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北郊镇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总规调研工作清单

总规调研工作清单

淄博市总体规划现状调研内容汇总目录目录 (1)淄博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调查内容 (4)第一部分城市规划基础资料调查提纲 (4)一、市政府 (4)二、各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桓台县政府 (4)二、市发展计划委员会 (4)三、统计局: (5)四、市经济贸易委员会: (5)五、市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 (5)六、气象局: (6)七、规划局: (6)八、规划局——园林处: (7)九、国土资源局: (9)十、国土资源局:地质矿产部门 (9)十一、交通部门: (9)(一)省域(市域)对外交通——交通局公路段、规划局市政处 (9)(二)城市内部交通——市规划局市政处、公安局交警大队 (11)1、省域(市域)内部交通概括 (11)十二、环保局: (14)十三、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14)十四、工商部门:工商局 (14)十五、公安部门:市公安局 (14)十七、消防部门: (15)十八、民政部门:民政局 (15)十九、劳动部门:劳动与社会保障局 (15)二十、计生委: (15)二十一、物资部门:物资集团公司 (15)二十二、供销社:供销集团公司 (16)二十三、农业局: (16)二十四、林业局: (16)二十五、市教委: (16)二十六、文化部门:文化局 (17)二十七、文物部门:文化局 (17)二十八、卫生部门:卫生局 (17)二十九、人防办: (18)三十、编志办: (18)三十一、旅游部门:旅游局 (18)三十三、水利部门:市水利与渔业局 (18)三十四、自来水公司: (19)三十五、污水处理厂 (19)三十六、燃气管理部门及经营部门(规划局燃管处、燃气公司) (19)三十七、热力管理部门及经营部门(规划局燃管处、热力公司) (20)三十八、供电部门:供电局、电力公司 (20)三十九、邮政部门、电信、移动、联通和网通等公司: (22)四十、广播电视部门:广播电视局 (33)第二部分各乡(镇)基础资料调查提纲 (35)淄博市总体规划基础资料调查内容城市规划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淄博市中心城区及桓台县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

淄博市中心城区及桓台县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

淄博市中心城区及桓台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15-2030年)—文本工程名称:淄博市中心城区及桓台县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单位:淄博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资质:甲级资质证书编号:「建」成规编第141154 号院长:宁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分管副院长:徐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道路工程师副院长总工:魏培峰高级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会签表淄博市中心城区及桓台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15-2030年)—文本第一部分文本淄博市中心城区及桓台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15-2030年)—文本淄博市中心城区及桓台县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 (2)第三章城市雨水管网系统规划 (4)第四章城市防涝系统规划 (7)第五章管理规划 (11)第六章规划投资及近期建设计划 (13)第七章保障措施 (17)第八章附则 (17)淄博市中心城区及桓台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15-2030年)—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新形势下淄博市排水防涝事业发展的需要,促进淄博市城乡社会、经济、环境和谐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特编制《淄博市中心城区及桓台县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15—2030年)》。

第二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2)《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 50788-2012)3)《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138-2000)4)《室外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5)《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 50805-2012)6)《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0-2006)7)《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住建部)8)《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9)《淄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10)《淄博市张店南部城区区域发展规划》11)《淄博中心城区北部区域发展规划》12)《淄博市四宝山地区生态修复与前期计划研究》13)《桓台城乡总体规划》(2008-2030)14)《桓台县果里镇总体规划》(2012-2030)15)《淄博市中心城区城市防洪排涝规划》(2010-2020)16)《淄博高新区城市防洪排涝规划》(2010-2020)17)《淄博市桓台县城市防洪排涝规划》(2010-2020)18)《淄博市主城区及周边区域水系专项规划》(2013-2020)19)《淄博市高新区排水工程专项规划》(2013-2020)20)《淄博市桓台县排水工程专项规划》(2012-2020)21)《淄博市高新区竖向工程专项规划》(2013-2020)22)地形图、水系、雨水管网、提升泵站、积水点等现状资料第三条规划原则1)根据规划区域地形特点及水系分布,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保护环境。

