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亲属称谓词教学

合集下载

亲属称谓词2

亲属称谓词2

(一)亲属称谓的泛化
❖ 1.传统社会中拟亲属称谓习俗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 (1)干亲, “干爹、干儿子”或“本家”的“叔、伯”; ❖ (2)结义, “桃园三结义”、“水浒一百单八将”等; ❖ (3)师徒, “师徒如父子”“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 (4)官民, “父母官”、“大老爷” ❖ (5)主仆, “老爷”“、少爷”、“少奶奶”
❖ 中国地处东亚大陆,地理位置相对独立而封闭。在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 中,生产力不发达,需要人们共同劳动,同心协力才能生活下去,于是 人们就根据血亲关系或姻亲关系聚居在一起,组成三代或四代同堂的大 家庭(或外延家庭extended family),形成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 社会的基本单位。
❖ 西方文化的发源地希腊是个岛国,在海洋国家中最早发展了商业经济, 创造了西方社会商业文化(或海洋文化)。从事商业活动地希腊人很早 就摆脱了血缘纽带,发展了以契约关系为基础地社会组织――民主平等 地契约社会,商业经济决定了不同与农业经济的家庭的结构模式,即核 心家庭(nuclearfamily)模式,它是形成其它类型家庭的核心。核心家 庭的突出特点就是家庭关系简单,对亲属网的依赖性小。
❖ 3.汉语亲属称谓词分血亲和姻亲,而英语中却含 糊不分,汉语亲属称谓词分血亲和姻亲,而且亲疏分 明,内外有别。
❖ 4.汉语亲属称谓词男女分明,而英语中有的男女不分。 ❖ 父系方的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母系方的兄弟姊
妹表(兄、弟、姐、妹), “cousin”
中英亲属称谓词差异原因
❖ 1.家庭类型
应的词只有表示祖孙三代的称谓词,如要表示更高一代的称 谓只有借助形容词“great”或great的重叠使用。
❖ 2.汉语亲属称谓词长幼有序,而英语中则长幼不分汉语亲 属称谓词长幼有序。

对外汉语亲属称谓词讲课精选ppt

对外汉语亲属称谓词讲课精选ppt
.
Uncle
Aunt
Dàbó Shū shu jìu
大伯 叔叔 舅 姑姑 gūgu 姨 yí
.
Dà bó
大伯
Shū
sh叔u 叔
Gū gu 姑姑
爸爸的 爸爸的 爸爸的 哥哥 弟弟 姐妹
.
舅 jìu
姨 yí
妈妈的 兄(哥) 弟
.
妈妈的 姐妹
.
汇么同 要汉英 多语语 得中相 多的比 呢亲, ?属为
爷爷 yé ye Grandpa
姥爷 lǎo ye
.
奶奶 nǎi nai
Grandma
姥姥 lǎo lao.来自rotherSister
哥哥gēge 弟弟dìdi 姐姐jǐe jie妹妹 mèi mei
Elder brotherYounger brotherElder sister Younger sister
词什
.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男人的地位高 于女人,并且整个家庭以男性一族 为主
.
1.练习几个亲属称谓词的写法,下节 课听写; 2.将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词与自己母语 中的对映起来,并找出不同
.
.
Zhōng gúo de qīn shǔ chēng wèi cí
中国的亲属称谓词
POWEPOINT
.
In English
Grandpa Grandma Aunt Uncle
Mother Father Brother Sister
.
.
爸爸 bàba 妈妈 mā ma
Father Mother
.

亲属间的称谓方法和称呼方法一览

亲属间的称谓方法和称呼方法一览

亲属间的称谓方法和称呼方法一览亲属间的称谓方法和称呼方法一览一、有关亲属关系的基本知识1、什么是亲人、亲属和亲戚?根据《现代汉语辞典》的解释:“亲人”是指直系亲属或配偶;“亲属”是指跟自己有血统关系或有婚姻关系的人;“直系亲属”通常是指配偶、父母、子女。

有时也包括需要本人抚养的祖父母和未成年的弟妹;“亲戚”是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2、什么是称谓,什么是称呼?根据《现代汉语辞典》的解释:“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师傅、厂长等。

“称呼”是当面招呼用的表示彼此关系的名称,如同志、哥哥等。

3、什么是血亲,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根据《现代汉语辞典》的解释:“血亲”是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根据《辞海》的解释,“直系血亲”是指有直接血缘关系的亲属。

也就是指生育自己和自己所生育的上下各代亲属。

不论父系或母系、子系或女系都是直系血亲,如父母、外祖父母、祖父母、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

