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窗 郑愁予
错过_郑愁予_及赏析

错过文/郑愁予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1 语词矛盾与情感反差鉴赏《错误》一诗,不能错过的一个关键句是“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达达的马蹄”这是个摹声意象,由此而引出的心理反应是“美丽的错误”。
在课堂上,我就此提出一个问题:有人认为“美丽的错误”这个短语有语病,依常理,“错误”让人心情不痛快,感到遗憾,当然是不美的;而以“美丽”修饰,显得矛盾。
你同意这种看法的?一番议论,大家普遍形成一个意见:“美丽”是因为马蹄声使她看到希望,归人将来,久别重逢,那是怎样的一种幸福!“错误”是因为这骑手不是“归人”,而只是“过客”,美丽的希望刹那间就落空了。
表面上矛盾的语言,传达的是一种乍喜乍悲的情绪,这是符合彼时彼处的思妇的心境的。
并非是语病。
我顺势补充一句,诗要无理而妙,美的与真的往往是有差距的。
这一句是诗歌的结尾,结尾处逆峰突起,清劲跌宕。
文似看山不喜平,诗歌亦然。
直截了当,反而无味了。
诗人善于制造情感反差,全诗从焦灼而郁闷的期待,到意外的惊喜,再到突然的失望,波澜起伏,一个愁肠九转的思妇的形象就跃然纸上了。
2 博喻与心理刻画诗歌的第二节从思妇的心理隐秘切入,以微观视角审视,“你的心”是“小小的寂寞的城”,是“向晚”的“青石街道”,是“紧掩”的“小小的心扉”。
这些喻象散发着清冷、阴郁、苍凉的味道,令人倍绝哀伤。
“寂寞的城”是空旷而凄清的,“紧掩”的窗扉,谁来开启,满腹的辛酸哀怨谁来倾听(或者说,谁可以打开她的心窗,是“我”吗,“我”可以排遣她的寂寞吗?)读到“向晚”一词,蓦然想起李商隐的“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青石街道泛着清幽的冷冷的光,“乌衣巷口夕阳斜”的古典的落寞与黯然仿佛就杂然横陈于眼前了。
我说郑愁予是个譬喻的高手,在《天窗》一诗中,他甚至把那人的名字比作是流水(“而在梦中也响着的,只有一个名字/那名字,美丽得象流水……”),我笑问学生,究竟是谁的名字有如此的魔力呢?(学生们报以灿烂的微笑)这一节中以博喻写女子的心,笔锋是轻柔的,语调是温婉的,洋溢着甜蜜的忧伤。
错误 教案教学设计

错误教案教学设计冰山来客教学目的:引导学生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以提高文学修养和创作水准。
2.培养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感悟诗歌意象,体味诗歌意境。
教学重点:1.把握思妇词和游子谣等传统题材;2.赏析郑愁予诗歌的古典美;一、导入:李清照有一首词《一剪梅》:“此情无计可消除,才可眉头,却上心头”,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使人领略到她的万千愁情,给予人们无止境的遐想。
蒋维翰有一首诗《春女怨》:“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儿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进得来?”诗中用了花树、庭院等冷景,通过写景状物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怨意。
这些都是表示闺怨的作品,而当代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错误》,则描写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
它是当代的闺怨诗,此诗美丽凄哀,人们评价它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