68深规院淄博新城区政务中心东邻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1文本

68深规院淄博新城区政务中心东邻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1文本

淄博新城区政务中心东邻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规划依据、定位和规模 (1)第三章土地使用和建造规划管理通则 (2)第四章配套设施控制 (4)第五章道路交通及设施控制 (5)第六章绿地控制 (6)第七章公共空间及景观控制 (6)第八章市政设施规划 (7)第九章名词解释 (9)附表 (11)附表 1 规划用地汇总表附表 2 地块控制指标一览表第一章总则第1.1 条为满足淄博市新城区政务中心东邻地块规划管理的需要,协调本地块与周边城区的发展,保证该地块开辟建设的顺利进行,提出规划管理及相关的控制标准,结合淄博市的实际情况特编制《淄博新城区政务中心东邻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 (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1.2 条第1.3 条本规划是淄博新城区政务中心东邻地块土地使用与建设管理的技术性文件,凡在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遵照本规划执行,下一层次规划(修筑性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等)也应遵循本规划的原则和具体要求进行编制。

规划原则1. 可操作性原则:结合现状进行规划,注重规划可实施性,宏观和微观引导相结合,使规划弹性与可操作性并举。

2. 自然生态的原则:尊重、利用基地原生自然环境,使自然生态与人居环境和谐发展。

3. 整体性原则:强调用地功能、道路系统及景观环境与周边地区开辟建设的相互衔接、协调,强化多功能综合第1.4 条第1.5 条发展,增强城市活力。

本规划成果由文本、图件、规划说明书三部份组成。

其中文本与图件的分图图则配套使用,二者不可分割,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本规划经淄博市人民政府批准之日起生效。

本规划解释权属淄博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第2.1 条第2.2 条第2.3 条第2.4 条第二章规划依据、定位和规模规划依据1. 《淄博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5-2022 ) 纲要》(送审稿)2. 《淄博新区发展规划( 2002 )》3.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 )4.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 146 号 )5. 《淄博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6. 委托方的有关设计要求功能定位功能组织合理、道路通达顺畅、生态环境优良、具有地方特色和识别性的人居环境,成为淄博新城核心区的高品质示范性生态居住社区。

山东张店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跟踪评价

山东张店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跟踪评价

山东张店经济开发区环境影响跟踪评价第一次公示按照《山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建立全省县级以上各类园区规划环评复核备案制度的通知》(鲁环评函[]号)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工作的通知》(鲁环办函[]号)的有关规定,对于规划环评已实施年以上的各类产业园区,园区规划编制部门应组织开展环境影响的跟踪评价。

山东张店经济开发区规划环评已实施年以上,需要进行跟踪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现公示该跟踪评价工作相关内容,征求广大公众的意见。

一、开发区简况山东张店经济开发区位于淄博市张店区东北部的中埠镇,东与临淄区接壤,北依济青高速公路,西靠金岭铁矿,南邻国道,东南临齐鲁化学工业区。

开发区距张店、临淄城区各约公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便利。

淄博市人民政府于年月批准建设张店经济开发区,年月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下发了鲁政字[]号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济南槐荫工业园区等设立为省级工业区的通知》,批准将其设立为省级开发区,并更名为山东张店经济开发区。

省政府批复范围:东至中埠镇于家村、中埠村、铁冶村,西至金岭铁矿铁路专用线,南至铁冶村行政村界,北至济青高速公路,批复面积为4.0km。

开发区规划范围:东至张店区界,西至金岭铁矿铁路专用线,南至国道,北至济青高速公路,规划面积为。

山东省政府文件(鲁政字[]号)批准山东张店经济开发区的主导产业为机械制造及矿产加工;开发区目前已有化工、机械制造、纺织、新材料等产业。

根据张店经济开发区的区位条件,规划的主导产业为机械制造、纺织服装及新材料产业。

该开发区环境影响报告书于年月取得了山东省环保厅的审查意见(鲁环审[]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中有关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内容等,山东张店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委托山东同济环境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对开发区进行环境影响跟踪评价。