在表1中有红框的部分就是直系血亲。

“旁系血亲”是指直系血亲以外,在血缘上同出一源的亲属。

如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叔伯、姑母、舅父、姨母等。

详见上表。

《婚姻法》第七条的规定,禁止结婚的情形包括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但是,对姻亲没有做出规定。

4、什么是堂房堂房俗称堂亲。

根据《现代汉语辞典》的解释:“堂房”是指同宗而非嫡亲的亲属。

如同祖父、同曾祖或更疏远的弟兄姐妹,称为堂弟兄、堂姐妹。

把堂房弟兄的子女称为侄子、侄女、侄孙、侄孙女等。

堂亲是最重要的亲属关系,因为堂亲们大多居住在同一个村落,所以,可以代代相传,多代的亲属之间,称呼始终是明确的、有序的。

5、什么是表亲,什么是姑表,什么是姨表?“表亲”又称中表,“中”是内;“表”是外。

根据《现代汉语辞典》的解释:“中表”是指跟祖父、父亲的姐妹的子女的亲戚关系或跟祖母、母亲的兄弟姐妹的子女的亲戚关系。

“姑表”是指一家的父亲和另一家的母亲是兄妹或姐弟的亲戚关系。

浅谈亲属称谓语的对外汉语教学

浅谈亲属称谓语的对外汉语教学
. AklinlshipRtiergmhs, tansd thReecshaerarctvereistdic.s of Chinese kinship ter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students of the English background for learning Chinese kinship. Key words kinship terms;English;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血亲
背称
面称
爸爸、妈妈
父亲、母亲、儿子、女儿 爷爷、奶奶
直系亲属
祖父、祖母、孙子、孙女 姥姥(外婆)、姥爷(外公) 外祖父、外祖母、外孙、外 儿 子 、女 儿 、孙 子 、孙 女 、外
孙女
孙、外孙女一般直呼其名或
者小名
大 伯 、叔 叔 、姑 姑 、舅 舅 、姨 、
大 伯 、叔 叔 、姑 姑 、舅 舅 、哥哥、弟弟、姐姐、妹妹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反映文化的一面镜子,带有鲜明 的文化印记。汉语作为汉民族的通用语,深受中国传统政治 制度、伦理文化的影响,汉语亲属称谓语所携带的文化内涵 使得它与英语截然不同,本文通过汉英亲属称谓语对比,探 究面向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如何进行汉语亲属称谓语的 教学。
1 称谓语的定义
什么是称谓语呢?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称谓 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别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 业等等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师傅、支书等。”①从上述定义 不难看出,称谓语既反映亲属血缘关系,也包含身份、职业 等其他信息。崔希亮在 《现代汉语称谓系统与对外汉语教 学》一文中将称谓词从交际功能的角度进行了划分,这九个 层次分别是:代词称谓、亲属称谓、社交称谓、关系称谓、职 衔称谓、谦敬称谓、姓名称谓、亲昵称谓和戏虐称谓。② “每一 种称谓形式都有自己的交际功能和适用范围”。亲属称谓语

中国亲属称谓详解及图例

中国亲属称谓详解及图例

中国亲属称谓详解及图例人类的繁衍生息是相通的,各个民族都具有表示家庭成员关系的亲属称谓系统。

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

它是以本人为轴心的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

汉族的亲戚关系条理例分明尊卑有序:比自己长一辈的称呼有姨父叔伯姑舅,同辈的有兄弟姐妹嫂等等,下一辈有侄甥等等。

中国人由于姻亲而产生的亲戚关系相当庞杂。

其派生出的各种称谓也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征。

外甥和侄子的区别你知道吗?父亲亲戚的孩子都是“堂兄妹”吗?中国人的亲戚关系还真不是一般的复杂,以上的问题相信很多人都搞不清楚。

不然,微博上这张“中国人亲戚关系图表”也不会如此火爆,被网友争相转发近2万次,评论几千条。

有人说这张图来得太及时了,过年必备啊。

这张图可以让你叫对亲戚中国人的亲戚关系称谓,不是一般的复杂,在当前推行“一对夫妻一个孩”的现实社会里,除直系亲属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外,再就没有其他亲属了,称谓很是简单。