二、简介作者。
郑愁予,本名郑文韬,原籍河北,生于山东济南。
童年时就跟随当军人的父亲走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于内地各处,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
15岁开始创作新诗。
1949年他随家人去台湾后,一面学习,一面继续从事写作。
1955年中兴大学毕业后,在台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梦土上》。
他的早期诗作多为关怀社会的诗。
1963年成为现代诗社中的主要成员。
1968年,郑愁予35岁那年应邀赴美国爱荷华参加“国际写作计划”,1972年在爱荷华大学获创作艺术硕士学位,并留校在中文系任教,翌年转往耶鲁大学,在东亚语文学系当高级讲师,现任耶鲁驻校诗人及资深中文导师。
三、范读课文。
四、整体把握诗意人复杂的思想。
1、《错误》情节简析段落情节意象一交代故事发生背景(江南走过)暗示思妇漫长等待(莲花开落)莲花开落:既指分别之久,又言容颜在等待中憔悴。
二虚构思妇长期寂寞(寂寞如城)揭示思妇志节坚贞(恰若青石)柳絮不飞、寂寞如城、向晚青石窗扉紧掩、春帷不揭三揭示主旨--美丽的错误(过客远去)马蹄达达2、诗中写了哪两个形象?又分别是怎样的形象?“我”是一个打江南经过的过客、一位游子。
郑愁余

郑愁予诗集(上)【火炼 寂寞的人坐着看花】 【佛外缘】 【贵族】 【当西风走过】 【生命】 【度牒】 【未题】 【梵音】 【媳妇】 【醉溪流域(一)】 【醉溪流域(二)】 【港夜】 【归航曲】【雨丝】 【残堡】 【野店】 【牧羊女】 【黄昏的来客】 【小河】 【天窗】 【情妇】 【知风草】 【四月赠礼】 【窗外的女奴】 【水巷】 【夜歌】 【南海上空】 【俯拾】 【山外书】 【山居的日子】 【落帆】 【崖上】 【结语】 【探险者】 【港边吟】 【小溪】 【殒石】 【垂直的泥土上】 【岛谷】 【海湾】 【小小的岛】 【船长的独步】 【贝勒维尔】【水手刀】 【如雾起时】 【晨景】 【小诗锦】 【除夕】 【晚虹之逝】 【雪线】 【晚云】 【钟声】 【乡音】 【偈】 【定】 【客来小城】 【错误】 【港夜】 【梦土上】 【赋别】 【雨季的云】 【裸的先知】 【盛装的时候】【最後的春闱】 【右边的人】 【编秋草】 【厝骨塔】 【小站之站】 【召魂】 【望乡人】 【野柳岬归省】 【晨】 【下午】 【草履虫】【静物】 【采贝】 【姊妹港】 【一○四病室】 【清明】 【嘉义】 【左营】 【十桨之舟】 【卑亚南蕃社】 【北峰上】 【牧羊星】 【秋祭】 【努努嘎里台】 【南湖居】【鹿埸大山】 【马达拉溪谷】 【霸上印象】 【云海居(一)】 【云海居(二)】 【雪山庄】【浪子麻沁】【雨神】 【花季】 【绢丝泷】 【风城】 【大武祠】 【古南楼】 【边界酒店】 【旅程】 【草生原】 【燕云之一】 【燕云之二】 【燕云之三】 【燕云之四】【燕云之五】 【燕云之六】 【燕云之七】 【燕云之八】 【燕云之九】 【燕云之十】 【四月图昼】【九月图昼】【火炼 寂寞的人坐着看花】焚九歌用以炼情燃内篇据以炼性炼性情之为剑者两刃而炼剑之後又如何就炼炼火的自己吧炼自己成为容器不再是自己而是大实若虚此所谓炉火纯青是容飞鹅即兴闯入过瘾而不焚身【佛外缘】她走进来说: 我停留只能亥时到子时你来赠我一百零八颗舍利子说是前生火花的相思骨又用菩提树年轮的心线串成时间绵替的念珠莫是今生邀我共同坐化在一险峰清寂的洞府一阴一阳两尊肉身默数着念珠对坐千古而我的心魔日归夜遁你如何知道当我拈花是那心魔在微笑每朝手写一百零八个痴字恐怕情孽如九牛而修持如一毛而你来只要停留一个时辰那舍利子已化入我脏腑心魂菩提树同我的性命合一我看不见我也看不见你只觉得唇上印了一记凉如清露的吻【贵族】别劫去我的忧郁;那个灰色的贵族;别以阳光的手,探我春雨的帘子,我不爱夕照的红繁缕,印做我的窗花,我住於我的城池,且安於施虐白昼的罪名,别挑引我的感激,尽管驰过你晚风的黑骑士,别以面纱的西敏寺的雾,隐海外的星光诱我:你该知道的,那灰色的贵族----我不欲离去,我怎舍得,这美丽的临刑的家居。