二、评价目的和内容通过跟踪评价,了解开发区发展规划、环评报告与环评审查意见要求的执行情况,掌握区域环境质量及变化趋势,排查区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明确缓解及解决问题的措施方案;按照“环保优先”、“不欠新帐、多还旧帐”的原则,通过调整、改进、完善其发展规划,促进开发区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典型经验材料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典型经验材料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典型经验材料篇一:矛盾纠纷调处先进典型材料2双鑫社区调解材料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社区一直以稳定为前提,以发展为目标,高度重视矛盾纠纷的预防和排查与化解工作,有效预防和妥善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保持了社区稳定。

加强领导,强化责任,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我社区始终坚持对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统一领导,把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和第一道防线,摆上重要位置。

对本辖区社会稳定和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负总責。

特采取了几项措施。

建立制度,完善机制,促进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规范化社区按照“科学、实在、配套、管用”的原则,建立实施了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会议交流制度,每月最后一次周一例会,对本月内排查出的矛盾纠纷问题的事由、发生原因、调处过程、调处结果等在会上公开交流,促进了排查调处责任的落实。

完善纠纷排查机制。

一是经常性排查。

对一般性、多发性矛盾纠纷,坚持条块结合、定期不定期结合,实行全方位排查,保证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全面细致、不留死角。

二是集中排查。

针对重大节日和敏感时期矛盾易发的特点,集中力量开展排查,主要查重点人员、努力做到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防患于未然。

(一)要提高认识,充分认清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重大意义社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高度,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全力维护好王庄地区社会的安定稳定。

(二)突出重点,着力排查调处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矛盾纠纷社区各部门要明确这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重点,将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各种社会热点难点纠纷及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和苗头隐患上来,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突出重点部位。

突出抓好矛盾纠纷多发、频发、易发部位的排查调处。

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
依法 —— 依法编制,依法实施,依法管理,依法监督 政策 —— 目标—手段;描述—推进;市场机制与行政 安全 —— 灾害类型增加,防灾减灾的再认识 转型 —— 体制—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发展模式;新型工业城市化—两型社会 统筹 —— 区域统筹,城乡统筹,市县域总体规划 生态 —— 低碳、自然生态—复合生态,未来方向 宜居 —— 环境,设施,治安,认同 文化 —— 保护,生产要素—技术进步—制度创新—文化力 和谐 —— 多元,和而不同 创新 —— 自主创新,创意,“三规”合一
八、西安市历版城市总体规划解析
西安市第二版总体规划(1980—2000)
八、西安市历版城市总体规划解析
西安市第二版总体规划(1980—2000)
《1980—2000年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以西安当时的经济基础和20世纪 末国民经济翻两翻的目标为依据,按照“控制大城市,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 极发展小城市”和“保护环境、造福人民”、“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方针, 提出“严格控制、保护改造、充实提高、发展远郊”的原则。严格控制规划建 成区人口规模和在规划区内新建用水量大,用地多,有污染的大型工业企业, 保护古建筑,古遗址及文物环境,保护部分旧街区及传统民居;迁建旧城区污 染扰民的工业,以明代城墙、城河、环城林为基础,建设环城公园;发展科研、 文教事业;发展旅游业、服务业和轻工、电子仪表工业;发展远郊乡镇和市属 卫星城镇;扩大绿化面积,保护城乡环境和生态平衡。到20纪纪末,城市人口 规模控制在180万人左右,建成区162平方公里。市区范围在已有建成区基础 上主要向东南、西南两翼扩展,控制东、西北郊。总的原则是在保持古都风貌 的基础上,逐步把西安建设成为轻工、机械工业为主,科研、文教、旅游事业 发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文明整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淄博市北郊镇总体规划

淄博市北郊镇总体规划

淄博市北郊镇总体规划文本淄博市北郊镇总体规划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2)第三章城镇性质与城镇规模 (3)第四章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4)第五章总体布局规划 (4)第一节城乡空间管制规划 (4)第二节镇域镇村体系规划 (5)第三节乡村建设规划 (5)第四节用地布局规划 (6)第六章综合交通规划 (8)第七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9)第八章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 (11)第九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 (12)第十章“五线”控制 (12)第十一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4)第十二章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规划 (15)第十三章综合防灾规划 (16)第十四章近期建设规划 (18)第十五章规划实施措施 (18)第十六章附则 (19)附表 (20)表一居民点规划安置表 (20)表二远期镇域用地汇总表 (21)表三远期城镇建设用地平衡表 (22)表四城镇建设区主要道路一览表 (23)表五文物保护单位紫线控制表 (24)表六近镇域用地汇总表 (27)表七近期城镇建设用地平衡表 (28)表八近期建设项目表 (29)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需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有效引导规划期内北郊镇的规划与建设管理,保证镇内开发建设有序进行,特制订本文本。