可是在过去多子女的时代,称谓就复杂多了。

“【中国人亲戚关系图表】快失传的东西,收藏一下吧,省得叫错了!”近来,不少热门微博都发布了这张图,转发率都很高。

这张图非常直观和清楚,一下就能看明白。

下面还配有表格,分称呼对象,称呼,对此自称,对他人称其家族中人,对他人称自己家族中人等详细说明,另外还有一些补充说明。

这张图让不少网友产生了共鸣,也可以说解救了不少网友,你看,“木木川oO”就发自肺腑地大叫:“天哪!我太需要啦!家里亲戚乱喊乱叫好丢脸!”网友“小進-王”说:“这个必须转,我一直就搞不清楚亲戚关系,唉,从小就那样,见了,不知道如何称呼,赶紧走人。

”“翾Kevin”也表示:“总是叫错,除了经常叫的。

”“蒋玥Claire”说:“家里人太多了,是应该转个学习一下!”网友“赵庆伟”也深有同感:“小时候傻不拉几的都分不清楚亲戚怎么叫。

”署名为“爱就_个字”的网友很直接地表示:“最搞不懂这些东西了!”“蕾蕾-lillian”有些羞涩地说:“确实不会。

中国亲属称谓详解及图例

中国亲属称谓详解及图例

中国亲属称谓详解及图例人类的繁衍生息是相通的,各个民族都具有表示家庭成员关系的亲属称谓系统。

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的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

它是以本人为轴心的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

汉族的亲戚关系条理例分明尊卑有序:比自己长一辈的称呼有姨父叔伯姑舅,同辈的有兄弟姐妹嫂等等,下一辈有侄甥等等。

中国人由于姻亲而产生的亲戚关系相当庞杂。

其派生出的各种称谓也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征。

外甥和侄子的区别你知道吗?父亲亲戚的孩子都是“堂兄妹”吗?中国人的亲戚关系还真不是一般的复杂,以上的问题相信很多人都搞不清楚。

不然,微博上这张“中国人亲戚关系图表”也不会如此火爆,被网友争相转发近2万次,评论几千条。

有人说这张图来得太及时了,过年必备啊。

这张图可以让你叫对亲戚中国人的亲戚关系称谓,不是一般的复杂,在当前推行“一对夫妻一个孩”的现实社会里,除直系亲属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外,再就没有其他亲属了,称谓很是简单。

可是在过去多子女的时代,称谓就复杂多了。

“【中国人亲戚关系图表】快失传的东西,收藏一下吧,省得叫错了!”近来,不少热门微博都发布了这张图,转发率都很高。

这张图非常直观和清楚,一下就能看明白。

下面还配有表格,分称呼对象,称呼,对此自称,对他人称其家族中人,对他人称自己家族中人等详细说明,另外还有一些补充说明。

这张图让不少网友产生了共鸣,也可以说解救了不少网友,你看,“木木川oO”就发自肺腑地大叫:“天哪!我太需要啦!家里亲戚乱喊乱叫好丢脸!”网友“小進-王”说:“这个必须转,我一直就搞不清楚亲戚关系,唉,从小就那样,见了,不知道如何称呼,赶紧走人。

”“翾Kevin”也表示:“总是叫错,除了经常叫的。

”“蒋玥Claire”说:“家里人太多了,是应该转个学习一下!”网友“赵庆伟”也深有同感:“小时候傻不拉几的都分不清楚亲戚怎么叫。

”署名为“爱就_个字”的网友很直接地表示:“最搞不懂这些东西了!”“蕾蕾-lillian”有些羞涩地说:“确实不会。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亲属称谓词教学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亲属称谓词教学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亲属称谓词教学摘要:亲属称谓词是主要用于亲属之间表示称谓的词。

汉语的亲属称谓词系统相较于其他语言,非常复杂,同时还存在着拟亲属称谓以及亲属称谓词的泛化现象,是外国人学汉语的难点之一。

教学时,在重点讲解常用称谓词的基础上,应加强不同语言间称谓词的对比,同时可进行偏误预警。

关键词:亲属称谓词;对外汉语教学;语言对比;偏误预警中图分类号:H1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8006203亲属称谓词是建立在血缘和婚姻关系之上的亲属之间用于称谓的词。

亲属称谓词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与本人关系的名称,在各种语言中具有普遍性。

亲属称谓词在民族语言中自成体系,相对稳定,这些称谓词不仅表达了人们之间的亲情关系,从中亦可窥见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等[1]。

