导水机构时水力损失较小。
无撞击进口 相对速度 进口有撞击 (水力损失) 导叶骨线
漩涡消耗动能,加大水力损失 漩涡还可能引起空化,产生汽蚀
⑷有合理的断面尺寸及形状,以降低电站厂房投资及便于电站辅助设备 的布臵(如导水机构的接力器及传动机构的布臵)。
d q Vu 2 r2 Vu1r1 mV r u dt g Q Vu 2 r2 Vu1r1 g
水流作用于叶片的力矩、水轮机基本方程式和效率
上述的水流动量矩变化是由dt 时段内作用在水流上的外力对水轮机旋 转轴线的力矩引起的。下面三种外力并不产生这种力矩:
⑴ 重力:因重力的合力与轴线重合或相交;
随之发生改变,从而将能量传给转轮,并使转轮旋转。
计算出瞬时工况下水流作用在水轮机转轮叶片上的动态力矩,再利用 动量矩定理(单位时间内某物体对定轴的动量矩变化等于作用在该物体上
的全部外力对该轴的力矩和),就可获得水轮机的广义基本方程式。
M H Q H (Vu1H r1 Vu 2 H r2 )
水流作用于叶片的力矩、水轮机基本方程式和效率
1、水力损失和水力效率 当水流通过水轮机时,为克服各过流部件的水力阻力而引起的水头损
失称为水力损失。
水力损失包括:从蜗壳进口断面开始,经蜗壳、座环、导水机构、转 轮、尾水管直到出口断面所有过流部件的沿程摩擦损失和局部撞击、漩涡 、脱流等引起的局部阻力损失,以及尾水管的出口损失(速度水头)。 沿程摩擦损失与流速及过流部件的表面粗糙度有关。而局部损失除与 流速分布有关外,更主要取决于各过流部件流线形状及运行工况。 在水轮机各种损失中,以水力损失最大。
去AA’D’D部分的动量矩,即 q q q g dtVu 2 r2 g dtVu1r1 g dt Vu 2 r2 Vu1r1
假设在整个转轮进、出口处Vu1 r1 与 Vu 2 r2 分别为常数,则整个转轮流 道水流质量总的动量矩变化为
二、水轮机基本方程式 设叶片对水流的作用力矩为Mb,则
Ma Mb
由此得
Mb Q Vu2 r2 Vu1r1 g
则水流对转轮叶片的作用力矩为
M Mb Q Vu1r1 Vu2 r2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g
Q Vu1U1 Vu2U 2 g
水流传递给转轮的功率为
水流作用于叶片的力矩、水轮机基本方程式和效率
3、机械损失和机械效率
Pe Qe H e 水流交付给水轮机的有效功率(
)也不可能全部被转
换为机械能输出,其中一部分消耗在各种机械损失上,如轴承及轴承密封
处的摩擦损失。对混流式水轮机还存在着不属于过流部分的外表面(如上 冠背面)与周围水流之间的摩擦损失,称为轮盘损失。 水轮机主轴获得的输出功率
2 V12 V22 U 12 U 2 W22 W12 H h 2g 2g 2g
水流作用于叶片的力矩、水轮机基本方程式和效率
三、水轮机中的能量平衡及水力效率 分析水轮机中的各种能量损失对评价水轮机的性能以及确定水轮机
的基本尺寸都是必需的。
水轮机与其他运动机械一样,存在能量损失,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 的差值就是水轮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损失。 水轮机能量损失按产生的原因划分为水力损失、容积损失和机械损 失。与各类损失相应是水力效率、容积效率和机械效率。
在转轮的水力设计时,或当分析水流在转轮中的流动时,常常要应用
到这两个速度分量。
3、转轮进、出口速度三角形 水流通过转轮时,转轮获得能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水流流经转轮进、 出口其运动状态的变化。而速度三角形实质上表征着水轮机的工作状态。 这是因为速度三角形与水轮机工作参数水头H、流量Q及转速n等直接有关。 因此有必要研究和分析转轮进、出口速度三角形。
转轮进、出口处水流速度矩的变化(即水流本身运动状态的变化)。因此 水轮机基本方程式给出了水轮机能量参数与运动参数的关系。 ⑵基本方程式从理论上表明了水轮机中水流能量是怎样转换成机械能
的。它是由于水流和转轮叶片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是流道迫使水流动
量矩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水流在其动量矩改变得同时,它以一定的压力 作用在叶片上,从而驱使转轮旋转,其能量传递给转轮并形成水轮机轴上
的旋转力矩。
Hh
Vu1r1 Vu2 r2 g
水流作用于叶片的力矩、水轮机基本方程式和效率 ⑶由基本方程式可见水流对转轮作用的有效能量,是靠转轮进、出口
Vu1 r1 Vu 2 r2 0 必要的速度矩或环量之差来保证的。显然,当
就