第2条(一)镇域范围为北郊镇的整个行政辖区,总面积为56.23平方公里。

(二)镇区规划范围:北至青银高速公路以南250米,南至老济青路,西至正阳路,东至西十五路,镇区总面积26.41平方公里。

第3条本文本是北郊镇镇域各项建设活动的指导性文件。

镇域内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文本的有关规定。

规划建设管理中除执行本规划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和规划期内颁布的有关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4条文本中黑体字加下划线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

强制性内容是对北郊镇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规划建设,属严重影响城乡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淄博市社区服务业发展规划(2003-2007)》的通知

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淄博市社区服务业发展规划(2003-2007)》的通知

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淄博市社区服务业发展规划(2003-2007)》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淄博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3.12.08•【字号】淄政办发[2003]103号•【施行日期】2003.12.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正文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淄博市社区服务业发展规划(2003-2007)》的通知(淄政办发[2003]103号)各区县人民政府,高新区、齐鲁化工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现将《淄博市社区服务业发展规划(2003—2007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三年十二月八日淄博市社区服务业发展规划(2003-2007年)为加强对全市社区服务工作的宏观指导,促进社区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根据《淄博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意见》(淄政发[2003]55号)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目前,我市社区服务业初步形成了以街居为依托,以社区服务工作站为骨干,以福利性服务、行政事业性服务和商业性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体系。

一是社区服务设施初具规模。

全市现有600平方米以上的区县社区服务中心5个;有12个街道办事处建立了20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服务中心;有175个居委会建立了社区服务工作站,各种便民利民服务网点10000多个,方便了社区居民的生活。

二是社区服务项目发展较快。

已从面向弱势群体的福利性服务发展到涉及家政、养老、托幼、保洁、维修、婚介、法律咨询、商品配送等30多个领域。

三是社区服务工作队伍有了长足发展。

全市共有社区服务专兼职人员11000多人,其中,专职管理人员2077人,兼职工作人员1051人,志愿者人数8000多人,基本形成了专职、兼职和社区志愿者相结合的社区服务工作者队伍。

社区服务业在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全市社区服务业从业人员已近5万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淄博市北郊镇总体规划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2第三章城镇性质与城镇规模2第四章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3第五章总体布局规划4第一节城乡空间管制规划4第二节镇域镇村体系规划5第三节乡村建设规划5第四节用地布局规划6第六章综合交通规划8第七章公共服务设施规划9第八章绿地与景观系统规划11第九章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12第十章“五线”控制12第十一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13第十二章环境保护和环境卫生规划15第十三章综合防灾规划16第十四章近期建设规划18第十五章规划实施措施18第十六章附则19附表19表一居民点规划安置表19表二远期镇域用地汇总表20表三远期城镇建设用地平衡表21表四城镇建设区主要道路一览表22表五文物保护单位紫线控制表22表六近镇域用地汇总表26表七近期城镇建设用地平衡表26表八近期建设项目表27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发展需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有效引导规划期内北郊镇的规划与建设管理,保证镇内开发建设有序进行,特制订本文本。

第2条(一)镇域范围为北郊镇的整个行政辖区,总面积为56.23平方公里。

(二)镇区规划范围:北至青银高速公路以南250米,南至老济青路,西至正阳路,东至西十五路,镇区总面积26.41平方公里。

第3条本文本是北郊镇镇域各项建设活动的指导性文件。

镇域内进行的各项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文本的有关规定。

规划建设管理中除执行本规划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和规划期内颁布的有关法规、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4条文本中黑体字加下划线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内容。