汉语的亲属称谓系统相对于其他语言而言,非常复杂,确定关系的要素包括血亲与姻亲、直系与旁系、长辈与晚辈、年长与年幼、男性与女性、近亲与远亲。

这些要素纵横交错,形成了复杂的亲属网络系统,在每一个网络的结点都有一个具体的称谓词,不可谓不细密精确。

亲属关系首先可分为血亲和姻亲,而血亲又有宗亲、外亲之别,宗亲指与自己同姓的亲属关系,包括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儿女、孙子孙女等;外亲指与自己有血缘关系但不同姓的亲属关系,如外祖父母、母亲的兄弟姐妹、自己的表兄弟姐妹及其子女、自己女儿的子女等。

姻亲是指由于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属关系,包括自己的配偶以及配偶的父母和兄弟姐妹、自己兄弟姐妹的配偶、父母的兄弟姐妹的配偶、堂(表)兄弟姐妹的配偶等。

由于以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当下大多数家庭普遍是独生子女,导致亲属关系不如从前复杂,加之人们的亲属观念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也在逐渐淡化,当代的称谓词系统有逐渐简化的趋势。

汉语三代以内的亲属称谓词如下页图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亲属称谓词之外,汉语还存在一种亲属关系词。

两者的区别是,亲属称谓词是用来称呼的,而亲属关系词则是用来表明亲属之间关系的,如“妈妈”是亲属称谓词,而“母子”或“母女”则是亲属关系词;“姐姐”是亲属称谓词,而“姐弟”或“姐妹”则是亲属关系词。

对外汉语亲属称谓词讲课17页PPT

对外汉语亲属称谓词讲课17页PPT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亲属称谓词教学摘要:亲属称谓词是主要用于亲属之间表示称谓的词。

汉语的亲属称谓词系统相较于其他语言,非常复杂,同时还存在着拟亲属称谓以及亲属称谓词的泛化现象,是外国人学汉语的难点之一。

教学时,在重点讲解常用称谓词的基础上,应加强不同语言间称谓词的对比,同时可进行偏误预警。

关键词:亲属称谓词;对外汉语教学;语言对比;偏误预警中图分类号:H1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8006203亲属称谓词是建立在血缘和婚姻关系之上的亲属之间用于称谓的词。

亲属称谓词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与本人关系的名称,在各种语言中具有普遍性。

亲属称谓词在民族语言中自成体系,相对稳定,这些称谓词不仅表达了人们之间的亲情关系,从中亦可窥见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文化传统、民族心理等[1]。

汉语的亲属称谓系统相对于其他语言而言,非常复杂,确定关系的要素包括血亲与姻亲、直系与旁系、长辈与晚辈、年长与年幼、男性与女性、近亲与远亲。

这些要素纵横交错,形成了复杂的亲属网络系统,在每一个网络的结点都有一个具体的称谓词,不可谓不细密精确。

亲属关系首先可分为血亲和姻亲,而血亲又有宗亲、外亲之别,宗亲指与自己同姓的亲属关系,包括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儿女、孙子孙女等;外亲指与自己有血缘关系但不同姓的亲属关系,如外祖父母、母亲的兄弟姐妹、自己的表兄弟姐妹及其子女、自己女儿的子女等。

姻亲是指由于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属关系,包括自己的配偶以及配偶的父母和兄弟姐妹、自己兄弟姐妹的配偶、父母的兄弟姐妹的配偶、堂(表)兄弟姐妹的配偶等。

由于以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当下大多数家庭普遍是独生子女,导致亲属关系不如从前复杂,加之人们的亲属观念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也在逐渐淡化,当代的称谓词系统有逐渐简化的趋势。

汉语三代以内的亲属称谓词如下页图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亲属称谓词之外,汉语还存在一种亲属关系词。

两者的区别是,亲属称谓词是用来称呼的,而亲属关系词则是用来表明亲属之间关系的,如“妈妈”是亲属称谓词,而“母子”或“母女”则是亲属关系词;“姐姐”是亲属称谓词,而“姐弟”或“姐妹”则是亲属关系词。

在一些有关个人社会关系的表格填写中,往往要用到亲属关系词。

其他亲属关系词还有“姑嫂”“姑侄”“婆媳”“兄妹”“父女”“父子”“舅甥”“连襟”“叔侄”“兄弟”“妯娌”“祖孙”“姨甥”“祖孙”“夫妻”“翁婿”“叔嫂”“伯娣”,等等。

此外,还存在几个主要用于口语中的亲属关系词:“哥儿们儿”指家里的弟兄们,也用于男性朋友间的互称;“姐儿们儿”指家里的姐妹们,也用于女性朋友间的互称;“娘儿们儿”是长辈妇女与晚辈的合称,“爷儿们儿”是长辈男子与晚辈男子的合称。