《天窗》阅读理解答案

《天窗》阅读理解答案《天窗》阅读理解答案阅读,是人们最基本的学习活动。
如何快速把握文章内容,提高理解能力,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技能,需要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
下面是关于《天窗》阅读理解答案的内容,欢迎阅读!天窗老屋的玻璃天窗,小巧晶莹,开设在光线不足的卧房。
对于我们小孩来说,天窗不仅为我们平添光亮,更让我们感受到许多无法言喻的美妙。
夏夜,蝉还在院落里高大的梧桐树上鸣唱,田野里的蛙声就此起彼伏地欢快起来。
穿着母亲缝制的方领衫,枕在她的怀里,仰起小脸,有时可以看到明月高悬远天之上,透过天窗,泻下轻轻柔柔的月光,一束束,盈盈的,如水似乳,漫过母亲的衣橱,在青砖地上画成一团银亮的光斑。
一颗两颗美丽的星子也赶热闹似的映着天窗向我和母亲温柔地眨眼,低低地絮语。
那一方窄窄的小小天窗足以把稚嫩的视线放大,把美丽的想象撑起,星空的神秘和趣味便注满了幼年幻想的心域。
因有这一扇天窗,卧房里便舞动着游丝般的轻柔和温馨。
母亲手摇蒲扇,缓缓地扇着,凉风便一丝丝地滑过肌体,惬意极了。
她一边借着丝丝缕缕的亮光给我扇风,一边给我猜各样的谜语:开嘛开白花,结嘛结四牛角。
我答是母亲在池塘里采的红菱,母亲便夸我聪颖。
这还不够,母亲总是拗不过我的撒娇和对故事的喜爱。
每每此时,她会不由自主地抬头凝望天窗外一颗两颗水晶般的星子。
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便娓娓地在我心间摇曳出莲花般的清润和痴醉。
常常,母亲的声音融着天窗下的那片亮光,如小溪的流水潺潺地抚遍我的全身,溢进我的心坎。
江南多雨,尤其是阴雨绵绵的梅雨季节。
因为有了这扇天窗,更让我感受到万般雨意千般诗情。
天窗外,夜色冥茫。
月亮躲起来了,星星躲起来了。
唯有点点滴滴、淅淅沥沥的细雨如烟般笼着了鳞鳞的瓦片和一扇玲珑的天窗。
童稚的心灵,透过那一方小小的天窗,遐想着偌大的夜宇舞起了巨幅绸缎,若是裁剪一匹让母亲为我做新衣裳,那有多好呀。
想着想着,雨滴水润润,湿漉漉的,仿佛倏的一下钻进心里蔓延开来。
《错误》赏析

《错误》赏析郑愁予的《错误》这首小诗,轻巧清隽,是一首至今仍脍炙人口的佳作。
如果说,郑愁予的作品最能引起共鸣、最能打动人心灵深处的地方,莫过于美与情,那么《错误》这首诗可谓其中的佼佼者,为诗人奠定了他在台湾诗坛上不可忽视的地位和影响。
初看这首诗时,最先感受到的便是它的中国性。
这是一首绝对的中国诗,是一首属于中国人的诗,讲着一个永恒、美丽的中国的故事。
所以,这首诗的外壳虽标榜着学习西方技巧的现代派,但它所传达出的更深一层的中国传统意识是不可置疑的。
《错误》一诗,承受的可说是中国古代宫怨和闺怨一类诗歌的传统。
诗中主人公"我"骑着马周游江南,留下了独守空闺的女子,日以继夜地等待着、盼望着情人"我"的归来。
不过女子痴痴的深情却换来了漫长又百般无聊的等待。
所以,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东风"为她传递消息,没有满天飞舞的春天的"柳絮";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着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连帷幕也不揭开,去看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
刘禹锡《春词》中"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与上述所咏的怨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含蓄不露,又悠长长远。