强制性内容是对北郊镇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规划建设,属严重影响城乡规划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5条规划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2005年第146号令发布)(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四)《村镇规划编制办法》(五)《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六)《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国务院116号令)(七)《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八)《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稿)(九)《淄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十)《北郊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十一)《北郊镇环境规划》(十二)其他相关规范、规定第6条规划期限近期:2015-2020年;远期:2021-2030年。

第7条规划原则(一)以人为本的原则。

(二)突出特色、生态和谐的原则。

(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特色的原则。

(四)近中期与远期相结合原则。

(五)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第8条规划重点(一)镇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多规合一。

(二)从区域角度分析特殊区位镇总体规划的编制思路,确定北郊镇的功能定位。

(三)研究产城融合发展的城镇产业发展与城镇用地布局的关系,处理好周边区域与城镇发展的关系。

(四)从区域角度分析,合理预测城镇经济、人口、用地规模。

(五)对孝妇河的保护及两岸用地的开发利用。

第二章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第9条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建成镇园融合、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型城镇,成为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打造大健康、节能环保、创智创新产业的集聚区。

近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以上,城镇化水平达到70%以上。

远期:建成镇园融合、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省级示范镇,城镇化水平达到90%以上。

第10条发展战略(一)生态优先战略(二)产业协同战略(三)文化繁荣战略(四)城乡统筹战略第三章城镇性质与城镇规模第11条城镇性质北郊镇的性质确定为:产城融合、特色产业(大健康、节能环保、创智创新产业等)集聚的近郊镇。

第12条人口规模(一)镇域人口近期(2020年):8.0万人;远期(2030年):13.5万人。

(二)城镇化率近期(2020年):75%;远期(2030年):90%。

(三)镇区人口近期(2020年):6.0万人;远期(2030年):12.0万人。

第13条建设用地规模镇域建设用地规划近期(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2272.67hm2,其中城市建设用地846.80 hm2(淄博市总规确定规划区,包括淄博职业学院、碧桂园、周村经济开发区部分用地等,孝妇河两侧绿地,鲁泰大道、姜萌路、联通路、张周路等道路及绿化带),北郊镇镇建设用地1091.92hm2,村庄建设用地333.95 hm2。

规划远期(2030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2882.28hm2,其中城市建设用地1009.97hm2(淄博市总规确定规划区,包括淄博职业学院、碧桂园、周村经济开发区部分用地等,孝妇河两侧绿地,鲁泰大道、姜萌路、联通路、张周路等道路及绿化带),北郊镇镇建设用地1694.70 hm2,村庄建设用地177.61 hm2。

镇区建设用地规划近期(2020年)镇区建设用地规模为1091.92hm2,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81m2/人。

规划远期(2030年)镇区建设用地规模为1694.70hm2,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40m2/人。

第四章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第14条产业发展方向一产发展方向:都市农业。

二产发展方向:工业由资源型向对环境无干扰和污染的工业转变,发展高端装备、医疗器械、智能设备、环保装置、新能源等产业。

三产发展方向:发展生产性的服务业和公共服务相协调的高端服务业。

第15条产业发展规划(一)一产布局:发展青银高速公路以北的高效农业示范区和张周路以南的花卉苗木特色产业带。

(二)二产、三产布局:发挥区位优势,培育三大产业:大健康、节能环保、创智创新产业(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科技服务)。

形成“一区、两带、六园”的产业布局。

“一区”指青银高速公路以北的高效农业示范区,“两带”分别指孝妇河健康低碳产业服务带和胶济铁路两侧的花卉苗木特色产业带,“六园”分别指装备制造产业园、医疗产业园、洁净环保产业园、大学城创新科教产业园、航校机场片区、健康养老服务组团。

第五章总体布局规划第一节城乡空间管制规划第16条城乡空间管制规划规划镇域用地空间管制分为三类,即适建区、限建区和禁建区。

(一)适建区主要指通过整合、优化城镇、工业园区以及乡村居民点规划,适宜作为建设用地的区域。

主要包括张周路以北、青银高速公路以南、正阳路姜萌路以东、西十五路以西的区域。

(二)限建区限建区主要指一般农田用地、山林绿化区、风景名胜区、农村居民点用地和露天工矿用地等。

主要指外围农村居民点用地。

(三)禁建区禁建区主要指河流、基本农田保护区、生态敏感区、城市绿地控制范围、历史文物保护区建设控制范围和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等。