由于汉语称谓词系统较为复杂,学习者接受起来很不容易,因此教学时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重点讲解常用亲属称谓词据调查,现代亲属称谓词有三百多个,以下为常用的血亲称谓词:爸爸、妈妈、哥哥、弟弟、姐姐、妹妹、爷爷、奶奶、孙女、姑妈、姨妈、叔叔、舅舅常用的姻亲称谓词有:公公、婆婆、岳父、岳母、嫂子、小姑子、大姑子、弟媳(妹)、姐夫、妹夫、大舅子、小舅子、儿媳妇、女婿、伯母、婶婶、姨父、舅妈在汉语的亲属称谓词中,除血亲和姻亲之外,还存在一种拟亲属称谓词。

在中国人的日常交往中,人们往往比照亲属的年龄、辈分、身份等特点,借用亲属称谓词称呼对方,这种模拟亲属关系来称呼非亲属的称谓词就是拟亲属称谓词,比如称与自己父亲年龄相仿的男性为“叔叔”“李叔”等,称与自己母亲年龄相仿的女性为“阿姨”“刘姨”等,称年龄比自己稍大的女性为“大姐”“张姐”等,称年龄比自己稍大的男性为“大哥”“王哥”等。

这与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结构、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是分不开的。

值得注意的是,常用亲属称谓词中,“儿子”与“孙子”也常被用作辱骂之词,相应地骂人者则以“老子(我)”和“爷爷(我)”自称。

这与中国传统社会以父系为中心的宗族观强调宗族传承、长幼尊卑以及重男轻女密不可分。

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地存在着这样一种观念:传承一个家族香火的是儿子和孙子等后嗣,而女孩长大后则要嫁人,是别人家的,因此被排除在家族承继者之外,正因为如此,“女儿”和“孙女”则不用作辱骂之词。

在有着漫长历史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儿子、孙子对父亲和爷爷必须绝对服从,言行必须恭敬谦卑,因此,骂人时若称对方为自己的“儿子”和“孙子”,则是对对方的极端蔑视,同时将自己抬升到可以成为对方祖宗的地位以抑人扬己,借以打压别人的气势,显示自己的强势。

改革开放以来,汉语亲属称谓词出现了泛化的现象,一些亲属称谓词作为构词语素,与其他语素一起构成的词不用于称谓,而用来指称在职业、相貌、经济等方面具有某种特点的一类人,主要集中于少数几个亲属称谓词上,如“哥”“姐”“嫂”“叔”“妹”,出现了诸如“的哥”“的姐”“军嫂”“房叔”“靓妹”等词。

语义泛化了的“哥”“叔”都用于表明男性性别,此外,两者还区别了不同的年龄段:“哥”表示年轻男子,“叔”一般表示中年男子。

“哥”字词中,“哥”前的语素有的表示职业相关信息,如“的哥”;有的表示突出的特征,如“犀利哥”“淡定哥”“帅哥”。

“叔”字词中,“叔”前语素一般只表示引人注意的方面,如“房叔”“表叔”,整个词具有讽刺色彩。

语义泛化了的“姐”“嫂”“妹”除了表示女性性别之外,也显示了年龄段的差异:“姐”“嫂”不如“妹”年轻;而在“姐”“妹”与“嫂”之间还存在是否已婚的不同:“姐”不突出婚姻状态,可以是已婚的,也可以是未婚的,如“富姐”“房姐”;而“妹”一般情况下则表示未婚状态,如“槟榔妹”“靓妹”等;“嫂”表示已婚状态,如“军嫂”等。

在“姐”字词、“妹”字词中,“姐”“妹”前的成分有的表示职业信息,如“空姐”“的姐”“打工妹”“槟榔妹”;有的表示突出的方面,如“富姐”“房姐”“淡定姐”“户口姐”“微笑姐”“电眼姐”“靓妹”。