终于"我"回来了,达达的马蹄声对她来说是美丽的,因为日盼夜盼的心上人归来了,但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无限的失望。
因为"我"只不过是过路罢了,而不是"归人"。
这"美丽的错误"捉弄了她,就好像上天捉弄了她一样。
或许,有些人会把诗中的"我"理解为浪子无家可归的悲哀,而这种理解是未尝不可的。
处在那个动荡时代的台湾人的心态是一种漂泊,等待着一天能够有个定位,他们在台湾岛上仅是一个过客,想着有一天能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
郑愁予的诗

郑愁予的诗郑愁予(1933- ),原名郑文韬,出版的诗集有《梦土上》(19)、《衣钵》(1966)、《燕人行》(1980)、《寂寞的人坐着看花》(1993)。
火炼寂寞的人坐着看花佛外缘贵族当西风走过生命度牒未题梵音媳妇醉溪流域港夜归航曲雨丝边塞组曲天窗情妇知风草四月赠礼窗外的女奴水巷夜歌南海上空俯拾山外书山居的日子落帆崖上结语探险者港边吟小溪殒石垂直的泥土上岛谷海湾小小的岛船长的独步贝勒维尔水手刀如雾起时晨景小诗锦除夕晚虹之逝雪线晚云钟声乡音偈定客来小城错误港夜梦土上赋别雨季的云裸的先知盛装的时候最後的春闱右边的人编秋草厝骨塔小站之站召魂望乡人野柳岬归省晨下午草履虫静物采贝姊妹港一○四病室清明嘉义左营南湖大山辑大霸尖山辑玉山辑雪山辑大屯山汇大武山辑边界酒店旅程草生原燕云四月图昼九月图昼火炼寂寞的人坐着看花焚九歌用以炼情燃内篇据以炼性炼性情之为剑者两刃而炼剑之後又如何就炼炼火的自己吧炼自己成为容器不再是自己而是大实若虚此所谓炉火纯青是容飞鹅即兴闯入过瘾而不焚身佛外缘她走进来说:我停留只能亥时到子时你来赠我一百零八颗舍利子说是前生火花的相思骨又用菩提树年轮的心线串成时间绵替的念珠莫是今生邀我共同坐化在一险峰清寂的洞府一阴一阳两尊肉身默数着念珠对坐千古而我的心魔日归夜遁你如何知道当我拈花是那心魔在微笑每朝手写一百零八个痴字恐怕情孽如九牛而修持如一毛而你来只要停留一个时辰那舍利子已化入我脏腑心魂菩提树同我的性命合一我看不见我也看不见你只觉得唇上印了一记凉如清露的吻贵族别劫去我的忧郁;那个灰色的贵族;别以阳光的手,探我春雨的帘子,我不爱夕照的红繁缕,印做我的窗花,我住於我的城池,且安於施虐白昼的罪名,别挑引我的感激,尽管驰过你晚风的黑骑士,别以面纱的西敏寺的雾,隐海外的星光诱我:你该知道的,那灰色的贵族————我不欲离去,我怎舍得,这美丽的临刑的家居。
当西风走过仅图这样走过的,西风————仅吹熄我的蜡烛就这样走过了徒留一叶未读完的书册在手却使一室的黝暗,反印了窗外的幽蓝。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天窗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慰、藉、卜”3个字,会写“慰、藉、卜、锐”等11个生字,正确读写慰藉、海滩、闪烁”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天窗是孩子们“唯一慰藉”的原因。
3.抓住关键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窗给乡下小朋友们带来的无尽遐想和无穷快乐。
教学难点能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1.观察,对比以前南方农村的窗与现在的窗有什么不同呢?预设:形状、位置、亮度。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著名作家茅盾写的这篇优美散文——《天窗》,(板书)齐读课题。
看到课题,你们有什么想问的吗?预设:什么是天窗?为什么要开天窗?(设计意图:出示引发学生的好奇,对题目进行质疑,使其产生阅读的欲望。
)你们想要的答案就在课文中。
下面让我们和作家茅盾一起去体验天窗的魅力。
2. 简介作者(设计意图:了解作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