主要指孝妇河及两侧的城市绿地、航校用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区。

第二节镇域镇村体系规划第17条镇村等级规模结构规划镇村等级结构分为“镇区——居民点社区”2级。

第一等级:镇区(1个);第二等级:居民点社区(4个)。

第18条村居安置镇域51个村庄;其中,38个村庄搬迁至镇区;其他,3个村庄合并成为北管居住社区,5个村庄合并至大姜居住社区,4个村庄合并至大小埠居住社区,大七传统村落原址保留。

(村居安置详见附表一)第三节乡村建设规划第19条规划目标1、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

2、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4、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

第20条乡村体系规划结合北郊镇整体发展,形成镇区居民点,外围社区、传统村落两级体系。

结合镇村体系规划,划定社区范围,对居民社区进行分批建设。

居住社区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新型农村社区。

第21条乡村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基础设施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参照城市社区建设。

每个社区设置社区服务中心、养老服务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全面配套。

第22条村庄整治近期未改造村庄进行村庄整治。

完成道路硬化、饮水安全、厕所与厨房改造,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完成村庄安全防灾整治。

第四节用地布局规划第23条建设用地发展方向南北向依托孝妇河景观带的生态优势进行发展,东西向受滨莱高速及机场的影响控制其发展,中部镇区优化用地布局,按照城市标准集约利用土地。

第24条建设用地空间结构规划空间结构为“一带一核、双翼四区,四点”蝶状结构。

一带一核:沿孝妇河打造健康低碳产业服务带,中心位置结合绿地形成健康运动生态绿核。

双翼四区:高端制造业片区,节能环保产业片区,创新创智产业片区,航校机场片区。

四点:镇区外围布置北管、大姜、大小埠居住社区和大七传统村落。

第25条建设用地布局远期镇域内规划城乡建设用地总量为2882.28公顷,其中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1009.97公顷(淄博市总规已划定建设用地,不参与北郊镇平衡),北郊镇镇建设用地(即镇区)规模为1694.70公顷(参与平衡),村庄建设用地177.61公顷(不参与镇区平衡)。

远期规划城乡用地汇总表见附表二第26条居住用地居住用地面积402.68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的23.76%,人均居住用地面积33.56m2/人。

镇区内旧村安置居民点包括孙白寨、杏园、南营、班里、胥家、和家、前草陈套、黑土、韩仇套、东坞、西坞、四涯十二处。

规划安置用地152公顷(不含黑土、东坞、西坞安置用地,城市建设用地不参与镇区平衡),安置人口2.5万人;其他居住用地可容纳人口6万人。

镇区居住用地可容纳居住人口总人口8.5万人。

第27条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77.29公顷,占建设用地的4.56%,人均用地6.44平方米。

(一)文化设施用地文化设施用地面积4.70公顷,占建设用地的0.28%,人均用地指标为0.39平方米/人。

(二)教育科研用地主要是齐鲁医药学院和中小学用地。

柳园路以西、联通路以南规划齐鲁医药学院,用地面积38.49公顷。

教育科研用地面积55.43公顷,占建设用地的3.27%,人均用地指标为4.62平方米/人。

(三)医疗卫生用地医疗卫生用地面积11.46公顷,占建设用地的0.68%,人均用地指标为0.95平方米/人。

(四)社会福利用地九年一贯制学校以东、人民路以北规划养老院,用地面积4.20公顷,占建设用地0.25%,人均用地面积0.35平方米/人。

(五)宗教用地联通路以北、孝妇河以西保留复兴庵,用地面积1.49公顷。

第28条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面积136.82公顷,占建设用地的8.07%。

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1.40平方米/人。

(一)商业用地商业用地:规划主要沿柳园路、人民路、张周路设置。

商业用地面积76.50公顷,人均建设用地面积6.37平方米/人。

(二)商务用地商务用地:规划沿姜萌路北侧设置。

商务用地面积58.48公顷,人均建设用地面积4.87平方米/人。

(三)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面积1.84公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