不能利用水流了做功。水流对转轮做功的必要条件是当它通过转轮时,其 速度矩或环量发生变化。如转轮进、出口速度矩变化不充分,则水流对转 轮作用力矩(能量)就要减少,水流能量就得不到充分利用,表现为效率 低。⑷为了有效利用水头H,充分地进行能量转换,过流部件设计时应保 证水流速度矩产生按基本方程式规定的变化。为此,转轮的作用是控制出
三、转轮中的水流运动 水流通过水轮机转轮流道时,一方面沿着弯曲的转轮叶片做相对运 动,另一方面又随转轮旋转。因此,转轮中的水流形成一种复杂运动。 为简化问题,一般假定转轮叶片数和导叶数为无限多,且水流在水轮 机中的运动可做如下假设: ⑴稳定流:认为在水头、流量和转速一定的情况下(即固定工况下), 水流在引水室、导水机构、尾水管中的流动以及在转轮中相对于叶片的 流动是稳定的,即不随时间而改变运动状况。 ⑵轴对称流:认为水流对称于水轮机轴线流向导叶和转轮,即导叶周
⑵ 上冠、下环的内表面对水流压力:因这些表面为旋转面,故压力 与轴线相交; ⑶ 转轮外的水流在转轮进、出口处对所考虑的水流压力:因这两部 分水流在转轮进、出口处的接触面可看作是旋转面,故压力与轴向相交。 水流通过转轮时动量矩的变化仅由叶片的作用力矩引起。
水流作用于叶片的力矩、水轮机基本方程式和效率
水轮机蜗壳
水轮机中的水流运动
3、导水机构调节水轮机流量的功能 导水机构由导叶和导叶传动机构组成。导叶传动机构通过改变导叶位
臵,调节水轮机流量。
导叶调节流量的调节方程
Q
r2 1 ctg 0 ctg 2 2 b0 A2
h gH r2
水轮机导水机构
水轮机导水机构
水轮机中的水流运动
转轮的力矩关系。水轮机的基本方程式就是在理论上建立这个关系。 根据动量矩定理,单位时间内水流质量对定轴的动量矩变化等于作用 在该质量上的全部外力对定轴的力矩和,即
Ma
d mV u r dt
式中
Ma——外力矩。
水流作用于叶片的力矩、水轮机基本方程式和效率
考虑水流通过转轮时动量矩的变化: 在时刻 t ,水流质量充满转轮流道 ABCD ,经过时间 dt 后,这部分质量
Vu 2 r2 口水流的速度矩
的大小,使进口水流速度矩发生变化以此实现 对于无导水机构的水轮机
能量转换。至于转轮进口水流速度矩可由其前面的过流部件来形成。导水
Vu1 r1 机构的作用之一就是形成这个速度矩
(冲击式),进口速度矩亦能由转轮本身形成。
水轮机广义基本方程式
水流通过转轮叶片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发生了变化,水流动量矩
水轮机中的水流运动
水轮机各过流部件水流运动的特点 一、蜗壳中的水流运动
蜗壳是水流进入水轮机的第一个部件。通过它将水引向导水机构并进
入转轮区。蜗壳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 ⑴尽可能减少水力损失以提高水轮机效率;
⑵保证导水机构周围的进水流量均匀,水流呈轴对称,使转轮四周受
水流的作用力均匀,以便提高运行的稳定性;
围的水流运动状况在3600的圆周线上各处相同。
水轮机转轮
混流式水轮机转轮装配图
水轮机中的水流运动
2、水流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水流在转轮中的运动,一方面是水流相对于转轮叶片流动,即相对运
动,另一方面随转轮转动,即圆周运动或牵连运动。转轮中的水流的绝对
运动可看成这两种运动的合成。若用速度关系表示,则绝对速度 V 是相对 W 速度 与圆周速度 的矢量和 U
水轮机变工况转轮进、出口速度三角形的讨论
水轮机中的水流运动
(1)混流式转轮进、出口速度三角形 混流式转轮进、出口速度三角形
水流作用于叶片的力矩、水轮机基本方程式和效率
水轮机基本方程式及其含义、水轮机的各种损失及相应的效率计算 水轮机的水力理论是研究其性能、流态与流道形状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些关系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当流体通过转轮时流体扭转变化与流体传递到
N M
式中
ω——转轮旋转角速度。
水流作用于叶片的力矩、水轮机基本方程式和效率
又由 得
N QHh
1 Vu1U1 Vu2U 2 g 上式就是反击式和冲击式水轮机的基本方程式,也称水轮机欧拉方程。 Hh
水轮机基本方程式的其它表达形式:
⑴ Hh Vu1r1 Vu2 r2
2、容积损失和容积效率
Q 进 入 水轮 机 的流 量 Q 不 可 能全 部进 入 转轮 做功 , 其中 一部 分 流量
会从水轮机的旋转部分与固定部分之间的环隙(如混流式水轮机的止漏环
间隙和轴流式水轮机桨叶与转轮室之间的间隙)中漏损了。 水轮机有效流量 容积效率
V
Qe Q Q
Qe Q Q Q 1 Q Q 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