(2)运用所学识字方法自主识字,读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2.认读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先借助拼音读一读,指读、正音(或教师范读)。
师生参评价,重点强调“慰藉jiè”--狼藉jí(了解,本课不要求掌握);多音字“卜”。
“卜”①bǔ-卜落(拟声词,物件连续着地的碎响)-组词:未卜先知(占卜)、卜算子(词牌名)②bo-萝卜3.指导书写:“慰”“藉”“霸”笔画较多,书写时要注意笔画的穿插避让,“藉、霸”又都是上合下分的字型,这种字型我们应该着重关注下面两个部件。
比如“藉”这个字,在写之前,我们要先观察整体,“藉”是由草字头+左下“耒”(古代的一种农具)+昔组成,它的形近字大家想到了吗?“籍”——书籍,两个字部首不同,义也就千差万别。
所以,要注意形近字的区分。
郑愁予《雨说》原文及赏析

郑愁予《雨说》原文及赏析导语:《雨说》,本诗选自《郑愁予诗的自选Ⅰ》,作者郑愁予。
以下是小编带来的雨说原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原文第一节(雨说:四月已在大地上等待久了……)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等待久了的鱼塘和小溪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第二节我来了,我走得很轻,而且温声细语地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我呼唤每一个孩子的乳名又甜又准我来了,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第三节当我临近的时候你们也许知悉了可别打开油伞将我抗拒别关起你的门窗,放下你的帘子别忙着披蓑衣,急着戴斗笠第四节雨说:我是到大地上来亲近你们的我是四月的客人带来春的洗礼为什么不扬起你的脸让我亲一亲为什么不跟着我走,踩着我脚步的拍子?第五节跟着我去踩田圃的泥土将润如油膏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绕着池塘跟跳跃的鱼儿说声好去听听溪水练习新编的洗衣谣第六节雨说:我来了,我来的地方很遥远那儿山峰耸立,白云满天我也曾是孩子和你们一样地爱玩可是,我是幸运的我是在白云的襁褓中笑着长大的第七节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第八节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第九节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赏析《雨说》是一篇雨的絮语,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首先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干旱严冬的景象。
田圃在严寒和干旱中,种子被禁锢; 牧场在严寒和干旱中,枯黄了,牛羊无法放牧; 鱼塘在严寒和干旱中,水越来越浅了,鱼儿已不能自由游动; 小溪在严寒和干旱中,已听不见潺潺的流水声。
四月,按农历算,应是阳春三月了,而冬寒不去,春温不来,不见雨的踪影,真是让人久等了啊!真是“群情尽望春”啊!真是“大旱之望云霓”啊! “久旱逢甘雨”,过去曾被称为人生四大乐事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窗郑愁予
每夜,星子们都来我的屋瓦上汲水
我在井底仰卧着,好深的井啊。
自从有了天窗
就象亲手揭开了覆身的冰雪
——我是北地忍不住的春光
星子们都美丽,分占了循环着的七个夜
而那南方的蓝色的小星呢?