在“嫂”字词中,“嫂”字前的语素有的表示丈夫的职业,如“军嫂”“警嫂”;有的表示自身的职业信息,如“空嫂”“育儿嫂”。

二、与其他语言进行对比亲属称谓词在各种语言中具有普遍性,但是在每种语言中的复杂程度以及彼此的对应关系不尽相同。

为了使学习者正确领会汉语亲属称谓词的内涵,将学习者的母语与汉语进行对比的方法比较常用,如汉英两种语言的亲属称谓词的差异通过下表可一目了然:汉英常用亲属称谓词对比表英语汉语grandfather祖父、外祖父grandmother祖母、外祖母father, mother爸爸、妈妈brother, sister哥哥、姐姐、弟弟、妹妹uncle伯父、叔叔、舅舅、姑夫、姨夫aunt伯母、婶母、舅妈、姑姑、姨妈nephew侄子、外甥niece侄女、外甥女brotherinlaw大伯子、小叔子、大舅子、小舅子、姐夫、妹夫、连襟sisterinlaw大姑子、小姑子、嫂子、弟妹、妯娌、大姨子、小姨子、舅嫂cousin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表弟、表姐、表妹通过对比可以发现,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亲属称谓词的词义分割是不同的,英语的范围大于汉语,因而此类词数量小,指称宽泛,语义模糊强,除区分辈分外,亲疏、内外、长幼、甚至性别都可忽略不计。

比如用brother可以称呼哥哥和弟弟,用sisiter可以称呼姐姐和妹妹。

而在汉语中各种因素的区分则要细密得多,比如同是兄弟姐妹,不仅区分性别还强调长幼,若兄或弟或姐或妹不止一个,则还要在他们或她们中按年龄大小排序,如大哥、二哥,二弟、三弟,大姐、二姐、三姐,等等。

英语中一个cousin相当于汉语的“堂兄”“堂弟”“表哥”“表弟”“堂姐”“堂妹”“表姐”“表妹”八个词;aunt相当于汉语的“姑母”“姨母”“伯母”“婶母”“舅母”五个词。

汉民族对亲属称谓系统如此细密的语言分割,与强调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族制度密切相关,而英语亲属称谓系统的单纯,与他们简单的家庭结构不无关系。

汉语有堂亲和表亲之分。

“堂”为“同堂”即内亲,“表”者“外”也,表亲即“外亲”。

西方人宗族观念不强,所以英语的亲属称谓词体现了父系亲属与母系亲属的平等。

西方人强调人格平等,无论长幼都可直呼其名,以表亲近。

因此英语中亲属称谓词远没有汉语这么多,使用频率也没有这么高。

拟亲属称谓词的使用能有效地缩短交际者之间的距离,但在英语中,效果只会适得其反,因为英语的亲属称谓词一般只限于家庭内部。

在汉语中,出于礼貌,人们常用“爷爷”“奶奶”来称呼素不相识的年长者;若是在国外,一位当上了奶奶的年长女性被陌生人称作Granny,会觉得受到了冒犯。

一种文化中被当作礼貌的言行在另一种文化中未必同样适用。

汉语的亲属称谓词数量众多,词义区分细密,学习者不易掌握,加强不同语言之间的对比,有助于清楚地了解这种差别,从而在生活中正确地使用。

三、偏误预警对学习者而言,复杂而陌生的汉语亲属称谓词系统使他们难免出现一些偏误,因此有经验的教学者可指出一些比较常见的典型偏误,以起到预警的作用[2]。

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汉语的亲属称谓词分为用于当面称呼的面称和不用于当面称呼的背称两种。

“丈夫”和“妻子”是背称,当面一般称为“老公”和“老婆”或直呼其名或使用其他爱称;“父亲”“岳父”“公公”也是背称,当面都要称呼为“爸爸”;“母亲”“岳母”“婆婆”也是背称,当面都要称为“妈妈”;“小姑子”“小姨子”也都是背称,当面要称为“妹妹”或直呼其名;“大姨姐”和“大姑姐”也是背称,当面要称为“姐姐”;“小叔子”“小舅子”也都是背称,当面要称为“弟弟”或直呼其名;“大舅子”“大伯子”也都是背称,当面称为“哥哥”,等等。

如果当面使用背称,则有失得体性。

拟亲属称谓词一般用于普通阶层中间,目的是为了拉近交往者之间的距离,但若使用不当则会让对方感到不快,反而可能会影响彼此的关系[3]。

比如,如果称呼年龄较大的教授为“大爷”或“大娘”(大妈)则是非常不得体的,有失对对方的尊重。

这是需要提醒学习者的。

另外,为了加深学习者的理解,可在课堂上进行情景模拟练习,学习者扮演亲属角色,相互进行介绍;也可模拟非亲属社会关系角色,练习日常社会交往时应该正确使用的称谓词。

参考文献:[1]崔希亮.现代汉语称谓系统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2):34—47.[2]高燕.对外汉语词汇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63.[3]卫志强.称呼的类型及其语用特点[J].世界汉语教学,1994,(2):10—15.The Teaching of Kinship Term for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GAO Ya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