源自春泉的水已在四壁回荡着
那叮叮有声的陶瓶还未垂下来
啊,星子们都美丽
而在梦中也响着的,只有一个名字
那名字,自在得象流水
(摘自《郑愁予自选集》)
郑愁予先生是当代中国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诗歌的描写对象往往是生活中最普通的事物,但当他将古典的意境融入现代的语句,再用灵动而清新的诗句轻柔地触动读者的心弦后,你会觉得他的诗虽没有慷慨激昂的豪情,但却能让人合卷之后,恋恋不忘,似品茗后舌尖难散的清甜,如闻香后心里萦绕的馨香。
沉思片刻,你会欣喜的发现,原本已熟悉的生活已不再简单平淡。
这首诗歌虽非他的代表作,但同样也能带给我们这样的感受。
郑先生善用使用不同的意象,他诗歌的意境、情感及灵气均附着在这些看似普通的意象上,而这些意象也常常使平凡的生活充满了童话般的美感、流水般的柔情。
要读懂他的诗,就必须先读懂他诗中的意象。
在这首诗中,关键的意象包括以下几个:
一、两个世界
诗人在诗中描写了两个世界,一是源自现实,一是生于想象。
现实的世界,是一座有着天窗的房子,沉静寂寞却又春潮暗涌。
诗人将自己身处的世界比喻成一口井,“我在井底仰卧着,好深的井啊”。
井“好深”,令人感到寂寞,可他“仰卧”着,从那一方小小的天空中窥视着外面的世界。
于是这个世界不再简单,他感到井的四壁春潮暗涌,井外的世界已经挣脱了冰雪的束缚,美好的时光已经到来,而他所期待那个陶瓶就要垂下来,是要带来外面新世界的消息,还是要把什么带给外面的世界?他沉静地仰卧在井底,在这片平静中去憧憬这世界的模样,这个世界不再显得孤独寂寞,而令人神往。
同时,他心底最美好的期盼也在这片平静中酝酿着。
于是,他成了“忍不住的春光”,成为了这个世界中最亮丽的风景。
而那个想象的世界则是灵动喧嚣的,即狭小又广阔。
“每夜,星子们都来我的屋瓦上汲水”,美丽的星子“分占了循环着的七个夜”,我们似乎可以听见星星们笑着、嚷着,挤在这小小的天窗上汲水的样子。
星光闪烁,自然让我们联想起星星们灵动的身影或者是它们调皮的眼神。
他们在一周内,不间断地轮流挤过来,让你觉得这个世界实在是太狭小了,挤满了孩子般的小星星,也挤满了欢笑。
但是,诗人依然期待能够遇上“南方的蓝色的小星”,那遥远的南国,此刻想必
已经春暖花开,而小星的身边却是如此的寂寞,它的同伴都挤在这北地小小的天窗,而它却孤独的徘徊在南方,并不知道天井下还有人期待着它的身影。
这个世界又变得如此广大,让彼此期待的人无法相见。
诗人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而他同样也用自己的期待与憧憬让这个世界显得分外多情。
诗人就如此“穿越”在两个世界中,平凡的生活也多了童话般的美感,似乎在这里能听见星子们的笑声,而想象的世界又多了一份真情,那份憧憬让纯真的童话世界变得温柔多情。
而打开诗人想象的闸门,勾连起的两个世界的正是天窗。
二、天窗
诗人的世界原本是沉静的,单调,深深的井底不会有令人欣喜的东西,而他的心也似乎平静得掀不起一丝波澜。
但一扇小小的天窗却替他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从天窗里,星子们熙熙攘攘的笑声将快乐带给了他,于是,原本单调的井底也开始荡漾着春水。
尽管外面依然是冰封的北国,但春天的温暖与美丽已经传递给了他。
在安房直子的一篇童话中,也叙述了一个有关天窗的故事。
主人公带着一颗受伤的心来到了朋友的山中小屋,半夜,月光照耀着屋外的树,一片闪着银光的树叶的影子透过天窗照到了他的心上。
他轻轻一摘,竟然摘下了那片叶子,并且把那片叶子装进了自己胸前的口袋。
他感觉到,一股新的生命注入了他的心中,于是,他的痛苦消失了,又重新振作起来了。
在这首诗中,天窗同样打开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将新的生命注入了诗人的心中,让他心中如春水般轻柔的真情流淌出来,荡漾在这原本寂寞的小屋中。
星子们既然每天都到这里汲水,为什么诗人又说“那叮叮有声的陶瓶还未垂下来”呢?我想,天窗打开了,不仅带给诗人新的生命,带来远方春的消息,同时也让他心中埋藏已经久的期待重新燃烧了起来。
在北国的冰封下,这份期待已沉睡了太久,现在四季如春的南国又苏醒了过来,他开始憧憬着南国,憧憬着南国天空“蓝色的小星”。
他渴望陶瓶带走心中的期待,他的呼唤化成了陶瓶的“叮叮”声。
天窗将两个世界联系了起来,诗人称“那名字,自在得象流水”,他的那份期待带着“叮叮”声,如流水般从天窗中流淌进外面的世界中。
这个名字,也许是他的恋人,或许是他的亲人,或许就是他对于未来的渴望……,总之,此刻都如流水般源源而出,自在地地穿行于这个童话世界中。
此刻,想必在诗人的眼中,那流水如银河般镶嵌在蓝色的天空中,飘浮在这个世界中了,同样也成为这个世界最动人的情景。
天窗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透过天窗,世界变得与众不同,而这个新世界只属于我们自己。
因为每个人的期待都各不相同,看到的一切也不会相同。
只是我们必须要打开这扇窗,才能获得那个新世界。
在诗中,打开这扇天窗的就是诗人自己。
他创造了一个想象的世界,而他的生活也因此变得与众不同。
三、“我”
诗人生活的世界是单调而寂寞,但他却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诗人沉静地仰卧着,心中流淌着如水般柔情,使这个世界同样变得浪漫而多情。
实际上,那扇天窗不仅带来了一个童话般的新世界,也映出了诗人自己的身影。
他有浪漫的想象,可以自由穿梭于现实与想象之间,让平淡的现实变得奇幻灵动;他也有纯真的挚情,如流水般荡漾在两个世界中,让两个世界均变得多情温柔。
在星星们的欢笑中我们读出了他的寂寞,但他却让寂寞消散于想象与挚情之中,最终使自己也成为了这个世界中一道高丽的风景。
唐代诗人唐温如留给世人的只有一首诗《题龙阳县青草湖》,诗的末两句是“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诗人同样用浪漫的想象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奇幻的世界。
时隔千年,郑愁予先生同样
也用这首小诗将自己形象留了下来。
其实,诗人的生活,原本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一般普通,但“自从有了天窗”,他就摆脱了平庸的生活,而是拥有了一个新世界,可以让他平静地观看欢笑地星星,可以让他自在地倾泻内心的柔情。
而这新世界的入口,就是天窗。
“自从有了天窗”,暗示了我们天窗并非一直都在。
当它出现之前,一切都黯淡无光,被厚厚的冰雪覆盖;当它出现之后,一切又换了模样,一个新的世界出现了。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那扇天窗,只是现实的生活就如同诗中的深井一般,将我们紧紧包围,让我们无暇去顾及头顶的那扇天窗。
诗人打开了它,看到了一个别样的世界,如果我们也能打开自己心中的天窗,同样也能发现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
我觉得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并不重要,因为我们要感受的是诗人的生活态度,他生活中在现实中,却没有被现实的琐事占据全部的生活,天窗或通向幻想的世界,或原本就藏在我们的心中,是对现实生活的超越,亦是对美好生活的回顾。
透过天窗,我们可以看到鲁迅先生的百草园、平桥村,老舍先生笔下包围在蓝水晶中的冬天的济南,以及牛汉先生那个荒寒却又纯真的童年。
每个人心里都会有这样一个地方,可以让我们也感受到生活的与众不同,而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时时打开那扇天窗。
“穿越”在今天已经成为了一个时髦的字眼,但大家都清楚,真正的穿越源于我们的心灵,源于我们对美好事物的记忆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